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统一换算系数
热量转换系数

热量转换系数
热量转换系数是指在不同的能量单位之间进行转换时所需的系数。
在
能量计量中,常用的能量单位有焦耳(J)、卡路里(cal)、千焦(kJ)和千卡(kcal)等。
由于不同的能量单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换算关系,因此需要使用热量转换系数来进行单位之间的转换。
在能量计量中,常用的热量转换系数如下:
1卡路里(cal)= 4.184焦耳(J)
1千卡(kcal)= 4.184千焦(kJ)
1焦耳(J)= 0.239卡路里(cal)
1千焦(kJ)= 0.239千卡(kcal)
通过上述热量转换系数,我们可以将不同的能量单位之间进行转换。
例如,如果我们想将一份食物中的能量从千卡转换为卡路里,我们可
以将千卡数乘以1000,再乘以热量转换系数1千卡=4.184千焦,最
后再将结果除以热量转换系数1卡路里=4.184焦耳,即可得到相应的卡路里数。
热量转换系数在能量计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
要对食物中的能量进行计量,以便控制饮食和保持健康。
而在工业生
产中,热量转换系数也被广泛应用于能源计量和能源管理中,以便对
能源的消耗和利用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除了上述常用的热量转换系数外,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热量转换系数,如英制单位和国际单位之间的转换系数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
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相应的热量转换系数进行计算。
总之,热量转换系数是能量计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
我们将不同的能量单位之间进行转换,以便更加准确地计量和管理能
量的消耗和利用。
能量、功及热量单位换算表

1
1.163×10-6
2.613×1019
4.659×10-17
2.807×1010
8.601×105
1
2.247×1025
4.007×1011
2.414×1016
3.827×10-20
4.450×10-26
1
1.783×10-36
1.074×10-9
3.827×10-14
4.450×10-20
106
1.783×10-30
1.074×10-3
2.147×1016
2.497×1010
5.610×1035
1
6.025×1026
3.564×10-11
4.145×10-17
9.310×108
1.660×10-27
1
千克能量和统一原子质量单位并非正式的能量单位,列于此为参考方便,它们由相对论的质能等效公式E=mc2而来,代表当一千克物质或一统一原子质量单位(u)的物质完全消灭时所释放的能量。
3.725×10-14
10-7
1磅.尺
1.285×10-3
1
5.051×10-7
1.356
力.小时
2545
1.980×106
1
2.685×106
1焦耳
9.481×10-4
0.7376
3.725×10-7
1
1卡
3.968×10-3
3.087
1.559×10-6
4.186
1千瓦.小时
3413
2.655×106
1.341
3.6×106
1电子伏特
1.519×10-22
1.182×10-19
石油炼制行业能源消耗限额

石油炼制业能耗限额
DB37/ 754-2007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能耗限额的术语和定义、能耗数据统计、能耗计算方法和能耗限额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炼油生产过程中,全厂、炼油装置及其辅助系统的能耗计算和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0.26 0.17 0.10 0.25 2.30 9.20 3.65 7.65 1000 700 1030 1030 1020 1000 950 950 800
92 88 76 66 55 0.04 0.03 0.15 0.15 0.01
能量折标值 kgce
0.37 0.24 0.14 0.36 3.29 13.14 5.21 10.93 1429 1000 1471 1471 1457 1429 1357 1357 1143 131 126 109
ICS71.020 G0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 754-2007
石油炼制业能耗限额
2007-11-01 发布
2008-01-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7/ 754-2007
前言
本标准附录 A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石油化学工业办公室、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勇、刘爱英、李卫东、李栋、曹全贵、沈应来、李文峰、于山、卢水根、王 贤山、陈文杰、王琳、王薇、牟万里。
原煤折标系数

原煤折标系数原煤折标系数是指将不同品种煤炭的能量单位统一换算为标准品位煤(发热量为5500大卡/千克)所需的系数。
这一系数在能源行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评估和比较煤炭的能源价值,为能源规划和决策提供指导。
原煤折标系数的计算和应用是基于煤炭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能源价值。
通常来说,原煤的含碳量、挥发分、灰分、硫分等成分会对其能源价值产生影响。
根据这些不同成分的含量,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方法将原煤的能量单位折算成标准品位煤的能量单位,从而实现能源价值的对比和评估。
原煤折标系数的应用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能源管理与计划:通过对不同品种煤炭的折标系数进行比较,能够更好地进行煤炭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在进行能源规划和决策时,可以根据不同煤种的折标系数确定使用哪种煤炭,从而提高整体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2. 煤炭贸易与定价:原煤折标系数在煤炭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同品种的煤炭原本就存在差异,其挥发分、硫分等成分的差异会影响煤炭的燃烧效率和环境排放。
煤炭企业和贸易商可以通过折标系数将不同煤种的能源价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煤炭的价格和市场竞争力。
3. 煤炭燃烧技术与环境保护:折标系数还可以用于煤炭燃烧技术的优化和环境保护。
不同品种煤炭的折标系数不同,对于煤炭燃烧的燃料匹配和工艺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优化煤炭燃烧技术,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排放,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
综上所述,原煤折标系数在能源行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和比较煤炭的能源价值,也能够指导能源管理、煤炭贸易和燃烧技术的发展。
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和标准化原煤折标系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其科学性和准确性,为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能耗计算方法 2

说明
折算系数变化
折算系数变化
折算系数变化 折算系数变化 设计 90℃进界 区,须吸热 柴油设计 90℃出 界区,放热
热出料 120t/h 热联合-催化油浆 热联合-顶循 低温余热输出 装置合计消耗合计(括号内为单位能 耗)
2.2 能耗评价 2.2.1 能耗评价指标
工艺装置: (1)单位进料或产品的综合能耗; (2)单位能量因数能耗(对联合装置); (3)基准能耗。 公用工程系统 全厂: (1)加工每吨原油的综合能耗; (2)单位能量因数能耗; (3)能源密度指数。
(3)
(4)
2001年开始,设计单位的能耗计算使用<石油化工设计能 量消耗计算方法>SH/T3110-2001
中石油炼油厂使用修订前的<炼油厂能量消耗计算方法>;
(5)2008 年4月1 日开始,设计单位使用国家标准 < 石油化工设 计能耗计算标准>GB/T 50441-2007。
(4)能耗计算例题
2.2.2 单位能量因数能耗及能源密度指数
设一个炼油厂共有 n 套工艺装置,同一时期的加工量分别为 A1 , A2...An;实际能耗 (对各自装置的进料或产品 )分别为E1,E2...En, 评价 体系中确定的每套装置应可达到的先进标准能耗 ( 国内称为能耗定额, 下称标准能耗 ) 分别为 C1,, 其中只有编号为 1 的装置为常减压蒸 馏装置,相应的加工量就是该炼油厂的原油加工量。 则此炼油厂工艺装置作为一个整体来讲,单位能量因数能耗U的定义为:
U= AiEi / A1
i 1
n
i 1
n
AiCi /( A1 C1)
(1)
上式中分母称为能量因数, 可以看出的是:其中的 AiCi 是该炼油 厂应达到的能源消耗总量,A1C1是常减压装置应达到的标准能源消耗量, 二者的比值即能量因数,直接意义则是炼油厂应达到的标准能源消耗 总量折算成具有标准能耗的常减压装置的套数。由于在一定的评价体系 中,标准能耗 C1,C2……Cn 是不变的,因此,能量因数就是标准能耗常减 压装置的套数。显然,高能耗的装置琥多或加工流程越长,折成的常减 压装置套数越多,所以是炼油厂加工复杂程度的体现。 式(1)中的分子项是该炼油厂的单位综合能耗,即加工每吨原油的 综合能源消耗量,除以能量因数后,就是单位能量因数能耗,意义就是 标准能耗常减压装置的实际能耗。
综合能耗限额与计算方法

ICS27.010 F 10DB33炼油综合能耗限额与计算方法The quota & calculation method of energy consumption for oil refining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前言本标准第3章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由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节能协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惠芳、金慧平。
炼油综合能耗限额与计算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炼油生产过程中,炼油综合能耗的限额与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炼油型生产装置以及为之服务的辅助系统的能耗计算与评价,不适用化工型生产装置。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炼油综合能耗炼油综合能耗是统计对象在统计期内,对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如各种燃料、动力(电、蒸汽)和耗能工质等(不包括作为原料用途的能源),按实际能量换算系统进行综合计算所得的能源消耗量。
2.2实际能量换算系数实际能量换算系数是按统计对象得到该种能源或耗能工质的实际能量消耗计算所得。
3 炼油综合能耗限额炼油综合能耗限额见表1。
表1 炼油综合能耗限额4 炼油综合能耗计算4.1 炼油综合能耗量炼油综合能耗量是统计对象在统计期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的总和。
其计算通式为:E=∑Mi Ri+Q式中:E—统计对象综合能耗量,t标煤/年(月、季);Mi—某种能源或耗能工质的实物消耗或输出量,t标煤(kWh)/年(月、季);Ri—对应某种能源或耗能工质的实际能量换算系数,t/t(kWh);Q—与外界交换的有效能量折为一次能源的代数和,t/年(月、季)。
向统计对象输入的实物消耗量和有效热量计为正值,输出时为负值。
4.2 炼油单位综合能耗单位综合能耗的计算通式如下:e=E/G式中:e—统计对象的单位综合能耗,t标煤/t;E—统计对象综合能耗量,t标煤/年(月、季);G—统计对象的原油加工量(或原料加工量、产品产量),t/年(月、季)。
能耗计算与评价方法宣贯材料

因为设计能耗计算方法中,没有评价方法,只能使用此评 价方法。所以设计时的单位能量因数能耗与实际将有所不同,必 须注意此差别。
1.2 炼油厂能耗的定义与计算规则 1.2.1 炼油厂能耗是炼油厂在统计期内,对实际消耗的 各种能源,如各种燃料、动力(电、蒸汽)和耗能工 质等,进行综合计算所得的能源消耗量。
各种能源和耗能工质在进行综合计算时,均不得 漏计和重计。
炼油厂能耗的定义与国家标准《综合能耗计算通
则》GB-2589-90中的能耗定义相同。
1.2.2 炼油厂中消耗的压缩风、氮气等其它耗能工质,一般情况 下不计入工艺装置能耗中,生产这类工质的空压站、氧气站等, 应作为辅助系统进行能耗统计。但如果压缩风、氮气形成的能耗 占装置能耗的比例较大时,应计入装置能耗,同时应在辅助系统 能耗计算中,将已计入装置能耗的部分予以剔除。
1.3.2 炼油装置
由炼油装置能耗定额和联合装置的单位能量因数能耗评价装置 能耗水平。
炼油装置能耗定额指某类工艺装置应达到的先进能耗指标, 可用于对比评价工艺装置的能耗水平。
对联合工艺装置,由于各消耗项难以分开,可使用联合装置 的能耗定额和单位能量因数能耗进行评价。
1.3.3 辅助系统
由辅助系统的能耗定额、单位能量因数能耗和实际能量换算 系数评价辅助系统的用能水平。
2 能耗计算方法
2.1 综合能耗量
综合能耗量是统计对象(炼油装置、辅助系统或全厂)在统计 期内,消耗的各种能源的总和。其计算通式如下:
E=∑MiRi+Q 式中:E—统计对象综合能耗量,kg/年(月、季);
Mi—某种能源或耗能工质的实物消耗或输出量,t(kWh)/年 (月、季);
Ri—对应某种能源或耗能工质的能量换算系数,kg/t(kWh); Q—与外界交换的有效能量折为一次能源的代数和,kg/年(月、 季)。
目前对食物成分分析方法及能量换算系数的建议

表41 ME 或NME 系数对膳食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表观百分比的影响ME 通用系数k J Πg (kcal Πg )NME 系数k J Πg (kcal Πg )含量g膳食能量ME k J (kcal )膳食能量NME k J (kcal )能量比例ME %能量比例NME %蛋白质17(4)13(312)901530(360)1170(288)1512脂肪37(9)37(9)802960(720)2960(720)2930可利用碳水化合物(以重量表示)17(4)17(4)3305610(1320)5610(1320)5556膳食纤维8(2)36(114)25200(50)150(35)22不包括膳食纤维的总能量10100(2400)9740(2328)包括膳食纤维的总能量10300(2450)9890(2363)3FAO ,1998推荐。
3 结论现实地考虑能量换算系数标准化的实际意义,包括对目前ME 系统可能进行的各种修订或替代方案的必要的评估,就会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尽管在不同方面会有许多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都不能否定改变是完全可行的。
其次,改变的影响是广泛、深远的,涉及众多的兴趣和利益,其中的大部分在这里只做了简单考虑,可能还有一些涉及面目前还未认识到。
其三,一旦实施本质性的改变,则应该贯穿所有的相关领域和环节,务必同时进行改变。
另外,改变的复杂性、困难以及成本绝不能超过改变所获得的益处。
对是否从目前的ME 系统更换到NME 系统这个特殊议题,参加本次专题研讨会的专家们都陈述了各自的观点。
总而言之,本次会议的结论是,改变引起的问题远远超过了效益,目前还不能采用NME 系统。
不过,专家们也达成了共识,这个问题应该在将来继续讨论,在围绕食物和膳食能量的各种推荐、摄入量评估、公众健康政策等专题讨论中都可以再次涉及这个议题。
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由不同领域的专家,包括法规标准和政策制订者,对这种转变的意义和影响进行更深入、更彻底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新鲜水
1 t
7.12
0.17
3
循环水
1 t
4.19
0.47
0.25
5
除盐水
1 t
96.30
2.30
6
除氧水
1 t
385.19
9.20
7
凝汽式蒸汽轮机凝结水
1 t
152.8
3.65
8
加热设备凝结水
1 t
320.3
7.65
9
燃料油
1 t
41868
1000
10
燃料气
1 t
1MJ
0.5MJ
0.012
**即输出、输入规定温度以上的1MJ低温余热量时,折半按0.5MJ计入能耗
3.2统一能量换算系数
燃料、电及耗能工质折为一次标准能源时的统一能量换算系数见表1。
装置或单元之间交换的高于规定温度的热进料、热出料热量和烟气热量,实际和统一能量换算系数均为1.0。
表1燃料、电及耗能工质的统一能量换算系数
序号
类别
数量与
单位
能量折算值MJ
能源折算值
kg(标油)
1
电
1 kWh
10.89
39775
950
11
催化烧焦
1 t
39775
950
12
工业焦炭
1 t
33494
800
13
10.0MPa级蒸汽
1 t
3852
92
14
3.5MPa级蒸汽
1 t
3684
88
15
1.0MPa级蒸汽
1 t
3182
76
16
0.3MPa级蒸汽*
1 t
2763
66
17
<0.3MPa级蒸汽*
1 t
2303
55
18
低温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