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的几种治疗方法(一)
育儿知识:小儿遗尿症怎么治

小儿遗尿症怎么治现在的孩子在一周岁以内,基本上都会穿纸尿裤,家长不用顾及孩子尿床的发生。
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纸尿裤就不用再穿了,这时候有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有遗尿症的现象,甚至到了三四岁还会尿床,像这种小儿遗尿症的症状该怎样治疗?下面我们了解。
小儿遗尿症怎么治1、遗尿症的治疗首选非药物治疗,包括心理疏导和习惯培养。
父母切不可因孩子频频遗尿而大声呵斥或露出不耐烦情绪,这样只会加重小儿的心理负担,甚至还会让孩子产生了自卑心理。
家长应对孩子多进行心理减压、多鼓励,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孩子遗尿时,父母最好做到一笑而过,淡然处之,绝大多数小儿遗尿症是功能性的、暂时的,如各项检查正常,家长大可不必忧心忡忡。
2、习惯培养可从晚上限制孩子饮水量入手,夜间睡前少饮水甚至不饮水,并且家长可在夜间每隔2小时定时唤起小儿起床排尿,如夜间10时、12时、凌晨2时等,这样可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并且训练了膀胱功能,达到逐步自行排尿。
3、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缓解尿频、增加膀胱容量的药物,但停药后易复发。
一般来说,遗尿症的自愈率很高。
治疗上以非药物治疗为主,最后才考虑药物协助治疗。
小儿遗尿症的病因遗尿症的病因很多,包括发育迟缓、睡眠不正常、遗传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疾病影响。
儿童2-4岁是能控制夜间排尿的最敏感阶段,如果小儿在这段期间生活环境不稳定、焦虑情绪重易导致遗尿症。
多数遗尿症的小儿无器质性疾病。
就医时第一步要做的检查是查尿液,若无脓细胞、红细胞等感染证据可不需要进一步检查;反之,尿液如有异常,则还需要做B超、X光等泌尿外科专科检查。
其实孩子有遗尿症的话,家长也不用太过于担心,如果晚上家长及时叫醒孩子去上厕所,那么慢慢的这种遗尿症就会改善。
如果遗尿症比较严重的话,就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这样方便早期发现病因,及时得到治疗。
一般多数情况下,有遗尿症的孩子都会慢慢得到好转,少数孩子需要就医。
突然胃痛怎么快速缓解有时候一些人会突然发生胃痛的现象,其实胃痛疾病是很常见的,所以说当出现胃痛的时候,也一定要掌握他的一些快速缓解方法,因为这样的话才能给自己减轻病痛。
如何用中医法治疗小儿遗尿[1]
![如何用中医法治疗小儿遗尿[1]](https://img.taocdn.com/s3/m/edd0429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1.png)
如何用中医法治疗小儿遗尿1. 引言小儿遗尿,即夜间尿床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
在中医眼中,小儿遗尿多属于肾虚失韧或湿热蕴结所致。
本文将介绍中医方法治疗小儿遗尿的原理、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2. 中医理论与小儿遗尿关系中医认为,小儿遗尿与肾脏功能不完善有关,主要与肾虚失韧或湿热蕴结有关。
肾虚失韧是指肾脏功能不健全,无法控制尿液排出,而湿热蕴结则是指湿气和热气在膀胱中滞留,导致尿频、尿急、尿不尽等症状。
因此,通过调理肾脏功能和祛除湿热,可以有效治疗小儿遗尿。
3.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方法3.1 营养调理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来增强肾脏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调理方法:•增加补肾食品的摄入,如黑豆、黑芝麻、核桃等。
•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生姜、葱蒜等。
•多饮水,多吃蔬果,并注意合理搭配。
3.2 中草药调理中草药是中医治疗小儿遗尿常用的方法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中药方剂:•四神汤:由黄柏、连翘、栀子、茯苓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排湿的作用。
•左金丸:由当归、黄耆、黄芪等中药组成,具有补益肾脏、调节体内阴阳平衡的作用。
中药调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选药和剂量,最好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3.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可以有效缓解小儿遗尿的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针灸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肩窝下,是调节脾胃和益气补阳的穴位。
•脾俞:位于背部脊椎最突起的点上,是调理脾胃功能的穴位。
•肾俞:位于背部腰部最突起的点上,是调理肾脏功能的穴位。
针灸疗法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3.4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有效方法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按摩方法:•肚脐周围按摩: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肚脐周围,可以刺激脾胃功能和肾脏功能。
•穴位按摩:按摩足三里、脾俞和肾俞等穴位,可以调节相应的脏腑功能。
推拿按摩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小儿遗尿症

小儿遗尿症
小儿遗尿症(Enuresis)是指2-16岁儿童在夜间或白天不
能控制尿液的情况,这种病症可以分为两类:夜尿症(Nocturnal enuresis)和白天尿症(Diurnal enuresis)。
小儿遗尿症是由于小肠肾脏代谢过程异常,导致尿液中的部分水、钠、钙等元素失去正常的调节作用,而引起的。
在这个过程中,大脑及膀胱的神经调节功能也会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小儿不能控制自己的尿液。
夜尿症的发病率最高的是3岁以下的儿童,此时小孩大部分周末都会出现夜尿症的表现,其次是5-6岁的儿童,这一类儿童
一般都会在睡眠时出现夜尿症。
白天尿症则主要出现在婴儿期,由于婴儿期体力发育不足,所以尿液很难被控制。
小儿遗尿症的症状包括:夜间容易失禁或白天出现失禁,容易出现潮湿,皮肤湿疹,性格活泼,容易发烧,易感情激动,容易头晕,皮肤干燥等。
处理小儿遗尿症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行为改变疗法、药物治疗、膀胱功能训练及膀胱肌肉松弛等。
行为改变疗法是指在小儿的晚饭后定期清洁尿裤,在小儿的小便之前给予一定的提醒,并加强小孩的自觉性,以增强其对小便控制的意识;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夜尿症,通过药物调节尿液的释放,缩短尿液发射的时间,从而起到控制小儿尿液的作用;膀胱功能训练则是通过一定的训练加强小孩的膀胱功能,增强小孩的尿液的控制;最后是通过膀胱肌肉松弛等方法使膀胱变得宽松,从而
达到控制尿液的作用。
小儿遗尿症并不是一个严重的疾病,但是它会让孩子感到极度不安、痛苦甚至羞耻,因此,对小儿遗尿症应当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家长应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努力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以帮助孩子度过这一段困难期。
3个偏方治疗小儿遗尿

3个偏方治疗小儿遗尿时间:2012-05-07小儿遗尿,是指3岁以上儿童 ,在睡眠中不自觉地小便自遗。
小儿不自觉地排尿。
睡中自出者,俗称尿床。
常见于三岁以上的小儿。
多因肾气不足,膀胱寒冷,下元虚寒,或病后体质虚弱,脾肺气虚,或不良习惯所致。
《诸病源候论》:“遗尿者,此由膀胱有冷,不能约于水故也。
”膀胱寒冷者,治宜温经固脬,用缩泉丸、固脬丸;肾气不足者,治宜益气补肾,用金匮肾气丸;脾肺气虚者,宜益气固涩,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不良习惯指最易引起遗尿的仰面平卧体位,不需服药,纠正办法是用布带于小儿腰背后作一大结以使仰卧时不适而转为侧卧。
治疗小儿遗尿,中医循益肾健脑之法,用药得当,多有良效。
吾有三方,每用每验,希望能够为遗尿小儿本人和其父母解除身心方面的痛苦。
方1:黄芪、覆盆子各15克,党参20 克,白术、金樱子、益智仁、桑螵蛸各10克。
制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方2:乌药、益智仁各等量。
共研成细末 ,用山药粉和为丸。
每日 12g~18g ,分 2次服。
方3:白果适量,益智仁6克,鸡蛋1个。
制用法:药研细面,把鸡蛋开一小孔将药面放入,煮熟,每日2个,2次吃完。
疗效:3—5日痊愈。
白钰淦 8:37:06步骤/方法:1首先是山药、益智仁、乌药,猪脬一起煮是很好的,然而在煮的时候可以帮助我治疗遗尿,山药、益智仁、乌药各60克,猪脬1具,每天食用两次,有很好的功效2其次是倍子、肉桂,然而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把他搅碎,在敷在肚脐上,用纱布绑住,连续3到5次的时候我们看到明显的效果显示出来,对遗尿的治疗很有效3最后是羊肉150—250克,鱼鳔50克,黄芪30克,调料适量,然而在这个时候我们把羊肉切片,同调料等一起放下去,然后用水煮沸,吃肉喝汤。
白钰淦 8:38:07遗尿俗称尿床,指睡觉时不知不觉地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
以5~15岁儿童较多见,5岁以内一般不属病态。
尽管遗尿不是什么严重疾病,却给家庭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影响了患儿的身心健康,现介绍一些较简便有效的外治方法供参考。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小儿遗尿,又称夜尿遗失、遗尿症,是指患儿在夜间睡眠时未能自觉地控制大小便功能,表现为在睡梦中突然尿失禁,足量的尿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排出,给患儿及家庭带来了不便和困扰。
遗尿多发生于睡眠深度时,甚至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影响其健康成长。
遗尿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先天遗传、生活环境、心理因素、身体发育等有一定关系,但中医认为主要与脾肾不足、肝郁胁迫、心神不宁等相关。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主要从辨证施治入手,采用中医药调理法治疗。
一、中医辨证治疗小儿遗尿的基本原则1. 辨证施治:中医认为小儿遗尿的病因较复杂,需从脾肾虚弱、肝郁胁迫、心神不宁等方面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特点,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调理治疗。
2. 中西医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小儿遗尿的也可结合西药治疗。
辅助运用一些中成药、中药颗粒或者采用一些西药辅助治疗,有效缓解小儿遗尿的症状。
3. 个性化治疗:小儿遗尿患儿的情况各异,治疗需因人而异。
医生应在充分了解患儿病情、体质、生活习惯等基础上,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 脾肾虚弱型:表现为小便次数增多,夜尿量多,面色晦黯,容易疲乏乏力,舌质淡白,脉象沉迟。
可选用四物汤、六味地黄丸等益气补肾的中药进行治疗。
2. 肝郁胁迫型:患儿有明显的情绪波动,易激动或易怒,夜间尿频、尿急、尿不尽,舌质偏红,脉象弦滑。
可以应用柴胡疏肝散等疏肝解郁的中药进行治疗。
3. 心神不宁型:患儿情志不宁,易受惊恐,易惊醒,夜间迷梦、口渴、多汗、舌质红,脉象细数。
可以选用安神补心汤等镇静安神的中药进行治疗。
1. 观察对象:从某医院门诊收集了100例符合小儿遗尿诊断标准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范围为5-10岁,平均年龄7.5岁。
2. 治疗分组:将患儿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每组50例。
中药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案,西药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案。
3. 治疗周期:治疗周期为3个月,每月随访1次。
小儿遗尿症治疗方法,这些措施很有效

小儿遗尿症治疗方法,这些措施很有效当小孩子经常尿床的时候,很多家长会无情的责骂孩子,这是非常错误的,其实每个孩子都不想尿床,所以家长应该足够耐心,多关心孩子,同时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治疗方法。
1、家长不要再因尿床责骂、恐吓、打孩子,要让他感受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气氛,消除他对遗尿和尿频的自责羞愧心理。
这样,他的精神紧张就会慢慢消失。
加上家长的关心、安抚和照料,其心理就会慢慢恢复正常,遗尿和神经性尿频就可能减轻。
2、在调适孩子心理的同时,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息规律和习惯,睡前少饮水,夜间定时叫孩子排尿,通过这些方法有助于其减少遗尿。
3、在通过上述方法获得一定效果后,可以给孩子服维生素B1等,或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少量的镇静剂如安定等。
此外,
六味地黄丸、柏子养心丸等养心补肾的市售中成药,也可作为辅助药物。
4、入睡后宝宝排尿往往是有规律的,多数宝宝是在睡熟后2~4小时出现排尿。
聪明的妈妈掌握了宝宝的排尿规律后,应提前一些叫醒宝宝排尿。
次数为一夜1~2次,不可过多,否则也会影响宝宝睡眠。
重复多次后,宝宝就会自己在排尿前醒来。
5、经常尿床的宝宝往往胆小、敏感、易于兴奋或过于拘谨。
所以,父母应从培养宝宝的性格入手,来纠正尿床现象。
对待尿床的宝宝,不要责备、恐吓,那样只能使宝宝精神更加紧张而加重尿床现象。
应该解除宝宝的心理负担,一旦宝宝没有尿床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宝宝的尿床现象将会减少。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小儿遗尿,也称尿床,是指在儿童已经达到控制排尿的年龄(通常为5~6岁)后,仍然发生无意识的尿液排出现象。
小儿遗尿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给患儿和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传统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方法丰富多样,疗效明显,受到了患儿家长的认可和信赖。
中医认为,小儿遗尿的发生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膀胱功能失调。
其中主要原因有“肾虚”、“脾虚”、“胃火”、“湿热”等因素。
针对不同的病因,中医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例如中药治疗、针灸、艾灸、推拿等。
一、中药治疗:中医认为,小儿遗尿的发生与脾肾功能失衡密切相关。
通过选择具有滋补脾肾、固涩止泻功效的中草药,以调节脾肾功能,加强膀胱控制能力,对小儿遗尿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熟地、山药、枸杞子、茯苓、白术等。
家长需要根据中医医生的指导,合理选择中药材,按照医嘱的方法和用量进行煎煮服用。
二、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对小儿遗尿也有良好的疗效。
通过选穴调理脾肾,增强脾肾功能,改善膀胱的控制能力。
常用的穴位有关元、神阙、足三里等。
家长可以选择到正规的中医针灸诊所,寻求专业中医师的帮助,进行针灸治疗。
三、艾灸治疗:艾灸是一种通过燃烧艾条,对特定穴位进行热疗的中医治疗方法。
艾灸可以温经散寒,调理脾肾功能,改善膀胱的控制能力。
家长可以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掌握艾灸的方法和要领,进行家庭艾灸治疗。
四、推拿治疗:儿童推拿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小儿疾病的中医方法。
根据中医理论,通过推拿按摩调理脾肾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脾肾功能,改善膀胱控制能力。
推拿手法温和,适合小儿接受。
家长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推拿手法,在家进行治疗。
在中医治疗小儿遗尿过程中,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及时就医:发现小儿遗尿症状后,应及时到正规的中医诊所就诊,寻求专业中医医师的帮助。
医师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配合治疗:家长需要积极配合中医医师的治疗,如按时服用中药、进行针灸、艾灸或推拿治疗,同时调整饮食、生活习惯等。
小孩遗尿症的最佳治疗方法有什么

小孩遗尿症的最佳治疗方法有什么一、一般治疗:首先,家长要仔细观察、掌握患儿遗尿的时间规律,定时唤醒完全弄醒患儿排尿或使用闹钟唤醒,使之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到膀胱充盈时能自行醒来。
其次,要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定期洗澡,勤换内衣,白天活动玩耍不能过度疲劳。
第三,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可让患儿早、中两餐多吃含水多的食物、瓜果等,晚餐吃含水少的食物,控制晚餐后任何形式液体的摄入量,以减少夜间尿量。
三、膀胱练习:在日间嘱患儿尽量延长排尿间隔时间,逐渐由每1/2~1小时1次延长至3~4小时1次,以扩大膀胱容量。
四、条件反射练习:用一套遗尿的警报装置,练习患儿在遗尿前惊醒。
在患儿身下放一电子垫和一电铃相连接,一旦电子垫被尿湿时,接能电路而使电铃发现声响,惊醒患儿起床排尿;如效果不佳,可加用丙咪嗪以减轻睡眠深度。
一般经1~2个月的练习可使70~80%原发性遗尿获得治愈。
五、心理治疗:了解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矛盾及可能导致遗尿的精神因素,指导患儿正确对待,解除其心理上的压力。
当患儿偶然自行排尿时,家长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和奖励,从心理上强化其正常功能,使其逐渐形成自主控制排尿的良好习惯。
当患儿尿床时,不要贵骂或惩罚,更不能在外人面前声张,要为孩子保守秘密,否则会引起孩子精神紧张、害羞,反而会加重遗尿,且影响其心理发育。
1、在腰部的第2间椎棘突起处,从紧靠着该处的下方起,向左右两侧伸展约2指宽的地方,有膀胱俞穴。
是治疗夜尿症的特效穴位。
2、从踝骨向上方约3指宽处,有三阴交穴。
它是治疗发冷症的穴位。
3、把切成薄片的生姜和大蒜放到此穴位上或对此穴位进行热灸都是有效果的。
4、在肚脐的下方,大约4指宽的地方,有中极穴。
它对治夜尿也有效。
5、增强体力,可以预防发冷症。
身柱穴对于提高体力有效。
需要提醒的是,家长应特别注意从幼儿起就养成定时排尿的好习惯以及合理的生活习惯。
同时,还应采取“夜间唤起疗法”。
每天晚上定时叫醒一次患儿排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遗尿的几种治疗方法(一)
尿床在医学上叫做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的儿童在睡眠中不知不觉地有尿液溢出,醒后方知的一种疾病。
3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大脑的发育尚未成熟,排尿习惯尚未形成,因此出现尿床属于正常现象。
若3周岁以上的儿童,尚不能自己控制排尿,经常尿床,则属于遗尿症。
据统计,在4岁儿童中约有20%的孩子患有此病,在10岁儿童中约有5%的孩子患有此病。
有少数患儿的遗尿症可持续到成年以后。
临床研究发现,尿床可影响患儿大脑及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会使患儿产生自卑心理,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因此,如果孩子超过3周岁了还经常尿床,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诊治。
祖国医学认为,尿床多因肾气不足、下元虚寒,或病后体虚、肺脾不足所致。
治疗该病应以培元补肾、健脾益肺为原则。
现介绍几种小儿尿床的外治疗法与饮食疗法,供选用:
一、外治法
1.药物敷足法:取附子、白术、吴茱萸各等份。
将上药研成细末,装瓶备用。
每晚先取鲜姜汁少许,再取上述药末2汤匙,把姜汁和药末混合、拌匀,揉成硬币大小的药饼2个。
然后将这2个药饼分别敷于患儿双足心的涌泉穴上,外用敷料覆盖,以胶布固定。
第二天患儿早起后将药饼取下,晚上用温水将穴位处洗净后,再用同法敷上药饼。
7天为一个疗程。
如果敷药后,患儿的足心出现了红肿、痛痒及水疱等症状,可将姜汁换成麻油或米饭等调敷,也可将每天敷药一次改为4
天敷药一次。
此法具有固肾止遗的功效。
有人曾用此法治疗小儿尿床患者23例,其中治愈ll例,好转10例,无效2例。
注:涌泉穴:位于足心凹陷处。
2.药物敷脐法:取麻黄2份,益智仁、肉桂各1份。
将上药共研细末,装入瓷瓶或玻璃瓶中备用(注意不要让药味泄漏)。
每次取3克此药末,用少量的食醋将其调成糊状,敷于思儿的肚脐处,外用敷料覆盖,以胶布固定。
敷药36个小时后取下,间隔6~12小时后再用同法敷药。
如此敷药3次后,再改为每天换敷一次,可连续敷药5~7天。
此法具有温肾止遗的功效。
有人曾用此法治疗小儿尿床患者38例,其中治愈18例,好转15例,无效5例。
3.药物敷穴法:取附子、五味子各10克,肉桂5克。
将上药共研细末,用适量食醋将药末调成稀糊状,外敷于患儿的中极、关元及两个肾俞穴处,外用敷料覆盖,以胶布固定。
每天换药1次,15天为一个疗程,一般敷药3个疗程后便可将患儿的遗尿症治愈。
此法具有温阳补肾、益气缩尿的功效。
注:中极穴:位于脐下4寸处。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处。
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即俗称的腰眼处。
(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四横指为3寸)
4.穴位按揉法:让患儿仰卧在床上,医者面对患儿站在其右侧。
①用右手掌根按顺时针方向按揉患儿的脐周四穴20圈。
②用双手指腹轻抓
患儿的肚皮3-5次。
③用双手拇指用力按揉患儿双侧的三阴交穴和阴陵泉穴各半分钟。
然后让患儿俯卧,医者原位不动,用双手的拇指按揉患儿左右肾俞穴及命门穴各半分钟。
有人曾用此法治疗小儿尿床患者64例,其中治愈51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达100%。
注:脐周四穴:位于肚脐周围上下左右各1寸处。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高点上三寸处。
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
膝下胫骨内侧凹陷处。
命门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
5.药物足浴法:取川断、狗脊、女贞子各30克,党参、茯苓各20克,甘草6克。
将上药用水煎,滤取药汁。
用温热的药液浸泡患儿的双足。
每次浸泡10~15分钟,每晚浸泡一次,可连续浸泡5~7天。
此法具有补肾止遗的功效,适用于肾虚型遗尿患儿。
6.药浴疗法:取威灵仙30~60克,用500~1000毫升的水煎煮,待药汁浓缩至250~500毫升左右时,滤取药汁。
用温热的药液熏洗患儿的前阴部,每次熏洗30分钟,每天熏洗2-3次。
(后两次熏洗,只需将上次的药液加热即可使用)。
有人曾用此法治疗小儿尿床患者56例,其中治愈47例,好转5例,无效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