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小故事
有关李白的故事(精选21篇)

有关李白的故事(精选21篇)有关李白的故事(精选21篇)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李白的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李白的故事篇1唐代大文学家李白少年时期,曾一度贪图玩耍,不爱学习。
有一次,他偶然看到一位老太婆在用铁杵磨针,深受启发。
从此发奋学习,学业大进,闻名乡里。
后来,经乡里文人举荐,十六岁的李白到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衙门里当了一名文书小吏。
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五月,涪江暴涨,淹没了大片良田,冲毁了许多民房。
可昏庸的彰明县令不但不设法救灾,反而硬拉着衙门里的人去观赏水景。
他们来到江边,只见黄水滔滔,急流似箭,浊浪中,卷杂着破板烂席、残枝败叶。
忽然,有人惊叫起来:“死人!”众人随他手指方向仔细一瞧,果然有一具女尸从上游漂下,猛地一个大浪,尸体被冲到岸边,在芦苇丛中转了几转,一会儿又不见了。
面对被溺死的女子,脑满肠肥的县令却诗兴大发,摇头晃脑地吟唱起来:“二八谁家女,漂来倚岸芦。
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珠。
”只作出这几句,他就吭吭吃吃接不下去了。
被迫随行的李白早就心中有气,眼下看到昏庸的县令竟以死尸寻欢作乐,更是火顶脑门,于是满怀疾愤之情,续了四句:“绿发随波改,红颜逐浪无。
因何逢伍相?应是怨秋胡。
”诗中,李白辛辣地讽刺县令就象春秋时代行为不轨、玩弄妇女的秋胡,应该让被吴王夫差冤杀的伍子胥化作怒潮淹死。
县令一听,脸色顿变,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李白料定县令必将寻机报复,便收拾行装,弃职回家了。
李白的故事篇2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
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
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
传说唐朝大诗人李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
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
关于李白的30个小故事

关于李白的30个小故事1. 家族背景李白出生于一个世代文人的家族,父亲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母亲则是一位温柔贤惠的女子。
这种家庭背景使得李白在幼年时就接触到了各类文学作品,培养了他对诗歌的热爱。
2. 与杜甫的相识在一次文人聚会中,李白结识了同样怀有文学梦想的杜甫。
两人从此成为忘年之交,相互启发,共同追求文学的巅峰。
3. 指点江山李白以其诗才和胆识赢得了唐玄宗的赏识,曾被任命为宰相,他在政治上耐人寻味的言辞和建议,使他成为唐朝时期的政治明星。
4. 马屁之道李白在求仕期间,一度被冤枉流放,但他没有沮丧,反而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抱负和愿望,让人称他为“马屁之道的高手”。
5. 逃离世俗李白常抱着“天地一家”的思想,他追求心灵的自由,在逃离尘世的过程中,创作了一些惊世之作。
6. 忘我饮酒李白以饮酒见长,他善于借着酒精的勾引,安抚自己的烦忧与不甘,让他的诗充满了豪情和浪漫。
7. 挑战蒙恬据传李白曾与战胜一代名将蒙恬一战,创造了“我欲乘风归去”的名句,成为了后人传颂。
8. 游山玩水李白喜欢广泛地游历名胜,他的游记中记载了许多风景名胜,并且用优美的词句将其生动地描绘出来。
9. 金榜题名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一天,李白考中了状元,名垂青史。
10. 痛失挚友当杜甫去世的消息传来,李白感到悲痛不已,他写下了《哭杜甫》一诗,表达了对挚友的思念之情。
11. 文字狂热李白对文字有着异常的热爱,他曾写下许多感慨之作,感叹文字之美妙与力量。
12. 与杜牧的交情杜牧是李白的朋友,两人性格迥异却又相互欣赏,他们经常互相往来书信,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
13. 写意山水李白的山水画在当时很有名气,他的画作以线条简洁、墨色纯熟而著称,成为了后来的山水画派的代表之一。
14. 诗与琴李白曾与古琴大师谢云峰结缘,他们相互倾诉友谊,李白曾为友人创作了《听琴》一诗,表达了对琴音的赞美。
15. 应对仕途挫折在前程受阻的时候,李白并没有灰心,而是迎难而上,继续用他的才华和诗歌来影响人们。
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有关李白的经典故事

有关李白的经典故事李白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飘逸豪迈不拘一格,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李白的故事,欢迎阅读!1、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字。
李白的父母亲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人。
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
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
”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
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诗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续下去。
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
“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父亲灵机一动,决定把妙句的头尾“李”“白”二字选作孩子的名字,便为七岁的儿子取名为“李白”。
2、在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搁笔亭”,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
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一拳捶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便搁笔不写了。
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
”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
”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
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
后来,李白也仿照《黄鹤楼》写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李白的小故事(通用30篇)

李白的小故事(通用30篇)李白的小故事(通用30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的小故事(通用3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白的小故事篇1据史料记载,李白是训养禽鸟的高手。
李白20岁时,曾隐居成都附近的青城山,除读书练剑外,还驯鸟,“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
“当地刺史知道后,到山上拜访,还以“身怀道术”为名向朝廷举荐。
李白不愿作御用“法师”,没应召。
即使政治上失意,到处漂泊时,也乐此不疲。
李白对驯养禽鸟的浓厚兴趣,折射出他热爱生命、崇尚自然的积极的人生观。
李白的小故事篇2传说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向中途不念了。
有一天,在路上看见一位老大娘磨铁棒,说要把它磨成针。
李白因此受感动,从此奋发学习,终于取得了很大成就。
这就是“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本博主注:这个故事是强加给李白的。
李白只有聪明好学,绝无读书不用功之事)李白的小故事篇3唐天宝末年,李白漫游到南陵、宣城。
汪伦,据清嘉庆年间编纂的《泾县志》记载,是住在桃花潭岸边的隐士,是个不图仕途的文人。
汪伦得知李白东游至宣城,修书请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欣然至,汪伦款留数日,临别赠以汪伦,据清嘉庆年间编纂的《泾县志》记载,是住在桃花潭岸边的豪仕。
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
并踏歌送行,李白感其意作《赠汪伦》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的小故事篇4传说李白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于是孕育了李白。
取李白字为“太白”。
长大后的李白也确有几分“仙气”,他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无人能及。
李白在当朝就享有“谪仙”的美名,后来更被人们尊为“诗中之仙”。
李白的小故事篇5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
关于李白有趣的小故事4个

关于李白有趣的小故事:
1. 汪伦之情
汪伦是唐朝著名的隐士,与李白是好友。
汪伦邀请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李白一到,汪伦就热情款待,为他准备美酒佳肴,两人谈笑风生,相谈甚欢。
临别时,汪伦带着村民们唱歌欢送,李白深受感动,创作了《赠汪伦》一诗,表达对汪伦的深情厚意。
2. 醉写《将进酒》
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被召入长安,担任供奉翰林。
一日,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宫中饮酒赏花,玄宗让李白写诗助兴。
李白喝得大醉,挥毫泼墨,写下了《将进酒》这首豪放不羁的诗篇。
玄宗听后大为赞赏,将李白封为“诗仙”。
3. 笔走龙蛇
李白有一支神奇的笔,写出的字犹如龙蛇舞动。
一次,他应邀为一家酒肆题字,酒肆老板便拿出珍藏的美酒款待李白。
李白痛饮之后,乘兴挥毫,写下“太白遗风”四个大字。
这四个字龙飞凤舞,气势磅礴,令人惊叹不已。
4. 斗酒诗百篇
李白才华横溢,诗才无双,常常在饮酒之后创作出许多佳作。
据传,他在扬州时,与友人相聚饮酒。
友人拿出珍藏的美酒,两人痛饮一番。
李白醉意朦胧,文思泉涌,一连写了百余首诗。
友人惊叹不已,将他的诗作编成了一部诗集《斗酒百篇》。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李白有哪些小故事

李白有哪些小故事李白,是中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大李杜”。
李白的一生多姿多彩,有着很多小故事。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李白的小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白的小故事据说当年李白从24岁的时候就出门游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30岁的时候他来到了当时的政治中心长安,他从小就有着匡扶社稷的理想,所以到了长安之后拜访了很多的达官显贵,但是没人愿意推荐他。
直到有一天李白和朋友一起去到紫极宫游玩,碰上了当时的文坛领袖贺知章,贺知章对于这个名声渐起的小辈也比较重视,再看到李白仪表不凡,风姿卓越,所以就邀请他一起来喝酒。
结果买酒的时候发现身上没钱,贺知章有点尴尬就把自己衣带上的金龟给取了下来,拿它去换钱,李白还劝阻他:“这是朝廷给的,怎么好拿去换酒呢?”但是几人都没有带钱,所以只好这样。
之后李白拿出自己的诗歌请贺知章指点,贺知章读完《蜀道难》顿时觉得李白的这首诗实在太好了,等到读完《乌栖曲》贺知章不禁感叹李白是天上的谪仙人啊,才华不是凡人可以比拟的。
因此李白的“谪仙”之名就传开去了。
后来李白依旧不得重用就离开长安继续游山玩水,有一次就和几个好友一起来到了黄鹤楼,一般来说来到这种名胜古迹文人墨客总是会在上面题诗,但是到了这儿李白面对着无限的风光,刚想提笔作诗就看到了当年崔颢留下的那首《黄鹤楼》,读罢此诗,李白就把笔给放下了,感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李白的晚年生活李白的一生是坎坷不幸的,正是这颠沛流离的一生和他自由崇高的灵魂相对比,他才显得这么的可爱可敬,他曾这么说过:“岂使此人名扬宇宙而枯槁当年”。
但其实李白确实做到了,在他在世的时候,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施展,但是他的诗篇却让他得到了不朽。
晚年的李白是比较凄凉的,因为在安史之乱的时候做了永王李麟的幕僚,所以在李肃登位之后,李白差点就被杀了,虽然因为好多人的帮忙,李白最后得以逃过一死,但是还是被流放到了夜郎。
在这段时间虽然凄苦,但是李白也趁此机会造访了不少的名胜古迹,他游历了降下,江陵,后来半路上得到释放,又从洞庭回到江夏,转至庐山,决心专心学道。
关于李白的小故事

关于李白的小故事篇一:李白的成长故事李白的成长故事唐朝的着名的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去街上闲逛。
一天,李白有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河边。
和暖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鲜花绿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呆在家里那多没意思啊!”李白走着走着,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坐在一块大石头上,老奶奶正在专心致志地磨着一根铁棒。
李白好奇地走过去问:“老奶奶,您在干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绣花针。
”老奶奶抬起头,对李白慈祥地笑了笑,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棒这么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针呢?”老奶奶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那铁棒为什么不能磨成针呢?”“可是,您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奶奶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他再也没有逃过学,学习也很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史的诗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耐心和恒心才能成功。
四年级:李雨洪篇二:关于李白小时候的故事(除去铁杵磨成针)唐代大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一生写诗1000余首,他的诗雄奇豪放,把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推向了高潮,对后世和世界都有极大的影响,被后人尊为“诗仙”。
李白5岁那年,跟着父亲从西域(yù)回到四川青莲地区定居。
到10岁的时候,他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有一年春天,岷(mín)山山脚下有个客人前来拜访李白的父亲,恰巧他外出未归。
客人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转身就要离去。
李白见了,连忙拉住客人说:“伯伯,您远道而来找我父亲,累了半天也不休息一下,就要返回,这样会伤身体和精神的啊。
”客人见李白礼貌热情,能言会道,心中暗暗佩服,便坐了下来。
李白开始忙起来,他又是送茶,又是递毛巾,对客人非常尊敬。
为使客人不寂寞,李白放下手中正在读的书,到客厅陪着客人说话,他大大方方地说:“请问大伯尊姓大名,以便我转告父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的小故事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李白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看到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好奇地问:“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