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的价值理念.doc

公共管理的价值理念.doc
公共管理的价值理念.doc

公共管理的价值理念

公共管理的价值理念分别为:公共性、服务性、公共利益至上、职能外包、主体多元化、权力依赖。

一、公共价值理念的核心是公共性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公共管理强调公共性的时候,它会牵涉到公共利益、公共权力、公共责任、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公共秩序、公共监督,以及公共道德一系列的问题。

公共性又表现为:一是合法性,公共权力来自于民众的授权,必须受民众的监督、民众的制约。二是公共利益性,即追求公共利益就是公共管理所追求的的目标。三是互动性,即公共管理过程是互动的,政府将保证每一名公民有平等参与的权利。

二、服务性(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服务型政府的管理分为:监督管理型公共服务,如国家行政管理;纯公共服务,如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环境保护;准公共服务,如发展非义务教育、新闻出版等。

三、公共利益至上

公共管理部门把服务对象界定为顾客,其行为受顾客驱使,满足顾客的需要,让顾客有所选择,与顾客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

四、公共管理社会化取向(职能外包)

政府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尽可能多地把社会公共事务交由社会管理,实现公共管理职能社会化。

五、权利主体多元化

权利主体多元化带来以下五个作用:第一,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提高政府生产力,提高行政效率。

第二,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大幅度地全面地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第三,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造就大批的优秀的国家各级各类公务员。

第四,科学的行政体制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保证。

第五,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确保公民的各种权利和生命财产。

六、权利依赖

权力依赖,指的是参与公共活动的各个组织,无论其为公营还是私营,都不拥有充足的知识和资源来独自解决一切问题,它们必须彼此依赖,进行谈判和交易,在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实现各自的目的。

由于存在着权力依赖关系,公共管理过程便成为一种互动的过程。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政府与其他社会公共机构是合作伙伴关系。

如何理解和认识我国转型期的政府职能

一,经济职能

现代市场经济配置资源和调节利益关系的基本机制是市场机制。但市场并不是万能的。有些事情是市场不能做的,市场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的缺陷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政府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调节经济。稳定宏观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发展是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第一重要的作用,也是政府第一重要的经济职能。(2)提供公共服务。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保护生态环境和创造社会生活环境,为社会提供干净的河流,清新的空气,顺畅的交通和安宁的生活,尤其是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公共教育和卫生服务。(3)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有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才能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激发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热情。(4)进行收入再分配。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这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

在中国改革的进程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政府职能也相应进行了转变。这一转变的主要内容包括:由以前制定指令性计划为主,转变为制定指导性计划

为主;由以前直接干预微观经济主体,转变为调控和监督市场;由以前的行政手段干预经济为主,转变为主要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由以前的以审批和资源配置为主,转变为服务和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主。

在中国转型时期的市场经济中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职能转变与市场化进程就必须协调推进。而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必须规范政府权力,确保权力不被滥用,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二.公共服务

首先,就加快市场化进程而言,就是要健全市场体系,完善市场规范,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推进政企分开,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要创新管理制度和方式,减少行政审批,继续清理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该取消的要坚决取消,能下放的要尽快下放。凡是应该由企业自主行使的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权,都要由企业自行决定,政府不得包办企业投资决策,干预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其次,要权责一致,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政府职能转变与市场化进程协调推进,必须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有限政府、能力政府、法治政府、廉政政府、服务政府和责任政府。所谓有限政府,是指职能、权力和作用是有限制的政府;所谓能力政府,是指能够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和行政能力、办事效率的政府;所谓法

治政府,是指坚持依法行政的政府;所谓廉政政府,是指廉洁高效的政府;所谓服务政府,是指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政府;所谓责任政府,是指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能够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对违法和不当行使权力,或者行政不作为,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的政府。

衡量政府绩效的标准是什么

政府绩效管理是指政府在履行公共责任的过程中,对内部制度与外部效应、数量与质量、经济因素与伦理因素、刚性规范与柔性机制等方面,以公共产出的最大化和公共服务最优化为目标,实施的一种全面的管理。

政府绩效它包含了政治绩效、经济绩效、文化绩效、社会绩效四个方面。

国内外许多学者专家对绩效作了种种归纳,结论不尽一致,但有一点却达成了共识:绩效要素是一个结构。“3E”即经济、效率和效果,曾被西方学者认为是绩效的“新正统学说”。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深入,质量也日渐成为评估的主流范畴,围绕质量形成的指标数量不断增加。尽管说,经济、效率特别是效果的提法都蕴含有质量的内容,但明确把质量的概念单列出来、凸显出来是前所未有的,这是改革的成果,是新时期绩效的重要标志。此外,公平、责任等指标,也逐渐成为建构绩效体系的基本要素。

我国非营利组织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

含义:非营利组织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介于政府和社会个体之间、向社会或集体提供服务、具有一定的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或互益性的组织。

1、从弥补政府和市场“双失灵”看需要

第一种失灵:通常意义上的政府失灵,指的是政府在提供私人物品上的职能失灵。

市场失灵则通常是指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物品上的失灵。

第二种失灵指的是政府不仅在从事竞争性私人物品的生产中存在着失灵,在提供私人物品时也有一些功能缺陷。这是因为市场在提供私人物品时经常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信息不对称的物品有两类,一类是服务的购买者并不是最终消费者;另一类是服务本身的性质太复杂,消费者对它难以评估。

2、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主体满足社会交往需求、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满足人们社会交往需求的非营利组织种类:联谊性团体,如同乡会、校友会、沙龙;职业性团体,

如会计师协会;等等。

3、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失业问题、环境问题、流动人口问题、老年人问题、吸毒问题、艾滋病问题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问题单纯依靠政府或市场来解决都是很难奏效的,需要有一些公益性的社会组织来做一部分工作以弥补它们的不足,而非营利组织正可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4、规范政府行为的需要

5、从非营利组织自身功能来说

(1)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政府不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唯一主体。政府提供的服务只是满足公众无差别的需求,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多元化的需求与偏好,只有靠非营利组织来“拾遗补缺”。

(2)政府治理的伙伴——“影子政府”或“第三者政府”。

从弱势群体的关怀,到公民权利的保护,到国家政策的制定,到国际谈判,NPO的影子渗透到了现代国家的各个角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美国学者萨拉蒙称NGPO为“影子政府”或“第三者政府”。

(3)弱势群体的代言人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汪敬认为,从发现涉及公众权

益的问题,到收集公众意见,再到设计参与计划、确定参与方案,最终影响决策,NGO大有可为。

NGO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对公共利益的代言,不仅彰显了一种正在成长的力量,更在搭建一个新的机制,即通过NGO这个平台,把公众参与逐步导入行政决策之中,形成主体多元化的公共治理模式。

(4)“和谐社会”的血脉(软力量)

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出现了大量游离于传统组织体系之外的“边际人”、自由人,人群结构呈现“多元化、无组织”的特点。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通过一定的网络来规范无序的人群结构,抑制个体行为选择可能出现的盲目性、冲动性和无序性;这些“边际人”在强烈的归属感的支配下,也有按照地缘、经缘、兴趣、志向等组成不同类型的“组织”愿望,满足了各自心理与社会需求。

NPO作为一个广泛的社会自治与合作网络,通过工会、商会、同业公会、宗教团体、戒酒会、癌症患者联谊会、业主委员会、打工者协会等等自治性组织,把每个人、每个企业组织起来,或者扶危济贫、互相救助,或者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或者申张权利、维护利益。构成了“和谐社会”的血脉、根基。

如果没有NPO的管理、沟通和疏导,无序的人

群就会处于一种各自为政、彼此隔离、相互断裂的状态,整个社会将陷入无休止的争端和骚乱之中,永无和谐之日。

(5)“世界第八经济大国”

据约翰·霍普金斯非营利部门比较项目研究结果显示,包括欧洲、拉美及其他发达国家在内的22国的非政府组织(宗教团体除外),其产业价值达到1.1万亿美元,雇佣了相当于近1900万个全职工作人员(FTE),非营利支出因而平均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6%,非营利就业占所有非农就业的近5%,占所有服务行业就业的10%,占所有公共部门就业的27%。如果将22个国家的非营利部门比做一个单独的国家,它所创造的GDP总量、提供的就业总量,已排在意大利之后,是世界第八经济大国。

6)旨在社会公平的“第三次分配”

解决贫富分化,既要靠政府的再分配政策,同时也要发展完善社会公益事业,充分发挥NPO,尤其是各类慈善公益组织所内含的第三次分配的功能与作用。据报道,美国每年通过各类基金会进行的慈善公益捐助达6700多亿美元,通过第三次分配的财富,占到了美国GDP的9%,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的贫富差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