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论试题答案1
美学美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美学美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艺术作品B. 自然美C. 社会美D. 人的美答案:A解析: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研究艺术作品的审美特性和审美规律,因此选项A是正确答案。
2. 美育的核心目标是()。
A. 传授知识B. 培养技能C. 塑造人格D. 提高审美能力答案:D解析:美育的核心目标在于提高个体的审美能力,通过审美活动培养个体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判断力。
3.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审美无利害”的观点?()A. 康德B. 黑格尔C. 尼采D. 柏拉图答案:A解析:康德在其著作《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了“审美无利害”的观点,认为审美判断是无目的的、无利害关系的。
4. “美是生活”这一观点是由哪位俄国革命家提出的?()A. 列宁B. 托尔斯泰C. 车尔尼雪夫斯基D. 普希金答案:C解析: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革命家和美学家,他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观点,强调美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5.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达芬奇的作品?()A. 《最后的晚餐》B. 《蒙娜丽莎》C. 《大卫》D. 《岩间圣母》答案:C解析:《大卫》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而其他三部作品均为达芬奇的代表作。
6.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强调的是()。
A. 形式美B. 情感表达C. 意象与情感的统一D. 色彩搭配答案:C解析:“意境”强调的是意象与情感的统一,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用以表达艺术作品深层内涵和情感的重要概念。
7. 以下哪位艺术家不是印象派画家?()A. 莫奈B. 梵高C. 德加D. 毕加索答案:D解析:毕加索是立体派的代表人物,而其他三位艺术家均为印象派画家。
8. “艺术即表现”这一观点是由哪位美学家提出的?()A. 克罗齐B. 贝尔C. 弗洛伊德D. 杜威答案:A解析:克罗齐是意大利哲学家和美学家,他提出了“艺术即表现”的观点,强调艺术是情感的表现。
9. 以下哪种艺术形式不属于视觉艺术?()A. 绘画B. 雕塑C. 音乐D. 摄影答案:C解析:音乐属于听觉艺术,而其他三种艺术形式均为视觉艺术。
【教育】美学第七章审美教育试题答案

【关键字】教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8.在西方最明确提出“寓教于乐”的思想家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贺拉斯19.孔子的美育讲究的是()A.美善协调B.天人合一C.逍遥自在D.渐修顿悟20.审美境界的核心是()A.力量B.自由C.学识D.博爱14.美育的功能之一是()A.修身B.养性C.求知D.养神15.《毛诗序》强调“风以动之”,说明()A.艺术感动是潜移默化的B.美育需要动力C.美育以风为动力D.美育雷厉风行18.“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见于古代典籍()A.《乐记》B.《尚书》C.《左传》D.《诗经》19.美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A.能够进行艺术创造的人B.遵纪守法的人C.自由全面发展的人D.学识渊博的人20.美育与德育的社会作用()A.相互对立B.相互包容C.相互替代D.相互补充5.金圣叹提出“见文观心”这一主张的批评类型是()A.诗歌批评B.散文批评C.小说批评D.戏曲批评6.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美育”一词最早出现于()A.庄周《庄子》B.孔子《论语》C.刘勰《文心雕龙》D.徐幹《中论·艺纪》13.在20世纪初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人物是()A.朱光潜B.鲁迅C.梁启超D.蔡元培16.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确立标志的著作是()A.《论审美教育》B.《谈美书简》C.《美育与人生》D.《审美教育书简》17.把美育目目标实现称为“消融渣滓”的是()A.孔子B.孟子C.朱熹D.柳宗元18.强调小说具有熏、浸、刺、提“四种美育”功能的是()A.王夫之B.叶燮C.梁启超D.鲁迅19.西方美学史上,提出“寓教于乐”原则的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席勒11.提出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通过感性的途径完善人性的美学家是()A.康德B.黑格尔C.席勒D.蔡元培8.西方第一部关于美育的专著是( )A.《论美书简》B.《判断力批判》C.《审美教育书简》D.《美学》20.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家中,曾提倡“以美育代宗教”的是( )A.王国维B.梁启超C.蔡元培D.朱光潜21.“寓教于乐”的原则实际上就是强调( )A.美育和智育的统一B.美育和体育的统一C.德育和智育的统一D.美育和德育的统一22.明确提出“审美教育”概念的美学家是( )A.康德B.贺拉斯C.席勒D.锡德尼23.美育主要依据的是( )A.现实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B.理想的原则和情感的尺度C.现实的原则和情感的尺度D.理想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24.美育的过程中对个人创造性的激励是通过以下哪个要素来实现的?( )A.情感B.意志C.理性D.愉悦19.下列关于美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美育题目及答案

全国2009年1月自考美育基础试题课程代码:004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美育代宗教”这一主张是______美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A.王国维B.梁启超C.蔡元培D.鲁迅2.柏拉图认为要想培养理想的人才,就要从______的早期教育入手。
()A.婴儿B.幼儿C.青年 D.中年3.下列人物中,不属于古希腊、古罗马美育思想家的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歌德 D.贺拉斯4.事实已经证明,对趣味的引导,最好的方式是()A.依靠行政命令B.通过感性教育C.通过道德教化D.通过逻辑训练5.下列关于趣味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与后天培养无关B.有高下、美丑之分C.与人生有很多重要联系D.对青少年阶段尤其重要6.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的基本方式是()A.控制B.占有C.竞争 D.爱7.关于美育的功能,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只发展人的感性,不发展人的理性B.只发展人的理性,不发展人的感性C.既发展人的感性,也发展人的理性D.不发展人的感性,也不发展人的理性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审美愉悦特点的是()第 1 页A.普遍性B.精神性C.偶然性D.必然性9.______是指审美主体通过主体感觉、知觉的审美愉悦,领会到审美意象中某些深刻意蕴,获得一种诸心理功能的和谐所产生的美感享受。
()A.悦耳悦目B.悦心悦意C.悦志悦神D.悦口悦身10.______是指审美诸感官的一种感知活动,是获得对象的整体形象的一种独特经验。
()A.完形性B.主动性C.情感性D.反思性11.魏晋南北朝后,人们提出了______,认为对自然美的欣赏能给人一种精神上的解放。
()A.“内模仿”说B.“移情”说C.“比德”说D.“畅神”说12.社会美的核心是()A.人的美B.物的美C.事的美D.力的美13.原始人的生活方式属于()A.生存型B.发展型C.完善型D.功能型14.“美是生活”是著名美学家______提出的观点。
国家开放大学《美学与美育》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国家开放大学《美学与美育》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形考任务1一、单项选择题1.西方历史上首次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论的专著《美育书简》(又称《审美教育书简》)的作者是()A.马克思B.席勒C.康德D.鲍姆加登2.()在《美学》中把美视为“理念”的辩证运动的产物,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著名命题。
A.康德B.狄德罗C.柏拉图D.黑格尔3.《谈美》、《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美学家()A.王国维B.朱光潜C.宗白华D.蔡仪4.被称作中国现代“美育之父”的是()。
A.梁启超B.王国维C.蔡元培D.鲁迅5.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方式的()A.人文学科B.自然科学C.社会科学D.实验科学6.美的()是指美所具有的物质化形态的特性。
A.符号性B.无功利性C.形象性D.感染性7.自然美呈现为千姿百态的物质符号形态,充满着朦胧的不确定性,这体现了自然美的()A.自然性B.形式性C.变易性D.无功利性8.要完整地界定艺术,必须把作品、读者、作者、创造和()等要素联系起来考虑。
A.付诸实践B.审美体验C.文化心理D.文化语境9.作为美的形态之一种,()是社会事物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A.自然美B.社会美C.艺术美D.科技美10.()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指合乎规范而又不机械刻板、超越俗气而又优雅华美的审美对象。
A.优美B.典雅C.崇高D.自然11.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
A.人的启蒙和解放B.建立美育学科C.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D.以情动人,以理服人12.人的感觉器官是动物感觉器官的()。
A.蜕化B.驯化C.进化D.人化13.()是审美体验的动力和中介,是艺术创作存在的自由共生象的驱动力。
A.审美情感B.审美知觉C.审美理解D.人类的符号实践14.美感是多种心理的协同运动而形成的一种自由感,在本质上是对()的肯定。
美学00037 第六章审美教育论 章节练习题

第六章审美教育论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上古的美育意识最主要休现在()A.诗B.歌C.舞D.乐答案:D解析:中国上古的美育意识从自发到自觉,在诗、歌、舞一体的”乐“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乐记》中就已经开始强调美育潜移默化的感染功能。
”乐“是诗、歌、舞的统称,开始成为自觉的美育的主要形式。
分值:1.02.《毛诗序》强调“风以动之”,说明()A.艺术感动是潜移默化的B.美育需要动力C.美育以风为动力D.美育雷厉风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美育思想。
《毛诗序》强调“风以动之”,认为作品对人的感化像是风的吹动那样,触动人的心灵,强调了艺术感动的潜移默化特征。
分值:1.03.作为美育实现过程的“消融查(渣)滓”说的提出者是()A.董仲舒B.顾炎武C.朱熹D.韩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美育思想。
美育实现目标的过程,便是朱熹“消融查滓”的过程。
这种说法,类似于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效果的“净化”思想。
分值:1.04.率先把“美育”一词引人中国的是()A.王国维B.蔡元培C.梁启超D.鲁迅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美育思想。
蔡元培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1901年他在《哲学总论》一文中就用到了“美育”概念,是中国近代以倡导美育著称的学者。
他的美育思想在近代最具影响力。
分值:1.05.蔡元培对中国近代美学的贡献之一是提出了()A.“以美育代宗教”说B.小说具有“熏、浸、刺、提”四种力C.艺术可以“畅神”D“性欲升华”说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美育思想。
B项是梁启超的观点;C项是南朝宋画家宗炳的观点;D项是弗洛伊德的观点。
分值:1.06.最早把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的是()A.王国维B.梁启超C.蔡元培D.鲁迅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美育思想。
1903年,王国维发表了《论教育之宗旨》一文,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四育”。
分值:1.07.在中国美学史上,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于()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美育思想。
美学专题作业答案(1)

美学专题作业答案一一、填空1.鲍姆加登2.美育书简人性的完善3.王国维现代美学4.80 客观论主观论主客观统一论5、美是生活6.叔本华7.文化语境8.姚鼐二、选择题1.A 2 .C 3 B 4. A 5.B 6.B 7.B 8.B三、判断正误1.美学的性质就是指美学的对象。
答:错。
因为性质指的是基本属性,而美学的对象是指美学研究的客体。
二者密切相关但却不是一回事。
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而美学的对象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
2.审美体验是神秘、不可知的。
答:错。
因为审美体验虽然是一种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深入独特的感性直觉方式,但它却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一种生活经验的特殊形态,只不过这种生活经验富于直觉特性,并且富含深意,因而具有特别的感染力,并非不可知。
3.人是社会美的中心,自然美是与人无关的美。
答:错。
这种说法只承认了人在社会美中的中心地位,而否定了自然美的实质也在于它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
即自然正是在人类的符号实践中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获得了美的属性,成为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
自然美与人紧密相关,无法割裂。
4.“丑得如此精美”。
答:对。
因为艺术的“化丑为美”是艺术家征服丑的过程,其中一种重要的征服策略就是运用艺术符号的形式创造力量。
艺术家的活动是利用自然和现实提供的材料创造具有表现性的艺术符号,而艺术符号具有奇特的建构力量,经过这种创造性的建构,征服现实中的丑,可以使现实中的“丑”的东西获得美的形式,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丑得如此精美”成立。
四、名词解释1.本质论美学本质论美学是指在古希腊时期形成的以追问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传统。
其突出特征一是认定美的本质问题在美学中具有优先地位;二是主张本质问题存在于一切美学问题中,是美学的基础问题。
本质论美学是西方美学的发生期形态,对于后世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代表人物是柏拉图。
2.语言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是指西方19世纪末期发生“语言论转向”以来盛行于20世纪的以语言问题为中心的美学,包括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心理分析美学、分析美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存在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等美学流派。
美育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

美育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育的内涵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审美教育B. 情感教育C. 道德教育D. 知识教育答案:D2. 美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A. 审美能力B. 创造能力C. 思维能力D. 社交能力答案:A3. 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B. 提高学生审美水平C. 增强学生道德观念D. 提升学生学术成绩答案:D4. 美育的实施途径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课堂教学B. 社会实践C. 家庭影响D. 网络教育答案:D5. 美育与德育的关系是?A. 相互独立B. 相互促进C. 相互排斥D. 互不相关答案:B6. 美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体现在?A.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B. 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C. 培养学生的记忆力D. 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答案:A7. 美育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方面的作用体现在?A. 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B.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C.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D. 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答案:B8. 美育在培养学生情感方面的作用体现在?A.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B. 培养学生的竞争力C.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D. 培养学生的适应性答案:A9. 美育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体现在?A.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B.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C.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D. 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答案:B10. 美育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的作用体现在?A. 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B. 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C. 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D. 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美育的实施途径包括以下哪些?A. 课堂教学B. 社会实践C. 家庭影响D. 网络教育E. 校园文化答案:A、B、C、E12. 美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具体表现包括?A.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B. 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C.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D.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E. 培养学生的记忆力答案:A、C、D13. 美育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方面的具体表现包括?A. 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B.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C.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D. 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E. 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答案:B、E14. 美育在培养学生情感方面的具体表现包括?A.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B. 培养学生的竞争力C.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D. 培养学生的适应性E.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答案:A、E15. 美育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的具体表现包括?A. 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B. 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C. 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D. 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E.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答案: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美育是一种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活动。
大学美育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美育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
A. 审美能力B. 逻辑思维能力C. 语言能力D. 计算能力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美育的内容?()A. 音乐欣赏B. 绘画创作C. 体育竞技D. 舞蹈表演答案:C3. 艺术教育在美育中的作用是()。
A. 增强记忆力B. 提高审美水平C. 锻炼逻辑思维D. 提升计算能力答案:B4. 美育与德育的关系是()。
A. 相互独立B. 相互促进C. 相互排斥D. 没有关系答案:B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美育的实施途径?()A. 课堂教学B. 社会实践C. 个人自学D. 体育锻炼答案:D6. 美育的实施应该注重()。
A. 理论学习B. 实践操作C. 考试分数D. 个人兴趣答案:B7. 美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是()。
A. 次要地位B. 核心地位C. 辅助地位D. 可有可无答案:C8. 美育的实施方式不包括()。
A. 课堂教学B. 课外活动C. 网络学习D. 强制学习答案:D9. 美育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 知识积累B. 技能提升C. 情感陶冶D. 社交能力答案:C10. 美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A. 传授专业知识B. 培养专业技能C. 塑造审美情趣D. 提高学术水平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育的实施应该注重学生_______的培养。
答案:审美情趣2.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等教育内容相互_______。
答案:促进3. 美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_______、绘画、舞蹈等多个方面。
答案:音乐4. 美育的实施途径包括课堂教学、_______和社会实践等。
答案:课外活动5. 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能力。
答案:审美6. 在大学教育中,美育与_______教育同等重要。
答案:德育7. 美育的实施应该注重学生的_______参与。
答案:主动8. 美育的实施方式不包括_______。
答案:强制学习9. 美育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_______的陶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美教育论
一、单选题:
1.美育实现目标的过程便是“消融渣滓”的过程,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A、孔子
B、金圣叹
C、朱熹
D、王国维
2.不但从理论上进行探讨,而且还积极把美育付诸实施,从而成为中国近代美育先驱的是()
A、王国维
B、蔡元培
C、梁启超
D、鲁迅
3.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的是()
A、王国维
B、蔡元培
C、李大钊
D、李泽厚
4.最早把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的是()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鲁迅
5.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的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朗吉弩斯
6.西方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是()
A、《美育书简》
B、《论教育之宗旨》
C、《政治学》
D、《诗学》
7.在西方的美学理论中,首先明确提出“审美教育”的这一概念的德国学者是()
A、柏拉图
B、黑格尔
C、康德
D、席勒
8.中国先秦的诗教与乐教的美育方式是一种()
A、艺术教育
B、情感教育
C、人格教育
D、理想教育
9.美育与德育的关系是()
A、二者迥然不同
B、二者不可分割,共同作用
C、二者没关系
D、二者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
10.构成审美活动的因素有审美主体和()
A、审美对象
B、施教者
C、受教者
D、教育媒介
11.美育是人格教育的规定只揭示了美育的()
A、直接效应
B、中介因素
C、主要形式
D、间接效应
12.孔子说“知之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蕴涵的美育思想是()
A、化育
B、能动性
C、艺术教育
D、理想教育
13.黑格尔曾说“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是我们“可观照,可用感官接受的东西”。
这句话反映出的美育特点是()
A、能动性
B、潜移默化
C、诉诸感性
D、怡情养性
14.“寓教于乐”反映出()
A、美育和智育的统一
B、美育和德育的统一
C、美育和体育的统一
D、智育和德育的统一
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美育和德育相辅相成,共同作用
B、审美的过程就是主体心灵受到感化的过程
C、美育的方式也是一种理智的约束
D、德育是从外在形态对人们进行道德规范
16.美育的功能是()
A、诉诸感性,潜移默化
B、创造性
C、怡情养性,化性起伪
D、能动性
17.美育根本上就是一种()
A、特殊的人生境界教育
B、审美理想教育
C、美的形式的教育
D、培养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和鉴赏水平的教育
18.美育的根本宗旨是()
A、美的形式教育
B、审美理想教育
C、培养审美能力
D、提高鉴赏水平
19.审美教育的最高目的是()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B、培养人的创造能力
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
D、造就一种审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