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会议会址

合集下载

32黎平会议会址 35

32黎平会议会址 35

在黎平会议之前,博古、 李德在战略战术上是死 打硬拼,红军总是同敌人 拼消耗,处于被动状态。 黎平会议之后,红军的战 略战术开始灵活机动起 来,同敌人进行运动战, 寻找有利战机,接连取得 胜利,逐渐取得主动。
(四)会址现状
1980 年以来,会址几经修葺,大门悬挂陈云同志手书的“黎平会议 会址”黑底金字横匾,内辟政治局会议室、周恩来住室、朱德住室、 红军文物等七个展室,陈列文物,图表、题字等 360 余件,藏品120 余件. 1984 年12 月修葺一新的会址正式开放。内有周恩来、朱德住 室等七个小展室和一个藏品堂,陈列文物共370件,藏品120余件
(四)参会人员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 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 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 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 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 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 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 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 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 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 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 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 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二)黎平会址原貌
(三)会议历史
红军在黎平进行整编,重新组织战斗力量,突破了黔军的清水江 防线,连克剑河、台江、镇远、施秉、黄平、余庆,抵达乌江南 岸。博古、李德等只是把进军贵州作为权宜之计,仍主张“回头 与红二、六军团会合”。
1935年1月1日,政治局 在乌江南岸的瓮安猴场 召开紧急会议,多数人 主张抢渡乌江,占领遵 义。强渡乌江,成为红 军长征以来取得的第一 个重大胜利,极大地鼓 舞了红军的战斗意志, 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在长征史上写下光辉的 一页。黎平会议的正确 决策,也因红军的胜利 载入了革命的史册。

参观黎平会议心得体会

参观黎平会议心得体会

参观黎平会议心得体会参观黎平会议心得体会心得一:参观黎平会议心得体会为了纪念 12.9 运动,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为了再寻革命足迹,重沐红色精神。

加强团员干部对党历史的了解,12月7日14点30分,校团委组织各班团支部书记赴黎平会议会址参观学习。

在黎平会议会址,陈列的革命遗物,手迹等珍贵革命历史文物,似在诉说着不平凡的历史,徜徉在展馆中,大家仿佛亲身回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见证了共产党一路走来的艰辛困苦,也更加感到了先辈们的智慧与胆识,体会到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通过本次参观学习,不仅使团干们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黎平的发展历程,更激发了他们爱国、爱党,回报社会的决心,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更加努力,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高政治文化素养,做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干部。

心得二: 参观黎平会议心得体会有幸按照保纯活动的安排,我部得以在7月组织了重走长征路活动,我们的目的地黎平。

黎平会议之前在我心目中的亮度显然远逊于遵义会议,正是有了这次重走长征路的经历,我才知道了、了解了、读懂了黎平会议的精髓。

原来:一、黎平会议是中共中央从江西中央苏区突围出来之后召开的一次政治局会议,在中央全会闭幕后,这是党内最高级别的会议,决定了当时红军长征战略转折的大政方针。

二、黎平会议第一次否定了博古、李德顽固坚持的使红军遭受巨大损失错误战略方针。

三、黎平会议第一次结束了从1931年11月赣南会议以来的三年多时间里,毛泽东在中央领导层受排斥的地位,开始形成了中央绝大多数领导人(包括过去反对他的人),赞同、支持、拥护他的正确主张的局面,从而为遵义会议重新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重大问题的尝试,开创了我党历史上否定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对中国革命错误指导的先例,是我党对共产国际从盲从到独立思考,从逆来顺受到自作主张的转折点。

壮哉~当我读懂了这次会议,脑海里浮现出的是伟大、光荣、正确 6个大字看后人如何评说, 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气势恢弘如斯,我不虚此行,我抛弃了自己的肤浅,彻底忘记了来前没意义、走走过场的愚见。

参观黎平会议会址心得体会范文5篇黎平会议

参观黎平会议会址心得体会范文5篇黎平会议

参观会议会址心得体会范文5篇会议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是WTT整理的参观会议会址心得体会范文5篇,欢迎阅读参考!参观会议会址心得体会(1)从肇兴侗寨到只有50多公里,路面是很好的三级柏油路,我们只一个多钟头就到了县城。

是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口总数最多、面积最为宽广的县,也是贵州省面积最大的县,拥有人口总数五十余万多人,全县管辖面积为4441平方公里。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地方山清水秀,具有大量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

到了县城后,兄弟单位的同志们早在那里等着了。

跟据我们的要求,决定带我们先参观城内的著名景点翘街,也是我们此行的最终目的地。

翘街位于县县城所在地德凤镇,是黔东南别具特色的明清古街道。

整条街道由东倾南斜贯通。

两头高中间低,恰似一根弯弯的扁担,因而得名翘街,当地老百姓也称之为扁担街。

翘街为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第一次政治局会议的所在地,现在该址设“会议会址纪念馆”,为红色旅游胜地。

整条翘街依山就势,沿街许多老街巷与之交汇,诸如:马家巷、姚家巷、张家巷、双井街、左所坡等,这些街巷或是石板道路或是用卵石铺地,与老屋相连,古色古香的。

街上还有两湖会馆遗址、周氏宗祠等遗迹。

走进翘街,就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20世记30年代的老街面,街面上仍是古老的青石路面,街两边的店铺基本上是原始面貌,其中尤以有500多年历史的两湖会馆和周氏宗祠最为著名。

因我们主要目标是参观会议会址,感受红军的光荣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因此由兄弟部门事先联系了“会议会址纪念馆”的讲解员为我们详细讲解红军长征中有关会议的历史。

中央政治局“会议”会址在县城(德凤)东二郎坡(旧称翘街)52号。

原为城东翘街胡荣顺店铺。

198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再次维修后,辟有陈列室。

会址门面悬挂陈云手迹“中央政治局会议会址”横匾。

重走长征路

重走长征路

“十.一”重走长征路------黎平会议旧址自助游(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线介绍:怀化--通道县溪—播阳镇—黎平洪州镇—德顺--中潮镇—古驿道—羊角岩—黎平县城(会议会址、毛泽东旧居等)黎平会议简介:1934年12月11至14日,中央红军一路由湖南通道西进贵州黎平洪州、德顺、中潮、佳所进入黎平城。

另一路由靖州新厂、平茶入黎平潭溪、十万坪、草鞋铺、五里桥进人黎平城。

12月18日,党中央在城东“胡荣顺”店铺内召开政治局会议。

会议的会址,位于黎平翘街上。

黎平会议会址是一座清代中叶的古代建筑物,会址用房原是店铺,建于清代(1616-1911)。

在这里召开了黎平会议,明确了红军长征的方针,改变了长征,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同时也书写了新的历史。

(门票:20元级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徒步行程初步安排如下,具体可视实际情况变更:D1、10月2日07:50乘7269次火车至通道县溪,县溪统一中餐,徒步约20公里至播阳镇,播阳统一晚餐,住:播阳;D2,徒步,播阳---黎平洪洲,行程约20公里,自备中餐,住:洪洲;D3,徒步,洪洲---德顺乡---中潮镇,全天行程约30公里,自备中餐、水,统一晚餐,住:中潮镇。

D4、徒步,中潮镇—古驿道(步道)—羊角岩—黎平县城,全天行程约25公里。

自备中餐、水,统一晚餐,住:黎平县城。

D5、程车返回怀化注:本次活动费用自理,需要集中开支的项目,钱款统一交由易运农、肖松青负责开支,每人预交400元,多退少补。

户外旅行备用物品:背包、换洗衣服、水壶(或矿泉水瓶)、户外常用药品、雨具、打火机、手电筒等,徒步宜穿解放鞋、运动鞋,应急物品不宜繁杂过多。

要注意实用和携带方便。

贵州的红色旅游线路有哪些值得一游

贵州的红色旅游线路有哪些值得一游

贵州的红色旅游线路有哪些值得一游贵州,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承载着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

红色旅游在这里蓬勃发展,为游客提供了一次重温革命岁月、传承红色基因的宝贵机会。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几条贵州值得一游的红色旅游线路。

线路一: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苟坝会议会址遵义会议会址,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在这里,我们仿佛能听到当年激烈的讨论和决策的声音。

会址的建筑庄重而古朴,内部陈列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资料,生动地展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离开遵义会议会址,前往娄山关。

娄山关地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红军长征途中,这里发生了激烈的战斗,留下了众多英勇的事迹。

登上娄山关,俯瞰群山峻岭,感受当年战斗的艰险与豪迈。

苟坝会议会址则是另一个重要的历史见证。

在这里,毛泽东同志用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力挽狂澜,为红军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这条线路,让我们深入了解了红军在贵州的重要决策和英勇斗争,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之旅。

线路二:四渡赤水纪念馆土城古镇丙安古镇四渡赤水纪念馆,详细展示了红军四渡赤水的战略决策和精彩战役。

通过参观,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红军战士的机智和勇敢,以及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

土城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红军长征期间,这里也是重要的活动区域。

古镇的街道、建筑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风貌,走在其中,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丙安古镇,建在陡峭的危岩之上,背倚青山,三面环水。

红军曾在这里留下足迹,为这座古镇增添了浓厚的红色色彩。

这条线路,既能领略古镇的独特风情,又能感受红军的革命精神。

线路三:息烽集中营贵阳图云关抗战纪念馆息烽集中营,是国民党反动派设立的一座人间地狱。

但在这里,无数的革命志士坚贞不屈,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参观集中营,让我们对革命先烈的英勇和坚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贵阳图云关抗战纪念馆,记录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抗争。

这里展示了大量的历史图片和实物,让我们铭记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黎平

黎平

黎平县中文名称:黎平县别名:黎平府、开泰县政府驻地:德凤镇电话区号:0855邮政区码:557300 地理位置:贵州省东南面面积:4441平方公里人口:五十余万多气候条件: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黎平会议会址、两湖会馆目录展开编辑本段一、县况概览黎平县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会址中国革命老城黎平县黎平:拼音:Lí Píng Xià黎平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红军长征进入贵州第一城,有“杉海粮仓油壶”,“中国侗都”,侗族大歌之乡,鼓楼之乡等称号地方时间: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UTC+8编辑本段二、基本概况地理位置黎平,东经108。

31’—109。

31’,北纬25。

41’—26。

31’,地处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及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左右。

一月最冷,平均4.5℃,极端最低第二,第一次否定了博古、李德顽固坚持的使红军遭受巨大损失错误战略方针。

长征开始时,中央错误路线有两个“念念不忘”:一是不肯扔掉“坛坛罐罐”,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时才解决;二是不肯改变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的不切实际的战略方针。

一路争吵没休没了,通道会议没解决,是在黎平会议上才第一次明确解决,并以中央政治局名义,以决定的形式否定了博古、李德顽固坚持的已经过时的错误军事路线。

第三,第一次结束了从1931年11月赣南会议以来的三年多时间里,毛泽东在中央领导层受排斥的地位,开始形成了中央绝大多数领导人(包括过去反对他的人),赞同、支持、拥护他的正确主张的局面,从而为遵义会议重新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中国革命重新走上正确道路,对于中国革命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迅速发展壮大,避免中国革命再走弯路,减少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的摸索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定,虽然因后来的情况变化不能实现,但它提出的前进方向、任务、目的,对于团结全党全军力量,鼓舞斗志,消除失败主义和游击主义的危险倾向,坚定红军革命信念,树立胜利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黎从榕攻略

黎从榕攻略

黎平—从江—榕江1.住:榕江黔龙宾馆地址:贵州榕江西环北路70号前往榕江车江乡,游览天下第一侗寨千户侗寨:它由上、中、下三个宝寨组成,是全国侗族人口最大的聚居地、是侗族标准语言发源地,看罕见的“古榕包碑”、“至爱榕枫”、“生死恋”等榕树景观,听“朱郎娘美”传说。

2. 住:肇兴(民居)早餐后车沿着都柳江往从江(80公里),游览岜沙苗寨:岜沙是苗语中草木繁多的意思,全村至今还保留有浓郁的古代遗风和古老的生产方式。

那里的男子头顶挽有发髻,穿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衽铜扣青布衣,直筒大裤管青布裤,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药枪,女子身穿大襟的上衣,下穿百折短裙,扎绑腿(如需看表演自费)观看芦笙坪上歌舞表演及成人剃头仪式)。

乘车前往黎平参观鼓楼艺术之乡,歌海之乡的——肇兴侗寨,晚听侗族大歌表演(如需看表演自费)3. 肇兴-黎平(80km)住:黎平县或锦平(40km)参观侗家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鼓楼、风雨桥,游览被称为“人类反璞归真”范例的生态博物馆——堂安侗寨。

乘车往黎平县,明清风格——德凤古翘街。

以及红军长征途中决定红军政治线路的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会址。

4. 早餐后乘车赴锦屏隆里古镇,参观我国现保存规模最大,最完整距今约七百年的隆里古屯兵城,游览明朝朱元璋六王子率九省兵马屯居建造的古城楼、古城墙、古书院、古民居等;龙洞堡-老小碧收费站—厦蓉高速-二弋寨-右手匝道第1天贵阳-凯里东(200公里左右)-西江(40公里左右)-雷山县早乘空调旅游车前往雷山西江苗寨游览全国最大的苗寨(西江,是苗语“鸡讲”的音译,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

世居者均为苗族,自称“嘎闹”。

这里风景秀丽、养性的最佳境地。

雷山县用中餐后乘车前往榕江,游览天下第一侗寨的车江千户三宝侗寨,车江侗寨是全国侗族人口居住最密集的地区。

车江侗寨由三四个大小不一的侗寨连成,分上、中、下宝寨,合称“三宝侗寨”。

章鲁村是侗族语言标准语音的发源地,即侗语中“普通话”的发源地。

黎平会议会址观后感

黎平会议会址观后感

黎平会议会址观后感黎平会议会址观后感1:会议概述黎平会议会址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方,曾举行过多次重要的会议和活动。

本次观后感旨在总结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感受,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对于今后的工作和改进的建议。

2:会议地点及环境黎平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周围环境优美,景色怡人。

会场布置整齐,设备齐全,为会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会议组织与策划本次会议的组织和策划非常周密,各项安排合理,流程严密。

主办方充分发挥了协调组织的作用,确保了会议的高效进行。

4:会议议程安排会议的议程安排合理,内容丰富多样,充分展现了与会人员的智慧和经验。

各项议程按照时间表进行,控制得当,使与会者能够充分了解和参与讨论。

5:会议主题与议题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议题包括、、等。

每个议题都有明确的目标和重点,与会人员提供了充分的信息和机会,促进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6:与会人员发言和建议会议期间,与会人员积极参与,并就各个议题发表了精彩的发言和建议。

这些发言和建议具有启发性和建设性,在会议结束后应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7:会议成果和决议本次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通过决议的方式对重大问题做出了决定。

这些成果和决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8:对会议的评价本次会议组织严密,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会议时间安排过长、某些议题讨论不够深入等。

建议:1)合理安排会议时间,确保议题的全面讨论和充分探讨;2)加强会议前的准备工作,提前确定议题和目标,为与会者提供充分的资料和信息;3)会议期间加强与会人员的互动和交流,促进沟通和分享经验;4)会议结束后,应及时总结成果,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

附件:附件1、会议议程安排;附件2、与会人员名单。

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指法律法规,该法规对事项进行了相关规定。

2)《条例》:指地方性法规,该条例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3):指相关法律名词,此处为注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黎平县会议会址简介
系别:物理与电子科学系
专业班级:应用物理专业(12)班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2014年8月5日
物理与电子科学系应用物理专业2012级石龙27号
1
黎平会议会址
一、黎平会议会址简介
黎平会议会址在黎平县城的二郎坡52号,是一座清代中叶的古代建筑物。

占地面积近1000 平方米,外有高约20米的封火墙围绕,森严幽
静。

它是晚清修建的民居建筑,两端有高大的封火墙,房屋面宽五间。

正中有一座门楼,两边为铺面,当年是胡荣顺商号。

走进门楼,里面是
一个大院,有9个大小不同的天井,建筑面积近800平方米。

1934年底,中央红军由湖南通道进入贵州,占领黎平后,总司令部就设在这里。

12
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

这是红
军离开江西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紧要关头改变红军的战略方针,
变被动为主动,并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思想和组织基础。

这所普通的
民房,因“黎平会议”而成为重要革命文物,1982年被列为贵州省级文
物保护单位,2006年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附图1 会议简介
物理与电子科学系应用物理专业2012级石龙27号
2
物理与电子科学系 应用物理专业2012级 石龙 27号
3
二、黎平会议会址的来源
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是以遵义会议为伟大标志的系列会议中的第一次会议,在中共党史、军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连同后方机关8万多人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雩都等地出发向湘西转移,欲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

红军出发后不久,蒋介石很快判明了红军的战略意图,急调大军围追堵截,妄图一举歼灭。

“左倾”领导者采取的是军事上的逃跑主义和大搬家似的转移,使红军行动迟缓,处处处于被动局面,广大红军经过浴血奋战,虽然突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突破湘江后,兵力由出发前的86000多人锐减到30000余人。

附图2 会议会址大门
1934年12月,红军进入湖南,军委已了解到确切敌情,在原定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北进方向上,十五、六万敌军已筑成第五道封锁线,企图骤歼我军。

南面有五、六万的桂系军阀,后有蒋军追击,唯西面的贵州敌人兵力较为薄弱,而此时,“左倾”领导者仍坚持北上与红二、六军团和会合。

在这一紧要关头,毛泽东同志及时建议讨论红军行动方针问题,于是12月12日,党中央负责同志在湖南通道县召开了临时紧急会议(即党史上的通道会议),会上多数同志同意毛泽东向贵州进军的主张,这时李德、博古则由于红军的接连挫折而变得不知所措,只好同意暂进贵
州,在战略方针上,仍坚持原定的计划,仅把进入贵州为当时红军避开强敌、脱离险境的迂回绕道行军的手段。

12月14日,中央红军进入黎平县城,12月18日党中央在黎平县城召开了红军长征途中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由周恩来主持,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博古、李德(列席)。

会上争论十分激烈,争论的中心议题是关于红军的战略行动方针问题,李德仍坚持北上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这样就势必陷入敌人布下的口袋。

毛泽东则主张往黔北走,放弃与红二、六军团的会合,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最后做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定》。

12月19日,中央军委根据黎平会议做出了行动部署,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将第八军团编入第五军团,取消了第八军团番号。

从此,红军在向贵州腹地进军途中,势如破竹,取得了节节胜利,从根本上扭转了红军自长征以来的被动挨打局面。

附图3 图为杨波在黎平会议会址前留影
黎平会议会址1995年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底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贵州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
年5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贵州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物理与电子科学系应用物理专业2012级石龙27号
4
三、黎平会议的历史意义
第一,黎平会议是这一系列会议中第一次重要的会议。

黎平会议的召开,为此后的几次会议,特别是遵义会议,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这
个铺垫既有思想认识方面的,也有组织架构方面的。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没有黎平会议,就不会有此后的几次会议,包括遵义会议。

进一步来说,没有1934年12月18日的黎平会议,实现伟大转折的遵义会议就不可能
在1935年1月15日召开。

第二,黎平会议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第一次在正式的,也是当时党内最高级别的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赢得了大多数同
志的理解和赞同。

这次会议结束了从1931年11月赣南会议以来,毛泽
东在中央领导层基本上受排斥的境遇,开始形成中央绝大多数领导人支
持和拥护毛泽东正确主张的局面,从而为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
的核心领导地位奠定了思想基础和认知基础;对于中国革命在毛泽东等
人的正确领导下迅速发展壮大,避免再走弯路,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黎平会议是在长征途中第一次以中央政治局正式决定的形式,否定了博古、李德所坚持的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不切实际的
战略方针,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从而避免了陷入重围的危险,使中央红军争取了主动,为实现伟大的转折创造了条件。

所以说,黎平
会议在决定中央红军战略转折的大政方针的同时,也就决定了中央红军
的命运,决定了中共中央的命运。

第四,黎平会议对于凝聚中央红军全体将士的力量起了重要作用。

黎平会议后,中央军委立即转发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并要求各军团首长将此决定传达到师及梯队首长。

同时,为执行新的战
略方针,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将中央红军分为左、右两个纵队向以遵
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前进。

通过这一系列的重要举措,振奋了全体将士
的精神,鼓舞了他们的斗志,消除了已经开始在部队中蔓延的失败主义
和游击主义的危险倾向,保证了正确的战略方针的实施。

第五,黎平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一次尝试,宣告自党成立以来一直受联共(布)和共产国际高度集中领
物理与电子科学系应用物理专业2012级石龙27号
5
导的局面即将彻底结束,表明中国共产党人不再盲从莫斯科的权威,敢于否定共产国际代表的错误指挥。

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很不易的。

因为,当时李德是以“国际代表”的名义来到中央苏区的,而他本人又是非常傲慢和固执的。

正如李德本人在1939年9月22日向共产国际执委会检讨他在中国所犯错误时写的那样:“为维护自己的观点,我表现出过于固执和强硬,结果,确实在中共中央书记博古同志支持下,其他意见受到压制,前线指挥官的建议也常常不予考虑。

特别是当毛泽东同志和洛甫同志(1933年底浒湾战役和1934年5月广昌战役失利后)提出尖锐批评时,我完全不作自我批评地捍卫自己的意见……。

”黎平会议敢于向李德的权威挑战,而且迫使他不得不服从正确意见,其象征意义是很大的很远的。

从这一点来看,黎平会议不仅在党史、军史、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国际共产国际运动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与电子科学系应用物理专业2012级石龙27号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