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预测

合集下载

某项目水土保持报告编写范本第五部分水土流失分析与预测

某项目水土保持报告编写范本第五部分水土流失分析与预测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范本(第五部分:水土流失分析与预测)5水土保持措施布设 (2)5.1防治区划分 (2)5.2措施总体布局 (2)5.3分区措施布设 (4)5.4施工要求 (8)水土保持措施布设5.1 防治区划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原则:(1)各区之间应具有显著差异性;(2)同一区内造成水流失的主导因子和防治措施应相近或相似;(3)根据项目的繁简程度和项目区自然情况,防治区可划分为一级或多级;(4)一级区应具有控制性、整体性、全局性,线型工程应按土壤侵蚀类型、地形地貌、气候类型等因素划分一级区、二级区及其以下分区应结合工程布局、项目组成、占地性质和扰动进行逐级分区;(5)各级分区应层次分明,具有关联性和系统性。

根据该工程特点及主体工程布局、设计和施工情况,结合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壤特性,将该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为3个区:路基工程区、绿化工程区、临时堆土区。

表5.1-1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表单位:hm2(1)总体布局根据项目建设特点及水土保持目标的要求,在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基础上,统筹部署水土保持措施。

做到主体工程建设与水土保持方案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重点治理与综合防护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和恢复、提高土地生产力相结合,尽量减少项目建设期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并有效治理项目建设区原有水土流失。

①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排水措施、土地整治等措施。

排水措施结合道路布设,雨水走向考虑项目区竖向设计及周边管网配套情况确定;土地整治措施在绿化施工前实施,主要区域为项目绿化工程防治区及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临时堆土防治区,通常采用机械整地和人工整地相结合的方式。

②植物措施主要包括植草绿化措施。

通常在工程末期实施,同时考虑栽植季节进行适当调整,针对项目区可绿化区域,恢复地表植被,以增加雨水下渗,减少土地裸露面积,进而减少水土流失量。

绿化工程通常采取乔灌草相组合的形式,同时考虑藤本植物和花卉进行点缀,其他措施主要以撒播草籽绿化为主。

论述河道整治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与防治措施

论述河道整治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与防治措施

论述河道整治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与防治措施河道整治工程的建设,对提高堤围的防洪能力,减免堤围内洪涝灾害,保护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然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水土流失,以及对工程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因此,在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建全水土保持防治体系,确保水土保持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

1 水土流失预测1.1水土流失预测时段的划分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及工程运行情况,工程带来的地面扰动、植被破坏、取土、弃土等造成的施工裸露面而新增水土流失主要集中产生于施工期。

生产运行期内由于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已开始发挥相应的功能,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因此,水土流失预测时段选择为施工期,结合施工组织安排,预测时段如下:排渠区为7 个月,箱涵区4个月,施工临时设施区10个月。

1.2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1.2.1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及植被面积预测主要是工程占地、开挖等引起的,根据主体工程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扰动原地貌、土地及植被总表面积1.22hm2,主要为耕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

1.2.2弃土量的预测弃土主要来源于老堤防铲除土方、堤外侧表层清基土方等,弃土总量为1.59万m3。

1.2.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情况工程建设中,对征、占地范围内的水土保持设施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根据相关规定,结合工程区域实地查勘,工程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0.10hm2,为草地等。

1.2.4水土流失量的预测根据对项目区及周边水土流失状况的分析和实地调查,参考当地气象、水文资料,综合分析得到项目区各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工程所在区域现状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经加权平均计算为368.9t/km2·a,属微度侵蚀。

经计算,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为65.73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63.35t。

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2.1原则[1](1)结合工程实际和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科学配置。

新疆准东地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研究

新疆准东地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研究

新疆准东地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研究新疆准东地区属典型的极端干旱大陆气候,生态环境脆弱,在该区域从事开发建设项目活动的同时必须做好水土保持防治。

以準东地区三个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预测为例,采用资料统计法和类比法对水土流失量进行定量分析。

标签: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类比法前言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是评价开发建设项目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编制水保方案的重要依据。

随着开发建设项目的增多,准东地区的水土流失愈发严重。

为响应《关于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项目建设与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更好的实施煤电冶项目一体化集中布局,需要掌握项目建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故选取三个有共性且具代表性的开发建设项目(新疆准东五彩湾北二电厂工程,下文简称电厂、新疆神火煤电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铝合金项目,下文简称铝合金厂、中国石化新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80亿方/年煤制天然气项目,下文简称煤制气厂),对其可能造成具有较大危害的水土流失进行定量分析,为未来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防治、准东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项目区概况项目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的新疆昌吉州阜康市、吉木萨尔、奇台和木垒县境内,西起阜康市的沙丘河,东到木垒县的东部边界,北到昌吉州北部边界卡拉麦里山南麓,南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缘,总面积20787.5hm2。

准东地区地势平坦,海拔约600m,相对高差30-50m。

地貌以戈壁和荒漠为主,属典型的极端干旱大陆气候,年温差和昼夜温差变化很大,多年平均气温6.5℃,平均日较差12.4℃,平均降雨量106mm,多集中于6-9月,最大24小时降水量31mm,年蒸发量2202-2382mm,年平均风速2.7-3.7m/s,最大风速16m/s。

土壤为灰漠土、风沙土、盐化土等。

地表植被稀疏,物种单一,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现状植被覆盖度约1%-5%。

2、水土流失量预测2.1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及预测单元。

阐述水土流失的预测方法及防治措施

阐述水土流失的预测方法及防治措施

阐述水土流失的预测方法及防治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的脚步逐渐加快,在高速公路施工中,常会遇到高填深挖、开凿隧道、架设桥梁等工程。

其中,如开挖导致破坏地表植被,造成原有地表土与地表植被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表土层的抗侵蚀能力减弱,从而形成水土流失。

又如在挖掘隧道及大挖方段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挖方量大于填方量,多余的土石方因受地形和运输条件的限制,不得不就地进行废渣处理。

而施工工程中及完工后,对取土坑、弃渣场等的土石渣料处理不当也都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现象。

一、高速公路建设中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一)对河流的危害若是不能及时而有效的处理号高速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弃渣,那么这些弃渣就很有可能会在雨水的作用下进入到下游的河道当中,从而增加下游河水当中的含沙量。

而这些泥沙在流速较缓的河道口或港湾沉积下来,就会造成河床淤积。

(二)对工程沿线水环境的破坏由于施工填挖方造成的弃土以及裸露的填挖方边坡一旦遇到大雨冲刷,泥土随雨水流失,会使工程沿线水域的悬浮物增加,造成水体混浊,在一定时间内对饮用水水源造成不良影响。

(三)对工程本身造成的安全隐患在施工中,路基和开挖边坡在重力的作用下会产生严重的松动散落现象,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治,那么在运行期间极易造成公路的坍塌、滑坡等事故。

(四)对土地资源的危害若不采取相关防治措施,降雨侵蚀所产生的泥沙就会直接流向工程区附近的农田,形成“沙压农田”。

而一部分细小的泥沙则会向河流下游扩散,形成“黄泥水”,扩大危害范围。

(五)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以上对土地及水域造成的危害综合交叉,将会对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其后果无法估量。

二、对工程中水土流失的预测方法由于我国目前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定位观测和动态监测数据十分缺乏,加之所用水土流失面积不准确、所取土壤侵蚀模数明显偏小、预测年限不当等问题,从而导致预测结果偏差较大。

建议用二维法对水土流失量进行预测。

在时间上,应根据其施工期间的施工内容、水保措施情况,来预测本阶段内产生的水土流失量。

水土流失预测

水土流失预测

第7章水土流失预测7.1预测的目的原则7.1.1预测目的根据项目建设施工特点,在调查和计算出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损坏、扰动地表植被面积,弃土、弃渣的来源、数量、堆放方式、地点及占地面积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水土流失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论证,采用科学合理的预测方法,对造成水土流失的形式、强度、数量、危害等进行调查评价,为合理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总体布局及各单项防治措施设计,有效防治新增水土流失提供依据,也有助于保障项目将来的安全运营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7.1.2预测原则根据本工程建设所产生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预测的原则如下。

(1)本工程已经开工建设,且已近完工,应对施工期水土流失量进行调查,自然恢复期进行预测,每个预测(调查)单元的时段按最不利的情况进行考虑,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年计算,不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

(2)本方案所有的预测(调查)方法、预测(调查)内容和预测(调查)结果等,均是以“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正常的设计功能,无水土保持工程条件下可能产生的土壤流失量与危害”为前提进行的预测分析。

(3)项目建设水土流失预测(调查)将根据项目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本方案将主要对因项目建设而扰动破坏原地表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结合土壤侵蚀原理进行定量分析。

7.2水土流失特点分析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本项目由于施工期土石方开挖、填筑、堆放等,扰动原地貌,占压土地,破坏原有植被,造成土体结构疏松,使其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丧失,加剧了区域内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

该项目建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其主要特点如下:(1)土方开挖及搬运量大本项目产生废弃土石方22935m3,废弃土石方堆放在渠道两侧边坡,土体松散,且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在降雨天气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2)地表扰动范围呈线状分布本工程所扰动地表面积较其它项目相对较分散,主要分区钦北区及灵东区,扰动区域线状分布。

(3)扰动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按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标准,项目区属以水力侵蚀为主的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允许值为500t/km2.a,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来源:文章作者:史东超录入时间:08-01-24 00:05:4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预测量的大小对水土保持防治方案的制定、水土保持投资估(概)算的多少及水土保持效益分析等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水土流失预测的时段划分。

根据建设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可分基本建设和生产运行两个时段进行预测。

重点预测方案服务年限以内的情况。

二、预测的内容和方法:1、原地貌、土地及植被损坏情况预测。

通过查阅开发建设项目的技术资料,利用设计图纸,结合实地查勘,对项目建设期、生产运行期开挖扰动地表、占压土地和损坏林草植被的面积分别进行测算。

2、弃土、弃石、弃渣量的预测。

主要包括主体工程、临建工程、附属设施(如交通运输、供水、供电、生活设施等)、取土(石、砂)料场等生产建设过程中的弃土(石、渣)及工业和生活垃圾等方面。

通过查阅项目技术资料及现场实测和预测,了解其开挖量、回填量、剥采比、单位产品的弃渣量等,预测各时段的弃土、弃石、弃渣总量。

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预测。

对因开发建设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数量进行测算,并附表列出。

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

调查建设项目对地面层、植被扰动情况,并了解废弃物的结构组成及其堆放位置和形式。

分别对水蚀、风蚀进行预测。

预测的方法主要有:1)数学模型法。

利用各地水土保持研究所、试验站的观测资料和研究成果,主要是降雨、地形、植被、地面物质组成、管理措施等因子与水土流失的定量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预测。

2)实地测试法。

对已建、在建项目,可进行实地测试,有条件的可布设水土流失监测点,进行实地测试。

3)类比预测法。

开发建设项目毗邻地区有类似观测、研究成果的,可以通过分析比较,引用相近资料进行预测。

5、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危害的预测。

分析预测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影响,对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土地沙化、退化的可能性,下游河道泥沙的增加,对下游防洪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预测。

水土流失影响预测与评价

水土流失影响预测与评价

水土流失影响评价及防治措施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根据上述分区原则与依据,结合项目特点,将项目划分成5个水土流失一级防治区,即开采区、工业场地区、办公生活区、连接道路区。

水土流失预测1.扰动地表、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预测项目施工将改变原有地貌,损害或压埋原有植被,不同程度地对原有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造成破坏,造成工程区水土流失量的增加。

工程总征占地面积即为项目扰动及损坏地表面积,为7.931hm²。

2.水土流失量预测1)预测内容根据本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的环节情况,水土流失预测主要是针对工程建设及生产运行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预测项目建设及自然恢复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

2)预测范围根据相关规定,工程水土流失预测范围为工程建设扰动地表的范围,即工程的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范围之和。

根据各分区的扰动时段、扰动形式总体相同,扰动强度和特点大体一致的要求,可将整个工程扰动区划分为矿山开采防治区、矿山运输公路防治区、碎石加工防治区和办公生活防治区等4个预测分区进行水土流失预测。

3)预测时段与单元本工程为建设生产类项目,预测时段包括建设期、生产期和自然恢复期。

根据项目区的特点,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预测时段。

每个预测单元的预测时段按最不利的情况考虑,超过雨季(4 月-9 月)长度的按一年计算,不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

本项目预计开工时间为2019 年9 月,完工时间2019 年12月,建设期预测时段按0.3 年计。

生产期只预测弃渣量,不做水土流失量预测。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确定自然恢复期为 2 年。

4)预测方法本项目采用扰动地表造成的土壤流失量计算公式如下:式中:W--扰动地表土壤流失量(t);i--预测单元(1,2,3,…,n);k--预测时段,1,2,指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Fi--第i 个预测单元的面积(km²);Mik--扰动后不同预测单元不同时段的土壤侵蚀模数(t/km²•a);ΔMik--不同单元各时段新增土壤侵蚀模数(t/km²•a);Mi0--扰动前不同预测单元土壤侵蚀模数(t/km²•a)。

水土流失量估算模式

水土流失量估算模式

水土流失量估算模式预测模型采用美国通用的水土流失程式(USLE)。

预测方程为:A=R·K·LS·C·P式中:A—侵蚀强度,即单位面积(hm2)单位时间(a)流失量;R—侵蚀因子;K—土壤因子;LS—地形因子;C—生物因子;P—水土保持因子。

这个预测模型是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经过40多年实地观察提出的。

我国南方各省在该模型应用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许多研究表明,该模型不仅适用山坡地、农地的水土流失估算,同样也适用于公路街道建设。

福建省水土保持实验站和福建省农学院士化系在1991年结合我省闽东南气候、土壤、地形、植被等基本条件,对这一模型的基本参数进行计算组合确定。

⑵预测因子的确定①侵蚀力因子RR因子是降雨侵蚀的指标,迳流的影响也包括在内。

对于常年受到降雨侵蚀的区域来说,R值大小取决于月均降雨量和年降雨量。

计算公式如下:R=∑12i=1-2.6398+0.3046Pi式中的P为年降雨量(mm),Pi为月均降雨量(mm)。

项目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mm,根据计算公式可得R为196.4。

②土壤因子KK因子反应土壤对侵蚀的敏感度;K值越大,敏感度越高,越容易受到侵蚀;K因子大小取决于土壤质地层(粘粒、粉粒、砂粒和有机质含量)。

福建省土壤可蚀性因子K取值的经验方程式为:K=(164.80-2.31X1+0.38X2+2.26X3+1.31X4-14.67X5)×10-3式中:X1-细砾(3~1mm)含量,%;X2-细沙(0.25~0.05mm)含量,%;X3-粗粉粒(0.05~0.01mm)含量,%;X4-细粉粒(0.01~0.005mm)含量,%;X5-有机质含量,%;项目建设区域,土壤类型属红壤土。

综合有关资料分析,项目区水土流失预测土壤可蚀性因子K计算模式,细砾含量X1以3.2%计,细沙X2含量以25%计,粗粉粒含量以20%计,细粉粒X4含量以12%计,有机质X5含量以2%计,由此计算得K值为0.16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水土流失预测7.1预测的目的原则7.1.1预测目的根据项目建设施工特点,在调查和计算出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损坏、扰动地表植被面积,弃土、弃渣的来源、数量、堆放方式、地点及占地面积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水土流失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论证,采用科学合理的预测方法,对造成水土流失的形式、强度、数量、危害等进行调查评价,为合理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总体布局及各单项防治措施设计,有效防治新增水土流失提供依据,也有助于保障项目将来的安全运营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7.1.2预测原则根据本工程建设所产生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预测的原则如下。

(1)本工程已经开工建设,且已近完工,应对施工期水土流失量进行调查,自然恢复期进行预测,每个预测(调查)单元的时段按最不利的情况进行考虑,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年计算,不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

(2)本方案所有的预测(调查)方法、预测(调查)内容和预测(调查)结果等,均是以“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正常的设计功能,无水土保持工程条件下可能产生的土壤流失量与危害”为前提进行的预测分析。

(3)项目建设水土流失预测(调查)将根据项目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本方案将主要对因项目建设而扰动破坏原地表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结合土壤侵蚀原理进行定量分析。

7.2水土流失特点分析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本项目由于施工期土石方开挖、填筑、堆放等,扰动原地貌,占压土地,破坏原有植被,造成土体结构疏松,使其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丧失,加剧了区域内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

该项目建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其主要特点如下:(1)土方开挖及搬运量大本项目产生废弃土石方22935m3,废弃土石方堆放在渠道两侧边坡,土体松散,且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在降雨天气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2)地表扰动范围呈线状分布本工程所扰动地表面积较其它项目相对较分散,主要分区钦北区及灵东区,扰动区域线状分布。

(3)扰动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按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标准,项目区属以水力侵蚀为主的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允许值为500t/km2.a,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

(4)水土流失时段集中工程施工期为旱季,时间较短(4个月),因此工程沿线堆放土石方未发现重大水土流失现象。

7.3水土流失预测(调查)范围由于该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不涉及到地表的扰动问题。

因此本方案将对施工期间和自然恢复期间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水土流失量、弃渣量等进行实地调查。

钦灵灌区2010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第一批)水土流失调查范围包括灵东北干渠、灵东南干渠、吉隆西干渠、吉隆总干渠、九百垌干渠、京塘总干渠及各渠段施工便道和施工场地。

7.4水土流失预测时段钦灵灌区2010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第一批)施工建设期已近尾声,本方案将调查项目施工期间、自然恢复期间的水土流失情况。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结合项目建设区的特点,本项目调查时段分为施工期、自然恢复期,调查时段按最不利的情况考虑,超过雨季(5月至9月)长度的按一年计算,不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

根据主体工程设计资料,本工程施工期4个月,自然恢复期12个月。

各个项目区调查时段详见表7-1。

表7-1 水土流失预测(调查)时段一览表7.5预测(调查)内容及方法7.5.1水土流失预测(调查)内容本工程已于2010年10月开工,计划2011年1月完工,本方案属于初步设计阶段。

方案编制完成时本工程已基本完工,因此,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中水土保持初步设计专章规定,本方案水土流失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复核工程弃土弃渣量、施工扰动面积及损毁的水土保持设施数量;调查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工程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等。

7.5.2 预测方法(1)扰动原地貌、造成水土流失面积调查分析项目建设扰动原地貌、造成水土流失面积,在查阅主体工程设计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取GPS测量与收集调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算。

(2)可能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和面积预测分析凡有防止水土流失作用的措施,均是水土保持设施,包括林地、荒草地、引排水设施、蓄水设施等。

根据《关于水土保持设施等若干问题解释的通知》(桂水水保[2007]22号)和有关水土保持技术规范,采用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统计分析法,确定项目工程建设实际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和数量。

(3)弃土弃渣量调查分析本工程已近完工,本方案着重调查工程施工期产生弃土弃渣量及分布。

(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分析对项目建设区进行详细调查,结合技术资料对水土流失因子进行详细分析,并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和面蚀分级指标,对项目区各地块水土流失强度进行划分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地块的侵蚀模数背景值;通过调查,以及项目区附近同类工程扰动侵蚀模数作为类比,确定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

再结合土壤侵蚀原理,对原生水土流失量、扰动地表流失量采用侵蚀模数法进行预测,对弃渣流失量采用流失系数法进行预测,从而得出新增水土流失量。

土壤流失量预测(调查)计算公式如下: ①原生水土流失量调查原生水土流失量调查采用土壤侵蚀模数法进行分析计算:)(∑⨯⨯=nii i i i T F M W (公式7-1)式中:W i ——原地貌水土流失量,t ; i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M i ——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 2·a ; F i ——不同的地貌单元面积,km 2; T i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年(a )。

因工程建设扰动地表而产生的水土流失量的调查方法和原生水土流失量的调查方法相同,采用土壤侵蚀模数法进行调查。

②弃土弃渣流失量调查对于以弃渣流失为主的区域,用流弃比法调查估计,其表达式如下:∑=⨯=mi i i a S W 11)( (公式7-2)式中:W2——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t;S i——弃渣量,t;a i——弃渣流失系数;i——不同的地貌单元;③扰动地表水土流失量预测(调查)∑∑==⨯⨯=ni jjijijiTFMW131) (扰(公式7-3)式中:W扰——扰动地表水土流失量,t;Fji——某时段某单元的面积,km2;Mji——某时段某单元的土壤侵蚀模数,t/km2·a;Tji——某时段某单元的预测(调查)时间,a;i——预测(调查)单元,i=1、2、3,n;j——预测(调查)时段,j=1、2、3,指筹建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

可能新增水土流失量按下式计算:W新=W弃+W扰-W原(公式7-4)式中:W新——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量,t;W弃——工程弃土、弃渣流失量,t;W扰——工程建设扰动地表水土流失量,t;W原——工程区原生水土流失量,t。

在具体计算时,将根据有关调查资料并结合工程区域的自然条件,经综合分析确定有关的计算参数。

(5)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分析根据工程实施规模、施工工艺等的位置和数量,结合区域自然环境条件,调查由于工程建设引起新的水土流失已经造成的危害。

7.6工程水土流失预测(调查)分析7.6.1扰动原地貌、造成水土流失面积分析项目扰动地表、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主要是根据主体工程设计资料统计计算,部分结合实地查勘和图面量测获得,本项目建设过程中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面积为21.60hm2,其中永久用地14.55hm2、临时用地7.05hm2,土地利用类型为渠道建筑、旱地、荒草地。

具体见表7-2。

表7-2 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及植被面积统计表单位:hm27.6.2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和数量分析通过查阅本工程改建设计方案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对工程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和数量进行量算。

根据《关于水土保持设施等若干问题解释的通知》(桂水水保[2007]22号)规定,水土保持设施是指具有防治水土流失功能的一切设施的总裁。

包括工程设施、水土保持植物和原地形地貌。

结果表明:该项目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总面积为21.60hm2。

项目区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情况详见表7-2。

7.6.3工程弃土、弃渣量预测根据主体初步设计分析,钦灵灌区2010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第一批)土石方主要产生于渠道、施工便道的开挖、回填及平整。

本工程建设过程中开挖土石方82081m3、回填59146m3、废弃22935m3,废弃土石方主要堆存于渠道两侧边坡。

7.6.4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量预测7.6.4.1原生水土流失量分析(1)土壤侵蚀模数的取值该项目分为3个二级分区,其中主体渠道改造是在原有渠道上进行,部分渠段为土渠、部分渠道因年久失修,边坡及渠底渗漏较大。

同时根据对现场部分未完工渠段的调查,确定原有渠道土壤侵蚀模数;施工便道及施工场地则根据项目区周边地区土壤流失的调查,综合地形地貌、降雨、土壤植被等因素,确定土壤侵蚀模数。

现场踏勘发现该区多为荒草地及旱地,土壤流失为耕作侵蚀及面蚀,其中耕作侵蚀强度较大,荒草地由于植被缓冲作用,侵蚀模数相对较小。

参照第四章中钦北区及灵山县水土流失现状表,项目区多为轻度水力侵蚀,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中关于土壤水力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得出项目原生土壤侵蚀模数。

各区段土壤侵蚀模数详见表7-4。

(2)原生水土流失量计算结合预测时段划分,按式7-1计算得到项目区原生水土流失量为167.49t,具体计算成果见表7-3。

表7-3 原生水土流失量预测(调查)计算表7.6.4.2扰动地表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调查(1)建设期扰动地表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调查①水土流失情况分析本工程已开工,目前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工程施工扰动侵蚀模数采取调查取值。

施工期间,区域内地表均有不同程度的挖损和占压破坏,项目建设模式基本为:渠道扩宽、施工便道开挖平整、施工场地平整等。

渠道扩宽对地面扰动强度较大,土壤侵蚀模数取值为5000t/km2·a;施工便道土壤侵蚀模数取值为7340t/km2·a,施工场地土壤侵蚀模数为2534t/km2·a。

渠道及施工便道两侧临时堆土采取流弃比计算土壤流失量。

施工期临时堆土2.29万m3,折合53815t(土壤容重1.35t/m3),存放时间为0.33年,施工结束后对其进行绿化。

由于堆存量较大,在无任何防护措施情况下,流失量较大,因此,预测流失系数为0.06。

②可能产生水土流失量调查根据以上确定的调查方法和土壤侵蚀模数取值,按各区域调查时段,使用公式7-3、7-2计算。

通过调查,建设期工程建设区域内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为408.46t,土方堆放产生的流失量为3228.9t,总计产生水土流失量为3637.36t,详细计算见表7-4、7-5。

注:容重取值1.35t/m3(2)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量预测本项目施工结束后,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建设完毕,进入自然恢复期,渠道改造全为三面光结构,土壤侵蚀模数降低至零;施工便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地绿化或铺筑砂石作为永久道路;施工场地则全部整地恢复为原土地利用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