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详细说明

• 常用制剂 • 糖皮质激素的常用制剂及其体内过程 天然的糖皮 • 质激素主要为皮质醇(氢皮质素或氢化可的松)和皮质 • 素(可的松)。皮质素是皮质醇在C-11位上脱氢的代谢 • 物。这两种糖皮质激素的主要作用为影响糖代谢,但也 • 具有轻度潴钠、排钾的盐皮质激素样作用,为了提高其 • 抗炎症作用和减少其潴钠、排钾的作用,人们通过改变 • 皮质醇和皮质素的化学结构,制成了各种强效糖皮质激 • 素制剂,主要包括泼尼松(去氢皮质素、强的松)、氢 • 化泼尼松(强的松龙、去氢皮质醇)、6α-甲基泼尼松 • 龙(甲基强的松龙)、9α-氟皮质醇(氟氢可的松)、地 • 塞米松(氟美松)和倍他米松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体内过程 • 根据各种制剂用相等效力剂量对下丘脑-垂体-肾 • 上腺轴抑制作用持续的时间,可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糖 • 皮质激素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 3类。短效类抑制ACTH • 释放的时间为24~36小时,制剂有:皮质醇(氢化考的 • 松、氢皮质素)、皮质素(可的松)。中效类抑制ACTH • 释放的时间为48小时,制剂有:泼尼松(强的松、去氢 • 皮质素)、氢化泼尼松(强的松龙、去氢皮质醇)、甲 • 基泼尼松龙(甲基强的松龙)和氟羟松龙(氟羟氢泼尼 • 松)。长效类抑制ACTH释放的时间为大于48小时,制剂 • 有:地塞米松、倍他米松。 •
• ⑤短期大剂量给药法。适用于感染中毒性休克、过 • 敏性休克、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和急性血管性水肿、 气 • 道阻塞等,一般应立即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⑥每日 分 • 次给药法。为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疾病的活动期或 恶 • 化期,为治疗炎症、过敏或自身免疫病等,应选抗炎 作 • 用大、而潴钠排钾副作用少的泼尼松、泼尼松龙或地 塞 • 米松等制剂,取得疗效后需有一段维持期,以后逐渐 减 • 量。长期大量应用者,不应骤然停药,否则可导致急 性 • 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危象。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及护理

(4)长程治疗:疗程大于3个月。适用于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防和治疗及反复发作、 多器官受累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溶血性贫血、系统性血管炎、结 节病、大疱性皮肤病等。维持治疗可采每日或隔日给药,停药前亦应逐步过渡到 隔日疗法后逐渐停药。 (5)终身替代治疗:适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减退症,并于各种应 激情况下适当增加剂量。
3. 注意事项
1 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2 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 3 其他注意事项
1 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1.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过敏
2.严重精神病史
3.癫痫
4.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5.新近胃肠吻合术后
6.骨折
7.创伤修复期
8.寻常型银屑病
9.严重高血压
10.严重糖尿病
11.未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真菌感 12.活动性肺结核; 染)
• 严重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荨麻疹 /血管性水肿 、 药疹、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光化性皮炎、 剥脱性皮炎
• 自身免疫性疾病 :结缔组织病,疱病 • 血管炎性疾病 :血管炎、脂膜炎 • 与免疫相关的疾病 :白癜风、红皮病
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
中国药师,2012,15(7):1009-1011
糖皮质激素 的合理使用及护理
1. 糖皮质激素概念及作用 2. 发展及使用现状
1.1 糖皮质激素概念
糖皮质激素(Gc)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要为 皮质醇,具有调节糖、脂肪、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作用,还具有抑制 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非特异性抑制免疫及退热作用。因 为其调节糖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所以称其为“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过多时,出现类固醇性糖尿病; 糖皮质激素缺乏时则发生低血糖。
什么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养生小知识】

什么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文章导读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大部分人都不清楚什么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其实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也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非常广泛,这种激素有一定的抗炎药理作用。
1.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是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激素的总称,属甾体类化合物。
糖皮质激素作用广泛而复杂,且随剂量不同而异。
生理情况下所分泌的糖皮质激素主要影响物质代谢过程,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则还有抗炎、抗免疫等药理作用。
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抗炎作用,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
2.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于临床已半个世纪。
从我国的调查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过去服用过和(或)仍服用激素的患者,达50%~70%。
长期服用数年,甚至达十数年者大有人在。
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对皮质激素的认识。
首先,不能认为激素是一"万能"药。
3.临床证实激素长期使用对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破坏的效果不明显,而白内障及骨折发生率则明显增高。
结节性多动脉炎及韦格纳肉芽肿等,激素也只能起有限的作用,而真正控制病情,明显提高五年生存率,甚至使某些患者长期缓解或治愈,仍有赖于加用环磷酰胺。
对狼疮肾炎亦相似。
细胞毒性免疫抑制剂不只可更好控制病情,且可有助减少缴素的用量。
激素有益的作用受剂量的影响,但激素长期大量使用则有许多副作用。
所以激素是一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糖皮质激素及其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减量指征
病情已控制 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反应 出现严重毒副作用 出现机会菌感染不能控制
糖皮质激素减量原则
疗程< 10天者可忽然停药 冲击治疗后可恢复原口服剂量 早期快减,晚期慢减 病情重者分三次服,按晚中早顺序减量至顿服 3次/日 顿服 隔日顿服 停药 尽早加用其他免疫克制剂
糖皮质激素及其临床 应用
一、 糖皮质激素概况
(glucocorticosteroids,GCs)
糖皮质激素,又名“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旳 一类甾体激素,也可由化学措施人工合成。
广泛旳生理作用
肾上腺皮质
可旳松 (cortisone)
基因调控
二、 糖皮质激素旳生理作用
糖代谢:克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旳摄取和利用,增进糖异生 血糖、糖耐量、肝糖原
蛋白质代谢:增进蛋白质分解代谢 血浆氨基酸浓度、尿氮 负氮平衡
脂肪代谢:两面作用 脂肪分解和脂肪组织特殊分布 水和电介质代谢:弱旳盐皮质激素作用,保钠排钾高血压、水肿
排钙增长、钙吸收降低骨质疏松 核酸代谢:诱导特殊mRNA合成(一种克制细胞膜转运功能旳蛋白质)
克制细胞对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旳摄取
泼尼松龙(强旳松龙)vs泼尼松(强旳松)
关联与差别
• 其中具有生理活性旳是?
泼尼松龙(强旳松龙)
Hale Waihona Puke • 其中没有生理活性,是无活性代谢物旳是? • 两者之间旳关系? • 发生代谢转换旳部位是?
泼尼松(强旳松)
在代谢中相互转化
• 药代动力学:
– 代谢差别:肝功能障碍患者适于直接使用活 性成份泼尼松龙(强旳松龙),泼尼松不能 有效代谢成为活性产物。
• 严重旳骨质疏松 • 严重糖尿病 • 严重高血压 • 精神病 • 病毒性肝炎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围手术期应用专家共识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围手术期应用专家共识(2017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发布时间:2017-07)肾上腺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是围手术期广泛使用的药物,本指南旨在综合并指导GCs在围手术期的合理应用。
GCs的作用机制和生理、药理作用GCs属甾体类的化合物,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一种,另两种为盐皮质激素和性激素。
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调节(图1)。
图1 HPA轴对激素分泌的调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释放受SCN的生物钟控制,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GCs的分泌也呈相应的昼夜规律,凌晨清醒前分泌达高峰时浓度可达140~180mg/L,以后分泌减少,午夜到最低值,从凌晨3~4时至上午10时,分泌量占全天分泌量的3/4[1],故长期或大量使用GCs者,在凌晨分泌高峰时将一日量一次给予,可减轻长期或大量使用GCs引起的肾上腺萎缩[2,3]。
人体内源性GCs主要是氢化可的松(皮质醇),其次是可的松(皮质酮)。
外源性GCs包括泼尼松(强的松)、泼尼松龙(强的松龙)、甲泼尼龙、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等。
可的松和泼尼松需在肝脏转化为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后才能发挥激素效应。
作用机制(1)基因效应进入体内的GCs通过循环到达靶器官,以弥散方式透过细胞膜进入靶细胞,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活化的GCs-GR复合体移动进入细胞核内,与核内的DNA结合,启动mRNA的转录,通过与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结合,抑制基因转录,或与NF-κB转录因子结合调节炎性和抗炎基因转录,或通过降低mRNA的稳定性,继而合成各种酶蛋白并发挥效应。
从转录到发挥特定位点作用,需要1h以上,这也被GCs峰效应常落后于峰浓度的临床现象所印证。
(2)非基因效应是在数秒到数分钟内出现的快速效应,包括(1)不通过受体介导,对细胞膜的特异直接作用;(2)通过膜结合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产生作用;(3)通过细胞质蛋白,如细胞质角蛋白(MAPK s)、磷脂酶(CPCA)和蛋白激酶(SRC)的相互作用发挥快速抗炎效应,影响炎症级联反应,降低神经冲动的发送,减轻损伤和抗痛觉过敏。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种类和主治疾病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种类和主治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种类和主治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又称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Adrenal Corticosteroids),是由肾上腺皮质合成和分泌的一类激素。
这些激素对于机体的正常功能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本文将介绍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种类和它们的主要治疗功能。
1.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糖皮质激素是一类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主要包括皮质醇(Cortisol)和皮质酮(Corticosterone)两种。
糖皮质激素在机体中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包括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等。
主治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糖皮质激素能够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减轻关节炎症状。
- 皮肌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病情。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气道炎症反应,以及具有支气管扩张作用。
- 哮喘: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够减轻哮喘发作的症状。
2. 盐皮质激素(Mineralocorticoids)盐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激素,主要包括醛固酮(Aldosterone)等。
盐皮质激素主要参与机体对钠、钾、水的代谢和平衡的调节,维持体内电解质的稳态。
主治疾病:-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盐皮质激素能够抑制醛固酮的合成与分泌,从而减少体内醛固酮的水平。
-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盐皮质激素可以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
3. 性激素(Sex Steroids)性激素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激素,包括雄激素和雌激素。
雄激素主要指睾丸酮(Testosterone),雌激素主要指雌二醇(Estradiol)。
性激素在性别发育、生殖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主治疾病:- 雄性激素缺乏症:性激素能够补充性激素缺乏症患者体内缺乏的性激素。
- 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性激素可通过抑制癌细胞生长和分化来治疗乳腺癌和前列腺癌。
糖皮质激素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一、引言糖皮质激素(GC)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效应的激素,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分泌。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广泛,其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近年来,糖皮质激素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糖皮质激素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二、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1. 免疫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能够抑制多种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2. 抗应激作用:糖皮质激素能够提高机体对各种应激源的抵抗力,减轻应激反应。
3. 代谢作用:糖皮质激素能够促进蛋白质分解、脂肪分解和糖异生,增加血糖浓度。
4. 血液系统作用:糖皮质激素能够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增加红细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
5. 脑功能作用:糖皮质激素对脑功能具有广泛影响,包括调节神经递质、影响神经元存活和再生等。
三、糖皮质激素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作用1. 抑郁症:糖皮质激素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
一方面,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血浆中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往往升高,且糖皮质激素受体功能异常;另一方面,部分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缓解重性抑郁症患者的症状。
因此,糖皮质激素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2. 焦虑症:糖皮质激素对焦虑症的治疗作用尚不明确。
有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减轻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焦虑症状。
然而,糖皮质激素治疗也可能导致焦虑症状加重,特别是在长期使用高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情况下。
因此,糖皮质激素在焦虑症治疗中的应用需谨慎。
3. 精神分裂症:糖皮质激素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
部分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
然而,糖皮质激素治疗也可能加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
因此,糖皮质激素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需个体化考虑。
4. 双相情感障碍:糖皮质激素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又名“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也可由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由于可用于一般的抗生素或消炎药所不及的病症,如SARS、败血症等,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抗炎作用,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
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特征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所具有的C3的羰基、Δ4和17β酮醇侧链以及糖皮质激素独有的17α-OH和11β-OH。
目前糖皮质激素这个概念不仅包括具有上述特征和活性的内源性物质,还包括很多经过结构优化的具有类似结构和活性的人工合成药物,目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类药物。
药理作用大剂量或高浓度时产生如下药理作用作用。
1、抗炎作用:GCS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
对各种炎症均有效。
在炎症初期,GCS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渗出和水肿,又抑制白血细胞的浸润和吞噬,而减轻炎症症状。
在炎症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的生成。
而减轻疤痕和粘连等炎症后遗症。
但须注意,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必须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以防炎症扩散和原有病情恶化。
抗炎作用机制:GCS扩散进入胞浆内,并与GR—Hsp结合。
同时Hsp被分离。
GCS和GR复合物进入细胞核,与靶基因启动子序列的GRE结合,增加抗炎细胞因子基因转录,与nGRE结合。
抑制致炎因子的基因转录,而产生抗炎作用。
2、免疫抑制作用:GCS抑制MΦ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促进淋巴细胞的破坏和解体,促其移出血管而减少循环中淋巴细胞数量;小剂量时主要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时抑制浆细胞和抗体生成而抑制体液免疫功能。
3、抗休克作用:1) 抑制某些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2) 稳定溶酶体膜,减心肌抑制因子(MDF)的生成,加强心肌收缩力。
3) 抗毒作用,GCS本身为应激激素,可大大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而保护机体渡过危险期而赢得抢救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大部分人都不清楚什么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其实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也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非常广泛,这种激素有一定的抗炎药理作用。
1.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是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激素的总称,属甾体类化合物。
糖皮质激素作用广泛而复杂,且随剂量不同而异。
生理情况下所分泌的糖皮质激素主要影响物质代谢过程,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则还有抗炎、抗免疫等药理作用。
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抗炎作用,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
2.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于临床已半个世纪。
从我国的调查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过去服用过和(或)仍服用激素的患者,达50%~70%。
长期服用数年,甚至达十数年者大有人在。
所以有必
要进一步提高对皮质激素的认识。
首先,不能认为激素是一"
万能"药。
3.临床证实激素长期使用对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破坏的效果
不明显,而白内障及骨折发生率则明显增高。
结节性多动脉炎及韦格纳肉芽肿等,激素也只能起有限的作用,而真正控制病情,明显提高五年生存率,甚至使某些患者长期缓解或治愈,仍有赖于加用环磷酰胺。
对狼疮肾炎亦相似。
细胞毒性免疫抑制剂不只可更好控制病情,且可有助减少缴素的用量。
激素有益的作用受剂量的影响,但激素长期大量使用则有许多副作用。
所以激素是一双刃剑,有利也有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