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系猪育种配套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合集下载

工厂化猪配套系生产技术

工厂化猪配套系生产技术

工厂化猪配套系的生产技术配套系育种技术是养猪育种的一次技术创新,是在系统的品系选育基础上,通过大规模的配合力测定,筛选出杂交优势最高的商品组合,从而进行系间杂交商品猪生产的种猪繁育体系,随着BLUP育种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动物分子育种技术与传统的配套系育种技术的结合,已成为现代发达国家猪种改良的重要手段。

一、配套系的优势配套系的优势是:1、各品系只突出选择少数性状,而不是面面俱到,因而选择快、遗传进展快、时间短,降低了种成本。

2、由于系内纯度高、群体整齐、便于流水线作业、全进全出等组织管理制度的实施。

3、杂交公猪身体强壮、精液品质好。

4、杂交母猪繁殖性能高、蹄肢更结实。

5、充分利用各品系优点,商品猪杂交优势率显著高于品种间杂交,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

6、商品猪一致性好,产品规格化程度高。

7、配套系种猪按系、代分类繁殖,按头套推广,适合于组织工厂化养猪生产。

8、能使规模化养猪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提高10-20%左右。

二、培育方法和配套品系的选择在建立专门化品系之时就需统筹考虑,借鉴国内外的经验,采取定向培育,有目的地培育父系和母系。

1、开展纯种的既有独自特点,又有稳定遗传特性的专门化品系培育。

对于母系猪多重视窝产仔数、断奶成活数等繁殖性能好的品种,如长白猪。

对于大白猪,育肥性能和繁殖性能都很好,常用作母系的父本,或将大白猪分离选择,形成不同特性的父系、母系,加入到配套系中。

杜洛克、长白和皮特兰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背膘薄、瘦肉率高,如荷兰的达兰配套系、法国的伊彼德都采用了皮特兰纯系。

2、第二,开展合成系培育,将俩个以上的不同品种杂交、横交固定,培育新合成系。

采用培育杂交系,可以快速地集合各品种的优点,经过闭锁、近交、测定,突出选择某一性状,使品系内的基因达到快速纯合,性状稳定遗传,已成为目前一种先进的配套系培育方案。

美国迪卡的一个父系是含有高杜洛克血液的白色合成体系;荷兰的达兰配套系的80父系是皮特兰合大白猪的合成系;法国的伊彼德配套系的圣特西是含杜洛克、皮特兰、汉普夏血液的复杂合成系。

瘦肉型猪高产品系选育及配套系生产的

瘦肉型猪高产品系选育及配套系生产的
03
02
死亡率
评估疾病导致的猪只死亡率,以 衡量防治效果。
治愈率
评估疾病治愈率,以衡量治疗措 施的有效性。
04
05 瘦肉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高产品 系选育及配套系 生产的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分析
1 2 3
市场需求驱动
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高瘦肉率的猪肉需求增加 ,瘦肉型猪高产品系选育及配套系生产受到广泛 关注。
遗传育种进步
瘦肉型猪高产品系选育及配 套系生产
2023-11-09
目录
• 瘦肉型猪高产品系选育 • 配套系生产 • 瘦肉型猪的饲养管理 • 瘦肉型猪疾病防治 • 瘦肉型猪高产品系选育及配套系
生产的发展趋势
01 瘦肉型猪高产品 系选育
选育目标与原则
选育目标
培育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肉质优良的瘦肉型猪品种,以满足市 场需求。
通过配套系生产,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生产效益 。
满足市场需求
瘦肉型猪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配套系生产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高品 质、高瘦肉率猪肉的需求。
配套系生产的模式
杂交模式
利用不同品种、品系的杂交优势,产生具有优良性状 的瘦肉型猪。
多品系配套模式
利用多个品系的基因组合,产生具有更高生产性能的 瘦肉型猪。
04 瘦肉型猪疾病防 治
疾病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 ,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
科学防治
结合瘦肉型猪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环境,制定科 学合理的防治方案,提高防治效果。
健康监测
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患病 猪只,防止疾病扩散。
常见疾病防治
猪瘟

猪育种方法及其应用现状

猪育种方法及其应用现状

猪育种方法及其应用现状猪育种是指通过规划集中选择和基因改良等方法,在猪种群中选择优良基因,促进遗传改良,提高猪品质、肉质和繁殖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生物技术。

本文将从猪育种方法及其应用现状两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猪育种方法1.集中选择法集中选择法是指根据猪群的产生能力、生长速度、肉品质和繁殖性能等选定优良个体参与繁殖,排除劣质个体或生产性能差的猪,使优良基因得以传承,达到猪育种的目的。

一般集中选择法需通过肉质、繁殖性能、体型和生长速度等方面的选择指标进行筛选和选择。

目前,集中选择法常常结合基因检测技术进行指标选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选育效率。

2.饲养、管理环境优化法饲养、管理环境优化法是针对猪种群的饲养环境和管理措施进行调整,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繁殖性能。

例如,国外针对种猪的饲养环境进行优化,采用定期送风、降温、消毒和模拟夜间自然环境等方式,不仅提高了种猪的生产能力和繁殖率,还增强了其免疫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提高猪的品质和肉质。

3.基因改良法基因改良法是在猪种群中依据特定基因的传递规律进行遗传改良。

常见的基因改良方法包括经典育种法、遗传转基因法和CRISPR-Cas9编辑技术等。

其中,经典育种法是指通过基因扩增、基因剪切重组或突变等方式来寻找具有更优秀基因组合的猪,达到繁殖或选育的目的。

遗传转基因法是将外源基因直接移植到猪种群中,提高猪的肉质和产品产量,但可能会影响猪的遗传基因的稳定性。

CRISPR-Cas9编辑技术是指导入CRISPR-Cas9基因改良体系,切割猪基因,在基因组上进行无损性的改变,现阶段应用较为广泛。

目前,猪育种技术应用已成为猪生产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在国际上,欧美地区通常采用高繁殖性能猪品种和生产技术,以提高猪肉产品的数量和产值。

我国猪肉市场需求量大,对猪品质的要求较高,因此,国内肉猪现阶段以选育猪种为主,重点培育新品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适应性良好的“三优”猪种——优良繁殖猪、优质育肉猪和优抗病毒猪。

湘沙猪配套系选育及展望

湘沙猪配套系选育及展望
培育 3 个各具特点的专门化品系,通过 3 系配 套杂交生产优质瘦肉型商品猪。要求整个杂交繁育 体系生产效率高,母系繁殖力高、母性好、肉质优良; 父系生长快、瘦肉率高;商品代体型外貌一致,被毛 白色,生长较快且整齐度高,瘦肉率适中,抗病力强, 适应性广,肉质优良。
收稿日期:2020-01-01 作者简介:吴买生(1962-),男,湖南涟源人,研究员,主要从事猪 的遗传育种工作.E-mail:1185056886@
依 据 配 套 系 育种 目 标 性 状 分 化 选 择 原 理 ,从 伟 鸿原种猪场大白猪群中选择体型好、生长快的优秀 个体组成 XS1 系育种基础群,以生长速度和瘦肉率 为主选性状,兼顾繁殖性能和体型;从伟鸿原种猪场 巴克夏猪群中选择体型好、生长快的优秀个体组成 XS2 系育种基础群,以生长速度和瘦肉率为主选性 状,兼顾繁殖性能和肉质;从沙子岭猪保种群中选择 优秀个体组成 XS3 系育种基础群,重点选择生长速 度和繁殖性能,保持优良肉质。3 个品系均采用开放 核心群选育法进行品系繁育。XS1 系、XS2 系、XS3 系培育及杂交配套技术路线见图 1。
2020 第 1 期
养猪 SWINE PRODUCTION
49
湘沙猪配套系选育及展望
吴买生1,陈 斌2,彭英林3,张善文4,李玉莲4,刘冬明5 (1援湘潭市农业农村局,湖南 湘潭 411104;2援湖南农业,湖南 长沙 410128;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湖 南 长沙 410131;3援湖南畜禽安全生产协同创新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8;4援湘潭市家畜育种站,湖南 湘
XS3 系(母系母本):体型外貌符合沙子岭猪品 种特征;经产母猪产仔数 11 头以上,活仔数 10 头以 上;达 50 kg 体重日龄:公猪 195 d,母猪 190 d;胴体 瘦肉率 40%以上,料重比 4.5 以下。 1.3 商品猪目标

配套系及其在猪联合育种中的应用

配套系及其在猪联合育种中的应用
E— ma i 1 : c h e n h i n 7 5 8 6 @1 2 6 . c o n r
杂交 的杂 种猪 。根据其涉 及 品系 的多少可 分为 : 二 系 杂交 、 三系杂交、 四系 杂 交 、 五 系 杂交 和 多 系 杂 交 。配套 系的发展是建 立在家畜育 种学 、 数量遗传 学 、分子 生物学 以及经 济学等学 科 的发 展之上 的 。 自从杂交 优势被发现后 , 便 出现 了最早 的二系杂 交 配套 系 , 随着 各个 学科 的发 展进步 、 养 猪生 产 的集 约化和专 门化及对种猪育种研究 的不断深入 ,相继 出现 了三系杂交 、 四系杂交、 五系杂交 。根 据配套系 的概念 不难 发现 , 四系杂交 中 需要维持 4个 纯系 、 1 个单交母猪和 1 个 单交公猪群 ,五系杂 交更是需 要维持 5个纯系、 2 个单交系和 1 个三交系 。因而 四 系 杂交和 五系杂交不仅 生产成本高 、 生产周期长 , 而 且 降低 了选择强度和增加 了性 能分化 的可能性 。相 比之下, 三系杂交 则是一个更好 的选择 , 不仅在生产 性能上明显优 于二系杂交而且 比四系杂交和五系杂 交很大程度上 降低 了成本且更 能保持商 品代猪 的整 齐性。 目前我 国广泛使用 的是洋三元 ( 即杜洛克× 长 白猪× 大 白猪) ,洋三元是典型的品种 间杂交而非品 系杂交 ,但我国培育的冀合 白猪配套系则是采用 的 三系杂交 。 1 . 2 配套 系育种 配套 系育种 , 即根据 品种资源 的种质基 础和 市 场 需求,选择具备所 需性状 的个体组建 基础群 , 按 同质性状 结合 原理 , 用 品种 间杂 交 、 品种 内分化 和 品种 内 品系 合成 的方 法培育 专 门化 品系 , 然 后在 经 过配合 力测 定后 ,按照 既定 的配套规则进行一级 级的配 套生产 ,最终 生产 出商 品代 。配套系 同样 包含 7 项 内容和 工作: 曾祖代 、 祖代 、 父母代 、 商品代 和品种 资源 、 专 门化 品系培育 、 配合 力测 定, 要进行 配套系育种 必须努 力构建这一完 备 的体系 。 目前 , 我 国在种 猪配 套 系育种 的研 究和 实践 上 已取得 了 定 的成绩和积 累了一些实践 经验 , 其 中 自主 培育 的配套 系 已通过 国家审定 的有 :光 明猪配套 系 、 冀 合 白猪配套 系、 深农猪配套 系和 中育 猪配套 系 。为 在全 国性联合育种 中推进 配 套 系育 种 奠定 了理论

我国猪育种工作回顾及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我国猪育种工作回顾及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隔 ,提 高 选 择 强 度 ,从 而 提 高 选种 的效 率 和准 确 性 ;④ 性 能 测 定 技 术 的 大 大 提 高 。B超 仪 、 电子 秤 和 超 声 波 等 操 作
简 便 和 测 定 结 果 相 对 较 准 确 的 仪 器 运
和 保 存 做 出 了 巨 大 的 贡 献 。 现 如 今 ,我
破 ,G P S( 猪场 管理软件 )和 G B S( 种 猪 场 管理 与育 种 分 析 系 统 )等 应 用 于 育 种 T作 ,使 得 育 种 数 据 的整 理 和 统 计 更 加 准确 和简 便 易 操 作 。
品种 及 配套 系 1 9个 、 引 人 品 种 8个 。 尽 管 如 此 ,我 国 却 未 能 育 成 具 有 中 国特 色 的 品 种 ,一 直 “ 狂 热 ” 的 从 国外 引 进
我 国猪 育种 工作 回顾 及 存在 问题 和解决 办 法
冉茂 良 杨易 昌 陈 斌
南省 益 阳 市赫 山 区 商牧 水 产 局 , 澎 南省 益 阳市 4 1 3 0 0 2 ) ( 湖 南 农 业 大 学 动 物 辩 学 挟 求 学 院 , 湖 南 省长 沙 市 4 l 0 l 2 8 ;
最 终 对 我 国生 猪 产 业 发 展 造 成 瓶 颈 性 的
的应 用 ,使 得 育 种 值 的 估 计 可 以充 分 利
用 不 同亲 属 的 信 息 ,能 够 在 对 场 、年 度
及 其 他 环 境 效 应 进 行 估 计 的 同 时 预 测 出 个 体 的 育 种 值 ,从 而 指 导 科 学 、准 确 地
种 猪 .引 种 进 来 之 后 却 未 能 充 分 利 用 其 进 行 育 种 研 究 直 至 退 化 .从 而 始 终 逃 离

30年来我国猪育种工作进展与展望(续2)

30年来我国猪育种工作进展与展望(续2)

表 型变 异 一 南遗 传 凼素 引起 的部 分 }非遗 传 l素 引 起的 挥 过 很 好 作 用 。 太 I
表型方差 ( ) 育种值 差 ( 环境方差( E) VP VA) V
结 束, 小再测2 月龄 日增重等 ; ~6 ②主要测定达 10 k 0 g日龄。
4 多性 状 同时 选 择 时 , ) 用上 了性 状 问 遗 传 相 关 的 知 识 。 5 性 能 性 状 与外 形性 状 的 关 系 处 理 得 更 科 学 了。 ) 6 综 合 评 定 和 等 级 评 定 方 法 发 生 质变 , 改 过 去 每 个性 ) 一 状 的 限 值选 择 法 ( 独 淘 汰 法 ) 。 7遗传评估方面 , ) 个体 育种 值 的 估计 被提 上 日程 , 且 正 而 创造 条 件 最 终 实 现 场 间 ( 间 ) 体 育种 值 的 比较 。 群 个




届不 :
1 小环境 ,差 : 卡 对相 环境下测定种措 , )缩 , 在l H 等等
2 - )4 I : 4类的 性 状 遗 传 力 , 此: ①应 主 选 遗 传 力高 或
中等的性状 ; ②遗传 低性状的改 良, 用杂交法或者特殊选 宜
择法 。
8 选种程序 ( ) 环节 ) 变得 f 分清晰 , 使得既易于抓住要领 ,
除上 述阚家审定 的猪配会 系9 , 1 尚有省级畜禽 品种 审定 利用多种 亲属信窟 。 、 、②缩小留种率 , 以提 高选择强度。 ③检查与
委 员会 审 定 的 猪 配 套 系 , 由甘 肃 农 大 等 5 位 联 合培 育 的华 扩大性状 的变异度。 如 单 ④缩短 世代间隔 , 提高种猪群的年更新率 。 特 猪 配 会 系 (9 9 5 通过 省级 审 定 ) 由湖 南 农 人 与 虹 原 6 13上 世纪 6 年 代前 的 情 况 19 年 川 ; .. 0 种 猪 场 共 同 培 育 的 湘虹 措 配 套 系 以 及 与益 阳市 农 科 所 共 同培

“配套系”概念简介

“配套系”概念简介

“配套系”概念简介配套系作为猪育种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起始于60年代,早期受到鸡育种实践的影响,而逐渐在猪育种中推广。

经历70年代,猪育种工作者又提出了“配套系育种”概念。

为搞清楚“配套系”这一概念,我们应该从育种历史讲起。

直至本世纪初,人类一直对猪以及其它畜禽类进行纯种繁殖,即:同品种内的公母进行交配繁殖下一代纯种,不同品种之间的交配很罕见,这一育种原则至今依然为纯系育种农场和公司沿用。

直至本世纪初,几乎所有的畜禽生产均出自于纯系繁育,而在今天,养猪生产或一般的动植物生产大多使用杂种。

本世纪初始,人类开始累积一些植物和动物的杂交实验经验,发现杂种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力更强,生长更快,繁殖性能更高。

随着追求商业利润和生产效益的驱动,人们逐渐开始通过两品种杂交的形式生产商品猪,这便是最早出现的二元杂交制种实践。

在那时,二元杂交生产的商品猪比纯繁的商品猪生产效益提高了10%左右,这个提高主要来源于产仔数(提高5%左右),生长速度(提高5%左右),体况和抵抗疾病的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从此,二元杂交方式开始在所有动物生产并且逐渐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应用。

与此同时,动物科学家们开始对杂交现象进行研究,提出了“杂交优势”的概念,杂交优势的定义是:对某一性状而言,杂种性能超过其父母代纯系平均值的百分比,比如,大白猪与长白猪的杂种的杂交优势(饲料报酬)表示为:杂交猪饲料报酬-(大白猪饲料报酬+长白猪饲料报酬)杂交优势(饲料报酬)=(大白猪饲料报酬+长白猪饲料报酬)/22.65-(2。

60+2。

85)/2= =-2。

8%(2.60+2。

85)/2我们说,二元杂种的杂交优势为2.8%。

随着科研工作不断深入,动物科学家发现。

杂种母猪比纯种母猪的产仔性能更好,许多情况下,能提高产仔数10%左右,从而提出了利用杂种母猪生产商品杂交猪的方式。

动物育种工作者和生产者于是开始了三元杂交制种方案,比如:我们有三个品种,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其三元杂交方案可述如下:长白公猪×大白母猪杜洛克公猪×杂交一代母猪三元杂交商品猪这一方案的提出和应用,大大的提高了整个养猪生产体系的效率,其关键在于三元杂交制种利用了母体杂交优势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套系猪育种配套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卢纪和
(北京养猪育种中心,100085)
摘要:配套系猪是充分利用了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是一种更精细的系间杂交方式,配套系猪培育主要通过选优、提纯及配合力测定,最终形成适合市场需求的配套系繁育体系。

关键词:配套系猪;选优;提纯
配套系育种技术在培育配套系猪方面的应用,是猪育种及配套技术的一次创新,它是在系统地专门定向选育基础上,通过大规模的配合力测定,筛选出杂交优势好符合市场需求的固定组合。

1.配套系历史
培育猪配套系技术源于玉米的杂交技术的成功应用。

在上个世纪40年代以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就开始了猪近交系的培育,先后培育了明尼苏达几个近交系,但遗憾的是这些近交系并不成功,其原因主要是近交衰退太严重。

1958年,荷兰人F.D.艾登等人从国外引入20多个优良猪种,在研究了它们的种用品质和生产能力后,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杂交,获得了4个可利用的品系,仅用了8年时间,培育成功了优良的杂优猪—Hypor 。

上个世纪的60年代以后,美国通过品种间杂交逐渐探索了猪配套系的培育的路子,并开始为各猪育种公司所引用并成为一种种猪产业,其中美国迪卡公司(最早成功的开发了玉米杂交)在猪的配套系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英国PIC公司于1962年开始在剑桥、爱丁堡大学的协助下,培育了金保罗(Cambrough)、赛克斯(Sykes)等高性能的配套系猪。

我国开始引进配套系猪是在1991年,美国的迪卡(dekalb)配套系,后来又陆续引进了比利时的斯格(seghers)、荷兰的达兰配套系、英国的PIC等,这些配套系猪的引进和推广对我国的养猪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地影响。

2.国内外猪配套系模式
目前国际上种猪配套系多采用三系、四系及五系配套方式,有些配套系还包含有1个合成系用以调整配套系商品猪的性能。

2.1 迪卡配套系:是美国迪卡公司培育而成。

1991年5月,我国由美国引进迪卡配套系曾祖代种猪,由五个系组成,这五个系分别称为A、B、C、E、F。

A系原始群体来源于汉普夏猪、B系原始群体来源于杜洛克猪、C系原始群体来源于父系大白猪、E系原始群体来源于长白猪、F系原始群体来源于母系大白猪。

2.2 斯格配套系:是比利时斯格遗传技术公司培育而成。

目前育成的4个专门化父系和3个专门化母系可供世界上不同地区选用。

作为母系的12系、15系、36系三个纯系繁殖力高,配合力强,杂交后代品质均一。

作为父系的21系、23系、33系、43系则改变较大,其中21系产肉性能极佳,但因为含有纯合的氟烷基因利用受到限制。

其他的三个父系都不含氟烷基因,23系的产肉性能极佳;33系在保持了一定的产肉性能的同时,生长速度很快;43系则是根据对肉质有特殊要求的美洲市场选育成功的。

河北斯格种猪有限公司根据中国市场的需要选择引进23、33这两个父系和12、15、36这三个母系组成了五系配套的繁育体系,从而开始在我国繁育推广斯格瘦肉型配套系优种猪和配套系杂交猪。

2.3 PIC配套系:是英国PIC公司育成。

目前,PIC中国公司于1997年10月从其英国公司遗传核心群直接进口了六个品系共669头种猪。

因为通过多层次杂交,整个生产体系中所需要的纯种公母猪的数量大大降低;因为所需纯种减少,通过改良的种猪能更有效地、更快速地、在更大的范围推广;通过专门化育种,在五元杂交系统中,可以把不同品系的优点更佳地组合在一起,从而生产更好的商品猪(五元杂交商品猪)。

其中:L64含有皮特兰血液、L11含有大白血液、L19含有杜洛克血液、L02含有长白血液、L95合成系含太湖猪血液。

2.4 达兰配套系:荷兰达兰-斯坦勃公司育成。

目前荷兰有5个配套系模式,父系应用杜洛克、皮特兰、大白;母系应用大白、荷兰长白和芬兰长白合成。

我国于1997年和1999年分两批引进了该配套系猪。

2.5 光明配套系:光明畜牧合营有限公司育成,该配套系是以从国内引进匈系和美系杜洛克作为配套系的父系,原斯格母系作为配套系的母系,经专门化品系培育和配合力测定而育成。

光明配套系属于二系配套,即光明父系╳光明母系,母
系猪为合成系。

2.6 深农猪配套系:深圳市农牧实业有限公司经过八年时间通过建立完整的杂交繁育体系以及一系列猪育种措施培育深农猪配套系。

配套系的利用是我国养猪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猪配套系是养猪育种技术的重要发展。

我国猪种资源十分丰富,利用外国猪种的优良基因,结合我国猪种特有资源,培育有特殊性能的适合市场需要的配套系,将是我国今后猪育种工作的方向。

3. 配套系猪技术理论探讨
配套系猪育种技术源于品系选育和杂种优势的有效利用,使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在配套系商品猪上得以充分体现。

通过品系选育来提高种猪生产性能大家易于理解,但杂种优势并不象有些人所误解的那样,“只要是杂种就必定有优势”。

可见,运用配套系技术能使猪基因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得以充分体现。

3.1 组建配套系原始核心群
根据未来种猪和商品猪市场需求,组建配套系原始群,至少包括3个各具特点的品系,每个品系血统数量不少于4个、母猪数量不少于50头。

3.2 专门化品系的培育
专门化品系是在特定的配套系中具有突出特点的猪群,专门化品系有父系、母系之分,这主要取决于在配合力测定后各专门化品系在配套系中所处的位置。

众所周知,我们希望猪的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好又希望猪瘦肉率高、繁殖性能好,但在一个纯种猪或品系猪上很难集中上诉多个优点,因此根据市场需求培育具有一个或两个突出特点的专门化品系,通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合适的配套模式,最终形成优质的配套系商品猪。

专门化品系的培育是配套系育种的核心,也是配合力测定的前提。

专门化品系的培育是对杂交亲本种群进行选优和提纯。

选优是对各专门化品系制定不同的选育方案,选育方案中重点突出1~3个选育性状,专门化品系父系重点选择瘦肉率、生长速度等性状,专门化品系母系重点选择繁殖性状、生长速度及饲料转化率等性状,同时采用基因检测方法如:ESR、FSHβ和氟烷基因检测,使优良高产基因的频率尽可能增大;提纯是通过选择和近交使得群体在主要经济性状上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尽可能增加,个体间的差异尽可能减少,在培育专门化品系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近交情况。

另外,专门化品系培育也可通过不同品系杂交、横交固定等合成方法培育,(培育成的专门化品系纯繁后代不能出现严重的性状分离现象),PIC、迪卡、达兰及法国的一些专门化品系都有自己的合成系猪。

无论使用何种技术手段培育专门化品系,选优和提纯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数量遗传学杂种优势理论,HF=dy2 d为基因的显性程度,同一对基因其显性程度d是不变的,y为两杂交亲本群体的基因频率之差,可见通过选优和提纯使系间基因频率差别变大,专门化品系间杂交优势才会明显。

遗传力低的性状在杂交后优势明显,遗传力高的性状杂种优势却往往不显著。

高遗传力的性状主要通过选优来提高,达到“水涨船高”的效果,那种不重视纯繁选育单纯进行胡交乱配来希望得到好的杂种优势做法是不可取得。

3.3 配合力测定
专门化品系间配合力测定是一项必不可少复杂的工作,通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杂种优势好适合不同市场需求的多种组合,国际上搞配套系的公司一般多采用
定向配合力测定的方法,来节省时间和费用。

培育配套系猪就要形成一个从GGGP到GGP到GP再到MK完整的配套系繁育体系,配套系培育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培育专门化品系要纳入配套系体系中,不宜单独一个系一个系选育,要根据市场情况和系间配合力测定情况适时调整,因此说配套系培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另外,解释一个概念问题,目前市场上对种猪代次叫法混乱,原种、祖代、父母代、商品代这些概念是在猪配套系繁育体系中处于不同位置和功能上的猪称谓,把原种、祖代、父母代这些名称在纯种繁育体系中使用并不确切。

4.配套系猪特点及发展前景
配套系猪是经过专门化品系培育和大量配合力测定的成果,其生产性能和杂种优势比一般杂交生产猪有着很大的优势。

1.配套系猪各品系只突出选择少数性状,而不是面面俱到,因而选择快、遗传进展大、时间短,降低了制种成本。

2.配套系猪整齐一致性好、商品猪产品规格化程度高,便于工厂化生产并适合大型屠宰加工企业对商品猪胴体的要求。

3.配套系猪整体性能优越,市场竞争力强。

4.配套系是一个完整的繁育体系,有利于集团化经营和养猪产业化的实现。

随着优质、高效和现代养猪业的进步,传统的以品种为单位的一般杂交日显粗糙和笨重,配套系以专门化品系间杂交最终生产商品猪的生产方式正在被大家所认识。

生物技术不断飞速发展,如标记辅助选择、标记辅助导入、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杂种优势预测等技术,为猪的配套系培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一定能培育出含有中国猪血缘的配套系,且配套系猪在肉质、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繁殖性能方面表现俱佳。

参考文献:
[1] 刘孟洲.甘肃农业大学学报[J],2000,(35)专辑:10
[2] 陈四清等.畜禽业[J],2000,(11):21
[3] 杨联. 合成系杂交猪选育方法的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动科院,2002.
[4] 陈四清等.上海畜牧兽医通讯[J],2001,(4):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