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统计与概率--知识讲解-推荐
初三数学下册第四章《统计与概率》课件北师大版

•
•(2)若改成图3的转盘呢?
•= 18(元).
• • 2、小明和小刚正在做掷骰子的游戏.两人各掷一枚
子. •(1)当两枚骰子的点数之和为奇数时,小刚得1分 ,否则小明得1分.这个游戏对双方公平吗?
•
游戏怎样才算公平?每人获胜
的概率是多少?
•这个游戏对双方公平,因为小刚获胜的概率 与小明获胜的概率相等,均为
学生比1997年多吗?
•答:无法断定。
•1.5%
•66.2%
•32.3%
•1.5% •65.7%
•32.8%
•
•擦亮眼睛
•某牙膏广告
•谈谈你对此广告的看法。
•
•课堂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体会 和收获.
•特别提醒:在生活中要善
于应用数学知识!
•(2)当两枚骰子的点数之积为奇数时,小刚得1分 ,否则小明得1分.这个游戏对双方公平吗?为什么 ?•这个游戏对小刚不利,因为小刚获胜的概率为
,小明获胜的概率为
•
• 课堂练习
•放开手脚 做一做
•1、用下图的两个转盘进行“配紫色”游戏:分 别旋转两个转盘,若其中的一个转盘转出了红色 ,另一个转出了蓝色,则可配成紫色,此时小刚 得1分,否则小明得1分.
•答:不一致,因为两个图表横纵坐标不一致。左图与右图相比
较,横坐标(年份)被“压缩”了,纵坐标(价格)被“放大”了。
•
•想一想
为了较为直观地比较两个统计量的变 化速度,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些 什么?
• 答: 应注意两者纵横轴的单 位长度表示意义的一致性,从而 避免造成“误导”,引起“错觉”。
• 这个游戏对双方公平吗?若你认为不公平
,如何修改规则才能使该游戏对双方公平?
【中考小复习配套】北师大九年级下第四章统计与概率ppt课件

数学·新课标(BS)
下册第四章复习 ┃ 考点攻略 (1)请你通过列表的方法求小颖获胜的概率; (2)你认为该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若游戏规则公平,请说明
数学·新课标(BS)
下册第四章复习 ┃ 知识归类
┃知识归纳┃
1.统计图可能引起的一些错觉 (1)不规范的折线统计图 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两者纵横坐标的一致性,从 而避免由于数据造成的“误导”,使图表引起“错觉”. (2)扇形统计图 抓住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 分比,而一般不说明它们的具体值这一特点.
理由;若游戏规则不公平,请你设计出一种公平的游戏规则.
数学·新课标(BS)
下册第四章复习 ┃ 考点攻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游戏公平性的判定.先通过列表法,
列出所有可能性情况,然后分别计算出双方获胜的概率,再比 较其大小,看是否相等.为使游戏公平,也就是使双方每次平 均得分相等,只有在配分上做文章,当然也有其他方法,此处 不做说明.
(3)你认为哪个统计量更能反映这个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 简要地说明理由.
数学·新课标(BS)
下册第四章复习 ┃ 考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略
► 考点二 转盘游戏 例2 如图X4-1是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甲转盘被等
分成3个扇形,乙转盘被等分成4个扇形,每一个扇形上都标有 相应的数字.小亮和小颖利用它们做游戏,游戏规则是:
数学·新课标(BS)
下册第四章复习 ┃ 知识归类
北师大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统计与概率--知识讲解-精品

中考总复习:统计与概率—知识讲解【考纲要求】1.能根据具体的实际问题或者提供的资料,运用统计的思想收集、整理和处理一些数据,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在中考中多以图表阅读题的形式出现;2.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频数、频率等概念,并能进行有效的解答或计算;3.能够对扇形统计图、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等几种统计图表进行具体运用,并会根据实际情况对统计图表进行取舍;4.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能够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能够准确区分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5.加强统计与概率的联系,这方面的题型以综合题为主,将逐渐成为新课标下中考的热点问题.【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数据的收集及整理1.一般步骤: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一般有下列六步: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展开调查、记录结果、得出结论.2.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普查与抽样调查.要点诠释:(1)通过调查总体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抽样调查是通过调查样本方式来收集数据的.(2)一般地,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或调查具有破坏性时,不允许普查,这时我们往往会用抽样调查来体现估计总体的思想.(3)用抽签的办法决定哪些个体进入样本.统计学家们称这种理想的抽样方法为简单的随机抽样. 3.数据的统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三种最常用的统计图.要点诠释:这三种统计图各具特点: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数量特征;折线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数量变化规律;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在总量中所占的份额.考点二.数据的分析1.基本概念:总体:把所要考查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个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查对象叫做个体;样本: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个数叫做样本容量;频数:在记录实验数据时,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称为频率;平均数:在一组数据中,用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总个数就得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位于正中间位置的数(或正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称为极差;方差:我们可以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通常称为方差.计算方差的公式:设一组数据是,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北师大概率知识点九年级

北师大概率知识点九年级概率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九年级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北师大概率知识点在九年级学习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介绍一些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北师大概率知识点。
1. 随机事件概率计算在概率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事件的概率可以通过事件发生的次数与样本空间的大小之比来计算。
例如,假设我们有一个标准的骰子,它有六个面,每个面的数字分别为1到6。
那么掷骰子出现一个偶数的概率是多少?根据随机事件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知道偶数的出现次数为3(2、4、6),样本空间的大小为6,因此偶数的概率为3/6=1/2。
2. 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互斥事件指的是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对立事件指的是两个事件中必定会发生一个。
例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是互斥事件,因为它们不能同时朝上;而扔一枚硬币出现正面与扔一枚硬币出现反面是对立事件,因为必定会出现其中一个。
在概率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事件的性质来判断问题的解题方法。
3. 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是指在已知某个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条件概率可以通过计算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除以已知事件发生的概率来计算。
例如,假设我们知道一副扑克牌中有52张牌,其中有4张Ace。
现在从中抽取一张牌,如果我们已知这张牌是红色的,那么这张红牌是Ace的概率是多少?根据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知道红色且为Ace的牌的概率为(2/52)/(26/52)=2/26=1/13。
4. 事件的独立性在概率中,如果两个事件发生与否互不影响,我们称它们为独立事件。
例如,扔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和扔一枚骰子出现6点这两个事件是独立的,因为它们发生与否互不影响。
在计算独立事件的概率时,我们可以将两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相乘。
例如,扔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为1/2,扔一枚骰子出现6点的概率为1/6,那么这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为1/2*1/6=1/12。
5. 相关事件的概率计算如果两个事件发生与否存在关联,我们称它们为相关事件。
初三数学统计与概率北师大版知识精讲.doc

初三数学统计与概率北师大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统计与概率二. 重点、难点:(一)统计知识体系及复习建议1. 关注“平均水平”的三个量度——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联系和区别,并在具体情境下如何进行有选择的运用。
2. 掌握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两种调查方式——普查抽样调查,为了更为清晰地表示收集或调查到的数据,需要知道频数、频率及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
3. 分析两组数据的整体状况是否相近或整体水平需要用到极差、方差、标准差。
4. 在复习时要首先理解概念,基本公式,学会基本概念及公式的简单应用;其次是利用这些基本概念解决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最后是各知识点之间的综合应用。
复习要循序渐进,尤其要加强图表的读图能力及分析图表中的信息能力,会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语言进行分析、说明,学会从统计的角度思考相关的问题。
(二)概率知识体系及复习建议1. 通过实际问题了解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体会概率的取值在0、1之间;2. 理解什么是游戏对双方公平,会用概率的语言说明游戏的公平性,并能按要求设计游戏的概率模型;3. 利用列表法、树状图来计算涉及两步或两步以上实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4. 了解概率的大小与面积的关系,对一类概率模型进行计算;5. 通过试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试验时的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实际上,并非任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都能理论地计算,概率计算有理论计算和实验估算两种方式,目前掌握的有关概率模型大致分三类:第一类问题没有理论概率,只能借助实验模拟获得其估计值;第二类问题虽然存在理论概率但目前尚不可求,只能借助实验模拟获得其估计值;第三类问题则是简单的古典概型,理论上容易求出其概率。
6. 有关概率问题只要求体会概率模型及简单事件的概率的计算,不涉及复杂问题,设计模拟实验方案要求较高,不必全体学生必须都要掌握它。
【典型例题】(1)计算他们的平均工资;并说明该平均工资能否反映帮工人员在该月收入的一般水平?(2)如果去掉王某的工资后,再算平均工资;它是否能代表帮工人员在该月收入的一般水平吗?(3)你认为哪个数据更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帮工人员收入的一般水平?为什么? 解:()()(元)117300045040032035032041052507750x =++++++==750元不能代表帮工人员在该月收入的一般水平,因为即便是工资最高的厨师甲的月收入450元也远小于平均数。
(完整word版)北师大中考数学复习专题概率与统计复习专题

A . 1号球袋B . 2号球袋考点1频率与概率 、考点讲解:1. 频数、频率、概率:对一个随机事件做大量实验时会发现,随机事件发生的次数(也称为频数)与试验次数的比(也就是频率人总是在一个固定数值附近摆动, 这个固定数值就叫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概率的大小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2. 概率的性质:P (必然事件)=1 , P (不可能事件)=0, 0<P (不确定事件)<1.3•频率、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频率与概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概率是伴随着随机事件客观存在着的,只要有一个随机事件存在,那么这个随机事件的概率就一定存在;而频率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它随着实验次数的变化 而变化,但当试验的重复次数充分大后,频率在概率附近摆动,为了求出一随机事件的概率,我们可以通过 多次实验,用所得的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 二、经典考题剖析:【考题1 - 1】(2004、成都郸县,3分)某校九年级三班在体育毕业考试中,全班所有学生得分的情况如下表,那么该班共有 ________ 人,随机地抽取I 人,恰好是获得30分的学生的概率是 ________________ ,从表中你还能获取的 信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1解:65;如:随机抽了 1人恰好获得24〜26分的学生的概率为618^HTzAlt3堆,用…【考题1 - 2】(2004、贵阳,6分)质量检查员准备从一批产品中抽取 10件进行检查,如果是随机抽取,为了保证每件产品被检的机会均等.(1) 请采用计算器模拟实验的方法,帮质检员抽取被检产品; (2) 如果没有计算器,你能用什么方法抽取被检产品. 解:(1)利用计算器模拟产生随机数与这批产品编 号相对应,产生10个号码即可;(3)利用摸球游戏或抽签等.【考题1 — 3】(2004、鹿泉,2分)如图I — 6 — I 是一个经过改造的台球桌面的示意图,图中四个角上的阴影部 分分别表示四个人球孔,如果一个球按图中所示的方向被击出(球可以经过多次反射人那么该球最后将落人的球袋是()概率与统计复习专题4号餐3号钱ffi 1 6 )C . 3号球袋D . 4号球袋解:B 点拨:球走的路径如图I — 6 - I 虚线所示. 三、针对性训练:1、在对某次实验次数整理过程中,某个事件出现的频偶数上的概率是(2. 率随实验次数变化折线图如图I — 6— 2,这个图中折线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 ,估计该事件发生的概率为(2004,南山,3分) 如图I — 6—5的两个圆盘中,指针落在每一个数上的机会均等,那么两个指针同时落在 3. (2004,南山, 3分) 掷2枚1元钱的硬币和3枚1角钱的硬币, 1枚1元钱的硬币和至少1枚1角钱的硬币的正面朝上的概率是(M.0O4I4.列举法:(2004,汉中, 3分)小红、小明、小芳在一起做游戏时需要确定做游戏的先后顺序,他们约定用“剪子、包袱、锤子”的方式确定,问在一个回合中三个人都出包袱的概率是5. (2004,贵阳,3分)口袋中有3只红球和11只黄球,这两种球除颜色外没有任何区别,从口袋中任取一只球,取到黄球的概率是6. (2004,南山,5分)周聪同学有红、黄、蓝三件T恤和黑、白、灰三条长裤,请你帮他搭配一下,看看有几种穿法.考点2 :概率的应用与探究、考点讲解:1•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列表画树状图2•针对实际问题从多角度研究事件发生的概率,从而获给理的猜测、经典考题剖析:【考题2 — 1】(2004、南宁,3分)中央电视台的“幸运 5 2”栏目中的“百宝箱”互动环节是一种竞猜游戏, 游戏规则如下:在 20个商标牌中,有 5个商标牌的背面注明一定的奖金额,其余商标牌的背面是一张哭脸, 若翻到哭脸,就不得奖.参与这个游戏的观众有 3次翻牌的机会(翻过的牌不能再翻).某观众前两次翻牌均获得若干奖金,那么他第三次翻牌获奖的概率是( )解:C 点拨:由于20个商标中共有5个商标注明奖金,翻 2次均获奖金后,只剩下 1由于翻过的牌不能再翻,所以剩余的商标总数为18个•因此第三次翻牌获奖的概率为6 -【考题2 — 2】(2004、四省区,6分)一布袋中放有红、 黄、白三种颜色的球各一个, 它们除颜色外其他都一样, 小亮从布袋中摸出一个球后放回去摇匀,再摸出一个球•请你利用列举法(列表或画树状图)分析并求出小 亮两次都能摸到白球的概率. 解:列表如下:1答:小亮两次都能摸到白球的概率为 92•在一所有1000名学生的学校中随机调查了100人,其中有85人上学之前吃早餐,在这所学校里随便问 1人,上学之前吃过早餐的概率是()A . 0.8 5B . 0.085C . 0.1D . 8503. 有两只口袋,第一只口袋中装有红、黄、蓝三个球,第二只口袋中装有红、黄、蓝、白四个球,试利用树状 图和列表法,求分别从两只口袋中各取一个球,两个球都是黄球的概率.4•为了估计鱼塘中有多少条鱼,先从塘中捞出 100条做上标记,再放回塘中,待有标记的鱼完全混人鱼群后,再捞出200条鱼,其中有标记的有 20条,问你能否估计出鱼塘中鱼的数量?若能,鱼塘中有多少条鱼?若 不能,请说明理由.5•将分别标有数字1 , 2, 3的三张卡片洗匀后,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⑴随机地抽取一张,求 P (奇数)⑵ 随机地抽取一张作为十位上的数字(不放回人再抽取一张作为个位上的数字,能组成哪些两位数?恰好是“32”的概率为多少?考点3:统计初步(一)A. 1 25C.—3203个注明奖金的商标,又三、针对性训练:1 .在100张奖券中, 有 4张中奖,某人从中任抽1 1 1 1 A 、 25 B 4 C 、 100 D 、 201张,则他中奖的概率是( )舌舉魏目太多买监带有皿坏性(抽取)屮—、总体 ------------ 个休------------ 样本+f I1------------- 储十--------- i平均数二、反映集中趋势中数中位数、选择题1. 【05内江】某青年排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年龄(单位:岁)1819202122人数14322则这个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是()A、19,20B、19,19C、19,20.5D、20,192. 【05资阳】某服装销售商在进行市场占有率的调查时,他最应该关注的是A. 服装型号的平均数B.服装型号的众数C.服装型号的中位数D.最小的服装型号3. 【05嘉兴】“长三角” 16个城市中浙江省有7个城市。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分类:统计与概率

★统计一、生活中的数据(一)(七年级上册第六章)1.认识100万本节要求体验100万等较大的数,尝试用自己熟悉的事物来描述这些大数,能够对这些数进行估算。
2.科学计算法本节要求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大的数。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的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3.扇形统计图本节要求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含义。
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统计图形象的表示收集到的数据。
扇形统计图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表示整体,圆中的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4.你有信心吗?本节要求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的比。
各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360°5.统计图的选择本节要求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来表示所收集的数据。
统计图有三种: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二、生活中的数据(二)(七年级下册第三章)1.认识百万分之一体验百万分之一等较小的数据,能用自己熟悉的事物来描述这些小数,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
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数也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 是负整数。
技巧:n的绝对值等于这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面的零的个数。
百万分之一是一个很小的数,我们可以用单位量来估计它,常用的单位有:微米,纳米。
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
1米=106微米,1米=109纳米。
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本节要求掌握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并能指出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中考总复习:统计与概率--知识讲解.doc

中考总复习:统计与概率—知识讲解【考纲要求】1.能根据具体的实际问题或者提供的资料,运用统计的思想收集、整理和处理一些数据,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在中考中多以图表阅读题的形式出现;2.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频数、频率等概念,并能进行有效的解答或计算;3.能够对扇形统计图、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等几种统计图表进行具体运用,并会根据实际情况对统计图表进行取舍;4.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能够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能够准确区分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5.加强统计与概率的联系,这方面的题型以综合题为主,将逐渐成为新课标下中考的热点问题.【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数据的收集及整理1.一般步骤: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一般有下列六步: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展开调查、记录结果、得出结论.2.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普查与抽样调查.要点诠释:(1)通过调查总体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抽样调查是通过调查样本方式来收集数据的.(2)一般地,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或调查具有破坏性时,不允许普查,这时我们往往会用抽样调查来体现估计总体的思想.(3)用抽签的办法决定哪些个体进入样本.统计学家们称这种理想的抽样方法为简单的随机抽样.3.数据的统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三种最常用的统计图.要点诠释:这三种统计图各具特点: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数量特征;折线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数量变化规律;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在总量中所占的份额.考点二.数据的分析1.基本概念:总体:把所要考查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个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查对象叫做个体;样本: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个数叫做样本容量;频数:在记录实验数据时,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称为频率;平均数:在一组数据中,用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总个数就得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位于正中间位置的数(或正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称为极差;方差:我们可以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通常称为方差.计算方差的公式:设一组数据是,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总复习:统计与概率—知识讲解【考纲要求】1.能根据具体的实际问题或者提供的资料,运用统计的思想收集、整理和处理一些数据,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在中考中多以图表阅读题的形式出现;2.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频数、频率等概念,并能进行有效的解答或计算;3.能够对扇形统计图、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等几种统计图表进行具体运用,并会根据实际情况对统计图表进行取舍;4.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能够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能够准确区分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5.加强统计与概率的联系,这方面的题型以综合题为主,将逐渐成为新课标下中考的热点问题.【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数据的收集及整理1.一般步骤: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一般有下列六步: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展开调查、记录结果、得出结论.2.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普查与抽样调查.要点诠释:(1)通过调查总体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抽样调查是通过调查样本方式来收集数据的.(2)一般地,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或调查具有破坏性时,不允许普查,这时我们往往会用抽样调查来体现估计总体的思想.(3)用抽签的办法决定哪些个体进入样本.统计学家们称这种理想的抽样方法为简单的随机抽样.3.数据的统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三种最常用的统计图.要点诠释:这三种统计图各具特点: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数量特征;折线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数量变化规律;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在总量中所占的份额.考点二.数据的分析1.基本概念:总体:把所要考查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个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查对象叫做个体;样本: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个数叫做样本容量;频数:在记录实验数据时,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称为频率;平均数:在一组数据中,用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总个数就得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位于正中间位置的数(或正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称为极差;方差:我们可以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通常称为方差.计算方差的公式:设一组数据是,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标准差:一组数据的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用公式可表示为:要点诠释:1.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用来概括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数的优点: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中用到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因此比中位数和众数更灵敏,反映了更多数据的信息.平均数的缺点:计算较麻烦,而且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的优点:计算简单,不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确定了中位数之后,可以知道小于中位数的数值和大于中位数的数值在这组数据中各占一半.中位数的缺点:除了中间的值以外,不能反映其他数据的信息.众数的优点:众数很容易从直方图中获得,它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在一组数据中哪个或哪些数值出现的次数最多.众数的缺点:不能反映众数比其他数出现的次数多多少,而且也丢失了很多其他数据的信息.2.极差、方差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极差就是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它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变化范围.极差的不足之处在于只和极端值相关,而方差则弥补了这一不足.方差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一组数据相对于平均值的波动情况,只是计算比较复杂.2.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①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②决定组距和组数;③决定分点;④画频数分布表;⑤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3.加权平均数在一组数据中,各个数在总结果中所占的百分比称为这个数的权重,每个数乘以它相应的权重后所得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要点诠释:在通常计算平均数的过程中,各个数据在结果中所占的份量是相等的。
而实际情况有时并非如此,如果要区分不同的数据的不同权重,就需要使用加权平均数.当我们改变一组数据中各个数值所占的权重时,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就有可能随之改变.考点三、概率1.概率的定义:一般地,如果在一次实验中,有n种可能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相等,事件A 包含其中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P(A)= .2.概率的求法(1)用列举法(2)用频率来估计:事件A的概率: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实验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总是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作P(A).3.事件必然事件:那些无需通过实验就能够预先确定它们在每一次实验中都一定会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那些在每一次实验中都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无法预先确定在一次实验中会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不确定事件或随机事件.要点诠释:①求一个事件概率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大量的重复实验;②当频率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时,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③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而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④概率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⑤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因此0≤P(A)≤1;⑥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典型例题】类型一、数据的统计1. 连云港市实行中考改革,需要根据该市中学生体能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中考体育标准.为此,抽取了50名初中毕业的女学生进行“一分钟仰卧起坐”次数测试.测试的情况绘制成表格如下:次数 6 12 15 18 20 25 27 30 32 35 36人数 1 1 7 18 10 5 2 2 1 1 2⑴求这次抽样测试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⑵根据这一样本数据的特点,你认为该市中考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项目测试的合格标准应定为多少次较为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⑶根据⑵中你认为合格的标准,试估计该市中考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项目测试的合格率是多少?【思路点拨】本题是以统计初步知识在该市怎样定中考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项目测试的合格标准的应用为背景,把制定体育成绩的某项合格指标转化为统计问题,求出了统计中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答案与解析】⑴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为18,中位数为18;⑵该市中考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项目测试的合格标准应定为 18次较为合适,因为众数及中位数均为18,且50人中达到18次的人数有41人,确定18次能保证大多数人达标;⑶根据⑵的标准,估计该市中考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项目测试的合格率为 82%.【总结升华】确定众数的方法是找该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如果有多个数出现的次数相同,那这些出现次数相同的数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及其应用,在中考试卷中它们有机地交汇于实际情境中,考查应用意识.举一反三:【变式】(2017·罗平县一模)某校九年级数学模拟测试中,六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如下(单位:分):110,106,109,111,108,110,下列关于这组数据描述正确的是()A.众数是110 B.方差是16 C.平均数是109.5 D.极差是6【答案】A.2.(2016•郑州一模)为了了解学生关注热点新闻的情况,郑州“上合会议”期间,小明对班级同学一周内收看“上合会议”新闻次数情况作了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图所示(其中男生收看3次的人数没有标出).根据上述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该班级女生人数是人,女生收看“上合会议”新闻次数的中位数是次,平均数是次;(2)对于某个性别群体,我们把一周内收看热点新闻次数不低于3次的人数占其所在群体总人数的百分比叫做该群体对某热点新闻的“关注指数”.如果该班级男生对“上合会议”新闻的“关注指数”比女生低5%,试求该班级男生人数;(3)为进一步分析该班级男、女生收看“上合会议”新闻次数的特点,小明相比较该班级男、女生收看“上合会议”新闻次数的离散程度,那么小明要关注的统计量是.【思路点拨】(1)将柱状图中的女生人数相加即可求得总人数,中位数为第10与11名同学的次数的平均数.(2)先求出该班女生对“两会”新闻的“关注指数”,即可得出该班男生对“两会”新闻的“关注指数”,再列方程解答即可.(3)比较该班级男、女生收看“两会”新闻次数的离散程度,小明需要关注方差.【答案与解析】解:(1)20,3,3;(2)由题意知:该班女生对新闻的“关注指数”为65%,所以,男生对新闻的“关注指数”为60%.设该班的男生有x人.则=60%,解得:x=25.经检验x=25是原方程的解.答:该班级男生有25人;(3)小明相比较该班级男、女生收看“上合会议”新闻次数的离散程度,那么小明要关注的统计量是方差.故答案为20,3,3;方差.【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意义.3.某社区准备在甲乙两位射箭爱好者中选出一人参加集训,两人各射了5箭,他们的总成绩(单位:环)相同,小宇根据他们的成绩绘制了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表,并计算了甲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见小宇的作业).甲、乙两人射箭成绩统计表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甲成绩9 4 7 4 6乙成绩7 5 7 a 7=________________.(1)a=________;X乙(2)请完成图中表示乙成绩变化情况的折线;(3)①观察图,可看出_____的成绩比较稳定(填“甲”或“乙”).参照小宇的计算方法,计算乙成绩的方差,并验证你的判断.②请你从平均数和方差的角度分析,谁将被选中.【思路点拨】本题考点:方差;折线统计图;算术平均数. 【答案与解析】(1)由题意得:甲的总成绩是:9+4+7+4+6=30,则a=30-7-7-5-7=4,X 乙=30÷5=6,故答案为:4,6; (2)如图所示:;(3)①观察图,可看出乙的成绩比较稳定, 故答案为:乙;2S 乙=15[(7-6)2+(5-6)2+(7-6)2+(4-6)2+(7-6)2]=1.6.由于2S 乙<2S 甲,所以上述判断正确.②因为两人成绩的平均水平(平均数)相同,根据方差得出乙的成绩比甲稳定,所以乙将被选中. 【总结升华】主要考查了方差的定义以及折线图和平均数的意义,根据已知得出a 的值进而利用方差的意义比较稳定性即可. 举一反三:【变式】求下列数据的方差:-2,1,4. 【答案】.类型二、概率的应用4.(2016•安徽模拟)为了解外来务工子女就学情况,某校对七年级各班级外来务工子女的人数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各班级中外来务工子女的人数有1名、2名、3名、4名、5名、6名共六种情况,并制成如下两幅统计图:(1)求该校七年级平均每个班级有多少名外来务工子女?并将该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学校决定从只有2名外来务工子女的这些班级中,任选两名进行生活资助,请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出所选两名外来务工子女来自同一个班级的概率.【思路点拨】(1)根据外来务工子女有4名的班级占20%,可求得有外来务工子女的总班级数,再减去其它班级数,即可补全统计图;(2)根据班级个数和班级人数,求出总的外来务工子女数,再除以总班级数,即可得出答案;(3)根据(1)可知,只有2名外来务工子女的班级有2个,共4名学生,再设A1,A2来自一个班,B1,B2来自一个班,列出树状图,再根据概率公式即可得出答案.【答案与解析】解:(1)该校班级个数为4÷20%=20(个),只有2名外来务工子女的班级个数为:20﹣(2+3+4+5+4)=2(个),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如下该校平均每班外来务工子女的人数为:(1×2+2×2+3×3+4×4+5×5+6×4)÷20=4(个);(2)由(1)得只有2名外来务工子女的班级有2个,共4名学生,设A1,A2来自一个班,B1,B2来自一个班,画树状图如图所示;由树状图可知,共有12种可能的情况,并且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其中来自一个班的共有4种情况,则所选两名外来务工子女来自同一个班级的概率为:=.【总结升华】此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的知识.注意树状图法与列表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注意概率=符合条件的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5. “六一”儿童节前夕,我市某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决定对品学兼优的“留守儿童”进行表彰,某校八年级8个班中只能选两个班级参加这项活动,且8(1)班必须参加,另外再从其它班级中选一个班参加活动.8(5)班有学生建议采用如下的方法:将一个带着指针的圆形转盘分成面积相等的4个扇形,并在每个扇形上分别标上1,2,3,4四个数字,转动转盘两次,将两次指针所指的数字相加,(当指针指在某一条等分线上时视为无效,重新转动)和为几就选哪个班参加,你认为这种方法公平吗?请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本例是判断游戏公平的题,它的关键是正确求出概率,而后看它们获胜的概率是否相等. 【答案与解析】 方法不公平. 用表格说明:所以,8(2)班被选中的概率为:,8(3)班被选中的概率为:,8(4)班被选中的概率为:,8(5)班被选中的概率为:, 8(6)班被选中的概率为:,8(7)班被选中的概率为:,8(8)班被选中的概率为:,所以这种方法不公平.【总结升华】判断游戏是否公平的(或者奖项设置是否合理)原则是双方获胜的概率是否相等,公平的游戏机会是相等的;这类题既可以考查同学们正确掌握求概率方法的程度,也可以考查运用概率思想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强化应用意识,还是培养综合能力,都是有价值的.6 .在围棋盒中有x 颗黑色棋子和y 颗白色棋子,从盒中随机地取出一个棋子,如果它是黑色棋子的概率是 83(1)试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2)若往盒中再放进10颗黑色棋子,则取得黑色棋子的概率变为21,求x 和y 的值. 【思路点拨】概率公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答案与解析】 (1)根据题意得:x x y +=⋅83整理,得8x=3x+3y , ∴5x=3y ,∴y=53x ; (2)解法一:根据题意,得1010x x y +++=12,整理,得2x+20=x+y+10, ∴y=x+10,(8分) ∴5x=3(x+10), ∴x=15,y=25.解法二:(2)根据题意,可得38101102x x y x x y ⎧=⎪+⎪⎨+⎪=⎪++⎩,整理得53010x y y x -=⎧⎨=+⎩,解得1525x y =⎧⎨=⎩.【总结升华】考查概率的求法:如果一个事件有n 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 出现m 种结果,那么事件A 的概率P (A )=m n. 举一反三:【变式】五·一”期间,某书城为了吸引读者,设立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如图,转盘被平均分成12份),并规定:读者每购买100元的书,就可获得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如果转盘停止后,指针正好对准红色、黄色、绿色区域,那么读者就可以分别获得45元、30元、25元的购书券,凭购书券可以在书城继续购书.如果读者不愿意转转盘,那么可以直接获得10元的购书券. ①写出转动一次转盘获得45元购书券的概率;②转转盘和直接获得购书券,你认为哪种方式对读者更合算?请说明理由.【答案】①P(获得45元购书券)= ;②(元).∵15元>10元,∴转转盘对读者更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