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史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2008-10-01 18:53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
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
“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 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
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
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现试分述如下:一、尊老敬贤我国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故此在家庭里面尊从祖上,在社会上尊敬长辈。
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礼治和仁政,敬贤已成为一种历史的要求。
孟子说:“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注:《孟子·告子下》)。
“庆”就是赏赐。
古代这种传统礼仪,对于形成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以及有序和谐的伦理关系,不管过去和现代,都起着重要作用。
说到尊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
古代的敬老,并不是只停留在思想观念和说教上,也并不仅止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
从君主、士族到整个官绅阶层,都在身体力行,并且形成一套敬老的规矩和养老的礼制。
《礼记》记载:“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注:《礼记·祭义》)。
就是说,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不必亲往打猎,但在分配猎物时要得到优厚的一份。
一些古籍,对于同长者说话时的声量,也作了明确的要求。
中国文化历史发展及感悟 中国是一个拥有八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国

中国文化历史发展及感悟中国是一个拥有八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国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曾引领着世界潮流 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中曾结出影响深远的思想硕果。
多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特色绽放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之花 典型地代表了东方文明。
从盘古开天到三皇五帝 从夏商周秦到唐宋元明清 以先秦诸子百家和程朱理学融汇成儒、释、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经历了漫长的萌芽和发展期 对它的认识应该从宏观和全局上进行把握。
结合中国文化在各个阶段的特征和主要成就 把中国文化发展分为七个阶段 前文明期 新石器时代和传说时代 、雏形期 夏商周时期 、形成期 春秋战国时期 、定型期 秦汉时期 、发展期 魏晋南北朝 、鼎盛期 隋唐两宋 、衰变期 元明清 。
一、前文明期 新石器时代和传说时代中国在进入文明前经历了漫长了进化历程 这段时期奠定了中国文化独立发展的基础。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大约始于距今大约1万年左右 大约结束于距今4000年左右 延续时间长达五六千年之久。
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原始农业的出现、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以及村落的出现、氏族制度的形成等。
新石器文化遍布中国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和东南、西南及华北、东北各地。
其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大时期 即仰韶文化以前时期、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
农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是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成就。
在传说时代 中国也产生影响比较深远的文化 三皇五帝的传说、羲和敬顺昊天和敬授民时等。
二、雏形期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的奴隶社会时期 这一时期初创的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
1 分封制 西周建立后 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 史称封建 所形成的社会制度 就是分封制。
分封制的实施有以下特点和意义 第一 作为一种制度 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生存的权利。
第二 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 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 第三 分封制是一个激励历史创造力的制度。
中国文明史第一章绪言

• 从形态上来看,文化偏重于精神和规范,而文明 偏重于物质和技术 ; • 从承载者的角度来看,文化的承载者是民族或族 群,每个民族或族群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而文 明却不同,承载者是一个地域,一个文明地域可 能包含若干个民族或多个国家,如西方文明,包 括众多的信奉基督教的国家; •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种文明的形成与国家的形 成密切相关; • 文明的动态性较为明显,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进步,如物质文明,变化最大;而表现在规范、 伦理、道德方面的文化则不尽然,变化缓慢; • “文化”是中性的,使用范围很广;而文明是褒 性的,使用范围较窄。
野蛮时代
基本上是原始氏族社会成长发展直到它的鼎盛时 期。这是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时期,是学会 靠人类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时期。人们 能够磨制比较精细的石器,有了制陶术,学会了 金属的冶炼,最初是炼铜,后来能够冶炼青铜和 铁。有的地区,从动物的饲养发展为放牧畜群, 导致游牧生活。其中有许多部落又逐渐地从种植 饲料发展为谷物的种植。适应于种植的地区,则 直接从采集过渡到种植植物,逐渐发展为大规模 的田间耕作,使其成为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
• 福泽喻吉认为“文明就是指人的安乐和精 神的进步。” • 对于布罗代尔来说,文明是“一个空间, 一个‘文化领域’”,是“文化特征和现 象的一个集合。 • 沃勒斯坦把文明定义为“世界观、习俗、 结构和文化(物质文化和高层文化)的特 殊连结。它形成了某种历史总和,并与这 一现象的其他变种(即使不总是同时)共 存”。
• 中华文明史是指包括当代56个民族以及曾 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古代民族在内的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的优秀成果。 • 中华文明史:是中华民族创造文明的历史 记录。
历史学案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本单元涵盖先秦和秦汉两个时期(原始社会至220年)。
在夏商西周文化基础上,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秦汉时期初步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治理模式。
(1)政治: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初建和巩固,中华文明基本定型。
(2)经济: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后,历经秦、汉不断发展。
(3)思想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秦汉时期,文化专制逐渐加强;这一时期,文学体裁多样,时代特色鲜明。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考点定位 1.中华文明的起源及特征。
2.夏、商、西周国家治理的特点。
3.早期国家的特征。
主题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时代代表性遗址生活状况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________(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从事渔猎和采集;群居生活;学会了用火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和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种植粟、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黄河流域中下游的龙山文化制作黑陶(“蛋壳陶”)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出土了精美玉器,出现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2.原始社会时期原始人群时期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1)权力分配: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
中华文明至少应该有九千年的历史

中华文明至少应该有九千年的历史最近对史前史感兴趣了,所以发得比较集中: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只是我们自己的一厢情愿,国外从来就没有这种说法。
甲骨文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所以商朝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夏朝则被视为神话传说。
我们自己有“上下五千年”的说法,这是怎么算的呢?司马迁以前有三千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后有两千年的历史,加起来岂不就是“上下五千年”了吗?但是根据《竹书纪年》等史籍文献的记录去推算,若以黄帝为华夏始祖,离5000年的上限尚有400年的差距。
国外的说法带有种族偏见,他们的那一套是以西方为文明中心的。
大家都以为甲骨文只是汉字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一种原始文字。
其实它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了,并且同时期的三星堆文化已经创造出比殷商统治下的中原还要发达的文明了。
如此高度发达的文明不可能是以“深圳速度”在一夜之间就建立起来,它必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而且几百年的时间实在太短,起码也应该耗费上千年乃至几千年的时间。
所以说中国只有三千年的历史是违反客观规律的。
除非它是外星人创建的,否则必须遵守人类的发展规律。
夏朝以前还有个三皇五帝的阶段,但这个离我们十分遥远的年代却是以神话传说的面目呈献在我们的面前,因为史料的极度缺乏,我们似乎已经很难再搞清这段历史了。
可如果连“我们从那里来”这样简单的问题都无法回答,不也挺可悲的吗?上古的历史不合逻辑的地方实在太多。
讲到姓氏起源就一定要归朔到三皇五帝,难道说那个时候只有三皇五帝八个人生活在这个世上吗?其他人都到哪里去了?苟无民,何有君?三皇五帝臣民的后代都灭绝光了吗?这是一个发明狂的时代,我们所有的一切祖先都替我们设计好了,此后中国人几乎永远的失去了再创造的能力。
黄帝在位100年整,作为他儿子的少昊又被抬出来当了80多年的天子,这无论如何都不可思议。
明明是洪旱横行的人间地狱却硬要说成是天堂般的尧舜盛世,明明是权力斗争的骗局却硬要说成是举贤避亲的禅让。
种种迹象都表明这是一个被人为篡改的历史。
历史二轮专题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_先秦时期学案含解析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先秦时期时空坐标阶段特征从远古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
(1)政治:中华文明的起源以早期国家的出现为重要标志,逐步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纷纷改革变法,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
(2)经济:西周时期实行以井田制为代表的土地制度,集体耕作,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小农经济产生。
(3)思想文化:商代出现我国成熟的汉字——甲骨文。
“百家争鸣"是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文学方面,诗歌成为当时代表性的文学形式。
具有浓厚农耕文明特色的实用科技得到发展一、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前771年)1.政治:(1)夏商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实行以王族为主体的分封制,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分封制有利于周文化在地域范围上的扩展。
(2)西周实行以血缘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形成“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3)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两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
2.经济:(1)农业: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出现少量青铜农具;井田制(土地国有制)是主要的土地制度。
(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高超。
(3)商业:商朝时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称为“工商食官”。
3.思想文化:商代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汉字,文字传承华夏文明。
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1。
政治:宗法制、分封制走向崩溃,诸侯混战、社会变革,秦国进行商鞅变法,郡县制、集权思想开始出现。
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2。
经济:(1)农业: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较大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中国古代文明中华五千年的辉煌历程

中国古代文明中华五千年的辉煌历程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历程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历史与文化。
这篇文章将带您回顾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从夏、商、周到秦、汉、唐、宋等伟大的朝代,以及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1. 夏、商、周:封建文明的孕育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夏、商、周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三大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建立者是禹,他以治水功绩闻名。
商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朝代,商朝的商贾活跃,商代的青铜器制作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周朝则在商朝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封建等级制度,实现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2. 秦、汉:统一中国的巨人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开启了统一中国的先河。
同时,秦朝还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制度改革,如统一的文字标准(小篆)、统一的度量衡系统(铁铛)、完善的交通系统等等,这些改革为后来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随后,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统一进程,并迎来了繁荣的汉武帝时期,开展了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对外交换文化、技术。
3. 魏晋南北朝:政治动荡与文化繁盛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面临着政治局势的动荡,但同时也迎来了文化繁盛的时期。
文学方面,魏晋南北朝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人墨客,如曹操、曹植、王羲之等,他们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此外,佛教也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4. 唐宋时期:繁荣的盛世唐宋时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巅峰。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开放的政治局面、繁荣的经济状况、全面发展的文化艺术,都使唐朝成为中国文化的顶点。
李白、杜牧、王维等众多文人诗人的作品至今仍为后世所传诵。
宋朝则以及水利建设和工艺制造的发达而闻名,如科技巨擘苏东坡的文学才华、郭守敬的天文学贡献等都为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增光添彩。
5. 其他领域的辉煌成就除了以上提到的朝代和时期,中国古代文明还在科技、艺术、哲学等方面取得了许多辉煌成就。
中国文化史分期

六、东西文化交汇及现代转型期:明 末迄今
1、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思想家非君崇公, 将民本思想推至新阶段,开启启蒙主义的 先河。 2、现代西方文化从沿海登陆。两广、江浙 成为一个多世纪以来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前 沿。 3、文化发生了强烈的碰撞和转折。
1、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的冲突和整合 是这600年间文化的一大主题。 2、另一大主题是来自南亚次大陆的佛教文 化与中国本土文化之间的交融。 3、这一时期放生了文化中心向东向南的转 移过程。
五、近古文化定型期:唐中叶至明中 叶
1、地主——自耕农经济定型,赋税制度发 生变化,以及宋明几代的赋税改革越来越 明确朝廷对于平民的直接经济关系。 2、城市由单纯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堡垒演变 成经济和文化的集散地。 3、宋明理学大放光彩,一定意义上也是儒 家人文理性的复归。 4、日益强化的君主集权格局下,官僚政治 实行文武分离。
中国文化史分期
丁丹丹 2014.03.07
中国文化史分期
一、前文明期:猿人到大禹传子 1、中国境内分布数量广泛的考古遗址表明,从旧石器时 代到新时期时代 的居民,体质上存着明显的承续、发展的人种学序列。 2、经历了一百多万年的采集渔猎活动,中国境内的原始 人积累了丰富的 动植物知识,大约在新时期时代开始了农业栽培好家畜 (chu)驯养。 3、中国前文明时期的文化遗址数量极多,分布极广,它 显示中国文明的 多元发生。
二、文明奠基及元典创制期:夏、商、 西周至春秋、战国
1、中国范围内普遍出现了文字、青铜器、 宫殿、祭坛等,中国文化跨入 文明门槛。 2、中国青铜时代的技艺特点,如铜锡合金。 3、中国前文明时期的文化遗址数量极多, 分布极广,它显示中国文明的多元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史》之感
从小到大一直知晓的便是中国文明上下五千年,由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而产生的中国。
但随着知识的增长,渐渐的知晓,原来人是由最早的古猿演变而成的。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这时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史上划时代的一次革命,它使人类可以从洞穴走向平原,走向寒冷的东方,甚至越过白令海峡走向另一块大陆。
在新时期时代,人类也一下子从食物采集者成为了食物生产者,也因此人类进入了生产经济阶段,这是人类历史上自掌握用火后的最伟大的经济革命,被称为农业革命。
在整个中国远古时期,三皇五帝构成了传说时代的历史系统,同时,炎帝,黄帝也被中华民族尊为共同的祖先。
他们的时代也被人成为大同之世。
然而,自大禹之后,中国便从这大同之世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
中国也由此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了一步。
在属于奴隶社会的夏商周时期,也就是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
与青铜文明伴随而生的就是阶级分化与国家机器的形成。
青铜礼器是王室与贵族特权的象征,用来向神灵祈求天地上下相互协调,人民承受上天的福祉。
这是,中国文字(甲骨文)的产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有文字可考的时代。
甲骨文是象形文字,它留下的记录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的社会生活,同时关于日食,月食的记录也表明了当时比较完善的天文历法知识。
相比于夏商,周朝的建立将整个社会带入了一个礼乐社会。
建立起了处理人际关系规范,可谓是中国法制的原始启蒙。
周朝建立之后,为了稳定新征服的地区,实行了大规模的封建。
虽然这在当时维护了周王朝的统治,但是到了周朝末期,各个诸侯国相互对立,不服周天子的管束,战争四起。
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过渡期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个时候,诸子百家,相互争鸣。
有道家的代表老子和他的《道德经》,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他看来,无比有更加根本,是天下万物的根源。
老子之后,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为一”的境界使他与老子被后人合称为老庄。
墨家的墨子提出“兼相爱”,反对儒家的爱有差;主张交相利,反对儒家的罕言利;主张非命论,反对儒家的天命论;主张事鬼神,反对儒家的不事鬼神;主张节葬,反对儒家的厚葬;主张非乐,反对儒家的礼乐。
法家的李俚,主张以法治国编成了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典——《法经》。
而韩非子则是法家的集大成者,著有《孤愤》《五蠹》,他的理论为秦国的官学奠定了基础。
而孔子与他的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
:自汉武帝至清末,中国统治阶级选择的治国模式是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
即以儒家文饰政治,以法家支持政治,以道家调剂政治。
这种治国模式的形成,在秦汉以前经历了较长时期的选择和探索的过程。
儒家思想的重要社会影响在与它为封建统治阶级创造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让中国的统治阶级成功的应用于中国的社会国家治理实践获得了封建社会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光辉人类发展社会史,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也是中华民族以前现在和将来屹立世界的根本所在。
自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中国就真正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
秦始皇开创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体制,创立了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度。
他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在文化上实行高度的统一。
建立驰道与直道,在交通上实现高度统一。
焚书坑儒,统一舆论,控制意识形态。
但是由于秦始皇的暴虐统治,使得秦
朝传二世而亡。
项羽和刘邦联手推翻了秦朝,由刘邦建立的汉朝,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庶民皇帝,布衣将相。
而到了汉武帝时期,是大汉帝国尽显威仪,并且走向顶峰。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中央集权制度寻找意识形态的支撑。
而儒表法里,成为后世统治者的治国秘诀。
由于王莽之乱以及外戚干政,西汉逐渐走向灭亡。
这时汉光武帝刘秀和他的哥哥刘縯揭竿而起,创立了东汉,实现了光武中兴。
而这时,刘秀兴太学,鼓励太学生学习经学,并且爱好谶纬之术。
为魏晋时期的玄学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之后,隋朝建立了起来,但由于隋炀帝荒淫无道,很快被李渊推翻。
由李渊创立了唐朝,但是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却是一个将唐朝推向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性帝国。
他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法制,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而后,武后干政,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但是他任然使贞观之治得意延续,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盛唐——一个艺术的高峰。
这时的唐朝,不仅是政治的大国,更是文化的大国。
她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量的吸收了外来文化,为唐文化提供了融合广度与深度。
盛唐社会自由开放,放任自流,艺坛的思想奔涌,百花齐放,培育了一大批艺术天才,这个时期的诗歌,音乐,舞蹈,书法,绘画都是空前绝后的,他们交相辉映,勾勒出了美妙绝伦的盛唐气象。
同时,与西域的交流带动了佛经的翻译与佛教宗派的繁荣。
开元末期,藩镇割据导致了安史之乱。
最后五代更迭,十国割据。
唐王朝也最终走向了灭亡。
随之而来的宋朝进行了官僚政治与体制内改革,削弱相权,集中军权与财政权力。
而后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都将宋朝推向了顶峰。
而且宋朝推动了传统农业的新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商业革命,实现了商业中心的南移,出现了现代社会纸币的模型——交子。
宋朝在科技上夜取得了不朽的业绩,发明了指南针,火药以及印刷术。
在这个时期,儒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以及王阳明的心学。
但是宋朝国力渐弱,军事能力不强,最终被蒙古族所吞并。
并且由忽必烈所率领的蒙古铁骑曾一度侵略至欧洲大陆,此时东西方交往盛极一时。
元朝后期,政治腐败,游方僧出身的朱元璋崛起于红巾军,逐渐扩大了势力,击败了其他武装势力,建立明朝。
朱元璋以重典驭臣下,杀害了大量的开国元勋。
而他的儿子朱棣为了争夺皇位,杀死了侄子建文帝能并且兴靖难之役。
虽然皇位名不正,言不顺,但是朱棣也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好皇帝,并且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带动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而耶稣会士也大量进入中国,形成了早期的西学东渐。
到了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由满族领导的铁骑踏入中原,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
清朝的康乾盛世是人民生活富足,但是它所奉行的文化专制闭关锁国却将清朝推向灭亡。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文明又向着一个新的台阶在发展。
而21世纪的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积极参加各种国家活动,大范围的接受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想中国人所期待的大同社会就在不就的将来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