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天气气候特点

合集下载

黑龙江天气气候特点

黑龙江天气气候特点

当地天气气候特点环流的季节转换当地天气气候概况月平均降水月平均气温天气要素的极值灾害(极端)天气发生的天气背景及危害等黑龙江天气气候特点1当地天气气候特点黑龙江省气候寒冷,冬季漫长。

按每3个月划为一季,与全国各地四季长短的始末一致,但同处一季各地温度状况、物候现象差异很大。

若按我国气候学家提出的用5d的平均温度(候温)为标准,并兼顾各地某些能反映季节来临的植物或动物的生长和活动规律来划分四季,能够较好地反映各地温度状况和物候现象的特点。

按张宝堃提出的当候温≥10℃、<22℃时为春季;候温≥22℃时为夏季;候温<22℃,≥10℃时为秋季;候温<10℃时为冬季。

按此划分黑龙江省北部一些市县在许多年份春、秋相连,没有夏季。

因此,根据黑龙江省的气候特点,在日常的预报和服务中采用与南方各省不同的季节划分方法。

即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0月,冬季为11月—次年2月。

春季春季(3—5月)是冬夏季风交替的过渡季节,天气多变,气温变化大,空气干燥,降水少,多大风。

各地季平均气温一般在~6.0℃,北部大、小兴安岭及黑河等地在~4.0℃;南部地区在~6.0℃。

各地季降水量一般在50~100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2~17%,具有经向分布特征,表现为东多西少,西南部地区一般不足60mm;东部三江平原、北部小兴安岭及其南部等地在80mm以上;其它地区在60~80mm。

春季多大风,平均日数各地一般在4~16d,约占全年大风日数的50~70%,大、小兴安岭,三江平原东部等地在4~8d;松嫩平原大部在12~16d;其它地区在8~12d。

各地相对湿度一般在50~70%,松嫩平原西南部不足50%;三江平原东部、哈尔滨地区北部在60%以上;其它地区在50~60%。

夏季夏季(6—8月)黑龙江省盛行东南季风,气候温热、雨量充沛。

各地季平均气温一般在16~22℃,大兴安岭北部在16~18℃;小兴安岭、黑河等地在18~20℃;南部、东部地区在20~22℃。

东北7月的气候特征

东北7月的气候特征

东北7月的气候特征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

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和寒带气候)的影响,东北地区7月的气候特征如下:
1. 温度:7月是东北地区夏季,气温较高。

平均气温一般在20-28摄氏度之间,其中南部地区(如辽宁)气温较高,而北部地区(如黑龙江)气温相对较低。

昼夜温差较大,晚上可能会有较凉爽的感觉。

2. 降水:7月是东北地区的雨季,降水量相对较多。

月降水量在100-300毫米之间。

降水主要以阵雨和雷阵雨为主,降水分布不均匀,局部地区可能出现暴雨。

3. 湿度:由于降雨较多,7月东北地区的空气湿度较高。

相对湿度一般在60%-80%之间,部分地区可能更高。

高湿度可能会让人感觉闷热。

4. 风速:7月东北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风速较小。

一般来说,风速在1-3米/秒之间,风力以2-3级为主。

5. 日照:7月东北地区的日照时间较长,每天平均日照时间在10-14小时之间。

充足的阳光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总之,东北地区7月的气候特征是温度适中,降水较多,湿度较高,风速较小,日照充足。

需要注意的是,东北地区的气候多变,可能出现极端天气,因此在出行和安排活动时要关注天气预报,做好应对措施。

黑龙江气候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

黑龙江气候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

黑龙江气候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黑龙江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省份。

其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独特的气候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黑龙江气候的特点以及对人们生活和农业产业的影响。

一、季风气候的概念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指位于中纬度东部地区的季风气候类型。

这种气候下的季风主要来自海洋,受到山脉的阻挡,产生明显的季节变化。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点有四个明显的季节: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二、黑龙江气候的特点1. 春季温暖多风黑龙江的春季通常从三月开始,这个季节的气温逐渐回升,但仍相对较冷。

春季的黑龙江经常受到冷空气的影响,风力较大。

升温较快的同时,春季降水较少。

2. 夏季炎热多雨黑龙江的夏季通常从六月到八月。

这个季节的气温高,多数地区都会出现30度以上的高温。

夏季也是黑龙江降水最多的季节,多数地区的降雨量较大。

夏季的黑龙江也受到台风的影响,造成暴雨和洪涝灾害。

3. 秋季凉爽干燥黑龙江的秋季通常从九月到十一月。

这个季节的气温逐渐下降,但仍较为宜人。

秋季降雨相对较少,干燥的天气常常会对农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4. 冬季寒冷干燥黑龙江的冬季通常从十一月到次年二月。

这个季节的气温极低,多数地区都会出现零下十度以上的低温。

冬季的雪量较大,且多为干雪。

冬季干燥的天气对农作物生长有一定的限制。

三、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黑龙江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1. 服装选择由于气温变化较大,人们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衣物,以适应季节的变化。

在春秋季,人们需要注意保暖和防风;夏季则需选择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的服装;冬季则需要穿着厚重的冬装。

2. 饮食习惯黑龙江的季风气候也影响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夏季多雨,丰富的湿润环境为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人们可享受大量的时令蔬果;冬季寒冷干燥,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热气腾腾的食物,如火锅、烧烤等。

3. 旅游休闲黑龙江气候特点使其成为一个适合旅游的地方。

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与气候变化

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与气候变化

尊敬的各位学生,今天我们将讨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即东北地区的气候和气候变化。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和能源基地,其发展也直接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因此,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和气候变化,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一、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东北地区是我国的寒带地区,其气候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随着纬度的增高,气候也呈现出北北东向冷、南南西向暖的分布特点。

1.1温度东北地区的气温分布特点是南低北高。

全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气温最低,最冷的地方降至-40℃或以下。

夏季气温最高,最高温度可达30℃至40℃。

而且,由于地形的影响,东北各地的气温差异非常大,甚至超过了同一地区内不同季节的温差。

1.2湿度东北地区降水量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

夏季是该地区的主要降水时间,主要是由于季风的影响,不同地区的雨量差异也非常大。

1.3风东北地区的风力较大,尤其是冬季,北风和西北风成为地区内的主要风向,还经常会出现强烈的冬季风,并且随风而起的降雪也相当多。

二、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也是东北地区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气温升高、霜冻期缩短、极端气候事件增加、降水变化等方面。

2.1气温升高气候变化导致东北地区的气温升高,在冬季降温的幅度中也发生了变化。

这导致了大气环流失去了控制,此外,还导致湿度的上升,促进了冬季的灾害发生。

3.2霜冻期缩短气候变化还导致东北地区霜冻期变短,早春开春的时间也随之提前,而这又会导致一些农事上的困难,例如农作物无法得到足够的土地温度,使得农作物的现代化种植面临挑战。

4.3极端气候事件增加气候变化也会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增加,如洪涝灾害、干旱、风暴等等。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也会受到影响。

5.4降水变化气候变化还会导致东北地区的降水变化,造成干旱、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这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东北地区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黑龙江省气候特征简述

黑龙江省气候特征简述

黑龙江省气候特征简述
黑龙江省是我国东北地区较大的省份之一,其气候特征主要受到区内地形、地理位置
及季风气候的影响。

下面将从气温、降水、气候类型等方面简述黑龙江省的气候特征。

1. 气温
黑龙江省气温较低,其年平均气温在-5℃~5℃之间,因此被称为“冰城”。

冬季尤其
严寒,省内大部分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在-20℃左右,冰雪覆盖时间长达5个月以上。

春季气温较为波动,但总体上相对较低。

夏季气温比较适宜,省内大部分地区7月份平均气温
在20℃~25℃之间。

秋季气温较为宜人,但由于气候转凉快速,需注意迎接寒冷的冬季。

2. 降水
黑龙江省降水量较为丰富,年降雨量在400~800毫米之间,以夏、秋季为降水季节。

冬季降水相对较少,多为雪。

具体来说,省内西部山地降水量较大,而东南部沿海地区降
水量相对较少。

同时,由于受到季风气候和气流影响,降雨分布不均,局部地区可能会出
现长时间的干旱或暴雨天气。

3. 气候类型
黑龙江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但由于地形和地理位置的差异,气候类型比较多样。

主要包括:
(1) 中亚大陆性季风气候:位于省内西南部,因地势高大,降水较多,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3) 渤海湾温带亚湿润气候:位于省内沿海地区,冬季寒冷多雪,夏季温暖湿润,降
水较为均匀。

总之,黑龙江省气候特征比较复杂,但总体上以寒冷、干燥为主。

当计划前往黑龙江
省旅游或定居时,需考虑其气候特征,做好相应的准备。

哈市天气

哈市天气

哈市天气哈市天气哈尔滨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素有“冰城”之称。

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是该省省会和最大城市。

由于地处寒冷的气候带,哈尔滨一年四季气温较低,冬季特别寒冷。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哈市各季节的天气情况。

春季:春季是哈尔滨天气由寒冷转暖的季节。

三月初,冰雪开始融化,气温逐渐回升。

此时,哈尔滨的天气比较干燥,时常有强风吹来,带来沙尘暴和扬沙现象。

气温一般在5摄氏度至15摄氏度之间,温差较大,需要注意保暖。

夏季:夏季是哈尔滨的雨季。

从五月开始,时常下雨,有时甚至会出现暴雨。

夏季气温较高,一般在20摄氏度至30摄氏度之间。

尽管如此,由于哈尔滨地处内陆,相对湿度不高,所以并不会感到非常闷热。

夏季多雨,需注意携带雨具和做好防暑降温准备。

秋季:秋季是哈尔滨最美的季节。

九月初,温度开始下降,秋风习习。

此时,哈尔滨的天空湛蓝,阳光明媚。

气温一般在10摄氏度至20摄氏度之间,空气清新宜人,是赏秋的好时节。

此时,哈市各大公园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秋季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赏。

冬季:冬季是哈尔滨最寒冷的季节。

从十一月底开始,气温便开始急剧下降。

哈尔滨的冬季严寒干燥,常年低温,最低气温甚至能达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

每年的12月底至次年的1月初,哈尔滨主办着世界著名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来此观赏。

此时需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尤其是外出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冻。

总体来说,哈尔滨的气候以寒冷干燥为主。

夏季相对较短而温暖,冬季漫长而严寒。

对于来自南方的游客来说,哈尔滨的天气可能会有些不适应。

因此,无论是来哈尔滨旅游还是工作,都需要做好应对寒冷天气的准备。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哈尔滨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但气候差异也比较明显。

对于差异较大的两个地方的气候情况,还是需要实时查询天气预报,以便能更好地做好出行准备。

总之,哈尔滨的天气以寒冷干燥为主,四季分明。

了解哈尔滨的气候情况对来哈尔滨旅游或者工作的人来说非常重要。

浅析黑龙江省最佳室外建筑施工期的选择

浅析黑龙江省最佳室外建筑施工期的选择

浅析黑龙江省最佳室外建筑施工期的选择摘要: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建筑行业是直接受到气象条件影响的行业之一。

多年来,气象咨询与服务已经成为广大建筑部门施工设计、安排生产和安全生产的可靠保证本文通过对各种影响室外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进而探讨黑龙江省的气候特点及最佳建筑施工期的选择,通过科学、灵活使用气象信息,为各类建设施工提高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象条件;建筑施工;最佳施工期1.黑龙江省气候总体特点黑龙江属中温带到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全国气温最低的省份。

近30a气候平均状况表明,黑龙江年平均气温在-4.5~5.8℃,年平均降水量在397~655毫米,无霜期108~170d。

冬季处于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气候严寒、干燥并漫长;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气候温热,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两季气候多变,春季风多、雨少,易发生干旱,秋季短促,降温急剧,霜冻较早。

年平均气温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具有明显的纬向分布特征。

大兴安岭地区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其中漠河县年平均气温达-4℃,为全省气温最低区域;齐齐哈尔西南部、大庆南部、绥化南部、哈尔滨及三江平原大部、牡丹江等地年平均气温在3.0~5.8℃,牡丹江东宁县年平均气温为5.8℃,是全省平均气温最高的区域。

黑龙江省年降水量分布区域性特征显著。

东部多、西部少,中部山区最多,多水中心在小兴安岭南部和张广才岭山地,年平均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上,其中尚志降水量最多,达656.5毫米;东部三江平原和东南部半山区为500~550毫米;西南部地区和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为400~500毫米,其中泰来年平均降水量最少,不足400毫米。

1.1四季气候特征黑龙江省气候寒冷,冬季漫长。

按照自然季节划分,黑龙江省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0月,冬季为11月到次年2月。

1.1.1春季(3~5月)冬夏季风交替,天气多变,气温变化大,降水少,多大风,空气干燥。

黑龙江各地季平均气温在-1.2~7.0℃,北部大、小兴安岭等地在-1.0~4.0℃;其它地区在4.0~7.0℃。

东北三省的气候属于

东北三省的气候属于

东北三省的气候属于1、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是?3、东北三省、北方、黑龙江各是什么气候特点东北三省大体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冬季降雪,蒸发小,气候湿润,低地多沼泽(冷湿)。

北方地区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是一年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黑龙江省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降水量多介于 400~650mm之间,中部山区多,东部次之,西、北部少。

太阳辐射资源比较丰富,与长江中下游相当。

4、东北三省气候如此寒冷为什么属于中温带?东北三省大体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但由于部分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冬季降雪,蒸发小,气候湿润,低地多沼泽(冷湿)。

所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大部分在中温带,少部分在寒温带和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

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东北地区在自然景观上表现出冷湿的特征,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

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区域,冬季寒冷,高纬度固然是基本因素,但它的相关位置也有明显作用。

它北面与北半球的“寒极”——维尔霍扬斯克-奥伊米亚康所在的东西伯利亚为邻,从北冰洋来的寒潮,经常侵入,致使气温骤降。

西面是高达千米的蒙古高原,西伯利亚极地大陆气团也常以高屋建瓴之势,与素称“太平洋冰窖”的鄂霍次克海相距不远,春夏季节从这里发源的东北季风常沿黑龙江下游谷地进入东北,使东北地区夏温不高,北部及较高山地甚至无夏。

本区是我国经度位置最偏东地区,并显著地向海洋突出。

其南面临近渤海、黄海,东面临近日本海。

从小笠原群岛(高压)发源,向西北伸展的一支东南季风,可以直奔东北。

至于经华中、华北而来的变性很深的热带海洋气团,亦可因经渤、黄海补充湿气后进入东北,给东北带来较多雨量和较长的雨季。

由于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虽不十分丰富,但湿度仍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地天气气候特点环流的季节转换当地天气气候概况月平均降水月平均气温天气要素的极值灾害(极端)天气发生的天气背景及危害等黑龙江天气气候特点1当地天气气候特点黑龙江省气候寒冷,冬季漫长。

按每3个月划为一季,与全国各地四季长短的始末一致,但同处一季各地温度状况、物候现象差异很大。

若按我国气候学家提出的用5d的平均温度(候温)为标准,并兼顾各地某些能反映季节来临的植物或动物的生长与活动规律来划分四季,能够较好地反映各地温度状况与物候现象的特点。

按张宝堃提出的当候温≥10℃、<22℃时为春季;候温≥22℃时为夏季;候温<22℃,≥10℃时为秋季;候温<10℃时为冬季。

按此划分黑龙江省北部一些市县在许多年份春、秋相连,没有夏季。

因此,根据黑龙江省的气候特点,在日常的预报与服务中采用与南方各省不同的季节划分方法。

即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0月,冬季为11月—次年2月。

1、1春季春季(3—5月)就是冬夏季风交替的过渡季节,天气多变,气温变化大,空气干燥,降水少,多大风。

各地季平均气温一般在-1、0~6、0℃,北部大、小兴安岭及黑河等地在-1、0~4、0℃;南部地区在4、0~6、0℃。

各地季降水量一般在50~100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2~17%,具有经向分布特征,表现为东多西少,西南部地区一般不足60mm;东部三江平原、北部小兴安岭及其南部等地在80mm以上;其它地区在60~80mm。

春季多大风,平均日数各地一般在4~16d,约占全年大风日数的50~70%,大、小兴安岭,三江平原东部等地在4~8d;松嫩平原大部在12~16d;其它地区在8~12d。

各地相对湿度一般在50~70%,松嫩平原西南部不足50%;三江平原东部、哈尔滨地区北部在60%以上;其它地区在50~60%。

1、2夏季夏季(6—8月)黑龙江省盛行东南季风,气候温热、雨量充沛。

各地季平均气温一般在16~22℃,大兴安岭北部在16~18℃;小兴安岭、黑河等地在18~20℃;南部、东部地区在20~22℃。

各地季降水量一般在250~400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7成,大兴安岭北部、松嫩平原西南部地区不足300mm;北部大部与东部地区在300~350mm;中部地区在350~400mm。

各地降水(日降水量≥0、1mm)日数一般在40~50d,西南部地区不足40d,其它地区在40~50d。

各地暴雨(日降水量≥50mm)日数一般在0、2~0、8d,北部地区在0、2~0、5d;南部地区在0、5~0、8d。

1、3 秋季秋季(9—10月)就是从夏到冬的过渡季节,夏季风衰退,气温迅速下降,降水量减少。

各地季平均气温一般在3、0~11、0℃,北部地区在3、0~7、0℃;南部地区在7、0~11、0℃。

各地季降水量一般在60、0~120、0mm,呈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西部在60~100mm,中部在80~120mm;东部在100~120mm。

1、4 冬季冬季(11月—次年2月)受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气温低,降水少,气候寒冷、干燥。

各地季平均气温一般在-(12、0~24、0)℃,北部地区在-(18、0~24、0)℃;南部地区在-(12、0~18、0)℃。

各地季降水量一般在12、0~42、0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6%,一般为西部少、东部多,西部地区在6~18mm;东部与中部地区在30~42mm;其它地区在18~30mm。

各地积雪日数一般在70~200d,大兴安岭北部、黑河等地在110~120d,西南部的松嫩平原在70~90d;其它地区在90~111d。

2环流的季节转换黑龙江地处中高纬度地区,强冷气团与强暖气团分别在冬夏两季交替影响,从而形成影响黑龙江省的主要天气系统多为大型天气系统的特点。

影响黑龙江省的主要天气系统为高空的大型槽脊与低涡系统,地面的锋面、温带气旋与反气旋。

冷锋就是黑龙江省最常见的天气系统之一。

通常与地面气旋相伴,形成气旋锋面系统。

冬季冷气团势力强盛,冷锋降水比较多见。

夏季,黑龙江省气旋锋面活动频繁,气旋锋面降水盛行,约占全年降水的95%以上。

冬季暖锋就是黑龙江省大到暴雪的主要天气系统,占冬季大降雪的37%左右;春、秋季较大降水中暖锋性质降水占绝对优势,为98、1%;夏季,暖锋锋区暴雨比较常见。

天气形势上,西南气流前部存在暖锋锋区,其北侧或东北侧有偏东风或东南风冷空气,冷空气在暖锋前缘与暖空气汇合,偏东风或者东南风与西南风形成风切变。

锢囚锋就是冬季黑龙江省大到暴雪的主要天气系统,占冬季大~暴雪的18%左右。

锢囚锋降雪雪区范围大,雪区移动缓慢,常在原地形成长时间持续性降雪,危害甚大。

在春、夏、秋季降水影响系统十分复杂,锢囚锋通常与暖锋或冷锋共同作用产生强对流天气或较大降水。

静止锋在黑龙江省比较少见,冬季黑龙江省静止锋带来的较大降雪仅占1%。

在春、夏、秋季极少出现维持≥6h的静止锋。

蒙古气旋可以造成黑龙江省大范围的暴雨与大、暴雪天气。

造成黑龙江省区域性暴雨天气要求700hPa高空图上,105ºE、46ºN附近有冷性低压或深槽存在,温度槽落后于气压槽,槽后部为偏北风冷平流,槽前偏南气流不越过50ºN;副热带高压脊伸至朝鲜半岛或日本一带,但不越过黑龙江省及以东区域,这样才能保证蒙古低压沿锋区位置进入黑龙江省,形成区域性暴雨或大—暴雪天气。

进入黑龙江省的蒙古低压,其移动方向受高空环流形势不同而不同,当东亚大槽稳定时,它向东南方向移动;当东亚大槽不稳定或有蒙古低涡东移时,它会向东北方向移动,影响黑龙江省北部。

温带气旋就是中高纬度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主要出现在副热带高压以北的中、高纬地区,它发生在极地气团与热带气团交汇之处,斜压性强。

东亚地区的温带气旋主要发生在两个地区,一个地区位于45º~55 ºN,并以黑龙江省、吉林省与内蒙古交界地区为最多,习惯称这一地区发生的气旋为北方气旋;另一地区位于25º~35 ºN,即我国的江淮流域、东海与日本南部海面的广大地区,习惯上称这些地区的气旋为南方气旋。

统计1958—2001年气象资料发现,东亚北方温带气旋月平均发生频数9、9个,5月最高,4月次之,1月最少;且夏半年明显多于冬半年,暖季发生次数高于冷季;春季3—5月气旋发生频数最高,占全年总气旋发生数的31、2%;冬季12—2月发生频数最低,占全年总气旋发生数的16、3%;其次就是夏季与秋季分别占29、2%与23、3%。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中高纬,就是受温带气旋影响较多的省份之一,温带气旋可以给黑龙江省带来较大降水天气。

温带气旋的生命发展史可分为四个阶段:波动阶段、成熟阶段、锢囚阶段与消亡阶段。

影响我省的主要温带气旋有:东北气旋,黄何气旋,蒙古气旋。

影响黑龙江省的高压系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鄂霍茨克海高压,蒙古高压,贝加尔湖高压,乌拉尔高压脊。

东北冷涡就是指在我国东北地区附近具有一定强度(闭合等高线多于两条),能维持3~4d甚至更长,且有深厚冷空气的高空气旋性涡旋。

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但以5—6月份为最多,东北冷涡(35°~60°N, 115°~145°E)生成后在东北地区及其附近上空活动。

500hPa 天气图上至少能分析出一条闭合等高线,并有冷中心或明显冷槽配合。

它就是从地面到6km 上空的一个冷性气柱,这个冷性气柱呈逆时针方向且不断旋转,旋转过程中,会有冷空气分离出来,产生降水。

由于东北冷涡高空温度比较低,当低层有加热时(如暖平流、太阳辐射)则会导致层结不稳定,可能出现低温、连阴雨与强对流天气,产生冰雹、雷暴、局地暴雨等天气。

另外,东北冷涡的准静止性,可使这类天气反复发生。

东北冷涡就是黑龙江省降水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占整个降水的37%。

根据1985—1994年出现的冰雹过程统计分析发现,83次冰雹过程中由冷涡系统影响的占75、9%;1972—1991年哈尔滨气象站观测到的55次飑线中与冷涡有关的有35次。

不均匀地形有利于中尺度系统的产生与发展,地形抬升、纬向次级环流与小股弱冷空气共同作用就是大暴雨产生的重要原因。

数值试验表明,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等地形对嫩江、松花江流域东北冷涡的暴雨形成有重要的作用,特别就是对暴雨的落区与范围影响最大,对强度的影响次之。

虽然冷涡暴雨更多的表现为局地强对流天气,但如果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后,低纬天气系统对西风带低值系统降水产生加强作用,同时有充沛的水汽输送,则能够产生区域性大暴雨,冷涡长时间维持则可能出现大范围洪涝,例如1998年松嫩流域大洪水。

影响黑龙江省的西风槽指500hPa,35°~55°N,内蒙古至华北、东北地区(115°~130°E)的低槽,槽线南北长度大于5个纬距,槽线近于东北西南走向。

盛夏(7、8月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跳到30°N以北,当黑龙江省处于副高西北边缘时,西风槽作用下可产生暴雨。

西风槽与副高相结合或西风槽与台风残留雨区相结合产生的暴雨天气占黑龙江省夏季暴雨的7%。

冬季,以蒙古与河套为源地的西风槽就是黑龙江省寒潮天气、较大降雪、春季较大降水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

按照源地不同可分为新疆低槽、蒙古低槽、华北低槽、河套低槽以及新生低槽。

低槽产生的冬季大到暴雪天气占黑龙江省大~暴雪天气的60%以上,夏季暴雨中占7%左右,春季较大降水中,低槽占17%左右。

统计发现,青藏高原南侧一年四季总存在一个低压槽,这就是由于高原与孟加拉湾特殊地形作用的结果。

在冬半年青藏高原位于西风带中,由于绕流在高原南侧形成一个相对少动的地形槽,此槽与孟加拉湾地形槽叠加,在其上不断有小波动发展,这被预报人员称之为“南支槽”。

南支槽就是造成低纬地区强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但7—9月份随着副高的北跳与加强西伸,南支槽上的波动沿着副高西侧的西南气流不断向东北方向移动,会影响东北地区。

通常南支槽与北部低槽合并加强东移影响黑龙江省,给黑龙江省带来暴雨等灾害性天气。

当西南暖湿气流发展北进时,对应地面气压场表现为一个西南—东北向的低气压区,风场上为西南风与东北风的流场,一般其北部有较密集的等压线,南部等压线不闭合,为了与常见的低压气旋区分称为地面倒槽,它表示在地面上存在一股暖湿气流向北发展;地面倒槽的另一种形式为台风登陆后减弱为热带低压,沿着副高南侧偏东气流西进而形成的倒槽,称为台风倒槽;地面倒槽就是黑龙江省降水的主要地面影响系统,通常指由华北或河套伸向辽宁省、吉林省的低槽。

当倒槽发展时,如果高层有短波槽配合,地面从西北或东北部有冷空气侵入,往往在倒槽内产生较大降水;冬半年常常给黑龙江省带来大雾、暴雪等天气,夏半年造成强降水。

3当地天气气候概况、月平均降水、月平均气温黑龙江省属中温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6℃,年平均降水量390~660mm,无霜期90~170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