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之浅析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徽派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一种独特风格,主要分布在中国安徽省的徽州地区。
徽派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学性格而闻名于世。
下面对徽派民居的美学性格进行浅析。
徽派民居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和对自然环境的融合。
徽派民居的建筑布局十分合理,将建筑物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
前部为门庭和主屋,中部为天井和厢房,后部为后庭和辅助功能区。
这种布局既保证了建筑物的私密性和通风性,又能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空气流通。
徽派民居的建筑还会根据地势进行变化,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增强了建筑的美感。
徽派民居注重建筑的对称和均衡。
徽派民居通常沿中轴线对称,使建筑物看起来平衡和谐。
建筑物的正面通常采用蓝墙和白墙相间的色彩,中间有一个大门和屋顶的飞檐,形成了明显的重心。
徽派民居的建筑还注重屋顶的造型,屋檐的形状丰富多样,有拱券形、双弯形、斗拱形等,增加了建筑的立体感和美观性。
徽派民居注重细节的处理和艺术的表现。
徽派民居的建筑细节处理精细,注重线条和比例的协调,刻有各种精美的花纹和图案,窗户、门楣、栏杆等处都有精美的雕刻。
徽派民居还注重与园林的结合,建筑内外都有精心规划的花园和庭院,使建筑环境更加优雅和舒适。
徽派民居注重人文和社会的体现。
徽派民居是徽州地区士绅阶层的住宅,因此它不仅是一种建筑风格,更是对徽州文化和社会制度的体现。
徽派民居的设计和布局充分考虑了家族中长辈和晚辈的居住需求,重视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和亲情。
徽派民居还注重于社会的面子和地位,建筑造型高大宏伟,装饰豪华精美,彰显了主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通过以上的浅析可以看出,徽派民居的美学性格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和与自然的融合,追求对称和均衡,注重细节的处理和艺术的表现,以及注重人文和社会的体现。
这些美学性格使得徽派民居成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徽派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古建筑的一个分支,是皖南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历史上属于皖南文化的代表性建筑。
它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而且造型优美,美学价值极高。
下面就来浅析一下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
一、藏形于意徽派民居的常见材料是青砖灰瓦、木材、石灰和土。
在这些简朴却质朴的材质中,徽派民居的美学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它不注重层次分明的表面装饰,而是通过结构的布局和空间的层次使建筑形态产生了内在的美感。
徽派民居通常取“井”、“院”为中心,形成了“四合院”的布局形式。
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家庭和谐团结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将建筑结构与空间组织融为一体,使得居住者能够在户内自然舒适、朝气蓬勃的氛围中生活和工作。
徽派民居的结构并非都是对称的,它们通常取形自自然,采用“藏形于意”的方式使建筑体现与生俱来的美感。
所有的尺寸和形状都是按照弱化对称、变形和比例来安排的,这种设计思路逃避了过分追求外表的形式化,强调了建筑的内在美感。
二、用材精细徽派民居采用的材料,包括基础材料、墙体和屋顶材料、门窗、雕刻和彩绘等,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青砖灰瓦是徽派民居最常见的材料,常用来做门、门窗框、用于地面的砖,这些都能体现出建筑师对材料的精细运用,尤其是青砖蓝灰瓦交错的穿插结构,既可以减轻建筑的质感,又能增强视觉上的冲击力,形成富有层次感的建筑景观。
徽派民居的大门和窗户都采用了木材作为基础材料,东南亚进口的楠木在这里得到了广泛使用。
这种木材具有纹理深厚,色泽细腻,具有高度的可塑性。
徽派民居采用了多种不同的线条形式,如方形、弧形、破损状、刻痕等,使得门窗具有细羽状的分布,产生了和谐统一的美感。
三、整体自然徽派民居的建筑整体都很自然,它们在设计上尽可能的融合了周围的自然环境,体现了生态和谐的感觉。
徽州古建筑从外观上看,其形状和造型都与周围的山体水体匹配,不仅有利于观赏,而且也反映出东方文化中的山川意识和自然美思想。
而在内部空间,徽派民居的布局注重人和自然的互动。
浅谈皖南徽派建筑的风格与应用

浅谈皖南徽派建筑的风格与应用皖南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同时也是徽文化的发源地。
徽文化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徽派建筑则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地位。
那么,什么是徽派建筑?其风格特点又是什么?又是如何应用的呢?接下来将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徽派建筑是指建造在安徽省南部(皖南)地区的民居建筑,其流传的时代为明清两代。
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总体布局:徽派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观念,讲究坐北朝南。
它的院落布局也非常别具特色,通常为四合五天照的结构,寓意着四季平安和五谷丰登。
2. 结构形式:徽派建筑的结构形式非常独特,其屋顶通常为歇山顶或者筒子顶,屋檐的形状也别具特色,多为飞檐翘角。
建筑结构稳固,给人以坚定的感觉。
3. 装饰风格:徽派建筑的装饰风格以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为主。
其中木雕是最为精湛的,从门窗到楼梯、楼栏,无处不显现出雕工们的巧夺天工。
4. 材料选用:徽派建筑的材料选用也体现出其独特的韵味,从地基到墙体,再到屋顶的瓦片,全部都是当地的传统建筑材料,所以徽派建筑在建筑外表看起来非常土气,但这也正是其独特的魅力之一。
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布局规划、结构形式、装饰风格和材料选用等方面,它的独特之处让人印象深刻,也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
二、徽派建筑的应用徽派建筑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在皖南地区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其他地区也有不少徽派建筑的身影。
1. 皖南地区:作为徽派建筑的发源地,皖南地区保存了大量的徽派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黟县的宏村、西递等。
这些古老的徽派建筑保存完好,成为了当地的风景名胜。
2. 其他地区:由于徽派建筑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精湛的工艺,所以在其他地区也可见到徽派建筑的身影。
比如北京的南锣鼓巷、上海的田子坊等,这些地方都修建了不少徽派建筑,成为了当地的一大特色景观。
徽派建筑风格特点

徽派建筑风格特点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以黄山一带的徽州地区为中心,影响长江流域和华中地区。
徽派建筑结合了汉族传统建筑和地方风俗文化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它以其独特的造型、细腻的雕刻和讲究的布局受到了广泛的推崇。
下面将从建筑外观、内部格局和装饰艺术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徽派建筑的特点。
一、建筑外观徽派建筑的外观特点鲜明,主要表现在建筑屋顶、墙面和门窗的设计上。
首先,徽派建筑通常采用抬梁式的屋顶形式,屋顶低矮平展,并且靠近屋顶底部有一条向外伸出的飞檐,可以起到雨水避免流入室内的作用。
其次,徽派建筑的墙面多采用花岗岩砌成,这种石材坚硬,能够很好地抵抗外力的冲击,保证了建筑的稳固性。
再次,徽派建筑的门窗多采用木质,横梁、窗框和门扇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花纹,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内部格局徽派建筑讲究内外相分离的原则,所以内部格局更加注重私密性和功能布局的合理性。
徽派建筑的内部空间划分明确,一般分为前堂、正厅、后堂和厢房等区域。
前堂是一个开放的大厅,常用于接待客人,并且前堂往往布置有精美的雕刻和绘画,彰显主人的家族荣耀。
正厅是整个建筑的中心,很大程度上也是家族团聚和举办活动的场所。
后堂是主人的私人区域,主要用于休息和居住。
厢房则用于其他功能,如存放物品或作为佣人的居住区域。
这样的布局使得徽派建筑内部空间层次分明,功能分区明确。
三、装饰艺术徽派建筑注重细节的雕刻和装饰,讲究舒适、大气、精致的风格。
徽派建筑的雕刻多以龙凤、狮子、花草等纹样为主题。
这些雕刻细腻精美,形象逼真,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外,徽派建筑还非常注重色彩的运用,喜欢采用红、黑、白、黄等颜色,这些颜色既丰富了建筑的整体效果,又彰显了徽派文化的特点。
徽派建筑的装饰还包括门窗的涂漆、墙面的壁画等,这些精美的装饰使徽派建筑充满了艺术的氛围。
总结起来,徽派建筑风格的特点在于建筑外观、内部格局和装饰艺术的独特性。
它的建筑外观鲜明、独特,形成了独特的徽派特色。
浅谈徽派建筑的特色

浅谈徽派建筑的特色摘要: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歙县、休宁县、祁门县、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以及泛徽州地区。
本文从徽派建筑的整体布局、徽派民居的外观造型,徽派居民的装饰艺术和内部构造等探讨了徽派建筑的特色。
关键词:徽派建筑徽派民居特色一:徽派建筑的整体布局徽州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敦煌文化、徽州文化、藏文化〕之一。
作为其主要文化内容的建筑文化也自成一派,而风格较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布局,造型,装饰,功能等多方面自成一格,反映了徽州的地貌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文化。
古徽州地区散落着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古村落群。
徽州村落地处山岗丘陵地貌,溪流水塘较多,山多地少,因其复杂的地理环境,独特的风水追求,徽州人民在建造房屋的时候,选址巧妙,讲究风水,大多处于山环水绕的中央,选平坦之地建造房屋,遵循“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风水理念,把村落房屋建在河流的反面,山坡南面,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湖泊风光,而且可以调节温度、湿度,形成温和的小气候。
中国画里山村“宏村〞就是这一理想建筑格局的典例,其北负雷岗山,南抱羊栈河,南湖相依,月沼湖点缀,得天独厚,风光宜人。
徽州村落的格局还表达出中国传统的宗教制度与文化理念,根本上一个村落都是一个姓氏宗族的聚居之地,外人无法住进。
例如:黟县屏山村是舒氏聚居地,有较大的舒氏祠堂。
黟县宏村是汪氏宗族聚居之地,黟县南屏是胡氏家族聚居地。
村落的建造也以宗祠为中心进展布局,井然有序,具有森严的等级感,这种方式世代传承。
徽州山明水秀,徽州民居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依山抱水,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景象。
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
徽派古民居规模宏伟、构造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尤其是装饰在门罩、窗楣、梁柱、窗扇上的砖、木、石雕,工艺精湛,形式多样,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徽派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其精髓和特点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和赞誉。
徽州民居的建筑艺术形式在历史上极为独特,它既保持了宋、明、清三朝的传统特征,同时又融入了当地文化特色。
它不仅体现了徽州人民的智慧、勤劳和审美意识,还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的发展变化。
在现代社会,徽派民居被人们赋予了不仅是居住和建筑的价值,而是富有浓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美学角度来分析徽派民居的美学性格,探讨其特点和魅力所在。
一、徽派民居的结构美徽派民居的结构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建筑形式和结构特点,二是它的装饰风格和空间布局。
徽派民居的建筑形式以厅为主,呈典型的“三开间”或“四开间”形式,有前厅、中厅、后厅、左右厢房。
建筑形态简洁、清晰,屋顶造型美观,檐下彩画以蓝、绿、黄为主色调,表现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同时,它的空间布局和装饰设计较为严谨,窗户、门窗、石雕和木雕均有严格的比例和布局规律,显现出其严密的结构美。
二、徽派民居的色彩美徽派民居的色彩美是其独特的文化艺术特点之一。
徽派建筑上的彩绘色彩丰富,以黑、白、黄、绿、蓝、红为基本色调,运用现代人员想象力丰富多彩的颜色,让建筑更显丰富多彩、鲜艳而不失古朴。
彩绘图案多采用面塑、浮雕等手法,突出立体感和动态感,表现出徽州文化中所蕴涵的自然、人文等方面的艺术形象。
三、徽派民居的材料美徽派民居的材料美主要体现在石雕和木雕上。
徽派民居石雕精美,石雕图案讲究的是准确、清晰、大方,尤其是石门楼、石庭墙和石马头等,其精美程度骇人听闻。
徽派民居的木雕精美绝伦,以雕花门、雕花窗、吊板、天花、飞檐等多种雕刻为主,雕刻线条流畅,造型精巧。
它用巧夺天工的雕刻表现出了徽州民间文化的丰富内涵,达到了材料和手工艺术的完美结合。
四、徽派民居的形态美徽派民居在形态美上也有不可忽略的成就。
其建筑别致、形态美观,呈现出古朴、大方、水准齐整的姿态。
徽派民居的大门及其上方的门楼,一般高大宽阔,造型别致,檐下用石雕、砖雕、木雕等装饰,显得高贵典雅。
徽派建筑方案分析

徽派建筑方案分析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之一,以徽州地区为代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徽派建筑方案旨在保留和继承徽派建筑的特点,同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首先,徽派建筑方案在建筑布局上注重对称和平衡。
徽派建筑通常采用四合院式的布局,将主要建筑物围绕中心庭院设置,使各个建筑物相互呼应和配合。
同时,徽派建筑的建筑高度和空间比例也是精确计算过的,追求整体的平衡和协调。
其次,徽派建筑方案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徽派建筑通常依山傍水,利用山水资源来增强建筑的景观效果。
在设计方案中,徽派建筑会考虑自然光线的利用和通风的设计,使得室内环境舒适且自然。
此外,徽派建筑方案也借鉴了庭园建筑的手法,通过种植花草树木、点缀小桥流水等方式来丰富建筑的景观特色。
再次,徽派建筑方案注重装饰和细节。
徽派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手法有雕刻、木雕、砖雕等。
这些装饰不仅具有美观的效果,也代表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在徽派建筑方案中,装饰的选择和设计是十分讲究的,不能过于张扬也不能过于简单,要通过装饰来凸显建筑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最后,徽派建筑方案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统的徽派建筑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徽派建筑方案在设计中会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如门楼、牌坊、木雕等。
通过这些元素的运用,既能体现地方特色,也能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共鸣。
总之,徽派建筑方案在保留传统建筑特点的基础上,注重对称与平衡、融合自然环境、精致的装饰和传承文化。
这些方面的考量使得徽派建筑方案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又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进一步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卓越之处。
徽派典型建筑介绍

徽派典型建筑介绍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风格,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南部和江苏省北部地区。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巧而著称于世,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徽派建筑的特点1. 精美绝伦的彩画装饰:徽派建筑以其精美绝伦的彩画装饰而著名。
这些装饰图案包括动植物、人物、山水等,色彩鲜艳亮丽,形象逼真生动。
2. 独特的木构结构:徽派建筑采用木构结构,以榫卯连接,不使用一颗钉子。
这种结构使得建筑更加坚固耐用,并且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变化。
3. 严谨精细的规划:徽派建筑注重规划和对称性,在设计时非常注重比例和平衡感。
这种规划使得整个建筑看起来非常有条理和平衡感。
4. 独特的园林设计:徽派建筑的园林设计也非常独特。
园林通常包括花园、池塘、假山和廊桥等,这些元素都被精心设计和布置,以创造出一个非常优美的环境。
二、徽派建筑的代表作品1. 宏村:宏村是徽派建筑中最著名的代表之一。
它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境内,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代村庄,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古村庄之一”。
宏村拥有众多精美绝伦的徽派建筑,包括府第、民居、祠堂等。
2. 西递:西递是安徽省黟县的一个古代村庄,也是徽派建筑中最具代表性和保存完好的古村庄之一。
西递有大量精美绝伦的徽派建筑和园林,其中最著名的是赵家花园。
3. 南京夫子庙:南京夫子庙也是一处融合了徽派建筑风格的景点。
夫子庙始建于明朝,在清朝时期进行了大规模扩建。
现在的夫子庙已经成为了一个集文化、商业、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景点。
三、徽派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徽派建筑进行了大力保护和修缮工作,以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下来。
同时,许多学者也致力于研究和传承徽派建筑的技艺和文化精髓,以确保这些宝贵的知识能够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
总之,徽派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巧方面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派建筑之浅析——从安徽歙县民居建筑风格到现代建筑的继承发展摘要:徽派建筑是古徽州人创造的灿烂的建筑文化的结晶,徽派是中国古建筑最有名的流派之一。
在中国甚至在世界建筑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徽派建筑尊重自然,重视和谐人居的精神,汇集山川灵气,融通俗文化精华,风格独树一帜,建筑结构严谨,雕镂技艺精湛,至今已经流传数百年。
安徽歙县作为徽派建筑的发源地之一,为研究建筑的历史和古人的建筑设计风格、技艺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例,也为当今的建筑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更促进了日益发展的旅游事业。
关键词:徽派建筑;歙县;现代建筑;融合引言:歙县是古徽州所在地,北倚美丽的黄山,南临景色绮丽的千岛湖。
歙县在徽州文化的发展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国文化名城之一。
歙县是一座山庄式的古城,四周山水环绕,风景非常秀美。
歙县的文物古迹非常丰富,现存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数量非常之多。
世间罕见的许国牌坊与棠褪碑坊群,气势恢宏古雅壮观。
歙县境内的明清古民居、祠堂等,数量繁多,历经时间的沧桑而古貌犹存,其构思之巧妙,三雕之精美,堪称民间建筑的杰作,成为有名的安徽民俗的旅游胜地。
一、安徽歙县徽派建筑风格特点歙县地处黄山脚下,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唐代以来歙县文风昌盛,宋代以后文化发展更加繁荣。
这里的徽派建筑构思非常奇巧,集徽三雕于一体,在古建筑中占重要一席之位。
这里的古代徽派建筑保存的较为完好。
在歙县从小桥流水,到粉墙黛瓦,从那些精美绝伦的木雕,到长满青苔的旧瓦,都像在诉说着歙县昨天的繁华。
古民居渗透着的点点滴滴,让人回味无穷。
歙县的古建筑多依山而建,古宅前水流通畅,场地宽平,视野开阔。
水口之处白石阑干、月牙桥等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再加上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和沿河两岸的红花绿树,宛如是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卷,美不胜收。
歙县的古徽派建筑十分丰富,棠樾牌坊群和许国牌坊,气势恢宏,壮观典雅。
歙县境内的明清古民居、宅院和祠堂,虽然历经岁月沧桑古貌尚存。
1.1歙县的牌坊素来有“牌坊之乡”美称的歙县,到明清时所建造的石坊数量相当之多,总共建有250多座。
这些古牌坊中,成规模主要包括的有棠樾牌坊群和许国石坊。
歙县的牌坊不但具有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和奇巧的构造,并且融合了石雕艺术、绘画手法、匾联文辞以及书法篆刻等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段。
每一座牌坊都有其独特的建造意义,体现出了古人的社会生活理念以及古代民风民俗。
①棠樾牌坊群位于歙县棠西乡樾村,村中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民风古朴,美不胜收,是徽州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村。
在群山围绕的棠樾村头石道上,耸立着七座井然有序牌坊,雄伟高大,古朴典雅,构成了棠樾牌坊群。
棠械牌坊群,是以忠孝节义的顺序排列,各具不同时期的建筑特点,各有不同的建造意义,却又彰显了共同的徽派石雕的风格。
对于研究徽文化和古典的徽派建筑风格,是十分珍贵的文物宝库。
②许国牌坊位于歙县城阳和门内,石坊跨街矗立。
因其四面八柱,又称“八脚牌楼”。
整个牌坊通体是由质地坚硬的青石组成,用料非常宏大厚实。
许国石坊从上到下,每一个方石柱,每一道梁,每一块匾,均有精美的雕刻装饰,对称的锦纹图案,错落有致。
成双成对的珍禽,于雕梁之间翱翔,画壁之中飞龙走兽,雄距于石础之上狮子,神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显示出徽州砖雕、石刻传统工艺的技艺精湛。
1.2歙县古民居歙县现存的明清民居也是将徽派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坐落在歙县西溪南的古屋古舍,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正面是水平高墙,大门有水磨砖砌的门罩。
屋内石柱浑圆高大,楼上厅堂宽敞明亮,阁栅外露。
房屋主要是木架构,形式奇巧多样,花纹图案绚丽多彩。
梁架之上的叉手、霸拳、雀替以及斜撑等构件,巧妙的相互迂回连接使得技术工艺与艺术相互渗透,达到珠联璧合的境界。
这些梁架漆以桐油,又显得清淡柔和古朴典雅。
狭长的天井满足室内的采光需求,中央有石板砌成的水池。
墙顶的蝴蝶瓦构成参差错落的外观,景色美如画卷。
1.3徽商大宅院徽商大宅院地处歙县练江之西,和练江东的徽州古城遥遥相对,故又被称作“西园”。
徽商大宅院十分重现肥梁瘦柱,简约舒展。
徽山大宅院建筑内涵十分丰富,雕刻装饰细腻。
在黄山旅游格局中,徽商大宅院无法取代,在歙县打造旅游强县的历史进程当中,会做出巨大贡献。
歙县作为一个古老村落,也是一个新的旅游胜地,怎样进一步的彰显出其徽派建筑特色,更好的去适应现代旅游业的需要。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读懂歙县,了解它沉淀下来的文化内涵,只有了解了它才能更好的去建设改造。
二、歙县徽派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的矛盾现代建筑建筑结构与建筑材料都发生了变化,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取向和以前相比也出现了巨大的不同。
使得现代建筑与歙县式的徽派建筑间存在着许多矛盾,只有将这些矛盾化解才能打造出“新时代的徽派建筑”。
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装饰简单,用简单几何形体作为构图元素,看重功能和空间组织,注重发挥结构本身的形式美,造型多简洁,反对多余繁琐的装饰。
构成工艺讲求合理,重视材料的性能,看重材料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对建筑施工的速度和效率要求高。
歙县徽派建筑装饰虽精致细腻,但建筑构造工艺极为繁琐,再加上繁琐的装饰会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筑的施工周期也很久,一栋建筑建成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徽派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矛盾,表明徽派古建筑的建造理念与当今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不相符合。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我们不能照搬歙县古建筑的风格,应该对歙县建筑的空间特征与形态提炼变化,表现出现代徽派的精神意蕴,是我们当前将要面对的问题。
三、现代建筑与徽派建筑元素的融合歙县徽州建筑风格受它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观念的影响,彰显了较为鲜明的区域特色。
歙县建筑的诸多元素在功能和结构上因地域性的原因不适合生搬硬套,但是它沉淀下来的文化内涵是要现代建筑传承的。
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的哲学思想和当前的生态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其建筑的理念是我们可以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的。
另外,徽派建筑设计的细腻,不但适宜居住,也是精美的艺术品。
因此实用精美徽派建筑的风格应借鉴到现代的建筑当中,可以弥补现代建筑粗糙的不足。
3.1现代建筑中徽派建筑色调的体现歙县古民居的色调非常古朴,白墙黑瓦是其外部特征最明显的表达,只要一听到这个词人们便知道是指徽派建筑。
白墙作为徽派建筑的代表元素,古徽州人特有的审美,设计出灰白的色彩基调,而这种单一色彩的构成,却体现出更多层次的美学内涵。
黑瓦指的是徽州建筑屋面铺盖的小青瓦,徽派建筑屋顶都是青一色的青瓦屋面,绝没有杂色或者用其他屋面材料。
这样做主要是使屋顶的木结构不会外露,也能防止飞火从屋顶入侵。
如图3-1现代建筑中的白墙黑瓦,继承了歙县古民居以白墙灰瓦为主的色调。
其建筑的色调也主要以白、灰色为主。
白墙配以灰砖及少数灰瓦装饰,结合现代的建筑元素的使用,强调黑白灰的组合配比,色彩力求淡雅,既能体现出传统徽派建筑的色彩,又具有现代建筑的鲜明的个性。
图3-1 现代建筑中的粉墙黛瓦3.2现代建筑中徽派建筑马头墙的体现歙县古民居最具有徽派建筑特色的马头墙,也是现代建筑当中常常借鉴使用的元素。
马头墙指的是民居中高出两侧山墙屋面的墙垣,马头墙的最初设计是为了防止火势蔓延。
在现代建筑当中马头墙的使用,自然没有被忽略,但是在实际的应用当中做了极大的简化,而且取消了瓦脊,墙头只镶灰边的略作直线转折,部分建筑中甚至只用一条灰边来替代。
结构简单却又富含古徽派建筑的韵味。
图3-2 现代建筑中的马头墙3.3现代建筑中徽派建筑式门窗的体现大门作为歙县民宅中最耀眼的精华部位,不仅其外在的美观气派,再加上木雕石雕等也都容入其中。
现代建筑设计中取消了装饰的石雕,线条上也做了大量的简化,将大部分起翘和曲线都简化为直线,却仍然保留着原来的总体模样,让人一眼就知道是继承了传统徽派建筑的影响。
图3-3 现代建筑中门头的设计如果门大体现的是气派,窗小则表达的是谨慎小心。
歙县古民居的采光一般靠天井,所以极少对外留窗,即便开窗也只是开极小的小窗,这也是最有徽派特点的的元素之一。
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部分现代建筑中也开了类似的小窗,并且把小窗上部的窗檐,抽象为灰色的一条突起。
图3-4 现代建筑中小窗的设计3.4现代建筑中徽派雕刻艺术的体现歙县的三雕也是巧夺天宫,不论是牌坊上的石雕砖雕或是古民居中的木雕,都表现出传统徽派建筑中雕刻艺术的精湛,其艺术特色与美学内涵是值得发扬的,现代室内的设计当中,有把木雕单单作为装饰品,有作为整体设计里的一部分的。
现代建筑的设计中,雕刻往往是作为室内环境里的装饰,增强了室内空间的个性化和艺术氛围。
但是古代雕刻往往十分繁琐,现代建筑中一般会去除繁琐的装饰,只强调细部的处理。
如图3-5所示的窗棂雕刻的对比,徽派建筑窗棂的繁复精美。
在现代建筑当中的应用,往往会简化几种图案,也兼具使用和装饰的效果。
图3-5 现代建筑中雕刻技艺的简化四、传统徽派建筑的继承和发展歙县的古建筑不但充实了徽派建筑的内容给徽派建筑增亮添彩,也为我们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徽派建筑实例,是我国徽派建筑的代表之一。
它拥有着自己的特色,与其他的传统建筑文化相得益彰,也是值得我们骄傲和弘扬民族建筑文化,它的价值也正在于此。
在新的建筑时代,我们要传承发扬徽派建筑的风格,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建筑,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当代建筑设计实践要不但要充分尊重建筑所在地的人文环境,还要把传统的徽派建筑元素作为现代建筑设计的源泉和设计的灵感,勇于创新,才是继承发扬传统徽派建筑的出路。
一个开放的现代化城市,特别是文化旅游城市,保持自身靓丽的底色非常重要,同时,又要有所创新,所以,恰当地汲取徽派建筑之外的优秀的异质文化,促使城市建设和发展,营造出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功能的人居环境,是非常迫切的。
五、结论历史悠久的徽派建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建筑造型与丰富多彩的设计思想,不仅为我们后人建造了一个精彩的物质世界,也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丰富而充实的精神文化世界。
村中参天古树,墙上的青藤,等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唯有深刻理解这些徽州文化,弄清装饰图案蕴含的寓意,人们才会创造出更美的建筑艺术。
参考文献:[1]梁琍.新徽派建筑初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7)[2]徐强,张飞雁.解读徽派建筑的理水艺术[J].艺术空间.2010(6)[3]韩璐.浅谈徽派建筑装饰风格[J].教育与人才.2010.6[4]李莉.浅谈宏村-徽派风景装饰设计[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