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的思考
敦煌莫高窟千年壁的艺术与历史价值

敦煌莫高窟千年壁的艺术与历史价值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佛教艺术作品,包括壁画、雕塑、石刻等,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成为了人们了解古代中国社会、文化、艺术的重要手段。
接下来,我们将从艺术与历史两个方面分析敦煌莫高窟千年壁的价值所在。
一、艺术价值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是中国石窟艺术的代表之一,其艺术水平和历史地位不亚于世界著名的埃及金字塔、希腊雅典卫城等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风格独具特色,既吸收了中原传统绘画技法,同时还融合了当时西域文化艺术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例如,唐代(618-907)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造型更为丰满、真实,使用的颜色也更加鲜艳,带有强烈的装饰性和表现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此外,敦煌莫高窟的雕塑、石刻等艺术品也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
这些作品包括佛像、龛、石碑、石柱等,其雕刻精湛、布局合理、构思巧妙、形态各异,展现出中国佛教艺术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
例如莫高窟第285窟(唐代)的“摩诃僧伽多罗三尊像”,将佛教雕塑艺术凝练、优美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不仅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成为全球艺术史研究的重要题材。
二、历史价值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奇迹同样令人惊叹。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前代国魏晋时期至唐代,历经400多年的建设,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在这段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壁画、石刻、雕塑等艺术品作为历史符号,承载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宗教、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丰富信息,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敦煌莫高窟还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史料,记录了一个时期的宗教、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历史事实,为今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例如唐代的壁画“观音三昧图”,为研究唐代佛教文化、唐代宗教文化、唐代艺术等领域提供了重要信息依据。
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中的历史故事与象征意义解读

2023-10-29•引言•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艺术特色•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历史故事再目录现•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象征意义解读•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1敦煌莫高窟的背景与重要性23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
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经过1600多年的绘制和雕琢,成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石窟艺术宝库。
莫高窟壁画描绘了中国古代历史、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03目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于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象征意义仍然存在争议和未解之处。
壁画艺术的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01莫高窟壁画自被发现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和研究。
02研究主要集中在壁画的艺术风格、绘画技巧、历史文化等方面,对于壁画中的历史故事和象征意义也有一定的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莫高窟壁画中历史故事的梳理和分析,探讨其背后的象征意义和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丰富对于莫高窟壁画艺术的认识,也可以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研究目的与意义02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艺术特色壁画的艺术风格及表现手法宗教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敦煌莫高窟壁画将宗教信仰与艺术表现完美融合,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画面,向世人展示了古代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叙事性绘画风格敦煌莫高窟壁画采用叙事性的绘画风格,将历史事件、人物形象和宗教故事等元素以连续画面的形式呈现,使观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精细入微的细节表现壁画中的细节表现十分精细,从服饰、道具到人物表情、姿态等方面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壁画中的色彩运用及搭配色彩丰富多样敦煌莫高窟壁画使用的色彩极为丰富,包括红、黄、蓝、绿等多种颜色,这些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使得壁画更加生动多彩。
敦煌壁画读后感

敦煌壁画读后感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乃至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提供的关于敦煌壁画的读后感,内容如下:【敦煌壁画读后感一】莫高窟壁画艺术固然精美绝伦,但它的背后,则是中国历朝历代的兴衰荣辱。
我们说艺术的诞生,必然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吻合。
用莫高窟壁画艺术来诠释这句话是再好不过的了。
然而,比莫高窟壁画艺术更让人惊魂不定,更让人感慨,更让人叹息的是洞窟里的一个隐藏洞穴。
因为在这个洞穴里,藏着无法计数的古物,更藏着中国人的荣耀和耻辱,以及今生后世无数学者的心血!让人痛心的是,洞穴所藏古物十之八九都已流失到国外。
造成这一切的,是源于一个道士,一个愚昧无知的道士!但是,比那个道士更让人痛恨的是那些用花言巧语,小手段骗取中国古物的外国人。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当时的中国官员是有能力去保护那些古物的,可他们没有,这是因为几千年积累下的劣根性所致,更是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在作祟。
【敦煌壁画读后感二】近日在家闷着甚觉无聊,于是随手拿起了几年前读过的一本书,叫《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在十几年前的作品.还记得几年前买下次书后草草地读完后[因为那时正上高中,时间比较紧],只有一个想法:余先生的目光太犀利,嗅觉太敏锐,思想太独特,竟能写出如此佳作!但近日读后,深感余先生的不容易,因为他带着我走过了一段很沉重,很空白,也很沧桑的历史长路,正如余先生在该书的自序中写到的那样:“一落笔却比过去写的任何文章都显得苍老.”于是,我也跟随余先生一起聆听下去,欣赏下去,哀叹下去.跟随余先生的脚步,一路逼近莫高窟,当我的一只脚刚刚踏进去时,便感觉到了一股强劲的冲击力深深地刺进了我的心里,我的灵魂!从一开始的青褐深厚的色流一直到很难再找到红色的色流,我们走过了北魏,走过可隋,直到元代,直到永远.这立体的,极富生命力的艺术,让人不得不感叹人类的伟大!莫高窟壁画艺术固然精美绝伦,但它的背后,则是中国历朝历代的兴衰荣辱.我们说艺术的诞生,必然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吻合.用莫高窟壁画艺术来诠释这句话是再好不过的了.然而,比莫高窟壁画艺术更让人惊魂不定,更让人感慨,更让人叹息的是洞窟里的一个隐藏洞穴.因为在这个洞穴里,藏着无法计数的古物,更藏着中国人的荣耀和耻辱,以及今生后世无数学者的心血!让人痛心的是,洞穴所藏古物十之八九都已流失到国外.造成这一切的,是源于一个道士,一个愚昧无知的道士!但是,比那个道士更让人痛恨的是那些用花言巧语,小手段骗取中国古物的外国人.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当时的中国官员是有能力去保护那些古物的,可他们没有,这是因为几千年积累下的劣根性所致,更是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在作祟.余秋雨先生在文中写到:“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想狠心地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了!”我对次话是十二分的赞成.那些古物固然源自中国,但从整个人类的大环境讲,它却应该是整个人类发展的结晶.再者,从当时中国的大环境考虑,那些古物留在中国,我想,到现在还能够给我们的学者拿来作研究的,应该是少只又少了,更不用提什么“敦煌学”的诞生了.我一直认为,作为古物,要么就让它永久地封存于地下,要么就必须做到有能力去很好的保护它!如果没有那个能力,而它却又重见了天日,倒不如把它让给那些有能力保护它的人.所以,对于所谓的那场敦煌文物的灾难,是福是祸还不一定呢,最起码我认为,不是最好坏的那种.不管怎么说,敦煌莫高窟的里里外外,都是一段很沉重的历史,要我们的任何一代人去承受,都是有点力不从心的,所以,它需要我们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去肩负,并重新创造魅力奇迹!。
敦煌莫高窟壁的艺术风格与意义解析

敦煌莫高窟壁的艺术风格与意义解析敦煌莫高窟壁是世界著名的艺术遗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多样的主题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敦煌莫高窟壁的艺术风格及其意义进行详细解析。
一、概述敦煌莫高窟壁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
其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兴盛于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莫高窟壁由主要分布在龟兹河东岸的莫高窟、西辽河下游的五泉窟、太华山南麓的青铜峡窟及其它分散洞窟共组成。
二、艺术风格1. 绘画风格敦煌莫高窟壁的绘画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原绘画、西域绘画和印度绘画的特点。
在表现手法上,敦煌莫高窟壁画常采用立体绘画技法,注重人物形象、服饰细节和背景绘制。
同时,绘画以强烈的装饰性为特点,运用美丽的颜色和精细的线条勾勒出鲜明的形象,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2. 雕塑风格莫高窟壁的雕塑风格丰富多样,包括浮雕、塑像等形式。
在雕塑表达上,莫高窟壁以神态生动、形象逼真和造型考究为特点。
同时,莫高窟壁雕塑的主题广泛,包括佛教、道教、儒教、神话传说等各种传统文化元素,展示了中国古代多元文化的特点。
三、艺术意义1. 宗教意义敦煌莫高窟壁在佛教、道教、儒教等宗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壁画和雕塑中的佛教题材丰富多样,展现了佛教艺术的高度成就。
同时,壁画和雕塑中的道教、儒教元素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与宗教信仰的融合,具有较高的宗教意义。
2. 艺术交流意义敦煌莫高窟壁作为一个重要的丝绸之路节点,吸引了来自中亚、西域和印度等地区的艺术家、学者和商人。
这些人的涌入为莫高窟壁艺术的发展和交流提供了机遇和平台。
同时,壁画和雕塑中的西域元素也体现了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具有重要的艺术交流意义。
3. 历史意义敦煌莫高窟壁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遗存,记录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壁画和雕塑中的历史场景、人物形象和服饰细节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点。
这些反映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意义,为后人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形意音韵之美探微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形意音韵之美探微【摘要】在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中,形意音韵之美被探微之下展现出无限魅力。
历史背景揭示了壁画的深厚底蕴,艺术风格体现了独特韵味。
形意表现中,飞天的神秘形象引人入胜,音韵之美则令人陶醉其中。
微观探索揭示出更多细节之美。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具有独特魅力,其艺术价值不言而喻,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是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展现出东方美学的瑰丽风采,值得后人深入探究和传承。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形意,音韵,美,探微,历史背景,艺术风格,表现,微观探索,独特魅力,艺术价值,后世影响。
1. 引言1.1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形意音韵之美探微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作为中国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展现出了其独特的形意音韵之美。
这些古老的壁画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的价值,更是融合了当时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呈现出深厚的历史内涵。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的形意表现极富视觉魅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动态感强烈。
通过精致的线条勾勒和细腻的色彩运用,呈现出一种神秘而壮丽的图像,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壁画所表现的音韵之美也令人神往。
在丰富的装饰和细致的表现中,散发出一种宏大而悠远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神话世界中。
通过对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的微观探索,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这些壁画不仅展示了古代艺术家们的创作才华,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精神面貌。
它们不仅是艺术的珍贵遗产,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而持久的。
通过对这些壁画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到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2. 正文2.1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的历史背景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艺术瑰宝,壁画作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历经千年仍保留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其壁画艺术的历史背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公元4世纪的北魏时期。
在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达到了鼎盛时期,艺术风格逐渐成熟,形成独特的风格特色,并通过对外交流,吸收了来自印度、中亚、中东等地的绘画艺术元素,形成了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敦煌莫高窟第3窟壁画研究及对笔者的创作启示

敦煌莫高窟第3窟壁画研究及对笔者的创作启示敦煌莫高窟第3窟壁画研究及对笔者的创作启示敦煌,一个位于中国西北部的小镇,因其丰富的艺术遗产而世界闻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敦煌莫高窟,数千年来一直吸引着全世界的学者和艺术家。
在这些窟中,第3窟壁画是最为引人注目的。
我曾有幸深入研究这些壁画,对其审美价值和艺术技巧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从中汲取到了创作的灵感。
敦煌莫高窟第3窟壁画是一幅罕见的精致绘画作品,长约30米,高约6米。
这幅壁画采用传统的颜料和调色板,以细腻的线条和色彩呈现出一幅宏伟而庄严的图画。
壁画刻画了佛陀在南天门的庄严面貌,楼台殿阁、宫殿和山川流水的细节栩栩如生。
令人赞叹的是,作者通过独特的透视法和光影技巧使壁画充满了立体感,使观者仿佛身临其境。
研究这些壁画对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敦煌莫高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辉煌。
通过研究这些壁画,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壁画艺术的成熟和发展,以及敦煌作为一个国际交流中心的重要地位。
此外,壁画中所描绘的宗教故事和人物形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
通过对这些壁画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对于我个人而言,研究这些壁画也给予了我创作的启示。
首先,我深刻理解到绘画是一种艺术语言,通过具象的形象和丰富的色彩来传递情感和思想。
壁画中的每一笔每一划都经过细心的设计和构图,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这启发了我在自己的创作中注重细节,通过意象和符号的运用来传递思想和表达情感。
其次,敦煌莫高窟第3窟壁画在图画的布局和结构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艺术家通过精心安排人物、建筑和自然景观的位置和比例,营造出和谐的整体效果。
同时,画面中运用对比和层次感,增强了艺术作品的视觉效果。
这让我深思自己的创作中应该如何构思和安排元素,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最后,研究这些壁画也让我体会到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的耐心和毅力。
敦煌壁画需要长时间的雕琢和绘制,需要细致入微的工作和不断的修正。
论唐代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

论唐代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唐代敦煌壁画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内容,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
它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还给我们提供了了解唐代艺术特色的宝贵机会。
本文将从色彩运用、构图技巧以及题材选择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唐代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
首先,唐代敦煌壁画在色彩运用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
它采用了富丽华美的色彩,以鲜亮的红、黄、蓝等色调为主,给人一种热烈、奔放的感觉。
这与唐代社会的盛世气象不谋而合,也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同时,唐代敦煌壁画还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对比,通过冷暖色调的对比来达到画面的和谐感和层次感。
这种色彩的运用使得敦煌壁画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给观者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其次,唐代敦煌壁画在构图技巧上别具匠心。
敦煌壁画中常常采用对称的构图方式,以达到平衡和谐的效果。
例如,画面中经常出现的菱形构图,通过上下左右的对称性,使画面显得平衡稳定。
此外,唐代敦煌壁画还有很多使用重复元素的构图,如多个人物、动物或花卉的重复出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这种构图方式不仅令人印象深刻,还增强了敦煌壁画的整体美感。
最后,唐代敦煌壁画的题材选择丰富多样,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多元文化。
在敦煌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宗教、历史、文艺等不同题材的描绘。
例如,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以佛教题材为主,表现了佛教在唐代的盛行和人们对佛教信仰的追求。
此外,敦煌壁画还有一些描绘历史事件的作品,如《战马》等,展示了唐代的军事力量和国家繁荣的景象。
同时,唐代敦煌壁画中还有很多描绘宴会、音乐舞蹈、人物故事等生活化的题材,展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繁荣和百姓生活的丰富多彩。
总而言之,唐代敦煌壁画以其独特的色彩运用、巧妙的构图技巧以及丰富多样的题材选择,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艺术特色。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瑰宝,也是对唐代社会的重要见证。
通过欣赏和研究唐代敦煌壁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古代中国的艺术魅力。
敦煌莫高窟早期壁画绘画风格的启示

及“ 圆” 、 “ 净” 、 “ 光” 的特 点 , 人物形象 夸张变形 , 具有 印度和 冉冉飞 向凡人向往缥缈的极乐世界 。令 观者 观后膜拜之 心油
西域 民族审美相结合 的特征 。有鼻 、 大眼 、 厚唇竖眉 , 多头戴 然升起 。现在 的东京 国立美术 大学把敦 煌壁 画列为专 门的研
周围的车 马风景 和服装更 有根据 画面 的需 要随心所 欲地赋 大 致脉 络性 的了解 。特别是早期壁 画的强烈艺术生命力及原 予色彩。西班牙画家格列柯说过 : “ 画面里的真实不同于现实 始豪放甚至咄咄逼人 的绘 画风格给笔者 留下深 刻印象。其独
中的真实。” 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例 如《 九色鹿王本生》 中, 黑、 白、 绿、 赭石的 山并列 ; 《 须摩提 女缘品》 中蓝色 的凤 和龙 ,
和治病救人两个局部画面片断尤为精彩, 基本采用“ 没骨” 画 用上 , 几乎还属空 白。对壁画的探究甚至 当作一个课题研究 ,
都没能 引起 我们足够 重视。而在我 们东邻之 法一气 呵成 , 没有传 统轮 廓线勾勒 , 用笔古拙 、 画意 十足 。赋 也还没有确立 , 彩古雅 清新 , 人物及 各种形象生动 , 驾车画得 十分率真 , 河流 国的 日本却对我 国敦煌壁画艺术 进行 了相 当深入地研 究 , 例
主观强 烈 、 浓重 , 以赭 、 绿( 兰) 、 黑、 白为主要基 调色 彩 , 提供多种发展的可能性 , 不能不 引起我 们的深 思。 概括单 纯 , 不是一切按 照客 观世 界中人物主 观处 理 , 不守 成 历史给 我们留下如此丰 厚的艺术遗 产 , 我 们有义务传 承 规, 大胆变色 。有粉 的菩萨 、 土红色的药叉 、 绿色 的马 、 五彩色 精 华 , 而不是机械性的照单全收 。由于专业研究的涉及 , 使笔 的云等 ; 肉色甚 至变成灰黑色 ( 也有颜料 氧化诸原 因 ) 。人物 者对敦 煌壁画艺术有 了重新 认识 , 对其绘画风格 的演变 作 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的思考
一、引言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艺术殿堂中的一颗明珠,将多種艺术风格与佛教思想、中国的儒道思想融为一体,体现了一种极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
敦煌莫高窟的大规模建筑群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完成的,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历经十几个朝代相继凿建,现存洞窟492个。
敦煌莫高窟集合了雕塑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等,是古代中国艺术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敦煌莫高窟众多的艺术集合体中,壁画艺术可以说独占鳌头,被誉为世界现存最大的艺术画廊。
二、敦煌壁画的常见内容及发展
敦煌壁画中展现各类大小艺术人物如佛、菩萨、罗汉、天王、飞天、供养人等。
壁画的内容涉及佛教题材、中国民间传统神话、农业耕作、捕鱼狩猎、战争、婚丧嫁娶、歌舞娱乐等。
这些故事在壁画中运用合理的布局,巧妙地构图,丰富的色彩,多变的线条,将其娓娓道来。
敦煌壁画在艺术风格上,吸收了印度、希腊、伊朗、西域等艺术风格经过历代画师艺术家的加工整理与中国传统艺术密切结合,形成了一种与世俗艺术相区别的独特中国佛教艺术。
敦煌壁画的发展经历了数十个朝代,这些不同的朝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背景之下,对壁画艺术的绘画风格和美学特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敦煌壁画的发展过程中,按照艺术风格我们可以粗略地将其分成四个大的历史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不同的历史时期,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有自身的特点,这些风格鲜明的壁画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敦煌莫高窟开凿前期前期为十六国及北朝初期,保存至今的共有40窟,敦煌莫高窟最初是没有绘制壁画的,石窟开凿较小,直到北凉以后,才开始绘制壁画。
这一时期的敦煌壁画,受印度雕塑、绘画艺术的影响较大,在绘制各类佛、菩萨、罗汉、飞天等形象时,躯体健壮,面相丰满,鼻梁高隆直抵额际。
人物绘画线条朴实古拙,着色用笔雄健壮丽,层层晕染,立体感很强,具有原始的粗犷风格。
色彩方面,以褐、绿、青、白、黑为多,一般多在赭红色的底色上绘石青、石绿、黑等颜色。
绘画的内容也多是,佛教题材的本生故事和经变故事,如“九色鹿舍己救人”、“萨捶那舍身饲虎”等。
由于这些佛教故事具有很多严肃、悲情的色彩,所以在绘画色彩的运用上,多采用比较暗淡、深沉的颜色,以烘托故事的主题。
构图及用笔较粗犷,与中国中原艺术中的绘画风格差距较大,绘制人物、佛、菩萨、飞天等的形象时,对人体比例的掌握比较准确,壁画中各种花样纹饰多为舶来品,受印度及西域文化影响较大,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
隋唐时期是中国文化艺术空前发展的时期,受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敦煌莫高窟建设达到鼎峰。
在表现佛像时女性成分明显,体态丰腴,面容慈祥;头梳螺髻,身着土红色通肩式袈裟,袒胸覆足,衣摺线条流畅优美,充分显现了唐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组群中的其他形象也各具特色:菩萨、供养天均为少女形
象,温柔典雅,显得既妩媚艳丽而又高贵、不容亵渎。
在隋唐壁画中还有一个经典的形象就是飞天,满壁的飞天形象各异,衣带飘飘、仙云游动,创造出一派祥和瑞景。
飞天的绘制表现了中国绘画对人物动静节奏感的处理技巧,唐代画工用人物身体的各种姿态,身体四肢的伸展、翻转、摆动,衣服飘带的飘动感,背景祥云的配合,营造出飞天人物优美的动势,有的如在空中闲庭漫步,有的在俯瞰世间,有的在直冲云霄。
不管是从哪个方面看,在绘画技巧还是审美风格上,隋唐的敦煌莫高窟壁画是具有中国艺术特色的,这进一步说明的佛教已经本土化了。
五代起,丝绸之路开始逐渐衰落,坐落在丝绸之路上的敦煌随着商旅的减少而逐渐萧条,这一期的洞窟开凿明显减慢,数量大为减少。
五代和宋时期的壁画,很多是在唐代壁画上覆盖绘制而成,壁画中有很多供养人的形象,对山水背景的绘画非常多见。
在山水背景下图中多绘有城郭、寺庙、楼台、亭阁、佛塔、草庐、桥梁等各类建筑,生活场景非常丰富。
五代时期的代表作61窟,东侧壁绘有回鹘公主、于阗公主、曹氏女供养人像,西壁巨幅五台山图,这是敦煌莫高窟壁画中较罕见的大型山水人物图,将东起正定西至太原的方圆五百里的山林地貌和社会生活囊括进来,这是敦煌壁画中难得的全景式历史地图。
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
西夏修窟77个,多为改造和修缮的前朝洞窟,洞窟形制和壁画雕塑基本都沿袭了前朝的风格。
一些西夏中期的洞窟出现回鹘王的形象,可能与回鹘人有关。
而到了西夏晚期,壁画中又出现了西藏密宗的内容。
元代洞窟只有8个,全部是新开凿的,出现了方形窟中设圆形佛坛的形制,壁画和雕塑基本上都和西藏密宗有关。
典型洞窟有第3窟、第61窟和第465窟等。
三、总结思考
通过上述的研究分析,我惊叹于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表现的内容及其丰富程度。
它以表现佛教故事为主题,穿插有当时社会生活中的生动画面,敦煌莫高窟壁画也是研究中国艺术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部百科全书。
可见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样的设计离不开生活,要努力使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陶冶心灵,培养高雅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艺术观和美学观。
参考文献
[1] 魏成思.《中国佛教文化论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2] 姜亮夫.《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
[3] 段文杰.《敦煌壁画概述》,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联合出版,1991年.
[4] 宿白.《敦煌莫高窟秘教遺迹札记》,敦煌研究,1989(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