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码头结构在我国港口工程的应用
混凝土码头结构在海运工程中的应用

混凝土码头结构在海运工程中的应用混凝土码头结构在海运工程中的应用随着现代航运业的发展,混凝土码头结构也日益成为海运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混凝土码头结构具有承载能力强、耐久性好、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海运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码头结构在海运工程中的应用。
一、混凝土码头结构的特点混凝土码头结构是指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采用特定的结构形式和建筑技术,构建起来的一种码头结构。
混凝土码头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承载能力强:混凝土码头结构的混凝土材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再加上采用特定的结构形式和建筑技术,可以使其承载能力更强。
2、耐久性好:混凝土码头结构的混凝土材料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可以在海水、海风等恶劣环境下长期使用而不产生明显的磨损或腐蚀。
3、成本低:混凝土码头结构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水泥、砂子等常见建筑材料,成本相对较低。
二、混凝土码头结构在海运工程中的应用混凝土码头结构在海运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码头建设:混凝土码头结构可以作为码头的主体结构,承载码头上的货物和人员,并为船只提供停靠的场所。
混凝土码头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环境条件,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和建筑技术进行建设,如桅杆式、悬臂式、钢筋混凝土梁式等。
2、船坞建设:混凝土码头结构还可以作为船坞的主体结构,为船只提供停靠、修理和维护的场所。
混凝土码头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船只种类和大小,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和建筑技术进行建设,如混凝土浮动码头、混凝土固定码头等。
3、海洋工程:混凝土码头结构还可以用于海洋工程,如海上风电场、海上油气平台等。
混凝土码头结构可以承载海上风电机组等设备,并为海洋工程提供基础支撑。
三、混凝土码头结构的建设流程混凝土码头结构的建设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设计:根据建设需求和环境条件,进行混凝土码头结构的设计。
设计要考虑混凝土码头结构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安全性等因素,并选择适当的结构形式和建筑技术。
自动化码头对我国港口经济的影响及未来发展对策

自动化码头对我国港口经济的影响及未来发展对策摘要:伴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码头建设也发生了质的飞越。
特别是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智能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港口产业的深度融合,港口逐步实现从装卸到物流全流程的智能化。
港口自动化水平日渐成为衡量一个港口市场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
因此,文章重点就自动化码头对我国港口经济的影响及未来发展对策展开分析。
关键词:自动化码头;港口经济;影响;发展对策自动化码头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通过信息采集、分析、处理等活动,让码头在少数人的控制下运行。
自动化范围主要包括堆场作业、岸边作业、水平运输作业和控制系统。
在全球经济发展低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率先实现了“ V”型逆转,在全球经济复苏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港口作为国际货物运输枢纽和国际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例如,从自动化岸桥市场的角度来看,中国自动化岸桥的市场容量接近1000亿元,行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激烈。
据国际权威机构称,全球港口自动岸桥市场将从2021年的100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150亿美元。
由此可见,积极发展自动化码头成为港口产业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
1自动化码头建设现状概述以“云、大、物、移、智”为特征的新型信息化技术对港口生产、运营、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其对港口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就全球而言,我国目前还处在对港口智慧化的研究与构建的早期阶段。
在海外,欧洲鹿特丹港,汉堡港,亚洲新加坡港等地都已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探讨。
随着新技术的运用,国内的港口对港口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方式进行了持续的优化升级,从而达到了港口的功能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的目的,从而进入了一个智能化的发展时期。
在自动码头的发展上,尽管与鹿特丹港和汉堡港相比,我们的海岸港的发展相对滞后,但是我们的技术已经逐渐发展起来,并逐渐赶上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港口建设中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案例

港口建设中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案例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港口作为国际贸易和物流的重要枢纽,其建设和运营的效率与质量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创新技术在港口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港口的现代化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一、自动化码头技术自动化码头是港口建设中一项具有革命性的技术创新。
以青岛港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为例,这里实现了从船舶装卸、堆场装卸到水平运输的全过程自动化操作。
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码头的桥吊、轨道吊和自动导引车(AGV)能够高效协同工作,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在船舶装卸环节,自动化桥吊能够精准地抓取集装箱,其定位精度达到毫米级别。
堆场装卸方面,轨道吊能够快速准确地将集装箱放置到指定位置。
而 AGV 则通过激光导航和智能算法,在码头内自主行驶,完成集装箱的运输任务。
与传统码头相比,自动化码头不仅提高了装卸效率,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还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劳动强度。
同时,由于自动化设备的运行更加稳定可靠,港口的作业安全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智能监控与安全管理技术港口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智能监控与安全管理技术为港口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一些先进的港口,采用了高清视频监控、智能传感器和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港口设施、货物和人员的实时监控和预警。
例如,通过在码头前沿、堆场和仓库等关键区域安装高清摄像头和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图像、温度、湿度、压力等数据。
这些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经过数据分析和处理,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火灾、货物倾斜、人员违规操作等,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此外,利用无人机进行港口巡检也是一种创新的应用。
无人机可以快速到达人工难以到达的区域,拍摄高清图像,为港口的安全管理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三、绿色能源技术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能源技术在港口建设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例如,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在港口的照明、设备运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浅谈新材料与新技术在深圳港西部政府码头工程中的应用

浅谈新材料与新技术在深圳港西部政府码头工程中的应用摘要:深圳港西部政府码头工程是一个在建多用途泊位的战备码头,该码头位于深圳港妈湾港区海军码头以北、大铲湾南岸。
码头工程的所有设计、采购、施工质量,必须符合交通部颁布的现行港口工程和国家及相应部委颁布现行的工程设计、采购、施工规范和标准,按与分项相应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评定,应达到优良等级。
工程所需的一切材料先后使用了新型桩基结构、高性能砼、透水模板、硅烷涂覆、无缝钢轨等新材料、新技术。
关键词:深圳港西部政府码头;新材料;新技术一、深圳港西部政府码头工程概况深圳港西部政府码头工程是一个在建多用途泊位的战备码头,总投资概算为25279万元,2009年02月18日施工开工,计划建设工期为十二个月。
该码头位于深圳港妈湾港区海军码头以北、大铲湾南岸,码头结构按30000吨级杂货船或集装箱船设计,能满足靠泊5000吨级滚装船和3000吨级大型登陆舰,且同时满足万吨级杂货船或集装箱船靠泊作业。
码头工程岸线总长200m(北侧148m按3万吨级设计,靠近前湾电厂一侧19m 按1万吨级设计)、纵深300m,港区总面积为6.0万m2。
趸船尺度为40×30m,并用钢引桥与码头搭接。
码头面高程5.4m,前沿停泊水域底高程-9.1m。
趸船及钢引桥主要用于承接登陆舰或滚装船搭板供车辆上下船用,通行车辆单车最大重量为75t(拖车22.5t,挂车52.5t),最长为27.12m,最小转弯半径为25m,最大爬坡为8°。
趸船及钢引桥主要用于以保证军用车辆爬坡要求来满足战备物资的装卸及水平运输。
和平时期,码头可装卸作业集装箱和件杂货,前沿作业采用多用途门座起重机和船机结合,水平运输采用集装箱拖挂车、平板车,库场作业采用空箱堆高机,轮胎式起重机及叉车。
码头工程的所有设计、采购、施工质量,必须符合交通部颁布的现行港口工程和国家及相应部委颁布现行的工程设计、采购、施工规范和标准,按与分项相应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评定,应达到优良等级。
港口设施建设中的新技术应用

港口设施建设中的新技术应用港口作为国际贸易和物流的重要枢纽,其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对于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系列新技术在港口设施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港口的现代化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自动化装卸设备的广泛应用在港口的货物装卸环节,自动化装卸设备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自动化集装箱起重机能够通过精确的定位和控制系统,快速而准确地抓取和放置集装箱,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的误差和劳动强度。
这些起重机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和视觉识别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货物的位置和状态,自动调整起吊速度和角度,确保装卸过程的平稳和安全。
与传统的起重机相比,自动化起重机不仅能够提高装卸效率,还能够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正常工作,降低了因天气原因导致的作业延误。
此外,自动化装卸设备还包括无人驾驶的运输车辆和堆场设备。
无人驾驶的运输车辆能够按照预设的路线和任务进行货物运输,避免了人为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和路线偏差。
堆场设备如自动化堆垛起重机则能够实现货物在堆场的高效存储和取出,提高了堆场的空间利用率。
二、智能化港口管理系统的引入智能化港口管理系统是港口设施建设中的另一项重要技术应用。
通过整合港口的各类信息资源,如货物流量、船舶动态、设备运行状态等,实现了对港口运营的全面监控和管理。
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智能化港口管理系统能够预测货物流量和船舶到港时间,提前做好资源调配和作业安排,减少了船舶的等待时间和港口的拥堵。
同时,系统还能够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故障预警,及时安排维修保养,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可靠性。
在港口的安全管理方面,智能化系统通过安装在港口各处的监控摄像头和传感器,实现了对港口的全方位监控。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能够立即发出警报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有效地保障了港口的安全运营。
三、绿色能源技术在港口的应用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能源技术在港口设施建设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重力式码头管理要点分析与应用

重力式码头管理要点分析与应用发表时间:2018-09-08T15:09:22.293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2月上作者:刘滨[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我国水运事业快速发展,港口码头工程项目日益增多,建设规模也日益扩大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广东广州 510235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我国水运事业快速发展,港口码头工程项目日益增多,建设规模也日益扩大。
就目前而言,我国拥有的所有港口码头中,重力式码头居多,主要在于重力式码头具有结构坚固耐用、荷载能力大、施工相对简单等优点,不仅自身施工工艺简单,还能承受较大的船舶荷载和地面荷载。
为了进一步优化港口重力式码头施工技术,对其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是有必要的,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港口重力式码头;施工技术;施工管理1.码头结构形式分类港口工程是关系到港口经济的关键,在具体的港口码头施工中,受到港口本身地质因素的影响,则造成传统码头结构无法适应。
如果仍旧按照常规码头结构施工,必然会造成安全隐患,威胁码头的安全与稳定。
现阶段,国内对新型码头结构的研究不断深入,各类新型码头结构不断应用到港口工程施工中。
例如:桶式基础结构码头、重力式码头、双排大管桩码头等。
(1)桶式基础结构码头。
该类码头结构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提高软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力,共同承担上部结构所传递的荷载,其具体优势较为明显。
包括:①可工厂化预制,具体的施工中,可择取预制构件的方式展开施工,且水上工艺相对简单,无需运用繁琐的下沉工艺,不用借助大型水上船只,仅仅依靠排水排气能够完成施工,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②施工周期相对较短,且建设中所需施工材料相对较少,资源利用率高,符合绿色施工的基本需求。
③可借助充气的方式,将其拔出海面,可实现重复利用。
桶式基础结构可作为一种新型的软基处理工艺,可有效提升淤泥地基的处理,使得地基的强度可得到保障,可广泛用于淤泥质海岸港口。
(2)重力式码头。
我国码头新结构型式综述

我国码头新结构型式综述雍新;史宏达【摘要】对我国近些年出现的几种新型码头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综述.导管架码头结构型式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型式,结构的整体刚度大、水平变位小、透空性好、波浪反射小,在开敞式环境下可适当降低码头面高程;椭圆沉箱墩式结构解决前后不均匀沉降的问题,提高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内河架空直立墩式结构对大水位差适应能力强,结构紧凑,对水流穿行影响小,装卸作业时泊稳条件好,是内河航道未来的发展方向.【期刊名称】《海岸工程》【年(卷),期】2013(032)001【总页数】9页(P35-43)【关键词】码头新型结构;嵌岩导管架结构;椭圆沉箱墩式结构;内河架空直立式【作者】雍新;史宏达【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56.1港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桥梁,是区域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依托。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港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建国以来,经历过几次大型的建设码头的高潮,使得大量优良岸线已大部分被使用,自然环境和建设条件相对恶劣的岸线不能适应传统典型码头的建设。
因此,提出码头新型结构已成必然。
下面重点介绍几种较为新颖的码头结构型式。
1 开敞式码头导管架结构随着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货物海上运输距离和运输量的逐步增大,运输船舶也日趋向大型化发展,目前很多港口型式已不能满足船舶对水深的要求。
为适应这一趋势,港口逐步向外海发展,并越来越多的采用开敞式布置型式。
因此,外海开敞式码头对于未来船舶和航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外海开敞式码头的建设当遇到基岩裸露或基岩覆盖层较浅的地质环境时,一般首选重力式沉箱结构,但该结构码头面较高、水下工程量大、泊稳条件差等不利之处。
若采用高桩嵌岩码头结构,则存在施工期需要设置稳桩措施、水下工作量大等不足。
因此,在地质条件为基岩的外海码头可以采用嵌岩导管架结构型式,将导管架结构通过嵌岩桩固定在基岩上,这种结构相比传统直桩嵌岩结构具有以下优点:导管架一般在陆地制造,用驳船拖运至井位,由起重机吊放入水中,通过竖向导管打入钢桩将导管架固定在海底。
钢结构码头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工程设计•钢结构码头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朱俊裕陈果1引言在码头工程设计中,高桩梁板结构型式应用比较广泛。
通常这种型式的码头上部结构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坚固耐用,但预制和现浇的工程量较大,工期较长。
本案为印尼巴淡地区某预制厂的配套码头工程,因业主考虑将本项目尽快投产营运,故码头的建设工期较为紧张;且为了利用一部分堆存的保养较好的钢管桩,节省工程投资,经多次讨论及与业主的沟通,决定码头主要水工构件采用钢结构整体装配形式,能极大的提高施工便捷度,减少工程建设时间和投资。
本文以该工程为例,介绍上部结构以钢结构为主的高桩梁板式码头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
2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印度尼西亚巴淡岛西南侧海岸,该区域受四周岛屿掩护,风浪较小,适宜建造水域建筑物。
码头采用突堤式布置形式,共设2座突堤,堤两侧均可靠船。
每座突堤总长63m、宽7m,突堤净间距为29m。
码头主要构件均选用钢构件。
码头面高程为5.3m,设计泥面高就-3.30m。
工酥工建筑物结构安全等级为II级。
码头上各布置1条75tx2门机轨道,轨距33m。
3相关设计条件3.1水文、气象条件(表1)3.2工程地质勘察资料表明:可选用⑥2强风化花岗岩(砂砾状)或⑥3中风化花岗岩作为桩基持力层。
3.3设计船型(表2)3.4荷载表1气象、水文条件设计参数表设计条件设计参数风22m/s设计水位设计高水位 4.2m (巴淡当地高程)设计低水位 1.3m 波浪要素工程海域的波浪较小,按1m考虑水流设计水流流速取1.5m/s表2设计船型一览表船型管桩、预制构件运输驳2000t级杂货船船长/m78.6586型宽/m19.5213.5型深/m 4.277.0满载吃水/m 2.35 4.9备注乘潮lm(1)恒载水工建筑物的结构自重;(2)均布荷载均布荷载为10kN/m2;(3)起重机械、流动机械荷载①75tx2H式起重机:轨距33m,基距16m,轮压244.2kN;②101汽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码头结构在我国港口工程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06-22T15:14:48.4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5期作者:施达魁
[导读] 摘要:本文将对遮帘试板桩码头、双排大管桩码头、架空直立式码头、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深圳海勤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518067
摘要:本文将对遮帘试板桩码头、双排大管桩码头、架空直立式码头、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遮帘试板桩码头,由于其结构优势使码头在大水深情况下得以应用;双排大管桩码头,由于其结构优势,承受较高的图像承载力和抗弯强度;架空直立式码头可以解决内河大水位差情况下建造码头的工程困难。
关键词:新型码头结构;港口工程;遮帘式板桩码头;架空直立式码头
引言
在之前,我国各地区受到自然条件和使用条件的影响,以下三种码头分布更为广泛,像重力式码头、板桩码头、高桩码头。
在之前的几十年间,和适用于建立经典码头的优良海岸已经被逐步开发。
自然条件和使用条件比较低劣的地方,就需要重新研究建设新型码头。
下面将对几种新型的码头进行简短的介绍。
一、新型码头型式概述
现代港口码头建设近两个世纪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项古老而成熟的学科,码头结构型式最初采用的量力式,板桩式,桩基。
直到现在信保持原有的应用范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船舶的大型化,港口的现代化,古老的码头结构型式得到很好发展,近年来,我国港口建设规模重大,特别在沿海城市高速发展需要大量货物流动,使得码头的压力加大,增加了海港码头的数量,因此,码头选用的结构型式是是否符合城市的需求,除了取决于自然条件外,还需要码头型式的创新,而对于自然条件中的地质条件而言,结构型式必须和地质条件相适应,否则会增加造价,还产生过大的的位移或者沉降,影响了码头的正常使用。
为了提高码头的耐久性,提高码头承载能力和承担装卸机械的轮压,而新型码头应运而生。
二、遮帘式板桩码头
目前,板桩码头的缺点在于板桩断面不能,实现深水码头大弯矩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我国推出了半遮帘式码头和全遮帘式码头。
2.1半遮帘式板桩码头
将板桩码头改装把半遮帘式板桩码头,这样就能避免已建成的码头面层以上建筑物的拆除。
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节约投资成本缩短工期。
第二点,测方案,在码头加深的同时,码头前沿线,不用向前推移,这就不会出现由于码头加深而占用港口的港池水域。
这种结构设计,已经被中国航海协会评选为,年度科学进步二等奖。
这种设计是对于这种码头情况最佳方案。
当由于实际需要,码头需要向深水发展,或者加薪的幅度非常大时,这时候采用的就不再是半遮帘式板桩码头。
2.2全遮帘式板桩码头
全遮帘式板桩码头其底部结构承受的主要载荷是由于上方土中自重产生的侧向土压力。
和一般的板砖码头在结构上更为相似,全遮帘式板桩码头其结构特点在于,前板桩和锚占碇墙之间增设了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得益于其结构的设计优势,其侧向受力情况有明显的改善。
几点在于深水港吃,这种设计结构也不需要过后的桩体和较厚的入土深度。
2.3遮帘桩承受的荷载
遮帘桩桩后对其自身结构产生的水平作用力,采用朗肯主动土压力计算。
同时桩体还受到水平载荷所承受的压力。
遮帘式板桩码头由于其结构设计的优势,它具有很高的发展前景,因为遮帘桩既可以起到遮帘的作用,又可以使,装卸机械的水平力不再作用于前板桩,正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新型双排大管桩码头
新型双排大管桩码头具有承载能力强,抗强度大,抗腐蚀能力好等优点。
为了充分发挥双排大管桩的抗弯强度。
国内知名的学者,结合,新型双排大管桩的设计特点,在提高生产混凝土搅拌的技术上,就提出了现在的双排大管桩码头结构型式。
在该种结构设计初期,由于经验不足,预期设计结果与实际结果有很大出入,所以新型双排大管桩码头的设计并没有运用在码头上。
后来经过上海港湾设计研究院,对双排大管桩码头进行了进一步的设计改进。
心情,双排大管桩码头之所以称为双排大管桩码头那是因为不设前后有两排大管桩,顺着轨道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就将相邻之间两排大管桩连接起来,并用深层搅拌加固技术对混凝土进行加固处理。
就是码头的抗压强度和凝聚力大大提升,减少了加固对前排大管桩的侧向负荷。
对于目前而言,双排大管桩的计算方法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探讨,所以就需要试验模拟。
国内某研究机构,对,双排板状的结构进行了小型和大型的模拟试验比较,该实验证明了,有填沙的设计结构,相对于没有填沙的设计结构受到力的作用影响位移明显减小。
在小型模拟实验结果证明:板桩与固化土充分接触时,装板桩位移,板桩弯矩均变小。
为了证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将实验结果与该项技术的权威著作作比较,通过比较最终证明,计算双排大管桩码头的载荷方法是正确的。
这种新型的双排大管桩码头既具备双排板装负荷能力强的优点,又具备重力式码头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在建设新型双排大管桩码头,采用桩间分层填砂加固工艺,通过加固工艺,可有效地降低桩侧土压力,使码头能够对于在天然条件不占优势的港口进行使用,像:水深较大、吨位较高、地基一般等不利条件。
这样的设计要求,既能降低生产成本也能加快工期的完成,在港口的耐腐蚀方面也变得更加优秀。
该设计成果于2002年2月通过审查,在,国家交通部审核意见中指出,该研究成果总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四、架空直立式码头
由于我国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这就使得我国西部地区内河港口迅速发展起来,在大型集装箱的运输量上急速增加。
在西部地区内河港口,之前的建设码头多为适应大水位差而建设的斜坡式集装箱码头。
这种斜坡式集装箱码头尤为生产工序较多,效率低、安全性差等各种不利问题浮出水面。
而架空直立式码头,在进行大型集装箱作业时,可大量减少装卸环节提高装卸效率。
架空直立式码头,已经成为内河集装箱码头的首要结构型式。
我国的架空直立式码头设计水平已经稳居世界前列。
在一些山区河流领域,由于水流的速度快,水位涨幅频繁,码头区域,大多具有持力层具有覆盖层较薄的特点。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架空直立式马桶采用的是灌注桩技术。
能够
很好的,承受上部结构传递的横向的,或者水平的荷载。
该设计码头抗压能力强,也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拔能力,架空直立式码头具有很强的整体稳定性。
因为架空直立式码头它的海拔较高所以在受力上非常复杂。
对于该种码头的研究,主要采用模拟实验,以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探索。
架空直立式码头相比传统的直立式码头具有以下优点:(1)架空直立式码头结构高度大水位差大;(2)架空直立式码头适应大水位差能力强;(3)架空直立式码头结构采用微透空式,河流对码头的影响较小,所以在进行货物的装运时,稳定性强。
架空直立式码头相比传统的高桩码头具有以下缺点:(1)架空直立式码头适合集装箱货大件杂物的装卸,但像一些杂货则不适用于该码头的装卸;(2)码头的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由于架空直立式码头生产成本较高,码头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发挥其效益。
结束语:随着航海运输业的发展,新型码头的研究也迅速发展起来,新型码头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在深水泊位建设的难题,这不仅是我国的,码头设计取多少良好的成绩,也确立了我国在水上运输的地位,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伴随着我国港口建设的逐步发展,只有我们上述三种新型码头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科学上和工艺上的进步、不断创新才能应对更加复杂的建设条件。
参考文献:
[1]孙宪雷,许长新.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港口发展[J].港工技术讯,2004(09)
[2]徐光.21 世纪港口发展趋势及我国港口发展展望[N].浙江日报,2004-06-28
[3]韩理安,慈庆玲.现代港口发展趋势的启示[J].湖南交通科技,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