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引言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神经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脑水肿、感染等。

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是一种目前比较常用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它能够有效地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一、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是由依达拉费特和长春西汀两种药物混合而成,具有很强的抗血栓作用。

依达拉费特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它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长春西汀是一种纤溶药物,它能够溶解血栓,恢复血液循环。

这两种药物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清除血管内的血栓,恢复脑血流,改善脑组织缺血和缺氧的状况,从而起到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

二、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通常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特别是在症状发作后4.5小时内及进展性脑梗塞。

患者在服用该药物后,通常能够很快地感到头痛、乏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得到缓解,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一项关于该药物的临床研究表明,该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率高达93.4%,显著高于对照组。

在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得到明显改善,脑血流灌注好转,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减轻。

治疗后患者的颅内压得到有效控制,脑水肿得到缓解,有些患者还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但都是可逆的,不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长期的影响。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

四、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尽管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疗效显著,但在应用过程中还是要注意一些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研究与分析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研究与分析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研究与分析摘要】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发病48小时内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病人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及对照组(14例),分别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与单纯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3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变化,随时记录用药的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为87%和93.8%,对照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为38.8%和76.5%,各项安全性指标检测在正常范围。

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纯依达拉奉治疗。

【关键词】疏血通注射液依达拉奉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及生命。

进展型脑梗死是缺血性脑梗死的一个常见而重要的类型。

我们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效果较为明显。

急性脑梗死(ACI)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和病死率均相当高。

【病例资料】以上病例均来自我院心血管内科,其中治疗组,男患者16人,女患者6人,年龄在48至72之间,平均年龄为60岁。

对照组14例,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62岁~80岁平均71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梗死部位、伴发疾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1方法(1)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80毫升静点,一日两次静点,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生理盐水250毫升静点,一日一次静点,连用14天。

(2)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毫克加入0.9%的生理盐水100毫升一日两次静脉滴注,疗程为14天。

两者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在用药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而对照组治疗效果不明显。

实验组在神经功能缺损方面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刘俊川【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32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纤维蛋白酶原、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沉等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纤维蛋白酶原、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沉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和Hey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和Hey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脑部血液流变学状态,保护脑神经,改善预后.【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9(019)001【总页数】2页(P110-111)【关键词】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丁苯酞;依达拉奉;疗效【作者】刘俊川【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内科平顶山4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指缺血性脑卒中发病48 h内经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失仍呈渐进性加重,使中枢神经出现较重且持久的损伤,预后较差,为脑卒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1~2]。

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多认为与血液流变学异常、感染、血脑屏障通透性异常改变、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和自由基介导等多种因素有关[3]。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44例临床研究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44例临床研究
c mb n d Ed r v n r a ig p o r s i e c r b a n a c i n o ie a o o e te tn r g e sv e e r li f r t . o Me h d 1 2 c s s wi r g e sv e e r li — t o s a e t p o r s ie c r b a n 3 h
因 , 规 抗 血 小 板 聚集 、 血 化 瘀 、 经 营 养 等 治 疗 效 果 差 。 常 活 神 目前 得 到广 泛 认 同 的 治 疗 方 法 是 早 期 恢 复 血 流 的溶 栓 治 疗 ,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 般 资料 . 20 0 7年 1 至 2 0 月 0 9年 6月 我 院 收 治 进 展 性 脑梗 死 患 者 1 2例 , 7 3 男 4例 , 5 女 8例 ; 龄 2 ~ 7 年 3 8岁 , 平
n t g n e g (. . n r l a i . o p B r c i e d i o a d r v n i v ) b s d o h e i fg o p C oo isn i V )a d o a v x Gr u e ev d a d t n le a o o e(. . a e n t e r g me o r u Pl i a d g o p A e ev d a d to a i d n g n s a e n t e r g meo r u t d y sap r d Th l i n r u rc ie d i n l i Kal i o e a eb s d O h e i f o p B wih 1 a sa e i . ee i — l g 4 o n c l e r lg c d fcts ae ( S n a t e d x ( I a u o o i e ii c l CS )a d b rh l n e B )we ea s s el e o ea d a t rt e t n . ee i ia fi n i r s e s e b f r n fe r a me t Th l c l f- n e c c s o s r e n h ie e f c swe e mo i r d Reu t Th l ia fia y a d e n r t ft e p o r s a y wa b e v d a d t e sd fe t r n t e . o s ls e ci c le f c n o to h r g e s n c o

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研究

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研究

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研究依达拉奉是一种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药物,其应用范围和研究进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详细阐述,并探讨相关的研究方向。

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它能够有效地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依达拉奉的应用较为广泛。

急性脑梗死会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产生大量自由基,造成神经元损伤。

依达拉奉能够迅速进入脑组织,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从而保护脑组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临床研究表明,在急性脑梗死发病后的早期使用依达拉奉,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脑出血方面,依达拉奉也展现出了一定的治疗潜力。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脑组织会出现继发性损伤,其中自由基的过度生成是重要的致病机制之一。

依达拉奉能够减轻血肿周围的氧化应激反应,减少神经元凋亡,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除了脑血管疾病,依达拉奉在神经系统的其他疾病中也有应用。

例如,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延缓疾病的进展。

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依达拉奉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虽然目前的疗效尚不十分明确,但为未来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在心脏疾病方面,依达拉奉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心肌梗死发生后,心肌细胞会因缺血缺氧而产生大量自由基,导致心肌损伤。

依达拉奉可以减轻心肌的氧化应激损伤,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脏功能。

此外,在心脏手术中,依达拉奉也被用于预防术后的心肌损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预后。

然而,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也并非一帆风顺。

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皮疹、瘙痒、肝功能异常等。

但总体来说,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且大多为轻度和可逆的。

目前,关于依达拉奉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

一方面,研究人员致力于进一步优化依达拉奉的给药方案,以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

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进展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进展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 26 -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J].淮海医药,2021,39(1):54-56.[15]张永博.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0,26(6):109-110.[16]林仁志,郑晨辉,钟吉俊,等.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10):1194-1196,1201.[17] CAMENZULI C,WISMAYER P S,AGIUS J C. Transoral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practice so far[J]. JSLS,2018,22(3):26.(收稿日期:2023-06-22) (本文编辑:马娇)①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 蚌埠 233000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进展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万雅迪①【摘要】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进展性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4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进展性LAA 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 =50)和观察组(n =50)。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神经功能和预后情况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活性氧簇(RO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3个月,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NIHSS 评分、mR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m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andwestemMedicine2009May,18(13)・1487・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叶新水,许应改(河南省伊川县中医院,河南伊川471300)[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胞二磷胆碱静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滴,每日2次,连用14d,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

蛄论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依达拉奉注射液;胞二磷胆碱注射液[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8849(2009)13—1487一02目前,国内多数学者认为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发病后48h内或更长时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的缺血性脑梗死,占脑梗死的26%~43%…。

因缺血或组织坏死加重而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因此,防治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对脑缺血时神经细胞膜所产生的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并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而有效保护神经细胞,从而改善预后。

2006年6月一2008年6月,本院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5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本院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发病1~4d内,全部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心J。

经脑cT检查确诊,发病后的病情进展符合进展性脑梗死的标准,除外心源性脑梗死和意识障碍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38~78岁,平均66.5岁。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目的:观察与分析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与巴曲酶联合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均没有出现特别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现象,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gt;0.05)。

结论: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的方法可以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明显。

标签:依达拉奉;巴曲酶;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ACI)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中老年人神经系统疾病,该病主要具有起病急骤、发展速度快、致死致残率高等特点。

为探讨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对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依达拉奉与巴曲酶联合的方法和单独使用依达拉奉对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1~80岁,平均(63.7±10.25)岁;对照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9~79岁,平均(65.1±10.12)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同时采用常规治疗,使用阿司匹林0.1g口服qn,阿托伐汀20mg口服qd,胞二磷胆碱110g/d,静脉滴注。

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30 mg,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稀释后静脉滴入,每隔12h一次,共用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巴曲酶首次剂量10 BU,加入0.9%氯化钠250 ml中静点,以后隔日滴注5 BU,共3次,总量20 BU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眩晕是急诊科常见的临床急症。临床上引起眩晕 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病因有内分泌紊乱、高血压、贫 血、脑动脉硬化、心血管病变、内耳性眩晕、神经衰弱、 脑部疾患、脑肿瘤等。但仍有许多经检查不能明确病
因又拒绝住院的患者,坚持在急诊科治疗且强烈要求 短时间内迅速缓解眩晕症状。而目前常用于对症治疗 的药物有吩噻嗪类、抗组织胺类、莨菪类等[¨,其对症 效果相差十分悬殊。为寻找能快速缓解急诊重症眩晕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人选标准 所有病例符合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 的诊断标准[z3并符合下列条件:①起病48h内经头颅 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梗死并排除脑出血。②首次 发病或过去发病不影响此次评估者。⑧伴有明显肢体 瘫痪(肌力O~4级)。④无出血性疾病。⑤无全身严重 并发症。 1.2一般资料 按入院顺序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 36~89岁,平均(56.16±10.25)岁。对照组30例,男 18例,女12例;年龄37"-86岁,平均(55.35-4-ii.66)
at
rolled,double—blind study
Dis,2003,15:221.
multicenters[J].Cerbrobasc
(收稿日期:2009一03—24) [责任编辑高莉丽邓德灵]
不同药物治疗急诊眩晕症疗效对比
王承辉,杜凌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广西柳州
545005)
摘要:目的:寻找能快速缓解急诊重症眩晕患者症状的最佳药物。方法:在其他治疗措施相同的基础上,将不明原因的 眩晕症患者随机分成氯丙嗪治疗组、阿托品治疗组、非那根治疗组,分别统计用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氯丙嗪组37例 中显效3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29.73%(11/37);无效26例,为70.27%。阿托品组36例中显效5例、有效11例,总 有效率为44.44%(16/36),无效20例,为55.56%。非那根组36例中显效14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88.89% (32/36);无效4例,为11.11%。三组总有效率相比较,前二组无显著性差异(P>o.05),前二组与非那根组相比较有显 著性差异(P<o.05)。不良反应中氯丙嗪组有2例出现体位性低血压,阿托品组中有15例出现明显口干,非那根组患 者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非那根对症治疗总有效率最好,副作用少,是急诊快速缓解重症眩晕患者症状的最佳和首 选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眩晕;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44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9)02—0235—02
2结果
2.1
ESS、ADL评分 治疗组7d、14d、28d的ESS值和ADL值分别与对
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尸<o.05),详见表1、表2。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S比较(;士s)
与对照组比较,‘P>0.05I~P<0.05
・234・
万方数据
第2期
王承辉等:不同药物治疗急诊眩晕症疗效对比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比较(;士s)
Stroke,1998,20:1236—1240.
on
3讨论
神经保护药物可以抑制细胞死亡和阻止缺血区 组织再灌注损伤,为脑梗死综合治疗赢得足够的时 间。但是多数神经保护药物临床试验结果疗效欠佳。 依达拉奉作为新型脑保护剂已经在急性脑梗死治疗 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证明其对脑水肿大鼠模型具有 脑保护作用[2],并有可能延长缺血半暗区再灌注的治 疗时间窗[33;依达拉奉血脑屏障的通透率高,静脉给 药后可以清除脑内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自由基并 减脂质的过氧化。依达拉奉不会影响血液凝固、纤 维蛋白溶解、血小板聚集,因而不会增加出血的危 险[4]。 本组资料提示,依达拉奉能有效地改善急性脑梗 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不良反
第22卷第2期 2009年4月
华夏医学
Acta
V01.22 No.2 Apr.2009
Medicinae
Sinica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覃保华
(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宜州
546300)
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48h以内入院的进展性脑梗死 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欧洲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ESS)评分和日 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评价其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ESS评分和ADL评分在治疗后7d、 14d、28d均有显著性差异(P<o.05),治疗组效果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推 广应用。 关键词:依达拉奉;脑梗死;疗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9)02—0234—02
・235・
万方数据
进展性脑梗死病情危重,病死率及致残率高,抢 救的目标区域为缺血半暗带,关键是超早期溶栓及神 经保护治疗。由于溶栓治疗的时间窗要求严格,且相 关的副作用较多,只有不到3%的卒中患者能接受溶 栓治疗[u,故神经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本院近1年来 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第22卷
与对照组比较,。P>O.05j—P<O.05
2.2不良反应 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应,安全可靠。笔者认为急性脑梗死应常规予依达拉 奉治疗。 参考文献:
[13徐霁华,胡文立.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卒 中临床研究[J].山东医药,2008,48(1):86—96.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 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97—380. [3]NISHI H.Effect of MIC2186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 伴发疾病评分、既往史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1.3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ESS;ADL采用Barthel 指数量表;观察时间为开始用药1"--28d;治疗前记录 既往史及伴发疾病;ESS及ADL在治疗前及治疗后 7d、14d、28d各评定1次。 1.4疗效评价 以治疗7d、14d、28d ESS及ADL评分作为主要 疗效判断指标。 1.5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l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 以;士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 统计学差异。
brain edemama in rats[J].
[4]EDARAvONE
ACUTE INFARCTlON
STUDY GROUP.
Effect of novel free radical cavenger。edaravone(MCL一 186),on
acute
brain infarction:Randomized,placebo-co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