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我们生而孤独,何止百年

合集下载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语录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语录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语录2017-03-124月17日,哥伦比亚著名作家、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岁。

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于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主要代表作有《百年孤独》、《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等。

行销全球的《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所有作品中最广为流传的一部。

1、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2、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3、即使以为自己的感情已经干涸得无法给予,也总会有一个时刻一样东西能拨动心灵深处的弦;我们毕竟不是生来就享受孤独的。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4、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5、whatmattersinlifeisnotwhathappenstoyoubutwhatyourememberandhowy ourememberit.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6、"买下一张永久车票,登上一列永无终点的火车。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7、只是觉得人的内心苦楚无法言说,人的很多举措无可奈何,百年一参透,百年一孤寂——马尔克斯《百年孤独》8、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

你和死亡好象隔着什么在看,没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挡在你们中间,等到你的父母过世了,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

亲戚,朋友,邻居,隔代,他们去世对你的压力不是那么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帘子,把你挡了一下,你最亲密的人会影响你的生死观。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内容梗概由于害怕像姨母与叔父结婚那样生出长尾巴的孩子,婚后很久乌苏拉才与何塞同房。

他们是马贡多的第一批居民。

吉卜赛人给马贡多带来各种新奇事物,何塞被磁铁等东西迷住了。

他想要开辟出一条道路,把马贡多与外界连接起来。

当发现这是个四面环海的小村,他因痛苦不能自拔而精神失常。

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二代有两男一女。

老大何塞是在来马贡多的路上出生的,老二奥雷良诺生于马贡多,从小就有预见事物的本领。

阿卡迪奥曾随吉卜赛人出走,回来后和家里的养女蕾蓓卡结婚,最后被人暗杀。

奥雷良诺参加了内战,成为赫赫有名的上校,年老时回到马贡多。

他也像父亲一样迷上了炼金术,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

女儿阿玛兰塔终生未嫁,一生都陷在对爱情的渴求和恐惧之中。

第三代人只有何塞的儿子阿卡迪奥和奥雷良诺的儿子奥雷良诺何塞。

前者竟爱上自己的生母,几乎酿成大错,后来被保守派军队枪毙。

后者热恋着自己的姑母阿玛兰塔,因无法得到满足而陷入孤独之中,最终也死于乱军之中。

第四代即是阿卡迪奥与人私通生下的一女两男。

女儿俏姑娘雷梅苔丝有着非凡的美貌,最后乘风而去。

两个男孩阿卡迪奥第二和奥雷良诺第二是孪生兄弟。

阿卡迪奥第二在美国人开办的香蕉公司里当监工,他曾带领三千多工人罢工,亲历过大屠杀。

奥雷良诺第二是个浪荡子。

第五代是奥雷良诺第二的二女一男,长子何赛阿卡迪奥儿时便被送往神学院学习。

母亲死后,他回家靠变卖家业为生。

他发现了乌苏拉藏在地窖里的金币,从此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不久便被歹徒杀死。

大女儿梅梅与人私通,后来怀着身孕被送往修道院。

小女儿阿玛兰塔乌苏娜早年在布鲁塞尔上学,婚后回到马贡多。

第六代梅梅送回的私生子奥雷良诺布恩迪亚爱上了姨母阿玛兰塔乌苏娜,并发生了乱伦关系,后者生下了一个长着一条猪尾巴的男孩后大出血而死。

长猪尾巴的男孩就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七代继承人。

他被一群蚂蚁围攻并吃掉。

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把整个儿马贡多从地球上刮走,从此这个村镇就不复存在了。

《百年孤独》名言名句——马尔克斯著

《百年孤独》名言名句——马尔克斯著

百年孤独经典语录1.孤独,在人们心中总是与凄凉悲伤眼泪联系在一齐的。

可是孤独是把握人生的自控器,一个人拥有了孤独,就能从容的驾驭组自我,塑造自我。

2.漂亮的脸孔是给别人看的,而有智慧的头脑才是给自我利用的。

3.孤独是美丽的,置身于孤单之中,你会把全身心放松,感到从来没有过的清新与宁静,如果在此刻放上一曲轻轻的音乐,捧着一杯淡淡的咖啡,就像整个世界都沉睡了。

4.孤独是一种别样的幸福,在每个寂静的时刻,我都会忍不住去品味孤独的真谛。

5.很多事情当你再回忆时发现其实没什么。

所以,不管你当时多么生气愤怒或是别的,都告诉自我不必这样。

6.有人说,孤寂的人很可怜,那是因为没人和他谈心事我却说,孤寂的人很欢乐,那是因为没人会去打扰他。

7.爱会让人牵肠挂肚,也会让人妒忌生恨。

每个人都有一段刻在灵魂里的往事,或许是前世,或许是今生。

如果爱情是永远,就让爱情深深印在脑海里。

无论是经过鬼门关走过奈何桥喝过孟婆汤重新转世为人,灵魂深处永远刻有彼此的微笑直到世界的尽头。

8.这是我一个人哭泣的夜,看不到爱你的心,心已经荒凉了。

9.有一些人活在记忆里,永远走不开;有一些人活在身边,却很遥远。

10.思恋一个人的滋味就像喝了一大杯冰水,然后用很长很长的时间流成热泪。

11.心若得不到栖息的地方,到哪儿都是流浪。

我删删写写那么多的文字,其实都是毫无意义的。

12.离开我就别安慰我,要知道每一次缝补,那颗心都会遭遇穿刺的痛。

13.仅有孤独的人,才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

14.你们的幸福和甜蜜,请别炫耀,我会忌妒。

一个人最大的缺点不是自私多情野蛮任性,而是偏执地爱一个不爱自我的人。

15.在这深深浅浅的印迹中,映影的是我那执着的孑孓独影。

16.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我留下了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我。

人生的苦闷有二,一是欲望没有被满足,二是它得到了满足。

17.不要靠近,我不想打破现局让自我为你而受伤,不要同情,你的一颦一笑一向是我痛苦的幸福。

马尔克斯经典名言及出处

马尔克斯经典名言及出处

马尔克斯经典名言及出处
马尔克斯经典名言及出处如下:
1.往日的推心置腹已经一去不返,同谋和交流变成敌意与缄默。

——《百年孤独》
2.人不是从娘胎里出来就一成不变的,相反,生活会逼迫他一次又一次地脱胎换骨。

——《霍乱时期的爱情》
3.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

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百年孤独》
4.一个幸福晚年的秘决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

——《百年孤独》
5.趁年轻,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尽力去尝遍所有痛苦,这种事可不是一辈子什么时候都会遇到的。

——《霍乱时期的爱情》。

琼美卡随想录赏析

琼美卡随想录赏析

读木心《琼美卡随想录》再次拿起木心的书,仍旧会想到别人对他的刻薄——“会用漂亮辞藻、输出偏见的人”。

还有人循循善诱——“如若还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别读木心,因为你很容易被他的主观带偏”。

包括前阵子陈丹青老师与人相怼,再次引起文化艺术圈重新审视对木心的评价是否存在误判。

参观了木心美术馆,浅薄了解了他的生平经历,他的文学艺术修养,可以判定很多时候他确实是“刻薄的、主观的、带有偏见的”,但所有种种都威胁不到“他是一个极其可爱的文化艺术人”这个事实。

回到《琼美卡随想录》,琼美卡是纽约的一个地名,木心在这里的所见所感兑现成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

举个例子:他对艺术创新的观点,却是我重来没考虑过的——许多时代都鼓励原创艺术、创新突破,却忘记艺术家本身具有的时代使命。

倘若每个时下艺术家一昧追求创新(未来感),那彼时的“新”,就是未来的“当下”,这种艺术作品对未来的意义何在呢?比如,他说爱的本质是性,两个相爱的人离不开性的刺激。

身体残疾或者无性者在一起,那就是“德”、是“习惯”,没有爱了。

(这不是原话,大概这么个意思)这个观点并不算准确,但不妨碍它的绝妙。

以下是书摘,边看边抄了许多觉得好的观点与词句。

顺便说,读木心先生的书,还要常备汉语词典,有好多不认识的生僻字啊。

哭。

《琼美卡随想录》摘抄不谦而狂的人,狂不到哪里去;不狂而谦的人,真不知其在谦什么。

不可以剑柄枪扣炫人,何可以剑柄枪扣授人。

嫉妒心是不知道休息的。

多情可以多到没际涯,无情则有限,无情而已。

从多情而转向无情就这样转了,没有从无情者变为多情者的,果子一烂,就此烂下去。

悲观主义是知识的初级、知识的终极,谁不是凭借甘美的绝望,而过尽其自鉴自适的一生。

这些人真如冰箱,拉开门,里面通明,关了,里面就黑暗。

冷着。

宗教始终是信仰,哲学始终是怀疑,曾经长时期地把信仰和怀疑招揽在一起,以致千百年来混沌不开。

无神论已敝旧了,人还可以新鲜。

新鲜的人的无神论是新鲜的。

莎士比亚吗,他全无所谓,随随便便就得了第一名。

百年孤独原文及批注

百年孤独原文及批注

迷茫的庭院,百年孤独的回忆《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

下面是一段《百年孤独》的原文及批注,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

原文:“上校又一次打断了我的思绪,那时我正尽力忘掉自我,想入非非地谛听懒洋洋的庭院里熟悉的过往,我在想那些形象何以刻划了流逝的岁月,它们又是如何完整地活跃在深沉的回忆之中。

我看见他出现在微雨飘零的午后,臂弯里挟着几本黄旧的书;看见他独自一人在苍茫的暮色中行走;看见他在黑夜里照亮自己的香火,而他周围是一些穿着粗布衣服、劈柴用的斧子靠在墙上的士兵。

我看到他试图用一些确切无疑的言辞来描绘自己的形象,发现这形象已不可考证了。

他试图描绘的形象淡化于一种深情的怀念,一种执着的信念。

”批注:这段原文描绘了上校在懒洋洋的庭院里回忆过去形象时的情景。

马尔克斯运用了细腻而生动的描写,使得这一情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同时,通过上校试图描绘自己形象但发现已不可考证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此外,这段原文还表达了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对过去的执着信念。

分析:这段原文是《百年孤独》中的一段描写,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上校在回忆过去时的情感状态。

马尔克斯通过形象的描写和情感表达,使得这一情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同时,这段原文也反映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以及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执着信念。

这种描写方式体现了马尔克斯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手法,使得《百年孤独》成为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思想深度的作品。

总结:《百年孤独》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思想深度的作品,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马尔克斯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手法使得这部作品成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值得读者深入阅读和品味。

马尔克斯:我们生而孤独,何止百年

马尔克斯:我们生而孤独,何止百年

马尔克斯:我们生而孤独,何止百年文/柴观涛我想,大多数人开始知道马尔克斯都是因为他的《百年孤独》。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个经典的开头曾经被无数人在写作中模仿。

只是我们现在已经很难想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这本书曾经是如何风靡国内进而影响了一代人的写作的。

莫言说过:“1984年我第一次读到《百年孤独》时非常惊讶,原来小说也可以这样写!”,认为他“从根本上颠覆了我们这一代作家对文学的认识”。

陈忠实更是坚称自己的《白鹿原》是中国版的《百年孤独》。

那时,一代人言必称《百年孤独》,言必称魔幻现实。

1.“文学的麻疹”马尔克斯出生在哥伦比亚一个叫阿拉卡塔卡的小镇。

从小,他是跟着外祖父外祖母一起生活的。

他的外祖父曾经参加过“哥伦比亚历史上最悲惨最血腥的战争”——千日战争。

在外祖父的叙述中,小马尔克斯第一次感受到了历史的鲜活存在。

而外祖母则热衷于占卜算命,熟知各种民间八卦,经常会给小马尔克斯讲各种鬼怪的故事。

而很多时候,一个人写作的发端,就是在他幼年埋下的。

童年的这些经历对马尔克斯日后的写作无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百年孤独》里,奥雷里亚诺上校小时候第一次看到冰的那个神奇瞬间,其实就是小时候外祖父带着小马尔克斯去马戏团看戏的真实写照。

后来,外祖父去世以后,小马尔克斯被父母接了回去并开始上学。

据他的同学回忆,当年的马尔克斯是个狂热的文艺青年,除了阅读和绘画,对其他任何东西都毫无热情。

只是后来由于父亲的希望而学了法律。

但对于文学的热爱并没有因此而消退。

他第一次读到卡夫卡的《变形记》的时候,惊喜若狂,“见鬼啦!我外婆就是这么讲故事的!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如果我早知道的话,我很早就会这样写了!”用他自己的话形容就是得了一场“文学的麻疹”,走上了写作的路。

2.《百年孤独》的诞生写作《百年孤独》,马尔克斯构思了整整十五年。

直到1965年10月的一个周末,马尔克斯突然觉得一切在他的心中已经是如此的饱满如此的喷薄欲出。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800字高中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800字高中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800字高中(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学习总结、教学总结、活动总结、实习总结、军训总结、工作计划、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learning summary, teaching summary, activity summary, internship summary, military training summary, work plan, debriefing report, experience, other model essays, etc.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百年孤独读书笔记800字高中百年孤独读书笔记800字高中6篇《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完成巨著后曾有一个夙愿:希望一百年孤独的历史永远消失并再也不会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尔克斯:我们生而孤独,何止百年
文/柴观涛
我想,大多数人开始知道马尔克斯都是因为他的《百年孤独》。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个经典的开头曾经被无数人在写作中模仿。

只是我们现在已经很难想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这本书曾经是如何风靡国内进而影响了一代人的写作的。

莫言说过:“1984年我第一次读到《百年孤独》时非常惊讶,原来小说也可以这样写!”,认为他“从根本上颠覆了我们这一代作家对文学的认识”。

陈忠实更是坚称自己的《白鹿原》是中国版的《百年孤独》。

那时,一代人言必称《百年孤独》,言必称魔幻现实。

1.“文学的麻疹”
马尔克斯出生在哥伦比亚一个叫阿拉卡塔卡的小镇。

从小,他是跟着外祖父外祖母一起生活的。

他的外祖父曾经参加过“哥伦比亚历史上最悲惨最血腥的战争”——千日战争。

在外祖
父的叙述中,小马尔克斯第一次感受到了历史的鲜活存在。

而外祖母则热衷于占卜算命,熟知各种民间八卦,经常会给小马尔克斯讲各种鬼怪的故事。

而很多时候,一个人写作的发端,就是在他幼年埋下的。

童年的这些经历对马尔克斯日后的写作无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百年孤独》里,奥雷里亚诺上校小时候第一次看到冰的那个神奇瞬间,其实就是小时候外祖父带着小马尔克斯去马戏团看戏的真实写照。

后来,外祖父去世以后,小马尔克斯被父母接了回去并开始上学。

据他的同学回忆,当年的马尔克斯是个狂热的文艺青年,除了阅读和绘画,对其他任何东西都毫无热情。

只是后来由于父亲的希望而学了法律。

但对于文学的热爱并没有因此而消退。

他第一次读到卡夫卡的《变形记》的时候,惊喜若狂,“见鬼啦!我外婆就是这么讲故事的!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如果我早知道的话,我很早就会这样写了!”
用他自己的话形容就是得了一场“文学的麻疹”,走上了写作的路。

2.《百年孤独》的诞生
写作《百年孤独》,马尔克斯构思了整整十五年。

直到1965年10月的一个周末,马尔克斯突然觉得一切在他的心中已经是如此的饱满如此的喷薄欲出。

于是便有了接下来长达十八个月的闭关写作,抽了3万支烟,花了12万比索,有了《百年孤独》的横空出世。

世界文学坐标系中多出了一个新的坐标:马孔多小镇。

人们开始知道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的兴衰史。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变为一种风潮。

1982年,马尔克斯也凭借着《百年孤独》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那么这部伟大的小说,它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是孤独。

第一层,是马尔克斯本人的孤独。

写作的人是孤独的,类似的话马尔克斯也说过,“在文学创作的征途上,作家永远是孤军奋战的。

写作是世界上最孤独的职业”。

在这一点上,我们甚至可以说,任何一部伟大的作品从其本质上来看都是反映了作者自身的孤独,只不过有的人选择了和解,有的人选择了对抗。

马尔克斯选择的是和解,写作《百年孤独》的初衷是为了给自己童年的全部生活和体验寻找一个“完美无缺的文学归宿”。

所以,不管《百年孤独》再怎么伟大,它首先得是马尔克斯一个人的孤独。

第二层,它是民族的孤独,是拉丁美洲的孤独。

应该说,《百年孤独》是一部非常宏大的著作。

要知道即使宏大如《红楼梦》,也没有野心写尽七代人的命运。

当时,哥伦比亚国内的政权分为保守派和自由派两大派,整个国家处在两党对峙内战频繁的紧张局势下。

而放眼整个拉丁美洲,也正是一个动荡和衰落的时期。

你读《百年孤独》,读到的其实是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也是拉丁美洲人民的命运。

马尔克斯怀着深厚的民族感情,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斗争,鞭挞各种各样的邪恶势力,同情弱小、反对强暴,表达人民对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的向往。

眼见着拉丁美洲的没落和西方国家的快速发展以及两者之间越来越大的差距,马尔克斯喊出了拉丁美洲的孤独,希望那些“注定百年孤独的家族”能够享有一次在大地上重生的机会。

他想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关注拉丁美洲的孤独。

第三层,它最终是人类的孤独。

“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

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拉丁美洲的孤独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贫穷的孤独,是一种物质上的孤独。

而真正的孤独,是精神上的孤独,是我们人类永恒的命题。

哪怕七代人,哪怕百年,又如何?
孤独是逃不了的。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的灿烂,终究需要寂寞来还”,这是马尔克斯自己给的解释。

3.何止百年孤独?
1990年,马尔克斯访问北京、上海的时候,看到所有的书店都在卖未经他授权翻译的《百年孤独》和其他作品,出版社也从未向他支付过任何报酬。

这其中当然有一些特殊的历史原因。

然而马尔克斯却是真的生气了。

离开中国后,说了一句狠话:死后150年都不允许授
权给中国出版我的作品!
也因此在此后的将近二十年时间里,中国的众多出版人一直在努力希望通过正规渠道获得马尔克斯作品的授权。

一直到2010年,这一愿望才得以成真,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拿到了汉语简体字版《百年孤独》的授权合同。

这时候距离马尔克斯逝世也就只有四年时间了。

我们差一点只能通过各种盗版和非正规渠道看到这部伟大的作品了。

我们的确应该庆幸。

只是庆幸之后又不免有些悲哀。

在现在这样一个“孤独”俨然成为高频词的时代,甚至很多人将“孤独”作为一种自我标榜和宣扬,人们反而理解不了“百年孤独”了。

我问过身边的许多人,知道《百年孤独》的幸好还占了多数,只是读过的却寥寥,“看不下去”、“一看那些人名就稀里糊涂了”。

或许百年的孤独毕竟太沉重,对大多数人来说,虽败犹荣的孤独才刚刚好。

不知道这算不算另一种孤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