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影像解剖

合集下载

影像学踝关节和足MRI课件

影像学踝关节和足MRI课件
术后评估
术后,医生可以通过MRI检查评估手术效果和恢复情况。通过观察术后MRI图像的变化, 医生可以判断手术是否成功,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或康复。
THANKS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足底筋膜的形态和信号变化,有助于判断炎症的程度和范围。 同时,MRI还可以发现足底筋膜内部的钙化和撕裂等并发症。
骨髓炎
01
骨髓炎是骨组织的感染,MRI表 现为骨皮质增厚、骨髓水肿和软 组织肿胀。
02
MRI可以早期发现骨髓炎的征象, 如骨髓水肿和软组织肿胀等。同 时,MRI还可以评估感染的范围 和程度,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MRI可以检测出踝关节和足部的骨折、 脱位、韧带损伤、肌腱损伤、关节炎 等疾病。
MRI踝关节和足部成像的优缺点
优点
MRI成像清晰度高,能够多角度、多 层面地显示踝关节和足部的结构,有 助于发现微小病变;同时,MRI检查 无辐射、无创,对人体的安全性较高。
缺点
MRI检查时间较长,费用较高;另外, 由于磁场的存在,MRI检查不适用于 体内植入金属或磁性物质的患者。
跟腱炎
跟腱炎是由于跟腱的慢性劳损或创伤 引起的炎症反应,MRI表现为跟腱增 厚和信号异常。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跟腱的形态和信 号变化,有助于判断炎症的程度和范 围。同时,MRI还可以发现跟腱内部 的钙化和撕裂等并发症。
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由于足底筋膜的慢性劳损引起的疼痛,MRI表现为足底筋膜增厚和 信号异常。
影像学踝关节和足MRI课件
$number {01}

• 踝关节和足部MRI基本原理 • 踝关节MRI解剖结构 • 足部MRI解剖结构
01
踝关节和足部MRI基本原理
MRI技术简介

踝关节解剖和损伤MRI影像表现

踝关节解剖和损伤MRI影像表现
示透明关节软骨的图像) ➢ 关节造影(用于诊断有无韧带撕裂和关节软骨缺损,但为有创
检查)
踝关节损伤—影像学检查方法
➢ T1WI及PDW能清楚显示踝关节解剖,T2WI及STIR对 显示病变有更大帮助
➢ 横断面及冠状面能显示大多数的韧带,应首先考虑行 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矢状面作为适当补充
MR上较好显示韧带/肌腱位置
三角骨
三角骨综合征
踝关节损伤—其他损伤
➢ 足底腱膜炎(跖腱膜炎) ✓ 足底腱膜是一个多层纤维腱膜,由内层、中间层、外层构成 ✓ 足底腱膜通常指较大的中间层,起自跟骨内侧结节然后向前延伸,附着
于趾短屈肌腱下方 ✓ 足底腱膜于中足底分为五束,分别附着于第五趾骨的远节趾骨 ✓ 足底腱膜在MR上表现为2-4mm带状结构,在所有的序列上为低信号 ✓ 足底腱膜炎是导致足底疼痛的最常见原因(多晨起疼痛)
踝关节解剖及损伤
Part 01
踝关节解剖
踝关节解剖—骨性结构
踝关节的骨性结构由胫骨、腓骨远端与距骨组成,踝穴容纳距骨体 冠状面:外踝较内踝低1cm左右 矢状面:外踝较内踝偏向后1cm,后踝较前踝更向下延伸,限制距骨后移
①内踝:顶端分成两个钝性突起(前丘前结节、后丘后结节),有三角韧带 附着,其后侧有一沟,胫后肌腱由此经过 ②外踝:位于胫骨前后结节构成的切迹中,胫腓骨之间没有关节面,但两者 之间有一定的活动度
信号增高,跟腱断裂/撕裂 ➢ 跟腱近端回缩,跟腱边缘磨损,呈螺旋状形态
踝关节损伤—跟腱损伤
急性损伤
踝关节损伤—跟腱损伤
腱围炎
跟腱下囊 跟腱后囊
跟后滑囊炎(注:跟腱后囊正常无积液,若积液提示异常)
踝关节损伤—跟腱损伤
完全撕裂
踝关节损伤—胫骨前后肌腱损伤

膝关节的影像解剖及常见病变的MRI表现

膝关节的影像解剖及常见病变的MRI表现

髌骨
位于膝关节前方,是人体最大 的籽骨,与股骨滑车形成关节 面。
胫骨上端
位于膝关节下方,与胫骨平台 和腓骨小头相连,形成胫骨平
台关节面。
膝关节软组织结构
关节囊
包裹在膝关节周围,起到固定和保护关节的作用。
半月板
位于股骨和胫骨之间,起到缓冲和稳定关节的作用。
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
连接股骨和胫骨,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协调性。
常见病变的MRI表现
膝关节常见病变包括骨关节炎、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等, MRI表现包括关节软骨变薄、关节腔积液、半月板撕裂、 韧带断裂等。
诊断价值
MRI在膝关节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清晰显示 关节结构及病变,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展望
技术发展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MRI将更加高清、快速,为膝关节疾病的诊断提供 更加精准的信息。
了解正常膝关节的MRI解剖结构,有 助于识别异常病变。
观察病变特征
观察病变的大小、形态、边缘、信号 强度等特征,结合临床病史进行诊断 。
03
膝关节常见病变的MRI表现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MRI表现
半月板失去正常形态,出现异常信号,可能伴有膝关节积液 。
诊断与治疗
根据MRI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可确诊半月板损伤。治疗包 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膝关节血管与淋巴结构
膝关节周围血管
包括膝降动脉、膝上动脉、膝下 动脉等,为膝关节提供血液供应 。
膝关节周围淋巴管
收集膝关节周围的淋巴液,回流 至附近淋巴结。
02
MRI基本原理与膝关节成像技 术
MRI基本原理
01
核磁共振成像(MRI)利用强磁场 和射频脉冲使体内的氢质子产生共 振,通过计算机采集这些信号并重 建图像。

髋关节摄影ppt课件

髋关节摄影ppt课件
和长期磨损导致。
常见症状包括髋部疼痛、僵硬 和活动受限等。
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和影像 学检查,如X光和CT等。
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物理 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 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制定。
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关节发育不良是一种先天性髋关节畸形,由于髋臼发 育不良或股骨头脱位引起。
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光和CT等。
在进行髋关节手术前,医生需要通过 髋关节摄影了解患者的关节状况,评 估手术难度和效果,以便制定合适的 手术计划。
术后随访
手术后,医生可以通过髋关节摄影观 察手术效果、评估恢复情况,及时发 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髋关节疾病的预防与康复指导
预防
通过定期进行髋关节摄影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髋关节 疾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
人工智能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 率,减少医生的工作负担,提高医疗 服务的效率。
3D打印技术在髋关节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定制个性化的植入物和 手术工具,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
成功率。
3D打印技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术后恢复时
间。
3D打印技术可以降低医疗成本 ,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普及
ERA
髋关节疾病的诊断与评估
诊断
通过髋关节摄影,医生可以观察 到髋关节的形态、结构以及关节 间隙的变化,从而对是否存在髋 关节疾病做出初步判断。
评估
髋关节摄影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疾 病的严重程度,如关节炎的分级 、股骨头坏死的分期等,为制定 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髋关节疾病的手术前评估与术后随访
术前评估
康复指导
在髋关节疾病的康复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髋关节摄影的结 果,指导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促进关节功能的 恢复。

踝关节mri ppt课件

踝关节mri ppt课件

拇长 屈肌
跟 腱
拇长 屈肌
跟 腱
胫骨前 肌腱 跟 腱
跗骨窦
趾长 伸肌
拇长 伸肌
内侧副韧带(三角韧带)
• 浅层部分:胫舟韧带、胫跟韧带和胫距 韧带组成
• 深层部分:胫距前韧带和胫距后韧带组 成
胫跟 韧带 跗骨窦
胫距后韧带
胫跟韧带 趾长屈肌腱
距腓前韧带
胫距后韧带
胫跟韧带 趾长屈肌腱 拇长屈肌腱
同的特点; • MRI可以早期发现病变;脂肪抑制像比
同位素扫描更为敏感;
七、肿瘤性病变
骨软骨瘤
骨软骨瘤
骨软骨瘤
骨软骨瘤
纤维瘤
跖痛症
• 跖骨头挤压跖神经引起的跖部疼痛症, 多发在第2/3、3/4趾蹼之间;
• 长期反复机械性压迫摩擦作用,足内侧 肌劳损萎缩,使第2/3、3/4趾下垂挤压 足底神经;
• MRI:跖骨头突起的低到中等信号肿块, 神经瘤在T2WI呈高信号(Morton Neuroma);
Tarsal coalition
其他病变
足底筋膜炎
• 足底筋膜炎常见原因是反复外伤或重复 压迫;
• 运动员和肥胖人多见; • 筋膜及筋膜周围组织炎性变化;
足底筋膜炎MRI表现
• 足底筋膜炎厚度增加呈梭形(正常为 3.22mm +/- 0.44mm );
距腓后韧带
踝关节横断解剖主要结构示意图
胫骨前 肌腱
胫骨后肌 趾长屈肌 拇长屈 肌及肌 腱
拇长伸 肌腱
趾长伸 肌腱
腓骨 长短 肌腱
外侧副韧带
• 距腓前韧带 • 跟腓韧带 • 距腓后韧带
跗骨窦(sinus tarsi)示意图
跗骨窦(sinus tarsi)MRI

踝关节影像解剖

踝关节影像解剖

踝关节内侧深层解剖
踝管:屈肌支持带和 跟骨内侧面及内踝 围成
踝管有四个通道, 胫后肌腱 趾长屈肌腱 胫后动静脉及胫神经 足拇长屈肌腱
拇长伸 肌腱 胫骨前肌腱
胫骨后肌腱 趾长屈肌腱
拇长屈肌腱
胫骨 后动 静脉
屈肌支 持带
趾长伸 肌腱 胫骨
距骨
腓骨长、 短肌腱 内外 侧跖 神经 跟骨
踝管
踝关节外侧深层解剖
踝关节解剖及踝管综合症
踝关节解剖概述
踝关节:全身第三大持重关节 组成:榫眼状关节,由胫骨下端和内、外
踝构成的踝穴及距骨体共同组成 包括:骨、韧带、肌腱、软骨、滑膜等结

踝关节的组成
(一)组成
1.关节窝:呈叉状(又称踝穴), 由胫骨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及 腓骨外踝关节面共同围成 2.关节头: 由距骨体上关节面和 距骨两侧的关节面所组成 关节面的形状为滑车状
跟腱正常表 现
跟腱运动损伤:
跟腱附着处炎症
• 跟腱附着处炎症是后跟痛的原因之一 • 由于小腿肌肉过度运动从而产生反复创伤以及微小
撕裂所致 • 常见于芭蕾舞演员、从事跑、跳的运动员 • MR表现为跟腱附着处增厚伴信号异常
跟腱部分(完全)撕裂:跟腱最厚处前后径 一般小于6mm,在踝关节上方2 - 6cm处跟腱 纤维交叉走行,血液供应减少,易撕裂
侧结节的局限性水肿 脂肪抑制序列能较好显示病变
足底腱膜炎
足底腱膜炎
足底腱膜炎 注意跟骨内侧结节的局限性水肿
三角骨综合征(距骨三角综合 征)
是足跟后部疼痛的原因之一,影像学诊断至为重要
三角骨是距骨后端的二次骨化中心,有软骨桥相连 接
病因及病理:距骨三角形突起的急性骨折或慢性应 力性骨折;胫骨后部或附近肌腱韧带反复撞击、压 迫三角骨;踝关节囊后部及相邻的韧带和拇长屈肌 腱的炎症

腕关节X线解剖及诊断,这份图谱太实用了!

腕关节X线解剖及诊断,这份图谱太实用了!

腕关节X线解剖及诊断,这份图谱太实用了!01解剖及测量一、关于解剖图1 成人期腕关节正侧位及舟骨蝶位片。

1.舟骨;2.月骨;3.三角骨;4.豆状骨;5.大多角骨;6.小多角骨;7.头状骨;8.钩骨;9.桡骨茎突;10.尺骨茎突;11.第一掌骨基部。

图2 成人期腕关节正侧位及舟骨蝶位片。

1.舟骨;2.月骨;3.三角骨;4.豆状骨;5.大多角骨;6.小多角骨;7.头状骨;8.钩骨;9.桡骨茎突;10.尺骨茎突;11.第一掌骨基部。

图3 成人期腕关节正侧位及舟骨蝶位片。

12.舟骨结节。

黑色箭头:舟骨腰部;白色箭头:舟骨滋养血管影。

二、测量方法图4 a.桡骨纵轴线;b.桡骨纵轴线垂线;c.桡骨远端关节面切线;d.尺骨远端关节面水平线。

A.桡骨内倾角;B.桡骨茎突长度;C.尺骨茎突长度。

A.正常为15~35˚。

若此角度改变,提示桡骨远端骨折或腕关节脱位。

B.正常为8~18mm,且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低1~1.5cm。

若此长度改变,提示桡骨远端骨折。

C.正常为2~8mm。

若此长度改变,提示尺骨茎突骨折或尺骨茎突过长(尺骨茎突撞击综合症)图5 左:正尺骨变异;右:负尺骨变异图6 尺骨茎突撞击综合症。

男-44Y,慢性严重腕尺侧痛。

尺骨茎突长约10mm(箭),月骨-三角骨间隙狭窄及退变(箭头)。

图7 a.舟骨、月骨切线;b. 月骨三角骨切线;c.尺骨远端关节面切线;d.腕骨总高度;e.头状骨长度。

A.腕骨角;B.尺腕角。

A.约130°。

腕关节骨折、脱位时此角增大,此角减小见于Madelung畸形和卵巢发育不全。

B.正常为21~51˚。

若此角度改变,提示腕骨骨折或腕关节脱位。

*腕骨高度指数:d与第3掌骨长度的比值,正常范围0.54±0.03。

Nattrass腕骨高度指数为d/e,正常范围1.57±0.05。

在月骨缺血坏死、不稳定型舟骨骨不连、腕关节不稳时,腕骨高度指数减小。

图8 Madelung畸形。

膝关节解剖及半月板损伤的MRI影像诊断

膝关节解剖及半月板损伤的MRI影像诊断
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主要由: • 骨结构(股骨下端、胫骨上
端、髌骨)。 • 滑膜、滑囊、关节囊。 • 韧带。 • 半月板。 • 肌肉。
• 后内侧支持结构:缝匠肌及其筋膜、胫侧副韧带、 半月板股骨韧带、半月板胫骨韧带、半腱肌、半 膜肌、股薄肌。
• 后外侧支持结构:腓侧副韧带、前外侧韧带、腘 腓韧带、腘肌及肌腱、股二头肌及肌腱、腓肠豆 腓侧韧带、腘斜韧带、腓肠肌。
• III级(撕裂):半月板内高信号达关节面。
Ø 斜形撕裂、水平撕裂。 Ø 垂直撕裂。 Ø 纵向撕裂、放射状撕裂、桶柄状撕裂。 Ø 复合撕裂。 Ø 撕裂伴移位。
斜形撕裂
• 水平撕裂:撕裂线一侧累及内侧游离缘,另一侧累及 外侧缘,将半月板分成上下两瓣。
Ø 95%发生于外侧半月板。 Ø MRI表现:冠状位:体部宽度显著增宽,最狭
侧面。 • 由前外侧束和后内侧束组成。 • 在膝关节极度屈曲时,才有限制胫骨后移作用。
间接征象: • 内侧胫骨平台撕脱性骨折。 • 关节屈曲时,外力作用于胫骨
近端前方导致水肿。
直接征象: • 韧带连续性中断,残余交叉韧
带退缩、扭曲。 • 韧带缺如多见于慢性损伤后吸
收。
内侧的韧带结构分为三层: • 外层:缝匠肌及其筋膜,止于胫
骨上端的内侧面。 • 中层:胫侧副韧带,股骨内上髁、
胫骨内侧髁。 • 深层:半月板股骨韧带、半月板
胫骨韧带。 • 功能:防止膝外翻。
Ø 板股部分的附着点在内侧副韧带浅层深面。 Ø 板胫部分较板股部分更短更厚,止于胫骨内侧平台关
节软骨稍远处。
• 板股韧带(外侧):起自外侧半 月板后角系于股骨内侧髁内缘。
窄处内外径>15mm;矢状位(层厚5mm) :连续3个层面及以上显示半月板前后角相连 形成“领结样”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关节影像解剖上肢骨关节X线解剖1、肩部肩关节正位片肩关节通常摄前后位片,可观察锁骨、肩胛骨、肱骨上段的形态。

锁骨的肩峰端与肩胛骨的肩峰构成肩锁关节;肩胛骨的肩胛盂与肱骨头共同构成肩关节。

肩关节是人体内活动度最大的关节。

骨关节影像解剖2、上臂肱骨正侧位片上臂的骨骼是肱骨,常规摄影位置是正、侧位肱骨为长管状骨,骨干的上段为圆柱形,中段为三梭形,下段逐渐变为前后向的扁形。

骨干的上端与肱骨大、小结节交界处略变细处为肱骨外科颈,为骨折好发处。

肱骨的上端为肱骨头,与肩胛骨构成肩关节。

为观察肱骨上端,常摄取肩部的穿胸侧位片。

头与干的中轴线形成不小于14O度的角。

肱骨的下端与尺、桡骨共同构成肘关节。

3、肘部肘关节正侧位片肘关节由三组关节共同构成:肱骨滑车与尺骨半月切迹构成的肱尺关节;肱骨小头与桡骨小头构成的肱桡关节;桡骨小头与尺骨冠状突的桡骨切迹构成的上尺桡关节。

肘关节的常规摄影位置是正、侧位片。

侧位片上,肱骨小头中心线与肱骨干中轴线形成前倾角,约为25-45度。

前后位片上,肱骨干中轴线与前臂中轴线形成顶端向内的肘外翻角(或肘外偏角),约为166-170度。

4、前臂前臂正侧位片前臂骨为尺、桡骨,尺骨上大下小,桡骨上小下大。

尺骨上端形成半月关节面,与肱骨滑车形成肱尺关节,其后上较大的为鹰嘴突,前上较短小的为冠状突(或称喙突)。

桡骨上端为桡骨小头,形如环状小盘,与肱骨小头构成关节,内侧还与尺骨的桡骨切迹形成上尺桡关节。

尺、桡骨干的相对缘有骨间嵴。

尺骨远端为尺骨小头,与桡骨远端的尺骨切迹构成下尺桡关节,内侧尚有向下延伸的突起为尺骨茎突。

桡骨远端膨大并形成关节面与腕部的舟骨、月骨构成桡腕关节。

其外侧有向下延伸的突起为桡骨茎突5、腕部腕关节正、侧位片腕骨的X线解剖:八块腕骨分两排,由外到内近排为舟、月、三角、豆骨,远排为大多角、小多角、头状、钩状骨。

各骨相互形成腕间关节。

近排的舟骨和月骨与桡骨远端关节面共同构成腕关节。

远排腕骨与各掌骨构成腕掌关节。

腕部通常摄照正侧位片,为了更好地显示舟骨,可以摄取舟骨位片常规X线片包括腕部后前位及侧位片。

后前位片上,桡骨下端膨大,它向外下方伸出的尖部为桡骨的茎突。

下端远侧的致密边缘是腕关节面,与它相对的腕骨是手舟骨和月骨,其间相隔的透亮带是桡腕关节间隙的外侧半。

尺骨下端的膨大是尺骨头,伸向内下方的突起是茎突。

尺骨头的远侧与三角骨相对,两者之间有较宽的透亮区,是桡腕关节间隙的内侧半和桡尺远侧关节的关节间隙。

因分隔这两个关节的关节盘不显影,所以关节间隙显得特别宽阔。

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形成一凸向近侧的弧形带状影,与桡、尺骨的远侧面相对。

豌豆骨呈圆形,与三角骨重叠。

大、小多角骨的近侧缘与手舟骨相对,远侧缘分别与第1、2掌骨底相对。

头状骨与第3掌骨底相对,钩骨与第4、5掌骨底相对。

钩骨钩呈致密的圆圈影重叠于钩骨的影像内。

侧位片上,与桡腕关节对应的为手舟骨和月骨,月骨的远侧面呈弧形,与头状骨对应。

掌骨、指骨的X线解剖常规摄后前位,掌骨底略呈方形阴影,掌骨头阴影呈球形。

远节指骨末端呈膨大的阴影。

6、手部手部正、斜位片手部有5块掌骨和14块指骨,均为短管状骨。

通常摄取正、斜位片,而侧位片因各骨重叠明显,多不采用。

第二掌骨最长,第一掌骨最粗短。

掌骨的近端与腕骨构成腕掌关节,远端分别与各指的近节指骨构成掌指关节。

除了拇指只有两节指骨外,其余四指均有三节指骨,分别称为近节、中节和远节指骨。

远节指骨末端呈杵状,称为爪甲粗隆或爪甲丛簇。

下肢关节X线解剖1、髋部骨盆正位片。

双侧髋关节对称,Shenton氏线、Calve氏线均连续。

髋关节为球窝关节,由髋臼,股骨头、颈及大小粗隆所组成。

髋臼由髂、耻、坐骨三骨之膨大体部所构成,可容纳股骨头2/3的关节面,两侧对称。

股骨头为球形,表面光滑,中心有一浅窝即股骨头窝,为圆韧带所附着。

髋关节X线测量Shenton氏线(耻颈线):为闭孔上缘与股骨颈内缘自然勾画的连续光滑曲线。

髋关节脱位及股骨颈骨折可使此线不连续。

Calve氏线(髂颈线):由髂骨外缘与股骨颈外上缘自然勾画的连续光滑曲线。

股骨颈干角:股骨纵轴与股骨颈纵轴线的内侧夹角,正常为120-130度。

大于130度为髋外翻,小于120度为髋内翻。

股骨颈前倾角:侧位片上,股骨干纵轴线与股骨颈纵轴线的夹角,正常为12-15度。

Penkin氏方格:作水平线使之经过儿童双侧Y形软骨(髋、坐、耻三骨联合处),再经髋臼窝的上外突起做垂线。

正常股骨头骨骺中心位于此方格的内下1/4区域内,若向外或向上移位,均表示髋关节脱位。

2、大腿股骨正侧位片股骨为人体内最长大的长骨。

骨干为长管状,略向内、后弯曲,其外层是较厚实的骨皮质,X线显示为均匀密实的高密度条形带状阴影,外缘锐利光滑,内缘不光滑。

骨端仅存一薄层骨皮质,X线显示为细线状阴影,其下方为多孔的海绵状松质骨,X线显示为许多骨小梁交叉成的网状阴影。

在骨干的中部,松质骨很少,而由脂肪及造血组织充填,称为骨髓腔。

X线表现为模糊无结构的较透亮区。

股骨上端有股骨头、颈、大小粗隆等结构,与髋臼共同构成髋关节。

股骨下端有内、外髁等结构,与胫骨、髌骨共同构成膝关节。

膝关节正侧位片膝关节为人体内最大的活动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

关节内有半月板、十字韧带和滑液囊等结构。

正常膝关节的股、胫关节面相互适应,关节间隙内外距相等。

观察膝关节结构,常规摄取正、侧位片;如需观察髌骨,则须加照髌骨轴位片。

小腿正侧位片小腿的主要骨骼是胫骨,为长管状骨。

骨干外侧与腓骨相邻缘有骨间嵴。

上端有内、外髁,分别与股骨的内、外髁相对应而构成膝关节,前面有突出的胫骨粗隆,为髌韧带附着处。

下端参与构成踝关节,内侧为内踝,外有一凹面,与腓骨相关节。

腓骨为较细长的长管状骨,不承受体重,伴随于胫骨的外侧。

骨干内侧与胫骨相邻缘亦有骨间嵴。

上端略呈球形为腓骨头,其上突出的尖端称茎突。

下端为外踝,外踝内侧面光滑并与距骨构成关节5、踝部踝关节正位片踝关节侧位片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的上面共同构成。

关节面相对应面相互平行,关节间隙规则而等宽。

6、足部足部正、斜位片足部骨骼包括趾骨、跖骨和跗骨。

足部常规摄影位置是正位和斜位;侧位少用,可用于判断骨折移位的方向和程度;立位水平投照所得的侧位片则用于足弓的测量。

每侧足共有14个趾骨:其中第一趾2节,其余各趾各有3节。

跖骨共有5块:第一跖骨最粗短,第二跖骨最长。

跗骨共有7块:分别为跟骨、距骨、舟骨、骰骨及第1、2、3楔骨。

在第一跖骨远端常可见小子骨;在足舟骨的内侧常可见小副骨——副舟骨脊柱解剖1.形态解剖椎骨上面观脊柱骨由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骶椎5个和尾椎2-4个构成。

颈胸腰椎各椎骨间都可相对活动,而骶椎与尾椎则分别联成骶骨和尾骨。

除1、2颈椎外,每个椎骨由椎体及椎弓两部分组成,两者围成椎孔,各个椎孔连接构成椎管,其内容纳脊髓。

椎弓由一对椎弓根和一对椎板组成,椎弓根的上下缘各有一切迹,相邻的椎弓根上下缘切迹构成椎间孔,为神经根通过的部位。

椎弓发出7个突起,分别为一个棘突、2个横突和2对上下关节突。

相邻两个椎骨的椎体靠椎间盘及其前纵韧带、后纵韧带连接加强。

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及其上下的软骨板构成。

椎弓部分则由寰枢关节、关节突关节、连接椎板的黄韧带、棘突之间的棘间韧带、棘突尖部的棘上韧带(颈部为项韧带)、横突之间的横突间韧带以及寰椎横韧带连接。

胸椎椎体和横突分别与肋骨形成肋椎关节和肋横突关节(第11、12肋除外),骶骨和骨盆环形成骶髂关节,使脊柱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X线解剖颈椎正、侧、左右斜位片脊柱在正位片上连续排列而成一条直线,在侧位片上则形成一条自然柔和的曲线,并形成4个“生理弯曲”——颈曲向前,胸曲向后,腰曲又向前,骶尾曲向后。

椎间盘在X线片上不显影,成为透明的椎间隙。

颈椎:第1、2颈椎形态特殊,第3-7颈椎椎体在正位上呈鞍形,椎体上缘两侧端可见斜面向内的三角形突起称为钩突,椎体下缘两侧端圆钝的斜面为斜坡,两者形成颈椎特有的钩椎关节。

侧位上可见第2颈椎棘突又宽又大、第7颈椎棘突最长,两者均为计数标志。

颈椎椎间孔需在斜位上观察,注意:左前斜位片显示的为右侧椎间孔,而在右前斜位上显示的是左侧椎间孔。

胸椎正侧位片胸椎:椎体形态较规则,呈四方形。

椎间隙因生理性前曲的关系在侧位上显示为前窄后宽。

椎间小关节的关节面呈冠状位,故关节间隙需在侧位片显示。

椎间孔亦在侧位片上显示。

每根肋骨的肋小头与胸椎椎体的肋凹构成肋椎关节,同时肋结节和横突肋凹构成肋横突关节(第11、12肋无此关节)。

腰椎正侧位片腰椎:椎体形态较粗大,近似四方形。

椎间隙因生理性后曲的关系在侧位上显示为前宽后窄。

椎间小关节的关节面多呈矢状位,故关节间隙在正位片显示良好。

椎间孔在侧位片上显示。

斜位片上椎弓形态类似狗的模样:近片侧横突相当于狗嘴,椎弓根为狗眼,上关节突相当于狗耳,下关节突是狗前腿,狗耳与狗前腿间的间隙为近侧的小关节间隙,椎板相当于狗腹,峡部相当于狗颈;远片侧横突相当于狗尾,下关节突相当于狗后腿。

骶尾椎正侧位片骶尾椎:分别融合为骶、尾骨,再共同形成向后的生理弯曲。

尾骨由于较小而薄,而周围软组织却相当厚实,故显示欠佳,需要认真观察。

3、CT解剖腰椎CT图像,软组织窗,椎间盘平面腰椎CT图像,软组织窗,椎体平面腰椎CT图像,骨窗,椎弓根平面CT检查常用“骨窗”观察椎体、椎弓及小关节等骨性部分,“软组织窗”观察椎间盘、硬膜囊、神经根、韧带等软组织部分。

CT可观察到X线片不能发现的结构,如颈椎的横突孔,并可直接观察到椎间盘、脊髓、神经根、韧带等结构。

骨性部分:椎骨周缘为致密的骨皮质,内部有松质骨的小梁结构。

椎体中部的前面和后面都有静脉通过的小孔,可使局部皮质显示不连续,椎体内有线形低密度影,应注意与骨折区分。

椎管的颈段近似三角形,前后径平均约为18mm,正常值的下限为12mm;胸段略呈圆形,前后径平均约为14~15mm;腰段上部略呈圆形,下部呈倒三角形,前后径约为15~25mm。

软组织部分:椎间盘的CT值50~110HU,形状大小与椎体大致相似,在腰段其后缘可略有内凹。

硬膜囊由脊髓、被膜及其膜间隙组成,CT 值30~50HU,CT表现为边缘光滑、规则的类圆形影。

脊神经根呈条索状或圆点状软组织影,位于椎间孔部位并可向前外方延伸。

4、MRI解剖腰椎MRI矢状位图像椎骨: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各段椎体在矢状面上大致呈方形,在横断面图像上,颈段椎体呈卵圆形,胸段呈心形,腰段则呈肾形。

正常椎体内的信号比较均一,因含有骨髓,在T1WI呈略高信号,在T2WI呈中等信号,椎体边缘的骨皮质在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号。

椎间盘:T1WI图像上,纤维环及髓核均呈中等信号;T2WI图像上,髓核表现为椭圆形高信号,周围是低信号的纤维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