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一)

合集下载

北洋军阀统治-PPT课件

北洋军阀统治-PPT课件

返回标题页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持续更新,敬请收藏)
返回主4 页
么4 思这 想一 开文 始件 深中 入表 人明 心了 ?什
一3
文 件 的 什 么 原 则 ?

宣 言 ” 中 体 现 了 哪
返回主页
21 当国
时民
为党
什从
么哪
要一
进组 《
行织 改改 组组
国 民
?而 党
来 ?
宣 言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持续更新,敬请收藏)
日本入侵山东 袁世凯复辟帝制
提出二十一条
护国运动
袁世凯垮台
(1915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
(持续更新,敬请收藏)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持续更新,敬请收藏)
返回主3 页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经过
1、强迫国会选举袁为正式大总统 2、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3、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4、修改总统选举法 5、建号“洪宪”,复辟帝制
第四章 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一节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持续更新,敬请收藏)
到主页 到问题页 到习题1 页
帝国主义
北洋军阀
反 对
民主 共和
维 护
革命党人
(地主买办阶级)
(资产阶级)
破坏约法,控制 内阁,削减革军
刺杀宋教仁
镇压二次革命
立法限制
改组国民党 宋教仁组阁
二次革命
(1913年)
--袁世凯
1、宋教仁主张的责任内阁制的实质是什么?对袁世 凯的权力有何威胁?
2、宋教仁为政党政治奋斗,是否能把袁世凯“摆在

201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详案:中国近代史上第四章 第1节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201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详案:中国近代史上第四章  第1节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第1节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1、建立时间:1912年3月;2、建立标志: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3、政权实质:封建买办军阀的专制统治;4、统治期限:1912年至1928年;☆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至1916年;☆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年至1928年;5、结束标志:1928年,张学良“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二、袁世凯专权独裁1、政治方面:破坏《临时约法》,控制责任内阁;(专制独裁第一步)☆安排亲信把持要害部门:(1)控制了军事、财政、内政和外交等要害部门;(2)同盟会分享:司法、教育、农林、工商等“冷衙门”(袁世凯对革命党人的微小让步);☆迫使唐绍仪内阁辞职:(1)唐绍仪内阁是中华民国第一届责任内阁;(2)原因:内阁总理唐绍仪要求行使责任内阁权力;(3)结果:袁世凯直接操纵了内阁的更迭;(4)影响:标志责任内阁制开始遭到破坏;2、军事方面:加强北洋军,削弱南方革命军;三、革命党人反袁专制独裁的斗争◎设问: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后,加紧专制独裁,资产阶级革命派采取的主要对策是什么?▲回答:实行议会政治斗争(合法斗争),确保共和体制;1、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链接材料:国民为国主体,吾党欲使人不忘斯义,故须其名曰国民党……本党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

《国民党宣言》(1)时间:1912年8月;(2)目的:希望通过国会选举,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共和制度;(3)领导:☆理事长:孙中山;☆代理理事长:宋教仁(民主共和的放手,实际主持人);(4)成效: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成为国会第一大党;※链接高考:(06,重庆,16)1912年成立的国民党,其实际主持人是…………………()A、孙中山B、李烈钧C、黄兴D、宋教仁2、宋教仁案(1)根本原因:宋教仁力主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专权;(2)制造目的:阻止国党组织责任内阁;(3)基本概况:1913年春,上海火车站刺杀宋教仁;(4)基本认识:①本质上反映了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斗争;②宋教仁成为“为宪法流血的第一人”;③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认识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严重性;※链接高考:(07•北京文综•18)辛亥革命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①、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②、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地主和买办联合专政的专制政权)。

袁世凯及其以后的北洋军阀的统治是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这个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动政府。

二、袁世凯专权——政治: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

军事: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外交:袁世凯“善后”大借款是以盐税、海关税为抵押,金额是2500万英镑。

主要用于内战,镇压国民党人。

三、二次革命1、原因:(1)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同盟会改组国民党的目的一是通过改组,联合中间力量,造成中国第一大党,以夺取国会中多数席位,建立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内阁。

二是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以保障《临时约法》的实施,把中国政治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制的轨道),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2)“宋教仁案”。

1913年,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

(3)袁世凯大量举借外债,用于扩大个人势力。

2、过程:袁世凯在1913年罢免江西、安徽、广东三省都督,然后派兵南下,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

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省相继独立,这就是“二次革命”。

3、性质: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建立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4、失败原因:国民党力量涣散,袁世凯力量强大。

三、袁世凯称帝1、袁世凯的复辟活动:1913年强迫国会选举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1914年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

成终身总统有世袭的权利,从此中华民国名存实亡;1915年接受21条,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2、护国运动——①、原因:袁世凯的志国和复辟帝制。

②、孙中山的讨袁活动: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维护共和制度。

1916年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袁世凯 83 天皇帝梦
【袁世凯的皇帝梦为什么那么快就破灭了?又何启示?】
历史的审判
审判团 公 诉 团
历史不会忘记
申 辩 团
复辟帝制违背历史潮流 袁世凯失败原因: 孙中山等领导的护国讨袁 辛亥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失败启示: 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必败
袁世凯在河南的奢华陵墓
本节两条线索
三、袁世凯称帝:
1、步骤: (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2)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3)废《约法》颁《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4)修改《大总统选举法》,成为终身大总统
浓缩记忆:党—会—法—制—法
2、对外:
1915年,袁世凯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日本————————袁世凯 实质 独变 占中 的国 殖为 民日 地本 原因 对为 其了 称换 帝得 支日 持本
——
遇刺后的宋教仁
刀 大 杀 人 多

次 革 命
2、二次革命的过程:
时间: 1913 年
地点: 赣、粤、皖 领导: 孙中山、黄兴、李烈钧
结果: 失败
败因: 力量涣散、敌强我弱、未发动民众等


1、为什么这次革命被称为“二次革命”? ■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2、与辛亥革命相比,它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 性质、领导、任务
袁世凯 亲信 无党派 立宪派 同盟会
一、袁世凯专权:
1、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时间:1912年3月 标志: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2、袁世凯专权:
政治:破坏《约法》,控制内阁
军事: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表示政府虽有
“共和”之名, 实为猿(袁) 家之天下也。
二、二次革命:

反对袁世凯复辟

反对袁世凯复辟

请回答:
1.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根本目的何在? 趁一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变中国为日本独 占的殖民地。 2.袁世凯为何接受这样的《二十一条》?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争取日本帝国主义对他 的支持,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
1.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的准备
对外:出卖国家主权
对内:破坏民主共和
A、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B、袁世凯解散国会和国民党
材料:
袁世凯曾向杨度透露“我现在不怕国民 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 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
回答:袁世凯担心什么?宋教仁等能否成功, 为什么?
惧怕国民党势力的壮大,担心国民党通过竞选以合法手 段打破他独裁的企图。 宋教仁等不能成功。因为袁世凯有军队,凭武力镇压。
2.国民党希望实行责任内阁制,限制袁 世凯的权力
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 1916、5
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 1916.6.6
政虽 权然 依保 旧住 被了 北民 洋国 军的 阀招 掌牌 控, 。但 是
思考: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什么很快就失败?
辛亥革命摧毁了统治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君主 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 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 行逆施失去了长期存在的思想基础。
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和革命党人坚持民主共和的斗争
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北洋军统治的正式建立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民国临时大总 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2.北洋军阀的性质
北洋军阀是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封 建买办的军事政治集团。袁世凯及其以后北 洋军阀统治代表的是大地主大买办资产阶级 的利益,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代理人。 北洋军阀政权(1912--1928) 1912————1916————1928 袁世凯的统治 军阀割据

北洋军阀的统治

北洋军阀的统治

三、袁世凯称帝
1、过程
1)1913年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2)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
3)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4)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5)修改总统选举法; 6) 1915年 5月9日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影响:民主制度破坏殆尽,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2、“二十一条”: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袁世凯 亲信 无党派 立宪派 同盟会员
中华民国第一届内阁成员
内阁总理: 陆军总长: 内务总长: 海军总长: 外交总长: 交通总长: 财政总长: 司法总长: 教育总长: 农林总长: 工商总长: 唐绍仪 段祺瑞 赵秉钧 刘冠雄 陆征祥 施肇基 熊希龄 王宠惠 蔡元培 宋教仁 陈其美
袁世凯 亲信 无党派 立宪派 同盟会员
3、失败原因:
(1)主观: 国民党内部不统一,力量涣散, 行动不一致 (2)客观: 北洋军力量强大,帝国主义 大力支持袁世凯 (3)没有组织和发动群众是不能取胜的重要原因
4、斗争方式:
合法斗争方式 重新采用武装斗争方式
李烈钧,江西武宁 人,父亲曾参加过 太平天国运动。中 日甲午战争,中国 的惨败,使年仅十 二岁的李烈钧萌生 了投笔从戎之志。 后到日本学习,回 国后参加 革命活动, 牢牢掌握着江西的 兵权,积极反袁。
表示政 府虽有 “共和 ”之名 ,实为 猿(袁 )家之 天下。
刀 大 杀 人 多
二、二次革命
1、背景: 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时间: 1912年8月 (1)国民党成立 领导人: 孙中山 宋教仁 目的: 重组内阁 限制袁世凯
时间:1913年春 地点:上海 (2)宋教仁被刺 幕后策划:袁世凯 目的:阻止国民党组 织责任内阁
为 宪 法 流 血 , 公 孙 真 中 第 山 一 人

北洋军阀的统治

北洋军阀的统治
• 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 暗的时期之一。 • 2、这一时期破坏民主共和,实行专制专 制独裁与维护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独裁, 卖国与爱国的斗争交织。 • 3、中国革命出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趋势。随着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队伍壮 大,十月革命的影响。
9
第三单元复习 第四章 北洋军阀特征
• •
• 反对张

• 勋复辟 (1917)
结果: 袁世凯绝望而死,北洋军阀基础未动摇 起因: “府院之争”-张勋拥戴溥仪复辟帝制 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 概况: 各地各界群众通电反张
结果:“讨逆军”进京,段祺瑞重掌实权
5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起因:段祺瑞拒绝恢复(约、会) • 护法运动期 概况:非常国会、护法军政府 (1917-1918) 孙中山遭西南军阀排挤 结果:孙辞大元帅职,护法失败
思考题:
• 从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思想基础方面分 析袁世凯复辟帝制破产的原因。 • 参考答案: • 根本原因:袁世凯出卖国家民族利益, 违背民主共和历史发展的主潮流。 • 社会原因: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复辟帝制缺乏长期生 存的思想基础。
12
袁世凯主要罪恶活动 1
• 一、破坏镇压人民斗争 • 1、戊戌变法期间,袁世凯向荣禄告密出卖 维新派。 • 2、义和团运动期间,1899年袁世凯任山东 巡抚,疯狂镇压义和团。 • 3、辛亥革命中,凭借帝国主义支持和北洋 军力量 ,利用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篡夺辛 亥革命胜利果实。 • 4、1913年,派人刺杀了宋教仁,镇压“二 次革命”
3
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督Leabharlann 起因:“宋教仁案”—袁罢免三都 孙、黄号召南方各省独立

历史教案-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_高一历史教案_模板

历史教案-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_高一历史教案_模板

历史教案-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_高一历史教案_模板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案;善后大借款;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二十一条;五九国耻;中华革命党;护国运动和洪宪帝制的破产。

2.通过学习袁世凯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强大和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封反帝的革命任务;通过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使学生认识到:民主共和以深入人心。

3.(1)通过对袁世凯对内专制、独裁、复辟、践踏民主共和、镇压民主革命的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袁世凯倒行逆施的反动性。

(2)通过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等革命派反对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坚持民主主义的立场是进步、正义的,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可歌可泣。

教学建议教学地位分析本节主要讲述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府之后,又进一步走向专制、独裁,再进而复辟帝制,结果走上灭亡之路。

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及中国社会进步力量在逐渐认清袁世凯本质后,展开了一系列斗争,先后发起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虽然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形式上恢复了民国,但政权仍掌握在封建军阀手中,中国革命的道路仍漫长而又艰难。

重点分析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运动是重点。

袁世凯在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打着民主共和的招牌,对内实行专制独裁,对外则卖国、投靠帝国主义,一步步地实现了帝制复辟。

护国运动是一场旨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形成了全国性的斗争高潮,基本上实现了倒袁的预期目标。

这说明民主共和观念确已深入人心,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难点分析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是本课难点。

在学习辛亥革命时,学生知道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因而在学习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时,学生会对前面学过的知识产生疑惑,既然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为何还会出现复辟帝制现象?复辟帝制正反应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也就是说中国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不彻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袁世凯专权的主要表现;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

.能力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引学生学分析、概括北洋军阀政权的性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对袁世凯专权和袁世凯称帝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的能力及评价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的教学,培养学生辩证地、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袁世凯对内专政、独裁、复辟、践踏民主共和、镇压民主革命的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袁世凯倒行逆施的反动性。

通过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等革命派反动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坚持民主主义的立场是进步、正义的,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可歌可泣。

.学法指导方面:本节内容可以从两条线索去掌握。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对内加紧专制独裁、复辟帝制,践踏民主共和制度;对外出卖国家主权,依靠帝国主义,一步步建立起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独裁统治,最终走向失败。

第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袁世凯的认识逐步清醒,他们进行了一系列反对专制、独裁、复辟、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通过引导,训练学生自己理出历史线索和知识结构。

充分运用本节教材中的人物插图、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分析:①袁世凯复辟帝制是重点.袁世凯在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打着民主共和国的招牌,对内实行专制独裁,对外则卖国、投靠帝国主义,一步步地实现了帝制中复辟。

②护国运动。

这是一场旨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形成了全国性的斗争高潮,基本上实现了倒袁的预期目标。

这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难点分析:北洋军阀政权的性质是难点。

袁世凯建立的北洋军阀政府,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大量出卖国家主权,是大地主、封建买办势力的代表,是清王朝灭亡后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又一个工具。

课堂教学设计师:同学们,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第四章有关辛亥革命的内容。

通过学习辛亥革命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评价,我们知道了辛亥革命既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请同学们回忆,它们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生:师:孙中山颁布的《临时约法》的内容及目的是什么?生:师: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了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开始了十六年的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从1912~1961年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6~1928年为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北洋军阀的统治。

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概念,什么叫军阀?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认识发表自己的见解,生:师:军阀就是指拥有军队、武装、地盘、政权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那为什么又把袁世凯建立的政权叫做北洋军阀政权呢?生:师:我来给同学们做个简单解释。

清朝末年对辽宁、河北、山东等北方沿海各省统称为北洋,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895年,表政府任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

1901年,袁世凯任北洋大臣,所建军队即称为北洋军。

所以,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北洋军阀统治初期,中国南北在形式上是统一的,实际上仍处于对峙状态。

北方省份基本上在袁世凯北洋军阀集团控制之下,而南方多数省份处于同盟会的控制和影响之下。

如江西、广东、安徽、浙江、福建、江苏、湖南、四川等。

由于革命党人在南方具有一定的军事、政治力量,袁世凯在未建立起全国范围的稳定的统治秩序之前,曾发表共和为最良国体,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的通电,表示绝对赞成共和。

而他即位后,却打着共和的招牌,实际加紧专制统治。

一、袁世凯专权1.政治上:控制内阁实权《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从原来由临时大总统兼任行政首长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即内阁总揽行政权。

因此,袁世凯任职后,立即组织内阁。

内阁实权的归属之争成为双方的一次政治较量。

袁世凯一面向孙中山表示,南京方面人才济济,均要留用;一方面自己提议人选。

请同学们看下面《辛亥革命》中的一段记载:袁世凯开始提议的内阁名单,概属亡清旧吏,无一纯粹新人物,使南方各界咸怀不平,但是为了表示这个新总统总算有几分诚意,他们做了些微小的让步。

袁世凯的微小让步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一位同学根据课本150页第二段的有关内容回答。

师:师:结果,届内阁总理最终还是由袁世凯的老部下、刚刚加入同盟会、多少具有些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唐绍仪担任。

确定的内阁十个部长,表面看南北双方的代表席位比例是5:5,而实际上陆军、海军、财政、内政、外交等要害部门的部长都是袁世凯的亲信,同盟会员只担任司法、教育、农林、工商四部冷衙门总长。

这样,袁世凯掌握了北洋军阀政府首届内阁的实权。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袁世凯建立的北洋军阀政府实质上是一个专制独裁政权。

在这一回合的斗争中,袁世凯在摆脱革命党人的限制,建立独裁统治的道路上迈出了步。

袁世凯对此仍不满足。

因为他虽然控制着首届内阁的实权,但在法律上责任内阁的性质与职责仍然存在。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材料记载:唐自孙中山先生介绍加入同盟会后,对同盟会非常忠实,与余晤谈之下,知其已向孙中山先生建议,用政治手法来对付袁世凯。

柏文蔚《五十年经历》这样,唐绍仪虽为袁世凯的老部下,但加入同盟会后政治上明显地倾向同盟会。

他坚持根据《临时约法》各项政令需自己以内阁总理身份在文件上签署意见,以便行使责任内阁的权利。

袁世凯对此不能容忍。

他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阅读第150页注解①。

师:袁世凯就是这样排除了内阁中的异己,使首届内阁仅存在了两个月的时间。

随后,袁世凯强迫参议院通过了他提名的新内阁,直接操纵了内阁的更迭,新内阁完全听命于袁世凯,成为他的御用工具。

责任内阁制遭到破坏,是袁世凯对按《临时约法》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公开践踏的开端。

2.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请同学们根据前边老师讲过的内容思考袁世凯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生:师:是因为袁世凯上台时其北洋势力实际只控制着北方少数省份,而革命党人在南方具有一定的实力,且在南方影响较大,使袁世凯深感不安。

袁世凯是靠天津小站练兵起家的,他非常懂得有军才有权的原则。

袁世凯就任近20天,就发表了《训勉军人令》,要求的所有陆海军人必须服从他的统一命令。

接着,提出裁减非嫡系部队,说是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

他真的是为百姓着想吗?请同桌同学议论一下,袁世凯的真实用意何在?生:师:对!袁世凯是为了大量减南方革命军。

关于裁定情况请同学们阅读151页段小字内容。

生:师:在裁减南方革命军的同时,袁世凯却从帝国主义那里得到了源源不断的贷款,用以购买军械,并且又招募了大批军队。

袁世凯大喊的裁军,原是为了对付革命党人!黄兴遵命裁军,以示拥护中央的诚意,再一次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随着袁世凯专制独裁面目的暴露,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逐渐清醒,他们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二、二次革命袁世凯上台后的一系列活动,使革命党人逐渐清醒。

宋教仁等同盟会会员在政治上依靠约法、责任内阁、选举、组阁等议会斗争方式,以图实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1.建立国民党1912年8月,同盟会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党、共和实进党,五党合并,改组为国民党,推举孙中山为理事长。

不久,孙中山委托宋教仁为代理理事长。

请同学们阅读151页《国民党宣言》摘录,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盟会改组后为什么称为国同党?②国民党的宗旨是什么?③成立国民党的直接目的是什么?生:.宋教仁案1913年3月20日晚,正当国民党的影响日益扩大的时候,袁世凯却派人在上海火车站,用带毒的子弹刺杀了年仅31岁的宋教仁,史称宋教仁案。

袁世凯为什么要杀宋教仁呢?请同学们阅读151页最后一段小字内容,并回答这个问题。

生:师:国民党希望通过国会选举重新组织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利。

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赢得参众两院大多数议席,成为国会大党,是袁世凯专制独裁的最大障碍。

为了阻止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袁世凯才干出了如此卑鄙的行径。

这是民国成立以来震动全国的一次政治谋杀案。

袁世凯听到宋案的消息后假装惊愕,要悬赏一万元钱,限期捉拿凶手。

正当袁世凯为除掉政敌而自以为得计时,事实真相大白于天下。

请同学们看课本152页当时《真理画报》刊登的刺杀宋教仁的有关人犯。

生:师:①上中为主使者大总统袁世凯;②上右为同谋者国务总理赵秉钧;③上左为联络者内务部秘书洪述祖;④下右为指挥行凶者、上海大流氓、袁世凯的长江侦察科长应桂馨;⑤下左为直接行凶者、流氓兵痞武士英。

袁世凯的卑鄙行动遭到了国内舆论的谴责,于是他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

.善后大借款为了取得帝国主义的支持,消灭南方国民党控制的各省势力,袁世凯以办理善后为名,不经国会通过,擅自与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了《善后借款合同》,借款总额为2500万英镑,以盐锐、海关税等为抵押,47年偿清,本息共计6789万英镑,合同规定盐税的征收要聘请外国人协助管理。

从此,我国的盐税被外国人所控制。

这是一笔政治交易,即列强给袁世凯提供经费,帮助他镇压国民党;同时列强通过获得的协助管理盐税的权益,控制中国财政,进而摆布中国的政局。

宋案和善后大借款使受蒙蔽的革命党人进一步惊醒,他们认识到袁世凯是民主共和制不共戴天的敌人。

孙中山说中国非去袁不可,他决心重新领导武装斗争。

他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但因国民党内部意见分歧,未能及时采取军事行动。

袁世凯先发制人,一方面以不服从中央为借口,罢免了江西、安徽、广东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一方面仍在叫喊要维护统一。

革命党人拿起武器重新开始了武装斗争。

这场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度的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史称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1913年7月12日,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宣布江西独立,二次革命开始。

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南方数省相继宣布独立,南北政治对峙局面结束。

战争才进行了一个多月,国民党各省讨袁军纷纷失败。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国民党方面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生:师:客观原因是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北洋军力量强大。

袁世凯动用了除东北和边远地区以外的全部兵力以及一些省的地方反动武装,并且还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财政、武器上源源不断的接济。

主观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政治上:改组后的国民党已失去了同盟会时期的政治纲领,脱离群众。

第二,组织:国民党内部不统一,组织极为复杂,力量涣散。

第三,军事上:袁世凯的大量裁军使国民党的兵力不足。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便迫不及待地从破坏、践踏民主共和制转入彻底取消民主共和制、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