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业发展历程.pdf
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历程

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历程目录一、说明 (2)二、市场规模与增长 (3)三、行业结构特点 (5)四、竞争格局分析 (7)五、总结分析 (10)一、说明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乳制品行业在成熟阶段呈现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行业竞争格局日趋激烈以及消费者需求多元化等特点。
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变化,通过产品创新、品牌塑造和渠道拓展等方式提升竞争力,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乳制品是以动物乳汁(如牛、羊、骆驼等)为主要原料,通过一系列加工工艺制成的食品。
这些加工过程包括但不限于过滤、均质化、加热处理、冷却、浓缩、发酵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乳制品的生产工艺不断革新,其形态和种类也日益丰富多样。
液体乳类是乳制品中最常见的形式,包括鲜牛奶、酸奶、调味奶等。
这些产品以牛奶为原料,经过不同的加工工艺制成。
液体乳类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易于消化吸收,是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食品。
乳制品是以动物乳汁为原料,经过加工而成的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食品。
其种类多样,分类方式多样,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乳制品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除了基本的营养需求,消费者更加关注乳制品的品质、口感、健康功能等方面。
因此,乳制品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
二、市场规模与增长(一)乳制品行业的市场现状1、行业概述乳制品行业作为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乳制品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品类不断丰富,从传统的液态奶到酸奶、奶粉、奶酪等,都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2、市场规模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乳制品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尤其是在一线、二线城市,乳制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
此外,乡村市场的乳制品消费也在不断增长,市场空间广阔。
最新中国奶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二、我国奶业发展的展望
II. Outlook on China’s Dairy Industry
奶业生产发展面临良好机遇
Good Opportunities for Dairy Production
产业发展拥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Good Policies
Environment
生产发展潜力大 Large Potentials in Production
9
随着中秋国庆两节的临近和乳制品消费旺季的到来,价 格将可能逐步回升,奶农收益可望保持稳定。
With the approaching of the Moon Festival and National Holiday as well as coming of high season for consumption, the price is likely to gradually pick up with good hope for stabilizing farmers’ interest.
当前我国奶业发展克服了去年上半年养殖效益下滑 的不利局面,奶牛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进入4月份以 来,北方奶业主产区原料奶收购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Having overcome the decline in productivity in the first half last year, dairy production keeps stable. However, as of April, the main dairy producing areas in the north have witnessed some fall in price for raw milk to different extent.
国内乳制品发展历程及现状

国内乳制品发展历程及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乳制品已成逐渐为人民日常生活的营养产品。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9年中国乳制品市场现状调查与未来发展前景趋势报告》中称我国乳业市场容量约为2467亿,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中产阶级规模壮大和城镇化进程加速等因素都将加速促进乳制品行业的消费升级。
在这期间,城镇乳制品消费将饮料化,农村乳制品消费将日常化,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将有望获得成倍增长。
依据目前增速,保守估计在接下来的五年,乳制品行业市场容量总量可达4280 亿。
由此可见,乳制品已经成为我国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占有相当大的消费群体,而且仍在持续高速的发展。
与消费群体和消费量的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乳制品的盈利现状却不容乐观。
2019年9月15日的时代周报提到:伴随着净利润和营业收入的双双下降,国内乳企将面临行业性危机。
受新政策影响,行业竞争也会日益激烈,在供需矛盾日趋放大.后,乳业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即在未来两三年内,将有很大部分乳制品企业极有可能被淘汰:粗略估计129家企业中,将有近30%的企业被迫退出,其中以小企业居多。
那么企业如何在乳制品行业激烈的竞争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赢得利润,成为了业界和学者们关心的问题。
(一)乳制品发展历程根据中国产业调研网报告,可把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大致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阶段(1923年至1949年)1923年我国第一家民族乳制品企业成立,至1949年全国仅有4家乳品厂,原奶产量仅为21.7万吨。
第二阶段:缓慢发展阶段(1949年至1977年)这一时期我国乳品业发展缓慢且波动性较大。
尤其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农民几乎颗粒无收,奶牛被充当食物。
所以1959年至1961年我国乳制品产量第一次出现负增长,1961年底全国乳制品产量比1960年降低了近70%。
第三阶段:迅速扩张阶段(1978年至1992年)随着多种所有制的实行,市场经济逐渐成为主导,原奶和乳制品的数量、品种、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到1992年全国乳制品产量高达近42万吨。
中国奶业历史简史

中国奶业历史简史《中国奶业历史简史》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咱们中国的奶业发展,那可是有着一段超级精彩的历史呢!很久很久以前,当人们还过着简单的生活时,牛奶可不像现在这么常见。
那时候,养牛主要是为了耕田拉车,谁能想到牛奶会变成后来大家都喜欢的饮品呢!后来呀,随着时间慢慢推移,人们发现牛奶不仅好喝,还很有营养。
这就好像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宝藏一样,让人惊喜万分!难道不是吗?在古代,只有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家才能经常喝到牛奶。
普通老百姓可能一年到头都尝不到一口。
这是不是很不公平呢?不过,这可挡不住人们对牛奶的向往。
慢慢地,一些聪明勤劳的人开始琢磨怎么能让更多的人喝到牛奶。
他们就像勇敢的探险家,不断尝试新的方法。
比如说,怎么养更多的奶牛,怎么保存牛奶让它不变质。
到了近代,随着科技的发展,情况开始有了大变化。
牛奶的生产和加工不再那么困难啦。
工厂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机器,能把牛奶处理得更好。
这就好比给牛奶穿上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让它变得更加吸引人。
再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牛奶对健康的重要性。
小朋友们要长身体,大人们要保持精力充沛,都离不开牛奶。
牛奶不再是奢侈品,而是走进了千家万户。
这难道不是一件特别棒的事情吗?我记得有一次,我和爷爷奶奶聊天,说起他们小时候,那时候牛奶可是稀罕物。
爷爷说:“我们那时候啊,能喝上一口牛奶,感觉就像过年一样高兴!”奶奶也在旁边点头,眼里满是回忆。
现在,咱们走在大街上,到处都能看到卖牛奶的店铺,超市里的牛奶种类更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有纯牛奶、酸奶、果味奶,还有各种添加了营养成分的牛奶。
这变化,简直就像变魔术一样!同学们,你们想想看,未来的中国奶业又会变成什么样呢?会不会有更加神奇的牛奶出现,比如能治病的牛奶,或者能让人变得更聪明的牛奶?哈哈,谁知道呢!总之,中国奶业的历史就是一部从稀罕到普及,从简单到丰富的发展历程。
它见证了我们生活的变化,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我相信,未来中国奶业一定会更加了不起!。
中国乳业风雨30年

二、市场转型下的觉醒和酝酿 1990-1995
这个时期中国的乳制品行业每年以2位数的增长率迅速发 展。出现了3000多家中小乳品企业。 中国的乳制品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山东等畜牧大 省,其他省份资源分散。 产业化的一条龙链式发展对很多企业来说只能是战略构 想,无力也无法实施。
三、群雄并起的纷争和新局 1996-2000
一、计划经济下的坚实和尴尬 1978-1989
这个阶段中国的乳制品行业无论从企业建设、技术拓展、 政策引导、行业标准等等软硬件建设上都是有章可循的, 尽管步伐有限缓慢,但毕竟是在特殊的国情国力之下,能 取得这样的进展也是值得肯定的,但与发达的工业革命前 提下的西方工业相比,无疑是尴尬的 这个时期中国分散的乳制品企业规模都不大,以奶粉和巴 氏消毒奶为主,年产量一直在300-400万吨左右徘徊,其 主要特征就是国有为主,规模小而分散,计划配给为主。
二、市场转型的觉醒和酝酿 1990-1995
1990年5月 在全国大中城市重点垦区奶业经济技术发展 研讨会上,正式成立了“全国大中城市乳业协会”(即“中国 乳业协会”前身),同年中国奶类总产量达到475万吨。 1992年1月,中国乳协第一次代表大会暨首届年会在北京 召开。 1993年2月18日,经呼和浩特市体改委批准,呼市回民奶 食品总厂整体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内蒙古伊利实业股 份有限公司”。 从1995年起,雀巢、卡夫、达能、帕玛拉特等乳业大亨先 后在我国建立奶品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
2100年前《史记-匈奴传》中的“人食其肉,饮其汁”,即为饮马和牛的 奶汁。 1500年前《齐民要述》详细记载了用牛、羊乳制造干酪的方法。 元朝(公元1279—1367年) 军队已携有干制的奶品充作军粮.。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收归了一些外国乳品企业,公私合营更使一些小 型民族乳品工业得到复苏。 我们把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1978-2008)分为5个阶段来阐述。
(第一部分)中国乳制品发展史

(第一部分)中国乳制品发展史
佚名
【期刊名称】《乳品与人类》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 1979~1992年,是我国奶业发展的黄金时间,奶牛饲养头数由1979年末的48万头,增至313万头,增长6.5倍:鲜奶总产量由1978年的58.3万吨增至503万吨,增长8.6倍:乳制品产量由1979年的4.65万吨增至41.28万吨,增长8.88倍.
【总页数】2页(P10-1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01--中国乳业提速--第一个"国际牛奶日"前访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 [J],
2.中国第一部多民族近代文学史——读《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J], 郭墨兰
3.第一部中国期刊发展史专著《中国期刊史》出版 [J],
4.中国市场成为世界乳制品市场的重要部分 [J],
5.中国铸造协会向国家图书馆捐赠《中国铸造发展史<第一卷>》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蒙牛乳业-财务报表分析报告

案例3-3 内蒙古蒙牛乳业公司财务分析报告第一部分 宏观环境分析一、中国乳业概况(一)中国乳业发展进程1.第一阶段:奶业生产体制转变时期(1978~1992年)改革开饭以前,我国奶业生产实行统一生产、收购生鲜奶,集中消毒、装瓶,统一销售。
改革开放以后,奶业生产实行“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发展方针,有力地激活了劳动要素,解放了生产力。
1978~1992年间,我国奶类总产量和奶牛存栏数年均递增率分别达到13.4%和13.9%,干乳制品产量年均递增率达到16.9%。
图3-46 中国奶牛的存栏头数增长2.第二阶段:流通体制改革时期(1993~1998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饲料价格放开,但牛奶销售价格改革却不同步,仍由物价局监督,出现了“一头活一头死”的现象,致使牛奶生产成本提高,养牛效益开始下降,奶类总产量第一次出现负增长。
20世纪90年代初,奶业进行了市场化改革,放开了牛奶购销价格,取消牛奶补贴,实行市场竞争,开放乳制品市场。
国外乳制品纷纷进入我国市场,组建奶业集团,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取得了成效,奶业生产逐步走出低谷,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
3.第三阶段:生产方式转变时期(1999~2006年)2004年,中国奶业协会在石家庄召开第一届奶牛发展大会,推广奶牛养殖小区和规模牛场,推进奶牛养殖规模化,以改变我国奶牛养殖长期以来“小、散、低”的状况。
到2007年末,部分规模牛场和奶牛养殖小区的硬件和软件装备已经达到国际水平。
2008年,中国奶业协会在上海召开第三届奶牛发展大会,推进奶牛养殖的标准化。
1999~2006年,我国奶类总产量和奶牛存栏数年均递增率分别达到22.3%和17.4%,干乳制品产量年均递增率达到17.6%。
4.第四阶段:转变增长方式时期(2006年至今)2006年以来,由于奶牛养殖成本不断上升,乳制品生产和流通监管失衡,市场竞争无序,行业整体利润下降。
《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等文件陆续出台,提出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加快奶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奶业从数量扩张向整体优化、提高素质转变,从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转变,我国奶业进入转型的关键时期。
我国乳制品发展的历史

我国乳制品发展的历史
我国乳制品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其发展处于落后状态。
1950年代,国家开始大力发展畜牧业,乳制品的生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进口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我国乳制品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980年代后期,国内乳制品行业开始逐步规范化,市场化,品牌化,生产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乳制品种类不断丰富。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乳制品行业发展迅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19年,全国乳制品生产总量达到了3153万吨,同比增长4.6%。
同时,乳制品的品质和品牌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国内知名度较高的乳制品企业包括伊利、蒙牛、光明等,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很高的认可度。
总体来说,我国乳制品发展历程中经历过多次的起伏和变革,但随着国家畜牧业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以及市场需求的增长,乳制品行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制造业中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奶业发展历程
1.中国奶业发展的现状亟盼政策扶持、模式突破与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奶业持续快速发展,饲养规模不断扩
大,加工能力明显增强,奶类产量持续增长,乳品消费稳步提高,对丰富城乡
市场、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去年以来,我国奶
牛养殖效益大幅度下降,部分奶牛养殖户亏损,个别地区出现宰杀母牛犊现
象。
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奶业发展出现较大波动,直接原因是饲料价格
上涨、原料奶收购价格偏低,深层次原因主要是:
奶牛良种覆盖率和单产水平低,养殖方式较为落后;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
的利益关系不顺,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加工企业恶性竞争,市场秩序不规
范;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液态奶标识制度不落实;消费群体培育滞后,市场
开拓不力。
4月1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报道了奶站生鲜奶掺假问
题,5月30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山西山阴县杀牛事件,这不仅仅是
陕西、山西存在的问题,也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凸现的问题。
只有采取综合措施
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确保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9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工作。
会议指出,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直接关系城乡居民
生活和农民收入。
我国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有很大潜力,正处在关键时期。
各
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坚持以农为本,理顺利益关系;坚持
市场导向,加大政策扶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规模化经营;规范企业行为,
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油料生产迅速恢复发展,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随之,9月27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提出了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意见,即
(1)加强良种繁育和推广,提高奶牛生产水平。
(2)推进养殖方式转变,提高原料奶质量。
(3)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形成合理的原料奶定价机制。
(4)优化奶业布局,提高企业素质。
(5)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和标识制度,规范市场秩序
(6)引导乳品消费,开拓奶业市场。
以及出台了加大奶业发展的政策扶持措施,即
(1)加大奶牛养殖补贴力度。
(2)建立奶牛政策性保险制度。
(3)支持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
(4)加强对奶牛养殖农户信贷支持。
(5)完善产业政策。
中国奶业在6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已经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惑,危机随时存在爆发的可能,国家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与探索解决办法,是值得欣慰与鼓舞的。
2.印度奶业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从发达国家过去三十年的奶牛养殖发展历程来看,乳品消费基本稳定但养殖水平和奶牛的产奶遗传水平不断提高,总体表现为奶牛单产逐年提高而奶牛头数逐年下降,牛场规模在逐步扩大而奶牛场数量在逐步减少;生鲜奶杂菌污染控制在5万/毫升以下(甚至低- 1 -
于2万),乳品质量和营养得到大幅提高。
发达国家所有舍饲奶牛场的粪污全部收集、处理、还田。
我国奶业在过去十年来,经过了一个快速发展期。
奶牛养殖数量和乳品产量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加。
近年来发展的奶牛养殖主体以散户为主。
中国奶业把最艰巨的任务-“养健康牛产优质奶”留给最无助的奶农来实现。
奶牛养殖总体水平低下,把牛当猪养的方式导致奶牛体弱多病、产奶期短、产奶量低、生鲜奶的微生物污染高达数百万,低劣的产品无法实现优质优价。
部分地区奶农对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等人畜共患的奶牛传染病认识不足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薄弱也严重危及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外的实践证明,奶牛养殖必须走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道路。
我国奶牛养殖业又重复走了我国的家禽业和养猪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