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荣-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是高校不变的长期规划
建设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校学科专业人才体系

建设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校学科专业人才体系一、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这个变革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学科专业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校学科专业人才体系的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使命。
建设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校学科专业人才体系,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高校学科专业人才体系的建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建设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校学科专业人才体系,有助于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全球范围内,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在这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高校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建设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校学科专业人才体系,对于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建设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校学科专业人才体系,有助于实现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重大的发展任务。
这些任务的实现,离不开大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支持。
建设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校学科专业人才体系,对于实现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学科专业人才体系的重要性和现状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部分高校在招生、培养过程中,过于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
一些高校为了追求学科排名和规模扩张,盲目设置大量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导致原有优势学科的人才队伍受到削弱,整体实力下降。
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部分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经验,难以满足新时代高校学科专业人才的需求。
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高职大学生教育与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1)25-0072-04
[收稿日期]2021-03-12
党的十九大为中国未来发展绘制了崭新的蓝 图。中国的发展崛起必须走科技创新的道路。高职 教育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双 创”人才)成为大众聚焦的热点。在社会实践中,创 新创业能力在高职学生身上体现为将课堂知识与 时代发展趋势相结合,从而让科学知识产生最大 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创 业思维和能力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一环。高 职教育要主动搭乘全国改革开放的“顺风车”,以 释放出全社会创新创业的巨大能量[1]。下面具体 介绍笔者在长期的高职教育工作中摸索出的成功 经验,以供大家参考。
1.将社会实践纳入“双创”人才培养计划,作 为“双创”人才培养的必修课。为了保证“双创”人 才尽快适应社会工作的要求顺利就业创业,主动 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并应尽 早融入整体培养体系。我院很早就聚焦学生服务 意识的养成,并广开门路送他们到广阔的社会实 践中学习和锻炼。2018年,我院旅游专业的98名学 生通过面试,获准服务“南岳寿文化节”。他们适应 性强、吃苦耐劳,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纪 律性和责任感。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具备了较 强的专业知识与社会服务意识,获得服务单位的 好评,旅游专业的毕业生连续几年就业率接近百 分之百。
河北经贸大学“十三五”人才培养规划

河北经贸大学“十三五”人才培养规划河北经贸大学“十三五”人才培养规划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学生工作是维护学校稳定和良好教学秩序的基础。
切实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改进和完善教学管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
根据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中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为使我校人才培养更加科学、规范、有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人才培养回顾(一)“十二五”期间人才培养取得的成绩 1.办学规模趋于稳定,专业结构和布局不断完善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对学校专业布局进行了调整,出台了《河北经贸大学专业设臵管理办法》,规范专业设臵程序。
“十二五”期间仅新增商务英语、酒店管理、投资学、舞蹈表演4个本科专业,整理增设应用统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3个本科专业,取消艺术设计专业,取消了专科专业。
目前学校本科专业58个,涉及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13个学科门类中的7个;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51个,在校生数1707人;继续教育本、专科招生专业30余个,在校生17000余人,形成了以“经、管、法”为主,文、理、工和艺术等协调发展的多种办学层次的发展格局。
2. 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一定成效1“十二五”期间学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八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二级学院综合改革为牵引,以优化课程体系为重点,全面修订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经管学科平台,奠定学生宽厚基础;实施大类培养,打造专业特色模块;搭建25个专业的双学位及辅修推荐修读路径,完善复合人才培养;实施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推进校际、校企联合培养,协同实践育人,拓宽学生成长空间;引进40门优质网络课程,丰富开放选修课程资源等。
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探索,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初步形成。
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分类培养模式改革初见成效。
构建了“研究生创新学分”和“以职业资格证书臵换学分”的研究生分类培养激励机制。
教育部高校人才工作总结

教育部高校人才工作总结
教育部高校人才工作一直是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涉及到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教育部高校人才工作在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首先,教育部高校人才工作注重人才培养。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育部高校人才工作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其次,教育部高校人才工作注重科研创新。
科研创新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教育部高校人才工作积极引导高校教师加强科研能力培养,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为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此外,教育部高校人才工作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高校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教育部高校人才工作不断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了一系列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为高校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总的来说,教育部高校人才工作在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国家建设和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教育部高校人才工作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践行“三全育人”,让创新激荡青春湖南大汉技工学校“四好三教”育人模式

践行“三全育人”,让创新激荡青春湖南大汉技工学校“四好三教”育人模式发布时间:2021-11-05T01:00:09.48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月中作者:陶迎[导读]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要求。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湖南大汉技工学校陶迎 410000[摘要]“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要求。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三全育人、创新、育人模式、学校的最核心问题在于“育好人”,这是每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们国家的教育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作出了系列论述,深刻回答这一根本性问题,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湖南大汉技工学校由中国500强企业大汉集团创办,经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设立,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坚持育人方向和育人目标,不断创新育人机制,提升育人温度,把育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一、明确育人方向和育人目标2021年4月14日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陈刚等相关领导来大汉调研,参观了大汉技工学校及大汉国际工匠院在建项目,大汉集团董事长、大汉国际工匠院创始人傅胜龙,对湖南大汉技工学校的办学理念及方法论做了介绍,并提出 “四好学生”的育人目标,得到了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以就业为导向,技工类学校就是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中技能型人才大量缺失的瓶颈,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为国家服务。
我国高校资源配置机制(刘亚荣)PPT课件

基本内容
转型社会背景与高等学校外部资源配置机 制
高校内部资源配置机制——案例讨论
第一部分
转型社会背景与高校外部资 源配置
社会转型背景 正式规则 非正式规则
背景: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特征
最初改革:市场化取向 自行创收,创收原则上归单位自主分配;人事
管理改革先行 改革趋势: 事业单位分类及财政分化:纯公益,公益和市
非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总 学费占事业性 自筹基建比重
年度 经费比例(%) 经费比例(%) (%)
1993 8.86
7.88
13.59
1994 15.44
13.09
16.84
1998 35.06
17.91
41.2
1999 37.47
23.36
50.01
2000 41.84
27.7
58.76
2001 45.76
米尔顿·弗里德曼为 《我,铅笔》写的导语
“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生产铅笔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是因 为自己想要一支铅笔而去干自己的活儿的,他们中有些人 从来没有见过铅笔,也从来不管铅笔是干什么用的。每个 人都把自己的工作仅仅看作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和服 务的一种办法,。。。每次我们到商店购买一支铅笔,我 们都是用我们的一丁点劳务,来换取投入到铅笔生产过程 中的成千上万人中的每个人提供的极小量的一些劳务。
场三类
高校归类为公益性:自主运行,服务收费,公共财 政仍然部分支持,保证承担公共责任,要问责
人事:岗位聘任、收入分配、社会保障
事业单位的改革 与 高教投入体制改革
全额、差额和自收自 支三类单位;政府放 权让利,采取市场化 取向,允许以单位为 生产基地自行创收, 创收所得原则上归单 位支配。 事业单位公益取向 弱化,无约束、非 健康、不公平充斥, 公共性遭质疑
民族院校教育学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

民族院校教育学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毕正宇,段贵英(1.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教育学专业在我国民族院校本科办学历史不长,却为民族地区培养了大量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与教育管理者。
回溯民族院校教育学本科专业办学历史,希望为培养民族院校教育学专业本科创新人才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民族院校教育学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第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不明确;第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课程体系有待完善;第三,教学方法单一,有待整合优化。
为提高民族院校教育学本科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三个应对策略:第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第二,分流培养方向,合理调整课程体系;第三,优化整合,实现多种教学方法并行。
[关键词]民族院校;教育学专业;本科创新人才[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36(2020)02-0085-082019年4月,教育部开始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计划从2019至2021年建设一万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一万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旨在通过一流专业遴选和建设工作,推动高等教育“质量革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高教大计、本科为本。
提高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大学的最本质功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最根本任务,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高等院校要坚持“以本为本”,把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
《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国家要把创新人才培养、发展学生个性作为新时期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培养创新型人才也必然成为民族院校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的最根本目标。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人文教育路径探索——基于现代大学书院制的视角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4.2推动新一轮医学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
2018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1]。
“‘新医科’建设的核心是医学科学知识体系的重构,其教育改革强调在卓越医师培养体系中,融入与医学相关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数据科学、工程科学等知识”[2],推进医文、医工、医理等“医学+X ”多学科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拔尖医学人才。
基于此,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推动医学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重构以人文精神和现实需求为引领的新时代医学人文教育,促进学生在“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等“五术”方面综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书院教育的人文传统与现代复兴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的建立者钱穆先生曾提出“中国的传统教育制度,最好的莫过于书院制度”。
古代书院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与教育史中居于重要地位,它兴于唐,繁于宋,止于清,是集藏书、教育、讲学、研究等为一体的教育组织。
古代传统书院秉持人文教育的理念,建构了丰富的具有现代借鉴意义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资源,成为中国教育史上难以磨灭的文化记忆和后世教育所借鉴的历史典范。
(一)“以德育人”的教育宗旨书院“尊德性而道问学”,将“以德育人”视为教育的灵魂,提出了以“德业”为中心,“以德育人”的办学宗旨。
书院注重学生自我道德的完善和国家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教育引导学生不仅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更要将自身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联系起来,要成为传道济民、德才兼备的经世致用之才。
朱熹在《教规》跋语中写道:“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式7 校企融合
书院与专业院 系顺序组合
书院与专业院 系矩阵组合
2.2
2.1
学部与 专业院系组合
学科群与
3
专业院系组合
4
5 专业院系
1 精英大学
文理学院
0 清华大学
组合 模式
6 工程教育 7 校企融合
组合模式7:校企融合
身心发展
通识核心课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合肥学 院
通识大类选修
书院课程
专业基础课
学科竞赛 专业核心课 专业选修课
创业教育 CDIO课程 工作过程(DACUM
)课程化
专 业 教 育
实习实训
取
学科知识
社会需求
向
人才培养的组织组合模式——课程与组织载体
书院与专业院 系顺序组合
书院与专业院 系矩阵组合
2.2
学部与 专业院系组合
学科群与
3
专业院系组合
4
2.1 1 精英大学
文理学院
新讲义教材 学生特征
学
……
……
……
分析:家 活
庭社会背 景及个人
动
知识模块N 项目活动N
课程N
学习需求
知识地图
文凭N
人才培养计划N
、认知规 律
知识组块 与项目活 动结合
教师,导师,创新项目
——解决
与专行业业知企识业体市系
课程逻辑
及课程目
场需求
标 学院
学生认知水平 、能力生成目
标
组,教研室,学生发展 专业系、学院、书院
教学设计的核心:
• 思维任务类型 • 交互过程 • 学习成果 • 学习资源 • 活动规则…
分 析
教学设 计技术
内容
• 知识点提取; 知识建模
• 取决于老师对 学科知识掌握 的素养
自下而上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课程群?学生学位认证?
知识组块 题库、案例或
知识模块1
课程1
实习项目 教
项目活动1
课程2
文凭1 人才培养计划1
0 清华大学
组合 模式
5 传统专业 院系 6 工程教育 7 校企融合
人才培养价值链
基础性环节
培养 规划
招生
教学运 行及 管理
学生及 管理
学生价
学业评
值增量
价与学 位认定
就业
支
组织设置与工作流程
持 性
人力资源
环
信息技术
节
院校研究咨询支持
效率与成本
后勤保障
人才培养的策略性选择 1. 行动起点?
各种排名对目标定位的困扰?
经典导读
政治军事体育 社团 新生研讨课
创业教育 跨专业平台课 开放选修课
专业基础课
顶石项目 工作过程(DACUM
专业核心课 专业选修课 CD)IO课课程程化
科研训练 学科知识 学科竞赛
实习实训
社会需求
组织文化:创新与创业
组织 体制 : 混合 所有 制
组织运营支 持体系:
组织结构、 权力结构 人事、 财务、 专业法人 (2004)
有综合素养 人文情怀 科学精神 领袖气质 适应广 国际视野 高素质
有社会担当 敢于担当 德才兼备=品行+知识 掌握未来
文理综合性大学
身心发展
一流综合性大学,如香港中 文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 学、吉林大学…… ……
学科知识
社会需求
第一组
第二组(工科见长的综合大学)
学科知识
基础扎实 宽厚基础 多样化
学院,学校
不知道
说明白没有
谢 谢
复合型(重基 础学科,弱专
业)
个人能力
创新能力 创性型
全思维
创新性
个人素质 人文素养 社会责任感 健全人格 德才兼备 科学精神
理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身心发展
一流综合性大学,如清华大 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 东北大学、重庆大学…… ……
学科知识
社会需求
第二组 第一组
学科群与
3
专业院系组合
4
5 专业院系
1 精英大学
文理学院
0 清华大学
组合 模式
6 校企融合 7 校企融合
组合模式2.1:书院与专业学院矩阵组合
身心发展
通识核心课
政治军事体育
通识大类选修
书院课程
经典导读 新生研讨课
社团
专业核心课 科研训练 学科竞赛
开放选修课 创业教育
实习实训
一流综合性大学,清华大学 新雅书院、北京大学元培学 院、复旦书院……
书院与专业院 系顺序组合
书院与专业院 系矩阵组合
2.2
学部与 专业院系组合
学科群与
3
专业院系组合
4
2.1 1 精英大学
文理学院
0 清华大学
组合 模式
5 传统专业 院系 6 工程教育 7 校企融合
模式0
大学的人性面 ——非认知层面
• 因其隐性,难以被衡量
• 则难以被管理, • 以教师评价为例
• 则不易被发展, • 以学生评价为例
国家层面 总体要求
培养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目标落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专业)上
身心发展
非认知
博
雅
教
育
取
向
认知
学科知识
专
业
教
育
取
社会需求
向
课程体系:如何落实培养目标?——目标-课程-教学组合
身心发展
博
通识 社 核 团 心课
雅 教
通识分布选修
育 取
经典导读
向
书院课程
新生研讨课 政治军事体育
社团
开放选修课
02
策略及行动
培养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目标定位导航
身心发展
非认知
博
雅
教
育
取
向
认知
学科知识
专
业
教
育
取
社会需求
向
课程体系:如何落实培养目标?——目标-课程
身心发展
博
通识 社 核 团 心课
雅
教
通识分布选修
育 取
经典导读
书院课程
向
新生研讨课 政治军事体育
社团
开放选修课
跨专业平台课 顶石项目
科研训练
人才培养体系与
高校发展规划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刘亚荣
相对成熟的人才培养体 系建设期大概10-30年 组织的发展战略期=?
发展战略的方法论与人才培 养体系建设的方法论?
12/15/2020
00
方法论
战略规划制定的一般方法论
战略
1. 确定愿景使命价值观
规划
1. 阶段性目标
行动
1. 具体行动目标
2. 环境扫描和战略分析
• 退出了大学(教育)中央......
三位一体的立德树人:同行锦囊
• 微积分老师:(1)因材施教,期中考试发现学生短班,开始有 的放矢的指导;(2)认真进行教学设计,给学生留白;(3)真 心换真心,相互信任,没有复杂秘诀。
• 体育教学:言传更要身教,是教学之魂。沙滩排球坚持20年亲自 示范,无论天气还是身体情况
• 汽车构造: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树立工业强国价值观,做2点尝 试(1)从结构功能和原理出发,重点拆解基本结构,举一反三 点拨前沿结构;(2)追溯发展历史,复盘思想创新的历史过程 。科学给知识,历史给智慧。
12/15/2020
模式2
书院与专业院 系顺序组合
书院与专业院 系矩阵组合
2.2
2.1
学部与 专业院系组合
学生行 为塑形
三学期制带薪 实习(2003)
教师行 为塑形
工程任务 教学任务 课程化 工程化
学长制
团队学习 毕业流动 站 创业团队
12/15/2020
03
个体化:教学
教学设计技术简化模型:教学活动的理性准备
• 目标分类:记忆 、理解、运用
• 学生思维操作的 结果:意义和能 力的建构
设 计
目标
活动
政治忠诚 责任担当 团结进步 担当奉献 爱国爱岗
民族地区地方综合大学
身心发展
如新疆大学、内蒙古大学、
青海大学、大学…… ……
学科知识
社会需求
第二组 第一组
第三组 第四组
人才生态
人才的时代含义:STEM、 国际化、高端、科技、 人文、工匠、技工、服 务员、好公民
国家 竞争力
政治、文化、经济、社 会、军事、生态
如江南大学、江西大学、海
南大学、河北大学…… ……
学科知识
社会需求
第二组 第一组 第三组
第四组(民族地区的综合大学)
社会能力 复合型 复合型
应用型 应用型 实践
知识素养
价值观
基础扎实 人文素养 创新
基础扎实 人文
创新
专业过硬 人文素养 创新精神
生态文明
健全人格
社会担当
政治可靠
高素质骨 干
奉献精神
规划
1. 阶段性目标
从课程、教学、人、管理、 还是某个试点专业开始?
人才培养体系可依据的理论 不硬
2. 策略分析与评估
可选择的路径不多,创新不足
3. 策略选择决策
“
专业” 颗粒度太粗了? 专业布局分析:横向、
纵向;集中、多元
就业范围及对标范围
从课程、教学、人、组织、 还是某个试点专业开始?
人才培养的组织组合模式——课程与组织载体
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招生、 学科和专业布局、培养、 学位认定标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