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最新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考卷及答案(各版本)

2024年最新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考卷及答案(各版本)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A. 魏B. 蜀C. 晋D. 吴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下列哪一项出现于唐朝?A. 指南针B. 火药C. 印刷术D. 纸张A. 杜甫B. 白居易C. 王之涣D. 苏轼4. 明朝时期,下列哪位航海家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A. 郑和B. 刘家港C. 汪大渊D. 茶马古道5. 清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发生了“鸦片战争”?A. 乾隆帝B. 嘉庆帝C. 道光帝D. 同治帝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是郡县制。

(√)2. 唐朝的都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3. 宋朝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但国内商业却相对衰落。

(×)4. 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5. 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了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起点在_______(长安),终点在_______(罗马)。

2. 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成医学巨著《_______》(伤寒杂病论)。

3. 唐朝的_______(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 宋朝的_______(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5. 明朝的_______(戚继光)是著名的抗倭英雄。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

2. 请列举唐朝的三位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

3. 简述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

4. 请简述元朝的行省制度。

5. 请简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如何巩固统一后的国家?2. 请以唐朝为例,说明对外交往的重要性。

3. 分析宋朝商业发展的原因。

4. 请结合元朝的历史背景,分析其民族政策的特点。

5. 请从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分析明朝的盛世局面。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8套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8套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附参考答案共8套NO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相应序号内)1、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在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居民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A、过着定居生活B、会建造房子C、住半地穴式房子D、会种植庄稼3、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A、禹建立夏朝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C、汤战胜桀D、盘庚迁都到殷4、西周实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A、结成部落联盟B、“公天下”变成“家天下”C、天子为巩固其统治D、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5、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事,警事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

富含许多古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生活的历史写照。

下列成语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①破釜沉舟②纸上谈兵③风声鹤唳④退避三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A、商朝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7、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思想A、“仁”B、“因材施教”C、“兼爱”、“非攻”D、“无为而治”8、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他的观点是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B、要发展林业C、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D、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中华传统医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回答9-11小题。

9、很早时候,我们先民就总结出食“五谷杂粮”有益于健康的养身之道。

我们知道,“五谷”农作物的齐备是在A、夏朝时期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秦汉时期10、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它是由总结出来的A、扁鹊B、黄帝C、华佗D、张仲景11、东汉末年,出现了一部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书籍A、《齐民要术》B、《水经注》C、《缀术》D、《伤寒杂病论》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块秦代十二字砖,砖上刻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见下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A. 西周B. 秦朝C. 汉朝D. 唐朝2. 以下哪位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A. 孔子B. 孙武C. 老子D. 墨子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4. 以下哪位是清朝末年的维新派领袖?A. 康有为B. 孙中山C. 李鸿章D. 袁世凯5. 下列哪个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天津条约》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__________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2. 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是__________。

3.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______事件。

4. 清朝末年的维新派领袖是__________。

5.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介绍一下秦朝的建立过程及其主要成就。

2. 请简要介绍一下汉朝的建立过程及其主要成就。

3. 请简要介绍一下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请论述清朝末年的维新变法运动及其失败的原因。

2. 请论述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辛亥革命及其意义。

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B2. B3. A4. A5. C二、填空题答案1. 秦2. 孙武3. 鸦片战争4. 康有为5. 《辛丑条约》三、简答题答案1. 秦朝的建立过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其主要成就有: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修建长城,推行法治等。

2. 汉朝的建立过程:刘邦在楚汉战争中胜利后,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汉朝。

其主要成就有:发展经济,加强中央集权,开辟丝绸之路,推广儒学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注:以下是一份假设的期末试卷及答案,供参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并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这个国家的名称是:A. 夏朝B. 商朝C. 秦朝D. 唐朝2.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最早出现的是:A. 火药B. 指南针C. 印刷术D. 火漆3. 以下哪位人物是楚国的国君?A. 孔子B. 秦始皇C. 韩非D. 屈原4. 著名的《孙子兵法》是哪个时期的典籍?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5. 中国古代的三纪,按时间顺序从早到晚排列是:A. 夏、商、周B. 秦、汉、唐C. 夏、周、秦D. 唐、宋、元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 请简述中国古代的两大“工具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中国古代的两大“工具革命”是指农具和铁器的革命。

农具的改进提高了农作物的种植效率,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铁器的出现则在农业、手工业和战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提高了生产力和劳动效率,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中央集权?请列举并解释其中的一个措施。

答:秦始皇实行郡县制,设立郡县,并派官员管理,以加强对各地的控制。

这一措施将原来分散的地方政权统一到中央政权之下,使得中央政权更加集中,控制力得到加强。

3. 请简要描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进行的一系列变革和措施。

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和措施,包括建立中央集权国家、进行一系列政治改革、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修筑都城咸阳等等。

这些措施奠定了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基础,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及现代的发展。

4. 请简要解释中国古代的“管仲、鲍叔”与“商鞅”的政治改革思想和措施。

答:管仲、鲍叔代表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改革思想,主张通过政治改革来加强国家实力,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加强军事力量、重用贤才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下图是早期人类制造工具的方法,采用这些方法制造的工具是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青铜工具D.铁制工具2.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

下图的文物反映了当时()A.农业初兴B.聚族而居C.采集狩猎D.贫富分化3.《史记》中记载:“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

”《礼记》中也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这些内容都体现了A.炎黄结盟B.世袭制C.禅让制D.分封制4.据《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

”“邦诸侯”指的是()A.分封制B.世袭制C.郡县制D.三公制5.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已相当成熟,不仅数量多,种类齐备,而且工艺精湛,器物造型生动,展示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A.B.C. D.6.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是()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7.《资治通鉴》开篇记载: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晋国的三家为诸侯,即历史上的“三家分晋”,瓜分晋国的三家是()A.楚、燕、齐 B.秦、楚、齐 C.赵、魏、秦 D.韩、赵、魏8.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C.封建社会逐渐走向崩溃D.思想大一统局面的逐步形成9.“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与此相关的人物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光武帝D.汉高祖10.对大泽乡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秦朝的统治B.因秦朝的残暴统治而引起C.领导人是陈胜吴广D.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11.下表显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反映的局面是A.经济繁荣B.政治清明C.社会动荡D.文化繁荣1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统一的封建王朝?A. 商朝B. 春秋战国时期C. 秦朝D. 唐朝答案:C2. “以礼治国”是下列哪个朝代的治国思想?A. 春秋战国时期B. 唐朝C. 商朝D. 秦朝答案:A3. 下列哪项是表达承认甲骨文是最早的中国文字的观点?A. 商朝的国王使用甲骨文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资料。

B. 甲骨文具有高度的象形和指事性质,与后来的汉字有很大的相似性。

C. 甲骨文在国内外学界有很高的知名度,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重要资料来源。

D. 考古学家在中国境内发现了很多刻有甲骨文的龙骨和龟板。

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中国古代文字演变的过程。

答:中国古代文字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和篆书三个阶段。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一种文字形式,主要刻在龙骨和龟板上。

金文是周朝时期的一种文字形式,多出现在青铜器上,形状更加规整。

篆书是战国时期的一种文字形式,用于刻在印章上,字形线条更加简练。

2.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字的特点。

答:中国古代文字的特点是具有象形性和指事性。

早期的甲骨文和金文所用的字形大多源自于实物的形状或与其相关的事物。

同时,古代文字也具有象征性,可以表示抽象的概念和词义。

古代文字的发展也逐渐演化为形声字,即一个字的形状和声音有关。

3. 请解释“中央集权统一”的概念,并举一个例子。

答:中央集权统一是指国家政权的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由中央政府对全国各地实行统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

一个例子是秦朝。

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确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并将权力从地方分权转移到中央政府,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夏、商、西周的社会特点?A. 禅让制B. 神权政治C. 封建制度D. 分封制2.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春秋时期的开始?A. 周平王东迁B. 齐桓公称霸C. 晋文公称霸D. 楚庄王称霸3. 下列哪位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韩非子4. 下列哪个国家是战国七雄之一?A. 鲁国B. 卫国C. 韩国D. 中山国5.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秦朝的建立?A. 秦始皇称帝B. 秦灭六国C. 楚汉战争D. 吕不韦专权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约公元前2070年,______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2. 西周实行______制度,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3. 春秋时期,______成为第一个霸主。

4. 孔子是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的学说。

5. 战国时期,______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介绍夏、商、西周的社会特点。

2. 请简要介绍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区别。

3. 请简要介绍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

四、论述题(25分)1. 请论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和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C2. B3. B4. C5. B二、填空题答案1. 夏2. 分封3. 齐桓公4. 儒5. 秦三、简答题答案1. 夏、商、西周的社会特点包括:奴隶制度、神权政治、封建制度、分封制等。

2.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春秋时期战争规模较小,战国时期战争规模较大;春秋时期礼乐制度较为完善,战国时期礼乐制度逐渐崩溃等。

3. 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包括:仁、义、礼、智、信等,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提倡君子之道,主张以德治国。

四、论述题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和影响:1. 意义: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

2024年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2024年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2024年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A. 君主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军事民主制2. 春秋时期,哪个国家成为了第一个霸主?A. 齐国B. 晋国C. 秦国D. 楚国3. 战国时期,哪个国家实行了商鞅变法?A. 齐国B. 晋国C. 秦国D. 楚国4.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了哪种文字作为全国统一文字?A. 小篆B. 隶书C. 楷书D. 行书5. 汉武帝时期,哪个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A. 推恩令B. 均田制C. 厉行节约D. 重视教育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制造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

(√)2.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主要是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

(√)3. 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进行变法改革。

(√)4.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

(√)5.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夏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商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

2. 春秋五霸中,齐桓公和晋文公是其中的两位霸主。

3. 战国七雄中,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是其中的七个国家。

4.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实行了________、________等制度。

5.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________政策。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制度特点。

2. 简述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原因。

3. 简述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改革。

4.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政治制度。

5. 简述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制造技术的发展原因。

2.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改革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1、本试卷为开卷试题,分卷Ⅰ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2、本试卷满分100分,其中卷面分3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同学们,你喜欢历史课吗?提到历史,仿佛离我们很遥远,但真正走进历史,你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丰富的中国古代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同学们,在几个月的学习中,你一定有了很多的收获和体会,潇洒地走进历史展室,一展你的风采吧!卷Ⅰ(选择题,共48分)得分评分人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的字母标号填在表中的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题号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1、原始人的居住条件和生产情况同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你认为河姆渡聚落的主要粮食作物应是A.玉米B.粟C.水稻D.大豆2、“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

……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

”这是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前几年访问大陆时拜谒何处的祭文A.黄帝陵B.炎帝陵C.始皇陵D.中山陵3、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

“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 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D.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4、《左传》中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这一史料反映的是A. 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B. 夏朝的王位世袭制C. 西周的分封制D. 秦朝的帝制5、文物是鲜活的历史。

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A. 兵马俑B. 司母戊鼎C. 竹木简D. 青花瓷6、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国C.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D.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7、四川灌县二王庙有这样一幅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此联中的“太守”的最主要贡献是A. 推官是用牛耕B. 修建灵渠C. 制造出铁农具D. 修建都江堰8、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中后期的秦国农民,要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A.建立军功B.通过联姻C.努力生产粮食D.靠贵族推荐9、右图的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10、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爆发于大泽乡B. 建立过农民政权C. 推翻了秦朝统治D.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11、“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冻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对秦朝一历史事件作出了否定的评价A.统一度量衡B.统一文字C.焚书坑儒D.修筑长城12、我国的成语有很多来源于历史典故,如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就来源于古代著名的战争A.长平之战 B. 淝水之战C.赤壁之战 D. 巨鹿之战13、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A.国家统一B.外族入侵C.中央集权D.儒家思想1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人物主要应该是A. 项羽和陈胜B. 勾践和秦始皇C. 项羽和勾践D. 陈胜和秦始皇15、董必武《谒昭君墓》赞曰:“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这里的“胡”是指我国北方哪一古老的少数民族A.鲜卑族B.匈奴族C.氐族D.羌族16、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的“仲景”商标,用“医圣”张仲景的名字来命名。

他写了哪部书?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伤寒杂病论》D.《本草纲目》17、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最有利于人类文化快速、广泛传播和交流的是①火药②指南针③印刷术④造纸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8、中国古代有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作者“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其体例则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

它是A.《史记》B.《汉书》C.《通典》D.《资治通鉴》19、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A.秦——-西汉 B.西汉——-东汉C.东汉——三国D.三国——西晋20、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南方生产环境和条件比北方优越B.南方的生产技术、工具比北方先进C.南方统治者为壮大实力,重视发展经济D.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21、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A.民族融合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22、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其中原因可以从以下孝文帝改革内容中哪一条找到A.迁都洛阳B.学说汉话C.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D.尊崇孔子,以孝治国23、小明要了解我国古代河流的走向,以及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应查找A B C D24、下列关于书法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B. 秦朝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C. 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D. 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卷Ⅱ(非选择题,共49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2011年 9月27日晚,以“儒济天下、和宁四方”为主题的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山东曲阜开幕,大型原创舞剧《大哉孔子》首度亮相开幕式。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1)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分)孔子又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对中国古代教育作出了哪些贡献?(答出一点即可,2分)(2)汉武帝采纳了哪位学者的什么建议,使儒家学说从此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4分)(3)你认为儒家思想对我国建立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得分评分人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

禁止弃农经商。

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

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材料三(1)材料一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什么变法的主要内容?材料中所列主要变法措施中,除改革土地制度、奖励军功、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哪两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6分)(2)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2分)(3)据材料三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4分)2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为巩固边疆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材料二:(2)材料二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开通的中西交通的重要通道,被称作“___________”。

它是以图中①___________为起点的。

___________两次出使西域,为开辟这条重要通道作出了重要贡献。

②处为我国汉朝时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___________。

(4分)材料三:西汉疆域图(3)图中A地在当时称为西域,它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机构名称)的设置归属中央的。

(2分)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2分)(4)从上述三则材料看出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3分)你认为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2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 三国鼎立形势图材料二: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1)请根据材料一填写三国的名称及其建立者。

(3分)A_________________ ; B_________________ ; C_________________ 。

(2)材料二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2分)(3)面对曹操“拥百万之众”之势,诸葛亮在材料二中提出了什么策略?这个策略在此后的哪次战争中进行了成功的实践?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七年级上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答案 D C A C C A A B A D A CABC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48分)二、材料分析题(49分)25、(本题10分)(1)“仁”(2分)贡献: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受教育对象范围,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他编订《诗》、《书》、《春秋》等书作为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保存和发展古代文化;在教学中,他善于进行启发诱导,坚持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

(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2)董仲舒(2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3)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如有利于社会稳定、人际关系的改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6.(本题12分)(1)商鞅变法(2分)。

重农抑商。

(2分)推行县制。

(2分)(2)秦始皇(嬴政)(2分)(3)统一文字。

(2分)统一货币。

(2分)(答统一货币和统一文字同样给分)27、(本题16分)(1)派蒙恬大举反击匈奴;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2分)(2)丝绸之路;长安;张骞;匈奴。

(4分)(3)西域都护。

(2分)从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分)(4)派兵反击;友好交往;设置机构。

(3分)友好往来(或和睦相处)。

(2分)28、(本题11分)(1)A 蜀:刘备(1分) B 吴:孙权(1分) C 魏:曹丕(1分)(2)官渡之战(2分)(3)策略:联吴抗曹(2分)。

实践:赤壁之战孙刘联合,成功地打败曹操(2分)。

影响: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巩固有重要影响(意思接近亦可)。

(2分)卷面分:书写规范、字迹工整,条理清楚,即可得3分;具体评分,酌情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