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作文:中国关键词作文讲评
2017年高考教育部考试中心对语文试题之作文的分析

2017年高考教育部考试中心对语文试题之作文的分析(摘编自《高考理科试题分析语文、数学、英语分册2018年版》)第一套试题第四大题第四大题集中测试考生的写作能力。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印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
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分析】2017年全国Ⅰ卷作文继续采用材料作文题型。
作文材料来源于2017年5月份的一项相关调查,命题时做了适当的提炼与删减,以便学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
试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了功夫,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地反映了时代主题,传递了正向的价值观念。
本题以来华留学生的真实感受为基础,设计清新自然,接地气且有生气,时代感强。
在作文要求中,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的指令,鼓励学生利用所知所学所感,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勇于发声。
命题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实际感悟中讲好中国故事。
面对“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学生可写的太多;但材料列出了十二个“中国关键词”,为学生提供了重要的“抓手”。
这些关键词或是学生们所熟悉的中华文明的代表,或是与当下生活新趋势紧密结合的事物。
因此,本题立意空间极其广阔,力求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写作空间,不仅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学生,也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写作优势,有利于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考查。
材料里按笔画排列的十二个关键词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
可以说,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的内部之间又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
“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的任务型要求,容易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也有利于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高考作文中国关键词

高考作文中国关键词【篇一:高考作文中国关键词】中国素有文化大国之称。
中华文化形成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积淀于历史的每一个角落。
在中国,文化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也不仅仅是琴棋书画、文章辞赋,它更是鲜活了五千年的灵魂,是延续了五千年的传承。
而我们,都在这样的传承下成长。
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概括中华文化,这再贴切不过了。
从诗词歌赋到建筑绘画,皆为文化。
每一种文化下,都埋藏着深厚的底蕴,尽管过去的一切已成历史,但先人留下的文化始终熠熠生辉,文化的气息仍在华夏大地上游动。
要说中华文化之最,长城当属其一。
从数千年前的春秋战国起,就有长城矗立于山岭之间,又有秦始皇时集举国之力修筑长城,以抵御外侵。
它曾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它承载着每一个朝代的力量。
每一砖一瓦,每一个烽火台,都刻着历史的印记。
在万里长城上,浩荡大军抵御的威武,也有劳动人民徒手修筑的苦痛。
尽管在当今的时代,长城已不再用于军事,仅作为游客观光旅游之地,但在高大的山岭间,它依旧威风凛凛。
而我们也会永远记住它的雄伟,将长城上闪耀着的文化,传承万世。
中国有长城之威武,更有京剧之动人。
“国粹”京剧虽无长城的历史悠久,但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生旦净丑的相互碰撞,红黑白脸的动人演绎,将一个个历史人物以戏曲之名展现得淋漓尽致。
那独特的腔调,时而高亢欣喜,时而低沉悲怆。
小小的舞台却能演出人生的悲欢离合,这也正是京剧之绝妙。
如果说长城是历史的见证,那么京剧就是历史的精彩还原。
虽然欣赏京剧已经不是人们主要的娱乐方式,但是京剧的独特内涵仍然吸引着一些人,并在这些人的引领下不断传承。
当然,中华文化的传承不只是延续文化、欣赏文化,在传承中发展,是传承文化的另一体现。
在社会的进程中,传统文化难免与现代发展发生碰撞,而能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良好结合的,莫过于“一带一路”了。
“一带一路”由古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演变而来,却以现代经济文化的特点,形成了现代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评析

3.逆向勾连
• 长城、一带一路,由长城具有防御功能但民族 积贫积弱入笔,过渡到当今中国以更加开放和 包容的心态走向世界,体现民族自信; • 空气污染美丽乡村,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美丽 3.逆向勾连 乡村建设情况,介绍中国治理空气污染的坚定 决心,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民族价 值共识; • 共享单车空气污染,中国近年来的空气污染让 外国人谈霾色变,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每一位国 人的努力,绿色出行,就是每个人力所能及的, 而且每一位中国人也愿意为减少污染做出贡献。
“滴”一下,商场购物,“滴”一下,坐地铁或者坐公交 买票,同样只需要“滴”一下。什么?你不懂?那我就告诉 你:你的手机上面不是装有“微信”“支付宝”等支付软件 吗?那么,只要有手机信号的地方,你就能用这些进行移动 支付。怎么样?是不是超级方便? 什么,你想骑车逛一逛市容?可以啊,看到人行道路边那 些小黄车、小红车、小绿车没有?对了,那就是“共享单 车”,人人可以骑。同样的,用你的手机下载相关的APP软 件,然后扫描一下二维码,对,就这么“滴”一下,车锁就 会自动开了。当你不想骑车的时候,把车停在人行道的白线 区域内,让大家都看得到就行,你只要伸手把锁锁上,系统 就会知道你已经归还了。怎么样,神奇吗? 什么,你还想去北京看故宫爬长城?那我推荐你去坐高铁, 对,就是那种像子弹头的,就是你在网上看到的那个视频: 一个硬币竖起来放在高速行驶的车窗上纹丝不动,对,当时 的车速显示的是312KM,这是我们中国的高铁速度,比日本
要是你夏天到,我们可以戴着草帽去钓鱼,听青蛙躲在荷叶 里呱呱乱叫,树上的知了快乐地和声,也许我们会遇到突如其 来的雷雨,那时我们可以找一个地方躲雨,听雨点在瓦檐上丁 丁当啷弹奏,乌云铺天盖地伴着隆隆的雷声,比贝多芬的交响 乐好听多了。 要是你秋天来,早晨我们可以进山采摘那些野果子。踏上秋 霜覆盖的小桥,一路走过,路边的菊花镶嵌着金边衣襟,片片 枫叶展示鲜艳的红色,那景色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 我们这里属于中国南部,所以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冬天。要是 你想滑雪,那只能去“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了。 发展中的我国,楼高了,路宽了,车多了,城市群一个接一 个,由此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与日俱增,确实,一些靠开采矿 业兴起的城市环境污染是比较严重,但中国人正在下力气治理。 国人深知:没有了鸟语虫鸣,泉水叮咚,没有了雨打芭蕉,风 鸣疏叶,这不是我们要追求的现代化。 百闻不如一见,不要犹豫,来吧,朋友,我在美丽的中国乡 村欢迎你! 你的中国朋友:小明
如何看待今年高考作文 中国关键词

如何看待今年高考作文中国关键词命题指向】高考作文是最能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命题形式,因此受关注程度最高,影响面最广。
如何在作文命题中体现“立德树人”“考试育人”的基本理念,也是试题命制者必须考虑的命题指向。
2017年全国Ⅰ卷作文试题的命题指向可做这样的解读:引导学生站在民族自信的高度正确审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以正确的立场和方法审视民族发展趋势与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成果,以饱含感情色彩和理性思辨的笔触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正视存在问题、坚持发展复兴的民族自信心。
在外国人眼中,中国历史悠久,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富有特色,试题命制者以小见大,引导学生在国际比较的背景下坚定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客观、理性地认识当下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站位高,视野大,关注时代主题,关注社会发展,这样的题目就是要求考生摒弃“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小我”,形成有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精神的“大气”。
因此,读死书、死读书,思想僵化,思维呆板的考生不易得高分。
这样的命题指向能够有效扭转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简单认识,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关注国情与改革发展,并将个人理想与时代进步有机结合,从而展现成熟的理想信念、饱满的精神状态与良好的综合素质。
从这个意义上讲,文题能够全面体现“立德树人”的理念,这既是对当下僵化教育模式的“纠偏”,也是对语文命题从改良走向变革的探索,更是为将来高考全方位改革奠基。
【作文材料解读】2017年5月,在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央视持续播发了对在华留学生的采访报道,提问的问题是“你眼中的中国”,这些留学生分别提到了“一带一路”“大熊猫”等词语,命题者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对新闻报道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并且,将留学生的回答概括为“中国关键词”(全国Ⅰ卷材料也被称为“中国关键词”材料)。
这些词语都是当代中国的缩影与表征,能够反映出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的进步发展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17高考作文:中国关键词作文讲评PPT课件

• 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是心中有特定的阅读对象(外 国青年)和明确的表达目的(读懂中国),以及有利于 对象接受和目的达成的表达方式。
• 通篇看不到有照应这一写作任务的语句、段落 • 在对中国关键词进行介绍和论述的过程中以“你”或
“你们”来称呼外国青年,不时照Βιβλιοθήκη 阅读对象,能较好 的体现读者意识。
• 或者采用书信体写作,是解决这一任务较为常见方式。
2021
5
存在问题3
• 所介绍的中国有失偏颇,不够公客观公正, 观点太偏激、太极端,通篇都在说中国存
在的问题,而没有看到好的一面。
• 可以写存在问题的中国,但也要看到中国 为此所做的努力和改变。
• 所呈现的中国,最好是积极的、向上的、 充满正能量的。
2021
2
作文题解读2
• 三个主要写作指令(或任务): • 1、“选取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
认识的中国”。 • 2、“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
关联”。 • 3、“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2021
3
存在问题1:
• 1、无视或偷换关键词,选择单一词语或多于三个词语的组合
• 从关键词中概括出一个主题词如创新、共享、科技、责任等,然
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1
1
作文题解读1
• 作文材料的主要构成:
• 十二个关键词: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 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 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 移动支付。
• 这些词语都是当代中国的缩影与表征,能 够反映出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的进步发 展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后采用话题作文的方式进行写作,重点论述该主题词的意义,而
2017高考语文全国卷I作文指导

2017高考全国卷I作文【题目】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到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目分析解读】1、审题指导这是一道近两年来流行的作文类型---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同志在2015年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指向全国卷,与过去非全国卷考查的作文有明显区别。
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
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不能脱离这些任务。
从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得出,材料主要有三个要完成的任务:“从中选择两到三个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2、立意指导通过审题我们得出了三个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其中,“从中选择两到三个关键词”是具体的要求,从材料中的12个关键词选择两到三个,不能多也绝不能少。
少至1个就成话题作文,多了就容易面面俱到而难有重点。
但这个要求相对简单,相信大部分同学能把握好。
立意的重点在于:“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这意味着所选的关键词之间必须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这就要求在立意时要做好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弄懂各个关键词的内涵,要真正读懂。
二是进行组合分类,长城、京剧、大熊猫、中华美食所代表的应该是古老的中国文明,是中国的文化符号;共享单车、高铁、移动支付所代表的应是现代中国文明,是中国的科技符号;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美丽乡村所代表的是发展中的中国,是严峻的社会现实。
三是形成中心观点。
不管怎么选择和组合,文章一定要形成一个中心观点,而且最好能体现出题者的用意。
高考作文坚持“立德树人”,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这是作文必须立足的基本点。
把握关键词 作文方精准——从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说起

要 想 把 这 道 题 设 计 得 更加 合 理 .可 以 作 以下 调 整 :
套话 .她希望用真实和马克·吐温交流 。但这两种情 况下 .该 女子 的回答 都 “真 实 ”而 不得 体 。这 女子 的 回 答要 想 达 到 “得 体 ”这 一 要 求 。就 应 该 对 马克 ·吐 温 表 示 友好 .表 示感 谢 ,而 不 必对 对 方 的 相 貌进 行 评价 。假 如第 三种 情况 是真 的 ,则说 明 马克 ·吐 温 的 幽默 属于 玩 世不恭 的幽默 .这 女 子 的 反应 不仅 不过 分 .甚 至还 有 些矜持 。
因此 .我们的命题者在命题时 务必审慎 ,不可 生搬 硬套 。切 不 可命 出 自相 矛 盾的题 目来 。
★作者 通联 :海 南三亚 一 中。
把握关键词 作文方糟难
— — 从 2017年 高考 全 国卷 I说 起
圄 陈荔平 童 丽华
2017年 高考 全 国卷 I作文 原题 呈现 : 据 近期 一 项对 来华 留学生 的调 查 .他们 较 为 关 注的 “中 国关键 词 ”有 : 一 带 一 路 、大 熊猫 、广 场 舞 、中 华 美 食 、长城 、共 享 单 车 、京 剧 、空 气 污 染 、美 丽 乡 村 、食 品 安 全 、高 铁 、移 动 支 付 请 从 中 选 择 两 三 个 关 键 词 来 呈 现 你 所 认 识 的 中 国,写 一篇 文章 帮助 外 国青年 读 懂 中 国。要 求选
一 次 ,马 克 ·吐 温在 邻 居家 发现 一 本好 书 。他 问 邻 居 可否借 阅 。邻 居说 :“欢迎 您 随时 来读 .只要 您 在 这里 看 。您知 道 .我 有个规 矩 :我的 书不能 离 开这 个 房 子 。”几个 星 期后 ,邻 居来 向马 克 .吐 温借 锄 草 机 ,马 克 ·吐温 说 :“当然 可 以 。但 是 按 我 的规 矩 ,你 得 在 我家 里的草 坪 上使 用它 。”
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中国关键词》

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中国关键词》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丰富文化的国家。
在经济、政治、科技等各个领域,中国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成就。
本文将以《中国关键词》为主题,探讨中国在不同领域的关键词,并分析这些关键词对中国的意义和影响。
一、经济领域:创新中国近年来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创新便是中国取得这一成就的关键词之一。
中国的科技创新不断推动经济的发展。
例如,中国的高铁技术与海外市场需求相结合,成为了全球高铁建设的领头羊。
中国的互联网经济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许多创新型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等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二、政治领域:稳定中国秉持着“和平发展”的理念,在政治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稳定。
在世界动荡不安的局势下,中国稳定的政治环境成为投资者的首选。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提出了一系列的举措和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成为了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
三、文化领域:传统与现代相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同时也在不断融入现代文明。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关键词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
这些文化传统对于塑造中国人民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吸收现代文化的精髓,如电影、音乐、时尚等。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相互融合,使中国文化拥有了更多元的魅力和影响力。
四、科技领域:人工智能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变得愈发重要。
人工智能作为当前全球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也在中国获得了迅猛发展。
中国的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巨大突破,涉及机器学习、大数据、自动驾驶等多个方面。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中国在此领域的探索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五、环境领域:可持续发展中国长期以来面临着环境保护的挑战,但近年来,中国政府和人民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成为了中国的关键词之一。
中国加大了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推行环境保护政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问题1:
• 1、无视或偷换关键词,选择单一词语或多于三个词语的组合 • 从关键词中概括出一个主题词如创新、共享、科技、责任等,然 后采用话题作文的方式进行写作,重点论述该主题词的意义,而 没有呈现对中国的认识,有明显的套作、宿构之嫌。 • 2、所选的关键词之间无相互关系,或者说是未统一在同一中心、 主题之下——“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是怎样的一个国家。 • 如大熊猫与共享单车、食品安全与广场舞 • “有机关联”意味着组合方式为文章的主旨服务,也就是说两三 个词语围绕同一个中心“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从这个角度讲, 选择怎样的组合方式决定了文章的成败。 • 所选择的关键词,要形成内在逻辑关系 • 如广场舞的俗与京剧的雅 • 如长城的闭塞和一带一路的开放 • 如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所呈现出来的高效、便利、科技快 速发展的中国。
存在问题2
• 在写作中面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的读者意识表 现得不明显
• 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是心中有特定的阅读对象(外 国青年)和明确的表达目的(读懂中国),以及有利于 对象接受和目的达成的表达方式。 • 通篇看不到有照应这一写作任务的语句、段落 • 在对中国关键词进行介绍和论述的过程中以“你”或 “你们”来称呼外国青年,不时照应阅读对象,能较好 的体现读者意识。 • 或者采用书信体写作,是解决这一任务较为常见方式。
存在问题3
• 所介绍的中国有失偏颇,不够公客观公正, 观点太偏激、太极端,通篇都在说中国存 在的问题,而没有看到好的一面。 • 可以写存在问题的中国,但也要看到中国 为此所做的努力和改变。 • 所呈现的中国,最好是积极的、向上的、 充满正能量的。 • 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犹如在家里接待客 人,负面的情绪不宜在客人面前流露,既 体面自己,也尊重客人。这是也是读者意 识的一种体现。
作文题解读1
• 作文材料的主要构成: • 十二个关键词: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 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 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 移动支付。 • 这些词语都是当代中国的缩影与表征,能 够反映出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的进步发 展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作文题解读2
• 三个主要写作指令(或任务): • 1、“选取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 认识的中国”。 • 2、“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 关联”。 • 3、“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要求写作。
•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 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 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 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 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 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 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