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牧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

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农田生态系统是由土壤、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在其中碳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碳循环是指碳在地球系统中的转移过程,包括碳的固定、储存和释放。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与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农作物生长和土壤呼吸等过程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碳固定和储存是碳循环的关键环节。
农田土壤是一个重要的碳库,其中的有机碳含量直接影响着土壤质量和肥力。
通过研究农田土壤的碳储量和碳分布,可以评估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碳固定和储存的影响,为实施有效的碳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碳循环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并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碳。
研究农作物的碳捕获能力和碳排放水平,可以评估农田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对碳循环的贡献,并为种植结构调整和农田管理提供科学建议。
此外,土壤呼吸是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
土壤呼吸释放的CO2来自微生物呼吸、根系呼吸和有机物分解等过程。
通过测量和分析土壤呼吸速率、土壤呼吸量和相关环境因素,可以揭示土壤呼吸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减少土壤呼吸释放的碳提供科学参考。
此外,土壤有机质的管理也是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关键内容之一。
有机质的施用和保持可以增加土壤碳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
研究不同有机质管理措施对土壤碳储存和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以为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调控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最后,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还需要考虑与环境变化的相互作用。
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
因此,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并探索适应性管理措施,以减缓碳排放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
综上所述,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于增加碳汇和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的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农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实施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与土壤有机质分解研究

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与土壤有机质分解研究草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重要的碳储存库之一,其中碳循环及土壤有机质分解是该生态系统中关键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机制以及土壤有机质分解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机制草地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将其转化为有机碳,同时释放氧气。
这一过程被称为碳固定。
草地植物一部分有机碳通过地下根系转运到土壤中,并在土壤中储存形成土壤有机质。
另一部分有机碳在植物死亡后腐烂分解,并释放出二氧化碳。
此外,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也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
这些过程构成了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二、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关键过程土壤有机质分解是草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土壤中的有机质由植物残体、根系、微生物以及动物粪便所贡献,它们通过微生物的活动被分解成较小的有机分子,并最终释放成二氧化碳。
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真菌,它们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质分解成能量和废物。
分解废物中的一部分被微生物再次利用,另一部分则被释放到土壤中。
三、碳循环与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关系碳循环和土壤有机质分解密切相关。
土壤中的有机质是草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关键储存库之一,而土壤有机质分解则是将这一有机质释放成二氧化碳的过程。
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水平、温度、湿度以及土壤氧含量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的速率。
此外,土壤中的根系活动和土壤动物的参与也对有机质分解过程有一定的影响。
四、研究进展与挑战近年来,对于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与土壤有机质分解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研究者们通过野外观测、实验室分析以及模型模拟等手段揭示了碳循环机制和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关键因素。
然而,尚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如何准确估算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以及如何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影响等。
五、未来的研究方向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索草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机制和过程。
稻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氮素利用研究

稻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氮素利用研究稻田是中国重要的作物之一,同时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其中,稻田作为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很多的研究和纠正。
本文将主要就稻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氮素利用展开研究。
一、稻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1.碳的来源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碳主要来源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机质、秸秆等。
其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占到了稻田土壤碳库的80%以上。
另外,有机质和秸秆的分解也会产生一部分的碳。
2.碳的汇稻田生态系统中,碳主要被土壤吸收,并被转移至深层土壤中。
土壤中的有机碳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吸附在粘性粒子表面上的土壤有机碳(SAMOC),另一类是存在于土壤微生物体内,如微生物有机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I)。
同时,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的生长也能够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还原,从而提高土壤的碳储量。
3.碳排放和交换在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的生长过程中会释放出甲烷等温室气体,而农业生产也会带来一些化肥和渗漏过程中的氧化性碳排放。
同时,稻田生态系统的空气中也会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碳的交换。
二、稻田生态系统的氮素利用1.氮素的来源氮素是水稻生长的必要元素之一,在稻田生态系统中,氮素主要来源于化肥、土壤有机质等。
其中,化肥是稻田生产中重要的氮素来源,但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会导致土壤酸化和营养失衡等问题。
2.氮素的转化稻田生态系统中,氮素的主要转化形式包括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铵化作用。
其中,硝化作用指的是将氨气或铵化氮转化为硝化态氮,而反硝化作用则是指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或其他形式的氮素。
铵化作用指氨气还原为铵态氮。
3.氮素的吸收和利用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氮素的吸收主要在生长初期和中期进行,而形成籽粒期后,氮的吸收与需要基本相等。
同时,在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对氮元素的利用效率较低,仅为50%左右。
因此,稻田生态系统中对氮素的利用和管理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研究。
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研究概述

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研究概述农田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农田土壤中的有机碳循环对于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当前全球变暖和碳排放增加的情况下,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对于减缓气候变化、增加农田土壤肥力和提高农田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的研究进行概述,包括模型的基本原理、关键过程、影响因素及研究现状。
一、基本原理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是通过对农田土壤中有机碳的输入、输出和转化过程进行定量描述和模拟,从而揭示农田土壤碳循环的动态过程。
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碳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平衡,通过研究不同形式的有机碳在土壤中的转化、释放和储存过程,以及受到影响的因素,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和预测碳的循环过程。
二、关键过程1. 碳的输入过程:农田生态系统碳的输入主要来自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包括植物残体、根系分泌物、根系死亡等。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秸秆还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来源。
2. 碳的转化过程:土壤中的有机碳主要经历微生物分解、酶的作用和化学转化等过程,其中微生物分解是有机碳在土壤中转化的主要途径。
在这一过程中,有机物中的碳被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也有部分碳被微生物转化为稳定的有机质,长期固定在土壤中。
3. 碳的输出过程:土壤中的有机碳通过土壤通气孔、根系呼吸、土壤呼吸、微生物代谢等途径释放到大气中,成为土壤有机碳的输出。
三、影响因素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通气性、植被类型、作物种类、施肥措施等。
这些因素对于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影响有机碳的输入速率、转化速率和输出速率等。
四、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一方面,研究者通过实地调查和监测,获取了大量的土壤有机碳的数据,用于验证和修正碳循环模型的参数和结构。
结合GIS技术、数学建模和模拟仿真等方法,实现了对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定量描述和模拟预测,为减缓气候变化、提高农田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最新进展

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最新进展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凸显,生态学领域对于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的研究也越发重要。
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不仅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者。
在这篇文章中,将介绍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最新进展。
首先,我们从陆地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
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植物光合作用,植物呼吸和腐殖质分解。
最新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产生了显著影响。
随着气温升高,植物的生长季节延长,植物呼吸增加,导致植物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减少。
同时,全球变暖还加剧了地表土壤的碳分解速率,导致土壤中的有机碳释放到大气中增加。
此外,研究还发现,植被类型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也产生了影响。
例如,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土壤有机碳的丧失,进一步增加了碳排放。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也备受关注。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之一,通过吸收和贮存大量的二氧化碳来调节全球气候。
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产生了不利影响。
海洋温度上升和酸化加剧导致浮游植物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的吸收。
此外,海洋生态系统中藻类和浮游动物的死亡会导致大量有机碳向海底沉积,并在长时间尺度上固定碳。
然而,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等人类活动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利于碳循环过程的顺利进行。
除了以上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科学家们还在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采取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
例如,通过利用遥感数据和全球定位系统(GPS)追踪植被变化和植物碳吸收量,可以更准确地估计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碳储量和年碳汇。
此外,引入基因测序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和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过程进行研究。
同样地,利用海洋观测站点和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碳吸收和释放。
总结起来,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草地是地球上最广泛分布的生态系统之一,其在碳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草地生态系统通过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土壤呼吸过程,将大量的碳固定在植物体内,并进一步储存在土壤中。
因此,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对于了解碳循环的全球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近年来,关于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进展,分别包括碳固定和碳释放两个方面。
首先,碳固定是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
草地的生物团丰富多样,其中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草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将其转化为有机碳,并将其储存在地下和地上的生物体中。
研究表明,草地植物的NPP对于碳固定起着关键作用。
不同类型的草地植物具有不同的光合作用效率和生物量积累速率,从而导致草地生态系统中碳固定的差异。
此外,草地的火灾和动物移动等因素也会对碳固定过程产生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草地植物的光合特性和草地生态系统中碳固定的机制对于准确评估碳储存能力至关重要。
其次,碳释放是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碳释放过程包括土壤呼吸和植物呼吸两个部分。
土壤呼吸是指土壤中微生物和其他有机体通过分解有机物质释放的CO2。
研究发现,草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而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植物残体的分解速率也会对碳释放产生影响。
植物呼吸是指植物通过光呼吸将植物体内储存的有机碳释放成CO2。
草地植物呼吸的速率受到气温、光照强度和植被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研究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和植物的呼吸过程对于准确估计碳释放速率和了解其驱动因素至关重要。
最后,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全球碳循环的机制,还能提供科学依据来改善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
在草地生态系统中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如优化放牧制度、合理施肥和植被恢复等,可以增加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固定能力,减少碳释放速率,并改善土壤质量。
农田碳循环与减排技术研究

农田碳循环与减排技术研究农田碳循环与减排技术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问题。
农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对全球碳排放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农田碳循环与减排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农田碳循环与减排技术的重要性农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其碳排放与收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田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一定的碳储存和释放能力。
其次,农田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微生物会影响土壤中碳的转化和流动过程。
最后,农田作为一个重要的粮食生产领域,其碳排放与减排对饮食结构和人类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农田碳循环与减排技术的主要内容1. 农田碳循环技术(1)种植系统优化。
通过合理的种植轮作和间作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促进有机质的积累,提高土壤碳储存能力。
(2)有机肥料的利用。
有机肥料的使用可以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增加土壤肥力。
同时,有机肥料中的有机质可以作为微生物的营养源,促进土壤中有机碳的形成和转化。
(3)绿色农田建设。
通过种植多年生作物和植物植被,可以增加土壤碳固定的能力,减少农田土壤的腐殖质分解速率,从而增加土壤碳储存量。
2. 农田碳减排技术(1)合理施肥。
通过精确测定土壤养分的含量,合理施肥可以减少没有必要的施肥,减少碳排放。
(2)绿色种植技术。
推广精细化农业,如种植针叶林、旱作农田的降蒸发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可以减少农田排放的温室气体。
(3)有机农业的发展。
有机农业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田土壤的碳排放。
有机农业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农田的碳固定能力,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四、农田碳循环与减排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农田碳循环与减排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1. 推广应用农田碳循环与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减少农田的碳排放,提高农田的碳储存能力,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农田碳循环与减排技术可以改善农田土壤的质量,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与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与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农田生态系统是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的碳氮循环与资源利用效率直接影响着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长发育。
本文将探讨农田生态系统中碳氮循环的机制,并分析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和提高方法。
1. 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和氮元素是相互关联的,它们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进行循环。
首先,农田生态系统通过植物和其他生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同时吸收土壤中的氮营养。
这些有机物和氮营养随着植物死亡和有机肥料的施用进入土壤,随后被微生物分解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氨气。
土壤中的氨气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硝酸盐,供植物再次吸收利用。
同时,部分有机物可以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吸附和固定,形成稳定的有机质,并在土壤中长期储存碳和氮元素。
2. 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农田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
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可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植物吸收利用,并能够保持土壤水分和改善土壤结构,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是农作物根系的发育和分布。
发达的根系可以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另外,灌溉和施肥管理也对资源利用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适量的灌溉可以保证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而科学合理的施肥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避免养分的浪费和土壤的污染。
3.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为了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是合理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植物需求,科学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适量施用,并注意施肥的时机和方式。
其次是精确灌溉。
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采取精确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水分的浪费。
另外,适当轮作和间作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壤养分的损失和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如秸秆还田和有机肥的制备利用,可以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和资源利用效率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碳 温室气体也在逐年增加 。这使得生物圈和大气圈之间原
有 的碳平衡被打破 , 直接的后果是严重 的温室效应 , 引发全球
温暖化 、 海平面上升等 一系列 重大 环境 问题 J 。要 消除这
一
围内, 对 草地 生产力和植被盖度无明显影响 , 就不会造成土壤 碳 的损失 , 同时由于家畜排 泄物 的输入使 碳周转周 期缩短 而
提高 了土壤碳的截存 ; 如果 放牧强度过 大而引起植 被盖度和 初级生产力严重下降 , 土壤 侵蚀和矿化 就会损失掉 大量草场
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课题 , 必 须深入认识 造成 以上 问题 的
根源并寻求相 应 的解决 方法 J 。碳循 环是 地球 上最大 的生
物地 球化 学循环 , 其研 究是 了解生 物圈 的重要途 径 , 对估计 C O 及 其他 含碳 温室气体含量及其与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具有
的热 点 。 ’
放牧土地是陆地土地资 源的一个 重要组成 部分 , 对 陆地
草地是全球 分布最广的生态 系统类型之一 , 在全球 碳循
碳截存 以及碳循环研究起 着极为重 要 的作用 。近年来 , 放
牧土地的碳储量 、 放牧管 理对碳循 环及生态 过程 的效应 研究
环和气候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川 。草地中储存 的碳总量 占陆 地生态系统的 1 2 . 7 %, 其中 9 0 %存 在土壤 中 1 2 ] 。草地 生态
江苏农业科学
2 0 1 4年第 4 2卷第 2期
- - — —Leabharlann 0 7. . — — 谭 外球 , 王荣 富, 闫晓明, 等.我国农牧生态系统碳循 环研 究进展 [ J ] .江苏农业科学, 2 0 1 4 , 4 2 ( 2 ) : 3 0 7— 3 0 9
我 国农 牧生态系统碳循 环研 究进 展
3 结 论
的有 机质 和作 物生 长所必 需 的各 种矿质 营养元 素如 氮、 磷、 硫、 钙等 , 是一种完全肥料 , 它不仅是作物养分的直接来 源 , 还 可活化土壤中潜 在的养分 , 增强土壤生物学活性 , 促进物质转 化, 改善 土壤物理化学 性质 , 促进 土壤 团粒结构 的形成 , 提高
系统的碳循 环是 陆地生态 系统 的基 本机制之一 , 也是 维持陆 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和发展 的重要 因素 。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 环 已有不少 研究 , 有 的研究针对 草地 生态系统碳评估 的方法及意义” , 有 的研究 围绕气候 变暖对
收稿 日期 : 2 0 1 3 3— 0 6—2 0 基金项 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编号 : 2 0 1 2 B A D1 4 B 1 3—3 ) 。 作者简介 : 谭外球 ( 1 9 8 8 一) , 男, 湖南 郴州人 , 硕士研究 生 , 研究 方向 为林牧生态系统碳循环。E—m a i l : s w 0 7 4 1 t a n w a i q i u @1 2 6 . c o n。 r
草地生态系统初级 生产力 、 土壤 呼吸 、 凋落物输入与分解 、 土
壤碳库 的影 响等 内容 , 但更多 的研究集 中在草牧 复合生态
通信作者 : 王荣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E— m a i l : r f w 5 4 @1 6 3 . t o m 。
长健壮 , 使生长量增 大 , 分蘖 多 , 成穗 多 , 后期灌 浆充足 , 籽粒
谭外球 , 王荣富 ,闫晓明 , 何成芳 , 朱鸿杰 , 张正旺
( 1 . 安徽农 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 院, 安徽合肥 2 3 0 0 3 6 ; 2 . 安徽 省农业科 学院农 产品加工研究所 , 安徽合肥 2 3 0 0 3 1 )
摘要: 在分析 当前我 国农牧 生态系统碳循环研 究 内容 、 基 本特征 的基础 上 , 阐述农 牧碳循环在全球碳 循环及气候 变化研究 中的重要地 位和作用 , 并指 出农牧生 态系统碳 循环研究的基本方法 、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的前景。 关键词 : 农牧生态系统 ; 放牧土地 ; 碳循环 ; 碳储量
不可取代 的作用 。随着 国 际社 会对 全 球气 候 变 化 的重 视 ,
土壤有机碳 , 其 中相 当一部分贡献于大气 c O : 的升高 ” ] 。
1 草 牧 生 态 系统 碳 循 环
1 . 1 草 牧 生 态 系统 碳 循 环
C O : 作 为最重要 的一种温 室气体 , 其源 与汇 已成 为全球 关注
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因此 , 对土质 、 肥力水平较差的沙土增 施农杂肥 , 一方面可给作物 比较全面的养分供应 , 促进作物正 常生长发育 , 提高作物产 量 ; 另一 方面可改 良土壤 结构 , 使 养
平衡施肥能提高土壤养分 的全面供 应能力 , 改善土壤结
构, 提高肥料经济 效益 , 因而增产 效果 显著 。要进 行合 理施 肥, 就要遵循营养元 素 的同等 重要和不 可代替规律 。土壤 缺 钾, 必须增 施钾 肥 , 才有利于农作物产量 的提高 。
中图分 类号 : ¥ 1 8 1 . 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1 3 0 2 ( 2 0 1 4 ) 0 2—0 3 0 7— 0 3
工业革命 以来 , 人 类生 产力水平大 幅度上升 , 排人 大气 的
受到 了土壤 、 环境 、 全球环境变化 、 生态学 等研究领域 的广泛 关注 。 由于放牧 土地 的分 布具有广 泛性 和复杂性 , 相关 研究暂无 明确的定论 , 但有研究表明 , 只要放牧强度在一定范
饱满 , 不孕小穗减少 , 产量 增加 。
率, 且土壤 中氮 、 磷充足会增强作物对钾的吸收利用 ; 其次 , 化
学肥料与农杂肥 、 秸秆进行 配施 , 则可缓速 相济 , 充分发 挥肥
2 . 3 . 2 增施农杂肥 , 提高秸秆还 田数量
农杂肥 中含 有丰富
效, 使土壤营养充足 , 保证作物稳产 、 高产 , 提高肥料的经济效 益。肥 料的利用率提高 , 有利 于粮食产量 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