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俄国的改革完整版-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2课俄国的改革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2课俄国的改革 课件(共21张PPT)
Fra bibliotek农奴制改革
目的
知识拓展
亚历山大二世
人物简介:
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II Николаевич ,1818年4月29日-1881年3月 13日),史称亚历山大二世(英语:Alexander II) ,是俄罗斯帝国皇帝(1855年3月2日-1881年3月 13日在位)。 他是俄罗斯近代化的先驱。他在任期间,对俄罗 斯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1861年下诏 废除了农奴制,为俄罗斯19世纪后半期的中兴奠 定了基础。
学习目标
重点 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关 史实
难点
01
02
03
重点 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 相关知识
分析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同点 和不同点?
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6-9,用笔划出关键词
1 概括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自学指导
时间、措施和作用?
2 概括农奴制改革的史实(背
景、时间、人物、内容、评 价等)
的海出海口,给俄罗斯帝国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
,近代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
彼得一世
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大帝时代。
彼得一世改革
措施
政治 改革 措施 经济 文化 军事
1、政治方面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 行政体制 2、军事方面 创建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要军队或行 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才能提拔 3、经济方面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4、社会文化方面 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
课堂小结:
俄国的改革
• •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第2课俄国的改革课件(共33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第2课俄国的改革课件(共33张ppt)

沙皇陛下仁慈,让我获得了自由,但是为 了得到份地养活全家,我变卖了家里所有能卖 的东西才交清了赎金,现在家里穷的就剩下几 面墙可以依靠了!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我们都一一地做到了。” ——亚历山大在俄国国务会议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
“规定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 额高于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二、废除农奴制(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
1.根本原因: 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直接原因: 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 , 不如让我们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
2.改革性质 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
材料反映了什么?
19世纪中叶改革前,俄国仍然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 ,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西欧主要国家,但俄国 也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也了一定发展。
1649年,沙皇阿列克谢颁布《法律大全》,取消了农民的一 切出走权,赋予农奴主对逃亡农奴有永久的追捕权。
农奴的房屋
睡觉的农奴的孩子
以上材料说明农奴哪些情况?
③影响不同:
前者使俄国走上扩张侵略道路;后者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④改革的性质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属于地主(农奴主)阶级性质,1861年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性质。
比较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 1.方式:自上而下的改革。 2.影响:都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都增强了俄国的
经济和军事实力。
③影响不同:前者使俄国走上扩张侵略道路;后者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④改革的性质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属于地主(农奴主)阶级性质,1861年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性质。

人教部编版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18张PPT)

人教部编版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18张PPT)

【材料】“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 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 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
改革目的:维护贵族、地主利益 【材料】“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 挽救统治危机
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
二、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改革)
俄罗斯国旗、国徽
俄国在庄园作坊中劳动的农奴
农奴在财产、人身、司法上依附于领
农奴生活贫困,居住环境恶劣;
领主可以自由买卖农奴;
据上述材料分析归纳俄国农奴制下农 政治上:受压迫,人身权利受到限制 ; 的生活状况有何特点? 经济上:受剥削,生活贫困不堪 。
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 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发展极其
一、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
根本原因 经济上: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
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 的新思潮
直接原因 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 国内矛盾激化
主观上: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
【材料】“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 改革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 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性质改革——亚历山大二世(185
1606 14603 9160 10065
封建农 君主立 民主共 君主立
我是一个工厂主,我有些烦……
工人太少,素质也低,产量、质量都不 观;产品销售也不如意,农民太穷了,他 买,社会又不太平……唉,都是那讨厌 农奴制。有啥办法搬开这块绊脚石…… 自由劳动力少 市场狭窄 技术薄弱 社会环境不稳定
Hale Waihona Puke 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课件(共26张PPT)

(一)改革的历史背景

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
中的失败暴露出了俄国
哪些问题?会引发哪些
克里米 亚半岛
结果?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 事的落后,以及农奴制的腐朽。
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 进一步激化;直接推动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 革。
(一)改革的历史背景 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 狭窄 技术薄弱 社会环境不稳定
(一)改革的历史背景
次数
1200
农奴暴动
1176 次
1000
800
600
400
200 86
126次 90


阶级矛盾进0一185步8 激1859化,1860 农1奴861 暴年代动频繁。
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 (俄国 PK 英国、法国、土耳其)
圣 彼 得 堡
31岁的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之滨建起 一个全新的城市——圣彼得堡。从此 ,俄国获得了一个连接西方的出海口
影响
俄 罗 斯 帝 国
俄罗斯帝国: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为皇帝后 ,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为止的俄罗斯国 家。
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 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
(17世纪末期)俄后国的的面经貌济完全依赖于农
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
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
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
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请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当时— 的俄国
—《大国崛起》
移植西方 强制欧化
政治 设立参政院,掌管国家行政事务

(部编)《俄国的改革》ppt精品课件

(部编)《俄国的改革》ppt精品课件

背景
彼得一世 时间、领导人
俄 国 的
改革 内容
影响

原因

目的
农奴制改革 开始标志
内容
影响:性质、进步性、局限性
A. 资源的匮乏 C. 农奴制的阻碍
B. 人口的众多 D. 教育的落后
A. 彼得一世 B. 查理二世 C. 亚历山大二世 D. 拿破仑
A 沙皇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B. 农奴主实行的封建制度改革
• 彼得一世改革
目录
CONTENTS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
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①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农奴制的阻碍 D.
1850年~1860年
工 商 业 的 发 展 极 其 缓 慢 。 一、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
亚历山大二世 D.
避免革命,挽救统治危机
D.
铁路 (公里)
到19世纪中期,已有哪些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通过什么方式?
俄国 71 C.不得再任意交换和买卖农民
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影响:性质、进步性、局限性
英国
323
228.5
388.8
14603
法国
150
40.6
89.8
9160
农奴制下俄国社会情况
② 在增此长废期了除间3了5,倍农俄多奴国。制整个度工,业推产动量俄增国加走了上6倍了,资铁本路线 主义的发展道—路—。《俄国社会经济史》
3 局限性
亚农历奴山制大的二残世余:仍“然诸存位在请,深影信响,着凡俄能国够经维济护与地社主会利的益发的展措。施, 都一一地做到了。”
列宁:“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课件(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课件(共22张PPT)
1801年——1810年 83次 1811年——1820年 124次 1821年——1830年 156次 1831年——1840年 143次 1841年——1850年 351次 1851年——1860年 591次 这些数据和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呢?
俄国农奴制激化了社会矛盾,农民暴动不断。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1853—1856)俄VS土、英、法
思考:这幅表格反映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国家
人均收入 铁产量 铁路长度
制度
(卢布) (万吨) (公里)
俄国
71
29 (1860年)
1600 (1860年)
封建农奴制
英国
323
228 (1850年)
14603 资本主义制
法国
150
168 (1850年)
9160 资本主义制
《1801—1860年农奴暴动次数表》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早期俄国
(1)9世纪晚期在东斯拉夫人活动区域形成 基辅罗斯 等早期国家,13世纪上半叶,该地区被蒙古征服。
(2)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 莫斯科 公国崛起,到16 世纪初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
(3) 治。
伊凡四世 执政时期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了专制统
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 ,是一个封闭落后 的国家。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 慢。
(2)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客观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彼得一世改革的局限性
A.改革仅限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文明和生活方式,并没有 学习西方制度; B.农民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利益;
C.从长远看,改革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改革后的俄国仍

俄国的改革PPT(部编版)1

俄国的改革PPT(部编版)1

史料研读
材料二:18世纪末,俄国的生铁产量与英国相当 ,可是,到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铁产量已经是俄国 的15倍,铁路里程也是俄国的10倍。
问题2:上述材料 说明了什么?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落后了 西欧其他国家。
史料研读
次 数 1200
1000 800 600 400
86
200

3.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设计和建造桥 需要考 虑许多 因素, 如造桥 的要求 、材料 的特性 和数量 、形状 和结构 等。 4.学生在经历设计、制作、交流的过 程中, 体会到 每个环 节的重 要性。 5.通过造桥发展学生乐于动手、善于 合作、 认真倾 听、敢 于质疑 、积极 思考的 品质。 6.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 据的解 释是重 要的。 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 解释, 需要用 更多的 证据来 加以判 断。 7.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学习目标
1.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关史实; 2.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知识 ; 3.分析比较彼得一世和农奴制改革 的异同。
彼得一世改革
沙皇彼得一世被称为彼 得大帝,是俄罗斯帝国崛起 的奠基者。彼得大帝被誉为 俄罗斯历史上最富有改革精 神的沙皇。他为什么会得到 这样的评价? 他推行的改革 又对俄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
一一地1做86到1了年。改”革的局限性: 改革的目的:挽救统治危机 改革的实施者: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 皇 改革的前提:维护地主利益
农奴制改革的 评价
(1)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 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 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 的发展。

《俄国的改革》PPT课件

《俄国的改革》PPT课件

寻找春天之思
读了《猎人笔记》的片段,你还有那些困惑? 是什么原因促使农奴制的废除?俄国改革顺利吗?
学习《猎人笔记》和俄国的改革,对于中国有什么价值?
剥削、赋税,使农民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
堪言。
——《猎人笔记》
俄国农奴的春天,已不远。
17世纪以来,西欧国家发生了 一系列革命或改革,促进了经济 的迅速发展。而俄国农奴制盛行, 封闭落后。——本课导言
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 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 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 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 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 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走上扩张侵略道路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地主阶级性质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最终结局
俄国农奴的春天,终到来!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 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然而, 自19世纪中叶以后,改革的“规模和 实际成效却是由大到小,呈现出拾级 而下的局面”。
改革暂时延缓革命
俄国难逃革命宿命
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 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 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 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 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
——列宁《列宁全集》
改革后农奴的政治、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列宁为何说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俄国农奴的春天,来了吗?
材料四 为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又对政治上层建筑作了局部调整。 这些变革毕竟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农奴制的废 除成为俄国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大国崛起》
世界发展形势和俄国发展的现实有什么矛盾? 思考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措施,我都一一地做
到了。”从上述材料
可看出,沙皇亚历山
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
什么? 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巩固沙皇的统治
5、影响: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 转折点。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 展道路。
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 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侵略中国)
6、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为结束俄国百 年来的落后状况, 起了重大的历史
营造帆工场拥有工人1162名,谢 作用”。
郭林制呢工场的工人为730 名······ 1725年,俄国已拥有一 支训练有素的20余万人的近代化 常备军······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已
俄国诗人普希金 说他“让俄罗斯 腾空而起”。
拥 人影P9有响2 各种增为 了舰强俄 有只了国 力8国后 条9家5来 件艘的的,经资水济本兵和主2军义80事发0实展0 力准,备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
省鼓励,出由口沙皇和中央直接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军事 其他
辖消强性实海培发极化质行军养。展影了:义,专文响沙是务门开化:皇一兵军办教专 场役 事炮育制 封制 人兵制 建才, 学度 性校建质,立海常军备学军校和
的社改会革习俗
1718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已达 马克思评价说
到160万普特,跃居世界前 列······到1725年,俄国已建立起 240多个近代工场······不少工场 的规模是比较大的。如莫斯科的官
团,出访欧洲各国。彼得化名“彼得·米哈依洛夫”装扮 成一个下士随团考察。出访中,他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造 船厂当了4个月的学徒,在英国参观了海军造船厂,在普
移植西方 强制欧化尤彼其得是一英世国的,政
政治
治改革为什么 设立参政院,掌管国家行政没事有务向英国学
参政院成员大多为非名门习?
经济 贵鼓励族兴代办表手,工由工彼场得,一引进世西亲方技 自术和指人定员。,全实国行划重分商为主义50政个策,
(√)
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 (√)
1.面对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为缓解统治危
B 机,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采取的措施是
() A.“废藩置县” B.废除农奴制
C.请求英法援助 D.颁布《土地法令》 2.卡洛夫生于1821年,40岁时,他的农奴身 份被国家统一取消,成为法律上的“自由 人”,并出钱购买了一块“份地”。使他身
经济、军事实力增强, 是俄国历史上重大转折 意义 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 点,推动了资本主义发
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展。留下大量封建残余。
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1、下列各项,哪些与彼得一世改革
有关?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面√。
向西方学习
(√)
加强中央集权
(√)
创建新式常备军
(√)
废除农奴制
()
推行文化教育
二、废除农奴制改革
(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背景: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 有所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场越来 越多,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也比以前 发达。但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经济上——
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沙皇陛下仁慈,让我获得了自由,但是 为了得到份地养活全家,我变卖了家里所有 能卖的东西才交清了赎金,现在家里穷的就 剩下几面墙可以依靠了!
农奴制废除后的农民
为了得到养活全家人的面包,我还 得倒伏尔加河上去当纤夫,这样的苦 日子啥时候才是个头啊!革命的同志, 快些来拯救我们吧!
农奴制废除后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7世纪末期)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
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
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
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大国崛
起》
请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当时的俄国
改革目的: 为了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 巩固统治
在英国,彼得一世参观 了科学院、牛津大学, 拜访了牛顿,旁听了英 1697年3月,彼得派遣了一个国由议20员0多的人辩组论成。的庞大的使
彼得一世的扩张及营建新都:
彼得一世死后的30多年间, 俄国政局动荡不安,贵族争 权夺利,沙皇更迭频繁。 1762年,叶卡捷琳娜通过宫 廷政变篡夺王位,称叶卡捷 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 她实行了一些开明政策,鼓 励工商业,发展农业,进一步增强了俄国实 力。她为了取得贵族的支持,极力维护他们 的种种特权,将大量国有土地连同农奴赐给 贵族。
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 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 得一干二净”。 你如何理解列宁所说的这句话?
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一贫如洗。 因为高价赎买政策使农民背上了沉重 的经济包袱,生活更加贫困。这体现 了这场改革的实质是沙皇和地主勾结 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1818-
“请诸位相信,凡 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
彼得一世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1861
根本 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农奴制的阻碍了俄国资 原因 工商业的发展缓慢。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人物 18世纪初 彼得一世 性质 地主阶级性质
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 资产阶级性质。
政治、军事、 内容 经济、文化教
育、社会生活
(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 由人;(2)农奴在获得 “解放”时,要出钱赎 买这块份地。
改革的影响:
(1)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 力大大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 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2)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3)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 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改革的性质:
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封建性质的改革)
15—18世纪俄罗斯疆域的扩张图
1700年-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 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 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政治上——
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对外——
与英法在争夺巴儿干半岛的克里米亚战争 中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朽性。
“与其等待 自下而上改 革农奴制, 不如自上而 下改革它。”
——亚历山大二世
2、时间:1861年
3、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
4、内容: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 自由转换职业(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 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 高出当时的地价(资金)。农民为此付 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