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化学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改革思考论文

农村初中化学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改革思考论文
农村初中化学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改革思考论文

农村初中化学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的改革思考

[摘要]在农村中学有效实施化学实验教学该革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从实际出发,关注农村生活,并使化学实验延伸到课外,伴随学生生活,使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使实验根植于生活生应积极有效地参与实验。学生是实验的主体,学生情绪饱满、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的动手动脑,全面参与实验教学会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优化。

[关键词]农村实验改革

对于农村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忽视。由于农村学生长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基础差、起点低;且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也很不够科学;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较低。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虽然很多学生刚开始都抱着好奇心,都有一定的爱好和激情,但是,随着实验的继续也逐渐失去了爱好和激情,并且在实验进行过程中,不留意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更不愿意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并总结出结论等方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验过后,更失去了热情,甚至把实验忘得一干二净。另外,学生对实验预习、实验提纲的编写、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报告的完成等也很不注重。致使实验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这都是不符合实验教学的原旨要求的不利因素。农村中学进行有效的化学实验改革注农村特点,并让实验延伸到课外,根植于生活,做好农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摘要】:化学实验既是教学手段,更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倡导以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来实现课改新理念的今天,由于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流失以及实验经费的不足等原因,造成很多教师在意识上和行动上对化学实验的不重视。在教学中“重讲授,轻实验”,针对这种情况,宜采用多种策略来改进实验,增强学生探究实验的乐趣,促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 【关键词】: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现状分析改进策略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素质中以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更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更加突出,尤为重要。那么,在广大的农村乡镇中,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如何?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农村化学教师如何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有效的改变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变策略浅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1.实验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 少部分农村初中虽然器材和药品配备较齐全。但由于教师短缺,化学教师兼几门学科的教学,除担任化学教学外,还担任数学、生物等课的教学,即使不兼这些课,也代几个平行班的化学教学,同时兼任实验管理员,基本上农村的乡镇中学并没有专职的实验员,都是由化学教师担任。而一节分组化学实验课从准备实验仪器到使用完毕清洗收拾实验仪器至少需要两三节课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使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由于力不从心将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甚至放弃实验干脆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 2.不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按课程设置,初中三年级才开化学课,化学课开设既是起始年级,又是毕业年级,本来上课时数较少,教学上赶进度现象比较严重,因而无时间圆满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不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注重的主要是化学知识及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化学实验的研究不够,平时的听课也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思维能力的研究,至于实验的成功与否、实验经验的积累、实验的后记则往往不被重视。从工作量上讲,化学实验是一项费时费力、颇为麻烦的工作,而有的学校在计算教师的工作量时,对化学教师准备化学实验和预做化学实验都不计工作量,因而也影响了化学教师和实验员开展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怕麻烦、怕失败的倾向,使得本来有条件做的实验也省略不做,能够补充的实验也不补充。更有甚者,干脆就不开学生实验,造成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 3.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必需教具不足、实验教学严重缺乏。 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且这不足的经费配置又严重不公平,“重城轻乡”。由于经费的限制,办学条件受到制约,虽然我县部分农村初中都通过了教育强镇的评估,实验器材和药品配备只是看起来较齐全。可实际上化学教具很少,尤其农村中学化学教具很少, 象我们学校连一些基本教学挂图和模型都没有,教师也难以将某些有规律可循的知识迁移到挂图或模型上。缺仪少药较严重,致使学校无能力开足开全演示实验或探究实验。另外,因化学实验是一种消耗实验,一些仪器需时常添补,化学药品用完不能再生,更需及时添补,而有的学校只注重一次性投资而不能够时常补充,从而造成仪器药品不全而难以开足开全实验,尤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的范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的范文 论文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下面是初中化学教学论文的范文,请参考!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竭力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只有积极探索,不断总结,通过各种途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2011年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新增加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条,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共同的目标。本文笔者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一、认真研读课标,精心设计教学 备课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备课孕育高水平的教学。只有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可以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备课离不开教材,更离不开课程标准的指导。有的教师凭经验教学,常常把课标置之一边。对课程标准提供的“案例”与“情境素材”很少借鉴,对课标提出的“活动与探究建议”及“实施建议”也很少采纳。因而出现教学中随意拓宽加深教学内容、拔高教学要求、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等脱离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因此,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仔细领会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在备课中的指导作用。备课时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教师要心中有数,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恰当的方式学习最有价值的内容。 二、优化教学策略,凸显主体作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想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启发讲解、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和策略,借助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设计具有

浅谈如何强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浅谈如何强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263-01 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保持这种“短暂”的兴趣并能稳定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化学实验所起作用是其它教学方法无法取代的。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中如何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一、注重实验演示与操作 (一)强化实验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感知活动,是提高创造力的前提条件。对于学生来说,每个实验前应事先告诉他们该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观察?怎样观察?解决什么问题?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才能仔细、全面。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做到有的放矢。但是,课本中有些实验可见度低,达不到预期目的,这就需要老师开动脑筋,就地取材,对实验进行灵活、机动地加工、处理。可

借助幻灯、投影、电视、录像、光盘等辅助手段,也可根据实验特点,把演示实验改成随堂小实验或让学生当老师的助手直接演示。这样,学生不但观察主动,而且能达到激发兴趣,提高联系实际和动手的能力。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铜。可以找一们同学来帮老师点燃酒精灯,或固定试管,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二)勤于做好实验笔记 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③安装试管时,为什么要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记:“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试管,导致试管破裂”。 (三)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在做学生分组实验时,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论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摘要】:化学实验既是教学手段更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倡导以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来实现课改新理念的今天由于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流失以及实验经费的不足等原因造成很多教师在意识上和行动上对化学实验的不重视。在教学中“重讲授轻实验”,针对这种情况,宜采用多种策略来改进实验增强学生探究实验的乐趣促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 【关键词】: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现状分析改进策略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素质中以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更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更加突出,尤为重要。那么,在广大的农村乡镇中,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如何?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农村教学教师如何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有效的改变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变策略谈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1.实验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少部分农村初中虽然器材和药品配备较齐全。但由于教师短缺,化学教师兼几门学科的教学,除担任化学教学外,还担任数学、生物等课的教学,即使不兼这些课,也代几个平行班的化学教学,同时兼任实验管理员,基本上农村的乡镇中学并没有专职的实验员,都是由化学教师担任。而一节分组化学实验课从准备实验仪器到使用完毕清洗收拾实验仪器至少需要两三节课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使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由于力不从心将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

中学化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6e12954284.html, 中学化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学化学论文选题参考 1、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 2、新理念新课程新挑战——国家化学课程标准与中学化学教学改革 3、中学化学史教育综述 4、关于构建中学化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5、试论"思维导图"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6、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7、山东省中学化学实验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改革措施 8、中学化学教材评价体系研究 9、中学化学实验的绿色化研究 10、展望21世纪中学化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11、合作学习策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尝试 12、中学化学史教育教学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13、美国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微型实验 14、中学化学课程中工业化学知识教学的探讨 15、HPS教育对中学化学史教育的启示 16、中学化学新课程中的技术素养 17、国内外中学化学教育游戏设计研究进展 18、试谈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9、中学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20、中学化学教材中化学史内容编排的思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6e12954284.html, 二、中学化学论文题目大全 1、论网络化学资源的获取及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基于Flash3D的中学化学虚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3、综合性、探究性与STS教育思想的贯彻——评英国纳菲尔德中学化学教材的特点 4、论农村中学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 5、中学化学教学情景的创设技术 6、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的方法论研究 7、中学化学概念教学新探 8、"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兼论STS理论的应用 9、试论中学化学探索性实验教学模式 10、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意识渗透浅谈 11、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 12、从2000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看中学化学创造性思维教学 13、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反思 14、中学化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15、探究性学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6、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17、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盲点—探索性实验 18、从教学本质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19、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改进的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总3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的记忆 记住物质间反应现象,不仅可为迅速解答化学题提供重要依据,而且,通过现象的记忆,还可使学生牢固掌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谓一举两得。但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同学反映到实验现象零乱、无头绪、易混淆、记忆困难。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强化实验现象的记忆,下面的做法同学们不妨一试。 一. 做好各类实验,在观察中记忆 化学实验最能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因为实验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手,使化学变化重演出来并获得成功,给他们带来了极大乐趣,而对化学现象的解释,探究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又有利于引起和培养学生认识实验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以及概括性的认识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各类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指导学生做好各类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或将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并提供条件,指导做好家庭小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究。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增加动手机会,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会化学仪器的晶莹美,化学实验的现象美,化学装置的规范美,在此基础上,牢固记住实验现象。 二. 利用化学方程式,用联想的方法记忆 先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弄清反应物、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性质,对实验现象加以记忆。这种方法既可以记忆化学方程式,又可记忆实验现象,可一举两得。如记忆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这个反应的实验现象时,化学方程式: 然后联想:Cu OH CO 223()——绿色固体、CuO ——黑色固体、CO 2——无色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样,根据化学方程式,就可将实验现象叙述为: (1)固体物质由绿色变成黑色; (2)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 (3)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又如:将——支充满CO 2的试管倒插在一个盛满石灰水的水槽中,观察到的现象 是什么?记忆时,先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 Ca OH CaCO H O 2232+=↓+(),然后联想:CaCO 3一白色沉淀,由于CO 2参加了 反应,使得试管中气体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槽中的石灰水将被压进试管一部分,所以就可将此题现象叙述为: (1)试管内液面上升; (2)进入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 抓住实验现象的特点,用归纳的方法记忆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一般归为六类: (一)反应过程中的燃烧现象 燃烧现象的一般规律是: 1. 剧烈燃烧,放热; 2. 发出“光”、“焰”、“烟”、“雾”等;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_0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正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获得新知识,验证巩固原有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它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实验的这种作用是其它教育无法替代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如何选好实验,用好实验,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是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的课题。下面就如何将实验教学落实到位谈谈笔者自己的看法。 1 要选择合适的内容 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并非都能进行探究,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要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生自身的水平和教学环境等因素来选择探究的内容。就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而言,有关物质的性质、组成、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等内容大都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而物质的制备原理原则上不要求探究;表示物质组成的一些抽象概念如分子、原子、元素等就没有必要采用探究式教学;再者有些内容由于受实验条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准备情况等因素的限制,也不能进行探究式教学;另外对于学生已有经验基础,或者已在学

生中达成共识的内容,也没有必要再进行探究。避免对教学内容不加筛选,随意让学生进行探究,使探究式失去应有意义。 2 改进实验习题结构,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在以往的实验习题中,都是通过实验现象来证明事实,以便于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等知识点。而现代实验教学改进之后,学生实验可分组进行,让学生做同样的实验,用量上设置不同,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再得出最终的实验结论。实验习题只是一个跳板,改进实验习题结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解决、去分门别类地看问题、归纳问题,让学生更容易地延伸发展,这是现代实验教学的精髓。 3 学生实验 这种实验方法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如何完成一堂成功的实验课?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三点:第一,明确目的,精心准备。在进实验室前要求学生掌握这次要做的实验内容,要明确这次的实验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实验前将相关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准备好,将这次实验的目的、实验步骤、所需仪器、药品、各个操作步骤的大体时间分配和注意事项写在黑板上。把握实验的关键点,为下一步操作做好准备,如氧气的制取,详细地将氧气的制取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检查制取氧气装置的气密性;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一、概念表述———不能忽略关键 有了实验的基础,概念教学的下一步就变成了语言的表述.我们不能小看概念的表述,尤其是不能让学生简单地去记忆概念的定义,因为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思维的对象就不再是先前做过的实验,而是某个概念具体的定义了.因此,让学生理解概念的表述,既是思维由形象走向抽象的需要,也是以后更复杂化学知识学习的需要.譬如对于这里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定义的理解,教材上是如此描述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它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仔细分析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并不是分子和原子最精确的定义,但却是最适合初中学生理解的概念解释.因此对于这些表述我们要引领学生看清楚、弄明白. 比如说其中有这样的一些关键词:保持、化学性质、最小粒子、构成、化学变化等.这些关键词怎样才能为学生所理解,关键其实仍然在于将这些理解与先前做过的实验,以及其它相关实例进行结合.这样的思路是符合学习心理学中关于概念教学的要求的,我们认为学生的概念理解需要一个感知基础,这个基础同时又必须是学生所熟悉的.在上一步的生成中,我们通过实验,让学生有了分子和原子相关的感性认识,此时上升到语言这种理性认识时,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反之,如果忽视了相关的实验,而是让学生去记忆这些关键词,那是没有效果的. 二、概念理解———重在未知事例 对概念的理解不是表现在对已知事例的解释上,而是表现在对未知事例的解释上.因此化学概念的理解重在给学生提供与概念建立过程中相似或相反的事例,以让学生去进行判断.如果学生判断无误,那我们认为其对概念的掌握是有效的,如果有误,则说明对于他们而言,概念仍然需要加强.譬如对于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我们可以结合物理变化中的液化与汽化等,让学生判断水的汽化与铁的熔化等过程中参与的是分子还是原子?又如对于溶解度这一概念,其本指“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让学生举出不同的例子,如氯化钠、硝酸钾等,结合不同的溶解度让学生去描述、去想像、去构思,以便在自己的思维中似乎真的出现了不同的物质在100克的水(或其它溶剂)中慢慢溶解的情形. 三、概念运用———重在复杂情境 我们这里所说的概念运用,是指在一个更为复杂的环境(可以是问题情境,也可以是习题情境)中,学生自然地能够联想到需要运用某一个概念,能够知道怎样运用这个概念进行问题的解决.由于在复杂的问题解决中,概念充当的只是基础性的作用(更多的是思维方式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此时概念的强化容易为教师所忽略.而事实上此时正是强化概念的另一个大好机会,因为只有将概念放到一个大的网络中,才能显示其强大的基础作用.同样如上面提到的溶解度概念的教学,在一段时间后会遇到类似于这样的题目:某温度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30克,则该温度下M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这样的问题中涉及到不止一个概念,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就不会集中在溶解度这一个概念上,这种注意力的分散容易让学生忽略溶解度这一概念本身的认识,从而容易导致解题出错.而反过来,如果在这一情境中我们能够引导学生强化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那就可以收到概念强化的作用. 一、分层评价学生作业 分层评价学生作业,就是对好中差学生的作业不按同一个标准进行评价。对A层次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B层次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层次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文两篇

篇一 一、实现独立开课,加强对实验课重要性的认识 以往有机化学实验与有机化学理论课合并开课,在期末总成绩中只占30%的比例,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自2012级开始,药学类专业学生的有机化学实验实行独立授课,同时增加学时,目前学时数为64学时。有机理论课分两个学期开课,为了方便学生在实验课程教学中对理论知识的更好掌握及运用,避免以往由于实验室场地、时间安排冲突和教学人员不足等实际问题而导致的实验课内容超前于理论课,而使学生上课目的性不够明确。 二、合理设置,实现教学内容循序渐进 根据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我们在实验教学内容上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和安排,教学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基本实验操作训练部分占总学时数约40%,合成综合性实验占40%,研究性实验占10%,设计性实验内容占10%。充分考虑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出现的顺序及频率,重要的实验操作至少要训练两次以上,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这些实验基本功打好基础。为此前期我们安排熔点和沸点测定、常压蒸馏、水蒸气蒸馏、提取、色谱分离、折光率测定、旋光度测定、重结晶等实验,尽可能对各种基础操作进行训练。运用前期所学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对物质进行合成,或对天然物质有效成分进行提取,然后对产品进行鉴定及含量分析,对学生实验技能的综合训练做到由浅到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因为有机实验授课安排在理论授课的后半段,在前期实验基础操作训练结束进行合成实验及设计实验时,理论授课大概已经进行至杂环化合物的章节教学,对于学生将理论教学知识运用于实验教学没有太大障碍,还有助于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复习及巩固,提高教学质量。在学时安排上,实行弹性分布设置,不再是原来机械地一周固定几学时,而是根据实验内容选择相应的学时数,最短为3学时,最长为6学时。 三、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引入现代有机化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必须要“从自我做起”,从而养成良好的实验行为习惯,在实验中所产生的废液必须分类回收,如果可能尽量做到循环利用,尽可能做到“三废”对环境的零排放。尽可能将前一实验的产物或废弃液实现在下一实验的再利用。如将柱色谱实验中洗脱液乙醇和其他实验中回收的乙醇装于指定废液瓶,在蒸馏实验中让学生将回收的乙醇进行蒸馏纯化得到95%乙醇,并保存待用;将此纯化后乙醇再用于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实验,提取回收的乙醇还可以用作溶剂或用于仪器的洗涤;将合成的乙酸乙酯用于折光率的测定等等。在这些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的实验中,强化学生的绿色化学思维和环境保护意识。为帮助学生开拓视野,适当了解除教学中使用的常规反应仪器外的其他实验技术与方法,在实验室条件允许下,提供了一些开放性的实验项目。 四、教学形式多样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改革以往实验均是教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进行操作的教学模式,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增加学生上台讲解示范环节。在第一次课时,组织学生自行组队,每次上课均安排学生轮流上台介绍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操作步骤及方法等,然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教师再总结点评。教师在点评时还可通过PPT或操作示范视频,对学生易犯的错误操作及安全隐患要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强调。通过这种学生参与教学的方式,大大提高了预习效果,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也促进学生实验操作更加规范。除正常的实验教学外,每年均组织学生进行有机实验技能操作竞赛。在开赛前一个月,实验中心的有机化学实验室全天开放,通过提前预约登记,教辅人员协作安排方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复习项目进行强化训练。 五、改革实验考核体系,实现客观全面评价 考核是实验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操作技能情况的综合客观评价。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0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 一、合理利用生活素材,培养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学科价值观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化学知识,很多化学理论、化学规律都是生活现象的总结,结合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化学教学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在素材的选择中,老师也要正确地面对生活中的假丑恶现象,因为假丑恶现象总是伴随着真善美的现象存在的。现代学生信息来源本来就是广泛的,因此,老师想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无菌的成长环境是不可能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度剖析,正确引导。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酸和碱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结合硫酸在工业上的用途,脱水剂、氧化剂等,硫酸由于其广泛的用途成为了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酸。老师可以根据硫酸在工业生产中的不同用途来给学生讲解,硫酸是经历了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才发挥这些用途的。当然生活中一些不好的现象如有给人硫酸毁容等,老师也要跟学生分析,同时告诉学生哪些行为是不应该的,让学生对酸的使用有一个理性层面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向学生传达科学智慧,还能够帮助他们消除学习中的困惑,让他们对知识形成一个正面的认知。 二、正视实验成败,引导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 化学学习与实验是分不开的。化学实验也是初中生最感兴趣的地方所在,对于初中生的吸引力不亚于魔术,因此,老师必须要借鉴实验这一教学工具。老师要为学生多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化学知识与化学原理。例如在学习氧气时,课本上就安排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制取出来的氧气来探究氧气的性质。在实验之前,老师首先要向学生普及催化剂的相关知识,什么是催化剂,它们在实验中发挥着什么作用,在过氧化氢制氧的实验中就需要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其次,要详细讲解实验中要使用到的化学仪器、这些化学仪器的用途、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收集氧气后,让学生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瓶中,如果木条复燃则是氧气,如果木条没有复燃则实验失败。因为在实验过程中,影响实验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实验失败也会发生,老师要帮助学生寻找原因,针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再进行实验,直到实验成功为止。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传达科学思想,也能够让他们避免出现实验就一定要成功的思想。 三、敢于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科学智慧 自主学习是正面教学的重要手段,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突破口,只有学生具有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才能谈得上科学智慧的形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习惯于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分别制取氧气,比较不同的方法的反应原理,每一种方法分别发生什么化合反应。让他们采用排空气法和排水法两种方法来收集产生的气体,比较哪一种方法收集的气体更纯净。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在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部,实验结束时应该先停止加热还是先将导管移开,为什么。这些问题有些可以在实验之前让学生思考,避免实验时出现差错,有些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索。当然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老师也要注意各种问题,初中生毕竟学习能力有限,因此,老师要多加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及时指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只看好的不看坏的,而是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四、正确的教学评价

2008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答案

作文 1、娱乐活动多种多样, 2、娱乐好处危害, 3、依自己来说谈谈感受 Recreational activity Recently, various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such as dancing, internet games, running, have caused people’s attention. However, the effects about them are divided on this point. Some people claim that the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are unquestionably beneficial to our daily life. In their eyes,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can help us to be healthier as well as help us to make more friends. On the contrary, some others consider the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can also do much harm. Some students are indulged in Internet games, which can hinder their normal studies. As for us, the college students, we should do sports regularly to make us stronger and healthier. At the meanwhile, it is also a “must” f or us to fight against such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as the Internet games. Only with the efforts from all the college students, can the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bring us positive effects to our future development. 快速阅读 1. B it has large audience 2.A the number of TV ads people can see has increased 3.D get messages out more effectively 4.D it provides easy access to consumers 5.A reach target audience 6.C consumers travel more now than ever before 7. B easy to remember 8.quite homogeneous but small 9. relationship with consumers 10. the appropriate media 选词填空 47. D claim 48. H limited 49. O totally 50. G interviews 51. K news 52. J moments 53. B advanced 54. N scary 55. C balloon 56. A accomplish 仔细阅读 57. What does the author mean by saying“the 21st century equivalent of being caug ht naked”(Lines 3-4,Para.2)? D) People’s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easily accessed without their knowledge.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摘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而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选好实验、做好实验、用好实验以及对实验的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及对科学的情感,是化学教师教学的课题。 关键词:实验教学;化学科学素养;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 一、培养实验教学中的化学科学素养 在基础教学中,化学学科知识是学生面向生活和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也是学生认识世界走向社会必不可少的知识。化学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在实验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内容: 1.在选择实验时,应做到有的放矢,突出符合简单、直观、安全、可靠为前提,以熟练、规范的操作为保障,帮

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和以科学的态度获取化学知识。例如,在利用红磷燃烧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前应分析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操作规范以及减小实验误差和改进实验的一些要求。 2.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和实验技能形成的重要途径。如,不同的实验在集气瓶底部盛少量的水作用不同。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相互补错,进行科学的推理和判断。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学生好奇心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创设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进行实验”既可以作为收集证据的途径,也可以作为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的一种依据。通过实验、调查、讨论和对科学探究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积极性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总之,化学与人类息息相关,化学实验能让学生愉快地感知化学知识。实验过程,学生可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并能感受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在科学探究的实践中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乐于实践,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与学的技巧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与学的技巧 蜀河初级中学胡宗军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我们可以用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燃烧条件探究、爆炸实验、指示剂遇酸和碱会变色等。除了实验,我想再也没有其它更好的方法能引起学生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们喜欢看实验,喜欢做实验,上课前看到老师拿有实验仪器便高兴万分,一听到进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便欢声雀跃。但为什么考试时一遇到实验探究题便觉得难以入手呢?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生们在做实验的时候只在乎玩仪器,看稀奇,根本弄不清实验时应该看什么,应该想什么,应该做什么。(2)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只注意了做,并没注意探究的过程,没有养成实验探究的习惯。(3)学生们做过了实验,兴趣也就没有了,热情也就消失了,并没有想到应该怎样才能掌握这个实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要求学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观察演示实验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感知活动,是提高创造力的前提条件。对于学生来说,每个实验前应事先告诉他们该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观察?怎样观察?解决什么问题?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重

点进行观察,观察时才能仔细、全面。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做到有的放矢。但是,课本中有些实验可见度低,达不到预期目的,这就需要老师开动脑筋,就地取材,对实验进行灵活、机动地加工、处理。可借助幻灯、投影、电视、录像、光盘等辅助手段,也可根据实验特点,把演示实验改成随堂小实验或让学生当老师的助手直接演示。这样,学生不但观察主动,而且能达到激发兴趣,提高联系实际和动手的能力。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铜。可以找一们同学来帮老师点燃酒精灯,或固定试管,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2、认真做好实验笔记 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③安装试管时,为什么要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记:“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试管,导致试管破裂”。 3、实验前一定要预习 在做学生分组实验时,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探讨农村初中如何进行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农村中学受条件的限制,我们就只能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如利用演示实验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多做“想象实验”;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布置实验作业,培养理解能力等,以此来培养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 农村中学化学实验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但我校是新化县一所地处偏僻的农村中学,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现在在校学生越来越少,办学条件差,教学设备少,化学实验仪器严重不足,但基于化学课强调实验配合教学的特点,那么,我们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仪器,来搞好初中化学教学呢?这是摆在我们农村化学教师面前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问题。 因此,结合农村中学的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利用演示实验加强直观教学 演示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有人说,即使讲千遍,

不如做实验。要成功地做好演示实验,最起码要做到以下三点: 1、要准备充分。 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的目的,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切莫使演示实验成了“魔术表演”。演示实验即使是最简单的实验,教师在课前都要试做两次,对于反应温度、溶液浓度、药品用量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演示要保证万无一失。演示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要列个清单,走进课堂前,一一对照,看是否遗漏,小东小西缺一样都会影响实验的进程,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 2、要操作规范。 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 演示桌上要整洁,与实验无关的东西(哪怕是下一步演示要用的),皆不要放在演示桌上,以免影响学生观察。试剂的取用要适当,多了浪费,少了现象不明显或造成实验失败。 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要明显,必须使全班每个学生,特别是最后一排学生都看得清楚。现象不明显,学生看不到,必然影响课堂纪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何使现象明显,每个学生都能看得见,教师确实需要事先动一番脑筋,如教师可根据产物的颜色选择放在实验仪器后面的衬托物,以帮助学生观察。 3、要注意安全。

浅谈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普兰店市第三十二中学王洪斌 【摘要】演示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很有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化学教师演示实验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形成化学概念,认识化学规律,而且对学生实验基本操作的培养起着直接的示范作用,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案。 我在近几年的初三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做法是: 一、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积极地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 对于刚接受化学启蒙教育的初中学生来说,实验观察的形成不是自发的,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启迪,要让学生明白,漫不经心地“看”,不等于观察,观察应有目的性,积极主动地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一个过程,例如,对“镁带的燃烧”一实验,我曾做过如下对比:教师不加任何说明就动手做实验,耀眼的白光把学生全都吸引住了,他们象看焰火一样地欣喜若狂,但实验过后询问他们“观察到什么”时,绝大多数人仅回答出“耀眼的白光”而已,若再深入问一下:“还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得出什么结论”时,就没有回答得出了,可见,教师如不注意引导,实验就成了“看热闹”。学生只能得到一些不完整的模糊表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讲明应怎样观察,观察什么,即观察的目的,顺序及内容,如“镁带的燃烧”实验,应注意从颜色、光泽、状态等方面,反应物镁带和生成物的区别,观察顺序是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由此可以回答出:反应前是银白色的金属光泽,燃烧过程中发生耀眼白光,放出热量,反应后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这样做的结果,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明显提高课堂演示实验效果。从而使学生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和规律,使观察能力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参与策划,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可适当地对某些课堂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增补、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初步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7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7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探析 一、激发兴趣,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理解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发现与发明的源泉,也是求知的动力。兴趣的培养在于合理的、科学的引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因势利导,及时排除不利于学生认知、发展兴趣的引导,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排除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化学课程。化学学习离不开合作学习,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更注重同学之间合作学习从中取得进步,在互助合作中发现同学的优势,在互助合作中获取知识,使之成为学生在实验课程中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同学之间互相取长补短,通力合作完成化学实验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合作关系,同时有利于集体关系的形成,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二、联系实际生活,开发化学课上的课程资源

新课改要求教师使用教材不是简简单单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不仅要能使用教材,还要能驾驭教材,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点不仅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化学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相连,日常生活也可以成为化学课程的学习资源,将学生现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课堂学习,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生活事物中学习,理解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就提升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使老师的教学模式有所提升,不再是简单的是什么、为什么,而提升到如何做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合理把握课堂提问时机,培养学生课堂提问的习惯 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教师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敢于提问,我们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增进教学民主合作。这样的话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有紧张感和焦虑感。因此,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个性,同时还能展现他们叛逆期的灵性。教师要欢迎他们质疑,允许他们出错,允许他们改正。作为老师,我们应尽可能给予学生的课堂表现适当的评价,好的见解加以肯定,鼓励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