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语文-高一-拓展阅读《归隐田园的陶渊明》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35《归去来兮辞》课件 鲁人必修1

高中语文 35《归去来兮辞》课件 鲁人必修1

陶 渊
去 来
明兮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 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在家 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 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 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前期(41 岁以前),他渴望进取,做过江州祭 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 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 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 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 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 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 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 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 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 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 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 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 然是道家思想。
“景”通“影”
二、词类活用
1.策扶老以流憩
2.园日涉以成趣 3.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4.善万物之得时 5.乐琴书以消忧 6.乐夫天命复疑 7.携幼入室
(名作动,拄着)
(名作状,每天) (名作动,划着) (意动 以……为善) (意动 以……为乐) (意动 以……为乐) (形作名 儿童)
三、特殊句式
1.被动句
既自以心为形役
2.疑问句
①田园将芜,胡不归?
②奚惆怅而独悲?
③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
④曷不委心任去留?
⑤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⑥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
3.省略句
僮仆欢迎,稚子候(于)门。
4.倒装句
①复驾言兮焉求?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
④乐乎天命复奚疑!
思考
课本说本文写于归隐之初,但有人 认为本文写于辞官归隐之前,请推 敲,哪种说法更合理?

高一语文教案《归园田居》(其一)

高一语文教案《归园田居》(其一)

高一语文教案《归园田居》(其一)高一语文教案《归园田居》(其一)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语文教案《归园田居》(其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教案《归园田居》(其一)1一、作者介绍生平:陶渊明(352或365~427),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

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加之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度不满,毅然辞官归隐。

长于诗文辞赋,开创了田园诗,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

作品:诗歌《归园田居》5首、《饮酒》20首、《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等。

辞赋、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评价:东晋文学家,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后世称作“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

二、创作背景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才不过八十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陶渊明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乡居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课文选的是第一首。

三、常识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重要的一支,陶渊明是其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抒发诗人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毫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纯美的感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并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此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名家辈出,王维、孟浩然是其代表人物。

此类诗歌总体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鲁人版-语文-高一-拓展阅读 陶渊明的田园诗

鲁人版-语文-高一-拓展阅读 陶渊明的田园诗

高中-语文-精心校对-打印版
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谢作为山中田园派开宗立派的诗人,他们都明显地受到了玄学思潮的影响,但由于地位及生活道路不同,玄学在他们诗中又有不同的印迹。

陶诗中的玄旨和理趣,不只表诗中多有饱含人生经验的理悟,更重要的是那种玄旨就渗透在诗中“此中有真意”的田园画面上。

而谢诗主要是通过那些“空翠难强名,渔钩易为曲”“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之类的玄言理悟来表达,“玄旨”并未完全化入到他的诗中。

陶诗虽然以自然为审美对象,并崇尚自然,但是追求的不是外物自身,而是心灵之趣。

他的诗,是写意,而不是摹象。

陶渊明原本是飞翔于田园的慧鸟,至情至性,自由自在是他的本性。

因性真直率,故做不了污浊世态下的好官,一旦脱离樊笼,复返自然,喜庆之情,不能自已。

《归园田居》(五首),《移居》(二首)活脱脱勾勒出一个超然物外,悠闲、适性的伟大诗人。

透过晨雾暮霭,他葛衣芒鞋,荷锄走来。

简朴的居处,平常的村落,作者却以十分欣赏的口吻一一道来,甘于淡泊、守拙归真。

诗人率真的心性和卓迩的气节,犹如芰荷滚露,月白风清。

他的田园诗,是他人格精神的外化,所以,他写景物重在写意,只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冲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呈露着浑然天成的大境界。

写诗,对他来说只是那种“旷而且真”的怀抱的自然流露。

苏东坡说“陶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元好问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

打印版。

高一语文《归园田居》

高一语文《归园田居》

高一语文《归园田居》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 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他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二、创作背景三、诗歌原文及翻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翻译: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从陶渊明初仕为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令归田,实际是十三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翻译: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四、诗歌主题1.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2.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与批判诗中“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等句,将官场比作“尘网”,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形象地表达了他对官场束缚的厌恶,认为官场生活是一种失去自由的、违背自己本性的生活,批判了官场的黑暗、虚伪和压抑。

鲁人版语文高一拓展素材 隐逸菊仙 陶渊明

鲁人版语文高一拓展素材 隐逸菊仙 陶渊明

我心中的五柳先生
灵尘 凤垢 不不 啄 污 【读】陶渊明的诗文
【议】陶渊明的隐逸
腥 玉 【评】陶渊明的影响
综观东晋文坛,甚至是整个魏
晋南北朝的文坛,陶渊明无疑是其 中独占熬头的一个。这当然首先得 归功于他的诗词散文和辞赋的艺术 成就高超,但同时,因为他品格的 高尚,使得他的文章和人性相得益 彰。也就是说,他的隐逸因为他的 文赋显得更加高洁,他的诗文也因 为人的淡泊名利而更加不朽。
陶渊明一生几次出仕,又几次辞 官归隐,又在反复的进退之中坚定 了回归田园的信念。陶渊明仕与隐 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是人们在研究 陶渊明时颇为关注且有争议的问题。 现在我们就此来略谈一下对陶渊明 的归隐的看法。
自悉其属舍,极 佛,前渔树花缘太
乐如中。俨豁狭 若便行人,林溪元
。外往阡然然, 人来陌,开才 。种交有朗通 黄作通良。人 发,,田土, 垂男鸡美地复 髫女犬池平行 ,
有 光 , 便 舍 船 从
得 一 山 , 山 有 小
, 欲 穷 其 林 。 林
甚 异 之 。
芳 草 鲜 美 , 落 英
, 夹 岸 数 百 步 ,
行 , 忘 路 之 远 近 。
中 , 武 陵 人 捕 鱼
桃 花 源 记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的归隐
1、是一种理想的追求。 2、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现
了高洁的情操。
陶渊明的归隐
1、是一种对社会不负责任的 表现。

桃花源里的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拓展阅读练习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桃花源里的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拓展阅读练习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桃花源里的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拓展阅读练习统编版高一必修上路过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他后来曾写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

八岁的时候,陶渊明的父亲死了,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

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据说是“好酣酒,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的,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

陶渊明长大了,就搬出祖父家单过,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同住。

这期间,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学。

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不支,生活每况愈下。

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

这个时候正是东晋末年,接二连三地爆发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民不聊生。

陶渊明的仕逢生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公元393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手下谋了一个祭酒的差事。

可惜好景不长,王凝之这人脾气不好,喜欢用鼻孔看人,可陶渊明官职虽小,也是有傲骨的,四个鼻孔相对,两个人隔阂日深。

陶渊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了,第一次仕途结束。

公元400年,陶渊明三十五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江二州刺使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

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做皇帝。

陶渊明毕竟是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

他当然不想趟这造反的浑水,恰恰这年冬天,陶渊明母亲去世,于是以母丧辞官,第二次仕途结束。

公元402年,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为楚。

公元405年,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攻击桓玄,陶渊明很高兴,马上去投奔刘裕,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

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扶保司马德宗登基,紧接着司马德宗将皇位禅让给刘裕,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开始。

高一语文《归园田居》课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归园田居》课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归园田居》课文及翻译高一语文《归园田居》课文及翻译 1《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般作六首)。

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第二首诗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

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第四首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表明他不但没有因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而减少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

第五首诗讲述了作者耕种归来的活动,表达其欣然自得之情,内蕴醇厚,情感真挚。

第六首诗讲述了诗人一天的劳动生活,最后揭示其劳动的体验、田居的用心。

末首诸家以为非陶诗,而苏轼以为陶作,并评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ài)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虚里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xiàn)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其三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高中语文 归园田居 鲁人版必修1知识精讲

高中语文 归园田居 鲁人版必修1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归园田居》鲁人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归园田居》(其一)(一)导入: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桃花园记》,作者是谁?(陶渊明)在作品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居》。

这首诗跟《桃花源记》一样,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他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二)简介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分析《归田园居(少无适俗韵)》的思想内容:1、教师范读2、学生朗读,并参看注释,了解大意。

思考:①这首诗可以分为哪几层意思?②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③诗人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哪些事和景物的具体描写表达出来的?3、提问并订正:师明确:本诗可分为三层:第一层1—6句,写作者的个性和思想,表达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第二层7—18句,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第三层19—20句,回答人们的疑问,收束全文。

4、研习第一层:(1)释“韵”与“误”“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打印版
归隐田园的陶渊明
你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跨越百年的沧桑,仍留在人们的心中。

你宁与宅边五柳同住,不与朝中高官同舞。

勾勒了一道超脱世俗、安贫乐道的自然风景。

你面山结庐,抱膝吟歌,采菊观日,菊花与你做伴,飞鸟与你畅谈;悠悠的南山留不住溢入喧嚣红尘的菊香,一杯杜康醉不了你一颗爱民的心,浩瀚的苍穹盛不了你迷茫的眼神,一间陋室,一盏清茶,一种暗香,便有了一道朴素的风景。

你的追求犹如汩汩流淌的溪水,绕开山下的欺诈倾轧,自由地嬉戏在你人生的乡间小路边,一直流淌了几百年。

你是一道朴素的乡间风景,你清贫而充实,温和而坚定。

你不与世俗同流,生活清贫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你的刚正不屈,你的气魄犹如巍峨的高山,强硬而正直,将官场中那“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的是非颠倒压在脚下;你的现实超脱,亦在中国精神史上留下了光辉印迹,在众多风景中熠熠夺目。

欣赏你带月荷锄的淡泊宁静,渴望你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

浑浊官场中,你选择离开,物欲横流,你不同流合污。

笑傲风月的形象成为田园诗派中的一道绚丽风景。

你是岸上的野菊花,独自倾吐你的芬芳,流年似水,唯有你,千古不变,永世流芳!你用诗作充实自己,点亮了生命的火把,照亮了世人的眼睛,呈现出世间最灿烂的风景。

你是中国诗坛上的一支秀丽的奇葩,你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

你就是自然中释放生命芬芳的陶渊明。

Word打印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