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医药在抗高血压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抗高血压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抗高血压中的研究进展一、引言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传统西医药物在控制高血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其局限性和不良反应也使人们开始关注中医药在抗高血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二、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气血不足”、“气血失和”以及“肝火上升”等观念。

根据这些理论,中医药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来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三、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方法1. 中药方剂治疗中药方剂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方法,其中包括复方中药、汤剂和丸剂等。

例如,川络血府胶囊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活血化瘀、降压降脂的作用。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例如,大椎穴和内关穴可以通过针灸来缓解高血压患者的症状。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整体内阴阳平衡。

例如,太渊推拿法和风池推拿法常用于治疗高血压。

四、中医药在抗高血压中的研究进展1. 中药复方的研究许多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在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四君子汤和加味五灵脂合剂的使用可以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

2. 针灸疗法的研究有研究证明,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节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等途径,有效降低血压。

例如,内关穴针刺可以降低血浆内肾素活性,减少高血压的发生。

3. 推拿按摩的研究推拿按摩在高血压的治疗中也取得了积极的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推拿按摩可以通过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和调整的体循环,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

五、中医药在抗高血压中的局限性与挑战虽然中医药在抗高血压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例如,中医药的疗效因人而异,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中医药疗效的客观评价标准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六、结论中医药在抗高血压研究中逐渐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高血压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一个严重问题。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0亿人患有高血压,其中在中国就有3亿人受到其困扰。

高血压不仅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增加了患糖尿病、肾脏疾病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高血压是由于“肝火上升”、“气滞血瘀”等离散理论导致。

虽然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已经历时数千年,但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中医药在这方面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备受关注。

一、中医药调节高血压的作用机制1. 直接扩张血管中草药如黄芪、丹参等可以通过直接扩张外周小动脉和护壁功能增强来干预高血压。

例如,《本草纲目》记载,“丹参甘辛微温入肝功赤润调之”,说明丹参对于调节“肝火上升”有一定的作用。

黄芪被视为“最强大”的中药之一,其具有免疫调节、抗菌和抗炎作用,通过调节机体内环境,进而降低血压。

2. 抑制交感神经系统中医药可通过阻断交感神经介导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来减少高血压问题。

临床研究发现,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天麻、黄连等中草药可以显著降低交感神经活动,从而达到减少心率和收缩压的效果。

3. 抗氧化作用中医药还可以通过抑制有害自由基的产生和增加抗氧化物质的清除来保护心脑血管。

例如,白花蛇舌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所含的多酚类成分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能够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心脑血管损害。

二、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方法及效果1. 中药单味和复方的应用调查显示,一些中药如丹参、天麻等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这些中药可以以单味剂型使用,也可以根据患者情况组成复方进行治疗。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单味或复方中药在降低血压、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和减少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2. 针灸与推拿疗法针灸和推拿是中国传统医学独特的治疗方式,在调节高血压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研究表明,针灸可通过调整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功能、改善心脑血管自律性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推拿则通过促进全身气血运行,解除肌肉紧张及神经系统平衡等途径对高血压进行干预。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高血压是当今日益普遍的慢性病之一,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工作压力的增加和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高血压病人数量逐年增加,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

而中医药治疗作为一种安全、有效且历史悠久的方法,也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对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中探究它的优势和发展方向。

一、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历史可以回溯到数千年前。

明代著名医生李时中在《医宗金鉴》中就提出:“血压病之法,宜早施之,宜调宜和,防抑忿怒。

”明清之际,针灸、推拿、药膳等中医治疗方法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不断开展,中医药疗法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的疗效得到了进一步确认。

首先,中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已被不少研究证实。

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复方降压丸对原本血压偏高的大鼠进行长期给药治疗后,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

此外,天麻钩藤片、二陈汤、龙胆泻肝丸等经典方剂也被证实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可有效减轻高血压患者的症状。

其次,针灸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在治疗高血压方面也有积极作用。

研究表明,针刺肺、脾、肾三个穴位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血脂及心率等指标。

最后,中医养生理论也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中医认为,高血压患者体内的气血不和、阴阳失调是其病因之一。

因此,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平衡身心、改善睡眠等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有效减轻高血压的症状。

二、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优势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优势在于其治疗方法具有较少副作用、疗效稳定等特点。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副作用较小,因其采用的是混合方法,相较于单一药物,具有多个成分相互协同、相生相克的特性,综合起来发挥治疗作用,副作用更小,不会对患者造成太大的不适,很适合长期服用。

针灸疗法无毒无副作用,不刺激胃肠道,长期治疗也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依赖和药物耐受性的问题,相较于西药来说更加安全。

中医养生治疗方法可以从根本上调整患者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率,并且能够提高机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达到治疗和预防并重的效果。

我国高血压教育的研究进展

我国高血压教育的研究进展

我国高血压教育的研究进展高血压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危害健康的疾病之一,也是严重危害我国公众健康的重要慢性病之一。

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约占成人人群的27.9%,而且该患病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因此,高血压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将就我国高血压教育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我国高血压疾病的危害性高血压常常伴随着其他疾病的出现,比如冠心病、脑卒中、肾疾病等。

高血压会引起心脏的负担加重,导致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病症的出现。

同样在脑部,高血压会引起脑出血、脑梗死等严重疾病的产生。

此外,高血压本身也能引发其他疾病的出现,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

因此,高血压的治疗和控制非常重要。

1.高血压的认知度提升我国高血压教育的第一个重点,就是提升公众的高血压认知度。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公众对于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升高,高血压所引发的健康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帮助公众提高对高血压的认知,一些专业机构和社会团体举办了一系列的健康宣传活动和义诊活动,让公众更深入地理解高血压带来的危害和治疗方式,从而更好地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疾病。

2.儿童健康教育在我国,高血压疾病的患病率已经越来越高,其潜在的致病因素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人们普遍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生活方式、环境以及基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高血压教育不仅局限于成年人,同样也需要从儿童开始。

长期的观察表明,幼儿期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会对成年后的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为此,开展儿童健康教育,培养儿童的健康意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3.诊疗方式的进步高血压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知识,包括病因、患病机理、危险因素、预防和防治等;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包括健康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合理的休息等;药物治疗方案和目标等。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教育的研究逐渐发展,当中不仅重视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同样也注重了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和控制。

中医治疗正常高值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正常高值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正常高值血压的研究进展正常高值血压是指收缩压在120-139 mmHg,舒张压在80-89 mmHg之间。

虽然这一血压范围仍被认为是正常范围,但研究表明,即使在正常高值血压下,患者也存在心血管风险的增加,包括心脏病、中风和死亡的风险。

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来降低正常高值血压,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变得尤为重要。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且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

中医治疗正常高值血压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和推拿等非药物治疗。

以下是一些中医治疗正常高值血压的研究进展:1. 中药治疗:许多中药被认为具有抗高血压的作用。

天麻、丹参、莪术、山药、甘草等中药都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压患者。

一些研究表明,这些中药能够降低血压、改善血管功能,并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一些中药复方也被发现对正常高值血压有一定的疗效。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核心疗法之一,被认为对正常高值血压有一定的疗效。

针灸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来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有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显著降低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并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3. 推拿治疗:推拿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按摩和推拿患者的穴位和经络来调节气血,改善身体状况。

研究表明,推拿可以降低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并减少他们的心血管风险。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中药、针灸和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在治疗正常高值血压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的研究还相对有限,质量参差不齐。

这些中医治疗方法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和进一步探索。

中医治疗正常高值血压在研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更多的临床研究和科学实验证据是必要的,以验证中医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与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的结合程度。

这样可以为正常高值血压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降低其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研究报告: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与治疗新进展

研究报告: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与治疗新进展

研究报告: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与治疗新进展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可以引发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疾病等多种并发症。

因此,研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本篇研究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新进展:一、遗传与环境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遗传研究表明,某些基因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例如RAAS基因和细胞色素P450基因。

此外,环境因素如不良的生活习惯、高盐饮食、肥胖等也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深入研究遗传和环境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有助于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血压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人体的血压受到多个调节机制的影响,如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以及内皮细胞因子等。

最新研究发现,交感神经神经元具有可塑性,可以通过脊髓控制血压,这为高血压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此外,RAAS系统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相关药物的研发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三、微生态与高血压的关系近年来,微生态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高血压存在一定关系。

肠道菌群的失调可能导致慢性炎症反应和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从而引发高血压。

了解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的关系,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靶向治疗策略的新进展传统的高血压治疗主要是通过降低血压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然而,研究发现,单一降压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单纯依靠血压控制难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靶向治疗策略,即通过调节高血压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例如,针对RAAS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炎症反应等靶点进行干预,以期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五、个体化治疗的前景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个体化治疗成为研究热点。

我国高血压教育的研究进展

我国高血压教育的研究进展

我国高血压教育的研究进展高血压是指在心脏搏动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超过了正常范围,持续时间较长,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目前,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普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在成年人口中,全球范围内高血压的患病率已经超过了40%,同时也成为了造成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在中国,高血压患者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达到了30%以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普及,高血压已经成为了中国公共卫生领域中一大热点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在高血压教育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以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并加强预防与管理工作。

本文将对我国高血压教育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回顾,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高血压知识普及教育的效果评价高血压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不同年龄、职业、地域的高血压知识宣传效果进行评价,有助于了解普及教育所达到的效果,从而为以后的宣传教育工作提供指导。

早在2002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联合举办了一场大规模的高血压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对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知识测试,最终得出了高血压知识宣传教育的效果良好的结论。

还有一项针对大学生高血压知识宣传教育效果的研究显示,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方式,包括讲座、宣传栏、条幅等,可以提高大学生对高血压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减少患高血压的风险。

二、高血压干预措施的研究与应用高血压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干预措施,改变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减少患高血压的风险。

在这方面,我国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在干预措施上,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多种改善心脏健康的策略,如饮食调整、减轻体重、增加体力活动等。

一些研究表明,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心脏健康,有助于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高血压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疾病,它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等。

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疗效,在临床应用中也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针对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中医理论和现代药理学理论。

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是由于人体内部阴阳失衡和气血失调,导致血压持续升高。

在治疗上,中医通常采用“平补相合”的方法,即平血压同时补益气血,调整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而现代药理学理论则是通过对中草药的生化成分和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中药对高血压的治疗作用。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也不断涌现出来,大大推动了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应用和发展。

二、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和药物1.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传统疗法之一。

通过在穴位上刺激,以调节人体内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血管收缩状态和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常用穴位有合谷、内关、大椎、太冲等。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一项针对120名高血压患者的对照试验发现,经过一定周期的针灸治疗后,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降低了9.24mmHg和4.93mmHg,降压效果明显。

2.中草药治疗中草药治疗高血压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方面。

中药具有温和的疗效,安全性高,不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是目前高血压患者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之一。

常见的中药治疗方剂有:金银花饮、天麻钩藤饮、七叶补心汤、夏桑菊饮等。

这些方剂大多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平肝理气、益肾固脾等多种疗效,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

3.食疗调理中医药食疗是一种将中草药、食物、药饮等食品作为治疗手段的疗法。

食疗调理具有食物药效渐进、温和安全的特点,通过调理膳食结构、增强营养素摄入等方式,使高血压患者逐渐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
2014高血压研究进展
2
高血压的危害
3
高血压与哪些因素有关
4
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
5
高血压十忌十易歌
2020/1/19
3.低氧诱导血压升高
一项评估低氧对血压影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 将健康人群暴露于高海拔(3400米和5400米) 地区,研究低氧的心血管效应。研究表明,随 着海拔增加,常规测量血压和动态血压均进行 性增加,而且夜间较白天更为明显。高海拔还 增加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抑制肾素-血管紧 张素-醛固酮系统。另外,替米沙坦降低海平面 及海拔3400米处动态血压,但不降低5400米处 动态血压,因为海拔5400米处,RAAS系统被抑 制。这些研究结果提示,高血压患者应谨慎进 入高海拔地区,因为在海平面水平处方的降压 药2物020/1/可19 能在高海拔地区无法起到保护作用。
盐,增加体育活动;控制血压包括诊断,对心 血管病危险的估测,非药物和药物治疗。其后 果的评价是以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 、死亡率是否减少为依据的。通过高血压的防 治才能促使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率迅 速提高,平均血压下降。
2020/1/19
一级预防
• 以健康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一级预防可使高血压 的发病率下降55%。因而继之患病率,合并症, 医疗费用均可大幅度下降,整个防治的费用,工作 量约可下降一半。考虑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而重要 的疾病,目前我国有高血压患者1亿以上,而全球 患者已愈6亿,因而成功的一级预防所带来的社会 和经济效益,直接和间接效益将是无可估量的。
体重:肥胖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是体重正常者2 -6倍,减体重后血压有不同程度下降。
饮食习惯:习惯进食丰富的动物脂肪,食物太 咸,大量饮酒,均促进血压升高;吸烟(每日十 支以上)可使血压上升。
其他:精神紧张、性格急躁,从事紧张的脑力 劳动,环境噪音等,均有助于血压上升
2020/19
高血压的防治
• 早期检出、以及充分的治疗。 • 一级预防包括在社区宣传减肥,减少饮酒和食
认 知 度 低
1.低盐饮食降低血压、卒中和死 亡英格兰健康调查结果显示,从 2003年至2011年,人群卒中死 亡率和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分别 降低42%和40%,收缩压和舒张 压也分别平均降低3.0mmHg和 1.4 mmHg。这些获益伴随着总 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吸烟人数 比例减少,饮食结构中蔬菜和水 果摄入增加,盐摄入减少,调查 数据强调了良好饮食习惯对于预 防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性。
2020/1/19
一、何谓高血压?
•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它是动脉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 和、或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常 伴有心、脑、肾、大动脉和视网膜 等器官损害的全身性疾病。
2020/1/19
• 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 现的临床综合症。
• 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 分为两大类:原发性(95%)与
继发性。
2020/1/19
• 高血压病早期多无症状,因此许多病人是 在体检时才发现血压增高。随着血压的增 高、病程的延长,病人可以在精神紧张、 情绪激动或劳累后出现头晕、头痛、眼花 、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 状。当心脏、肾脏、脑等脏器损伤时,出 现相应的症状。
2020/1/19
什么人易患高血压?
2020/1/19
合理膳食
• 参考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可概括为两句 话:第一句是一、二、三、四、五。第 二句是红、黄、绿、白、黑。
2.中等及以下收入国家人群高血 压患病率较高基于WHO全球老龄 化和成年人健康研究数据(包括 中国、加纳、印度、墨西哥、俄 罗斯邦和南非六个地区随机选取 的35125名年龄≥50岁的个体)分 析显示,这些国家(包括不发达 区域)高血压总体发病率与发达 国家相似,但不同国家之间发病 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印度地区 发病率最低,为32.3%,南非地 区发病率最高,达77.9%。但是, 这些地区高血压认识程度较低 (平均48.3%)。
2020/1/19
5.基线心血管风险水平影响降压获益
在一项荟萃分析中,根据10年心血管死亡风险将高 血压患者分为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风险分别为<5% ,5%-10%,10%-20%和≥20%,研究基线心血管危险水 平对不良预后的影响。结果表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 降低10mmHg和5mmHg,上述四个风险层次患者主要心 血管事件分别减少7‰、30‰、56‰和87‰。不同危 险分层患者降压治疗不良结局相对减少程度无差异, 但随着10年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降压绝对获益也更 明显。但是,剩余风险。因此,尽管降压治疗更大程 度降低高危心血管风险患者绝对风险,但基线高危心 血管风险与绝对剩余风险相关。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但根据目前认 识水平,以下因素与高血压有关:
遗传:通过高血压患者家系调查,发现父母均 患高血压者,其子女患高血压机率达45%;相反 ,双亲血压正常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机率仅为 3%。
性别、年龄:大多数地区男性患高血压多于女 性;平均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2020/1/19
什么人易患高血压?
2020/1/19
4.肾脏去神经治疗未达有效终点
SYMPLICITYHTN1研究纳入153名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结果表 明肾脏去神经治疗36个月后显著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 低32.0mmHg和14.4mmHg),另外一项纳入66名顽固性高血压 患者的研究也表明肾脏去神经治疗6个月后血压和心率降低, 左室结构和功能得到改善。但是,SIMPLICITYHTN3研究颠覆 了肾脏去神经治疗显著降低血压的结论。该研究中,535名顽 固性高血压患者随机被分为肾脏去神经治疗组和假手术组。研 究结果表明,6个月后,两组患者诊室血压分别平均降低14.1 mmHg和11.7 mmHg(与基线值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动态血 压分别平均降低6.7mmHg和4.8mmHg ,但两组间诊室血压和动 态血压变化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尽管SIMPLICITYHTN3研究的 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但目前而言,我们在肾脏却神 经治疗顽固性高血压问题上应保持谨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