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蹲下!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合集下载

一起蹲下来看看孩子们的世界

一起蹲下来看看孩子们的世界

一起蹲下来看看孩子们的世界长沙县江背镇五福小学----------刘城乡老师蹲下来时我们会发现,孩子就像小树苗,他们虽然不是参天大树,但他们会茁壮成长为栋梁之材,多一份耐心,你会感受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

蹲下来时我们会发现,孩子进步的动力来自理解、欣赏和兴趣,尊重孩子的选择、相信孩子的能力,多一份鼓励奖励,少一份责骂,孩子会给你一个惊喜!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我们会发现许多许多……为什么要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因为只有蹲下来才能和孩子处在一种平等的地位,才会给孩子一种信任感,而非居高临下的感觉。

当我们跟自己的小孩子,跟亲戚朋友的小孩子玩耍的时候往往回蹲下来笑眯眯地和孩子交流。

我们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站着和孩子交流,小朋友就要仰着头来和你说话,这是非常累的,久而久之就会成为畸形。

当然,多数的小朋友是不会这么傻的,他们的做法通常是对你不予理睬,不和你交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你蹲下来,孩子就能看到你的眼神,从中他能体会你是否跟他处在平等的地位。

你的举动,你的言语都会从你的眼神里流露出来,他能体会你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是亲昵的还是敷衍的。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是大人们才能体会,二三岁的小孩也能体会,我们所教的中小学生同样能体会。

如果我们老师没有从内心上把孩子摆上平等的地位,那我们的学生就会远离我们,甚至惧怕我们。

我们给学生留下的只能是一种居高临下的令人生畏的感觉。

对孩子来说,我们就缺乏信任。

喜欢孩子不是用什么典型事例来说明的。

那都是蕴含在点滴的小事中的。

比如看到孩子,你的表情是什么,你对他说话的态度等等都能说明这点的。

我给你举个工作中的例子吧。

前两天看到孩子在上数学课时下课晚了,孩子们刚刚出教室上课铃又响了,孩子们的脸上显得很无奈。

正好这节课该我上了,我就趁给他们讲排比句的机会让他们将刚才的感受说了出来,引导他们写了以“老师,请给我留下这宝贵的十分钟吧”为重复出现的句子写一组排比句。

呵呵!孩子们可兴奋了,这正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的结果。

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

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

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作者:吴凤儿来源:《新课程·教师》2014年第03期摘要: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是神圣的。

作为班主任要时时提醒自己,蹲下去与学生交流,学会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以孩子的思维去想问题。

只有真正了解孩子,才能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学生;教育方法;沟通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是神圣的。

我们希望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

一转眼,担任班主任工作已经有十年了,虽不算长,但和孩子们之间的故事太多太多,说是甜酸苦辣俱全也不为过。

还记得刚刚毕业担任毕业班班主任时,我还是个十九岁的小姑娘。

走进班级,面对着那一双双稚气的双眸,我强装镇定。

为了让学生听从我的话,为了“镇压”他们,我总是板着脸。

遇到学生出“状况”时,我就拿出老师高高在上的模样,“层层”剥出“小淘气包”们身上的缺点,“恨铁不成钢”地严厉教训他们,在我的“高压”政策下,孩子们变得十分“听话”,状况也出得少了,正当我为自己的“成绩”沾沾自喜的时候,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学生越来越疏远我了,看见我像老鼠看见了猫一样总想从我的眼皮底下溜走。

我一下子蒙了,辛辛苦苦调教出来的班级却落得如此地步,难道我错了吗?我的教育方法有问题吗?直到有一天,从一本教育刊物上看到那个母女的故事:有一位妈妈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松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

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

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这真是一位细心的母亲。

童眼看世界

童眼看世界

童眼看世界所谓的“童眼看世界”,就是要求教师“蹲下身来”,站在孩子的立场,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也就是说,要学会与孩子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选择恰当的教育教学策略。

不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不用成人的能力去衡量学生,也不用成人的水平去判定学生,更不用同一尺度去量不同层次的学生。

有这样一个故事:父亲带着七岁的女儿去参加博览会,街道两边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人们围着琳琅满目的商品的不停地叫好。

那些商品大到车辆、家具,小到儿童玩具,应有尽有,颜色各异,精巧无比,真可谓商品群英会。

可是走了一段路后,女儿却哭着喊着要回去,说:“太没有意思了”。

父亲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蹲下身哄孩子时,才发现孩子矮,在人群中只能看到一条条粗壮的腿和女人的裙摆,其余什么也看不到。

难怪孩子说没有兴趣。

父亲这才恍然大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学会童眼看世界,才会知道孩子们想要什么、想说什么、想做什么,才会真正懂得怎样去引导他们、教育他们。

一、怎样做到“童眼看世界”(一)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忙于写论文的教授,为了摆脱淘气女儿的纠缠,随手撕碎一张世界地图,对女儿说只要她能拼起来,就答应陪她玩。

教授本以为,才上幼儿园的女儿不可能完成好这个任务,自己这下可以安心工作了。

可不一会儿,女儿就拿着拼好的地图来找爸爸。

教授满脸疑惑:怎么会这么快?原来那幅地图的背面是一幅人像画。

在我们成人的眼睛里,那是一幅撕碎的世界地图,要拼好它需要一定的世界地理知识。

可在孩子的眼里,那仅是一幅人像而已。

人像拼好了,地图也就拼好了。

(二)宽容对待学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善于宽容也是教育修养的感情问题。

宽容之中蕴含了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了解、信任、期待。

”在任何一种情况下,班主任都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沉默,有时也是一种教育,而宽容,有时比惩罚更有效,因为它能起到“以柔克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使学生能体会到潜藏在教师内心深处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努力改正错误。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站在孩子的高度和角度,你会看见一个和我们成人完全不同的世界。

但是,平时你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了吗?你看见孩子眼里不一样的世界了吗?孩子看见的不一样曾经有个妈妈带孩子去逛商场,她觉得孩子一定会喜欢这个热闹非凡的场所,可是和她想的完全相反,孩子在商场里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甚至有点害怕,吵着要出去。

妈妈不明白,一向喜欢玩的孩子怎么会排斥又漂亮又热闹的商场?但是当她蹲下来询问孩子原因的时候,她明白了,在孩子的角度,只能看见一条条的人腿,以及一些高高的柜子,一点也不能让人赏心悦目,反倒让人非常不舒服,而以大人的高度,是看不见这些的。

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家长应该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掌握孩子的听觉、视觉与理解特性。

许多爸妈会从大人的角度,和小孩互动,间接或直接安排甚至命令孩子怎么做、怎么玩、玩什么。

其实小孩就是小孩,他身体和思想的高度都还有待成长,如果站在大人的立场,就很难明白孩子的喜怒哀乐。

蹲下来的四大理由大人们总会觉得自己是对的,自己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才能明白,孩子究竟要什么,大人给的,是否就是孩子想要的。

1、更好了解孩子的需求站在孩子的角度,才能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哪些做法对孩子是好的,而哪些做法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

只有蹲下来,才不会用大人高高在上的态度,自作主张地决定孩子该干什么,才能发现,现在怎么做,才是最适合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

2、切身体会孩子的感受大人总会把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觉得我在某个场合有什么样的想法,孩子一定也是这么想的。

实际上,孩子由于和你的经历并不相同,感受也会完全不一样。

可能让你开心的事情,他并不开心,你喜欢的场合和物品,也未必能博得他的欢心。

试着想想,在孩子的角度,他会怎么想?这样你才能知道孩子内心的想法,才不至于用你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

3、更有效地和孩子沟通如果你连孩子想什么都不知道,怎么能很好地和孩子沟通呢?只有愿意蹲下来的父母,才能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和孩子对视,用“平等”的心态和孩子交流,不是高高在上的长辈。

蹲下来,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蹲下来,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蹲下来,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作者:大J来源:《家教世界·V家长》2019年第01期小D幼儿园又放假了,这里先说个小插曲。

我分享的就是放假在家,我们之间的故事。

小D在玩娃娃屋时,发现有个小玩意还没被打开,特别兴奋地想尝试自己打开。

发现不行,就开始有发脾气的前兆了,就把这个扔在了我身旁。

我接过了这个,拿起来一看,挺薄的两片,这个本身打开就有一定难度。

而且四处都有透明胶,我猜她并没有发现这个,所以难度更大了。

于是,我就仔细端详后说,“我来试试看”,然后也尝试用手指使劲抠,抠了好几下,还是抠不出来。

小D在一旁看我这样认真做似乎也不行,就凑过脑袋来看,看了一会和我说,“妈妈,我来试试看”,她又把这个东西拿过去,自己在那里尝试打开。

这时,我也凑过去在旁边看,看着她努力尝试了好几次后,我又说,“我来试试看吧”,我又一把接过去继续尝试。

这时,我除了抠这个盒子外,开始抠透明胶了。

小D凑过来看我使劲抠透明胶,然后又和我说,“我来试试看吧”,又接手继续努力。

就这样一盒小东西,我们母女俩轮流说着“我来试试看”,轮流尝试努力着。

最终小D自己打开了这盒东西。

她欢呼雀跃地和我说,“你看,我打开了,哈哈哈”,立马转身投入到了她和娃娃屋的玩耍里了。

我在一旁看着她玩耍,回想到我们刚才的情景,我突然觉得,这不就是我们一直在讨论的,如何让孩子不轻易放弃,让他们自己做成功一件事吗?顿时就觉得很有意思啊,孩子的品质培养绝对不是在“大事”上体现的,相反就是这些日复一日琐碎小事中磨练出来的。

长久以来,我们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是不怕失败的,可以为了目标不懈努力的,我们也学习过很多引导孩子这些品质的方法。

但昨天我们之间发生的事情,我既没鼓励,也没共情,那小D这次没放弃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思考让我想到了去年9月份公布的一个新发现,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们随机找来了两组15个月大的孩子,每组孩子都会看一个大人把一个玩具青蛙从罐子里拿出来,把一把钥匙从门上拔下来,都是看三遍。

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你做到了吗?有一位教授,女儿在美国求学多年,可在美国宾州大学攻读医学和理学双博士学位期间,突发奇想,休学两年,回国内乐坛发展。

面对这种情况,绝大多数中国父母都会感到不理解,甚至是百般阻挠。

可这位教授却能设身处地从女儿的角度出发来处理此事。

他认为女儿能半夜起床作曲,说明她有艺术灵感,有艺术创作的冲动,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才是女儿真正的兴趣之所在。

作为父母只有尊重孩子的内心真爱,才能让孩子用内心引领孩子自觉前行。

这样孩子才活的有劲,才能活得充实美好有意义,也才能得到她真正想要的。

因此,这位教授不仅没有用管教的方式阻止女儿,而且对女儿的选择给予相对的尊重和理解。

事实证明,艺术与科学是可以相互融通、相得益彰的。

这两年,女儿在国内成功地举办了多场个人演唱会,录制歌曲专辑,拍音乐电视,还先后两次荣获中央电视台MTV大赛特别荣誉奖。

在我看了这则事例之后,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在如此重大的人生选择上,一位父亲能设身处地从女儿的立场出发,感女儿所感,思女儿所思,给予相对尊重和理解,实在是难能可贵。

要诀一:假如我是孩子同样是走路问题,有一次王茹和同事小钱相约带孩子到五泉山公园游玩,她们俩个大人在前面走,小钱的女儿活蹦乱跳很快就跑到了前面,而玉子却甩在后面,且越落越远,“玉子,你走得太慢了,快点!”“妈妈,我走不快。

”玉子满头大汗说道。

“你看姐姐走得那么快,你也可以走快一些!”王茹用管教的口气训道。

玉子要比小钱的女儿小三四岁,腿短,步伐小,肯定走得慢,王茹要是能设身处地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照顾到孩子的实际情况自然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何必要用管教的方式大呼小叫呢?类似的事情还发生过几次。

为什么许多中国妈妈都在犯这样的错误呢?据我分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每个人在观察和体验世界的时候都会本能的从自我立场出发,以自我为中心,这完全是人的本能处位,人皆如此。

再者,受传统管教孩子的意识影响,以为这是天经地义的,就应该以自我为中心。

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

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

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
今天,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母亲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才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五彩的世界却在孩子的视野之外。

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

从此,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总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在我的教育工作中又何尝不是无所不在呢?清楚地记得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上数学课时,我总习惯性说“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

”孩子们瞪着一双双迷茫的眼睛看着我,一个胆大的孩子轻轻地说“老师,什么叫回顾内容啊?”我恍然,孩子还小,听不懂我说的话。

从此以后,我每次备课都要想一想我说的话孩子们能不能听懂,我提的问题是不是很深,孩子们是否能够接受。

即使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也力争用孩子的语言,正面疏导,启发教育,使学生依靠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

蹲下来,你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怀着一颗纯真的童心,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呼唤“蹲下来”的教育

呼唤“蹲下来”的教育

呼唤“蹲下来”的教育作者:曹芝芝来源:《读天下》2020年第10期摘;要: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变成小孩子,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们,必须蹲下来。

蹲下来,用眼睛认真地看,看孩子们眼中绚丽多彩的世界;蹲下来,用心静静地聆听,感受孩子们心中最真、最善、最美的世界。

关键词:蹲下来;教师;孩子;眼睛;心“要想知道孩子眼里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首先要先蹲下来,从孩子的高度去看世界。

”作为教师的我,一直将这句话铭记于心。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这让我对“蹲下来”印象深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指出,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跳一跳”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

每一个孩子都是鲜活的生命,我们要学会欣赏,学会赞美,有时候孩子可能因为我们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而让他们开心一整天。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让我们蹲下來,和孩子一起看世界,这样,孩子的世界将会更精彩,教育的空间将会更广阔。

一、蹲下来,用眼睛看孩子的世界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妈妈带着儿子逛商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妈妈兴致十足,而孩子却总是哭着闹着,不愿意被妈妈牵着手走来走去。

妈妈心里很纳闷:孩子最喜欢看热闹了,为什么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呢?她蹲下来哄着孩子,无意中向四周看了看,却发现眼前只有忙碌奔走的腿脚以及那几乎是同一种颜色、同一形状的柜台,根本看不到那五颜六色的货物。

而另一个故事则是南斯拉夫有一部儿童电视片《爸爸,请你蹲下来》,片长仅半分钟,却获得了国际大奖,影片讲商店老板为照顾儿童的视觉,将玩具、巧克力等儿童商品都摆放在柜台底层。

这个孩子为了使爸爸买东西给他,就说:“爸爸,请你蹲下来看。

”这两个故事引发了我深深地思考:孩子的高度和成人的高度不一样,孩子看的角度也与我们不同,所以,看到的东西也就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蹲下!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大家还记得自己2岁时候看到的世界嘛?
有一个妈妈,刚开始跟大家一样在网上晒女儿……
直到有一次,女儿无意间用手机拍了一张自拍照……
妈妈觉得,应该这样用女儿的视角去拍。

这样她长大之后。

还能回忆看到自己小时候发生了什么……
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我们大不同,请蹲下来,用平视的目光和孩子交流,理解接纳我们最爱的孩子!
今天妈咪带我去散步哟……
妈呀…… 电梯按钮好高够不到肿么办……
吃饱鸟…… 睡觉觉咯……
看我今天穿了神马?
坐婴儿座椅的视野也很好呢……
妈咪今天不开车车……
糟了……妈咪要骂我了……
咦……这是什么?以后我用得到嘛?
偷偷在妈咪背后贴了东西……妈咪没发现……嚯嚯
踩叶子嗤嗤的声音好好听呢……
我最喜欢吃这个了……
很有爱呢是不是!
想不想看这个女儿的真面目?
就是……
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