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口炎鉴别
儿科护理:口炎

2.饮食护理
高热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的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 宜,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摄入刺激性食物。 疼痛影响进食者,可在进食前局部涂2%利多卡因。 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补充或给予肠道外营养
常见护理诊 断
1.口腔黏膜改变 与感染有关。 2.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 3.疼痛 与口腔黏膜炎症和破损有关。 4.应用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疼痛影响进食有关 5.知识缺乏:家长缺乏口炎的预防及护理知识。
护理措施
1.促进口腔黏膜愈合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和清洁 。 疱疹性口腔炎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0.1%利凡诺 溶 液;鹅口疮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 正确涂药:洁、堵、涂、 闭。 涂药后嘱患儿闭口10分钟,不 可马上漱口、饮水、进食。
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 口炎
口炎
概念 口炎指口腔黏膜的炎症。若病变仅局限于舌、齿龈、 口角亦可称为舌炎、齿龈炎或口角炎等。多见于婴幼儿, 临床常见鹅口疮、疱疹性口腔炎和溃疡性口炎。
病因
鹅口疮 白色念珠菌 疱疹性口腔炎 单纯疱疹病毒 溃疡性口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评估患儿家长有无乳具消毒的习惯;患儿有无急性 感染、营养不良等疾病史,有无 长期应用广谱抗 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史;评估患儿有无发热、流涎等 症状及出现时间。
3.发热的护理 监测体温,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3.健康指导 指导家长食具专用,做好清洁消毒 示教清洁口腔及局部涂药的方法 鹅口疮患儿的食具应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浸泡半小时后煮 沸消毒 培养进食后漱口的卫生习惯
小儿病毒感染性口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小儿病毒感染性口炎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小儿病毒感染性口炎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小儿病毒感染性口炎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小儿病毒感染性口炎如何诊断鉴别,小儿病毒感染性口炎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小儿病毒感染性口炎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血常规、补体结合试验(CFT)、EEG*一、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
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
血常规用针刺法采集指血或耳垂末梢血,经稀释后滴入特制的计算盘上,再置于显微镜下计算血细胞数目。
一般正常,少数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
*二、细胞学检查:取皮肤黏膜疱疹刮取物作涂片,检查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三、病毒培养:病毒研究的发展常常与病毒培养和检测方法的进步有密切的关系,特别在脊椎动物病毒方面,小鼠和鸡胚接种、组织培养、超速离心、凝胶电泳、电子显微镜和免疫测定等技术,对病毒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单纯疱疹病毒分离培养较易成功,许多组织培养方法均可应用,宜取新鲜疱液接种。
*五、其他用中和、补体结合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患者血清中多有抗体。
五、组织病理改变:复发与原发性感染的病理变化相同,以细胞变性和坏死为主。
表皮细胞发生气球变性、网状变性和凝固性坏死,表皮松解而形成水疱,因气球变性比较明显,且多发于疱底部,故水疱常为单房性,表皮内水疱最终亦可发展成表皮下水疱。
少数网状变性可见于疱壁,有时可见细胞核分裂和上皮多核巨细胞。
陈旧水疱内可见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被侵犯的细胞内可见核内包涵体,此包涵体在早期呈嗜碱性,Feulgen反应阳性,但在后期则变成嗜酸性,Feulgen反应阴性。
*五、脑电图检查:脑电图是通过脑电图描记仪将脑自身微弱的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曲线图,以帮助诊断疾病的一种现代辅助检查方法.它对被检查者没有任何创伤。
一般无需特殊的检查,必要时,惊厥患儿可做脑电图等检查。
*以上是对于小儿病毒感染性口炎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小儿病毒感染性口炎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小儿病毒感染性口炎易混淆疾病。
小儿口炎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口炎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食欲不、哭闹、口腔溃疡一、原发性疱疹性口炎(1)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以6个月~2岁最多。
(2)前驱症状较重,可出现发热、头痛、疲乏不适、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3)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均可受累,以邻近乳磨牙(成人前磨牙)的上腭和龈缘处最明显,主要表现为成簇小水疱,易破,形成大面积糜烂面。
(4)病程约7~10天,有自限性。
复发性疱疹性口炎(1)常见于成人,病程约1~2周。
(2)诱因包括感染、疲劳、日晒、局部刺激、情绪紧张、胃肠功能紊乱、环境改变等。
(3)病损部位一般在口唇或接近口唇处,主要表现为灼热-起疱-糜烂-结痂的过程。
(4)病损愈合后不留瘢痕,但可有色素沉着。
二、鹅口疮2岁以内的婴幼儿最多见。
1.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
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
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黏膜上。
2.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黏膜,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
3.在感染轻微时,白斑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在进食时有痛苦表情。
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4.受损的黏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严重者可蔓延至食管、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影响终身免疫功能。
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三、细菌性口炎,又称急性球菌性或急性膜性口炎。
主要致病菌有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
多见于急性感染。
长期腹泻等抵抗力降低、口腔不洁情况下发病。
细菌性口炎可发生于口腔粘膜各处,以舌、唇内、颊粘膜多见。
初起为粘膜充血水肿,继之出现大小不等的糜烂或溃疡,散在、聚集、融会均可见到,上有厚厚的灰白色假膜,易于擦去,留下溢血的创面,但不久又被假膜复盖。
患儿体温较高,往往在39℃以上,哭闹、烦躁、拒食、须下淋巴结肿大。
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

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一、牙病:龋齿蛀牙、牙龈炎、牙龈脓肿。
二、口腔粘膜感染性疾病:1、细菌性:1溃疡性口炎:口腔粘膜充血、水肿。
糜烂、假膜、流涎、口臭。
多由链球菌引起。
2坏死性龈炎:又称奋森氏口腔炎。
口腔溃烂、坏死,严重的可穿骨落齿,颊粘膜大片坏死,出现古称的“走马牙疳”。
由梭形杆菌、奋森氏螺旋体引起。
2、病毒性:疱症性口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口腔粘膜出现小疱疹,逐渐形成溃疡,周围红肿、疼痛、拒食。
3、真菌性:鹅口疮,口腔粘膜表面出现大片白屑,状如鹅口,又如白色雪片,故名“雪口”,由白色念球菌引起,多见于婴幼儿,病儿抵抗力下降,或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菌群失调而感染。
引起口腔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口腔不洁。
吃零食;临睡前喝牛奶或进食;进食后含在嘴里不咽下,口腔没有干净的时刻,食物残渣腐酸,腐蚀牙齿、口腔粘膜,这些都是形成口腔疾病的因素。
宝宝进食、喝奶后多饮清水,一举两得,既补充了水分,又清洁了口腔。
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是全方位的,德育、智育、体育。
而口腔保健是综合性的,既包括饮食习惯、文明素养,又体现父母的温文尔雅,不能不顾时间、场合、食品种类,嘴巴不停,既不文明,又不雅观。
1.糖尿病:唾液量少于正常人美国普通牙科学会的发言人奇其·迈内克博士认为:口干是糖尿病症状的一个隐藏迹象,但大多数病人没有注意到这种口渴的感觉,直到他们的唾液分泌量减半。
训练有素的牙医能更早地识别出口干症状。
如果有慢性口臭和当口腔受到切割伤或烧伤后,伤口愈合缓慢时,也要引起高度警惕。
2.胃酸反流:牙齿底部受到磨蚀任何PH值低于5.5的物质都会溶解牙釉质,而胃酸的PH值低达1.5,很容易对洁白的牙齿造成损伤。
据近期发表在《国际口腔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有约1/4的慢性胃酸反流患者存在牙齿被磨蚀的情况,这些患者有时并不伴有烧心或其他明显的症状。
3.节段性肠炎:牙龈上有肿块牙龈上有肿块,看上去就像是鹅卵石。
儿童常见口炎鉴别

[临床表现]
• 起病时发热可达38℃~40C,1—2天后, 齿龈、唇内、舌、颊粘膜等各部位口腔粘 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约2mm, 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溃疡,有黄 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覆盖,多个溃疡可融 合成不规则的大溃疡,有时累及软腭、舌 和咽部。
临床表现
• 由于疼痛剧烈,患儿可表现拒食、流涎、 烦躁,所属淋巴结经常肿大,有压痛。体 温在3~5天后恢复正常,病程约1~2周。 局部淋巴结肿大可持续2~3周。
重症病例:
• 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 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 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 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 惊厥。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 或消失。
危重型
• 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 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 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 – 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与疱疹性口腔炎鉴别
• 咽峡炎疱疹局限在咽峡部,很少累及牙龈 口唇。
• 口腔炎疱疹范围较大,牙龈、口底,口唇、 舌体,包括咽峡部。
治疗
• 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应告诉患儿家 长该病的自限性和治疗的目的,防止交叉 感染及并发症。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周 围环境、多饮水和补充大量维生素 C 等
• 一般不用抗生素 • 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可用开喉剑、康
临床表现
• 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 等前驱症。1~2天内口腔、咽、软腭、颊 黏膜、舌、齿龈出现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 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破溃成小溃疡, 由于疼痛,常流涎和拒食。
临床表现
• 同时手足亦出现皮疹,在手足的背侧面和 手指(趾)背侧缘、甲周围、掌跖部,出现数 目不定的水疱,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 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 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 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一般经 过良好,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 预后良好
儿科疾病常用鉴别诊断

肠道病毒感染鉴别诊断:本病应与疱疹性口腔炎、疱疹性咽峡炎、风疹、水痘相鉴别,1、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以散发为主,一般无皮疹,偶尔在下腹部可见疱疹;2、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病变在口腔后部,如扁桃腺、软腭、悬雍垂,很少累及颊粘膜、舌、龈;3、风疹:该病全身症状较轻,有皮肤斑丘疹及枕后、耳后、颈颈后淋巴结伴触痛,发热半日至1日出疹;4、水痘:躯干部多见,呈向心性分布,水痘皮疹常分批陆续出现,发疹的第2~3日后,同一部位常见有斑丘疹、水疱、结痂各阶段的皮疹,伴有瘙痒。
肺炎鉴别诊断:本病应与急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支气管异物相鉴别,1、急性支气管炎:以咳嗽为主,肺部以干啰音为主,粗湿啰音不固定,可发展为肺炎,症状严重者应按肺炎处理;2、肺结核:婴幼儿临床症状可与肺炎相似,但肺部啰音不明显,可根据肺结核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检测血清结核抗体等进行鉴别;3、支气管异物:吸入异物后可继发肺部炎症,根据异物吸入史,突然发作的呛咳及胸部X线改变可鉴别,纤维镜有助于诊断。
副鼻窦炎鉴别诊断:本病应与慢性鼻炎、神经性头痛相鉴别,1、慢性鼻炎:流鼻涕不呈绿脓性,亦无臭味,故观察鼻涕的性质始鉴别关键,拍摄X光片检查可准确无误,慢性鼻炎病变局限于鼻腔,而慢性鼻窦炎则鼻窦内可见有炎性病变;2、神经性头痛:这种病人没有鼻部症状,故从表现及拍X光片即可加以鉴别。
腹泻鉴别诊断:本病应与生理性腹泻、急性坏死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1、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母乳喂养儿,此类小儿外观虚胖,常伴有湿疹。
生后不久大便次数即较多且稀薄,呈黄绿色,不伴其他症状,食欲好,生长发育正常,添加辅食后大便及逐渐转为正常;2、急性坏死性肠炎:本病具有腹痛、腹胀、便血、高热及呕吐等五大症状,早期大便呈黄稀便,以后出现典型的赤豆汤样血便,隐血试验阳性,腹胀多较严重,全身中毒症状重,早期出现休克,甚至昏迷;3、细菌性痢疾:常有菌痢接触史或饮食不洁史,临床表现与侵袭性细菌肠炎类似,脓血便,里急后重,大便细菌培养为痢疾杆菌。
儿童四大口腔炎症状

医学课件ppt
2
常见口炎
卡他性口炎 急性假膜性念珠菌性
口炎 疱疹性口炎
急性溃疡性口腔炎
医学课件ppt
3
卡他性口炎
卡他性口炎是口炎中最轻的一种,多见于 婴幼儿,只有黏膜的轻度病变。
症状表现 口腔全部黏膜(包括舌、颊、牙床、腭
及唇部)出现充血、水肿,呈红线状。饮食 时疼痛,食欲差,便时有干燥。重者表现为 舌苔表层剥脱,口涎比较多。
供给小儿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饮食。 食物应营养丰富,注意色、香、味的调配, 以促进小儿的食欲。同时,忌给小儿吃刺 激性的食物,不要过热、过酸或过咸,以 减轻疼痛。
4.增强抵抗力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 抗力。
医学课件ppt
20
急性溃疡性口腔炎
病因:急性溃疡性口腔炎又称为细菌性口 腔炎,可见于任何年龄的小儿,以婴幼儿 发病较多、较重。一般是由于细菌感染引 起的,口腔不洁、黏膜干燥等均可导致细 菌增生繁殖。
医学课件ppt
21
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唾液增多。牙龈、舌、颊、 唇内侧及上腭等处出现小不等、散在的溃疡,有 时亦可连成片。溃疡周边较规则,有较厚的纤维 素性渗出物,形成灰白色或黄色假膜覆盖创面。 假膜剥离后呈出血性糜烂面,取假膜作涂片或培 养可发现病原菌。溃疡处疼痛明显。有轻微口臭、 局部淋巴结经常肿。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多有发 热、烦躁、食欲减退或因局部疼痛而不能进食。
儿童四大口腔炎症状 及护理
聊城市人民医院PICU 孙俐俐
前言
口炎是口腔黏膜的炎症,可波及颊黏膜、 舌、齿龊、上腭等处,在小儿时期较多见, 尤其是婴幼儿,可单纯发病也可继发腹泻、 营养不良、急性感染、久病体弱等全身性 疾病。引起口炎的主要有细菌、病毒及真 菌,因受伤感染或全身抵抗力下降而诱发, 常见的口炎有卡他性口炎、 急性假膜性念 珠菌性口炎、疱疹性口炎、急性溃疡性口 腔炎等。春暖花开的季节,各种病毒细菌 也开始四处侵袭,这时的口腔护理很重要。
口炎

口炎【概述】口炎是指口腔黏膜的炎症,若病变仅局限于舌、齿齦、口角亦可称为舌炎、齿龈炎或口角炎,多由病毒、真菌、细菌引起。
全年可发病,多见于婴幼儿。
本病可单独发生,亦可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久病体弱和维生素B、C缺乏等。
食具消毒不严、口腔卫生不良或各种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均有利于口炎发生。
目前细菌感染性口炎已经很少见,但病毒及真菌感染引起的口炎仍较常见。
一、鹅口疮鹅口疮又名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时乳头不浩及使用污染的奶具而感染。
【临床表现】本病特征是在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拭去,若强行擦拭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宥溢血。
患处不痛、不流涎,不影响吃奶,一般无全身症状。
以颊黏膜最常见,其次是舌、齿龈及上腭,重者整个口腔均被白色斑股覆盖,甚至可蔓延至咽、喉、食管、气管肺等处,而出现呕吐、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
【治疗要点】1.保持口腔清洁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洁口腔。
2.局部用药局部涂抹10万~20万U/ml制霉菌素鱼肝混悬溶液,每白2~3次。
二、疱疹性口炎疱疹性口炎由单纯庖疹病毒I型感染所致,多见干婴幼儿,无明显季节性,传染性强,可在集体托幼机构引起小流行。
【临床表现】起病时发热,体温达38~40℃.齿齦红肿,触之易出血,继而往口腔黏膜上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约2mn,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浅表溃疡,有荧白色纤维索性分泌物覆盖,多个小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溃疡。
疱疹常见于齿龈、口唇、舌和颊黏膜,有时累及上腭及咽部。
由于疼痛明显,患儿可表现拒食、流涎、烦躁,常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体温在3-5天后恢复正常,病程约1~2周,淋巴结肿大可持续2~3周。
本病须与疱疹性咽峡炎鉴别,后者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夏秋季,疱疹主要在咽部和软腭,有时可见于舌,但不累及齿龈和颊黏膜,颌下淋巴结常无肿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溃疡性口腔炎
• 急性溃疡性口腔炎又称为细菌性口腔炎,
可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以婴幼儿发病 较多、较重。常发生于急性感染、长期腹泻
等抵抗力下降时,口腔不洁有利于细菌繁殖 而致病。
临床表现
• 局部表现为初起时口腔黏膜(各部位都可
发生)充血、水肿,继而形成大小不等的 糜烂面或浅溃疡,散在或融合成片,表面 有纤维性炎性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假膜, 易拭去,但遗留溢血的创面。 • 全身表现为患儿哭闹、烦躁、拒食、流涎, 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9℃~40℃,颌下淋 巴结肿大。
• 疱疹性口腔炎 (herpticstomatitis) 为单
纯疱疹病毒工型感染所致。多见于1~3 岁小儿,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从患者 的唾液、皮肤病变和大小便中均能分离 出病毒。
[临床表现]
• 起病时发热可达38℃~40C,1—2天后,
齿龈、唇内、舌、颊粘膜等各部位口腔粘 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约2mm, 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溃疡,有黄 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覆盖,多个溃疡可融 合成不规则的大溃疡,有时累及软腭、舌 和咽部。
与疱疹性口腔炎鉴别
• 咽峡炎疱疹局限在咽峡部,很少累及牙龈
口唇。 • 口腔炎疱疹范围较大,牙龈、口底,口唇、 舌体,包括咽峡部。
治疗
• 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应告诉患儿家
长该病的自限性和治疗的目的,防止交叉 感染及并发症。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周 围环境、多饮水和补充大量维生素 C 等 • 一般不用抗生素 • 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可用开喉剑、康 复新液外用
小儿几种常见口炎鉴别及治疗
尤溪县总医院 儿科副主任医师 邱茂龙
2019.4.5
概述
• 口炎定义 • 鹅口疮 • 疱疹性口腔炎 • 疱疹性咽峡炎(特殊类型上感) • 溃疡性口腔炎 • 手足口病
口
炎
– 口炎 (stomatitis) 是指口腔粘膜由于各种感染引 起的炎症,若病变限于局部如舌、齿龈、口角 亦可称为舌炎,齿龈炎或口角炎等。本病多见 于婴幼儿。可单独发生,亦可继发于全身疾病 如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久病体弱和维 生素B、C缺乏等。感染常由病毒、真菌、细菌 引起。不注意食具及口腔卫生或各种疾病导致 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均可导致口炎的发生。
一、鹅 口 疮
• 鹅 口 疮 ( thrush,oralcandidiasis) 又 称 雪 口
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 色斑膜的疾病。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 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 激素的患儿常有此症。新生儿多由产道感 染或因哺乳时奶头不洁及污染的乳具感染。
[临床表现]
• 可见口腔粘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
点或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 易擦去,周围无炎症反应,强行剥离后 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不痛, 不流涎,一般不影响吃奶,无全身症状;
临床表现
• 重症则整个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
可蔓延到咽、喉头、食管、气管、肺等处 而危及生命。重症患儿可伴低热、拒食、 吞咽困难。取白膜少许放玻片上加10%氢 氧化钠一滴,在显微镜下可见真菌的菌丝 和孢子。
治疗
•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
周内痊愈。 • 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可服用抗病毒 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维生素 C等。有合并症的病人可肌注丙球蛋白。在 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的护理,作好口腔 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 口,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物 为宜。
等前驱症。1~2天内口腔、咽、软腭、颊 黏膜、舌、齿龈出现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 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破溃成小溃疡, 由于疼痛,常流涎和拒食。
临床表现
• 同时手足亦出现皮疹,在手足的背侧面和
手指(趾)背侧缘、甲周围、掌跖部,出现数 目不定的水疱,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 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 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 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一般经 过良好,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 预后良好
临床表现
• 由于疼痛剧烈,患儿可表现拒食、流涎、
烦躁,所属淋巴结经常肿大,有压痛。体 温在 3 ~ 5 天后恢复正常,病程约 1 ~ 2 周。 局部淋巴结肿大可持续2~3周。
治疗
• 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禁用刺激性药
物。局部可涂疱疹净抑制病毒,亦可喷 开喉剑,撒西瓜霜,锡类散等。为预防 继发感染可涂 2 . 5 %一 5 %金霉素鱼肝 油。疼痛严重者可在餐前用 2 %利多卡 因涂抹局部。食物以微温或凉的流质为 宜。发热时可用退热剂,有继发感染时 可用抗生素。
治疗
一般不需口服抗真菌药物。可用2%碳酸氢 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洁口腔。或局部涂抹 10 万 -20 万 U/ml 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每 日 2 ~ 3 次。亦可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纠正 肠道菌群失调,抑制真菌生长。预防应注意 哺乳卫生,加强营养,适当增加维生素 E 和 C。
二、疱疹性口腔炎
治疗
• 予抗生素治疗 • 余同疱疹性口腔炎
手足口病
•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本病在
临床上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 故通称为手足口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 但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 性脑炎、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 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临床表现
• 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
注意
• 手足口病因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
驰张性麻痹等,故应加强观察,不可掉以 轻心。
谢谢!
重症病例:
• 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
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 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 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 惊厥。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 或消失。
危重型
• 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 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 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 – 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三、疱疹性咽峡炎(特殊类型上 感柯萨
奇A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
临床表现
• 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
吐等。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 软腭、悬雍垂的粘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 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 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 于舌,但很少累及牙龈。病程为1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