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的几点思考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建议和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建议和应注意的两个问题1. 引言1.1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建议和应注意的两个问题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化学现象,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进行化学演示实验时,教师需要特别注意一些问题,以保障实验的安全性和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建议和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合理选取实验内容是化学演示实验的关键。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验条件,选择符合学科要求和安全性要求的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确保实验安全是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教师在进行实验前应对实验材料和实验器材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实验过程中不存在安全隐患。
教师应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做好实验前的安全预防措施,保障学生和实验环境的安全。
2. 正文2.1 合理选取实验内容在进行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时,合理选取实验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选择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应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实验内容应能够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突出实验的教育价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实验内容还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选择实验内容时,还应注意考虑实验条件和材料的供应情况,确保实验的可行性。
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调整实验内容,使实验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选取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
合理选取实验内容是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关键之一,只有选择适合学生的实验内容,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和策划实验内容,使实验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2.2 确保实验安全确保实验安全是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建议和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建议和应注意的两个问题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知识的重要阶段,而实验教学则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更好地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本文将针对实验教学的建议和应注意的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希望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实验教学建议1. 确定实验目的和意义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前,教师需要先确定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这是确定实验方案和实验内容的基础,也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重要前提。
通过明确实验目的和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在制定实验方案前要认真思考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确保实验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化学实验往往涉及到一些化学试剂和操作过程,因此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需要特别注意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首先是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佩戴实验室用具,保持实验台的整洁,避免因为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导致安全隐患。
其次是要提前做好实验室的准备工作,检查实验用具和试剂的完好性,确保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意外情况。
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中的危险性,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二、应注意的两个问题1. 实验内容的选择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需要特别注意实验内容的选择。
一方面要注意实验内容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直观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要考虑实验内容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在实验中既能够学到知识,又能够掌握实验技能。
实验内容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实验条件和设备的限制,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并且不会出现安全隐患。
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的合理选择实验内容,确保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 实验过程的引导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需要特别注意实验过程的引导。
化学实验往往涉及到一些复杂的化学现象和变化,所以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实验现象和规律,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浅谈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的几点看法.doc

浅谈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的几点看法浅谈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的几点看法摘要: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
课堂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正确、合理地使用演示实验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化学课堂演示实验传授知识的演示实验验证性演示实验探究性演示实验化学的教学,离不开课堂演示实验,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
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以便在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能使用或容易学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因此,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直接关系着化学教学的质量。
从演示实验的目的看,可以把演示实验分成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验证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演示实验及探究性演示实验三种类型。
一、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这是以让学生获取新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通常是边讲边演示。
从逻辑上看,这往往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
教师在演示时,先讲述实验原理、条件及注意事项;当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后,教师再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解释,为学生顺利地得出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铵离子的检验”时,采取的方法是先演示“氯化铵和硫酸铵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的实验,然后总结得出检验铵离子的一般方法。
为此在开始演示实验之前,要突出强调铵盐能跟碱起反应放出氨气(讲铵盐性质时学过的)。
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装有铵盐(氯化铵或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混合液的试管口时,试纸颜色的变化,能闻到什么气味,然后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或结果来回答,并由教师加以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像这样通过演示实验来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就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说服力,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所获得的新知识。
使用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演示实验时,学生并未掌握有关实验的理论知识,在没有理论的指导下,学生观察实验时往往会忽略掉最关键的内容。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建议和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建议和应注意的两个问题初中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并培养实验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化学原理,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下面我将就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建议和应注意的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一、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建议1.合理选择演示实验内容在进行化学演示实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目标,选择符合教学要求的演示实验内容。
首先要确保所选实验内容能够直观地展示化学现象和原理,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选择演示实验内容时,要考虑到实验的操作简便性,材料的易得性和安全性,以便于老师能够在课堂上顺利地进行演示展示,并且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还要注重实验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尽量选择那些富有创意的演示实验,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2.注意演示实验的实操性在进行化学演示实验时,尽量选择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参与的类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参与实验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操作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安全、准确、细致,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
3.重视演示实验的引导性在进行化学演示实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通过引导性的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化学现象和规律,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得演示实验不仅是对知识的呈现,更是对学生思维的引导。
1.安全性在进行化学演示实验时,首要问题就是安全问题。
教师在进行化学演示实验前,必须认真做好实验前的安全检查工作,确保实验器材和实验环境的安全性。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实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遵守实验操作规程,严禁违反实验守则和实验室安全规定的行为,确保学生进行化学演示实验时的人身安全。
浅谈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策略

浅谈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策略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直观地展示化学现象和实验过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
在进行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策略。
要选择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实验。
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往往对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产生兴趣。
教师应该选择那些能够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经验相联系的实验,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要注重实验操作过程的讲解和指导。
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应清楚地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耐心地讲解每一步骤,并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
要加强实验结果的讲解和分析。
实验结果的讲解和分析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实验现象和化学原理。
在讲解实验结果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并与相关的化学知识进行联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概念和思维方式。
要注重实验安全。
化学实验涉及到一些化学物质和实验装置,因此在进行实验时,要注重实验安全。
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注意事项,并教育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遵守实验室规则和注意个人防护等,从而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策略应包括选择适宜的实验、讲解操作过程、加强实验结果的讲解和分析,以及注重实验安全。
通过合理的操作和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策略,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关于中学化学演示实验的思考

关于中学化学演示实验的思考【摘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的理论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之上。
演示实验是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化学的宏观现象后隐藏着微观的现象,现象是它的特点,微观和抽象性是它的难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化学实验对化学宏观现象的教学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但是,对于微观抽象性这一难点,还只依靠一些静态的模型展示出来的强化效果。
由于有些演示实验的能见度很低,而学生也无法观察到实验现象,进而理解掌握受到限制。
还有由于受条件限制有些内容根本无法演示给学生观察。
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是化学教师探索的新课题。
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化学演示实验动态化明显化真实化规范化【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14-0142-0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科学实验的奠基人波义耳认为:“只有运用严密和科学的实验方法才能把化学确立为科学。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实验,特别是演示实验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必由之路。
布鲁纳认为:“认识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
”从这一角度看,演示实验又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一块基地。
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推到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者的位置上去,使演示实验在发挥验证性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其探索性的效应。
一静态模型的动态化化学的宏观现象后隐藏着微观现象,现象是它的特点,微观和抽象是化学学科的学习难点。
我们处理化学这一难点时,采取的常规方法是“模型法”。
由于我们用的模型都是静态的,无法将化学现象生动地显示在学生面前。
我们可以研制并在教学中使用化学多媒体技术,配套使用幻灯、录像片、投影、直观模型、网络等科技手段。
多媒体化学演示实验主要对微观化学反应过程进行宏观、动态模拟,使反应机理特别是反应的立体化学一目了然,动态模拟形象、直观,更有利于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习。
将化学中的理论难点、反应过程、立体化学以及分子结构的三维形状形象正确地进行制作,使静态模型变为动态模型,有助于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浅谈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策略

浅谈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策略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通过直观的观察过程和现象,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他们的学习和理解。
如何更好地进行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并使之达到较好的效果,是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三方面对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策略进行浅谈。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化学演示实验是一种探究性的实验教学方法,既是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是实践操作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讲解实验原理的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
在实验操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试剂,注重安全操作。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原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强调观察与分析的能力培养。
化学演示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特点和规律,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培养他们的实验思维和科学态度。
通过观察与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注意启发与引导的方法运用。
化学演示实验是一种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个特点,采取启发与引导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逐步建立起知识的框架和思维模式。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实验设计和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通过启发与引导的方法运用,学生可以更主动地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可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观察与分析的能力培养,注意启发与引导的方法运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建议和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建议和应注意的两个问题1、基础知识要讲清楚在进行化学演示实验之前,老师应该先通过图书和课内教学,向学生讲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所用的化学物质以及实验的步骤等基础知识。
这样,学生们才能更加理解实验的意义、内容和过程,从而更好地参与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效果。
2、明确实验目的化学演示实验的目的往往不同于教学实验的目的,其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看到特殊的化学现象以及解释相应的化学原理。
因此,在进行具体实验前,老师应该明确实验的目的,向学生详细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和化学原理。
3、注意安全问题化学演示实验的化学反应往往是剧烈的,在进行实验时应注意安全问题。
老师和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则,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例如:佩戴护目镜、固定仪器和试管、远离燃烧源等。
4、展示实验过程化学演示实验的过程应该公开展示,以方便学生了解实验的整个过程。
如果老师或者实验室助手操作实验,应该适当地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感受到实验操作的过程以及实验中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5、讲解实验现象和化学原理进行化学演示实验一定要明确实验的现象和化学原理,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形成了特殊的现象。
如果学生充分理解化学原理,能够更好地将实验原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也更容易从中获得乐趣和兴趣。
1、化学演示实验中化学品的选择在进行化学演示时,选择化学品的种类十分要紧。
化学品的品质可能是化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因此,在选择化学品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实验的安全性。
首先,选择化学品时应考虑其毒性、腐蚀性以及反应活性。
如果该化学品对人体有毒性或者有驱散性气味,应该避免使用。
同时,对于易腐蚀的化学品,安全操作是至关重要的。
否则,它们可能会对实验室环境和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害。
最后,需要考虑反应的活性和结果。
老师应该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选择一些反应性强、结果显著的化学品。
2、化学演示实验中实验器材的使用在进行化学演示实验时,选择适当的实验器材是至关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的几点思考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和生命,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化学学科也因为实验而变得更加神奇和精彩。
化学课堂上,通过化学实验的展示,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本质,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形成化学实验技能,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从而形成正确的思维能力和创新品质。
但放眼当前的化学实验教学,现实却并不让人乐观,很多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相对较差,即使是一些考分较高的学生,他们也只是停留在纸上或者是试卷上“做实验”,一旦将其置于实验室中让其自己动手做实验,情况就变得一团糟了。
为此,要想改变这一格局,真正达到实验教学的最佳效果,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端正态度,认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演示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课堂上几乎每一节课上都有演示实验,它在化学教学中至少具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1.可以激起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清晰直观的现象中,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一目了然,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2.便于教师教学新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和规律;3.在演示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记忆、综合等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4.通过教师的规范操作,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仪器、试剂和进行实验操
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技能和素养;5.对于一些典型的习题,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将其设计成演示实验,从而让学生在实验中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6.通过教师以身作则,科学严谨的实验风格对学生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从而启发和影响学生,让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形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验习惯。
课堂演示是辅助讲授,开展课堂讨论的重要环节,精彩的实验演示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
这就要求教师特别重视常规演示实验,在每次演示中力求做到:1.事前做好充分准备,使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2.实验要规范科学,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同学都能看清现象、看懂过程;3.对实验中暴露出的问题及那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要将其写在黑板上,与学生展开讨论,辨清学生的疑惑;4.实验演示完后,对照实验现象,让学生解答,然后共同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5.将讨论的结果让学生书写在课本演示实验旁边,同时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实验习题,用以强化巩固实验。
这样做,可使同学们注意观察演示实验,充分发挥教师演示实验的示范作用,改变根据课本背实验的不良做法。
二、科学严谨,把握演示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激活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材根据内容的需要,在各章节安排了相应的课堂演示实验。
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对这些演示实验,要在45分钟的课堂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
实验是以基本操作为基础的,而它具有很强的规范性。
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
要使学生掌握规范并养成习惯,除了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严格要求,加强检查,及时纠正外,我认为教师本身还必须加强课堂演示实验的示范性,因为教师的实验风格与习惯都将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
一切操作,不论是连接装置、加热、振荡试管、取用药品、闻气味等都要做到严密、规范。
只有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学生才能逐渐掌握规范并形成好的动手习惯。
其次,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要明显,就必须使全班每个学生,特别是最后一排学生都看得清楚。
现象不明显,学生看不到,不仅影响课堂纪律,而且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发挥主体,给学生创造参与实验过程的机会
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氛围,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
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初三讲铁的性质,做铁钉生锈这个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实验前10天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
药瓶。
按装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铁钉一枚。
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
等到讲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带来“成果”。
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效果比较好。
又如,碱金属钠的性质演示实验,若教师用刀切去钠外皮给同学们展示银白色时,只有前排同学能看清楚,而后排的就不容易看清,也不可能拿大块的金属钠去切割演示。
所以我将这个演示实验同钠受热、钠与水反应等三个演示实验相合并,让前后桌4人一组进行学生实验。
实验中,老师讲解,学生操作,做一个实验,填写一个实验的笔记和结论。
三个实验做完了,三个结论也整理好了。
这种措施,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
学生理解得既快又深刻,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避免了教师一人讲解学生被动听、看的局面。
四、高度重视,确保演示实验的安全高效
安全是实验的第一原则,也是化学课堂上演示实验的底线。
发生事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哪一方受伤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为确保化学实验教学的安全,实验时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每一个实验,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操作规范进行;其次,对于每一次实验,教师一定要先在预备室精心准备,做到万无一失,才可将其带到教室或实验室做;再次,对于那些有毒、可燃性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另外,对于有可燃性气体参加的实
验,在点燃或加热前一定要注意实验的气密性,切勿混入空气或氧化剂;最后,掌握相关的实验事故处置方法,具备一定的急救手段和处理措施。
总之,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努力探索,不断创新,最大限度地凸显实验的优势,从而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态度和技能,这样,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实验素养,也才会真正实现实验教学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