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稻谷的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有机谷子的操作规程

有机谷子的操作规程

第1章有机谷子生产操作规程l 范围本规程对谷子有机生产产地条件、栽培技术、收获等技术做了规定。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有机种植基地谷子栽培。

按本规程实施,每公顷产量可达3000公斤以上。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包括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

本规程操作时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l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5084 农田灌溉水环境质量标准GB9137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谷子有机生产技术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GB3095、GBl5618、NY/T394、NY/T393要求生产,产品中农药、重金属、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有害微生物的残留,符合有机农产品质量标准,技术环节严格禁止使用有机生产限制的化肥,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同时,防止收、贮、销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4 技术要求4.1 产地条件4.1.1 气候条件:无霜期110天以上,有效积温2400℃以上,年降雨量在300mm以上。

4.1.2 土壤条件:选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1%以上,PH值在6.5—8的土壤,避免重、迎茬。

4.1.3 环境条件:须经国家指定的环境监测部门监测,符合GB3095、GBl5618质量标准。

5 栽培技术5.1 选地与整地5.1.1 选地:谷子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选择地势平坦,保水保肥,排水良好,肥力中等的山坡地块,避免选择重迎茬地块。

5.1.2 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进行秋翻,秋翻深度一般要在20—25厘米,要求深浅一致、扣垄均匀严实、不漏耕,不留地头和荒格子。

翌年当土壤冻融交替之际及时进行整地。

平播的要在秋翻地的基础上,早春进行耙耢和镇压,做到平、碎、净;秋翻秋起垄的,要随起垄随镇压;秋灭茬、春起垄的,要顶浆起垄,及时镇压,一般4月10日前结束整地。

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机水稻生产、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水质、大气、土壤、投入品、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认证过的有机水稻生产基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19630.1 有机产品第1部分:生产GB/T 19630.2 有机产品第2部分:加工GB/T 19630.3 有机产品第3部分:标识与销售GB/T 19630.4 有机产品第4部分:管理体系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有机农业遵照特定的农业生产原则,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3.2 有机稻米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按照有机稻米标准生产、加工,产品质量符合有机稻米质量要求,并经独立的认证机构认证的稻米(包括稻谷和成品米)。

3.3 常规指生产体系及其产品未按照本标准实施管理的。

3.4 转换期从按照本标准开始管理至生产单元和产品获得有机认证之间的时段。

3.5 平行生产在同一生产单元中,同时生产相同或难以区分的有机、有机转换或常规产品的情况。

3.6 缓冲带指在有机和常规地块之间有目的设置的、可明确界定的用来限制或阻挡邻近田块的禁用物质漂移的过渡区域。

3.7 投入品指在有机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所有物质或材料。

3.8稻田轮作指在同一田块上按照预定的方式或顺序轮换耕作不同种类作物的农事活动。

有机水稻生产操作规程

有机水稻生产操作规程

有机水稻生产操作规程按照OFDC有机认证标准,结合品种特性、本地生产条件和往年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制定本规程如下:1、育苗1.1种子选择1.1. 1必须选用经过转换的种子或经过专门部门认证的达到标准的种子。

1.1. 2选择适合于当地土壤、气候、抗病虫性强适合于市场需求的优质品种。

1.1. 3禁止使用转基因种子。

1.2种子处理1.2. 1按每亩用种3.5公斤(清选后的)准备,做好芽率试验。

,可杀菌并提高种子活力。

,将不饱满粒及秕粒选出,选后用清水漂洗1~2遍。

,2~3天翻动一次种子并更换一次水分,可用有机认证准予使用的生物杀菌剂浸种。

,把浸好的种子捞出保温(20℃左右)催芽,直到有80%种子破胸露白再准备播种。

1.3做床,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靠近水源的无草籽地块,按1m2秧苗插80 m2本田计算秧苗田面积作床,床面净里宽1.5m,沟宽0.4m,沟深20—25cm,挖土上床,用耙子整平床面(也可据条件在本田作床,但更要选择地势高燥地带,盐碱地不能作床)。

,可选用经国家认证的有机肥或经检测合格的当地腐熟的有机肥,占营养土总量的25—30%,再用过筛的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偏酸、无草籽的山地腐殖土或旱田土作母土,占营养土总量的70—75%,混均过筛按每平方米苗床需15kg营养土准备备用。

,把营养土按用量均匀撒在整平的床面上,在翻种前浇透水,用刮板刮平,准备播种。

1.4播种扣棚,秧苗控制在一个月以内,当地气温稳定在8—10℃以上时播种,用催好芽的种子每平方米播种0.5kg,均匀播在做好的床面上,用细眼喷壶在cm厘米厚,用喷壶再喷一次水,用土补盖露种,用微膜盖床然后准备扣棚。

,苗床每隔50cm需一根弓条,据苗床的长度相应准备足够的弓条和棚膜,膜宽2m,弓条长2.1m,插弓条中间距床面高度不低于40cm,扣膜封绳。

1.5秧田管理,秧苗露针时(50%左右)及时撤去微膜,浇水。

温度控制在25—30℃之间,据天气2叶左右开始通风,通风前要浇水(据床面干湿情况而定),浇水最好在早晨9点以前进行。

有机水稻种植操作规程

有机水稻种植操作规程

有机水稻种植操作规程1.地块选择和准备(1)选择适宜的土地,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避免选择有污染的土地。

(2)进行土壤分析,了解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根据结果进行调整,确保土壤的适宜性。

(3)进行坡地整平,开垦田地,填补坑洼,确保土壤的平整性。

2.品种选择和育苗(1)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水稻品种,比如选择耐病虫害的品种,同时考虑其对有机农业的适应性。

(2)选用有机育苗基质,如有机肥料和有机土壤改良剂,确保苗床的有机性。

(3)进行育苗繁殖,注意保持苗床的湿润和温度适宜。

(4)在苗床上进行适当的管理,如适时浇水和松土,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3.田间管理(1)在选种前进行土壤施肥,使用有机肥料,如农家肥、堆肥等,确保土壤的养分供应。

(2)适时进行间作或轮作,使土壤得到休养和恢复。

(3)进行稻田水利措施,如修建水沟和水坑,保证稻田的灌溉和排水。

(4)进行稻田的翻耕、松土等操作,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5)在田间进行除草作业,可使用有机除草剂或人工除草,避免使用化学除草剂。

(6)定期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使用有机农药,如红蜘蛛、稻飞虱等害虫的防治。

4.高水稻连作(1)选择适合连作的品种,如连作耐性强的品种。

(2)进行密植,增加光照强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适时进行追肥,增加土壤的养分供应。

(4)注意灌溉和排水,保持稻田的湿润和通风。

(5)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定期进行防治措施。

5.收获和后期处理(1)选择适时的收割期,进行收割,避免过晚或过早。

(2)在收获过程中,注意将杂质和病虫害的稻谷进行剔除。

(3)将收获的稻谷进行晾晒,保持一定的湿度。

(4)进行稻谷的清理和分类,去除杂质和损坏的谷粒。

(5)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包装,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以上就是有机水稻种植的操作规程,通过正确的操作,能够保证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养分的供应,以及病虫虫害的防治。

有机水稻的种植能够保护环境,提高土壤质量,同时为人们提供健康的食品。

有机水稻种植操作规程【范本模板】

有机水稻种植操作规程【范本模板】

有机水稻种植操作规程(2012-06-05 19:26:26)转载▼标签:杂谈格林有机公司一、有机水稻栽培技术规程1 有机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1.1 产地环境要求,有机稻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基地的环境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①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48-1995中的二级标准。

②农用灌溉水符合GB5084的规定。

③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

1。

2 产地要求,产地周边5Km以内无污染源,上年度和前茬作物均未施用化学合成物质;稻农技术好,自觉性高;土壤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土壤有机质含量2.5%以上,pH值6.5~7.5;光照充足,旱涝保收.1.3 灌溉水要求,稻田灌溉水水质符合GB5084的规定,水源为洮儿河水系,察尔森水库节制供水,水源充足、水质纯净、渠系配套,并且是分水后第一灌溉区,在灌区上游没有工业区和其他污染源。

2 育苗2.1 品种选择2.1.1 必须选择经过认证的达标的,同时经过转换的种子。

通过穗选,连续两年的有机栽培获得有机稻种.2。

1。

2 选择抗逆性强、抗病虫性强、熟期适中的、适口性好的优质品种。

2.1.3 禁止使用转基因种子。

2。

2 种子处理2.2.1 盘育秧每亩用芽籽4.0公斤.2。

2.2 晴天中午晒种2—3天,可杀菌并提高种子活力.2。

2。

3 用黄泥选种,即50公斤水加10公斤过筛黄泥搅拌成浆(放新鲜鸡蛋漂出即可),放入稻种,去除秕粒,捞出好籽清洗一遍.2。

2.4 常规浸种催芽,常温水浸种5-6天,捞出放在30℃条件下破胸,80%种子露白时,降至25℃催芽,芽出齐后散温凉芽4-6小时即可播种。

2。

2.5 温汤浸种催芽,将种子放入恒定的53℃水中提温半个小时(可提高种子活力和杀菌),然后进行常规催芽。

2。

3 置床处理及播种2。

3.1 选择河淤土或山根腐殖土做盘土,去除杂草,破碎过细筛.2。

3。

谷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谷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谷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产地环境1、气候条件。

年无霜期180天以上,年有效积温2800℃以上,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

2、土壤条件。

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结构适宜,理化性状良好,避免重、迎茬地块。

二、整地1、春播谷子。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秋季耕翻,耕翻深度一般在20~25 厘米,要做到深浅一致、扣垄均匀严实、不漏耕。

在秋季耕翻土地的基础上,早春进行耙耢,使土壤疏松,达到上平下碎。

2、夏播谷子。

前茬作物收获后,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浅耕或浅松,亦可贴茬播种。

三、施肥1、肥料及用量。

每亩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2000 公斤以上;化学肥料每亩可施磷酸二铵8~10公斤,尿素10~15公斤,硫酸钾3~5公斤。

2、施肥方法。

有机肥、磷酸二铵和硫酸钾全部做底肥,尿素1/2作种肥,1/2做追肥,追肥时间为孕穗中期。

四、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1、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环境条件选用山东的济谷系列、河北的冀谷系列、河南的豫谷系列谷子品种中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的品种。

2、种子处理。

①晒种。

播前10天,于阳光下晒种1~2天,但防止曝晒,以免降低发芽率。

②精选种子。

播前用10~15%盐水对种子进行精选,去除秕粒和杂质,清水洗净,晾干。

③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

如选用40%敌克松或萎锈灵粉剂按精选后种子重量的0.7%拌种。

五、播种1、播期。

①春播。

10厘米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不宜过早,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

②夏播。

前茬作物收获后应抢时播种,一般要在6月中旬前完成播种。

2、播量。

根据土质的不同,每亩用种量0.75~1公斤。

沙土或轻壤土可酌情少播,黏土地应加大播量。

3、种植方式。

行距40厘米左右,株距3~4厘米,每亩留苗4~5万株,即每平方米65~70株。

播种做到深浅一致,覆土2~3厘米,厚度均匀一致。

4、播后镇压。

谷子种子小,播种浅,土中如有坷垃空隙,谷粒不能与土壤紧密接触,种子难以吸水发芽。

因此,为了促进种子快吸水、早发芽、深扎根,出苗整齐,就要搞好播后镇压。

稻米加工机械操作规程(3篇)

稻米加工机械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操作前准备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操作资格证书。

2. 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给维修人员。

3. 确保工作区域整洁、干燥、无障碍物。

4. 了解设备的基本结构、性能、操作原理和安全注意事项。

5. 熟悉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二、设备启动与调试1. 打开电源开关,检查设备各部分是否运转正常。

2. 调整进料口、出料口和筛网,确保物料顺畅进入和排出。

3. 检查设备润滑系统,确保润滑良好。

4. 调整设备转速,使其符合加工要求。

5. 开启设备,观察设备运行状态,确保无异常。

三、稻米加工操作1. 将稻谷均匀地送入进料口,注意控制进料速度,避免过快导致设备过载。

2. 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立即停止设备,排除故障。

3. 根据稻谷的含水量和加工要求,调整设备参数,如筛选网孔大小、去石机转速等。

4. 检查出料口,确保稻米质量符合要求。

5. 定期检查设备各部件,如筛网、去石机、输送带等,发现磨损严重应及时更换。

四、设备维护与保养1. 每班工作结束后,清理设备各部分,去除杂质。

2. 定期检查设备润滑系统,确保润滑良好。

3. 检查设备各部件,如筛网、去石机、输送带等,发现磨损严重应及时更换。

4.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五、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如安全帽、工作服、手套等。

2. 严禁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进行维修、调整或清洁。

3. 避免在设备附近进行高空作业,以防意外伤害。

4. 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 遇到紧急情况,立即按下紧急停止按钮,切断电源。

六、设备停机与清理1. 停止设备运行,关闭电源。

2. 清理设备各部分,去除杂质。

3. 检查设备各部件,如筛网、去石机、输送带等,发现磨损严重应及时更换。

4. 将设备放置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

5. 做好设备保养记录,为设备检修提供依据。

通过以上操作规程,确保稻米加工机械安全、高效、稳定地运行,提高稻米加工质量,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有机食品大米加工操作技术规程

有机食品大米加工操作技术规程

有机食品大米加工操作技术规程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等级,防止原料、半成品、成品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污染,保证产品达到产品标准的要求,特制定此操作规程。

1 原料初加工及保管1.1水稻脱粒水稻脱粒必须在选择无泥土、无砂石的场院,利用水稻脱粒机进行脱粒,脱粒机在使用前必须彻底清理干净,单品种单脱粒单保管,在水稻脱粒及保管过程中,要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

1.2去杂质脱粒后的稻谷应及时进行去杂,采取人工扬场和筛选办法,彻底清除泥土、沙粒及其他杂质。

1.3 验收及保管脱粒后的稻谷应按国家粮食检验标准进行验收,合格的按不同等级在稻谷包装袋的标签上标上等级,以便分类保管,按不同等级进行加工。

原料入厂后,保管员要严格按检验项目进行检验,合格后,交移车间保管员,车间卸车过程中,严禁原材料受到雨淋日晒等。

若出现地脚粮,不得掺入原料中,要单独保管,单独处理,以保证原料卫生。

2 水稻加工操作2.1车间开始生产首先启动除尘风机,待风机运转正常后再开始其他设备,以防止灰尘在加工过程中污染半成品。

2.2 车间停止生产时待其他设备停止运转后,最后关闭除尘风机。

2.3 风机运转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经常检查风机运转情况,封闭情况,除尘器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4 操作人员要经常检查管路的畅通情况,防止堵塞,若有堵塞,立即打开观察孔,并用塑料编袋接好,以防因管路堵塞致使上方设备损坏,不得用硬物敲打管路。

2.5 若发现有漏补部位,要及时补堵,因补堵不及时而撤漏的粮食要单独保管,不得混入正常粮中。

3 设备操作规程3.1 去石机操作⑴首先启动去石机的吸风系统,调整微压力60~70mmH2O,然后调整风流良和风量,使分级板上的谷物开成一个长30~40mm、宽20~30mm的波纹。

⑵当谷石混合物流向二次分级筛面时,为了在排石口上排出石头,可调整风机吸口的闸门来调节风量,调好后锁紧风门。

3.2 厚度分级机操作⑴厚度分级机主机启开前,先开风机。

⑵调整弹簧拉力,使糙米顺畅进入机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一)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1、质量标准
GB/T19630.1-201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有机大米生产的产地条件、选地整地、品种选择、施肥、种植方法、田间管理和采收等技术。

2、产地条件
2.1 产地空气质量符合GB3095中的二级标准。

2.2 产地土壤质量符合GB15618中的二级标准。

2.3 产地灌溉水质符合GB5084所规定的标准。

3、基地管理技术
3.1 基地规划
3.1.1 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和增进田间及其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维护田间生态平衡,发挥有机水稻良种的优良种性,便于田间排灌、机械作业和田间日常作业,促进有机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1.2 根据有机基地的地形、地貌、合理设置场部、种植区、道路、排蓄灌水利系统,以及防护林带、绿肥种植区和养殖业区等。

3.1.3 对不宜种植水稻的区域应保留自然植被。

对于面积较大且集中连片的基地,每隔一定面积应保留或设置一些林木。

3.1.4 禁止毁坏森林发展有机基地。

3.2 道路和水利系统
3.2.1 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连接场部、田间和场外交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3.2.2 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做到能蓄能排。

有条件的田间建立节水灌溉系统。

3.2.3 田间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带;田间在每块梯地的内侧开一条横沟。

3.3 田间开垦
3.3.1 田间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
方法和施工技术。

3.4 水稻品种与种植
3.4.1 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品种,并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有较强的抗性。

3.4.2 种子应来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并得到相关机构认证,开具非转基因及化学处理证明。

3.4.3 稻种质量应符合GB 11767中规定的1、2级标准。

3.4.4 禁止使用基因工程繁育的种子。

3.4.5 栽植时,采用散播方式,人工插秧时,按3—4株为一簇,行间距控制在10cm,分布均匀。

每亩栽植500~2400株。

3.5 田间生态建设
3.5.1 基地四周和基地内不适合种植的空地应植树造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梯壁坎边种草。

3.5.2 重视有机基地病虫草害天敌等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增进生物多样性。

3.5.3 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土壤培肥计划,病、虫、草害防治计划和生态改善计划等。

3.5.7 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包括生产过程中肥料、农药的使用和其他栽培管理措施。

4 土壤管理和施肥
4.1 土壤管理
4.1.1 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每年检测一次。

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4.1.2 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田间的保土蓄水能力。

不可将杂物,废弃物等抛置在田间或田埂上。

4.1.3 采取合理耕作、多施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

耕作时应考虑当地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

4.1.4 提倡放养鸭子和使用有益微生物等生物措施改善土壤的理化和生物性状,但微生物不能是基因工程产品。

4.2 施肥
4.2.1 肥料种类
4.2.1.1 有机肥,指无公害化处理的堆肥、绿肥、饼肥等。

4.2.1.2 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城市垃圾、污泥和其他物质等。

4.2.2 施肥方法
4.2.2.1 根据土壤肥力及土壤成分检测情况而定,调制与土壤肥力相匹配的有机肥,若土壤肥力不足,可撒基肥一般每亩施有机基肥150kg,插秧完成后撒有机肥每亩50kg。

5 病、虫、草害防治
5.1 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从整个田间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孳生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增进生物多样性,保持田间生物平衡,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危害水稻的病虫害较少。

常见病害有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常见虫害主要是一些杂食性的害虫,如蚜虫、卷叶虫类、二化螟类等。

一般可采用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法。

5.2 物理防治
5.2.1 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太阳能灭虫灯等
5.2.3 采用人工方法防除杂草。

5.3 生物防治
5.3.1 保护和利用当地田间中的瓢虫和蜻蜓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捕食螨、蛙类和鸟类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5.3.2 允许有条件地使用认证机构许可使用的生物源菌,如枯草芽孢杆菌等。

5.4 农药使用准则
5.5.1 禁止使用和混配化学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6 稻谷的采收、贮藏
6.1稻谷的收割最佳适期应以成熟达到95%左右为宜,收获前将田间倒伏、感病虫害的植株淘汰掉,防止霉变虫食稻谷混入。

6.2做到单收、单晒、单贮,防止人为或机械混杂,同时,晒谷以厚铺勤翻为宜。

6.3 脱粒后在清洁的专用场地上自然晒干至含水率14%以下。

6.4 收割的水稻应有合理的标签,注明品种、产地、收割时间及操作方式。

7、生产工具清洗规程
7.1 运输工具在作业前进行清洗,杜绝污染。

7.2 锄草工具在作业前进行清洗,杜绝污染。

7.3 收获工具在作业前进行清洗,杜绝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