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内有3个sheet)

合集下载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六大模块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2010-04-21复旦大学以六大模块来设计核心课程体系,其主导原则是:突破单纯的“专业视域”和单纯的“知识视域”,从培养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一代新人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能够帮助其形成基本的人文修养、思想视野和精神感悟的课程。

第一模块: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方面的经典研读课程。

“中国文学”包括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两个方面;“史学经典”指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史学家的经典作品。

第二模块: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哲学和宗教经典的研读课程。

进入此模块的经典分为三类,一类是中国哲学经典,一类是西方哲学经典,一类是宗教经典。

旨在帮助学生找到一条进入哲学家的思想境域的门路。

第三模块: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关于西方文明及其他重要文明的研讨性课程。

重在打开学生在文明比较方面的视野,从而较深入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历史演变和文明多元发展、冲突、整合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第四模块: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关于科学与技术的思想基础和历史进程的研讨性课程。

重在展示数学思想史、自然科学思想史和技术原理史,以帮助学生领会数学和科学思想的要点,形成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的精神。

第五模块: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关于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人类生命的科学与伦理问题的研讨性课程,范围包括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医学及生命伦理学。

第六模块: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艺术实践类课程,包括艺术鉴赏与艺术创作。

进入次模块的艺术门类主要有:音乐、戏曲表演、绘画、雕塑与陶艺、影视、书法、话剧与朗诵等。

范围包括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医学以及生命伦理学。

第一、二学年在复旦大学

第一、二学年在复旦大学

附件1: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和格罗宁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合培养“2+2”本科生(2011级)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保险专业指导性修读计划第一、二学年在复旦大学一、通识教育课程: (43学分)I.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六大模块课程,总学分要求为20分。

修读要求如下:II.专项教育课程:体育、军事理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四类课程。

总学分要求为17分,修读要求如下:* 根据2011级培养方案,计算机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I组和III组课程中修读2学分,在II组课程中修读2学分。

III.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6学分),除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外。

二、经管类基础课程:(25学分)三、人文类、社会科学类基础课程:(6学分)人文类基础课程I、II组(任选3门)或社会科学类基础课程I、II组(任选2门),除高数(D)外。

四、专业教育课程:(15学分)五、毕业论文:(4学分)课程代码:ECON130017按照学校教务处要求,毕业班论文须于2015年的第2学期(16周即6月中旬)前完成。

鉴于经济学院“2+2”联合培养(2011级)本科生的特殊情况,不参与原各专业的学生论文答辩,论文成绩以P、F方式记载,不记入平均绩点。

毕业论文电子文档(中文版)务必于2015年7月5日(即学校暑期放假)之前提交至经济学院国际合作部Email:fudan-rug@即可,论文归档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本科教学办公室并上报学校教务处教学管理办公室。

项目学生的毕业资格终审必须在毕业论文归档后启动。

六、总学分要求:(93学分)按照2+2本科生(2011级)联合培养指导性修读计划,学生在复旦大学第一、二学年应修满上述4类课程89学分,第4学年毕业论文4学分,合计为93学分。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 分流方案介绍(定稿)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 分流方案介绍(定稿)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规则、专业分流方案介绍目录一、复旦大学本科七大类包含的专业 (1)二、本科教学培养方案 (3)〔一〕通识教育课程 (3)〔二〕文理基础课程〔仅对跨院系招生与培养大类基础课程作介绍〕 (4)1、历史学类 (4)2、社会科学试验班 (5)3、经济管理试验班 (5)4、自然科学试验班 (6)5、医学试验班 (7)其他:心理学和护理学专业 (7)〔三〕专业教育 (8)三、选课注意事项 (9)四、复旦大学跨院系专业大类学生选专业工作方案 (15)附件1:复旦大学2011级留学生〔包括港澳台学生〕修读说明复旦大学教务处2011年8月25日一、复旦大学本科七大类包含的专业〔一〕新生第一年按七个专业大类组织实施教学。

我校现有本科学科门类包含人文类、社会科学类类、经管类、数学类、自然科学类、技术科学类和医学类七个大类;其中2011年有五个实施跨院系招生与培养的大类,各专业大类与所涉及院系、专业的关系如表1。

表1.复旦大学本科七大类专业对应的专业院系。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教2,*: 心理学和护理学专业,在跨学科课程设置上有独特之处,将单独介绍。

〔二〕课程代码:本科教学三大类课程的代码规则见“课程代码使用说明”〔见《2011年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第9页〕。

1、每门课程有一个由十位字母、数字组成的代码。

2、左起第一至四位大写英文字母是课程的学科专业编码〔或院系、教学单位英文名简写和缩写〕,说明该课程的开课院系。

3、左起第五位数字是课程面向学生的代号,“1”代表本科教育课程〔本教学培养方案的课程均为本科教育课程〕。

4、第六位数字是课程性质的代号,即“1”代表通识教育课程;“2”代表文理基础课程;“3”代表各专业课程。

5、第七至十位数字表示该课程在这一个序列的顺序号。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是在通识教育课程代码“1”后面的4位顺序号的第一位数字为“9”。

例如: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赏析 课程代码是:CHIN110001 CHIN 1 1 0001代表课程的学科专业编码〔或院系英文名缩写〕,说明该课程的开课院系〔CHIN 代码是中国语言文学系〕; “1”代表本科教育课程;代表课程性质,“1”表示通识教育课程; 表示课程在这一个系列的顺序号。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

今年,在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课程表上,出现了一批新的课程——自2006年起实施的复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实施10年后开始“大换血”。

180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重新规划,一些不符合通识教育培养目标的课程将进行调整。

据悉,整个调整过程将持续3至5年。

新方案打破学科壁垒重新整合课程内容复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共分六大模块: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技发展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此次调整后,核心课程增加了新的模块——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

这七大模块共分50多个基本课程单元,而且不再按照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大科目进行分类。

复旦大学将根据通识教育的目标,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每个课程单元成立教学团队,不同院系、学科和专业的优秀教师共同规划同一个单元的课程,共同研讨教学读本。

比如,原本文史经典中的子学,不再像过去那样,各个院系的老师各开各的课,而是在“诸子经典”这一基本课程单元中,由来自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等不同院系的老师们共同组成“教研室”,对教学大纲、教学要求、教学读本等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研讨,重新整合。

10年探索试点,通识教育目标进一步深化在中国的大学中,通识教育课程出现时间才10年左右,许多大学对究竟什么是通识课程的认识,是在教学中逐步统一的。

复旦大学是最早推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高校,在2006年推出前,全校曾经就此进行过讨论,即这一课程设计必须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最终的共识是——大学必须培养“全面的人”。

大学期间是一个人求知欲最旺盛、心智最开放的时期,而高中的文理分科使得学生的知识越来越割裂。

因此,在通识教育最初实施时,六个模块的设计意味着学生需要有相当的知识宽度。

但现代知识体系中,学生要真正掌握足够宽度的知识,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

加之目前国内大学在推行通识教育过程中,普遍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的难题,结果导致课程短缺而不得不因人设课。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 分流方案介绍(定稿)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 分流方案介绍(定稿)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规则、专业分流方案介绍目录一、复旦大学本科七大类包含的专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本科教学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通识教育课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文理基础课程(仅对跨院系招生与培养大类基础课程作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1、历史学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社会科学试验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经济管理试验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自然科学试验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医学试验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其他:心理学和护理学专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专业教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复旦大学教务系统 - 复旦大学中文系

复旦大学教务系统 - 复旦大学中文系

汉语言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语言学及中国文学等方面系统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文化管理、新闻出版、高校科研机构及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文字管理、语言应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科研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有关汉语、语言学与中国文学的基本训练,具备语音实验技能、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汉语教学法及语言调查及研究的专门知识,同时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对人文及社会科学有相当的了解,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写作能力。

二 学位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47学分方能毕业。

通识教育课程48学分,文理基础课程28学分,专业教育课程65学分(含社会实践2学分、学年论文1学分、毕业论文4学分),任意选修6学分。

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三 课程设置:(147学分)
(一) 通识教育课程 (48学分)
修读要求:I类核心课程,修满24学分;II类专项教育课程,修满18学分;III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修满6学分。

(二) 文理基础课程 (28学分)
学生应在文理基础课程中的人文类基础课程I组中修满12学分(“语言学导论”除外),在II组中修满8学分(其中必须修读“论语精读”课程),并在法政类基础课程和经管类基础课程III组中共选修8学分。

(三) 专业教育课程 (65学分)
2. 专业选修课程 (14学分)
(四) 任意选修 (6学分)。

复旦大学数学英才试验班培养实施方案

复旦大学数学英才试验班培养实施方案

复旦大学“数学英才试验班”培养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未来数学人才培养的力度和深度,促进优秀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复旦大学“数学英才试验班”(以下简称“英才班”)将于2020年春季启动实施,方案如下:一、实施对象:从本校2019级学生中选拔(外系选拔进入英才班的学生自动转入数学科学学院)。

二、选拔方法:由英才班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9年秋季学期负责选拔,面向全校2019级本科生,由笔试和面试组成。

三、进出机制:英才班学生增补退出由英才班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增补退出学生的学分认定方法由该委员会确定,报学校教务处备案。

四、授予学位:达到培养方案要求时准予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或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完成荣誉项目培养要求者授予本科荣誉证书。

课程设置(一) 通识教育课程(44学分)通识教育课程包括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和专项教育课程,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计划。

1.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要求修读26学分,含思想政治理论课16学分,七大模块课程10学分。

2. 专项教育课程要求修读18学分,含英语类课程8学分,体育课程4学分,军事理论1学分,创新创意创业课程1学分,复旦大学英语水平测试2学分,复旦大学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测试2学分。

(二)专业培养课程(98学分)专业培养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程、限定必修课程、专业进阶课程。

1.专业必修课程,课程设置如下:2.限定必修课程,应至少选修9门,课程设置如下:3.专业进阶课程,课程设置如下:注:英才班专业培养课程将在现有专业课程与荣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系列调整和更新,调整和更新内容包括增减、更换原有课程(内容)、改革课程大纲、增减课时等。

首届“英才班”2019学年第二学期将讲授“数学分析II”、“高等代数II”、“经典数学思想”等课程,以后每年五月公布下一学年专业培养课程。

复旦大学新闻、广电、传播、广告硕士培养方案

复旦大学新闻、广电、传播、广告硕士培养方案

新闻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2010)2011年03月07日 13:17新闻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学知识和技能、宽厚的文化和社会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在新闻、出版和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和管理的新闻传播高素质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接受新闻业务的基本训练;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原理,党和政府有关新闻宣传的方针政策;熟悉中外新闻传播的历史、现状和媒体融合的新趋势;有较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能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观察分析各种社会现象;熟练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业务技能;有较高的文字水平和社会活动能力;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学位及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43学分方能毕业。

其中通识教育课程50学分,文理基础课程28学分,专业教育课程61学分(含教学实习6学分和毕业论文4学分),任意选修4学分。

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三课程设置:(143学分)(一) 通识教育课程(50学分)修读要求:I类核心课程,修满24学分;II类专项教育课程,修满18学分;III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修满8学分。

(二) 文理基础课程(28学分)学生应在文理基础课程中的人文类基础课程中的I组中修满12学分(其中必须选修“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在II组中修满10学分(其中必须选修“新闻学概论”和“传播学概论”),并在法政类基础课和经管类基础课程III组中共选修6学分。

(三) 专业教育课程(61学分)1. 专业必修课程(43学分)2. 专业选修课程(18学分)(四) 任意选修(4学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2010)2011年03月07日 13:38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能在广播电视及其他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节目制作、节目策划、媒介经营管理等工作的新闻高素质专门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
一、通识教育课程
I.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六大模块课程,总学分要求为24分。

具体修读要求如下:
1、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
(1)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须修读12学分,其中A组为必修课程,共10学分,B组为选修课程,任选一门,计2学分;
(2)“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理论概论”课程课堂教学为每周3学时,计3学分;社会实践环节每周2学时,不计入总学分,另计为社会实践学分;
(3)历史学专业学生不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须在B类课程中另选一门。

2、六大模块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六大模块”的总学分要求为12学分,学生须在每一模块中各修读2学分(即1门课程)。

建议每学期修读2学分(1门课程),6个学期修读完毕。

[模块I]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
[模块II]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
[模块III] 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
[模块IV] 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
[模块V] 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
[模块VI] 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处在不断建设的过程中,因此具体课程请以每学期课程表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