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传递_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
图书馆文献传递简介1

图书馆文献传递简介1图书馆文献传递简介图书馆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场所,它不仅拥有海量的图书资源,还提供了一系列便捷的文献传递服务。
本文将介绍图书馆文献传递的概念、传递方式以及其在学术研究和个人学习中的重要性。
概念解析图书馆文献传递指的是将馆藏的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资源传递给读者或其他馆际间的互借机构,以满足他们的知识需求。
这种传递方式能够帮助读者快速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和研究质量。
传递方式图书馆文献传递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 自助借阅系统:现代图书馆普遍配备了自助借阅系统,读者只需刷卡并通过电子阅读器选择所需图书,便可快速自助借阅。
这种方式避免了繁琐的人工操作,提高了借阅效率。
2. 互联网文献传递平台:现代图书馆通过建立在线文献传递平台,使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互联网查阅和借阅馆藏的电子资源。
这种方式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提高了文献传递的效率。
3. 馆际互借服务:图书馆之间通过馆际互借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当一个图书馆无法提供某一特定文献,读者可以通过馆际互借服务向其他图书馆申请借阅。
这种方式极大地扩展了读者的获取渠道,使之不再局限于单一图书馆。
重要性图书馆文献传递在学术研究和个人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 满足学术研究需求:研究人员在进行科研时需要大量的文献支持。
通过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他们可以快速获取到所需的文献资源,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 促进学科交叉与创新:文献传递服务使得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交流变得更加方便。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借阅其他学科的文献,拓宽自身的学术视野,促进学科交叉和创新。
3. 支持个人学习和自我提升:对于个人学习者来说,图书馆文献传递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
通过阅读各类文献,他们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知识动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4. 培养信息素养: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可以帮助读者培养信息素养,提高对信息的理解和利用能力。
文献传递服务介绍

04
按服务对象分类
个人用户
面向个人用户的文献传递服务,满足个人学术研 究和学习的需求。
机构用户
面向高校、科研机构等用户的文献传递服务,满 足机构内部学术交流和资料建设的需要。
企业用户
面向企业的文献传递服务,满足企业技术创新和 产品研发的需求。
04
文献传递服务应用场景
法律法规完善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文献传递 服务将更加规范、合法地提供服务, 保障用户的权益。
06
文献传递服务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大学图书馆的文献传递服务
01
服务对象
在校师生、校友及合作单位研究 人员
02
03
传递方式
特色
通过图书馆官方网站提交文献传 递请求,支持电子邮件和在线支 付
提供国内外各类学术期刊、会议 论文集等文献资源,确保快速、 准确地获取所需文献
技术评估
在进行技术评估和引进时,企业需要了解技术的背景和相关资料,文献传递服务可以提供全面的技术 资料和评估报告。
文化交流领域
文化展览
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在进行展览 时,需要提供相关的文献资料给参观者 ,文献传递服务可以满足这一需求。
VS
学术交流
在文化交流活动中,学者和专家需要获取 相关领域的学术著作和研究成果,文献传 递服务可以提供快速、便捷的文献支持。
资源共享
文献传递服务有助于促进学术资源的共享 和交流,提高学术研究的效率和成果。
面临的挑战
版权问题
文献传递服务可能涉及到版权问题,需要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法合规地
提供服务。
资源有限
由于文献传递服务依赖于外部资源,因此 可能会面临资源有限的问题,需要加强与
基于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以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为例

文献资源共享是指通过一定 的调 控手段和传输体系 , 调 协
科研人员 对信 息资源的普遍需求 ,是解决图书馆有 限馆藏与读 者无 限需求这一矛盾的现实需要 。目 , 图书馆文献资源共 前 高校 享的基本方式为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 。馆 际互借是 图书馆 的一 项常规业 务 , 而文献传递则是 随着互联 网的普及 、 电子与网络文
An l sso e e t iu t n o f r n eS r ie a y i n t Pr s n t a i f he S o Re e e c e v c
o b a yo i aP a m a e tc l 、 e st f Li r r fCh n h r c u ia Um v r ly
用户的实时需 求 、 提高效率而产生 的服务 。实际上 , 传递是 文献 传统馆际互借服务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和拓展 ,可 扩大文献获
取范 围, 减少 图书馆 经费投入 , 已成为 图书馆用 以缓解经费 困 现
信息资源共享是现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最终 目标, 是
析 图书馆 的竞争优 势与劣势 ,丰富和完善 图书馆参 考咨询服务 的各项工作 , 特别是加强虚 拟参 考咨询 的宣传 和推广是 目前需 要予 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 于高校 图书馆 , 考咨询服务 的开 对 参 展水平直接反映 出图书馆作 为文献保 障 中心在学校 建设 和发展
基 于馆 际互借 与文献传 递 的高校 图书馆 文献资源共享
— —
以北京化工大学 图书馆 为例
秦 颖, 汪 琴, 桑海峰
( 北京化 工大学逸夫 图书馆 , 北京 ,0 0 9 10 2 )
摘
要 : 息资源共享是现代 图书馆信 息资源建设 的最终 目标 , 信 其基本方 式为馆际互
图书馆的资源共建与共享

网络通信技术
利用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保障资源共享过程 中的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技术
采用可靠的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技术,确保资源的安全访问和使用。
资源共享的安全保障
01
02
03
数据安全保障
采取有效的数据加密和备 份措施,确保资源数据的 安全存储和传输。
网络安全保障
加强网络防护措施,防范 潜在的网络攻击和数据泄 露风险。
建立资源共建的组织和团队
组织
成立资源共建委员会或工作组,负责统筹协调和决策支持。
团队
组建专业化的资源共建团队,包括采购人员、编目人员、技 术人员等。
实施资源共建的流程和规范
流程
制定详细的资源共建流程图,明确各个环节的任务和责任人。
规范
建立完善的资源共建规范体系,包括数据格式、元数据标准、质量控制等。
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图书馆的资源共建与共享正在向数字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数 字化可以方便快捷地传递和共享资源,网络化可以实现跨地域、跨行业的合作与交流,全球化则可以将资源共建 与共享的范围扩大到全球范围。
02
图书馆资源共建的方法与策 略
确定资源共建பைடு நூலகம்目标和原则
目标
05
图书馆资源共建与共享的挑 战与对策
面临的挑战
资源建设重复
技术标准不统一
各图书馆在资源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有 效的协调和沟通机制,导致大量重复采购 ,浪费了有限的经费和存储空间。
不同图书馆在数字化、元数据、检索接口 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不统一,给资源共享带 来技术障碍。
知识产权问题
地区发展不平衡
在资源共享过程中,如何处理知识产权问 题,如版权、隐私等,是图书馆面临的重 大挑战。
文献传递: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

也 以较快 的速 度 上 升 ,0 3完 成 文 献传 递 量 lO 20 1
篇 ,0 4年 1 5篇 ,0 5年 3 7篇 , 0 6年 4 6 20 6 20 6 20 3
‘4 1・
当 的提 高 。
学 图书馆 、 清华 大学 图书馆 、 海 交 大 图 书馆 、 上 台
国外 开展 文献传 递服务 的主要 有商业 性 文献
湾大学 图书馆 、 中国科 技信 息所 万 方数据 库 中心 、
传递服务机构 、 图书馆 、 数据库出版服务机构和出 版社 , 其中又以商业性文献传递服务机构开展 的 网络期 刊传 递 服 务 为 主 , 其代 表 是 美 国 的 C R AL
或未 出版文献 的需 求 , 由图书 馆或 商 业服 务 单位
纪 7 代, 0年 计算 机数 据 库 的建立 , 为人们 提 供 了
远程信息检索的途径。到了 2 0世纪 9 O年代 , 国 外 有些机构 就尝试 利用文献 传递来 取代部分 文献 的订购 , 并对 削减 订 购节 省 的经 费 以及 节 省 的书
与技术学院从上世纪 8 O年代后期起 , 就开始尝试 利用文献传递服务来解决文献价格上涨所带来的 危机 , 通过削减订购期刊 品种达 10-20 60 00种 ,
地传递给使用者的一种服务…。充分利用文献
传递服务, 是一种缓解经费困难、 弥补馆藏不足的
.—5 而真正有文献复制需 重要策略, 是实现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减少经费 77 O万美元 ; 0 通过文献传递得到满足 , 所需经 的有效 手段 。随着 信息 技术 的不 断进 步 , 特别 是 求的不足 30种, .5 5 节省的经费低于购买期刊所 网络化、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 文献传递所具有的更 费0 3一l 万美元 , 加灵活、 更加高效的优点就显现出来 , 并成为当代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主流模式。通过文献传递服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安徽大学图书馆

3 .该服务现享受我馆 60% 的手续费补贴以及全额还书邮寄费补贴。
实际费用 = 国家图书馆馆际互借手续费 *40%,每本图书约8元 。如若 读者选择由国图复印该书 , 费用另算。 注意事项:外借图书需按时归还,如有遗失、污损和丢失,经确认后, 需按照国家图书馆有关规定赔偿。
四、文献传递服务合理使用声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图书馆可以为教学或者科学 研究,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个人研究和学习
图书馆
( 四)、收费事宜
1 .手续费按实际发生收取(用于支付国图办理此业务的收费和归还 图书的邮寄费),国图对外借图书收费标准 20 元 / 本,如若读者选择由
国图复印该书,由国图收取复印费用 0.2 元 / 页、 5 元装订费、 2 元邮
寄费。 2 .押金根据《国家图书馆对遗失图书的赔偿细则》进行计算。
数据,可对其免费提供原文传递服务;同时对9亿页的中文
图书全文进行全文检索,包括310万种中文图书(占国内已 出版的中文图书的95%以上)。该平台的使用仅限于安大IP
范围内。
平台使用方法
1.首先进入数图平台的主页
/,可以在检索栏中输入篇名的
字段、关键词或是责任者等等。在搜索栏上方选择文献类型, 如期刊、会议论文或是专利等;
2.在出现的相关文献列表中选定所需文献;
3.点击“邮箱接收全文” ; 4.最后输入您的电子邮箱和验证码,点击确认提交即可。
如果您搜索的文献资源安徽大学已购买,就可以点击链接直接获取。 即在出现的搜索结果列表中,点击所需文献篇名进入下载页面,再点击 全文下载保存即可。 对于未购买的资源,可申请“文献传递”。数字平台的咨询员在收到 您提交的任务后会在三个工作日内给您回复,请您注意查收。在输入自 己邮箱的时候请务必保证准确。利用该邮箱在平台“图书馆参考咨询服 务页面”下的“我的咨询”中可查询到近20日内咨询记录,并了解文献 的处理状态。现在数字平台已经开通,属于测试期,文献传递服务是免
图书馆文献传递与资源共享

图书馆文献传递与资源共享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图书馆作为知识的仓库和资源的集散地,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传统的图书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图书馆文献传递与资源共享成为了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传递方式、资源共享和挑战与机遇三个方面来探讨图书馆文献传递与资源共享的发展。
一、传递方式图书馆文献传递方式的改变是图书馆文献传递与资源共享发展的基础。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文献传递由传统的纸质载体向数字化、网络化的传递方式转变。
此外,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图书馆的发展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图书馆资源。
这些新的传递方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二、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是图书馆文献传递与资源共享的核心内容。
图书馆作为知识的仓库,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源,而资源共享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用户能够共享这些资源。
目前,图书馆为了实现资源共享,采取了多种方式,例如:借阅、文献传递、合作购买、互联网资源共享等。
这些方式使得用户可以在自己的学术研究或者个人兴趣领域得到更多更广泛的资源支持。
三、挑战与机遇虽然图书馆文献传递与资源共享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版权问题是一个难题。
图书馆需要获得图书出版商的授权,才能将图书馆资源共享给用户。
其次,不同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也存在问题。
不同图书馆的资源差异大,如何实现资源共享需要解决许多技术与管理的问题。
另外,信息安全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和防止盗版成为了图书馆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这些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首先,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传递方式为图书馆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图书馆可以通过数字资源库、移动图书馆等方式,将图书馆的资源传递给更多的用户。
其次,合作与共享成为了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如图书馆间合作购买、与在线图书馆的合作等,都将为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提供更多可能性。
此外,技术的发展也为图书馆文献传递与资源共享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检索方面的应用等。
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与文献资源建设研究——以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实践为例

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与文献资源建设研究——以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实践为例曹雅霞【摘要】文献传递是新时期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和文献资源建设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深入阐述了文献传递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以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文献传递的实践为例,分析了图书馆文献传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和优化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若干策略。
%Documents deliver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thods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resources constructions of li- brary in the new period. This paper sets forth the significances of documents delivery to document resource con- structionof university library, Takes the practice of documents delivery in the library of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examp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during the service of documents delivery and puts for- wards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ervices quality of documents delivery of university library.【期刊名称】《农业图书情报学刊》【年(卷),期】2012(024)001【总页数】4页(P33-36)【关键词】文献传递;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对策【作者】曹雅霞【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2文献传递服务是指由信息提供者将储存信息的实体传递给使用者的活动,是传统馆际互借服务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和拓展[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卷第1期2010年3月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ZHEJ I A NG UN I V ERSITY OF TECHNOLOGY(S OC I A L SC IENCE) Vol.9No.1March2010文章编号:100624303(2010)0120040204文献传递: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邵利勤(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浙江杭州310032)摘要:本文从目前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困境出发,提出了资源共享的迫切性。
文献传递作为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在网络环境中凸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
文章分析了文献传递工作的制约因素,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工作顺利开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文献传递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一、文献传递服务与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经过长期的文献积累,已形成丰富的文献资源,图书馆文献资源对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尽可能地收藏读者所需的文献一直被视为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然而,常规文献价格逐年大幅度上涨,尽管多数高校图书馆的文献经费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是文献购置经费的增加远远赶不上文献信息的涨价幅度,文献经费紧缺现象严重,文献保障能力下降,文献供求矛盾突出。
面对浩瀚的信息资源与多样化的读者需求,以及文献购置经费短缺等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寻求馆际合作,实现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知、共建、共享。
文献传递是指应使用者对特定已确知出版的或未出版文献的需求,由图书馆或商业服务单位等资源供应者将需要的文献或其代用品在适当的时间内,以有效的方式与合理的费用,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使用者的一种服务[1]。
充分利用文献传递服务,是一种缓解经费困难、弥补馆藏不足的重要策略,是实现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文献传递所具有的更加灵活、更加高效的优点就显现出来,并成为当代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主流模式。
通过文献传递服务,可以促进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更好地履行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
二、国内外文献传递现状(一)国外文献传递现状最初的文献传递服务是由图书情报机构以馆际互借的形式出现的,在上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非常盛行。
商业性的文献传递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数据库的建立,为人们提供了远程信息检索的途径。
到了20世纪90年代,国外有些机构就尝试利用文献传递来取代部分文献的订购,并对削减订购节省的经费以及节省的书架空间和人工费等同用于文献传递的费用进行比较,事实证明,文献传递更经济、更便捷。
美国的乔治・华盛顿大学、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及农业与技术学院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就开始尝试利用文献传递服务来解决文献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危机,通过削减订购期刊品种达1600—2000种,减少经费7.7—50万美元;而真正有文献复制需求的不足300种,通过文献传递得到满足,所需经费0.35—15万美元,节省的经费低于购买期刊所需费用的多倍,并利用节省的经费增订一定数量的新刊,使文献的保障率不但没有下降,而且有相收稿日期:2009210213作者简介:邵利勤(19642),女,浙江湖州人,副研究馆员,从事文献资源加工与信息服务研究。
第1期 邵利勤:文献传递: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 当的提高[2]。
国外开展文献传递服务的主要有商业性文献传递服务机构、图书馆、数据库出版服务机构和出版社,其中又以商业性文献传递服务机构开展的网络期刊传递服务为主,其代表是美国的CARL 公司UnCover系统,英国图书馆文献供应中心BLDSC,还有数据库出版服务机构如OCLC、E B2 SCO信息服务公司,此外还有Elsevier Science、Sp ringer Verlag、I EEE等出版社提供自己期刊的网络传递服务。
而且文献传递正日新月异地迈向全球化、国际化,BLDSC国际请求交易从1991/ 1992年的800,000件,到1999/2000年已经增加到了1281892件,OCLC的会员的跨国性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3]。
(二)国内文献传递现状近年来,我国的文献传递服务工作开展得也十分活跃,建立了全国性的信息资源共享保障体系及与之相应的领导和组织机构。
许多地区或者系统在建设自己的图书馆联盟时,在进行整体规划和系统平台建设的时候都考虑了文献传递的功能。
从2000年开始,先后建成了CAL I S、NST L、CS DL等国家级的文献保障体系,以及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天津市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广东网络图书馆、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还有在建中的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等区域性的文献保障体系,此外还有以CNKI、超星等为主的数字化商业文献保障体系,为文献传递提供物质保障。
有资料统计,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3家单位在2001年共完成文献传递服务183784篇,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文献传递请求满足率达到了90%,武汉大学的年文献传递量约为18000篇,厦门大学的年文献传递量约为60000篇[4]。
利用文献传递已经成为获取文献,特别是获取外文文献的一种重要渠道。
文献传递也已经成为图书情报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
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文献传递,经历了从手工传递到网络传递的过程,建立起了多家国内外合作单位,国外的如英国的BLDSC,美国的CARL公司的UNCover和UM I公司等,国内的有国家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科技信息所、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上海交大图书馆、台湾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库中心、香港大学图书馆等。
这些联系的建立是文献传递工作的坚实保障,因此,学校图书馆的文献传递量也以较快的速度上升,2003完成文献传递量110篇,2004年165篇,2005年367篇,2006年436篇,2007年1839篇,2008年达5337篇。
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传递服务有相当快的发展,也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
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较,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还很欠缺,文献传递也正面临着一系列因素的制约。
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正确认清这些制约因素,并采取有效的对策,突破障碍,开拓进取,促进文献传递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文献传递服务的制约因素(一)观念滞后虽然“资源共享”的理念已被大多数的图书馆接受,然而在认识层次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当文献需求与文献资源出现矛盾,资源共享才被重视起来,不能把资源共享当成是图书馆馆藏建设工作来看待。
对高校和图书馆的评估也都是以生均图书量或生均年进书量、馆藏量等为指标的,追求“大而全”、“小而全”,造成了各馆之间重复采购,经费浪费。
对于文献传递的重要性,图书馆工作人员没有达成共识,有关文献传递服务,对读者的宣传不到位,很多读者根本不了解图书馆有文献传递这项服务。
(二)共知性较弱文献传递服务是建立在联合目录系统基础之上的,通过联合目录,用户可知何处有与自己需求相匹配的信息。
而我国全国性和地区性的联合目录还没有形成标准化、规范化和权威性,联合目录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泛。
即使是CAL I S与NST L这样大型的公共目录检索系统,资源数量也远远不够。
NST L的外文期刊数量1.2万余种,回溯至1979年,而大英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收藏了26万种期刊,其中现刊超过5万种,回溯年份到上世纪60年代[5]。
一些图书馆由于人力、物力和技术等因素,未能对数据库及时维护和更新,导致联合目录的数据不全或不准确。
所有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了文献的传递和资源的共享。
・14・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9卷(三)经费紧缺各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都有自己的价格机制和收费标准。
有的采用按篇计算的笼统收费,有的采用按页计算的精确收费,多数图书馆则是采取这两者相结合的方式。
国内各图书馆对文献传递的收费没有统一的标准,高的和低的相差很多,像国家图书馆的费用是复旦大学的2.5倍[6]。
文献传递的费用对文献传递服务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
以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在免费服务的月份,文献传递服务的申请量比收费的月份的申请量高出2—3倍。
随着文献传递数量的增加,以及信息技术在文献存取、加工、传递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加之外界文献出版商和信息服务机构的越来越多的介入,图书馆之间的文献富有馆和贫乏馆之间的严重不平衡的利益补偿问题越来越突出了。
关于文献传递的经费补贴,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图书馆也是不一样的。
据对中南地区48所开展文献传递服务的高校图书馆的调查,实行补贴的馆有16所,占33.33%[7]。
在高校,文献传递主要是为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保障,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采用补贴的方式向其他机构索取文献,但是补贴的对象主要是在校教师、硕士生和博士生,本科生不在补贴范围之内,这样就使文献传递服务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四)网络技术不均衡现代文献传递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信息技术。
但是在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很不平衡,存在着地区间的差异,网络设备不畅通,文献传递服务难于开展,即使是在大学图书馆,也由于经费的问题,网络计算机设备更新缓慢,与读者的需求有较大的差距。
(五)知识产权模糊网络的发展为文献传递提供了可能,也给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电子文献的传递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一直充满争议,开展电子文献传递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面对文献传递的知识产权问题,片面地强调版权保护,使读者的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或无视法律法规以及著者的利益,任意侵害著作权人的利益都是比较极端的行为。
四、开展文献传递服务的措施(一)更新观念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提高对文献传递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在加强馆藏建设的同时,为能更合理地使用现有经费,图书馆应重新设计传统的馆藏,利用文献传递来弥补馆藏的不足。
观念的转变使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都能认识到对于那些价格昂贵但利用率不高的外文文献,通过文献传递来满足个别读者的需求是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服务方式。
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对图书馆的评估,不能硬性的用生均文献量、生均年进书量,以及“馆藏量”来评判,而应以图书馆提供多少服务,以读者的满意程度来评判,甚至以资源共享工作,每年的文献传递量也可作为评估的标准。
这样的评估,不仅可以加强馆藏资源建设,使读者服务工作更上一个台阶,还能加强各图书馆之间的联系,促进文献资源共享向更深层次发展。
(二)整合资源1.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联合目录。
一个图书馆不仅要能够提供本馆信息,还要提供本地、异地的信息,这就要发挥联合目录的作用。
联合目录是馆际资源共享与文献传递的基础设施的必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