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超声birads分类解读课件ppt

合集下载

第五版BIRADS分类更新解读乳腺钼靶课件

第五版BIRADS分类更新解读乳腺钼靶课件
线形、间断,宽度小于0.5mm, 长1-2mm提示 钙质填充了乳腺癌受累导管的管腔
团簇状脂肪坏死 肿物+钙化 区段、区域 癌
(二)、钙化的分布 1、簇状(改为团簇状)
可疑恶性,良性也可出现,>5个/cm,<2cm范围
增生
原位癌
2.线状 3. 区段 4.区域
5.弥漫(散在)
弥漫分布于整个乳房
三、不对称致密影
Category 4B (10%~50%)
不典型的边界不清肿块 团簇状分布的不定形或细小多形性钙化
CATEGORY 4C (50%~95%)
边缘浸润、不规则肿物 新发团簇状分布的细线性钙化
CATEGORY 5 95%以上是恶性
不规则伴毛刺的高密度肿物 伴有微钙化的高密度肿块 节段性分布的细线状钙化
提示和BI-RADS评价分类不一致
CATEGORY 2: BENIGN FINDING:
纤维腺瘤伴粗大钙化
含脂肪密度病变: 油性囊肿、积乳囊肿 错构瘤
CATEGORY 3 2%是恶性表现
局限性不对称腺体影 簇状分布圆形或点状钙化 不可触及的、非钙化型、界清肿物
CATEGORY3 随访建议
团簇状、线状、 区域、区段:可活检
2.粗糙不均质钙化
不规则,>0.5mm 有融合趋势 PPV约为15%
增生 腺瘤样改变

3.细的多形性钙化
大小不同 形态各异 直径小于0.5mm
恶性可能 ,PPV 30 % 4b
60% 4c
增生 硬化性腺病 原位癌
4.细线或细分支状钙化(铸型钙化) 最可靠恶性钙化,准确率70-90%
FUTURE
影像学医师和临床医师的培训 结合体检、超声、MRI、病理 迅速提高诊断水平

乳腺病变的BI-RADS评价分级及超声诊断护理课件

乳腺病变的BI-RADS评价分级及超声诊断护理课件
指导治疗决策
根据BI-RADS分级,护理人员可以协助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如观察随访、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等。
监测病情进展
定期进行乳腺超声检查,并根据BI-RADS分级的变化,及时发现病情 进展,调整治疗方案。
超声诊断在护理中的应用
无创无痛检查
01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式,适合用于乳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提供合理的饮食建 议,如增加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摄入。
运动指导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以 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定期复查
指导患者定期进行乳腺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变 并采取相应措施。
乳腺病变患者的康复护理
康复锻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其进行康复锻炼,如肌肉训练、关节 活动等,以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心理支持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其面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的压力 。
乳腺病变的长期管理
定期复查
在治疗结束后,定期进行乳腺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和复发 情况。
调整生活方式
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适当进行运动锻炼 。
预防并发症
积极预防和治疗与乳腺病变相关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 血栓形成等。
BI-RADS评价分级系统将乳腺病变分为0-6级,其中0级表示 需要进一步评估,1级为阴性,2级为良性,3级为可能良性 ,4级为可疑恶性,5级为高度可疑恶性,6级为已活检病理 证实为恶性。
BI-RADS评价分级的标准
01
02
03
超声声像图特征
包括形态、边缘、内部回 声、后方回声等。
血流情况
观察病变内部及周边血流 信号。
腺病变的筛查和诊断。

乳腺BI-RADS分级幻灯片课件

乳腺BI-RADS分级幻灯片课件

0级:需要其他影像检查进一步评估或与前片 比较,(其他影像检查:加压摄影、放大摄影、 特殊投照体位、超声) 1级:阴性,无异常发现。 2.级:良性发现,包括钙化的纤维腺瘤、多发 的分泌性钙化、含脂肪的病变(脂性囊肿脂肪 瘤、输乳管囊肿及混合密度的错构瘤)、乳腺 内淋巴结、血管钙化、植入体、有手术史的结 构扭曲等。
2
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BI-RADS将乳腺分为 四型:

脂肪型(乳腺为脂肪组织,腺体占25%以下) 少量腺体型(乳腺内散在腺体,占25%-50%) 多量腺体型(乳腺腺体组织占51%-75%) 致密型(乳腺组织非常致密,占75%以上)
3
4
病变描述术语

形态:圆形、卵圆形、分叶形、不规则形 边缘:
16
BI-RADS分级

3级:可能是良性发现、建议短期随访。恶性 率一般小于2%,处理原则:短期随访6个月、 再6个月、再12 个月、随访至两年甚至更长稳 定或缩小来证实判断。2年或3年稳定可将3级 定为2级。
17
BI-RADS分级

4级:可疑异常,要考虑活检。包括了一大类 需要临床干预的病变,无特征性的乳腺癌形态 学改变,但有恶性可能,恶性率约为30%。
21
BI-RADS-MRI

异常强化:信号强度高于正常乳腺实质。 形态:



局灶性病变:小斑点状强化灶,难以描述形态和边缘特征, 无明确占位效应,直径约<5mm;也可为多发斑点状强化灶, 分布正常腺体或脂肪内,多偶然发现。 肿块:圆形、卵圆形、分叶或不规则形,边缘光滑、不规则 或毛刺,内部均匀/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内部低信号分隔 强化或中心强化等特征性强化方式) 非肿块影病变:分布可呈局灶性、线样、导管样、节段性、 区域性、多区域性、弥漫性7类:内部强特征:均匀、不均匀、 斑点状、簇状、网状强化(炎性乳癌/肿瘤炎淋巴浸润)。

乳腺超声BIRADS分类解读护理课件

乳腺超声BIRADS分类解读护理课件
乳腺超声BI-RADS分解

• BI-RADS分类概述 • BI-RADS分类详解 • BI-RADS分类的护理建议 • 特殊情况处理
01
BI-RADS分类概述
BI-RADS分类的定义 01 02
BI-RADS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01
02
统一评估标准
指导临床决策
03 监测疾病进展
BI-RADS分类的等级划分
总结词
家族史是乳腺病变的重要风险因素,对BI-RADS分类 具有指导意义。
详细描述
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其BI-RADS分类通常较高, 需要更加关注和密切监测。医护人员应了解患者家族 史情况,对这类患者加强宣教和指导。
患者生育史对BI-RADS分类的影响
总结词
生育史对乳腺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影响,与BIRADS分类存在关联。
要点二
心理干预
由于恶性病变的可能性较高,患者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等 情绪,应给予心理干预,增强患者信心和应对能力。
BI-RADS 5类的护理建议
全面评估
支持治疗
BI-RADS 6类的护理建议
康复指导
长期随访
04
特殊情况处理
患者年龄因素对BI-RADS分类的影响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患者家族史对BI-RADS分类的影响
BI-RADS分类的未来发展方向
进一步完善分类标准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THANK YOU
积极治疗
BI-RADS 3类表示乳腺病变良性可能性较 大,但仍有一定的恶性风险,应采取积 极治疗措施,如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
VS
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 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以 促进康复。

乳腺分级ppt课件【55页】

乳腺分级ppt课件【55页】
可能良性征象(其恶性危险<2%)
①边缘光滑、椭圆形且呈水平方向生长的纤维腺 瘤声像;
②多发性复杂囊肿或簇状小囊肿; ③瘤样增生结节(平行生长);
★ 3-6个月超声定期检查及其他进一步检查
15
16
17
乳腺积乳囊肿
18
乳腺腺病
19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21
22
23
24
BI-RADS 4级
可疑恶性, 应考虑恶性:此级病灶恶性的可能性为 3~94%。 此级可疑再分为三个等级:
4a、4b、4c 即对应的低度、中度、高度恶性。
25
BI-RADS 4级
★建议活检:针吸细胞学检查、空芯针穿刺活检、 手术活检等
26
BI-RADS 5级
★应开始进行确定性治疗。考虑前哨淋巴结显像 和新辅助化疗时,宜进行空芯针穿刺活检
声带
7
8
9
10
11
12
13
BI-RADS 2级
良性征象,基本上可以排除恶性 单纯囊肿; ⑤脂肪小叶(注意与纤维腺瘤鉴别) ②乳腺内正常淋巴结; ③乳腺假体植入; ④年龄<25岁,连续超声检查未发现改变的考虑
为纤维腺瘤的结节;
★6-12个月超声定期复查
14
BI-RADS 3级
血流丰富,伴有微钙化。如:乳头状癌, 髓样癌等。
52
TI-RADS 6级
细胞学检出癌症。确诊为癌!
53
六个恶性超声征象
1、实性为主 2、边界不规则 3、微钙化 4、纵横比≥1 5、微分叶 6、低回声或明显低回声
☆TI-RADS分级是根据可疑恶性结节 的超声征象的数目确定
54

乳腺BI-RADS分级ppt课件

乳腺BI-RADS分级ppt课件
一步判断 小分叶:边缘呈小波浪状改变 浸润:病灶本身向周围浸润而引起的边界不规则 星芒状:从肿块边缘发出的放射状线影
• 密度:均匀、不均匀
PPT学习交流
5
钙化分布
PPT学习交流
6
良性钙化:皮肤钙化
PPT学习交流
7
血管钙化
PPT学习交流
8
粗大钙化/爆米花样钙化
PPT学习交流
9
杆状钙化
PPT学习交流
PPT学习交流
22
BI-RADS-MRI
• 点状病灶是指直径小于5mm的单个或多个点状 增强灶,无法准确描述其形态学特征和准确测 量其血流动力学曲线,通常为正常腺体或激素 相关性病变
• 局灶性病变壁点状病灶大而小于1/4象限,可描 述其形态学特征,可见于乳腺癌或乳腺纤维囊 性变。
PPT学习交流
23
• DWI的信号 • ADC值 • 时间-动态增强曲线
PPT学习交流
24
BI-RADS-MRI
• 0级:评估不完全,需要额外的影像评估,仅 行MRI平扫而未行动态增强扫描也应归为0级, 需完善的MR检查或超声、X线等。
• 1级:阴性,无异常增强或病变征象,建议例 行随访。
• 2级:良性病变,无恶性征象,包括退变的不 增强的纤维腺瘤、囊肿、不增强的陈旧性瘢痕、 含脂肪病变(油囊、脂肪瘤、积乳囊肿)、含 混合成分的错构瘤假体等,建议例行随访。
乳腺BI-RADS分级
PPT学习交流
1
• 1992年,美国放射学院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出版了指导性的文 件: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 其后经3次 修订,至2003年不仅指导乳腺X线诊断(第4版),而 且,也增加了超声和MRI诊断。

乳腺疾病超声诊断及BI-RADS分级ppt课件

乳腺疾病超声诊断及BI-RADS分级ppt课件

乳腺纤维腺瘤声像图
US: 左乳上方低回声团块 形态规则,边界清晰 内部见少量彩色血流
乳腺纤维腺瘤声像图
US: 右乳外侧低回声团块 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 周边见少量彩色血流
右乳脂肪瘤声像图
US: 右乳内上偏高回
声团块 边界包膜欠清
形态尚规则
乳腺癌概述
•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 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乳腺纤维腺瘤
超声表现 声像图特征表现为肿瘤呈圆形或 椭圆形,瘤体较大时呈分叶状,边界光滑 完整,大部分有包膜,部分肿瘤周边缺乏 清晰的界面。内部呈低回声,多数较均匀。 肿瘤后方多数回声增强,有侧方声影。 CDFI多数无血流或少血流型。
乳腺纤维腺瘤 声像图
US: 右乳内上低回声结节 形态规则,边界清晰 周边见少量彩色血流 测及低阻小动脉频谱
左乳脓肿超声声像图
乳腺囊肿声像图
边清壁薄的无 回声团块
后方回声增强 侧方声影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声像图
US:右乳外下混合回 声团块
边界清,形态尚规则 周边见点状彩色血流
乳腺纤维腺瘤
病理、临床表现 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 上皮组织增生所形成的良性肿瘤,与雌激素过多刺激有关。 常见于年青妇女。临床上一般没有明显症状。纤维瘤好发 于乳房外上象限,有包膜,呈卵圆形,表面光滑,质地坚 韧,边界清楚,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没有粘连,触之有滑动 感,切面色灰白,有光亮,肉眼常见到许多排列不整齐的 裂隙。
乳腺增生症
超声表现 乳腺增生症的超声表现为两侧乳 腺轻度对称性增大,腺体结构紊乱,回声 弥漫性增强,分布不均,呈条样或斑片样 改变,当形成囊性扩张时,乳腺内部可见 大小不等的结节状低回声或囊肿。
单纯小叶增生型

乳腺超声BIRADS分级-PPT

乳腺超声BIRADS分级-PPT

5类—高度怀疑恶性,可能性大于 95%,建议临床治疗
高度怀疑恶性,恶性风险>95%,需组 织学活检。声像图符合以下3条或3条以上:
1.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完整[模糊、微小分叶、 成角、毛刺];2.与改变(Cooper氏韧带变直和增厚,皮肤 增厚或凹陷,正常结构分层中断或消失); 7.微钙化
0类----超声检查不能完全评价病变,需要进一步
其他影像学检查
表现: • 有乳头溢夜,两侧乳腺不对称,皮肤及乳头
改变等临床症状,但超声无征象者 • 临床扪及肿块,超声有疑征象或无征象 • 术后疤痕与肿块待鉴别者
• 1类--阴性 超声为发现病变,建议一 年随诊
• 乳腺结构清楚而没有病变显示。注意,在我国常 常使用的所谓的乳腺囊性增生症、小叶增生、腺 病(统称为纤维囊性改变或结构不良)根据BIRADS的描述均归于此类。如果临床扪及肿块, 并有局限性不对称性改变,尽管最后诊断为硬化 性腺病,亦不能归入此类,可能归入3类或4A类 。乳内淋巴结、腋前份淋巴结显示低密度的淋巴 结门(侧面观)或者中央低密度(淋巴结门的轴 向观)均视为正常淋巴结,属1类。
5类的一些典型的病变
具有恶性征象如: 1.毛刺 2.成角(锯齿) 3.分支形式(蟹足) 4.微小叶 5.微钙化 6.厚壁声晕 7.纵横比大于1 8.后场衰减
6类--已知为恶性 活检证实为恶性
是新增加的类型,用来描述已被活检证 实为乳腺癌但先前仅仅进行了有限的治疗 ( 如外科切除、放疗、化疗或乳腺切除术)的 病例。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2类--良性病变,半年至一年随诊
•肯定的乳腺良性肿块(如纤维腺瘤、纤维脂肪腺瘤 、脂肪瘤、单纯囊肿、积乳囊肿、积油囊肿) •肯定的良性钙化(如环状钙化、边界清楚的短条状 钙化、粗的斑点状钙化、稀疏的大小较单一的圆点 状钙化、新月形的沉积性钙化等)均属此类 •但是,肿块边缘清楚并不是排除恶性病变的必然条 件,对于年龄超过35岁的妇女,应该注意扪诊,并 召回旧片进行比较,或者随访观察其变化,因此, 可能分别被评价为0类或3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是:
乳腺作为一个整体器官,对 其所有检查的影像学正常与 异常诊断报告进行规范,使 用统一的专业术语和标准的 诊断归类以及检查程序。
背景与意义
背景
1992年,美国放射学院(ACR)出版了指导性的文件: 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其后经3次修订 (前3版针对的都是乳腺X线检查),至2003年在进行第 4次修订时,增加了超声和MRI的内容。
主要依据: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 声医学会议(2013年9月)常才教授的讲座
乳腺超声
BI-RADS分类解读
制作:PWL手术刀 指导:李峰春主任
BI-RADS
BI-RADS,即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与数 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ao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
女性,33岁, 乳腺发育中等,乳腺皮下 脂肪层薄,腺体层相对较厚
女,31岁, 乳房较丰满,皮下脂肪增厚,
腺体层较薄,回声增强
不同生理时期正常乳腺超声图
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
腺体层因腺泡和导管增生而明显增厚,哺乳期中央区可见乳腺导管扩张, 内径约2~4mm。
妊娠4月, 腺体层增厚,回声较 均匀,未见导管扩张。
BI-RADS 2级详解
2级(良性病变)
包括: 乳腺良性肿块(单纯囊肿、积乳囊肿、随访后无改变的纤
维腺瘤、纤维脂肪腺瘤、脂肪瘤) 肯定的良性钙化( 环状钙化、边界清楚的短条状钙化、
粗大的斑点状钙化、稀疏的大小较单一的圆点状钙化、新 月形的沉积性钙化) 乳腺假体植入 如果临床扪及肿块,并有局限性不对称性改变,尽管最后 诊断为硬化性腺病,亦应归入3级或4A级。
(BI-RADS 1级) 正常乳腺超声图
1
3
1
4
5
2
1皮肤 2皮下脂肪层 3腺体层 4乳腺后间隙 5胸壁肌层
不同生理时期正常乳腺超声图
青春期和青年未生育女性
主要结构是腺体层,皮下脂肪菲薄,乳腺悬韧带不易显示,中央区回声比 外带腺体层回声相对低。随年龄增长,中央区低回声处逐渐减少。
中央区
中央区
女性,15岁, 中央区回声较弱,范围较大
病理.乳腺囊性增生
乳腺实性低回声结节(乳腺囊性增生)
女性45岁 右乳外上象限多个形态规则的低回声 区,内回声均匀,未见血流信号显示。 病理,乳腺囊性增生
女性50岁 肿块形态规则,边界清,内呈网状、 囊泡状及实性低回声,内部血流信号 丰富,病理,乳腺囊性增生
BI-RADS2~3级 为良性和良性病变可能性大
乳腺囊性增生:
主要表现形式是乳腺囊肿,其次是实性低回声结节
乳腺囊肿(乳腺囊性增生)
女性,34岁, 典型囊肿表现:类圆形,无回声区, 边界清壁薄光滑,后方回声增强,侧 壁有声影。病理,乳腺囊性增生
女,42岁, 不典型囊肿表现:腺体层无回声散在 分布,边界尚清。周边少量彩色血流
乳腺超声BI-RADS分级标准
2013-9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常才教授在中华医学会第13次全国超声医学会议讲座
乳腺超声BI-RADS分级标准
2013-9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常才教授在中华医学会第13次全国超声医学会议讲座
乳腺超声BI-RADS分级标准
2013-9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常才教授在中华医学会第13次全国超声医学会议讲座
哺乳期, 腺体层明显增厚,中央 区乳腺导管显著扩张。
不同生理时期正常乳腺超声图
绝经期及老年期女性
皮下脂肪层明显增厚,腺体层萎缩变薄,回声致密增强。
Cooper韧带
绝经期女性,48岁, 皮下脂肪增厚,腺体层回声增强
老年女性,72岁。腺体层萎缩,以低回声 脂肪层为主,仅见少量腺体回声。皮下脂 肪层内Cooper韧带明显。
意义
根据超声图像表现和临床资料的关联性,为临床提高发 生恶性或良性的概率。也可以理解为超声诊断良恶性人 群的准确性。
乳腺超声BI-RADS分级标准
2013-9
乳腺超声BI-RADS分级标准
2013-9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常才教授在中华医学会第13次全国超声医学会议讲座
乳腺超声BI-RADS分级标准
女,16岁, 中央区弱回声范围较15岁时减小
不同生理时期正常乳腺超声图
青春期乳腺中央区表现为粗大的强弱相间,外带区表现相对细密的强弱相间 。
外带区
女性,18岁, 中央区减弱回声范围更加减小。
回声粗大强弱相间
女,18岁, 外带腺体回声强弱相间
不同生理时期正常乳腺超声图
性成熟期已生育女性
个体差异大。多数女性腺体层回声随年龄逐渐增强,皮下脂肪增厚,腺体 厚度减小。
0级:资料不全,需结合其他检查再评估(临床有体征, 超声检查无征象者);
1级:未见异常。常规体检(1年1次); 2级:良性病变。建议定期随访(6个月到1年复检1次); 3级:良性可能性大(恶性率<2%),建议短期内随访,
(3~6月1次,); 4级:可疑恶性,需考虑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3%~94%的恶性可能性); 5级:高度可疑恶性(几乎认定乳腺癌,即≥95%的恶性可能),
做临床处理; 6级: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但尚未接收外科切除、放化疗、
或全乳切除术等。做治疗前评价。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6级BI-Fra bibliotekADS 1级详解
1级:(阴性)无异常发现
超声检查无异常:乳腺超声显示乳腺结构清晰,无肿块、 无皮肤增厚、无微钙化等
如果发现有乳内淋巴结、腋前淋巴结,但淋巴结形态无异 常,显示淋巴门,均视为正常淋巴结,也属于1级。
2013-9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常才教授在中华医学会第13次全国超声医学会议讲座
乳腺超声BI-RADS分级标准
2013-9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常才教授在中华医学会第13次全国超声医学会议讲座
乳腺超声BI-RADS分级标准
2013-9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常才教授在中华医学会第13次全国超声医学会议讲座
BI-RADS 3级详解
3级(良性可能性大,可能恶性小于2%)。
①年龄<40岁,肿块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 ②与皮肤平行或纵横比<1(即宽>高) ③边界清楚 ④周边缘(与周围组织之移行带或区域)窄而锐利 ⑤后方回声增强或无变化 ⑥无周围组织改变 ⑦较大的(≥0.5mm)钙化 ⑧内部无血流
凡符合第1、2条,再加另外3条或3条以上者为3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