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单元练习鲁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同步练习(2)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同步练习(2) 鲁教版必修1

图2-1高中地理 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同步练习(2) 鲁教版必修11.关于图2-1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 B.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 C.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D.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2.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低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B.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南侧是信风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D.极地东风的实际风向是东北风 3.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是天气变化重要角色的物质是( ) A.二氧化碳和臭氧 B.氩和氖 C.水汽和杂质 D.氮和氧 4.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的是下列中的 ( )A.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C.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D.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5.下列关于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气运动的原动力是地转偏向力B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地区冷热不均C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地面辐射D .大气运动的形式指大气水平运动 6.下图为“北半球理想等压线图”,图中的风向箭头代号正确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7.下列图示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8.深秋时节,农民有时会在农田里燃烧秸秆制造烟雾,这是为了( ) A.增加大气逆辐射.避免农作物受到冻害 B.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利光合作用C.增加地面辐射.减少地面热量损失D.增加空气中的水汽.满足植物对水的需求9.夏季晴朗的夜晚.我们站在海边,背对大海.所感到的风一般是( ) A.迎面吹来B.背后吹来C.左侧吹来D.右侧吹来读右列“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19—21题10.从该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看,其所在的半球位置以及类型是( ) 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 C.南半球.高气压D.南半球.低气压 11.若该天气系统控制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我国南方的天气为( ) A.伏旱天气B.梅雨天气陆地海洋陆地海洋ABCDC.台风天气D.寒冷天气12.当该天气系统位于上海正东方向海面时,上海市吹( )A.东北风B.西北风C. 东南风D.西南风13.读右图,图中①②③④点的气压值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 )A .①②④③B .①②③④C .②①④③D .②①③④ 14.读下面四幅热图环流图,表示不正确的是( )15.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 .地面的冷热不均B .地转偏向力C .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D .水平气压梯度力 16.某人在北半球的某地背风而立,问高压区在其什么位置?( ) A .左前侧 B .右前侧 C .左后侧 D .右后侧 17.夜间多云,气温比晴朗的夜晚高,主要原因是( )A .云层的反射更强B .云层的散射更强C .云层的逆辐射更强D .云层的吸收更强 18.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 .气旋和反气旋B .三圈环流C .热力环流D .季风环流 19.7月份亚洲大陆上的气压中心是( )A .印度低压B .亚洲高压C .蒙古高压D .西伯利亚高压20.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夏的伏旱天气是在下列哪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A B C D21.关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叙述正确的是( )A .季节移动的原因在于地球自转B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C.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D.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22.被称为“地球生命保护伞”的是指()A.硫氧化合物 B.氮氧化合物 C.二氧化碳 D.臭氧23.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是()A.冷锋过境时的天气 B.暧锋过境时的天气C.冷锋过境后的天气 D.暧锋过境后的天气24.世界上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地区是()A.亚洲南部 B.亚洲东部C.北美洲东南部 D.欧洲西部25.右上图为近地面风的形成图,F1 F2 F3 F4四个箭头中代表风的是()A.F 1 B.F2 C.F3 D.F426.右图中,①地为偏西风,②地为偏北风,③地为偏东风,④地偏南风,⑤地为晴朗天气,则该地为()A.北半球的反气旋B.北半球的气旋C.南半球的反气旋D.南半球的气旋27.高层大气的水平运动,不受哪个力的影响()()A.水平气压梯度力B.地转偏向力C.地面摩擦力D.风向28.受下列天气系统控制,出现晴朗天气的是()A.暖锋B.冷锋C.气旋D.反气旋29.读下面“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A、B、C、D四处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_《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综合训练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_《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综合训练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综合训练l.读某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北半球),回答(1)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出中心的位置。

(2)在图中画出高压脊线(用===)低压槽(用―――)的位置。

(3)图中甲地的风向是风,乙地的风向是风。

(4)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原因是。

(5)如果图中的低压中心大致以每小时20km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48小时后,乙地将出现天气。

2.读下图回答:(1)该图表示北半球(季节)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

(2)A点比B点降水量,原因(3)B点和B点纬度相当的南半球的C点现在分别受何种环流形式影响,B点是带,C点是带,只考虑大气环流影响,它们的气候类型应为气候。

3.某地气候要素中,各点的标号表示月份。

读图回答:(1)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2)该地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

(4)在太平洋沿岸的城市中,气候状况与该图接近的两个著名城市为、。

(4)该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是分布规律是。

4.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气团。

(2)此图为锋示意图。

(3)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地,气压最高的是地,属于阴雨天气的是地。

(4)E地未来天气的变化趋势是:①锋面过境时。

②锋面过境后。

5.读下图,问答问题。

(1)图中A是气压中心,B是气压中心。

(2)图中气压分布形势形成的原因是。

(3)此时,东亚盛行风,南亚盛行风。

6.右图北半球某地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判断后回答以下问题。

(1)此表示的是月分等温线示意图。

判断理由是。

(2)如果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10℃、20℃等温线,那么a曲线表示的应是,A、B两地气温相比,A地气温较。

(3)从图中情况看,此时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特征表现为。

7.读下面四幅地球大气臭氧低值范围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1)臭氧低值范围逐年扩大的位置在极上空。

(2)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释放出的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使大氧层中的臭氧分解。

(3)大气中臭氧减少使到达地面的太阳射增加,其主要危害是。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一年级地理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判断气候类型 单元练习(鲁教版必修1)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一年级地理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判断气候类型  单元练习(鲁教版必修1)

单元活动判断气候类型一、选择题1.造成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是()A.海陆分布B.大气环流C.地势高低D.太阳辐射2.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风力强劲B.吸收的地面辐射少C.气压低D.到达的太阳辐射少3.北纬30°~40°大陆东、西岸气候类型不同,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B.地面状况C.大气环流D.洋流4.下列气候类型中,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最小的是A.热带草原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式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5.终年受西风影响而形成的气候是()A.热带草原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地中海式气候6.某地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该地可能是()A.上海B.哈尔滨C.伦敦D.孟买7.造成全球降水差异最重要的因素是()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地形起伏D.洋流8.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的气候类型中,一年内不同季节气温和降水变化最明显的是()A.苔原气候B.亚寒带针叶林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9.北回归线附近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10.下列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的有()A.东非高原B.亚马孙平原C.德于高原D.内蒙古高原2004年和2008年夏季奥运会分别在雅典和北京举行,下图是两地的气候资料。

读图回答11~12题。

11、雅典所属的气候类型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气候12、与雅典8月相比,北京的降水与气温特点是()A.降水较多,气温较高B.降水较多,气温较低C.降水较少,气温较高D.降水较少,气温较低13、受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二、综合题14.读下面的图,分析回答。

(1)该气候的名称是______,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

(2)与该气候分布同纬度的亚欧大陆东部是_________气候,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2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巩固练习-word文档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2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巩固练习-word文档

[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A.紫外线区B.可见光区C.红外线区D. X射线区2.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都具有选择性B.太阳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都无选择性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作用无选择性,散射作用有选择性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有选择性,反射无选择性3.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其主要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吸收作用B.散射作用C.反射作用D.保温作用4.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由于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A.直接到达地面的蓝光比重大B.空气分子使蓝光发生散射作用C.高层大气分子大量吸收蓝色光D.到达地面的蓝色光又完全被反射到高空5.在以下有关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太阳高度角愈大,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厚度也愈大B.大气密度愈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愈大C.大气透明度愈大,太阳辐射愈弱D.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愈少6.大气的保温效应是因为()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作用B.地面的反射作用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7.一般说来,阴天比晴天的日较差小,原因是()A.阴天云量多,大气对流旺盛,把大部分热量传给大气B.阴天云量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C.阴天大气水汽含量多,水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D.阴天云量多,白天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8.在晚秋或寒冬,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A.增强太阳短波辐射B.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C.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9.产生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A.相邻地区存在气流升降运动B.地区之间存在热量差异C.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D.相邻地区的地面状况差异10.有关大气水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向应与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B.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高空风向偏转到与等压线垂直C.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成直角D.地转偏向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11.右图中各点之间的气压关系正确的是①A点比B点气压低②B点比D点气压高③B点和D点气压相等④C点比D点气压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下图为“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13.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他的()A.左前方B.右前方C.左后方D.右后方14.下列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 )A.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B.晴天的夜晚比多云的夜晚气温低C.日出前的黎明天空已明亮 D. 晴天的白天比多云的白天气温高15.下列现象主要是由大气散射作造成的有( )①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②日出前的黎明天空已明亮③夏日里白天多云,气温不会太高④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A.①② B.②③B.①③ D.②④16.太阳辐射由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是 ( )①低纬太阳高度角较大,等量的太阳辐射照射的面积小,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多②低纬太阳高度角较小,等量的太阳辐射照射的面积大,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多③低纬太阳高度大,经过大气的路程短,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小,地面得到的多④低纬太阳高度角小,经过大气的路程长,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少,地面得到的多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17.下面少数民族的对话,正确的是 ( )A.高山族人说:“我们这里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最强”B.鄂伦春人说:“我们这里纬度高,夏季白昼长,日照长,故太阳辐射最强”C.维吾尔族人说:“我们这里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云量少,太阳辐射最强”D.藏族人说:“我们这里地势高,空气稀薄,尘埃少,水汽少,晴天多,日照时数多,因此太阳辐射最强”18.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 ( )①大气中的氮,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②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将大部分热量保存在大气中③大气通过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④多云的夜晚要比晴朗的夜晚凉爽些A.①②B.②③B.①③ D.②④19.下面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下图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图回答20~22题。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练习含答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练习含答案

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基础过关练题组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2024江苏南京六校联合体调研)下图为沿20°E经线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大气环流形势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若下图中虚线表示等压面,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其中能正确表示上图中a地高低空等压面及空气运动特征的是()2.在c风带的影响下,当地旗帜飘向()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2024江苏淮安涟水一中月考)下面为某同学绘制的局部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绘制完全正确的只有一幅图,它是()A.①B.②C.③D.④4.上题完全正确的图中的气压带为()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5.该图代表的半球和季节正确的是()A.北半球、夏季B.北半球、冬季C.南半球、夏季D.南半球、冬季6.图中②⑥代表的气压带、风带分别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东风带题组二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读部分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7.有关a气压带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高纬流向低纬,大气冷干B.由低纬流向高纬,气流暖湿C.气流受热膨胀上升D.高空大气堆积下沉8.此时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A.高温多雨B.炎热干燥C.寒冷干燥D.温和多雨下图为地球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分布情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9.下列关于图中M、N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M气压带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B.N气压带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C.M气压带控制地区多阴雨天气D.N气压带控制地区天气炎热干燥10.下列关于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P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B.受Q影响,欧洲西部全年高温多雨C.地中海气候区受M和Q交替控制D.热带沙漠气候区受N和P交替控制题组三季风与季风气候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下面三题。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练习3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练习3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练习3 鲁教版必修1(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试题调研)10月10日起,黑龙江、吉林、先后出现降雨、雨夹雪和降雪,其中黑龙江北部和中南部出现暴雨,积雪深度普遍超过10厘米。

据此回答1~2题。

1.形成此次灾害的天气系统是( )2.关于此次雪灾的成因,叙述错误的是( )①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发生根本性改变②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各地的太阳高度减小,太阳辐射减弱,冷空气势力逐渐增强③全球气候变冷,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大、强度有所增强④北方的冷气流南下,与南方北上的暖湿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天气A.①②B.①③C.①④ D.②③解析:第1题,北方暴雪是冷空气南下形成的快行冷锋天气。

第2题,“厄尔尼诺”现象对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遭遇寒流和暴风雪袭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全球大气环流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受全球变暖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大、强度增强。

答案: 1.C 2.B读天气系统示意图,判断3~4题。

3.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所属气压分别是( )A.北半球,高气压B.北半球,低气压C.南半球,高气压D.南半球,低气压4.该天气系统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时,形成的天气为( )A.伏旱天气B.梅雨天气C.出现台风D.寒冷天气解析:图中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判断其为高压,且该天气系统呈顺时针,可推断其位于北半球。

冬季亚洲高压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形成寒冷天气。

答案: 3.A 4.D(·广州高一质检)中国政府网10月26日电今年13号台风“鲇鱼”是今年全球最强台风,“鲇鱼”形成初期被专家称为本世纪以来最强台风,路径诡异,影响时间长,范围广,降水强度大。

据此完成5~6题。

5.从材料中台风中心的气压值可知台风在天气系统方面属于( )A.高压B.低压C.反气旋D.锋面6.常带来晴朗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①冷锋过境时②暖锋过境后③气旋④反气旋A.①②③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第5题,台风在天气系统方面属于低压。

高中地理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后练习3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后练习3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后练习3 鲁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读“某地某时间段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1~2题。

1.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高气压造成 B.准静止锋造成C.冷锋造成 D.暖锋造成2.此系统对我国天气现象的主要影响表现为(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D.华北平原上的春雨2010年新年伊始,一股强冷空气入侵我国,从北到南迎来大范围强降温天气,暴雪严寒导致新疆、内蒙古近90万人受灾。

据此回答3~4题。

3.此时影响我国西北内陆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4.下图能正确反映这次天气过程的是( )5.常带来晴朗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①冷锋过境时②暖锋过境后③气旋④反气旋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中央气象台2009年11月28日10时发布热带气旋公报:今年第22号强台风“妮妲”于11月27日晚上再次加强为超强台风,28日8时,其中心位于美国关岛西北方大约860千米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19.0度、东经139.0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5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25百帕。

据此回答6~8题。

6.从材料中台风中心的气压值可知台风在天气系统方面属于( )A.高压 B.低压 C.反气旋 D.锋面7.从其分布可知其多形成于( )A.温带洋面上 B.热带洋面上C.温带大陆上 D.热带大陆上8.此时关岛的风向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为________锋示意图,该图所示锋面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

(2)该锋形成的降水多在锋______(前、后)。

(3)该锋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4)各种锋面附近天气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2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练习题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2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练习题

常见的天气系统习题
1、有关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
B、冷气团均在锋面以上
C、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相差不大
D、根据锋面的温度,分为冷锋和暖锋
2、冷锋与暖锋的共同点有()
A、过境后天气转晴
B、过境后气压升高
C、降水多在锋前
D、降水多在锋后
3、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是()
A、冷锋过境时的天气
B、冷锋过境后的天气
C、暖锋过境时的天气
D、暖锋过境后的天气
4、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表示冷锋天气的是()
5、右图是某地某段时间内气温和气压的变化曲线,该地在这段时间内经历了
5、我国与冷锋活动有关的天气现象是()
①江准地区的梅雨②冬季的寒潮③北方夏季的暴雨④北方的春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甲、乙两图中的四点a、b、c、d分别处在冷暖锋的不同位置,且两锋面的纬度位置大致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处在冷锋锋后冷气团控制下②d处在暖锋锋后冷气团控制下③c处有连续性的降水天气④b处比a处气温高,气压低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7、读图,回答问题。

(1)该锋的性质是。

(2)该锋过境多产生降水。

锋面过后,气
压,气温。

(3)自然界中,除了该种锋面外,还有锋
和锋。

(4)准静止锋的成因是。

我国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的天气,就是准静止锋的控制下形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新沂市第三中学高一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单元练习鲁
教版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①和②较小
B.②和③较小
C.③和④较小
D.③和⑤较小
2.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 )
A.①小②大
B.①大③小
C.③小⑦大
D.④大⑥小
3.当大气中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 )
①箭头1可能增强②箭头2可能增强③箭头3可能增强④箭头5可能增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右图所示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读图回答4~5题。

4.有关右图描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
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
5.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因为①的作用
B.秋末傍晚施放烟雾能预防农作物遭受冻害是因为②的作用
C.青藏高原比同纬度四川盆地昼夜温差大只是因为③的作用
D.夏季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④的作用
6.下列图中的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7.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与极地间的闭合环流是实际存在的B.副热带高压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高压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之间吹的是西北风
D.大气环流分为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两部分
读下图,回答8~9题。

8.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a>b>c>d B.气压:d>a>b>c
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9.若此图为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
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 C.降温、减湿 D.减湿、减温
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

读图完成10~11题。

10.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11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状况正确的是( )
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10°~20°盛行东南风
C.20°~30°盛行上升气流 D.30°~40°盛行西南风
13.下列各图与上图中P点气候特征相匹配的是( )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我国的古代诗歌中有不少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有些与天气系统有关。

据此回答14~15题。

1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此诗
中所描述的天气现象与哪种天气系统有关( )
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D.反气旋
1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诗句中所描述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另一性质的锋面,该锋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 )
A.降水时间短 B.降水强度很大 C.持续阴雨 D.影响范围很小
下图为我国某地夏季某日天气系统示意图,甲、乙、丙、丁四地为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四个城市。

甲地气压990百帕,乙地气压1 010百帕。

读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天气系统的气压分布状况最可能是( )
17.丙地的风向最有可能是(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18.南亚西南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北印度洋的洋流影响 B.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C.青藏高原对冬季风的阻挡 D.飓风
19.右图为“南半球某地海平面
等压线分布”示意图,风向
正确的是()
据武汉中心气象台统计,2011年1月21日晚,湖北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中到大雪,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暴雪,风力达5~6级,局部达8级。

十堰、襄樊、宜昌北部和恩施、黄冈、武汉的局部地区积雪深度超过10厘米。

除鄂西南外,湖北省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24小时内下降了10~13 ℃。

据此完成20~21题。

20.造成湖北省大部分地区普降春雪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
21.大雪后的半小时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武汉市交通没有受阻现象②很多人到武汉东湖梅园“踏雪寻梅”③湖北大部分高速公路被封闭④黄冈市大街上水流成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中国政府网2010年10月26日电今年13号台风“鲇鱼”是今年全球最强台风,“鲇鱼”形成初期被专家称为本世纪以来最强台风,路径诡异,影响时间长,范围广,降水强度大。

据此完成22~24题。

22.从材料中台风中心的气压值可知台风在天气系统方面属于( )
A.高压 B.低压 C.反气旋 D.锋面
23.常带来晴朗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
①冷锋过境时②暖锋过境后③气旋④反气旋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4.下图中与上述台风有关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2011·长春模拟)读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_(1或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

B为____________气压中心
(2)如图所示,南回归线附近的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其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

(3)C地夏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4)D处的降水类型是( )
A.锋面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台风雨
26.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②两处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分别称为
________和_______。

就气流运动形式而言,分别称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图中虚线M表示___________,N表示
____________
(4)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
_____________
(5)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大的是
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中A, B两处相比,_____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读“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气压带为带,此时正值北半球
的季,④地气候特点是。

(2)⑤地气候类型为,其分布规律是;该气候因常年受的影响具有特点;图中数码所代表的气候类型中,因全年受单一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还有(填数码)。

(3)②、⑥两种气候类型为:②是、⑥是,该两种气候的相同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