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中国海洋之路
大国崛起各国历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法国促进了许多国家的社会进程!当很多国家处于封建,城邦国家的时候,拿破仑的铁蹄一把扫平,迅速介绍到了现代的思想风潮!这其中就包括促使了德国的统一。
法国是一个革命不断的国家,曾经出现过N个帝国,N个王朝和N个共和国!连近代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人民公社都是出现在法国,虽然,很快就破灭了!
路在我们脚下,不知道我们会如何继续走下去,又会走成如何。。。。。。
9> 美国
如果说,两次世界大战摧残了世界的文明,那么她唯一成就的,就是美国这个超级大国了!
美国绝对是一个靠发战争财的国家,20世纪依靠战争使自己强大,到了21世纪,依旧依靠武力在全球建立自己的秩序,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
比较不能理解的是,中国人从来都是对领土扩张不遗余力的!当年我们的祖宗就打到了欧洲!但是我们的祖先怎么就没想过用海军去侵略别国呢?如果那样的话,世界的历史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可以说,我们失去了让我们延续世界中心的机会!要知道,那个时候,那些所谓的西方强国,可是还胎毛未尽,连净化都还没有完全呢!
当年德意志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就说过,在通过和平的方式统一国家的途径失败之后,通过战争和流血的方式,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我们在处理国家统一的问题方面,有时候是否有点显得太懦弱了?后世应该会给一个公平的评价!
德国强大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对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视!和现今中国,还不能真正贯彻义务教育相比,在德国实行的是终身免费教育,如果不接受教育,反而会处以惩罚!如此重视国民教育的结果,就注定了德国领导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经济强国!
我们每天都在做着强国之梦,也每天铭记着日本给予我们的痛苦国难。但是,我们要知道,只有我们真正的强大,才能让他们对我们俯首称臣!(有点政治意味很浓的意思,但真的就是这个道理!)
大国崛起之1、2海洋时代,小国大业

大国崛起一海洋时代1500年左右应该是历史的一个里程碑纪年。
因为人类终于开始了对海洋的探索,对未知大陆的探索【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宣扬国威,并非开拓贸易】。
首先进行探索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国家。
由于当时欧洲动乱,葡萄牙率先统一了国家,开始了探索。
西班牙紧追其后,稳定了国家。
迪亚士到了好望角,哥伦布到了美洲【新大陆的发现】,但他到死都认为自己到达的是印度,达伽马沿着非洲到达了梦寐以求的印度,麦哲伦向西出发环游了世界,但麦哲伦却死在了菲律宾。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是残忍的殖民侵略。
葡萄牙殖民了非洲沿岸的部分国家,印度,中国台湾,菲律宾,巴西。
西班牙则殖民着除巴西的所有美洲地区,并进行着残忍的掠夺,奴役着当地原著居民,把黄金白银运回国内。
但这种掠夺是封建性质的,是为了应付封建贵族的消费,是封建贵族支持的,并没有转化为资本。
最终还是引起了价格革命,黄金白银贬值,物价飞涨,资产阶级地位上升,而以固定地产为收益的贵族地位则下降。
同时还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中心由地中海转向了大西洋地区。
总之,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各国对海洋的探索和西欧国家的殖民,开辟了世界市场,使世界日益联系,但也增深了对殖民地的残酷统治,使之生活艰难。
二小国大业在欧洲西北部有一个面积只是现在两个半北京的国家叫荷兰。
在八百年前,这里是个没有人烟只有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
从十二世纪到十四世纪,才逐渐形成了人类可以居住的土地。
直到今天,荷兰仍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在海平面以下。
就是这个地方,在三百多年之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成为了世界的经济中心,也是最富有的国家。
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几乎把自己的势力遍布到全球。
大海总是在最平静的地方掀起波澜,历史像大海,总是在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创造奇迹。
荷兰人崛起的故事是从银白色的鲱鱼开始的,由于海流的变化,每到夏天,就有大批的鲱鱼洄游到荷兰的北部沿海区域,荷兰人每年可以从北海中捕获超过1000万公斤的鲱鱼。
这对荷兰的经济太重要了,十四世纪荷兰的人口不到100万,当时约有20万的人从事捕鱼业,鲱鱼养活了五分之一的人口。
中国人的海洋强国梦

中国人的海洋强国梦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历史上也曾经是海洋强国。
但由于明清“禁海”的政策,中国的航海事业受到了严重打击,自那以后,海洋强国的地位也逐渐衰落。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同时也不再是海洋强国。
这一切,迫使中国人重新重视海洋问题,也涌现出了众多英雄人物。
自1840年中国长期封闭的国门被英国人的“坚船利炮”轰开之后,中国人首先想到的强国战略,便是强军。
因为,通过海上入侵一事让众人了解到,曾经是天然屏障的海洋,如今已经变为战争的前线。
强化海军,也便成为了国防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此基础上,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统治阶级所认同,成为清政府当时的方针。
在甲午战争之前,为强国所做的一切的努力,都是围绕着建设一支能抵御西方列强入侵的海军所开展的。
而倡导新式海军的建设,最积极者为洋务派,他们认为国家想强盛,首先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而最首要的便是实现“船坚炮利”,建立新式水师。
1866年,福建船政局和船政学堂的建立,便是中国设局制造新式兵轮,建设新式海军的开始。
与此同时,在上海曾国藩也设立了江南制造局以建设水师。
浩浩荡荡的强军之梦,到1875年福建海军已经拥有新式战舰15艘,这也是当时中国唯一一支新式轮船水师,承担着中国万里海疆的巡防任务。
而1874年的日军侵台事件,更是让清廷确立了陆海并重的国防方针,决定组建南北洋海军,其中李鸿章负责北洋,沈葆桢督办南洋。
自此至1895年的二十年间,中国新式海军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庞大的水师队伍也让当时诸多国家为之震惊。
同时,军港的建设与武装和铁路的修建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成果,似乎中国人的海洋强国梦的实现近在咫尺,曾经的海洋大国又要重新崛起了吗?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这也标志着,清朝海军实力完全丧失,也标志着35年来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这一事件的发生,也让有着海洋强国梦的国人,受到了沉重打击。
建设海洋强国

建设海洋强国一、背景材料:世界强国,必然是海洋强国。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战略的要地。
1・8万多千米的大陆海岸线,1.4万多千米的岛屿岸线,勾勒出我国辽阔的海疆。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十八大代表、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就此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解读报告首提“海洋强国”的意义,阐述国家海洋局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上的具体部署。
二、什么是海洋强国?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
三、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海洋强国?在当前新老海洋强国并存与共同发展时期,中国将坚持建设和谐世界”国家战略,遵循和平发展方针政策,以和谐海洋”为愿景,坚持和平走向海洋、平衡发展、不谋求海洋霸权,建设强而不霸”的新型海洋强国。
四、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内涵包括那些方面?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内涵应该包括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生态海洋、管控海洋、和谐海洋等五个方面。
1、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
一是要强化海洋科学研究。
二是要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
三是要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2、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是要强化规划和区划的引领作用。
二是要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
三是要提升海洋调查评价能力。
3、海洋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
一是要坚持五个用海”的总体要求。
坚持规划用海,严格实施海洋功能区划。
二是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4、综合管控海洋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保障。
一是要完善海洋法律法规。
二是要强化海洋综合管理。
三是要提高海洋维权执法能力。
5、虽然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任务十分艰巨,但仍致力于使海洋成为沿海国家的合作之海、友谊之海。
大国崛起第一集《海洋时代》解说词讲课教案

大国崛起第一集《海洋时代》解说词《大国崛起》第一集--海洋时代(开篇·葡西)【导语】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序】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之下。
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但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
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
阿拉伯和印度的商人与欧、亚、非大陆继续着商业往来,但他们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局限在印度洋沿岸。
这是当时欧洲人笔下的世界,已知的三块大陆——欧洲、亚洲和非洲,分别由三个信奉基督教的国王统治,其他地方都是混沌未开。
但就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间,欧洲绘图人笔下的几大块陆地宛如正在成长的胚胎,逐渐由模糊的团状,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清晰可见的模样。
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五百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第一集海洋时代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
《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读后感一、书籍简介为什么不断有一个又一个国家骤然兴盛,成为所向无敌的霸主?为何历史上的强国都只能维持一个世纪左右的霸权?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规律和共性,中国从中究竟应领悟到什么样的经验或教训?今天,中国的复兴和崛起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不争现实。
如何从历史上主要大国的兴衰历程中得到有益的借鉴,如何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寻求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十分重大的战略问题。
本书正是从这一目的出发,试***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通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追踪和研究世界性大国兴起轨迹,总结大国崛起的个性特征和基本规律,探索新形势下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为中国的发展寻找镜鉴,以期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
-------------------------------------------------------------------------------------------------二、《大国崛起》读后感19篇下面是为你带来的《大国崛起》的读后感19篇,因为内容比较多,大家可以采用“Ctrl+F”查找自己想要的内容。
第1篇:《大国崛起》读后感200字中国的崛起之路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迅速老年化的人口、已经过度开发的资源和恶化的环境、思想观念落后教育程度不高的国民,如何能实现崛起?能否通过对外战争掠夺和殖民?如何应对分离主义势力的威胁?所谓和平崛起是否只是美好的梦想?很高兴《大国崛起》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9个全球性大国崛起和衰落的过程,为我们展现了大国地位变化的内因和外部环境。
让我有了直接通过别国历史得出经验分析本国问题的机会。
第2篇:《大国崛起》读后感500字看完了《大国崛起》这本书,思绪却难以平息。
今天,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方兴未艾。
我们中国也站在了新的起点,但读懂几百年来几个大国的兴衰起伏,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讲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第一讲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直以来,我们都有一个印象,1840年前的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繁荣昌盛的强国,只是因为1840年的鸦片战争导致了中国的衰落和被奴役,导致了中国数千年来未有的大变局。
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渐变的发展过程,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只是一个结果而已。
那么1840年以前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是制度、文化或是经济的因素?最终导致了中国的衰落。
制度、文化:延续了上千年的封建制度和儒家文化,经历史证明是符合中国的。
经济:根据西方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估算,公元1000年(北宋时期),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22.7%,随后一直保持在20%左右,到1829年达到32.9%。
不存在经济实力落后的状况。
排除了这两种关键性的因素,那导致中国近代衰落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哪?下面我们就开始本次的讲述:一、1840年前的中国与世界我们首先把讲述的时间点定在1500年。
为什么?公元1500地理大发现(明孝宗弘治十三年,郑和的船队已七下西洋(1405-1433)),是人类历史的分水岭,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在此之前,人们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非洲、欧洲、亚洲分别由三个信奉基督教的国王统治,其他地方都是混沌未开,美洲还没有被知晓)。
没有人知道地球是方的还是圆的,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在世界史上,一般把公元1500年以来的时代称之为海洋时代。
既然是海洋时代,那么决定其国家力量的表现自然就是各国海洋实力即海军力量的强大。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公元1500年以来的世界史就是一部世界海洋的争霸史。
(一)公元1500-1840年的世界1、地理大发现推动的利益因素:丝绸之路的最大宗贸易商品香料(即花椒)。
香料只在中国西南省份和印度出产。
公元1096-1270年罗马教廷组织的八次十字军东征,名义上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而实际上则是想从阿拉伯帝国手中夺取香料贸易的垄断权。
中国周边形势与国家安全分析

中国周边形势与国家安全分析一、中国安全形势复杂原因1、历史,意识形态。
中国历史上进行了一些领土的扩张与收缩,很多领土的边界线主要是历史遗留下来分界线。
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主要是清末的领土,很多边界随着民族国家的独立而互有争端。
尤其是中国同印度,俄罗斯的边界领土问题上存在着很多争议甚至是争端。
意识形态上,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被很多资本主义国家重重包围,敌对情绪是肯定的。
尤其是很多国家与中国产生利益冲突,却打着意识形态的幌子公开叫板,寻求其他别有用心的大国的支持。
2、邻国多。
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
中国周边共有邻国20个,其中,陆上接壤14国,隔海相望6国,涵盖了各种地理条件。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多年来,又是与别国领土争端最多的国家。
尽管近年解决了部分争端,但是,仍存在着更为复杂的领土和领海纠纷,且海洋权益不断遭受蚕食。
3、世界格局,位于多极中心,热点不稳定地区。
中国与俄日印3大战略主体共处,掣肘因素颇多。
俄国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普京加强集权、重振军备,国力日渐发展,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国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
日本重新武装步伐加快,1999年的“周边事态法”将中国大陆、南海和台湾等纳入防卫视野,2000年,决定组建对付“中国海军舰艇的活动”的“护岛部队”,2004年确认中国为“安全威胁”,实现了安全战略从“防御型”向“进攻型”的转变。
印度于90年代初及时调整国家安全战略,明确提出在21世纪争当世界一流强国的目标,为此,实现了军事战略由80年代确立的“区域有限威慑”向“区域全面威慑”的转变。
周边东盟,印巴,缅甸,阿富汗的武装冲突不断,很多国家充斥着颜色革命和政治斗争,大国的手腕在中国周边伸出触角,主要目的就是对中国施行包围压制的策略。
4、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从西班牙,到英国,再到德国美国,大国崛起的步伐都伴随着压制与冲破加锁的过程。
中国在崛起,而很多大国,尤其是亚洲这样一个政治极端复杂,大国林立的地区,在夹缝中生存,韬光养晦才是重要的生存之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 中国海洋趣闻
一 海洋传说
0 1
四海海神与四
海龙王
0 2
八仙过海
0 3
海神娘娘——
妈祖
0 4
海洋众神灵信
仰
0 5
南海传说
六 中国海洋趣闻
二 中国海洋文化与习俗
怪书《山海经》—— 海洋文化的始祖
中国海洋岛屿命名的由 来
渔家的海洋习尚
中国文学与海洋 渔业民俗
感谢聆听
一 找回蓝土地
01 重 新 认 识 我们的版
图
03 北 方 疆 防 的要冲 —
—黄海
05 中国南海
02 北 方 的 “ 水路要
津”——渤海
04 南 北 海 区 的中枢 —
—东海
06 绵 延 曲 折 的海岸
一 不可忽视的蓝色国土
一 找回蓝土地
01
中国的 海港
02
海防的 前哨— —岛屿
03
海上走 廊——
一 我国古代的航海事 业
远去的辉 煌——海上 丝绸之路
折楫的蓝色 求索
汪大渊和 《岛夷志略》
三 中国古代的海洋之路
二 中国古代海洋军事
隋炀帝东 征
虞允文之 采石大捷
郑成功收 复台湾
2020/12/12
三 中国古代 的海洋之路
三 我国古代的海洋渔业经 济
0 1
原始社会的渔 业
0 4
五花八门的古 代渔具
二 中国与周 边国家的海 洋之争
一 西方的海 权思想与海 洋实力
三 中国的海 权思想发展
二 纷争的国际海洋形势
一 西方的海权思想与海洋实力
西方的大航海 时代
“二战”后的 世界海洋格局
世界各国的海 洋实力现状
二 纷争的国际海洋形势
二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之争
中日钓鱼岛之 争
中韩苏岩礁之 争
越南掠夺中国 南沙人文资源
大国崛起:中国海洋之路
演讲人
2 0 2 5 - 11 - 11
目录
一 不可忽视的蓝色国土 二 纷争的国际海洋形势 三 中国古代的海洋之路 四 中国近代海洋之路 五 中国现代海洋之路 六 中国海洋趣闻
01 一 不可忽视的蓝色国土
一 不可忽视的蓝色国土
一 找回蓝土地 二 富饶的中国海洋资源
一 不可忽视的蓝色国土
海峡
一 不可忽视 的蓝色国土
二 富饶的中国海洋资 源
0 1
蓝色的海洋, 未来的希望
0 4
海洋矿产资源
0 2
中国海洋渔业
0 5
海洋动力资源
0 3
海洋化学资源
0 6
丰富的海洋药 物资源
一 不可忽视的蓝色国土
二 富饶的中国海洋资源
中国的未来在海洋
02 二 纷争的国际海洋形势
二 纷争的国 际海洋形势
0 2
先秦时的渔业
0 5
驯养禽兽捕鱼 技术
0 3
秦汉至唐宋时 期的海洋渔业
0 6
养鱼扩展和鱼 苗装捞专业化
三 中国古代的海洋之路
三 我国古代的海洋渔业经济
水产品加工多种多样化
04 四 中国近代海洋之路
四 中国近代 海洋之路
一 中国 近代航海
发展
二 中国 近代的海
洋军事
三 近代 渔业与海
洋经济
四 中国近代海洋之路
新中国第一艘远洋巨
3
轮——光华号首次
出海
五 中国现 代海洋之路
二 中国先进的海洋军 事
01 收复西沙之战
02 捍卫南沙之战
03 加强海上执法力量, 04 中国驱逐舰出访美
建立海岸警卫队
洲四国
05 中国与国际海洋安 06 中国海军战略和海
全合作
军现代化
06 六 中国海洋趣闻
六 中国海洋趣闻
一 海洋传说 二 中国海洋文化与习俗
1
近现代渔 业的诞生
2
帝国主义 侵渔
3
层层盘剥下 的中国渔民
4
05 五 中国现代海洋之路
五 中国现代海洋 之路
一 中国现代航海之路 二 中国先进的海洋军事
五 中国现代海洋之路
一 中国现代航海之路
海洋世纪与中华民族 的复兴
1
筑起新的“海上丝绸 之路”
5
形态各异的船舶类型
4
2
东方蛟龙之中国的海 军演变
二 纷争的国 际海洋形势
三 中国的海权思想发 展
中国古代社 会对海洋的 探索
中国的第一个 “马汉”—— 陈绍宽
近代中国的 海权管理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海权与 崛起
03 三 中国古代的海洋之路
三 中国古代的海 洋之路
一 我国古代的航海事业 二 中国古代海洋军事 三 我国古代的海洋渔业经济
三 中国古代 的海洋之路
一 中国近代航海发展
中国近代航海业背 景
外轮独霸的民国航 运
结局悲惨的民国造 船所
四 中国近 代海洋之路
二 中国近代的海洋军 事
0 1
林则徐和《四
洲志》
0 2
魏源和《海国
图志》
0 3
北洋水师的发
展及覆灭
0 4
孙中山的遗憾
0 5
海军与百年耻
辱史
四 中国近代海洋之路
三 近代渔业与海洋经济
元末清初的 海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