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基因表达调控

合集下载

分子生物学第七章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分子生物学第七章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基因表达调控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代谢和应激反应等 过程至关重要,是生物体适应环境变化和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 机制。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01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通常由特 定的转录因子、RNA聚合酶以及 其他调控蛋白介导,通过与DNA 的结合或解离来调节基因转录。
02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具有快速 响应环境变化的特点,能够在短 时间内调整基因表达模式,以适 应外界刺激和压力。
翻译后加工的调控
翻译后加工的调控
在翻译后加工阶段,新合成的蛋白质经过一系列修饰和加工,最终成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原 核生物通过控制翻译后加工酶的合成和活性来调控翻译后加工过程。此外,原核生物还可以通过控制 蛋白质的稳定性来影响其功能和表达水平。
总结
翻译后加工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环节,原核生物通过控制翻译后加工酶的合成和活性,以及蛋白质 的稳定性来精细调控基因表达。
翻译延伸的调控
翻译延伸的调控
在翻译延伸阶段,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将氨基酸组装成蛋白质。原核生物通过控制翻译延伸因子的合成和活 性,以及核糖体的合成和组装来调控翻译延伸。此外,原核生物还可以通过控制mRNA的结构和稳定性来影响翻 译延伸。
总结
翻译延伸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环节,原核生物通过控制翻译延伸因子的合成和活性,以及核糖体的合成和组装, 以及mRNA的结构和稳定性来精细调控基因表达。
翻译起始的调控
原核生物通过控制翻译起始来调控基因表达。在翻译起始阶段, mRNA与核糖体结合,招募翻译所需的起始因子和其他成分。原 核生物通过控制起始因子的合成和活性,以及mRNA与核糖体的 结合来调控翻译起始。
总结
翻译起始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环节,原核生物通过控制翻译起 始因子的合成和活性,以及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来精细调控基 因表达。

第七章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

第七章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

第七讲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科学家把这个从DNA到蛋白质的过程称为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对这个过程的调节就称为基因表达调控(gene regulation或gene control)。

要了解动、植物发展发育的规律、形态布局特征和生物学功能,就必需弄清楚基因表达调控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掌握了基因表达调控的奥秘,我们手中就有了一把揭示生物学微妙的金钥匙。

基因表达调控主要暗示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转录程度上的调控(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②mRNA加工成熟程度上的调控(differential processing of RNAtranscript);③翻译程度上的调控(differential translation of mRNA).原核生物中,营养状况(nutritionalstatus)和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对基因表达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真核生物尤其是高等真核生物中,激素程度(hormone level)和发育阶段(developmental stage)是基因表达调控的最主要手段,营养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力大为下降。

二、基因表达调控的底子道理〔一〕基因表达的多级调控基因的布局活化、转录起始、转录后加工及转运、mRNA降解、翻译及翻译后加工及蛋白质降解等均为基因表达调控的控制点。

可见,基因表达调控是在多级程度长进行的复杂事件。

此中转录起始是基因表达的底子控制点。

四个底子的调控点:〔1〕基因布局的活化。

DNA表露碱基后RNA聚合酶才能有效结合。

活化状态的基因暗示为:1.对核酸酶敏感;2.结合有非组蛋白及修饰的组蛋白;3.低甲基化。

〔2〕转录起始。

最有效的调节环节,通过DNA元件与调控蛋白彼此作用来调控基因表达。

〔3〕转录后加工及转运。

RNA编纂、剪接、转运。

〔4〕翻译及翻译后加工。

翻译程度可通过特异的蛋白因子阻断mRNA 翻译翻译后对蛋白的加工、修饰也是底子调控环节。

分子生物学 ch7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分子生物学    ch7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调节蛋白
由调节基因lacI编码,单顺反子,有自身弱启 动子,能独立地组成型表达 阻遏蛋白一个结合位点是诱导物结合位点, 可被小分子诱导物结合,改变其构型,从而 影响与操纵基因结合的活性 阻遏蛋白一个结合位点是操纵基因结合位点, 分 调节蛋白以四聚体形式与操纵基因Olac结合, 子 阻遏结构基因的表达 生

物 学

CAP(降解物活化蛋白)或CRP(环腺苷酸受体 蛋白)是分子量为22.5kd的二聚体,CRP单体具有 DNA结合区和转录激活区,二聚体被单个cAMP活化, cAMP-CAP复合物与启动子结合,促进基因表达

葡萄糖分解代谢降低cAMP水平,使得其他分解代
谢受阻
CAP
RNA聚合酶结合
-35 cAMP

——阻遏蛋白(repressor)的结合操纵序列 当操纵序列结合有阻遏蛋白时,会阻碍
RNA聚合酶与启动序列的结合,或是RNA聚合酶
不能沿DNA向前移动 ,阻碍转录。
pol 启动序列 操纵序列 编码序列 阻遏蛋白
激活蛋白(activator)可结合启动序列邻近的
DNA序列,促进RNA聚合酶与启动序列的结合,增
无效应物(辅阻遏物)——基因表达
操纵子分类

四类: 可诱导的正调控型:(ara O): 可阻遏的正调控型 可诱导的负调控型(lac O)、 可阻遏的负调控型(trp O)
有 效 应 物 * 基 因 表 达 无 效 应 物 * 基 因 表 达
调节蛋白结合-阻遏基因表达 (阻遏蛋白)
负调控
调节蛋白结合-基因表达 (激活蛋白)
酶和转乙酰酶,结构基因由位于上游的一个lac启动子(lacP)起始
转录;lac操纵基因(lacO)位于lacP启和lacZ之间,并且和lacP有 部分重叠,其上可结合位于上游具有独立转录单位的lac调节基因

分子生物学复习总结题-第七章-基因表达调控

分子生物学复习总结题-第七章-基因表达调控

第七章基因表达调控一、选择单选:1. 关于“基因表达”的概念叙述错误的是A. 其过程总是经历基因转录及翻译的过程B. 某些基因表达产物是蛋白质分子C. 某些基因表达经历基因转录及翻译等过程D. 某些基因表达产物是RNA分子E. 某些基因表达产物不是蛋白质分子2. 关于管家基因叙述错误的是A. 在生物个体的几乎各生长阶段持续表达B. 在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C. 在生物个体全生命过程的几乎所有细胞中表达D. 在生物个体的某一生长阶段持续表达E. 在一个物种的几乎所有个体中持续表达3. 目前认为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环节是A. 翻译后加工B. 转录起始C. 翻译起始D. 转录后加工E. 基因活化4. 顺式作用元件是指A. 基因的5’、3’侧翼序列B. 具有转录调节功能的特异DNA序列C. 基因的5’侧翼序列D. 基因5’、3’侧翼序列以外的序列E. 基因的3’侧翼序列5. 一个操纵子(元)通常含有A. 数个启动序列和一个编码基因B. 一个启动序列和数个编码基因C. 一个启动序列和一个编码基因D. 两个启动序列和数个编码基因E. 数个启动序列和数个编码基因6. 反式作用因子是指A. 对自身基因具有激活功能的调节蛋白B. 对另一基因具有激活功能的调节蛋白C. 具有激活功能的调节蛋白D. 具有抑制功能的调节蛋白E. 对另一基因具有功能的调节蛋白7. 乳糖操纵子(元)的直接诱导剂是A. 葡萄糖B. 乳糖酶C. β一半乳糖苷酶D. 透酶E. 别乳糖8. Lac阻遏蛋白结合乳糖操纵子(元)的A. CAP结合位点B. O序列C. P序列D. Z基因E. I某因9. cAMP与CAP结合、CAP介导正性调节发生在A. 葡萄糖及cAMP浓度极高时B. 没有葡萄糖及cAMP较低时C. 没有葡萄糖及cAMP较高时D. 有葡萄糖及cAMP较低时E. 有葡萄糖及CAMP较高时10. Lac阻遏蛋白由A. Z基因编码B. Y基因编码C. A基因编码D. I互基因编码E. 以上都不是11. 色氨酸操纵子(元)调节过程涉及A. 转录水平调节B. 转录延长调节C. 转录激活调节D. 翻译水平调节E. 转录/翻译调节12.基因表达的产物不包括A.蛋白质B. mRNAC. rRNAD. SnRNAE. tRNA13.真核基因调控中最重要的环节是A. 基因重排B. 基因转录C. DNA的甲基化与去甲基化D. mRNA的衰减E. 翻译速度14.RNA聚合酶结合于操纵子的A. 结构基因起始区B. 阻遏物基因C. 诱导物D. 阻遏物E. 启动子15. cAMP对转录的调控作用是通过A. cAMP转变为CAPB. CAP转变为CampC. 形成cAMP-CAP复合物D. 葡萄糖分解活跃,使cAMP增加,促进乳糖利用来扩充能源E. cAMP是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与转录无关16. 原核生物与DNA结合并阻止转录进行的蛋白质称为A. 正调控蛋白B. 阻遏物C. 诱导物D. 反式作用因子E. 分解代谢基因激活蛋白17.增强子A. 是特异性高的转录调控因子B. 是真核生物细胞内的组蛋白C. 原核生物的启动子在真核生物中就称为增强子D. 是增强启动子转录活性的DNA序列E. 是在结构基因的5'-端的DNA序列18.关于色氨酸操纵子的错误叙述是:A.trpR参与阻抑调控B.色氨酸阻抑结构基因转录C.前导序列参与色氨酸操纵子的衰减调控D.色氨酰tRNA参与色氨酸操纵子的衰减调控E.前导序列的序列3和序列4形成衰减子结构多选:1、基因表达调控环节包括A.DNA复制B.转录起始C.转录后加工D. mRNA降解E.翻译2、关于原核生物基因表达A.每个原核细胞的一切代谢活动都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更好地生存和繁殖B.操纵子是原核生物绝大多数基因的表达单位C.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特异性由 因子决定D.原核生物基因表达既存在正调控,又存在负调控E.转录起始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主要的调控环节3、原核生物基因的调控序列包括A.启动子B.终止子C.操纵基因D.增强子E.衰减子4、原核生物基因的调控蛋白包括A.特异因子B.起始因子C.延长因子D.激活蛋白E.阻抑蛋白5、乳糖操纵子包含以下哪些结构?cZB. lacAC. lacOD. lacPE. lacI6、关于乳糖操纵子的错误叙述是:A.乳糖操纵子编码催化乳糖代谢的3种酶cI促进乳糖操纵子转录C.别乳糖促进乳糖操纵子转录D.CAP促进乳糖操纵子转录E.cAMP抑制CAP的激活效应7、色氨酸操纵子的结构A.含trpYB.含trpAC.含trpOD.含trpPE.含前导序列8、与RNA聚合酶活性调控有关的成分有A.tRNAB.核糖体C.严谨因子D.鸟苷五磷酸E.鸟苷四磷酸9、以下关于cAMP对原核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的叙述,正确的A. 葡萄糖与乳糖并存时,细菌优先利用乳糖B. cAMP-CAP复合物结合于启动子上游C. 葡萄糖充足时,cAMP水平不高D. cAMP可与CAP结合成复合物E. 葡萄糖和乳糖并存时,细菌优先利用葡萄糖10、原核生物基因表达在翻译水平上的调控与那些因素有关?A.mRNA前体后加工B. mRNA稳定性C. SD序列D.翻译阻抑E.反义RNA11、以下哪些环节存在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A.DNA和染色质水平B.转录水平C. 转录后加工水平D. 翻译水平E. 翻译后加工水平12、与原核生物相比,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是A.转录的激活与转录区染色质结构的变化有关B.转录和翻译分隔进行,具有时空差别C.转录后加工更复杂D.既有瞬时调控又有发育调控E.转录调控以正调控为主13、在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DNA水平的调控包括哪些内容A.染色质结构改变B. DNA甲基化C. 基因重排D. 基因扩增E.染色质丢失14、关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转录水平的调控A.转录水平的调控实际上是对RNA聚合酶活性的调控B.RNA聚合酶Ⅱ是转录调控的核心C.转录水平的调控主要通过RNA聚合酶、调控序列和调控蛋白的相互作用来实现D.真核生物的调控序列又称顺式作用元件E.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蛋白即转录因子,又称为反式作用因子15、真核生物的调控序列有哪些?A.启动子B.终止子C.增强子D.沉默子E.衰减子16、哪些属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蛋白A.转录因子B.反式作用因子C.通用转录因子D. 反式激活因子E.共激活因子17、哪些是真核生物调控蛋白所含的DNA结合域A.螺旋-转角-螺旋B.锌指C.富含脯氨酸域D.亮氨酸拉链E.螺旋-环-螺旋。

第七、八章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

第七、八章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

阿拉伯糖操纵子的基因结构图 注:操纵子由结构基因B、A、D以及调控元件I1、I2、O1、O2和 启动子构成。AraC基因编码调节蛋白AraC。
21
阿拉伯糖操纵子(The ara Operon)
• 结构基因为:B、A、D,分别编码异构酶、 激酶、表位酶 • 功能:催化阿拉伯糖转变为5-磷酸木酮 糖,进入磷酸戊糖途径。 • 特点:调节基因为C基因,编码调控蛋白 C蛋白。
色氨酸操纵子的转录衰减作用
色氨酸丰富时,核蛋白体顺利沿引导序列移动直达最后一个密码子UGA,合 成完整的引导肽。UGA位于1区和2区之间,核蛋白体占据2区,使3区不能与2区互 补而与4区互补,形成终止子发夹结构,RNA 聚合酶停止在衰减子部位。 色氨酸缺乏时,核蛋白体因原料缺乏终止在1区Trp密码子部位,2区无法与1 区配对且在4区被转录出来之前与3区互补,4区处于单链状态,不能形成终止发 夹,RNA 聚合酶通过衰减子而继续转录。
(1)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酶合成的诱导: • 无乳糖(no lactose): lac操纵子处于阻遏状态 (repression),即这类基因平时都是处于关闭状 态; • 有乳糖(presence of lactose):lac操纵子即可 被诱导(derepression,induction),即这类基因 由平时的关闭状态转变为工作状态。
止结构,所以转录可继续进行,直到将trp操纵子
中的结构基因RNATrp很多, 这样翻译通过两个相邻的色氨酸密码子的速 度就会很快,在4区被转录之前,核糖体就达 到2区,这时的前导区结构2-3不能配对,3-4 可以自由配对形成茎环状的终止结构,所以 转录停止, RNA聚合酶脱落,转录终止,trp 操纵子中的结构基因被关闭而不再合成色氨 酸。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特点—转录与翻译偶联。

第7章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7章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④ 当阻遏物与操纵基因结合时,lac mRNA转录起始受到抑制。
Z编码β-半乳糖苷酶:将乳糖水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
Y编码β-半乳糖苷透过酶:使外界的β-半乳糖苷(如乳糖)能透过大肠杆
菌细胞壁和原生质膜进入细胞内。
A编码β-半乳糖苷乙酰基转移酶:乙酰辅酶A上的乙酰基转到β-半乳糖苷
上,形成乙酰半乳糖。
gene
正调控
调控蛋白
负调控
结构基因表达
▪ 负调控:抑制基因表达的调控方式 ▪ 正调控:促进基因表达的调控方式
B、特殊代谢物的调控
诱导(induction)
阻遏(repression)
inducer
gene
repressor
gene
特殊代谢物
诱导 阻遏
结构基因表达
诱导物、可诱导基因 阻遏物、可阻遏基因
无葡萄糖、 有乳糖-----cAMP水平高 (2)cAMP与CRP结合形成有活性的
CRP- cAMP 复合物 (3)CRP-cAMP 与Plac结合 (4)增强了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
(5)lacZ, lacY 、 lacA高表达
105
40
105
41
乳糖、G存在与否及与操纵子正、负控因素、 基因开放与关闭情况如下:
CRP
Binding
RNA
Promoter
Operator
CRP
Pol. Repressor
cAMP
LacZ
LacY
LacA
Repressor mRNA
STOP
Right there
CRP
Polymerase
cAMP
Repressor
cAMP
CRP

第七章: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第七章: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负转录调控
• 负控诱导 阻遏蛋白不与效应物
结合时基因不转录。
• 负控阻遏 阻遏蛋白与效应物 结合时,基因不转录。
正转录调控
• 正控诱导 有效应物时,激活蛋白 处于活性状态基因转录。
• 正控阻遏 有效应物时,激活蛋 白处于无活性状态基 因不转录。
负控诱导
正控诱导
负控阻遏
正控阻遏
1、原核生物基因调控机制的类型
6、色氨酸操纵子(元)调节过程涉及 D
(A) 转录水平调节 (B) 转录激活调节
(C) 翻译水平调节
(D) 转录/翻译调节
(A) Lac阻遏蛋白 (B) RNA聚合酶
(C) 环一磷酸腺苷
(D) CRP-cAMP 7、与O序列结合
A
8、与P序列结合 B 9、 与CRP结合 C 10、与CAP位点结合 D
境能提供足够浓度的色氨酸时,R与色氨酸结合后而活化,
能够与O结合,阻遏结构基因的转录,开 关。
(二) 弱化子及其作用
当色氨酸达到一定浓度,但还没有高到能够活化 R使其起阻遏作用的程度时,产生色氨酸合成酶 类的量已经明显降低,而且产生的酶量与色氨酸 浓度呈负相关。这种调控现象与色氨酸操纵子特
殊的结构有关。
乳糖存在诱导基因转录
乳糖(lac)操纵子的表达调控
1、阻遏蛋白的负性调控
没有乳糖时,1ac操纵子处于阻遏状态。i 基因在自身的 启动子Pi 控制下,产生阻遏蛋白R。R以四聚体形式与 操纵子o结合,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P的结合。
当有乳糖存在时,乳糖与R结合,使R四聚体解聚成
单体,失去与o的亲和力,与o解离,基因转录开放。
(D) 在生物个体的某一生长阶段持续表达
2、一个操纵子(元)通常含有

分子生物学07

分子生物学07

(2) DNA顺序重复
轻度、中度、高度重复序列三种:
轻度重复序列:单拷贝基因;一个基因组中有一个或几个拷贝 的序列;例如结构基因基本上属于不重复序列,如蛋清蛋白、 蚕的丝心蛋白等。
中度重复序列:l0个至几百个拷贝的序列;各种rRNA、tRNA及 某些结构蛋白基因(如组蛋白基因)。
高度重复序列:从几百到几百万个,通常说的卫星DNA就属于 高度重复序列。
顺式作用元件:是指那些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
相关、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 的特异DNA序列。包括启动子、上游启动子元 件、增强子、加尾信号和一些反应元件等。
反式作用因子:是指真核细胞内含有的大量可 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结合顺式作用元件而调节基 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
增强子:位于真核基因中远离转录起始点,能 明显增强启动子转录效率的特殊DNA序列。它 可位于被增强的转录基因的上游或下游,也可 相距靶基因较远。
从不连续基因到成熟mRNA之间存在着一个基因转录的中间体,叫做初级 转录物,叫做不均一核RNA(heterogeneous nuclear RNA, hnRNA), 这个 基因的初级转录物既含有外显子又含有内合子序列,
从不均一核RNA到成熟mRNA要经过一转录后的加工拼接过程。
真核生物基因的不连续性和转录后加工是真核基因有别于原核基因的又 一重要特征。
5-甲基胞嘧啶在DNA上并不是随机分布的,基因的5' 端和3' 端往往富含甲 基化位点,而启动区DNA分子上的甲基化密度与基因转录受抑制的程度密 切相关。对于弱启动子来说,稀少的甲基化就能使其完全失去转录活性。 当这一类启动子被增强时(带有增强子),即使不去甲基化也可以恢复其 转录活性。若进一步提高甲基化密度,即使增强后的启动子仍无转录活性。 因为甲基化对转录的抑制强度与MeCPl(methyl CpG-binding protein l)结 合DNA的能力成正相关,甲基化CpG的密度和启动子强度之间的平衡决定 了该启动子是否具有转录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基因表达调控一、选择单选:1. 关于“基因表达”的概念叙述错误的是A. 其过程总是经历基因转录及翻译的过程B. 某些基因表达产物是蛋白质分子C. 某些基因表达经历基因转录及翻译等过程D. 某些基因表达产物是RNA分子E. 某些基因表达产物不是蛋白质分子2. 关于管家基因叙述错误的是A. 在生物个体的几乎各生长阶段持续表达B. 在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C. 在生物个体全生命过程的几乎所有细胞中表达D. 在生物个体的某一生长阶段持续表达E. 在一个物种的几乎所有个体中持续表达3. 目前认为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环节是A. 翻译后加工B. 转录起始C. 翻译起始D. 转录后加工E. 基因活化4. 顺式作用元件是指A. 基因的5’、3’侧翼序列B. 具有转录调节功能的特异DNA序列C. 基因的5’侧翼序列D. 基因5’、3’侧翼序列以外的序列E. 基因的3’侧翼序列5. 一个操纵子(元)通常含有A. 数个启动序列和一个编码基因B. 一个启动序列和数个编码基因C. 一个启动序列和一个编码基因D. 两个启动序列和数个编码基因E. 数个启动序列和数个编码基因6. 反式作用因子是指A. 对自身基因具有激活功能的调节蛋白B. 对另一基因具有激活功能的调节蛋白C. 具有激活功能的调节蛋白D. 具有抑制功能的调节蛋白E. 对另一基因具有功能的调节蛋白7. 乳糖操纵子(元)的直接诱导剂是A. 葡萄糖B. 乳糖酶C. β一半乳糖苷酶D. 透酶E. 别乳糖8. Lac阻遏蛋白结合乳糖操纵子(元)的A. CAP结合位点B. O序列C. P序列D. Z基因E. I某因9. cAMP与CAP结合、CAP介导正性调节发生在A. 葡萄糖及cAMP浓度极高时B. 没有葡萄糖及cAMP较低时C. 没有葡萄糖及cAMP较高时D. 有葡萄糖及cAMP较低时E. 有葡萄糖及CAMP较高时10. Lac阻遏蛋白由A. Z基因编码B. Y基因编码C. A基因编码D. I互基因编码E. 以上都不是11. 色氨酸操纵子(元)调节过程涉及A. 转录水平调节B. 转录延长调节C. 转录激活调节D. 翻译水平调节E. 转录/翻译调节12.基因表达的产物不包括A.蛋白质B.mRNAC.rRNAD.snRNAE.tRNA13.真核基因调控中最重要的环节是A. 基因重排B. 基因转录C. DNA的甲基化与去甲基化D. mRNA的衰减E. 翻译速度14.RNA聚合酶结合于操纵子的A. 结构基因起始区B. 阻遏物基因C. 诱导物D. 阻遏物E. 启动子15. cAMP对转录的调控作用是通过A. cAMP转变为CAPB. CAP转变为cAMPC. 形成cAMP-CAP复合物D. 葡萄糖分解活跃,使cAMP增加,促进乳糖利用来扩充能源E. cAMP是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与转录无关16. 原核生物与DNA结合并阻止转录进行的蛋白质称为A. 正调控蛋白B. 阻遏物C. 诱导物D. 反式作用因子E. 分解代谢基因激活蛋白17.增强子A. 是特异性高的转录调控因子B. 是真核生物细胞内的组蛋白C. 原核生物的启动子在真核生物中就称为增强子D. 是增强启动子转录活性的DNA序列E. 是在结构基因的5'-端的DNA序列18.关于色氨酸操纵子的错误叙述是:A.trpR参与阻抑调控B.色氨酸阻抑结构基因转录C.前导序列参与色氨酸操纵子的衰减调控D.色氨酰tRNA参与色氨酸操纵子的衰减调控E.前导序列的序列3和序列4形成衰减子结构多选:1、基因表达调控环节包括A.DNA复制B.转录起始C.转录后加工D.mRNA降解E.翻译2、关于原核生物基因表达A.每个原核细胞的一切代谢活动都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更好地生存和繁殖B.操纵子是原核生物绝大多数基因的表达单位C.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特异性由 因子决定D.原核生物基因表达既存在正调控,又存在负调控E.转录起始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主要的调控环节3、原核生物基因的调控序列包括A.启动子B.终止子C.操纵基因D.增强子E.衰减子4、原核生物基因的调控蛋白包括A.特异因子B.起始因子C.延长因子D.激活蛋白E.阻抑蛋白5、乳糖操纵子包含以下哪些结构?cZcAcOcPcI6、关于乳糖操纵子的错误叙述是:A.乳糖操纵子编码催化乳糖代谢的3种酶cI促进乳糖操纵子转录C.别乳糖促进乳糖操纵子转录D.CAP促进乳糖操纵子转录E.cAMP抑制CAP的激活效应7、色氨酸操纵子的结构A.含trpYB.含trpAC.含trpOD.含trpPE.含前导序列8、与RNA聚合酶活性调控有关的成分有A.tRNAB.核糖体C.严谨因子D.鸟苷五磷酸E. 鸟苷四磷酸9、以下关于cAMP对原核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的叙述,正确的A. 葡萄糖与乳糖并存时,细菌优先利用乳糖B. cAMP-CAP复合物结合于启动子上游C. 葡萄糖充足时,cAMP水平不高D. cAMP可与CAP结合成复合物E. 葡萄糖和乳糖并存时,细菌优先利用葡萄糖10、原核生物基因表达在翻译水平上的调控与那些因素有关?A.mRNA前体后加工B.mRNA稳定性C.SD序列D.翻译阻抑E.反义RNA11、以下哪些环节存在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A.DNA和染色质水平B.转录水平C.转录后加工水平D.翻译水平E.翻译后加工水平12、与原核生物相比,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是A.转录的激活与转录区染色质结构的变化有关B.转录和翻译分隔进行,具有时空差别C.转录后加工更复杂D.既有瞬时调控又有发育调控E.转录调控以正调控为主13、在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DNA水平的调控包括哪些内容A.染色质结构改变B.DNA甲基化C.基因重排D.基因扩增E.染色质丢失14、关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转录水平的调控A.转录水平的调控实际上是对RNA聚合酶活性的调控B.RNA聚合酶Ⅱ是转录调控的核心C.转录水平的调控主要通过RNA聚合酶、调控序列和调控蛋白的相互作用来实现D.真核生物的调控序列又称顺式作用元件E.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蛋白即转录因子,又称为反式作用因子15、真核生物的调控序列有哪些?A.启动子B.终止子C.增强子D.沉默子E.衰减子16、哪些属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蛋白A.转录因子B.反式作用因子C.通用转录因子D.反式激活因子E.共激活因子17、哪些是真核生物调控蛋白所含的DNA结合域A.螺旋-转角-螺旋B.锌指C.富含脯氨酸域D.亮氨酸拉链E.螺旋-环-螺旋。

18、哪些是真核生物调控蛋白所含的转录激活域A.发育同源域B.酸性激活域C.富含谷氨酰胺域D.富含脯氨酸域E.亮氨酸拉链19、哪些是真核生物调控蛋白所含的二聚化域A.酸性激活域B.富含谷氨酰胺域C.富含脯氨酸域D.亮氨酸拉链E.螺旋-环-螺旋。

20、真核生物基因转录后加工的哪些方面调控基因表达?A.加帽B.加尾C.选择性剪接D.编辑E.转运二、填空1.有些基因对整个生命过程都是必需的,在一个生物体的全部细胞内基本上稳定表达,这类基因称为,其表达方式称为。

2.有些基因的表达受环境信号调控,因应答环境信号而开放或增强表达,这类基因称为;因应答环境信号而关闭或降低表达的基因称为;3.环境信号开放或增强可诱导基因的表达,这一过程称为。

环境信号关闭或降低可阻抑基因的表达,这一过程称为。

4.操纵子是原核生物绝大多数基因的表达单位,由基因和一组基因组成。

5.一个操纵子只含一个,启动合成一个RNA分子。

它包含操纵子的全部结构基因序列,指导合成一组蛋白质。

该RNA分子称为。

6.基因表达调控是通过调控蛋白与调控序列的直接结合实现的。

如果结合的结果基因表达,则为正调控;如果结合的结果基因表达,则为负调控。

7.调控转录就是控制转录速度,而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是由RNA聚合酶、和决定的。

8.原核生物基因的调控序列既包括启动子和终止子,又包括基因和结合位点。

9.原核生物基因的调控蛋白都是,通过与结合而影响转录。

10.原核生物基因的调控蛋白分三类:特异因子,,。

11.大肠杆菌色氨酸操纵子编码催化合成色氨酸的酶类,受和双重负调控。

12.真核生物DNA与蛋白质形成复杂而有序的染色质结构。

基因表达过程发生DNA与蛋白质的,以暴露。

13.组蛋白与DNA的与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环节之一。

14.真核生物的调控序列是指与结构基因串联,对基因的转录启动和转录效率起重要作用的DNA序列,包括启动子、和。

15.对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起正调控作用的调控蛋白可分为三类:通用转录因子,,。

16.调控蛋白含特定的DNA结合域、或域。

17.DNA结合域含有、或发育同源域等结构。

答案单选:1 A,2 D,3 B,4 B,5 B,6 E,7 E,8 B,9 C, 10 D, 11 E, 12B 13.B 14.E 15.C 16.B 17.D 18.D多选:1ABCDE 2ABCDE 3ABCE 4ADE 5ABCD 6BE 7BCDE 8 ABCDE 9.BCDE 10、BCDE 11ABCDE 12ABCDE 13ABCDE 14ABCDE 15ACD 16ABCDE 17AB 18BCD 19DE 20ABCDE填空:1 管家基因组成型表达2 可诱导基因可阻遏基因3 诱导阻遏4 操纵基因机构基因5 启动子多顺反子RNA6 促进阻遏7 调控序列调控蛋白8 操纵基因 CAP结合位点9 DNA 结合蛋白调控序列 10 激活蛋白阻遏蛋白 11 操纵基因衰减子 12 解离 DNA序列 13 结合解离 14 增强子沉默子 15 反式激活因子共激活因子 16 转录激活域二聚化域 17锌指螺旋-转角-螺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