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特值法巧解工程问题

合集下载

2015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特殊值法

2015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特殊值法

2015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特殊值法
北京人事考试网:
特殊值法,就是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取一个恰当的特殊值直接代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方法。

特殊值法必须选取满足题干的特殊数、特殊点、特殊函数、特殊数列或特殊图形代替一般的情况,并由此计算出结果,从而快速解题。

在公务员考试中,特殊值法常应用于和差倍比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浓度问题、利润问题、几何问题等。

其中,在工程问题、浓度问题相关的比例问题时,一般将特殊值设为1;在涉及多个比例的问题时,有时为了将数值整数化,可以设特殊值为总量的最小公倍数。

在运用特殊值法时,要注意:
1.确定这个特殊值不影响所求结果;
2.数据不要太繁琐,应便于快速、准确计算,可尽量使计算结果为整数;
3.结合其他方法灵活使用。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2015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巧用特殊值法解数学运算

2015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巧用特殊值法解数学运算

2015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巧用特殊值法解数学运算数学运算作为行测考试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被看作行测考试的风向标,直接决定了广大考生的行测成绩。

要想在数学运算上有所突破,关键就在于数学方法的灵活使用,今天专家给广大考生介绍一下最重要的方法之——特殊值法。

特殊值法,又叫做特值法,即通过设题中某个未知量为特殊值,从而通过简单的运算,得出最终答案的一种方法。

这个特殊值必须满足三个条件:首先,无论这个量的值是多少,对最终结果所要求的量的值没有影响;其次,这个量应该要跟最终结果所要求的量有相对紧密的联系;最后,这个量在整个题干中给出的等量关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量。

特殊值法,最大的特点是变未知为已知,对计算的简化有极大的帮助,但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可以用特殊值法来解题,我们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两种比较典型的可以采用特殊值法的题型。

例1.已知a=1999x+2000,b=1999x+2001,c=1999x+2002,则代数式a2+b2+c2-ab-bc-ca 的值为( )。

A.0B.1C.2D.3中公解析:由于题目中的x取值未定,因此a,b,c的取值也未定,而a,b,c的取值可以有无数种情况,但是看题目选项发现答案应该有确定的解,因此任意找一组符合题目要求的a,b,c代入就可以得到答案。

为了计算简单,这道题令x= -1,这样对应的a,b,c 就分别为1,2,3,将1,2,3代入代数式经计算结果为3,因此这道题的答案就是3。

例2.某市气象局观测发现,今年第一、二季度降水量分别比去年增加了11%和9%,而两个季度降水量的绝对增量相同。

那么该市上半年降水量同比增长多少?A.9.5%B.10%C.9.9%D.10.5%。

2015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考点大全:数量关系-工程问题

2015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考点大全:数量关系-工程问题

学习使人进步2015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考点大全:数量关系-工程问题知识框架数学运算问题一共分为十四个模块,其中一块是工程问题。

在公务员考试中,工程问题的考题中基本不是直接代入核心公式就可以解题。

工程问题一般只有两种类型,单独完工问题(只有一种题型)和合作完工问题(有五种题型)。

解答工程问题时,往往以工作总量一定作为解题的突破口,利用列方程法、特殊值法、比例法、设“1”法进行求解,掌握着解题方法,就能轻松搞定工程问题。

核心点拨1、题型简介工程问题是将一般的工作问题分数化,换句话说从分数的角度研究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

解答工程问题时,往往以工作总量一定作为解题的突破口,利用方程法、特殊值法、比例法、设“1”法进行求解,其中工作总量既可以是某一具体的数值,也可以是相对值“1”。

2、核心知识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夯实基础1.单独完工问题例1:(2007福建秋季)一项工程计划用20天完成,实际只用了16天就完成了。

则工作效率提高了( )%。

A. 20B. 25C. 50D. 60【答案】B【解析】[题钥]“一项工程计划用20天完成,实际只用了16天就完成了”这里提到的是工作时间,但是本题所要求的是工作效率提高的百分比,很多考生读完题目,就直接依据工作时间可得到,而错误选A项。

在这题中,要严格区分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

[解析]设工程总量为“1”计划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实际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提高的百分比为:因此,选B2.合作完工问题例2: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A. 5B. 6C. 7D. 8【答案】B【解析】[题钥] 用设“1”法,可得甲乙工作效率之和为[解析]将一段公路的工程总量设为“1”甲队单独修路,每天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乙队单独修路,每天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甲乙队合作修路,每天的工作效率:甲乙合作的工作效率=甲的工作效率+乙的工作效率=;甲乙队合作修完路的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天。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高频考点之工程问题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高频考点之工程问题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高频考点之工程问题2015年国家考试已悄然到来,临近考试前的这段时间,对于广大考生来说,行测部分的复习不是广泛地做大量的试题,而是要针对历年国考试题的特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总结往年试题的出题规律和解题方法。

下面专家将给广大考生介绍国考高频考点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主要涉及三个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以及工作效率,其核心公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经常采用的解题方法是特值法,在做这样的题型时,我们通常将工作总量设为工作时间的公倍数(一般是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或者工作效率的公倍数。

例1.一条隧道,甲单独挖要20天完成,乙单独挖要10天完成。

如果甲先挖1天,然后乙接替甲挖1天,再由甲接替乙挖1天……两人如此交替工作。

那么,挖完这条隧道共用多少天?【2009-国考】A.14B.16C.15D.13【答案】A。

中公解析:设工作总量为20,则甲的工作效率为1,乙的工作效率为2;,则经过6 2=12天后还剩下20-(1+2) 6=2;第13天以后还剩下2-1=1,剩下的需要乙继续工作半天才能完成。

即在12天的基础上,还需要甲工作1天,乙工作半天才可以完成,故共用14天,选择A。

例2.甲、乙、丙三个工程队的效率比为6:5:4,现将A、B两项工作量相同的工程交给这三个工程队,甲队负责A工程,乙队负责B工程,丙队参与A工程若干天后转而参与B工程。

两项工程同时开工,耗时16天同时结束。

问丙队在A工程中参与施工多少天?【2011-国考】A.6B.7C.8D.9【答案】A。

中公解析:由题意可设甲、乙、丙每日工作量分别为6、5、4,丙队参与A工程天。

根据A、B工作量相同列方程,,解得,故选A。

例3.同时打开游泳池的A、B两个进水管,加满水需1小时30分钟,且A管比B管多进水180立方米。

若单独打开A管,加满水需2小时40分钟。

则B管每分钟进水多少立方米?【2011-国考】A.6B.7C.8D.9【答案】B。

2015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首选特值法

2015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首选特值法

1一、什么是特值法特值法就是将题中某个未知量设为特殊值,从而实现简单运算,最终得出答案的方法。

这个特殊值应该满足的条件:首先,无论这个量的值是多少,对最终结果所要求的量的值没有影响;其次,这个量应该要跟最终结果所要求的量有相对紧密的联系;最后,这个量在题干中给出的等量关系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量。

“特值法”在解决应用题时以其简单的思维和便捷的解题过程深受广大考生青睐。

中公教育专家在此结合真题对“特值法”进行全面介绍,使各位考生能快速、准确地利用“特值法”解决比例相关问题。

二.适用题型1.从题型上看:“特值法”广泛应用于工程问题、行程问题、价格问题、浓度问题等。

2.从题目特点来看,符合下列特点之一的可用“特值法”:特点一:题目中出现比例关系,没有或者很少涉及具体实值;特点二:题目中出现不变量或相同量,进行多次不同分配。

三.真题讲解【例1】2010年某种货物的进口价格是15元/公斤,2011年该货物的进口量增加了一半,进口金额增加了20%。

问2011年该货物的进口价格是多少元/公斤?A.10B. 12C. 18D. 24【答案】B【中公解析】该题题干中所有数据都出现比例关系,符合特点一,因此用特值法解决。

设2010年该货物的进口量为2,则2010年进口金额为15×2=30;进口量增加一半、进口金额增加了20%后,2011年该货物的进口量为2×(1+1/2)=3,2011进口金额为30×(1+20%)=36;所以最后单位进口价格为36÷3=12,因此答案选C。

【例2】矩形一边增加10%,与它相邻的一边减少10%,那么矩形面积( )。

A.增加10%B.减少10%C.不变D.减少1%【答案】D【中公解析】题干中所有数据都是百分数,也符合特点一,因此用“特值法”解决。

设两边长为都为10,初始面积为10×10=100;则一边增加10%后变为11,一边减少10%后变为9,面积变为11×9=99,因此矩形面积减少了1%。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为工程问题量身定做的特值法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为工程问题量身定做的特值法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为工程问题量身定做的特值法行测经常会考到一些工程问题,小编为大家提供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为工程问题量身定做的特值法,请大家好好复习,多做题以便复习好这类题目!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为工程问题量身定做的特值法一、当知道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时间时,我们可以设工作总量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

例1、一项工程,甲干需要4天,乙干需要6天,请问二人合作需要多少天?A. 2B. 2.4C. 2.5 D .3二、若知道或可求出工作效率比,则将效率最简比的数值设为效率。

例3、甲、乙、丙三个工程队完成一项工作的效率比为2:3:4。

某项工程,乙先做了三分之一后,余下的由甲与丙合作完成,3天后完成工作,问完成此工程共用了多少天?A.6B.7C.8D.9解析:因为已经知道效率比,我们就设甲乙丙三人的效率分别为2、3和4。

则甲和丙3天完成了三份之二,说明三分之二的工程量为(2+4)×3=18,则三分之一的工程量为9,乙需要做3天,则一共需要3+3=6天可以完成。

故选A。

三、若一项工程由很多人一起做,则设每人每天的工作量为1。

例4、有20人修筑一条公路,假话15天完成,动工3天后抽出5人指数,留下的人继续修路。

如果没人工作效率不变,那么修完这段公路实际用多少天?A.16B.17C.18D.19解析:在这里我们设每人每天的工作效率为1,则可以列方程为20×15=20×3+15×x,解得x=16,共需要16+3=19天。

故选D。

来源:中公教育行测数量关系:方程是否真的让人无奈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其实数量很多题都可以用方程解决,但是方程有时候耗时长,数字难算,所以被很多考生打入冷宫,乃至于有些题就算知道方程能解,但是由于找不到其他代替的办法,干脆就放弃。

方程真的这么没用么?小编在此来分析一下。

方程法的步骤,无非就是设列解,其实啊,如果设的好,等量关系找的快,方程未必这么不堪。

那么,什么是设的好呢?在设未知数过程中,不一定求谁就设谁,而是要设基础量,何为基础量呢,就是可以借助它更好的把其他未知量表示出来的量,设未知数的原则就是方便计算。

2015公务员考试行测必学技巧之速解工程问题

2015公务员考试行测必学技巧之速解工程问题公务员考试一直以来考察考生的快速思维能力,数学运算更是对考生快速反应能力的一种测试,而每一年考试,很多考生对于数量关系的态度都是听天由命的全蒙。

其实,数量关系考察的都是对各种数学模型的理解,而每一种模型都有相应的计算公式,只要考生们掌握了每种类型的思考模式,数量关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对于这部分的备考,考生们千万不能放弃。

今天专家就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工程问题的快速解题方法。

工程问题的公式非常简单,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解决工程问题的时候最常用到的方法就是设特值,而这种方法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了。

还记得小学的时候数学老师讲过一道题:修一段路,甲修得两天,乙修得三天,甲乙一起修得几天?当时我们老师说设总工作量为1,甲的效率为1/2,乙的效率为1/3,所以甲乙一起修路的效率和为5/6,所以一起修的时间为1.2天。

当时我们设的工作总量为1份,其实用到的就是特值。

因为工作总量的大小不影响合作完成的天数。

所以可以随便设一任意值。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应用特值法解决工程问题。

例1:甲、乙、丙三个工程队的效率比为6:5:4,现将A、B两项工作量相同的工程交给这三个工程队,甲队负责A工程,乙队负责B工程,丙队参与A工程若干天后转而参与B工程。

两项工程同时开工,耗时16天同时结束,问丙队在A工程中参与施工多少天?A.6B.7C.8D.9中公解析:设甲乙丙三个工程队的效率分别为6、5、4,则A、B两项工程的总工作量为(6+5+4)×16=240,则A、B的工作量分别为120,甲队在16天里总共干了96份的工作量,剩下的24份工作量由丙队代替完工,共干了6天。

例2: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完成A和B两个项目。

已知甲从单独完成A项目需13天,单独完成B项目需7天;乙队单独完成A项目需11天,单独完成B项目需9天。

如果两队合作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两个项目,则最后一天两队需要共同工作多长时间就可以完成任务?A.1/12天B.1/9天C.1/7天D.1/6天中公解析:甲做B工程比较快,乙做A工程比较快,为尽快完工,甲先做B工程,乙先做A工程。

国考行测技巧妙用:特值法解工程问题

国考行测技巧妙用:特值法解工程问题
数量关系一直是广大考生公认的比较难的一个部分,甚至有很多考生直接放弃数量关系,这其实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数量关系中也有比较容易拿分的题,例如工程问题,这类题型解题方法比较固定,比较容易掌握,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我们知道工程问题的基本公式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用w=p×t来表示,当只知道其中一个量,而另外两个量未知时可以用特值法来解题。
3、已知每个主体的效率相同,可设每个主体的效率为1。
例4.有20人修筑一条公路,计划15天完成。动工3天后抽出5人植树,留下的人继续修路。如果每人工作效率相同且保持不变,那么修完这段公路实际用多少天。
A.16 B.17 C.18 D.19
解析:已知每人效率相同,设每人效率为1。则工作总量=15×20×1=300。动工3天的工作量为3×20×1=60,剩余工作量为300-60=240,抽出5人之后的工作效率为15,则剩余的工作时间为240÷15=16天,总共的时间为16+3=19天。
例2.有一个工程,甲队单独做24天完成,乙队单独做30天完成,甲乙两队同时做8天后,余下的由丙队单独做需要6天完成。这个工程由丙队单独做要几天完成?
A.12 B.13 C.14 D.15
解析:已知甲、乙单独完成工作的时间分别为24和30,设工作总量24和30的最小公倍数,为120,则甲的效率5,乙的效率为4,甲乙同时做8天的工作量为8×(4+5)=72,剩余的工作量为120-72=48,则丙的效率为48÷6=8,丙单独完成的时间为120÷8=15天。
2、已知效率比,用效率的最简比设特值。
例3.甲、乙、丙三个工程队的效率比为2:3:4。某项工程,乙先做了 后,余下的交由甲与丙合作完成,3天后完成工作。问完成此工程用了多少天?

2015公务员考试行测屡试不爽的技巧:特值法

2015公务员考试行测屡试不爽的技巧:特值法公务员考试行测在题目的设置上越来越注重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除了要加强知识点的学习,更需要加强一些简便方法的积累和应用。

尤其是近两年公务员考试中,特值法的应用越来越频繁。

中公教育专家在此将这种方法进行讲解。

一、特值法应用题型及条件特值法的应用题型很广泛,可以用在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浓度问题、计算问题、利润问题等题型中。

特值法是通过设题中某些未知量为特殊值,从而简化运算,快速得出结果的一种方法。

设特值时,首先应满足题干要求的取值范围,其次这个量应该要跟最终所要求的量有紧密的联系。

当考生遇到题干中出现了以下条件,就可以优先考虑采用特值法:①题干中全为文字或字母,所求结果为具体数值;②题干中一些未知量具有不确定性,可以任意变化,所求结果为固定值;③题干中的概念间存在 A×B=M的关系,且要求出其中一个,而另外两个量未知。

出现以上条件就可以优先考虑特值法。

二、特值法应用实例例2:有两只相同的大桶和一只空杯子,甲桶装牛奶,乙桶装糖水。

先从甲桶内取出一杯牛奶倒入乙桶,再从乙桶中取出一杯糖水和牛奶的混合液倒入甲桶。

请问此时甲桶内的糖水多还是乙桶内的牛奶多?A.甲桶多B.乙桶多C.一样多D.无法判断【中公解析】答案C。

题干全部为文字描述,没有具体数据,可以采用特值法,特甲桶牛奶量=乙桶糖水量=1L,空杯子的体积为1L,第一次取一杯牛奶即将甲桶牛奶全部倒入乙桶,充分混合,此时乙桶中牛奶与糖水的比例为1:1,又从乙桶取一杯混合液倒入甲桶,此时甲桶溶液量=乙桶溶液量=1L,且牛奶和糖水各占一半。

即甲桶内的糖水=乙桶内的牛奶。

例3:老王两年前投资的一套艺术品市价上涨了50%,为尽快出手,老王将该艺术品按市价的八折出售,扣除成交价5%的交易费用后,发现与买进时相比赚了7万元。

问老王买进该艺术品花了多少万元?A. 84B. 42C. 100D. 50【中公解析】答案D。

行测高频考点讲解:工程问题

行测高频考点讲解:工程问题2015年12月31日13:40:41 来源:宁夏中公教育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非常常见的一种题型就是工程问题,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有些考生可能在做工程问题的时候用时比较长,方法不够灵活。

只要大家掌握工程问题中的基本公式和下面所要讲的方法一般就能够快速解答。

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工程问题题目做一下总结,希望考生能够快速掌握。

首先我们应烂熟于心的就是工程问题中的基本公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这是最基本的公式也是做工程问题的基础。

下面就工程问题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做一下总结。

1、特值法给出时间,利用特值法设总工作量,进一步解决合作完工问题例1.打印一份稿件,小张5小时可以打完这份稿件的1/3,小李3小时可以打印完这份稿件的1/4,如果两人合打多少小时可以完成?A.6B.20/3C.7D.22/3中公解析:由题意可知,小张5/(1/3)=15小时可以打完这份稿件,小李3/(1/4)=12小时可以打印完这份稿件,设工作量为15、12的最小公倍数60,则小张的工作效率是4,小李的工作效率是5,两人合打需要60/(4+5)=20/3。

故答案选B。

给了效率比,特值工作效率比为工作效率。

例2.甲、乙、丙三个工程队的效率比为6∶5∶4,现将A、B两项工作量相同的工程交给这三个工程队,甲队负责A工程,乙队负责B工程,丙队参与A工程若干天后转而参与B 工程,两项工程同时开工,耗时16天同时结束。

问丙队在A工程施工多少天?A.6B.7C.8D.9中公解析:题目中已知工作效率比,直接将甲、乙、丙工作效率特值设为6、5、4。

由题意可得,甲乙丙分别工作了16天,因此,得到两项工程的工作总量为(6+5+4)×16=240,每项工程的工作总量为120,而甲队16天一共完成6×16=96,剩下的都由丙完成,所以丙工作了 (120-96)÷4=6天。

故答案选A。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逻辑填空是比较稳定的一类题目,也是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重要题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特值法巧解工程问题
特值法巧解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一直是公务员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类题型,工程问题对于考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初中甚至小学时候就接触到了工程问题,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考生面对工程问题仍束手无策,无所适从。

中公教育专家指出,解决工程问题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特值法。

一、从工作时间入手,把工作总量设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
例:一项工程,甲一人做完需30天,甲、乙合作完成需18天,乙、丙合作完成需 15天。

甲、乙、丙三人共同完成该工程需多少天?
A.8天
B.9天
C.10天
D.12天
中公解析:C。

设工作总量=90,则甲的效率为3,甲、乙效率之和为5,乙、丙效率之和为6,可求乙效率2,丙效率为4,甲、乙、丙合作的天数为90÷9=10。

二、从工作效率入手,先找出“效率”的最简比例,将效率设为特值
例:一项工程由甲、乙、丙三个工程队共同完成需要15天,甲队与乙队的工作效率相同,丙队3天的工作量与乙队4天的工作量相当。

三队同时开工2天后,丙队被调往另一工地,甲乙两队留下继续工作。

那么,开工22天后,这项工程:
A.已经完工
B.余下的量需甲乙两队共同工作1天
C.余下的量需乙丙两队共同工作1天
D.余下的量需甲乙丙三队共同工作1天
中公解析:D。

由于丙队3天的工作量与乙队4天的工作量相当,不妨假设丙队每天的工作量为4,乙队每天的工作量为3,则甲队每天的工作量为3。

这项工程总的工作量为(4+3+3)×15=150,则工作22天后,工程还剩下150-(4+3+3)×2-(3+3)×(22-2)=10 的工作量,正好让甲、乙、丙三队共同工作1天。

三、题干若涉及很多人完成一项工作,可将每人每天的工作效率设为1,根据效率求工作总量
例:修一条公路,假设每人每天的工作效率相同,计划180名工人一年完成,工作4
个月后,因特殊情况,要求提前两个月完成任务,则需要增加多少名工人?
A.50
B.65
C.70
D.60
中公解析:D。

此题涉及很多人一起工作,所以设每人每天工作效率为1,则工作总量为180×12=2160,工作4个月后完成了180×4=720,还剩2160-720=1440份总量,要求提前两个月,则需要10个月完成,由于已经工作了4个月,所以剩下的工作要6个月完成,需要的效率应该是1440÷6=240,所以需要增加240—180=60个人。

很多考生在解题时常将工作总量设为1,但是算到最后会发现计算起来比较麻烦。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大家以后在做工程问题的时候尽量避开设1这种方式,进而达到方便计算快速解题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