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电气防火配电设计浅析
建筑物电气防火配电设计浅析

建筑物电气防火配电设计浅析摘要:电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关键,能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
因此电气安全工作也受到广泛的关注。
建筑结构的多样化发展给电气防火问题带来了很高的要求。
由于电气原因导致火灾出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在当前的建筑设计工作中应该尽量结合建筑物的高度、规模和性质来决定适当的电气设计。
为降低建筑物的用电风险,必须保证消防设施设备不会受到消防供电负荷的影响。
以下主要结合该种配电消防保护方式进行简要的探究。
关键词:建筑物;电气;防火;设计火灾已成为造成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的重要危害,近年来火灾事故屡有发生。
随着各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建筑数量与日俱增,防火意识逐步提高,建筑防火国家规范也多次更新。
电气防火设计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对建筑电气设计人员而言,如何对电气防火设计有充分认识,提高电气各系统的可靠性、增加人员生存几率仍然是电气设计中的重要课题。
1建筑电气火灾产生的主要原因建筑电气火灾是指建筑内的电气系统在运行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短路、负荷超载等原因出现明火,进而引发电气设备及其周边可燃烧物品的燃烧,最终导致非常严重的火灾事故。
常见的建筑电气火灾问题主要有:1.1设计环节存在问题建筑电气要根据建筑的用途、电氣线路及设备工作环境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确保电气装置不会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引发火灾。
但是很多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并未遵循国家关于电气防火设计的各项要求,或者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建筑的实际用途缺乏足够了解,导致建筑电气未能达到基本的防火要求,例如在具有腐蚀性气体的建筑环境中,电气线路既应该具有防腐蚀功能,同时又要确保线路的绝缘层完好无损,能够有效抵御外部腐蚀性气体侵袭,不会出现线路短路问题。
1.2建筑电气设备载荷过大建筑中的各种电气设备都需要消耗电能,过多的用电器会导致建筑内电气设备的电流过大,远远超过了设计载荷,最终导致电气设备由于过载而烧损,进而引发火灾事故。
很多旧有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并未充分考虑到用电设备增长速度之快,很多线路承载的电流早已超过原有设计,而且还在呈现持续上升状态,电路限流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会导致整个线路产生大量的热量,线路发生火灾的风险大大增加。
浅析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配电设计

浅析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配电设计消防配电设计是建筑电气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配电设计是保障建筑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必要措施。
本文将从消防配电设计的相关概念、原则以及设计流程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消防配电设计的基本概念消防配电是指为消防系统提供必要的电力保障的电力系统。
它主要包括消防应急电源、消防电气设备、消防电路等。
在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配电设计是必要的一环,因为建筑物中的消防系统依赖于电力保障。
如果消防配电设计不合理,将导致电力故障、发生火灾时无法及时响应等问题。
1.保证消防设施电气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连续性:消防设施必须能够在任何情况下正常运行,保障人员的安全。
2.保证消防电源的稳定性:消防应急电源必须保证其电源输出稳定,不受其他电气负荷的影响。
3.设备的适用性和经济性:消防电器设备必须选用合适的设备,具有适用性和经济性,既能满足消防系统的需要,又能够经济运行,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对消防电气装置进行分类:依据消防保护的级别来对消防电气装置进行分类,具体由高到低分为S级、A级、B级三个级别。
5.合理设置消防分配设备:消防配电系统需要合理设置消防分配设备,能够满足消防设施的需求。
消防配电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流程:1.需求分析:首先,需要了解消防系统的需求,明确房屋内部消防隔离面积、建筑面积、楼层高度等建筑参数。
2.方案设计:分析消防系统的特点及在房屋内各个部位所需的保护等级,制定合理的消防配电方案,并根据消防系统级别确定消防配电建议等级。
3.选型设计:选取适当的消防电器设备,合理的布线方式和电缆规格,确保消防系统运行的安全和可靠。
4.计算设计:进行负荷、故障电流等设计计算,合理配置消防应急电源和消防配电系统的容量,确保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
5.记录档案:记录整个消防配电系统设计方案,并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保证电线与线槽分开场所:除了做好防火隔离外,还应将消防电缆专用线槽设置在场所外;消防输电线槽也不应设置在积水区域。
建筑物电气防火配电设计浅析

建筑物电气防火配电设计浅析【摘要】建筑物电气防火配电设计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电气系统是建筑物的核心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防火安全中,电气设计的作用不可小觑,合理的电气配电系统设计能够有效减少火灾发生的概率。
电气防火配电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合理分布电气设备、合理安装保护设备等。
关注关键要点如过载保护、漏电保护等也是设计中的重点。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事项包括保持电气系统可靠性、减少线路距离等。
建筑物电气防火配电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发展应更加注重安全性和可靠性。
电气防火配电设计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重要性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凸显。
【关键词】建筑物、电气、防火、配电设计、重要性、作用、原则、关键要点、注意事项、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建筑物电气防火配电设计浅析建筑物电气防火配电设计是建筑物电气系统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建筑物中,电气系统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到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需要兼顾防火安全这一关乎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方面。
电气系统在建筑物中承担着供电、照明、通风、空调等多种功能,因此其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同时也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特殊结构和功能需求。
电气设计在防火安全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合理的电气设计可以有效降低火灾的发生概率,减少火灾对建筑物的损失,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而电气配电系统设计原则则是在确保供电的基础上,实现对建筑物电气系统的全面防火防爆设计。
为了实现电气防火配电设计的有效实施,关键要点包括合理布置电气设备、选择适合的电气材料、保证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定期检测维护等。
注意事项也包括尽量减少电气设备集中布置、避免电气设备过载、合理设置防火墙等措施,确保电气系统在发生火灾时能有效遏制火势蔓延,保障人员的安全撤离。
建筑物电气防火配电设计对于建筑物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未来应加强相关标准和法规的制定,完善电气防火配电设计的技术要求,为建筑物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简析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配电设计

简析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配电设计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配电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建筑内部的电气设备及消防设施的配电和布局问题。
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消防配电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消防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保障建筑物内部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从消防配电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简析。
一、消防配电设计的重要性消防配电设计是建筑电气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内部的消防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合理的消防配电设计可以确保建筑内部消防设备的供电正常,保证建筑物内部在发生火灾等危险情况时,消防设备能够及时运行并发挥应有效果,增强消防的反应速度和火灾扑救能力。
消防配电设计也关系到建筑电气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紧急情况下,消防设备的供电应当是稳定可靠的,并且不会因为其他电气设备的短路、过载或故障而失灵。
合理的消防配电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电气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减少火灾事故带来的损失。
1. 根据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
在进行消防配电设计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并仔细了解和掌握有关消防设备的供电要求,确保设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2. 对消防设备进行分类供电。
消防设备通常包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报警器、疏散指示灯等多种设备,它们的供电需求各不相同。
在进行消防配电设计时,应该根据消防设备的不同类型和功率大小进行分类供电设计,确保每种消防设备都能得到准确、稳定和可靠的供电。
3. 保证消防设备的独立供电。
消防设备的供电应该是独立的,不受其他电气设备的影响。
在进行消防配电设计时,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消防设备的供电线路与普通用电线路分开设置,以防止其他电气设备的故障对消防设备的供电造成影响。
4. 保证消防设备的备用电源。
在建筑物的消防配电设计中,应该设置相应的备用电源装置,以确保消防设备在市电故障或其他灾难性情况下依然能够正常供电。
备用电源装置的自动切换功能也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在市电故障时自动切换至备用电源,确保消防设备能够随时得到可靠的供电。
浅析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配电设计

浅析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配电设计消防配电设计在建筑电气设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消防配电设计主要是为了保障建筑物正常使用过程中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切断电源,防止火势蔓延,并提供给消防设备和疏散系统所需的电力。
消防配电设计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国家和地方政府针对建筑消防安全都有一些具体的要求和规定,消防配电设计必须符合这些要求,如必须采用防火电缆,设置消防断路器等。
还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如使用性质、建筑高度等确定消防配电的容量和位置。
消防配电设计应保证消防设备和疏散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消防设备和疏散系统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设备,因此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这些设备的供电可靠性。
一方面,可以通过冗余设计和备用电源来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如设置备用发电机组、备用配电盘等。
还需要进行合理的回路划分和设备选型,减少可能导致供电中断的因素。
消防配电设计还需要考虑建筑物内部的火灾扩散问题。
在建筑物内部,电气设备和线路是火灾扩散的重要源头,因此在消防配电设计中要尽量减少火灾蔓延的可能性。
可以采用阻燃、难燃的电缆和材料,将电气设备和线路放置在防火分隔间或通道内,设置消防隔离开关等措施。
消防配电设计还要进行合理的布线设计。
消防电气系统一般是建筑电气系统的一部分,因此在设计中要与其他电气系统进行合理的布线和组织。
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合理划分回路,设置合适的断路器和开关,确保消防电气系统与其他电气系统之间的相互独立和互不干扰。
消防配电设计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合理的消防配电设计可以保障建筑物正常使用时的电气安全,并在发生火灾时提供有效的电力支持,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在进行建筑电气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消防配电设计的相关要求和技术措施。
浅析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配电设计

浅析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配电设计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配电设计是建筑物中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消防安全,是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从消防配电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原则和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浅析,希望能够对该领域有一定了解。
一、消防配电设计的重要性在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配电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主要是为了保障建筑物内部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下,消防配电系统能够提供可靠的电力支持,确保消防设备正常运行,保障人员疏散通道畅通,并为消防人员的灭火和救援行动提供必要的电力保障。
消防配电设计对于建筑物的整体安全至关重要。
1. 可靠性原则消防配电系统必须具备高度的可靠性,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常运行。
消防配电系统应该采用双路供电设计,确保即使一条线路出现故障,另一条线路也能正常供电,保证消防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安全性原则在消防配电系统的设计中,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消防配电系统必须满足相关的安全标准,确保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下,消防设备能够正常、安全地运行,为人员疏散和灭火提供必要的电力支持。
3. 灵活性原则消防配电系统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建筑物内部的布局和结构。
在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配电线路的布置位置和路径,确保消防设备能够全面覆盖建筑内部的各个区域。
4. 经济性原则消防配电系统的设计应该兼顾经济性,尽量减少投资成本,确保在实现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达到经济合理的目标。
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
1. 电源选址问题消防配电系统的电源选址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需要考虑供电线路的来源和可靠性。
在设计中应该选择距离建筑物较近的供电线路作为电源,确保供电来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线路敷设问题在消防配电系统的设计中,线路的敷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应该尽量减少线路的穿越,避免线路的交叉和混乱,确保线路的清晰和可靠。
3. 设备选用问题消防配电系统的设备选用也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简析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配电设计

简析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配电设计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配电设计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关系到建筑的消防安全,是建筑电气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配电设计进行简要分析,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些基本的了解和指导。
一、消防配电设计的概念消防配电系统是为了满足建筑物内部发生火灾时,保证消防系统正常运行的电气系统。
消防配电系统包括消防动力配电和消防应急照明两大部分。
消防动力配电是指消防设备和设施所需的电力系统。
消防应急照明则是在火灾发生时确保建筑内部通道和出口的照明系统。
二、消防配电设计的重要性消防配电设计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其直接关系到建筑内部的消防安全。
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配电系统需要能够正常运行,为消防设备和照明系统提供必要的电力支持,确保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施救的顺利进行。
消防配电设计还涉及到建筑的电气系统安全与可靠运行,而这又关系到建筑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合理的消防配电设计对于建筑的整体设计与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消防配电设计的基本原则1. 可靠性:消防配电系统必须具备高度的可靠性。
一旦发生火灾,其供电系统必须能够正常运行,确保消防设备和照明系统的正常使用。
在消防配电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备用供电、供电路径的合理规划等,以确保系统具备高可靠性。
2. 灵活性:消防配电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在满足基本消防设备供电的需要考虑到系统的扩展和改造,以适应建筑使用功能的变化或系统升级的需求。
3. 安全性:消防配电系统必须具备高度的安全性。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系统的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接地保护等,以确保系统运行中不会因电气故障和安全事故导致火灾风险的增加。
4. 经济性:消防配电系统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到系统的投资与运行成本,在保证系统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系统的成本开支。
五、消防配电设计的标准国家建筑标准《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对于消防配电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规定,包括消防系统的供电保障、电气线路的敷设与保护、电气设备的选择等。
建筑配电系统中电气线路防火设计分析

建筑配电系统中电气线路防火设计分析电气线路在建筑配电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电气线路的引发的火灾危险性,建筑配电系统中的电气线路防火设计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建筑配电系统中电气线路防火设计进行分析。
电气线路引发火灾的原因电气线路引发火灾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种:1.线路短路2.过载3.电气设备故障4.不合理的布线设计5.人为疏忽等对于以上引发原因,建筑配电系统中的电气线路需要采取防火措施,来防止火灾的发生。
电气线路防火设计电气线路防火设计需要考虑如下因素:1.构建完整可靠的火灾报警系统2.设备选用及电气线路防火措施的合理设计。
3.对于重要电气线路,采用自动灭火系统。
构建完整可靠的火灾报警系统构建完整可靠的火灾报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火灾的发生,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伤害。
火灾报警系统需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火灾探测器: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选用合适的火灾探测器。
2.控制系统:控制火灾探测器、火灾报警信号、火灾报警声光设备工作。
3.报警设备:对于不同的建筑物有不同的报警设备选用。
设备选用及电气线路防火措施的合理设计电气设备选用和电气线路防火措施的合理设计可以从源头上控制火灾的发生。
对于电气设备选用需符合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对于公众安全要求高的电气设备需要经过国家权威部门安全检测。
电气线路防火措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阻燃电缆,阻燃电缆的阻燃性能需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采用电气线路保护措施,如加装熔断器、MCB、RCCB等,可以快速切断电气线路当产生故障时的电流,防止火灾发生。
3.电气线路铺设需合理,在安装过程中注意隔离距离和起火距离等。
自动灭火系统的应用自动灭火系统通常应用于重要电气线路的保护上。
自动灭火系统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灭火系统要能在火灾发生后行之有效地启动。
2.灭火剂要能迅速、有效地扑灭火灾,并不损坏保护对象。
3.灭火设备要有足够的储备能力和灭火剂储备时间。
结论电气线路防火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在建筑配电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电气线路防火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电气防火配电设计浅析
发表时间:2019-01-03T11:28:05.83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作者:于朝辉
[导读] 火灾已成为造成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的重要危害,近年来火灾事故屡有发生。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河南省郑州市 450052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
建筑物的电气防火设计需求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建筑结构的多样化发展给电气防火问题带来了很高的要求。
由于电气原因导致火灾出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在当前的建筑设计工作中应该尽量结合建筑物的高度、规模和性质来决定适当的电气设计。
本文浅析建筑物电气防火配电设计。
关键词:建筑;电气;防火;设计
引言
火灾已成为造成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的重要危害,近年来火灾事故屡有发生。
随着各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建筑数量与日俱增,防火意识逐步提高,建筑防火国家规范也多次更新。
电气防火配电设计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对电气防火配电设计人员而言,如何对电气防火配电设计有充分认识,提高电气各系统的可靠性、增加人员生存几率仍然是电气设计中的重要课题。
1电气防火中消防电源监控的分析
参考《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的内容,确定消防设备电源,即为各类消防设备供电的交流或者直流电源,包括主电源和备用电源。
所以,要想保证消防电源监控系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当严格按照以上规定,将重点放在电源上,根据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以便在火灾事故发生时支持消防设备,使之能够良好运行,最大程度上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从出于保证建筑消防安全的角度来讲,消防设备能否良好运行是非常关键的,而电源又是决定消防设备能否良好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设置消防电源监控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基于此,在电气防火之中应当高度重视消防电源监控系统,并且根据电气防火需要,优化设置该系统各个部分。
消防电源监控系统是由消防设备电源状态监控器、电压传感器、电压/电流传感器等部分组成的。
其中,消防设备电源状态监控器能够发挥的作用是接受并且显示所监控的消防设备电源的工作状态、监测与连接传感器和模块间是否出现短路或者断路现象、监测自身电源工作状态;电压传感器能够发挥的作用是检测电压值是否高于额定电压的110%或者低于额定电压的85%,如若超出,则及时报警;电流传感器能够发挥的作用是设定过载电流,对超出限定值的电流予以检测并予以报警。
基于此,为了使消防电源监控系统能够有效的应用,应当根据电气防火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选用以上设备。
2合理设计消防电源负荷
进行消防电源的设计要在变压器稳定的低压输出状态下采用单独的控制电路,尽量减少非消防用电和消防用电采用同样的电压输出线路。
从建筑物整体变电结构和母线独立输出控制的作用下将消防电源进行分割形成独立系统。
在提高消防电源保护的前提下促进负荷供电的安全性建筑物的电源必须充足供应,如果备用电源难以符合中断供电的需求,那么应该在控制紧急发电的前提下设置应急发电满足负荷供电。
3电缆的选择
目前,国家规范对除超高层建筑消防用电设备采用矿物绝缘电缆外,其他建筑物的消防用电设备电缆是否采用矿物绝缘电缆没有明确的规定。
仅对敷设提出要求,根据《建规》中的规定“消防配电线路宜与其他线路分开敷设在不同的电缆井、沟;确有困难需敷设在同一电缆井、沟内时,应分别布置在电缆井、沟的两侧,且消防配电线路应采用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
而《规程》中对干线耐火电缆提出耐火温度950℃、持续供电时间180min的要求。
故在一般建筑设计时,由于普通耐火电缆基本无法达到“950℃,180min”要求,且业主对管道井的管控,基本无法得到两个独立的电气管井,消防用电设备往往机械的采用矿物绝缘电缆。
在较大型公建、一二类高层建筑中这样的做法没有问题,而在建筑面积较小的多层建筑、住宅建筑等小成本项目中,考虑成本的因素,业主不愿意采用矿物绝缘电缆,私自改为普通耐火电缆的事件屡有发生。
规范虽然考虑到消防用电设备供电线路的可靠性,但是“一刀切”做法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4电气线路防火
电气线路的防火配置要结合不同的建筑环境来选择合适的线路配置,在进行线路的安装工作时建筑结构和周围树木之间要保证一定的距离,尽量采用钢管或者防护结构进行绝缘保护,防止其受到长期的破坏。
在进行线路安装的过程中应该设置断路器,在线路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切断电源。
尽量避免电气线路过载的措施主要有:结合线路运行的情况采用合适的负荷线路配置,尽量避免熔点较低的材料应用在电气线路中。
合理设置线路,避免负载变化和熔断器容量的控制。
在进行电气线路的链接时要通过控制过渡线路的链接来完成电气设备的控制。
进行建筑物的室内线路安装时,要尽量根据电气线路的配置和周围的环境特征,尽量减少用电设备的应用。
同时导线类型的选取要采用合适的绝缘线路,通过控制线路的应用完成导线类型的选择,在绝缘导线穿过墙体时要选择不同的导线类型,通过绝缘照明电路的控制来安排电压等级。
5大型地下车库消防设备配电系统
新《建规》明确配电线路最末一级配电箱处的设置位置,解决了多年以来困扰设计人员的烦恼,但对诸如地下车库这种大面积多防火分区的防排烟配电设计带来了低压配电柜出线回路过多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流行且可行性较高的做法有两种:①多个防火分区设置两个独立的总配电箱,再由总配电箱分回路至各防排烟风机房。
双电源切换装置设置在风机房内配电箱。
这种做法增加了配电级数,对于消防用电设备供电可靠性不利。
故在设计时,需要注意减少断路器的使用,增加隔离开关,以减少故障点,提高消防用电设备可靠性。
②采用水平敷设矿物绝缘电缆,排烟风机房处T接电缆至末端双电源切换配电箱的方式。
多个防排烟风机房可由一个配电回路提供电源。
与第一个方案相比,该方案减少了配电级数,可靠性较高,但由于矿物绝缘电缆T接做法需要电缆厂商提供技术支持,T接头工艺质量不能保证,且需要根据防排烟风机房位置合理选择敷设路径,实施性上不如第一个方案。
具体实施哪种方案,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配电方案。
6有关照明器具的设置
高强度的照明器具不能应用在火灾危险性较高的区域,蓄电池的应用场所应该尽量采用密闭性的灯具。
在某些较为重要的场所大型灯
罩的设计要安排防止玻璃碎屑的保护装置。
库房的照明设备维持在透光灯的照明下,对于可燃物仓库的保管尽量采用冷光源。
不能够随意应用灯具的保护管材,对于可燃材料的连接在灯具燃烧的基础上进行隔离照明。
灯具高温的部位要尽量避免可燃材料的应用,并且采用相应的隔离散热保护措施。
通过控制灯具的开关部位进行照明灯具的控制,灯具的配件应该尽量避免损坏。
如果出现灯具材料的变形,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及时进行修复和更换。
在建筑物靠近光源的位置要尽量保证较大的电阻供应。
结语
对于建筑电气防火的设计,相关的设计工作人员要尽量保证建筑电气防火设计的严密性。
结合建筑物结构的规模和设计原则来合理选取消防电源负荷的设计方案,以及备用电源的合理配置。
对于电气线路的防火配置要保证火灾时消防设施设备的正常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冬梅.建筑电气防火设计中电线电缆的应用技术探析[J].智库时代,2017,(05):21-23.
[2]任凤娟.电气防火设施的设计安装浅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3,(Z3):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