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修辞手法定义及例示

合集下载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并举例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并举例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并举例修辞手法是修辞学中常用的一种修辞艺术手段,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增强言语的艺术效果。

下面是十大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并举例说明。

一、比喻比喻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来进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形象化。

比喻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例子:他的眼睛如同一池清泉。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类的行为、感觉和特征,使其具有人的形象和特点。

拟人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并打动读者的情感。

例子:秋天的落叶轻轻飘落,宛如一位优雅的舞蹈者。

三、排比排比是通过重复使用句式结构或词语来强调并列的事物,加强语气表达力,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直接、有力。

排比能够使文章的修辞效果更加突出。

例子:求其友,如求其水;求其爱,如求其光;求其心,如求其真。

四、夸张夸张是通过对事物、人物或情感的描述进行夸大处理,烘托出一种戏剧效果,使文章更加生动、引人入胜。

夸张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例子:他的声音大得可以震碎玻璃。

五、借代借代是通过用一个相关的词语或事物来代替自己讲述的词语或事物,起到替代和提醒的作用。

借代能够使文章更加简洁明了,避免重复。

例子:我闻到了梨花的香气,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

六、反问反问是通过陈述时向对方提问并以此提醒或强调自己的观点。

反问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表达力,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子:难道生活中只有胜利和失败吗?七、比较比较是通过对两个事物或概念进行对照,从而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比较能够使文章的描述更具有说服力,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例子:她像一只雀儿般灵动的跳舞,飞舞在舞台上。

八、倒装倒装是将句子中的主谓语调换位置,使语序上与正常的语序相反。

倒装能够突出句子中的一些成分,使语气更加强烈,语言更富有节奏感。

例子:Into the room walked a man,his tall figure casting a shadow on the floor.九、设问设问是在文章中故意设置一个或多个问题,引导读者思考和回答,从而达到引发共鸣和提醒的作用。

八种常见修辞手法

八种常见修辞手法

八种常见修辞手法导语: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

下面是店铺为你准备的八种常见修辞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八种常见修辞手法1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修辞

修辞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利用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例如: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棉花,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拟人:拟人是将描写的事物赋予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特征。

例如:秋天到了,树上金黄的果子向我们点头微笑。

夸张:夸张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是为了突出事物某方面的特征,使读者获得鲜明的印象,对客观事物的属性、特征有意夸大或缩小。

例如: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意义相近的语言单位排列在一起,用来表达强烈感情的修辞手法。

例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里的阳光;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中的歌谣。

设问:设问是在说话或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先提出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设问的明显特征是自问自答,有问必答。

例如: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方式表达肯定的意思,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

反问的突出特征是无疑而问,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例如: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对偶:对偶又叫对仗,是用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语言单位表达相近或相反意思的修辞手法。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常见修辞手法及例句

常见修辞手法及例句

常见修辞手法及例句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可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常见修辞手法及例句,欢迎阅读!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例句:a.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b.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c.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例句:a.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b.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在对你微笑。

c.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例句:a.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例句: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例句:a.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b.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c.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示例: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3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4 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示例: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5 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语文20种修辞手法解释及例子

语文20种修辞手法解释及例子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活而生动有力。

了解并准确使用好汉语的修辞手法,对于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有很用。

01、比喻比喻是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

比喻是一种运用最广泛的修辞方法。

例子: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②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观潮》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02、比拟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例子:①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金色的草地》②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桥》③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桥流水人家》03、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

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子:①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②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

——《放风筝》③他开始教化“星期五”。

“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

——《鲁滨孙飘流记》04、夸张夸张是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

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

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

例子:①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修辞手法定义及作用举例

修辞手法定义及作用举例

修辞手法定义及作用举例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对比、反问、设问、反复、互文、引用等。

比喻:用在记叙、描写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让读者对事物有直观的认识,使文章更生动形象。

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拟人:生动形象的写出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活了,使文章更生动,事物特点更突出。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对偶:结构整齐,有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诵。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言气势,表达了……情感(这只是一种加强语气的方式,问句有回答问题的作用)。

设问:答案就在问题中,只要理解准定语修饰限制的词语,答案也就在文中,“设问”能提醒注意,引导思考。

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美,富有感染力。

互文:在连贯性的话语中,将本应合在一起的两个事物,分别安排在上下文不同句里,彼此交错渗透,理解时必须将上下文句义互相参差互补,才能正确理解。

引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比喻呢,就是把一个东西比作另一个东西。

比如说“月亮像个大圆盘”,这月亮就是本体,大圆盘就是喻体。

这比喻的作用可大了,能让咱把抽象的东西变得特别形象。

就像你想跟人说一个姑娘长得好看,如果直接说“她好看”,就很干巴巴。

要是说“她像一朵盛开的花朵”,嘿,立马就能让人在脑海里想象出她娇艳的模样,就好像这姑娘的美就在眼前晃悠呢。

拟人就更有意思啦,把东西当成人来写。

像“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风儿哪有手呀,可这么一写,感觉风儿就像一个温柔的小伙伴,特别亲切。

它能让没有生命的东西有了人的情感和动作,让整个描写都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就好比那些花草树木,本来呆呆地站在那儿,一拟人,就像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小精灵,整个世界都变得有生机了。

夸张就是把事情夸大或者缩小来说。

“飞流直下三千尺”,哪有瀑布真的有三千尺呀,但是这么一夸张,就把瀑布那种雄伟壮观的感觉一下子就给凸显出来了。

要是你想表达自己特别饿,说“我饿得能吃下一头牛”,这就把饿的程度超级加倍地表现出来了,听的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你那种饥肠辘辘的状态。

排比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类似的句子排在一起。

“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排比句读起来特别有节奏感,就像敲鼓一样,一下又一下,很有力量。

而且能够增强语言的气势,让表达的情感更强烈。

对偶呢,就是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

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看起来很整齐,就像一对双胞胎似的。

它能让句子变得很精炼,同时又有一种对称的美感。

反复就是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或者句子。

比如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这个“盼望着”一反复,就把那种急切盼望春天到来的心情表达得特别到位。

就像你心里有个事儿,不停地念叨,通过这种方式能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你想要表达的情绪。

设问就是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
文辞上分为三个成份,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

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

2.拟人
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

小鸟在枝头快乐地唱起歌谣
3.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飞翔
4.夸张
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或缩小的词句来形容事物
他的嗓子像铜钟一样,十里地都能听见
5.排比
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6.对偶
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7.引用
指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
这就是所谓“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

8.设问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9.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
含在反问句中。

我心里在想着,宁静的竹海里难道没有人家?
10反复
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
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1.互文
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秦时明月汉时关
12.对比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况互相比较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3.借代
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4.反语
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最后,张腊月无可奈何地笑骂道:“我现在才认识你,你是个顶坏顶坏的女人啊!”她们两人,虽说只相处了一天,可是她们的友情是那么诚挚深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