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构造地质学第01章绪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构造地质学ppt课件

*
二、构造尺度 大至全球性,小至纳米级 本教材分六级: 1. 巨型构造:山系、区域性地貌的构造单元。 如喜马拉雅山造山带、秦岭—大别造山带 2. 大型构造:区域性构造单元中的次级构造单元 如背斜、向斜、大型断裂等 3. 中型构造:一个地段上的褶皱、断层; (1:5万比例尺的图上,可见全貌,本课程研究的重点) 4. 小型构造:露头上、手标本上的构造 (小褶皱、断层、节理、面理、线理,本课程研究的重点) 5. 微型构造(显微构造) :手标本、显微镜下可见的构造 6. 超显微构造:电子显微镜下研究的构造 (位错)
*
*
一般分三级: 1. 大构造-区域构造、大地构造 (1:20万比例尺图幅的范围) 2. 小构造:露头上、手标本上的构造 3. 显微构造:显微镜下可见的构造 构造尺度不同,研究目的不同,手段与方法不同,侧重的内容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
*
三、构造变形场 1. 构造应力场: 物体内各点的应力状态在物体占据空间内组成的总和 (挤压应力场、拉张应立场、剪切应立场) 2. 构造变形场: 主导构造应力均匀作用的空间及其形成的构造域 (1)伸展构造: 水平拉伸应力或垂向隆升导致的水平拉伸应力 下形成的构造。 (裂谷、盆地、地堑-地垒、盆-岭构造等) (2)压缩构造: 水平挤压应力下形成的构造 (褶皱、逆冲断层)
*
3. 倾角: 倾斜线与水平面的交角(最大交角) 表示方法:倾向∠倾角, 如:66º∠ 50º(常用) 走向/倾向∠倾角,如:156º/66º∠ 50º 方向定量:规定N为0(或360º); E为90º; S为180º; W为270º
*
(2)不整合时代的确定: ①缺失地层的年代 ②下伏最新地层之后;上覆最老地层之前 ③侵入的岩浆时代之前;剥蚀的岩浆时代之后 ④被截切断层之后;贯穿上下两套地层的断层之前 ⑤古风化壳的年代 (3)不整合的空间展布和变化 不同地段、不同部位强度、性质均有变化, 综合考虑区域多种因素
二、构造尺度 大至全球性,小至纳米级 本教材分六级: 1. 巨型构造:山系、区域性地貌的构造单元。 如喜马拉雅山造山带、秦岭—大别造山带 2. 大型构造:区域性构造单元中的次级构造单元 如背斜、向斜、大型断裂等 3. 中型构造:一个地段上的褶皱、断层; (1:5万比例尺的图上,可见全貌,本课程研究的重点) 4. 小型构造:露头上、手标本上的构造 (小褶皱、断层、节理、面理、线理,本课程研究的重点) 5. 微型构造(显微构造) :手标本、显微镜下可见的构造 6. 超显微构造:电子显微镜下研究的构造 (位错)
*
*
一般分三级: 1. 大构造-区域构造、大地构造 (1:20万比例尺图幅的范围) 2. 小构造:露头上、手标本上的构造 3. 显微构造:显微镜下可见的构造 构造尺度不同,研究目的不同,手段与方法不同,侧重的内容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
*
三、构造变形场 1. 构造应力场: 物体内各点的应力状态在物体占据空间内组成的总和 (挤压应力场、拉张应立场、剪切应立场) 2. 构造变形场: 主导构造应力均匀作用的空间及其形成的构造域 (1)伸展构造: 水平拉伸应力或垂向隆升导致的水平拉伸应力 下形成的构造。 (裂谷、盆地、地堑-地垒、盆-岭构造等) (2)压缩构造: 水平挤压应力下形成的构造 (褶皱、逆冲断层)
*
3. 倾角: 倾斜线与水平面的交角(最大交角) 表示方法:倾向∠倾角, 如:66º∠ 50º(常用) 走向/倾向∠倾角,如:156º/66º∠ 50º 方向定量:规定N为0(或360º); E为90º; S为180º; W为270º
*
(2)不整合时代的确定: ①缺失地层的年代 ②下伏最新地层之后;上覆最老地层之前 ③侵入的岩浆时代之前;剥蚀的岩浆时代之后 ④被截切断层之后;贯穿上下两套地层的断层之前 ⑤古风化壳的年代 (3)不整合的空间展布和变化 不同地段、不同部位强度、性质均有变化, 综合考虑区域多种因素
(构造地质学)1绪论ppt课件

.
地震——对人类威胁 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1999.8.17日3时7分土耳其西部和 中部发生7.8级大地震,造成巨大损 失。死亡人数超过4万人,其中工业 省份科贾埃利省伤亡最大。一座大 炼油厂原计划卖出17%股份,价值 7.26亿美圆,顷刻之间毁于一. 旦。
.
地壳 地幔
大洋 岩石圈
低速带
软流圈
.
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 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 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 以及其它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
地质构造主要类型
节理
劈理
断层
.
褶皱 线理
的发 古育 生于 界南 背威 斜尔
士
.
亮甲山冶里组层间小褶皱 .
Depth/10cm
.
变轨
嫦 娥 一 号 工 作 模. 拟
.
月球表面
北京时间2007年9月14日上 午9点31分,日本探月卫星 “月亮女神”号发射升空, 主要任务是观测月球表面地 形、研究元素分布等。
.
升起的地球
主要内容
❖ 第1章 绪 论 ❖ 第2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 ❖ 第3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 第4章 褶 皱 ❖ 第5章 节 理 ❖ 第6章 断 层 ❖ 第7章 劈理及线理 ❖ 第8章 岩浆岩体的构造研究 ❖ 第9章 变质岩区的构造研究 ❖ 第10章 表生构造及撞击构造 ❖ 附 极射赤平投影在构. 造地质学中的应用
❖ 国际:
①早期—槽台学说 ②现今—板块学说
.
❖ 国内:
①槽台学说(黄汲清); ②地质力学(李四光); ③地洼学说(陈国达); ④断块构造学说(张文佑); ⑤波浪镶嵌构造学说(张伯声); ⑥板块构造学说(李春昱、马杏垣 等)。
地震——对人类威胁 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1999.8.17日3时7分土耳其西部和 中部发生7.8级大地震,造成巨大损 失。死亡人数超过4万人,其中工业 省份科贾埃利省伤亡最大。一座大 炼油厂原计划卖出17%股份,价值 7.26亿美圆,顷刻之间毁于一. 旦。
.
地壳 地幔
大洋 岩石圈
低速带
软流圈
.
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 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 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 以及其它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
地质构造主要类型
节理
劈理
断层
.
褶皱 线理
的发 古育 生于 界南 背威 斜尔
士
.
亮甲山冶里组层间小褶皱 .
Depth/10cm
.
变轨
嫦 娥 一 号 工 作 模. 拟
.
月球表面
北京时间2007年9月14日上 午9点31分,日本探月卫星 “月亮女神”号发射升空, 主要任务是观测月球表面地 形、研究元素分布等。
.
升起的地球
主要内容
❖ 第1章 绪 论 ❖ 第2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 ❖ 第3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 第4章 褶 皱 ❖ 第5章 节 理 ❖ 第6章 断 层 ❖ 第7章 劈理及线理 ❖ 第8章 岩浆岩体的构造研究 ❖ 第9章 变质岩区的构造研究 ❖ 第10章 表生构造及撞击构造 ❖ 附 极射赤平投影在构. 造地质学中的应用
❖ 国际:
①早期—槽台学说 ②现今—板块学说
.
❖ 国内:
①槽台学说(黄汲清); ②地质力学(李四光); ③地洼学说(陈国达); ④断块构造学说(张文佑); ⑤波浪镶嵌构造学说(张伯声); ⑥板块构造学说(李春昱、马杏垣 等)。
第一节课 绪论PPT课件

中国①
卡塔尔 其他国家 世界合计
石油探明储量108t 353.82 243.88 171.59 156.86 135.04 133.40 105.34 81.84 53.20 48.09 29.86
24.89
20.74 184.24 1742.79
名次
国家和地区
1
俄罗斯
2
沙特阿拉伯
3
美国
4
伊朗
5
中国
(一) 1859-1884年为原始直接找油阶段-依据 油气苗,或者凭经验找油。 1、 钻井深度浅,<1000m。公元1835年在四川 自流井钻的“兴海井”深度已达1001.4米,从 三叠系石灰岩中采出了天然气
2、1859年Drake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所钻油井的 成功,其钻深仅21.69m,产油量只有69.5L/d
3、研究内容
(1)油气藏构成的基本要素:油气藏中的流体—油、气、水, 储集层和盖层和圈闭;
页岩 盖层
背斜圈闭
气
油
水
储层
19
(2)油气成藏机理: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
排2油藏
?
0 N2d
1000 N1t
2000
3000 N1s
4000 E
5000 K2
K1
6000 J2
深度 (m)
J1
0 4 8 12km
23
(二)1885-1925年为背斜学说找油阶段
—《石油地质学》诞生
气 油 水
24
1、美国的怀特(I.C. White, 1885)提出的 “背斜学说”, 为油气勘探公司普遍用地质测量圈定背斜构造找油奠定 了基础——《石油地质学》萌芽。
9
沉积盆地: 地壳表面在地质历史时期不断下降
卡塔尔 其他国家 世界合计
石油探明储量108t 353.82 243.88 171.59 156.86 135.04 133.40 105.34 81.84 53.20 48.09 29.86
24.89
20.74 184.24 1742.79
名次
国家和地区
1
俄罗斯
2
沙特阿拉伯
3
美国
4
伊朗
5
中国
(一) 1859-1884年为原始直接找油阶段-依据 油气苗,或者凭经验找油。 1、 钻井深度浅,<1000m。公元1835年在四川 自流井钻的“兴海井”深度已达1001.4米,从 三叠系石灰岩中采出了天然气
2、1859年Drake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所钻油井的 成功,其钻深仅21.69m,产油量只有69.5L/d
3、研究内容
(1)油气藏构成的基本要素:油气藏中的流体—油、气、水, 储集层和盖层和圈闭;
页岩 盖层
背斜圈闭
气
油
水
储层
19
(2)油气成藏机理: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
排2油藏
?
0 N2d
1000 N1t
2000
3000 N1s
4000 E
5000 K2
K1
6000 J2
深度 (m)
J1
0 4 8 12km
23
(二)1885-1925年为背斜学说找油阶段
—《石油地质学》诞生
气 油 水
24
1、美国的怀特(I.C. White, 1885)提出的 “背斜学说”, 为油气勘探公司普遍用地质测量圈定背斜构造找油奠定 了基础——《石油地质学》萌芽。
9
沉积盆地: 地壳表面在地质历史时期不断下降
构造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6至2017 学年第 1 学期
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构造地质学性质:必修
总学时:64学时讲课:40学时实习:24 其它
授课班级:100101E003-01班学生人数:30
任课教师:漆家福(教授)助教:陈石(副教授)
所在院(系、部):地球科学学院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名称:构造地质学(第二版)作者:朱志澄等
构造地质学作者:漆家福等
出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
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务处制
填写说明:
1.每上一次课填写一行,节次填写数字“1-5”,一天共分5大节课,例如:一周上三次课填写三行,并在周学时栏合并单元格填写“6”,周一第3、4节,在节次栏中填写2。
2.教学日历一经制订,不应出现大的变动,但允许主讲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
学要求前提下,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
如有变动,须经课程所属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批准,并报院(系、部)办公室备查。
3.上机、大作业、课堂讨论、外出参观、考试等如占课内学时,在“备注”栏内注明。
4.教学日历由教师自存一份、课程所属系存一份,在每学期开学后第一周内送课程所属院(系、部)办公室并发一份电子版给课程所属院(系、部)办公室;有实验和上机学时的须发一份电子版的给实践科sjk@
上课地点:逸夫楼-108#;
实习课程地点:地质楼构造地质学实验室;考试:闭卷统一考试,时间另行安排。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沉积岩石学》课程PPT

地球表层: 大气圈下层、 水圈 —沉积岩生成圈
地球表层的特点是什么?
---低温、低压、有生命活动
沉积岩:在地球表层,由母岩的风化产物、有机物质、 火山物质等,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而 形成的一类岩石。
“地球表层”的特征(低温、低压): 1、温度:地表温度,-70 ℃ ~85 ℃,一般- 30 ℃ ~40 ℃。 2、压力:地表压力,大部在0.1-2MP(1-20atm)的范围内,可达1000atm。 3、水和大气的作用活跃:水和大气是母岩风化的主要营力,也是母岩风化 产物以及火山物质等搬运的主要介质。没有水和大气,就没有沉积岩。 4、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活跃: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也是沉积岩形 成的重要因素。
沉积岩:在地球表层,由母岩的风化产物、有机物质、 火山物质等,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而 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在地球表层,由母岩的风化产物、有机物质、 火山物质等,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而 形成的一类岩石。
“成岩作用(沉积后作用)”:沉积物沉积之后到变质作用之前或因构造运动 重新抬升到地表遭受风化以前所发生的、导致结构或成分变化的一切作用,包 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
常见 无
成层性 好
块状
高温高压下已 暗色矿物常 颗粒棱角状; 无
有岩石变质形 见,特有矿 矿物定向排列
成
物
形成的线理,
面理
成层性 差
矿物成分差异
岩浆岩
结构差异
变质岩 沉积岩
非可燃生物岩
沉积岩与岩浆岩和变质岩 有何不同?如何区分?
岩石类型
三大类岩石之间的主要区别特征
成因
矿物成分 结构与构造
化石 其它
沉积岩 岩浆岩 变质岩
地球表层的特点是什么?
---低温、低压、有生命活动
沉积岩:在地球表层,由母岩的风化产物、有机物质、 火山物质等,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而 形成的一类岩石。
“地球表层”的特征(低温、低压): 1、温度:地表温度,-70 ℃ ~85 ℃,一般- 30 ℃ ~40 ℃。 2、压力:地表压力,大部在0.1-2MP(1-20atm)的范围内,可达1000atm。 3、水和大气的作用活跃:水和大气是母岩风化的主要营力,也是母岩风化 产物以及火山物质等搬运的主要介质。没有水和大气,就没有沉积岩。 4、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活跃: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也是沉积岩形 成的重要因素。
沉积岩:在地球表层,由母岩的风化产物、有机物质、 火山物质等,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而 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在地球表层,由母岩的风化产物、有机物质、 火山物质等,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而 形成的一类岩石。
“成岩作用(沉积后作用)”:沉积物沉积之后到变质作用之前或因构造运动 重新抬升到地表遭受风化以前所发生的、导致结构或成分变化的一切作用,包 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
常见 无
成层性 好
块状
高温高压下已 暗色矿物常 颗粒棱角状; 无
有岩石变质形 见,特有矿 矿物定向排列
成
物
形成的线理,
面理
成层性 差
矿物成分差异
岩浆岩
结构差异
变质岩 沉积岩
非可燃生物岩
沉积岩与岩浆岩和变质岩 有何不同?如何区分?
岩石类型
三大类岩石之间的主要区别特征
成因
矿物成分 结构与构造
化石 其它
沉积岩 岩浆岩 变质岩
【石油大学 构造地质学课件】第一讲 水平岩层及岩层产状

一、面状构造的产状:延伸、倾斜方向和程 度
走向: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
产 状
倾向:倾斜线的水平投影所指岩层下倾方向
倾角:倾斜线与其水平投影线向和视倾角
视 视倾向
产
β
状 视倾角
真倾角与视倾角的关系: tanβ = cosω·tgα
第一讲 岩层产状及水平岩层
线状构造及其产状
岩层产状的表示及测量
产状的直接测量:
在野外出露的岩层层面上直接用罗盘测量产状数据, 这是简单而常用的方法。
第一讲 岩层产状及水平岩层
二、水平岩层:层面近水平,倾角0~5°
水平岩层的形成?
地质界线的概念 岩层面在地表面的出露界线
投影图
立体图
水平岩层的基本特征
(1)地质界线与等高线 平行或重合; (2)地层不倒转的前提 下,新岩层在上,老岩层 在下; (3)岩层厚度等于顶、 底面海拔高度之差; (4)露头宽度(l)地面 与坡度和岩层厚度有关。
本节内容结束
第二章 层状岩石的产状和接触关系
主要内容
第一讲 产状及水平岩层 第二讲 倾斜岩层及“V”字形法则 第三讲 岩层厚度 第四讲 地层的接触关系 第五讲 不整合的表现及识别 第六讲 不整合的表示方法及研究意义 第七讲 潜山和披覆构造
第一讲 产状及水平岩层
一、面状构造的产状
产状? 延伸和倾斜
第一讲 产状及水平岩层
倾伏向:倾斜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所指该直线下倾方向 倾伏角: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γ) 侧伏向:面状构造走向线构成侧伏锐角的那一端的方位 侧伏角:线状构造与其所在倾斜平面走向线所夹锐角(θ)
岩层产状的表示及测量
方位角的表示方法:
用倾向方位角∠倾角表示,使用方便,野外常使用。
走向: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
产 状
倾向:倾斜线的水平投影所指岩层下倾方向
倾角:倾斜线与其水平投影线向和视倾角
视 视倾向
产
β
状 视倾角
真倾角与视倾角的关系: tanβ = cosω·tgα
第一讲 岩层产状及水平岩层
线状构造及其产状
岩层产状的表示及测量
产状的直接测量:
在野外出露的岩层层面上直接用罗盘测量产状数据, 这是简单而常用的方法。
第一讲 岩层产状及水平岩层
二、水平岩层:层面近水平,倾角0~5°
水平岩层的形成?
地质界线的概念 岩层面在地表面的出露界线
投影图
立体图
水平岩层的基本特征
(1)地质界线与等高线 平行或重合; (2)地层不倒转的前提 下,新岩层在上,老岩层 在下; (3)岩层厚度等于顶、 底面海拔高度之差; (4)露头宽度(l)地面 与坡度和岩层厚度有关。
本节内容结束
第二章 层状岩石的产状和接触关系
主要内容
第一讲 产状及水平岩层 第二讲 倾斜岩层及“V”字形法则 第三讲 岩层厚度 第四讲 地层的接触关系 第五讲 不整合的表现及识别 第六讲 不整合的表示方法及研究意义 第七讲 潜山和披覆构造
第一讲 产状及水平岩层
一、面状构造的产状
产状? 延伸和倾斜
第一讲 产状及水平岩层
倾伏向:倾斜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所指该直线下倾方向 倾伏角: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γ) 侧伏向:面状构造走向线构成侧伏锐角的那一端的方位 侧伏角:线状构造与其所在倾斜平面走向线所夹锐角(θ)
岩层产状的表示及测量
方位角的表示方法:
用倾向方位角∠倾角表示,使用方便,野外常使用。
构造地质学ppt课件

熔岩被
构造地质学
熔岩流 带状和舌状展布的熔岩。一般由 中心式喷发而成。
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詹姆斯岛上 基性熔岩中的流动构造
美国夏威夷Kilauea的熔岩流
构造地质学
火山锥 火 山喷发物围绕 火山通道构成 的锥状体。是 中心式喷发的 产物。火山锥 的顶部中央为 圆形的漏斗状 火山口。根据 组成火山锥的 火山喷发物的 成分,可将火 山锥分为碎屑 锥、熔岩锥和 混合锥三类
构造地质学
二、侵入岩体原生破裂构造 侵入岩体在岩浆晚期冷凝阶段常发生脆性变形,形成 产状、性质各异的断裂构造。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它 们作了分类。 克鲁斯的几何学分类 20世纪20年代,克鲁斯(H.Cloos)根据侵入体中节理 的产状及其与流动构造的关系,将侵入岩体中的节理可分 为六类: 1.L节理 又称层节理,是与流面平行的节理,常平 行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面,产状一般较缓。 2.S节理 又称纵节理,是平行于流线、垂直于流面 的节理,倾斜一般较陡。
构造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二、侵入岩体产状
根据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可以将侵入岩体分 为整合侵入岩体和不整合侵入岩体。 1、 整合侵入岩体 指侵入岩体的边界面基本上平行于围岩的层理或片理 的侵入岩体。根据整合侵入岩体的形态、大小,可进一步 分为岩盘、岩盆、岩床和岩鞍等。 岩床 顺层侵入的板状侵入岩体。岩床规模不等,一 般多为中小型,厚度自数十厘米至数米。组成岩床的岩石 成分自酸性至地质学
枕状构造——水下形态 枕状构造——露头
构造地质学
四、柱状节理 若干走向不同的节理将岩石切割成多边形柱状体。这 种节理称作柱状节理。柱状节理常见于产状平缓的火山岩 内,一般垂直于熔岩流层面或火山管道壁。柱状节理的横 截面常呈六边形,但也有呈四边形、五边形或七边形的。 柱状节理常见于玄武岩质 、安山玄武岩质熔岩流中,也 发育在火山灰流及超浅成岩 体中。柱体垂直火山岩的底面 。因此可根据柱状节理产状确 定熔岩流动面和岩体的产状。 多年来,柱状节理的成因一直 解释为熔岩冷却收缩所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构造地质学第01章绪论-文档资料

2019/3/3
第6章 绪论
30
3. 结合数学、
力学、计算 机技术:数
值模拟.
2019/3/3
第6章 绪论
31
2019/3/3
第6章 绪论
32
2019/3/3
第6章 绪论
33
4. 结合物理、力
学:物理模拟.
2019/3/3
第6章 绪论
34
2019/3/3
第6章 绪论
35
2019/3/3
波浪镶嵌构造学说(张伯声). 板块构造学说(李春昱、郭令智、马杏垣 等).
2019/3/3
第6章 绪论
26
(三) 方法
1. 比较构造学方法:
通过比较、鉴别、分类,找出共性、个性和变
化规律,从而探讨成因机制.
2. 构造解析方法:
分解研究,综合分析.
2019/3/3
第6章 绪论
27
(三) 方法
《构造地质学》
第1章 绪论
周建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系
主要内容
1. 研究对象与内容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研究方法
3. 发展趋势 4. 意义
要 点
1. 岩石圈的概念
2. 构造尺度
3.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内容
主要内容
1. 研究对象与内容
2. 研究方法
3. 发展趋势 4. 意义
(一) 研究对象
地壳(及岩石圈)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各种变形现
象—构造.
2019/3/3
第6章 绪论
8
(一) 研究对象
2019/3/3
第6章 绪论
9
2019/3/3
第6章 绪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2020/11/24
33
4. 结合物理、力 学:物理模拟.
2020/11/24
34
2020/11/24
35
2020/11/24
36
主要内容
1. 研究对象与内容 2. 研究方法 3. 发展趋势
4. 意义
1. 认识我们赖以生 存的地球:地球演 化的规律.
2. 矿产寻找:金属、 煤、石油.
1. 比较构造学方法:
通过比较、鉴别、分类,找出共性、个性和变 化规律,从而探讨成因机制.
2. 构造解析方法:
分解研究,综合分析.
2020/11/24
27
(三) 方法
3. 地球动力学方法:
在地球总体动力学背 景下(包括重力、地 幔对流,转动惯性力、 星际引力等)研究构 造变形的过程、成因 机制.
附 极射赤平投影在构造地 质学中的应用
实 习 (32学时)
总学时64
教材及参考书
1. 教材:
徐开礼,朱志澄主编的《构造地质学》(第二版), 地质出版社,1997.
2. 参考书:
① 朱志澄,宋鸿林主编的《构造地质学》,中国地质 大学出版社,1990.
② 段嘉瑞,何绍勋主编《构造地质学自学指导与练 习》,地质出版社,1989.
2020/11/24
12
2020/11/24
13
(二) 尺度 3. 显微构造—10-8 cm
显微构造地质学 (Microstructural geology)
2020/11/24
0.2 mm
14
2020/11/24
云母鱼
0.1 mm
15
2020/11/24
0.1 μm
16
(三) 研究内容
2020/11/24
28
主要内容
1. 研究对象与内容 2. 研究方法
3. 发展趋势
4. 意义
多学科综合交叉
1. 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研究. 2. 造山带与盆地系统考虑.
2020/11/24
30
3. 结合数学、 力学、计算 机技术:数 值模拟.
2020/11/24
31
2020/11/24
3. 发展趋势 4. 意义
(一) 理论基础 新构造观
活动论——板块学说
1. 740Ma以来板块运动示意 2. 欧亚大陆周缘55Ma以来板块运动示意
2020/11/24
22
2020/11/24
23
2020/11/24
24
(二)主要大地构造学派
1. 国际:
1) 早期—槽台学说. 2) 现今—板块学说.
象—构造.
2020/11/24
8
(一) 研究对象
2020/11/24
9
2020/11/24
10
(二) 尺度
1. 区域及全球构造—10+8 cm
区域及大地构造学 (Tectonics)
2020/11/24
11
(二) 尺度
2. 中、小构造
构造地质学 (Structural Geology)
2020/11/24
25
(二)主要大地构造学派
2. 国内:
1) 槽台学说(黄汲清). 2) 地质力学(李四光). 3) 地洼学说(陈国达). 4) 断块构造学说(张文佑). 5) 波浪镶嵌构造学说(张伯声). 6) 板块构造学说(李春昱、郭令智、马杏垣 等).
2020/11/24
26
(三) 方法
《构造地质学》
第1章 绪论
周建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系
主要内容
1. 研究对象与内容 2. 研究方法 3. 发展趋势 4. 意义
要点
1. 岩石圈的概念 2. 构造尺度 3.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内容
主要内容
1. 研究对象与内容
2. 研究方法 3. 发展趋势 4. 意义
(一) 研究对象
地壳(及岩石圈)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各种变形现
1. 几何学:
1) 几何形态; 2) 组合形式.
2020/11/24
17
2020/11/24
18
(三) 研究内容
2. 运动学:
1) 变形过程. 2) 形成机制.
2020/11/24
19
(三) 研究内容
3. 动力学(成因):
2020/11/24
20
主要内容
1. 研究对象与内容
2. 研究方法
2020/11/24
38
3. 工程建设:大坝、地下工程. 4. 灾害防治:地震、滑坡等.
2020/11/24
39
主要内容
1. 研究对象与内容 2. 研究方法 3. 发展趋势
4. 意义
要点
1. 岩石圈的概念 2. 构造尺度 3.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内容
The End!
《构造地质学》
— 研究地壳岩石变形的学科
周建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系
课程内容
第1章 绪 论 第2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
构造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产状 第3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
力学基础 第4章 褶 皱 第5章 节 理
第6章 断 层 第7章 劈理及线理 第8章 岩浆岩体的构造研究 第9章 变质岩区的构造研究 第10章 表生构造及撞击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