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_平面控制网的布设1
第二讲 控制网的布设

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应有足够的精度
建立国家控制网任务重、时间
跨度大,为避免重复和浪费,
必须有统一的布设方案和作业 规范,以使各测绘部门所测成
应有必要的密度
应有统一的规格
果的精度、布设规格合乎要求,
便于构成统一的国家大地控制 网整体。
控制测量 二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2.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一等三角锁系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5.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3)GPS网的布设方案
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二等 三等 四等
平均距离 (km) 9 5 2
a (mm) ≤10 ≤10 ≤10
b (1×10-6) ≤2 ≤5 ≤10
最弱边相对中误 差 1/120000 1/80000 1/45000
一级
二级
1
<1
≤10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5.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2)导线网的布设方案
电磁波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三级
附合导线长 度 (km)
15 10 3.6 2.4 1.5
平均边长 (m) 3 000 1 600 300 200 120
每边测距中误 差 (mm)
±18 ±18 ±15 ±15 ±15
于其他方向的精度,以利于精确安装位于环形轨道上的磁
块。
控制测量 二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控制测量 二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二等三角网
二等三角网布设在一等锁环所围成的范围内,它是加
密三、四等网的全面基础。二等网平均边长为13km,
就其密度而言,基本上满足1:5万比例尺测图要求。 它与一等锁同属国家高级水平控制网,所以,主要应 考虑精度问题,而密度只作适当照顾。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场地平整就是将天然地面改造成工程上所要求的设计平面,由于场地平整时全场地兼有挖和填,而挖和填的体形常常不规则,所以一般采用方格网方法分块计算解决,平整场地前应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清除场地内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排除地面积水;铺筑临时道路等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应根据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场地的大小和地形、施工方案等因素来确定.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或丘陵地区,常用三角网或三边网;对于地形平坦而通视较困难的地区或建筑物布置不很规则时,可采用导线网;对于地势平坦的、建筑物众多且布置比较规则和密集的工业场地或住宅小区,一般采用建筑方格网;对于地面平坦的小型施工场地,常布置一条或几条建筑基线,组成简单的图形.平面控制网,应根据等级控制点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其等级和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建筑场地面积大于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相当于一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②建筑场地小于或一般性建筑区,可根据需要建立相当于二、三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③当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应进行复测检查.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或结点水准网形.高程测量的精度,一般不宜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8.2建筑基线8.2.1 建筑基线的布设方法在面积不大、地势较平坦的建筑场地上,根据建筑物的分布、场地地形等因素,布设一条或几条轴线,以作为施工控制测量的基准线,简称建筑基线.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有三点“一”字形、三点“L”字形,四点“T”字形及五点“十”字形等形式.布设时要求做到:建筑基线应平行或垂直于主要建筑物的轴线,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测设;建筑基线相邻点间应互相通视,且点位不受施工影响;为了能长期保存,各点位要埋设永久性的混凝土桩;基线点应不少于三个,以便检测建筑基线点有无变动.8.2.2 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根据建筑红线测设在城市建设区,建筑用地的边界线建筑红线是由城市规划部门选定并由测绘部门现场测设的,可作为建筑基线放样的依据.一般情况下,建筑基线与建筑红线平行或垂直,故可根据建筑红线用平行线推移法测设建筑基线.如图,AB、AC是建筑红线,从A点沿AB方向量取d2定Ⅰ′点,沿AC方向量取d1定Ⅰ″点. 2.根据建筑控制点测设对于新建筑区,在建筑场地上没有建筑红线作为依据时,可根据建筑基线点的设计坐标和附近已有控制点的关系,按前所述测设方法算出放样数据,然后放样.如图所示,Ⅰ、Ⅱ、Ⅲ为设计选定的建筑基线点,A、B为其附近的已知控制点.首先根据已知控制点和待测设基线点的坐标关系反算出测设数据,然后用极坐标法测设Ⅰ、Ⅱ、Ⅲ点.由于存在测量误差,测设的基线点往往不在同一直线上,因而,精确地检测出∠Ⅰ′Ⅱ′Ⅲ′.若此角值与180o之差超过限差±10″,则应对点位进行调整.调整值δ按下列公式计算:3建筑方格网在建筑物比较密集或大型、高层建筑的施工场地上,由正方形或矩形格网组成的施工控制网,称为建筑方格网.它是建筑场地常用的平面控制布网形式之一.如图所示,建筑方格网是根据设计总平面图中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各种管线的位置,结合现场的地形情况来合理布设.建筑方格网的布设,除与建筑基线基本相同外,还必须要求做到:方格网的主轴线应尽量选在建筑场地的中央,并与总平面图上所设计的主要建筑物轴线平行或垂直;方格网的折角为90°,其测设限差为±5″.方格网的边长一般为100~300m.8.3.2建筑方格网点测设如图8.5所示,在测设出主轴线之后,从O点沿主轴线方向进行精密量距,定出1、2、3、4点;然后,将两台经纬仪分别安置在主轴线上的1、3两点,均以O点为起始方向,分别向左和向右精密测设角,按测设方向交会出5点的位置.交点5的位置确定后,即可进行交角的检测和调整.同法,用方向交会法测设出其余方格网点,所有方格网点均应埋设永久性标志. 8.4施工场地的高程控制测量建筑施工场地的高程控制测量应与国家高程控制系统相联测,以便建立统一的高程系统,并在整个施工场地内建立可靠的水准点,形成水准网.水准点应布设在土质坚实、不受震动影响、便于长期使用的地点,并埋设永久标志;水准点亦可在建筑基线或建筑方格网点的控制桩面上,并在桩面设置一个突出的半球状标志.场地水准点的间距应小于1km;水准点距离建筑物、构筑物不宜小于25m,距离回填土边线不宜小于15m.水准点的密度应满足测量放线要求,尽量做到设一个测站即可测设出待测的水准点.水准网应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或结点网形.中小型建筑场地一般可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水准点的高程;对连续性生产的车间,则需要用三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水准点高程;当场地面积较大时,高程控制网可分为首级网和加密网两级布设。
工程平面控制网的方案

工程平面控制网的方案一、引言工程平面控制网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基础,它是为了建立一个精度高、几何稳定的测量框架而设计的。
它是由一定数量的控制点(也称为控制站点)组成的一种测量网,在这些控制点上通过准确测量和数据处理,建立起相应的坐标体系和相对位置关系。
通过这些控制点可以实现工程中各种复杂的测量任务,保证工程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本文将针对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和维护,提出一个系统的方案,包括测量方法、控制点布设、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二、控制点布设1. 控制点选择控制点的选择应考虑到工程的几何特征、地形地貌、测量任务的要求以及辐射传递的可行性等因素。
一般来说,控制点应具有以下特点:具有地理位置确定性、易于观测、地形开阔、无遮挡物、便于安装器材和传输信号。
2. 控制点布设方法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可以采取不同的控制点布设方法。
通常包括直射法、反射法、GPS 定位法等。
在实际工程测量中需要综合考虑测量精度、经济效益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布设方法。
三、测量方法1. 测量器材的选择根据不同的控制点布设方法,需要选择不同的测量器材。
例如,对于直射法,可以选择全站仪或者经纬仪进行测量;对于GPS定位法,需要使用GPS接收机等设备。
2. 测量操作流程测量操作流程应包括测量准备、目标定位、观测、记录和数据传输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标准程序进行,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处理1. 数据采集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需要对控制点的坐标、地形图、影像图等数据进行采集。
一般可以采用全站仪、GPS接收机、数字相机等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2.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理、配准、检查、比对、坐标转换、模型构建等环节。
需要借助专业的软件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如AutoCAD、ArcGIS、Photoshop等。
五、质量控制1. 检查标准对于控制点的布设、测量和数据处理等环节,应制定相应的质量检查标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主编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8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242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工程测量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8月1日起施行。
原《工程测量规范》TJ26-78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1月3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计委计标发〔1986〕250号文通知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主编,具体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冶金工业部颁发的《工程测量规范》TJ26-78(试行)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经过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全国各地有关单位意见,根据体现政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要求,保留了原规范适用的条文,删除、修改了不适用或不完全适用的条文,增加了通过鉴定并广泛应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和科研成果,经两次全国性会议讨论修改,最后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内容共9章40节及7个附录,除保留原规范的总则、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线路测量、绘图复制等章外,增订了施工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变形测量;以及地形图的修测,编绘,晒蓝图、静电复印与复照,翻版、晒印刷版与修版,打样与胶印等章节。
调整了原章、节中的内容:平面控制测量中规定了三边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电磁波测距中规定了等级导线技术要求;高程控制测量中规定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地形测量中规定了电磁波测距仪极坐标法布设图根点的技术要求、速测仪施测的技术要求;线路测量中规定了各等级线路测量的统一技术规定。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二.二.二 技术设计的内容和方 法
图上设计的方法及主要步骤
图上设计宜在中比例尺地形图【根据测区大小!! 选用一:二五 000~一:一00 000地形图】上进 行!!其方法和步骤如下:
➢ 展绘已知点!! ➢ 按上述对点位的基本要求!!从已知点开始扩展!! ➢ 判断和检查点间的通视!! ➢ 估算控制网中各推算元素的精度!! ➢ 据测区的情况调查和图上设计结果!!写出文字 说明!!并拟定作业计划??
Mi M0
Li L0
M0LiM0
1 Pi
式中!! L i
Li L0
??所以
二. 导 线 网
Li
1 Pi
或
Pi
1 L i2
式中!!Li′是导线长Li以L0为单位时的长度?? 由上式可知!!如果已知线路的权Pi!!则可求出相应的单一线路
的 长度Li′ !!反之如果已知线路长度Li′!!则可求出相应的权Pi??现
现阶段主要采用GPS网结合电磁 波测距导线网的布设方案??
二.一.四 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专用控制网的布设特点
专用控制网的用途非常明确!!因此建网时应根据特定的要 求进行控制网的技术设计??例如:
桥梁三角网对于桥轴线方向的精度要求应高于其它方向的精 度!!以利于提高桥墩放样的精度!! 隧道三角网则对垂直于直线隧道轴线方向的横向精度的要求高 于其它方向的精度!!以利于提高隧道贯通的精度!! 用于建设环形粒子加速器的专用控制网!!其径向精度应高于其 它方向的精度!!以利于精确安装位于环形轨道上的磁块??
精 以下图所示的一级导线网为例!!说明如何运用以上公式估算网
度 估
中结点和最弱点的点位精度??图中A!!B!!C为已知点!!N为结 点??各线路长度如图所示??试估计结点N和最弱点W的点 位中误差【不顾及起始数据误差影响】??
第2章 国家大地控制网建立原理

18 /21
第二章
龙岩学院
2.3.1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 2 3 4 5 6 7 8 9
10
2.应有足够的精度
控制网的精度应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确定。作为国 家大地控制网骨干的一等控制网,应力求精度更高些 才有利于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 为了保证国家控制网的精度,必须对起算数据和 观测元素的精度、网中图形角度的大小等,提出适当 的要求和规定。这些要求和规定均列于《国家三角测 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以下简称国家规范)中。
水准面:处于静止状态的水 面。 水平面:与水准面相切的平 面。 铅垂线:重力方向线,铅垂 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大地水准面:假设一个静止 不动的海水面延伸并穿过 陆地,包围整个地球,形 成的一个闭合曲面,称为 水准面。
4 /21
第二章
龙岩学院
北极 P
P
1 2 3 4 5 6 7 8 9
10
洋
自转轴 赤道
23 /21
第二章
龙岩学院
2.3.2 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一等三角锁布设方案
一等三角锁是国家大地控制网的骨干,其主要作用是控 制二等以下各级三角测量,并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资料。一等 三角锁尽可能沿经纬线方向布设成纵横交叉的网状图形,如下 图所示。
24 /21
10
空间直角坐标系中P2 P 的相当于子午平面直角 坐标系中的y,前者的 OP2 相当于后者的x,并且 二者的经度L相同。
X x cos L Y x sin L Zy
14 /21
第二章
3)空间直角坐标系同大地坐标系的关系
龙岩学院
1 2 3 4 5 6 7 8 9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课件

电力工程
通过平面控制网布设,确保电力 工程的准确施工和管理。
平面控制网布设的注意事项
1 选择合适的控制点
控制点需要具有良好的可观测性和稳定性。
2 进行布设前的检查
在实际布设之前需要对控制点进行检查,确保其准确性。
3 合理选择布设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布设方法。
结论和总结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是测量工作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PPT课件
本PPT课件将介绍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包括定义和重要性,布设的基本原则和 方法,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实例,注意事项,以及结论和总结。
平面控制网的定义和重要性
1 定义
平面控制网是为了控制和测量平面形状和位置而建立的一种测量网络。
2 重要性
平面控制网可以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用于地图制作、工程测量、航空摄影等领域。
平面控制网布设的基本原则
1 准确性
布设过程中需要保证控制点的准确性,以确 保后续测量的准确性。
2 密度
控制点的布设需要考虑到待测区域的大小和 复杂程度,以保证测量的全面性。
3 连续性
控制点的布设需要以连续的方式分布,使得 整个区域都能得到准确的测量。
4 可重复性
布设的控制点需要能够被重复使用,并保持 其准确性与稳定性。
设备误差
解决方法:校准测方法:采用多级控制,根据地形特点合理布设控制点。
测量误差累积
解决方法:布设检查点,检查和修复测量误差。
平面控制网布设的实例
城市规划
通过平面控制网布设,确保城市 规划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公路建设
平面控制网可以提供准确的位置 信息,用于公路建设的规划和施 工。
3.5_典型工程控制网的布设

如果建筑区对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较高,则必须用 归化法来建立方格网。
首先按以上方法放样各方格点。为了求得一大批方格 点的精确坐标,可以采用任何一种控制测量方法即静态 GPS、三角、导线、交会等法,也可以联合应用几种方法 来测量,然后通过严密平差精确计算出各点的实际坐标。
由于水利枢纽工程多建在山区,那里地形复杂, 起伏较大。因此,宜用边角测量方法来建立控制网。
大坝的施工控制网布设在河谷两岸。由于点位分 布在不同高度上,有时与近点不通视,而只能与远 点通视。因此控制网的图形往往很不规则又很复杂。
3.1 平面施工控制网
平面控制网建立的要求:
控制网必须覆盖建筑物施工范围,能满足建筑物的施 工要求;
控制点尽量避开施工的影响,且通视良好; 便于在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加密低等级控制点,方便
施工放样; 控制网点在被毁坏后,能方便恢复; 保证控制点的精度能满足要求。
为地面边角网; 全网共有27个点,其中已知点数10个,未知点数17个; 方向和边长观测值数分别为98和88个,多余观测值总数达131个; 平均多余观测分量为0.70; 最大边长为760多米,最短边仅有11.32米。
厂区施工控制网的主要任务是放样各系统工程的中心线
和各系统工程之间的连接建筑物。例如,放样厂房的中心线, 高炉和焦炉的中心线、皮带通廊、铁路和管道等。通过对这 些工程中心线的放样,就将这些工程进行了整体定位。
厂区控制网的精度应能保证这些工程之间相对位置误差 不超过连接建筑物的允许限差,至于各系统工程内部精度要 求很高的大量中心线的放样工作,可单独建立各系统工程的 控制网,如厂房控制网、高炉和焦炉控制网、设备安装专用 控制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3.应有足够的密度
控制点的密度,主要根据测图方法及测图比例尺的 大小而定。比如,用航测方法成图时,密度要求的经验 数值见下表,表中的数据主要是根据经验得出的。
各种比例尺航测成图时对平面控制点的密度要求 测图比例尺 1:50 000 1:25 000 1:10 000 每幅图 要求点数 3 2~3 1 每个三角 点控制面积 约150km2 约50km2 约20km2 三角网 平均边长 13km 8km 2~6km 等级 二等 三等 四等
22
2.1.3 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3.要有足够的密度 不论是工测控制网或专用控制网,都要求在测 区内有足够多的控制点。如前所述,控制点的密度 通常是用边长来表示的。《城市测量规范》中对于 城市三角网平均边长的规定列于下表中。
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二等 三等 四等 平均边长(km) 9 5 2 测角中误差(″) ±1.0 ±1.8 ±2.5 起算边相对中误差 1/300 000 1/200 000(首级) 1/120 000(加密) 1/120 000(首级) 1/80 000(加密)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1/120 000 1/80 000 1/45 000
2.1.1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2.应有足够的精度
控制网的精度应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确定。作为国 家大地控制网骨干的一等控制网,应力求精度更高些 才有利于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 为了保证国家控制网的精度,必须对起算数据和 观测元素的精度、网中图形角度的大小等,提出适当 的要求和规定。这些要求和规定均列于《国家三角测 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以下简称国家规范)中。
2.1.2 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2.二等三角锁、网布设方案
二等三角网是在一等锁控制下布设的,它是国家三角网 的全面基础,同时又是地形测图的基本控制。因此,必须兼 顾精度和密度两个方面的要求。 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二等三角网曾采用二等基本锁 和二等补充网的布臵方案。即在一等锁环内,先布设沿经纬 线纵横交叉的二等基本锁(见下图a),将一等锁环分为大致 相等的4个区域。二等基本锁平均边长为15~20km;按三角形 闭合差计算所得的测角中误差小于士1.2"。另在二等基本锁 交叉处测量基线,精度为1:200 000。
[重点] 平面控制网的技术设计、精度估算
本章提要
本章讲述平面控制网的布设,目的 是解决平面控制点位臵的选择问题。内容涉及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布设方案;平面控制 网的技术设计、精度估算;平面控制网的选点、 造标埋石。
[重点] 平面控制网的技术设计、精度估算
2.1.1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2.应有足够的精度
2.1.2 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2.二等三角锁、网布设方案
图a
图b
2.1.2 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3.三、四等三角网布设方案
在一等三角锁和二等基本锁控制下,布设平均边长约为 13km的二等补充网。按三角形闭合差计算所得的测角中误差小 于士2.5"。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二等网以全面三角网的形式布设在一 等锁环内,四周与一等锁衔接,如上图b所示。 为了控制边长和角度误差的积累,以保证二等网的精度, 在二等网中央处测定了起算边及其两端点的天文经纬度和方位 角,测定的精度与一等点相同。当一等锁环过大时,还在二等 网的适当位臵,酌情加测了起算边。 二等网的平均边长为13km,由三角形闭合差计算所得的测 角中误差小于士1.0"。由二等锁和旧二等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可 见,这种网的精度,远较二等全面网低。
2.1.2 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3.三、四等三角网布设方案
三、四等三角网是在一、二等网控制下布设的,是为了加密控 制点,以满足测图和工程建设的需要。三、四等点以高等级三角点 为基础,尽可能采用插网方法布设,但也采用了插点方法布设,或 越级布网。即在二等网内直接插入四等全面网,而不经过三等网的 加密。 三等网的平均边长为8km,四等网的边长在2~6km范围内变通。 由三角形闭合差计算所得的测角中误差,三等为±1.8",四等为 ± 2.5"。 三、四等插网的图形结构如下图所示,图(a)中的三、四等 插网,边长较长,与高级网接边的图形大部分为直接相接,适用于 测图比例尺较小,要求控制点密度不大的情况。图(b)中的三、 四等插网,边长较短,低级网只附合于高级点而不直接与高级边相 接,适用于大比例尺测图,要求控制点密度较大的情况。
2.导线网的布设方案 如下表。
电磁波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三级
附合导线长 度 (km)
15 10 3.6 2.4 1.5
平均边长( m) 3 000 1 600 300 200 120
每边测距中误 差 (mm)
±18 ±18 ±15 ±15 ±15
测角中误差 (″) ±1.5 ±2.5 ±5 ±8 ±12
18
(a)
(b)
2.1.2 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4.国家三角锁、网的布设规格及其精度
三角锁、网的布设规格及其精度见下表。表中所列推算元素的精度, 是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三角网应达到的最低精度。
国家三角锁、网布设规格及其精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3 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工测控制网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各项工程建设的规划设 计阶段,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和房地产管理测量而建立的控 制网,叫做测图控制网;另一种是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或 变形观测等专门用途而建立的控制网,我们称其为专用控制网。 建立这两种控制网时亦应遵守下列布网原则。
2 各等级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 a bd 式中 σ——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 a ——固定误差(mm) b ——比例误差系数(1×10-6) d ——相邻点间的距离(km) 2
2.1.4 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4.边角网的布设方案 *5.测边网的布设方案
现阶段主要采用GPS网结合电磁波测距导线网的布 设方案。
一级小三角 二级小三角
1 0.5
±5 ±10
1/40 000 1/20 000
1/20 000 1/10 000
2.1.3 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4.要有统一的规格 为了使不同的工测部门施测的控制网能够互相 利用、互相协调,也应制定统一的规范,如现行的 《城市测量规范》和《工程测量规范》。
返回本节首页
等级 二等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平均距离(km) 9 5 2 1 <1
a (mm)
≤10 ≤10 ≤10 ≤10 ≤15
b (1×10-6)
≤2 ≤5 ≤10 ≤10 ≤20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1/120000 1/80000 1/45000 1/20000 1/10000
注:当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小于20mm。
2.1.2 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3.三、四等三角网布设方案
(a)
(b)
2.1.2 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3.三、四等三角网布设方案
三、四等三角点也可采用插点的形式加密,其图形结构如下图 (a)所示。其中,插入A点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内插一点的典型图 形;插入B、C 两点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内外各插一点的典型图形。 插点的典型图形很多,这里不一一介绍。
一等三角锁是国家大地控制网的骨干,其主要作用是控制二 等以下各级三角测量,并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资料。一等三角锁尽可 能沿经纬线方向布设成纵横交叉的网状图形,如下图所示。
1.一等三角锁布设方案
一等锁在起算边两端点上精密测定了天文经纬度和天文方位角, 作为起算方位角,用来控制锁、网中方位角误差的积累。一等天文 m 0 .3 点测定的精度是:纬度测定中误差 ,经度测定的中误 02 m 0.5 差 m 0.,天文方位角测定的中误差 。 一等锁两起算边之间的锁段长度一般为200km左右,锁段内的三 角形个数一般为16~17个。角度观测的精度,按一锁段三角形闭合 差计算所得的测角中误差应小于 0.7 。 一等锁一般采用单三角锁。根据地形条件,也可组成大地四边 形或中点多边形,但对于不能显著提高精度的长对角线应尽量避免。 一等锁的平均边长,山区一般约为25km,平原区一般约为20km。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2.要有足够的精度 3.要有足够的密度 4.要有统一的规格
2.1.3 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对于工测控制网,通常先布设精度要求最高的 首级控制网,随后根据测图需要,测区面积的大小 再加密若干级较低精度的控制网。用于工程建筑物 放样的专用控制网,往往分二级布设。第一级作总 体控制,第二级直接为建筑物放样而布设;用于变 形观测或其他专门用途的控制网,通常无须分级。
s 1.07 20 5(km)
8
因此国家规范中规定,国家二、三等三角网的 平均边长分别为13km和8km。
2.1.1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4.应有统一的规格
由于我国三角锁网的规模巨大,必须有大量的 测量单位和作业人员分区同时进行作业,为此, 必须由国家制定统一的大地测量法式和作业规范 《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作为建 立全国统一技术规格的控制网的依据。
导线全长相对 闭合差 1/60 000 1/40 000 1/14 000 1/10 000 1/6 000
电磁波测距导线共分5个等级,其中的三、四等导线与三、四 等三角网属于同一个等级。这5个等级的导线均可作为某个测 区的首级控制。
2.1.4 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3.GPS网的布设方案
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2.1.3 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2.要有足够的精度 以工测控制网为例,一般要求最低一级控制网 (四等网)的点位中误差能满足大比例尺1:500的测 图要求。按图上0.lmm的绘制精度计算,这相当于地 面上的点位精度为0.1×500=5(cm)。 对于国家控制网而言,尽管观测精度很高,但 由于边长比工测控制网长得多,待定点与起始点相 距较远,因而点位中误差远大于工测控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