中国奥特莱斯失败经验谜题

合集下载

奥特莱斯的囚徒困境 胡 柯柯

 奥特莱斯的囚徒困境 胡 柯柯

奥特莱斯的囚徒困境胡柯柯作者:暂无来源:《时代经贸·北京商业》 2017年第32期统计显示,2017 年上半年国内新开奥特莱斯13 家,同比增长18%。

实体商业的业态里,奥特莱斯正呈现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许多企业和一些业绩不佳的百货店相继投入到发展奥特莱斯的浪潮中。

奥特莱斯最早是欧美许多企业的工厂直销店,专门处理工厂尾货,一般在比较偏远的地方,后来逐步成为一种零售业态。

现在的奥特莱斯已经成为一个综合的购物中心,不仅能购物,还能休闲娱乐,奥特莱斯也是品牌商处理过季产品的一个重要销售渠道。

奥特莱斯现在如此火爆的一个原因是消费者觉得相比正价店,在奥特莱斯能买到性价比高的产品。

虽然销售的是过季产品,但对大部分不在时尚圈混的消费者来说,他们不在乎产品是否过季。

对于一个品牌的产品,他们甚至分不清哪些是过季产品、哪些是当季产品的。

他们更看重的是穿在身上是否好看,产品的品质、面料以及在购物时能够享受到的服务。

很多经典款产品也是他们的一个选择方向,很多品牌一些经典款产品可以卖上几十年(比如匡威的帆布鞋),新款和旧款的差别微乎其微,但在奥特莱斯买旧款,可能会享受5 折、6折的价格,对很多消费者来说买新款和旧款都差不多。

奥特莱斯的整体购物氛围也不比购物中心差。

现在奥特莱斯为了吸引客流,很多都引入了餐饮、电影等娱乐休闲场所。

奥特莱斯的门店陈列虽然与正价店有一定区别,但基本能做到干净整洁;门店没有活动时,店员也能做到为顾客一对一服务;因为奥特莱斯业绩不错,店员拿到手的工资也相对高,我所去过的奥特莱斯的店员服务态度都不错。

消费者都是聪明人,在奥特莱斯能以最高的性价比买到自己想要的产品,自然而然选择奥特莱斯。

但火爆背后必然隐藏着隐忧,随着新的项目遍地开花,奥特莱斯的发展呈现出了以下几个趋势。

1. 从城市远郊逐渐转移到城市副中心乃至繁华商业地段,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城市奥莱。

银泰在宁波最好地段的商业体选择了建城市奥莱。

宁波东部新城商圈是宁波未来的城市中心、宁波市政府所在地,也是目前房价最贵的地段。

中国奥特莱斯正进入第一个黄金期——专访中国商业联合会奥特莱斯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万文英

中国奥特莱斯正进入第一个黄金期——专访中国商业联合会奥特莱斯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万文英

中国奥特莱斯正进入第一个黄金期——专访中国商业联合会
奥特莱斯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万文英
颜菊阳
【期刊名称】《中国商界》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目前在国内号称“奥特莱斯”的商场并不算少,总量在400家以上,但真正能达到奥特莱斯标准的却屈指可数。

国内奥特莱斯第一人、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奥特莱斯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万文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奥特莱斯必须本土化,不本土化消费者就不会认可,品牌商合作方式不符合要求也运作不了。

【总页数】4页(P86-89)
【作者】颜菊阳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23
【相关文献】
1.奥特莱斯“非诚勿扰”——对话中国商业联合会奥特莱斯分会秘书长商秀丽 [J], 应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奥特莱斯零售业在中国的发展问题与前景范文1

2021奥特莱斯零售业在中国的发展问题与前景范文1

2021奥特莱斯零售业在中国的发展问题与前景范文 引言 奥特莱斯作为一种我国国内的新兴零售业态,它在外国的最早形成时间是1970,英文形式是 OUTLETS,通过直译变成中文的“奥特莱斯”,其英文原意是“出口、出路、排出口”的意思,起初这种商业形态主要经营的目标是一些工厂生产的废弃物,随着规模的扩大范围的拓展,慢慢形成类似于 Shopping Mall 的大型 Outlets 购物中心,一直发展到现在的独立的零售业态。

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看到,在很多大型的百货购物商场,品牌打折店是人流密度最大的地方,大家都愿意去那儿抢购商品。

不过这种状况也会随着新兴商业形态,奥特莱斯的来袭而发生很大的变化,变成消费者亲睐的另一种购物形式。

1奥特莱斯在中国的发展 1.1兴起 2002 年年末,奥特莱斯购物商场首先在北京燕莎友谊商城有限公司闪亮登场,从此开始,该新型零售业态以飞快的速度在我国发展起来。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全国各大城市如上海、昆明、长沙、宁波、苏州、成都、天津等地陆续涌现了各种各样的奥特莱斯,总数超过了 100多家,这一发展态势将会持续不断地蔓延下去。

1.2消费者的购买实力据统计,2010 年的时候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 397982.9 亿,4 年的时间里,上涨了将近12.9%。

与此同时我国国民人均收入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有所提高,相关数据显示 2010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9108.9 元,四年里上涨了 10.3%。

最引人瞩目的是时尚品牌的消费群体,也就是中等收入阶层人群在我国总人口中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长,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 2011 版《城市蓝皮书》测算,北京、上海的中等收入阶层分别达到了 47%和 39%。

在奢侈品消费方面,年收入在 30到 100 万元(4.5~15 万美元)的中国消费者成为了品牌消费的主力军,而且这个队伍的规模一直处于不断扩张的状态中,相关研究人员认为到明年的时候这个群体的数量将会增长到 570 万左右。

奥特莱斯的中国网络版本

奥特莱斯的中国网络版本

奥特莱斯的中国网络版本作者:周再宇来源:《新营销》2011年第08期奥特莱斯的中国困境奥特莱斯创立于美国,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是目前最为强劲的零售业态,并逐渐风靡欧美、东南亚。

最初奥特莱斯为工厂直销店,后来慢慢发展成为类似SHOPPINGMALL的奥特莱斯购物中心,继而发展成为一种零售业态。

奥特莱斯一般将经营场所选在大城市边缘或近郊,一年四季打折处理那些平时从不打折的世界大品牌的过季、断码商品。

据统计,目前美国有300多家大型奥特莱斯,是连锁超市、百货商场之外不可忽视的一种零售业态。

奥特莱斯与百货业、大卖场、超市等进行错位竞争,通过多品牌经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国外,耐克和阿玛尼等甚至会专门为奥特莱斯提供一批停产的货品供其打折销售。

比如阿玛尼,一般不会使用上一年流行的面料生产当年的新品,所以对于这样的顶级品牌来说,不仅会出现尾货,也会出现面料积压。

为处理积压的面料,它们便为奥特莱斯生产一部分商品。

正是因为奥特莱斯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在中国打着奥特莱斯旗号的商家越来越多。

目前北京、上海、西安、郑州、南京、杭州等地开办了200多家奥特莱斯商场。

但与国外不同,虽然同样销售断码、过季商品,但供货来源却有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以国内奥特莱斯的规模,还难以吸引大品牌专门为其生产货品。

并且,按照国际上的经验,奥特莱斯要取得成功,厂家必须增加直接开店的比例。

但显而易见的是,在中国品牌代理横行错乱的市场环境中,厂家直接开店后,必然涉及与各代理商之间的利益博弈。

比如耐克在一个城市往往有多家代理,相互之间竞争激烈,门店之间已经开始近身肉搏。

在这样的情况下,品牌折扣店一般是代理商开设的小型店铺,无法保证货物来源和给予消费者很大的折扣。

名鞋库:奥特莱斯的中国网络版本奥特莱斯在中国水土不服的同时,名鞋库却以网络奥特莱斯模式,快速成长为国内领跑的鞋品B2C企业。

目前名鞋库是淘宝商城、QQ商城运动鞋销售的TOP1卖家。

在线销售耐克、阿迪达斯、李宁、新百伦、CONVERSE、NINE WEST等30个著名品牌的鞋品,以2~7折销售鞋品。

中国式奥莱,不能乱来

中国式奥莱,不能乱来

中国式奥莱,不能乱来!近期,有关中国“奥特莱斯”项目倒闭的新闻频出,资料显示,青岛第一家康城奥特莱斯开业一年后便失意撤场;重庆温莎奥特莱斯运营一年半以后转成了茶叶卖场;宁波奥特莱斯广场经营失败后被强制清场等等等等。

还有最近报道的上海最大奥特莱斯濒临破产,4000多间商铺大部分已经关门歇业,用他们负责人的话来说“目前这里真的到了转型的岔路口”。

回眸十年来,奥特莱斯在中国的诞生和发展,不仅修补了商业零售的链条,创新出中国式奥特莱斯模式,并且完善了中国商业生态环境,但由于中国区域广阔,东西南北之商业生态环境、消费者行为和消费理念、资源制造的不同,奥特莱斯在中国虽然遍地开花,但其发展极其不平衡。

百货背景的、地产开发背景的、金融的、本土的、外来的……各路人马各显其功,纷纷投身奥特莱斯,时至今日,得“道”者少,惘“道”者多,一时间,行业乱象丛生。

仔细盘点,奥特莱斯自2002年进入中国(北京燕莎奥特莱斯开业)至今,前前后后以此概念营造的奥特莱斯不下100家,能得到行业评估、品牌商认同、消费者认可,且其具有健康生命体征和持续生命力的奥特莱斯还不到20%,溺水而亡者众。

当下一拥而上,无序开发奥特莱斯已成乱战,开始影响到奥特莱斯行业的健康发展,笔者尝试以从业者的角度,透过对此乱象的解读,挖掘奥特莱斯开发、营建的本质特征,从乱象之中回归理性。

一、奥特莱斯开发之乱受目前国内投资环境以及政策性调控的影响,众多的开发商、投资商为了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冲出阴霾,把目光投向市场的热门行业和话题热点,奥特莱斯无疑是近几年来的投资热门话题。

利益依归法则促使众多开发商、投资商尝试投资方向调试,开发之始,由于缺乏对奥特莱斯的深度了解,仅仅通过对国内少数几家成功运营的奥特莱斯表象认知和理解,就开始盲目地加入奥特莱斯的开发。

事实上奥特莱斯虽然也不过是零售市场的一个终端渠道平台,甚至可以定义为是传统百货或购物中心的延展和补充,但实际上奥特莱斯无论是市场开发条件、立店经营条件,还是生存的“土壤”与环境,和传统的百货或购物中心相比,都有很大的差异。

奥特莱斯在中国发展的困境及出路

奥特莱斯在中国发展的困境及出路

奥特莱斯在中国发展的困境及出路汤飚【摘要】从2002年中国第一家燕莎奥特莱斯的开业,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奥特莱斯正成为最有竞争力的零售业态,但也遇到诸多的困惑与各种复杂的问题。

对此,应结合国外奥特莱斯成熟业态的发展经验,立足我国实际,实行中国式创新发展。

%Since China's first Outlets opened in Yansha in 2002, it has shown characteristics of its own in China after a decade of development, and becomes the most competitive retail format. However, it has also encountered a lot of confusion and a variety of complex issues. We intend to combine with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the mature format of Outlets from abroad, and implemen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novation based on our actual situation.【期刊名称】《铜仁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4)005【总页数】4页(P94-97)【关键词】奥特莱斯;特点;困境;发展【作者】汤飚【作者单位】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安徽芜湖24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22.9“奥特莱斯”,在零售商业中专指由销售名牌过季、下架、断码商品的商店组成的购物中心,因此也被称为“品牌直销购物中心”。

奥特莱斯必须具备三个必要的元素:品牌、价格和环境。

即:驰名世界的品牌、令人惊喜的折扣和轻松的购物环境。

从2002年起,国内刮起了奥特莱斯风,中国第一家燕莎奥特莱斯正式开业。

中国奥特莱斯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探析

中国奥特莱斯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探析

[摘要]奥特莱斯作为一种独立的零售业态已在中国发展了10 余年,逐渐被消费者所熟知,正改变着城市商业结构。

奥特莱斯以销售国际知名品牌下架、过季及断码的商品为主,折扣为正价商品的1-6 折,目前,在大陆已开业和在建的项目超过250 家,40 家左右处于成长期,仅有10 余家发展不错,整体情况极不乐观。

奥特莱斯在经营发展中存在品牌招商不足、定位不清晰、市场体制不健全、配套设施不完善、电子商务及其他零售业冲击等问题。

奥特莱斯实施先招商再建设、不急于求成,定位本土化,优化购物环境,打造购物与旅游共生的综合经营模式有利于品牌与奥特莱斯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中国奥特莱斯;问题探析;发展思路[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奥特莱斯诞生于美国,英文译为OUTLETS,是一种零售业态,真正有规模的发展是从大概1970 年开始,最初的形式是专门处理工厂尾货,后来逐渐汇集形成类似购物中心的大型Outlets 购物中心,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零售业态。

奥特莱斯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应该是以制造商直接零售为特征,并且是国际知名品牌,销售的多为名牌下架、过季及断码的商品;一般来讲,销售的商品为正价商品的1-6折,低于六折的商品应保证在一定比例之上:奥特莱斯拥有大型的停车场和方便舒适的环境。

2014 年是奥特莱斯在中国迅速发展的一年。

据2014年《中国百货、购物中心单店销售排行榜》对全国150 家重点百货和购物中心的统计数字显示,2014 年的累积销售3018亿元,比2013 年的3114 亿元下降了 3.1%,经济增长总体放缓使得百货业正面临寒冬,定位越高端的商场,业绩下滑越严重,但奥特莱斯确呈现异军突起的势头,据奥特莱斯网发布的2014 年中国奥特莱斯整体业绩10 强榜单中,上海青浦奥特莱斯和北京赛特奥莱的业绩都超过30 亿,上海青浦奥特莱斯以40.01 亿人民币的业绩荣登榜首,比2013 年的业绩提高了33.8%,10 家奥特莱斯总业绩高达204.28 亿人民币。

国内购物中心失败案例研究

国内购物中心失败案例研究

国内购物中心失败案例研究一、商业地产中失败的几种原因即类型分析商业地产的实质首先是商业,然后才是地产,其开发的难度重点不在于开发,而在于运营管理。

故针对商业地产的开发,首先应降低风险,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然后才确定项目的开发战略,这是由于商业地产的特点决定的。

但到目前为止,许多房地产商对商业地产的风险仍然认识不足,许多人仍然是以操作住宅的方法操作商业项目开发,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商业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体现了开发商、投资者、管理者、经营者等多重利益关系,从能否吸引消费者、如何招商、能否销售、如何经营做旺、后续运营的要求等多方面通盘统筹,并且必须在充分考虑企业现金流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规划建设。

对于走可持续开发战略的开发商而言,一个商业项目能暂时取得良好销售业绩并不算成功,商业地产项目要达到销售旺、招商旺和经营旺“三旺”,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才算真正成功,不然商业项目后续运营的失败将会给开发商后续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综合所有的失败案例可以看出,商业地产项目失败的原因具有很强的共性,有普遍的特征,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1、定位错误主要是项目整体定位错误以及商业业态的定位和整体定位不匹配的问题。

一定的商业规模有其相适应的整体功能,如果规模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而盲目提出不切合实际的定位,招商和后续运营管理必将陷入困境。

对于商业项目来说,首先要确定合理的定位,以此确定合理的开发规模,而不宜盲目打造“代表性购物中心”、“大型商业中心”。

2、规划设计的问题国内大多数开发商没有自己专业的商业地产方面的规划设计团队,国内也没有优秀成熟的商业规划设计队伍可以委托,大多数开发商对商业及建筑规划的理解也比较肤浅,更致命的是漠视商家和消费者的需求,前期没有与商家进行有效的规划沟通与技术对接,最后的规划与设计(无论是内外部交通动线、内部的客流动线、荷载、层高、进深、强弱电系统、立面设计等等诸方面)根本不符合商业的需求,导致无法招商、无法如期开业、无法正常运营等一系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奥特莱斯失败经验谜题
中国奥特莱斯失败经验谜题
曾几何时,奥特莱斯项目在中国遍地开工,目前国内先后就有近500家“奥特莱斯”的项目,然而其中盈利并成活下来的寥寥可数,成了凤毛麟角。

除了国内北京和上海的几家奥特莱斯较为成功以外,其他都举步维艰,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将为您揭开这个谜题。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奥特莱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奥特莱斯在国外为名品折扣集合。

所以奥特莱斯的快速与健康发展必须与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进化到教高的程度,同时既然是奢侈品折扣,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必须要求中产阶级所占比重较大,少数富人是无法支撑起众多的奥特莱斯项目的。

据麦肯锡调研,国外奢侈品消费的60%销售额,是由家庭年收入在9万至18万的中产家庭创造的。

我们中国市场现在面临的现实就是除了北京、上海这种超级一线城市的消费者对品牌有较高认知水平之外,绝大多数的二三线城市消费者还停留在认为花花公子、梦特娇这些伪国际名牌就是国际名牌的水平。

同时国内目前真正的中产阶级还未形成,中国是一个储蓄型的社会而非一个消费型的社会,中国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在为房子储蓄、为医疗储蓄、为教育储蓄、为孩子储蓄、为养老储蓄,中国虽然人均GDP已经达到国际上适合奥特莱斯发展的水平,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欧美的社会福利水平远远高出我国,公共服务的缺失挤占了居民消费造成的消费能力不足,造成了在中小城市奥特莱斯项目举步维艰。

其次,在国内商业信用缺乏,奥特莱斯名品+折扣的概念很好,但是有些开发商开发奥莱项目在前期借助这个概念进行炒作,这种业态被过度的运用。

最后国内一些初期的奥特莱斯沦落成残次、山寨、低端的品牌集合市场。

消费者起先还能被吸引过去,可是时间一长,这种模式与传统的烂尾市场及其相似,但是市区也有,为什么要跑到郊区去买烂尾呢?所以长期下来很难聚集人气,久而久之消费者对奥特莱斯名品+折扣的概念变得审美疲劳,疑虑重重。

其次,真正的奥特莱斯项目能得到政府的认可和青睐,获得许多的免费资源。

也导致了很多开发商借助奥特莱斯项目忽悠无脑政府,最后奥特莱斯项目变成了郊区跑马圈地的噱头,住宅一卖,就算奥特莱斯项目失败,整个项目的整体盈利还是非常可观的。

这是奥特莱斯泛滥失败的主要原因。

再次,招商困境:我们可以算一笔账,如果一个奥特莱斯一个季度的货源为一个亿,全国就200个奥特莱斯来算,一年就需要消耗至少800个亿的货源,国内市场上哪有那么多的名品库存积累?国内的奥特莱斯还停留在正价店下架过季产品的阶段或者是国外的买手制,缺乏国际品牌的渠道和国际品牌的直营工厂店,货品的丰富程度和更新程度及配货量都远远不足,导致了国内众多奥特莱斯最后成为了“奥特慢”。

有些品牌来自于层层代理商,与正品店想必,折扣力度十分有限,也影响了消费者的需求。

在国外奥特莱斯的主要货源都来源于品牌的工厂店,为奥特莱斯专门生产反单产品。

国内奥特莱斯没有形成一个从生产、销售、消费的完整生态圈,这是国内奥特莱斯前景一片光明现实却凋敝零落的主要原因。

最后,笔者认为要破解中国奥特莱斯发展的瓶颈,真正做好奥特莱斯。

必须对项目地的经济和社会进行调研,弄清居民的消费能力、消费偏好、对品牌的认知程度,再确定奥特莱斯的规模和品牌组合定位,最后寻求拥有国际品牌直营渠道的专业机构进行合作,进行招商和管理。

才能真正的把奥特莱斯做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纯正奥特莱斯!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