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合集下载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概述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概述

拼接重组体(见Leabharlann 型图左边产物):切开的链并非原来断裂的链,重组体异源 双链区的两侧来自不同亲本DNA。
5´ 3´
5´ 3´
3´ 5´ 拼 接


5´ 3´

三、位点特异性重组
位点特异性重组:由整合酶催化,在两个 DNA位点特异的短序列之间发生的切割和连 接反应: 噬菌体DNA整合
细菌特异位点重组
(二)细菌的特异位点重组
H片段
(a) hix
hix
DNA P hin P
h2
阻遏基因rh1
启动序列
h1
hin mRNA H2与阻遏基因mRNA
Hin重组酶
H2鞭毛素 阻遏蛋白
(b)
H片段倒位
P hin P h2
阻遏基因rh1
h1
hin mRNA
H1 mRNA
Hin重组酶
H1鞭毛素
沙门氏菌H片段特异位点重组(倒位)决定鞭毛相转变
Holliday Junction (A) The structure of a Holliday junction bound by Cre recombinase (gray), a bacteriophage protein. (B) A schematic view of a Holliday junction.
5´ 3´
3´ 5´
5´ 3´
片 5´ 段 3´ 重 组 体 53´´

DNA 5´ 连接酶 3´

3´ 5´
Holliday模型同源重组步骤
①两个同源染色体DNA排列整齐 ②一个DNA的一条链断裂、并与另一个DNA
对应的链连接,形成Holliday中间体 ③通过分支移动产生异源双链DNA ④Holliday中间体切开并修复,形成两个双链

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

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



5´ 3´
5´3´
5´ 拼 接



3´ 5´
3´ 内切酶

(ruvC)
3´ 5´
5´ 3´
5´ 3´
片 5´ 段 3´ 重 组 体 53´´
3´ 5´
DNA
连接酶
3´ 5´
3´ 5´
二、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一)接合作用
当细胞与细胞、或细菌通过菌毛相互接 触时,质粒DNA从一个细胞(细菌)转移 至另一细胞(细菌)的DNA转移称为接合 作用(conjugation)。
(三)转导作用
当病毒从被感染的(供体)细胞释放出 来、再次感染另一(供体)细胞时,发生在 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之间的DNA转移及基 因重组即为转导作用(transduction)。
例 λ噬菌体的生活史
溶菌生长途径 (lysis pathway)
溶源菌生长途径 (lysogenic pathway)
①两个同源染色体DNA排列整齐








②一个DNA的一条链断裂、并与另一个 DNA对应的链连接,形成Holliday中间体
③通过分支移动产生异源双链DNA




5´ 内切酶 3´
3´ 5´


(recBCD)
3´ 5´




5´ 分支迁移 3´

5´ (recA) 3´
催化多聚核苷酸5´羟基末端磷酸化,或标记探针
在3´羟基末端进行同质多聚物加尾
切除末端磷酸基

第十五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第十五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19
四、转座重组
由插入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移位 或重排称转座。
转座子:是指一个或一组基因从一个位置
移到另一位置,这些移动的基因称为转座子。
20
(一)插入序列转座
插入序列的组成:
反向重复序列:9~41bp,位于两侧 转座酶编码基因:产物引起转座,位于中为插入序列所特有。
25
转座子与插入序列区别:
相同点:均是以两个反向重复序列为侧翼 序列,并含有转座酶基因; 不同点:转座子含有抗生素抗性等有用的 基因。
26
第二节 重组DNA技术
1865年,Gregor Mendel的豌豆杂交实验; 1944年,O. T .Avery等的肺炎球菌转化实验; 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构建第一个 DNA重组分子。 1980年,开始建造第一家应用重组DNA技术生产 胰岛素的工厂。 1997年,英国罗斯林研究所成功克隆了“多莉”
(三)转导作用 病毒二次感染时,发生在供体细胞与受体 细胞之间的DNA转移及基因重组。 病毒 感染 细胞(供体)
整合、切离
带供体(部分)DNA的病毒
二次感染
细胞(受体)与供体DNA转移、重组
15
(三)转导作用
噬菌体
感染
溶菌
感染
重组
细菌
整合:外来DNA与宿主DNA重组,成为 宿主DNA的一部分。
16
21
插入序列转座 保守性转座:插入序列从原位移至新位 复制性转座:插入序列复制后,一个复制本 移至新位,另一个留在原位。
插入序列的复制性转座(P351,图14-7)
22
插 入 序 列 的 复 制 性 转 座
23
(二)转座子转座
转座子组成: 反向重复序列 转座酶编码基因 特殊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等

高一生物必修课件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高一生物必修课件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都可以用来创造新的 生物性状或改良生物品种。
两者区别
9字
基因重组是自然发生的,而 基因工程是人工操作的。
9字
基因重组的结果具有不确定 性,而基因工程可以精确设 计和控制。
9字
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同一物 种内,而基因工程可以跨物 种进行。
9字
基因重组不需要额外的工具 或技术,而基因工程需要依 赖特定的工具和技术,如限 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等 。
高一生物必修课件基因重组和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汇报人:XX
20XX-01-13
CONTENTS
• 基因重组 • 基因工程 • 基因工程应用 •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关系 • 实验: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操
作实践
01
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概念
基因重组定义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 合。
05
实验: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操作实践
实验目的与原理
目的
通过实验操作,了解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能力。
原理
基因重组是生物体内基因重新组合的过程,包括同源重组和非同源重组两种方式。基因工程则是通过人工手段对 基因进行改造和重组,实现特定性状或功能的表达。本实验将通过模拟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操作,加深对相关原 理的理解。
重组DNA分子的导入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使目的基 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
通过PCR、Southern杂交等方法检测目的 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并表达。
03
基因工程应用
农业生产应用
转基因作物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外 源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使 其获得抗虫、抗病、抗除 草剂等优良性状,提高作

(生物学)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PPT课件

(生物学)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PPT课件
(一) DNA克隆
克隆(clone):来自同一始祖的相同副本或拷贝的集合。
Clone: A population of identical cells or DNA molecules descended from a single progenitor. Also viruses or organisms that are genetically identical and descended from a single progenitor.
recombination that occurs only at specific
sequences depending on an enzyme-mediated
recognition. 3) Transposition recombination is
the movement of a gene or a set of genes from
一、同源重组
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称为同源重组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又称基本重组。是最基 本的DNA重组方式,通过链的断裂和再连接,在两个 DNA分子同源序列间进行单链或双链片段的交换。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 同 源 重 组 ) : Recombination between two DNA molecules of similar
第十四章
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
Genetic Recombination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目录
第一节
DNA的重组
DNA Recombination
DNA重组
同源重组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接合作用 (conjugation) 转化作用 (transformation) 转导作用 (transduction) 位点特异的重组(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 转 座 (transposition)

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课件

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课件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感受态细胞:指具备接受外源DNA能力的宿主细胞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六)克隆基因的表达 表达体系的建立 表达载体的构建 受体细胞的建立 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
第一节
DNA的重组
DNA Recombination
1
DNA重组包括:
同源重组
接合作用
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转化作用
位点特异重组
转导作用
转座重组
2
一、同源重组
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称为同源重组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又称基本重组。 是最基本的DNA重组方式,通过链的断裂和 再连接,在两个DNA分子同源序列间进行单 链或双链片段的交换。
DNA Recombination Technique
24
基因工程诞生的历史背景:
1973年是基因工程诞生的元年。 1. 1944年Oswald T.Avery等的肺炎球菌转化证 明了DNA是遗传信息携带者。 2. 1953年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 两人 提出了DNA结构的双螺旋模型,揭示了遗传物质 自我复制的机制。 3. 1961-1965年,科学家破译了生物界全部64个遗 传密码,发表了划时代的遗传密码字典,提出了遗 传信息由DNA→RNA→蛋白质传递的中心法则。 4. 1970年发现了反转录酶,丰富了中心法则,为 cDNA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医学分子生物学——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医学分子生物学——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医学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1、同源重组: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通过链的断裂和再连接,在两个DNA分子同源序列间进行单链或双链片段的交换。

又称基本重组。

2、转化作用: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DNA,使细胞或培养的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称为转化作用。

3、转导作用:当病毒从被感染的(供体)细胞释放出来、再次感染另一(供体)细胞时,发生在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之间的DNA转移及基因重组即为转导作用。

4结合作用:当细胞或细菌通过菌毛相互接触时,质粒DNA从一个细胞(细菌)转移至另一细胞(细菌)的DNA转移称为接合作用。

5位点特异重组:是由整合酶催化,在两个DNA序列的特异位点间发生的整合。

6转座:由插入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称为转座。

7、DNA克隆:应用酶学的方法,在体外将各种来源的遗传物质DNA与载体DNA结合成一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DNA分子——复制子,继而通过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细胞,再进行扩增提取获得大量同一DNA分子,也称基因克隆或重组DNA。

8、基因载体:为携带目的基因,实现其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DNA分子。

10、载体:克隆载体为使插入的外源DNA序列被扩增而特意设计的载体称为克隆载体。

9、表达载体:为使插入的外源DNA序列可转录翻译成多肽链而特意设计的载体称为表达载体。

10、同尾酶:有些限制性内切酶虽然识别序列不完全相同,但切割DNA后,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称为同尾酶。

15、配伍末端:有些限制性内切酶虽然识别序列完全相同,但切割DNA后产生相同类型的粘性末端,称为配伍末端,可进行相互连接。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三、逆转录酶
特点 逆转录酶是一个多功能性酶,至少具有以下3种酶 活性: ⑴ ⑵ 以单链RNA 为模板, 催化合成cDNA单链 具有RNase H 活性,能水解RNA:DNA杂交链中的 RNA 以DNA为模板,催化合成cDNA双链。

逆转录酶的应用:
⑴ ⑵


产生平(头末)端/钝端
5'-CCCGGG-3' 3'-GGGCCC-5'
Sma I
5'-CCC + GGG-3' 3'-GGG CCC-5'
其它特殊性质
同裂酶(异源同工酶) 同尾酶 可变酶
的Ⅱ型限制酶
同裂酶
又称异源同工酶。指来源不同,但具有相同的 识别序列。 在切割DNA时,其切割点可以是相同的,产生 平头末端,称为同识同切; 切割点也可以是不同的,产生3ˊ或5ˊ粘性末 端,称为同识异切。

DNA聚合酶Ⅰ
E.Coli DNA聚合酶Ⅰ(DNA pol Ⅰ) 是一个具有
3 种酶活性的多功能性酶。
包括:
5ˊ→3ˊDNA 聚合酶活性 5ˊ→3ˊ核酸外切酶活性 3ˊ→5ˊ核酸外切酶活性
DNA pol Ⅰ应用
⑴ 催化DNA缺口平移反应,制备高比活性DNA 探针; 第二条cDNA链的合成;


Escherichia coli RY13 大肠杆菌 Haemophilus influenzae 流感嗜血菌 Providencia stuartii 164 普罗威登细菌 Streptomyces albus Subspecies pathocidicus 白色链球菌
BamHⅠ Bgl Ⅱ
EcoRⅠ Hind Ⅲ PstⅠ Sal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

直接法
抗药性标志选择

标志补救
•Leabharlann 分子杂交法•非直接法 免疫化学法

酶联免疫检测法
2020/5/24
• (六)、克隆基因的表达
重组DNA技术目的 :
获得大量目的基因
基本目的
目的基因表达(蛋白质表达) 医药应用
蛋白表达体系 表达载体的构建
受体细胞的建立
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
意义:合成有药用价值的蛋白或多肽

物性状改变的过程。

方式:自动获取外源DNA 基因重组(自然)

人为供给外源DNA 基因工程

例:细菌抗药性
• 3.转导:以病毒为媒介、将供体菌的DNA片段转移到

受体菌基因组的过程。

例:噬菌体感染宿主菌

2020/5/24
• 4.转座:指可移动的DNA序列(游动基因)

从基因组的 一处移动到另一处
2. 整合。
序列的特异位点间发生的

2.同源重组(基本重组)

定义: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

(依赖DNA间同源性,不是特异性)

机制:

a.产生中间体
• 2020/5/24
b.分解中间体
第二节 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 )
• 一、定义:指在体外用人工(酶学)的方法,

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重组,
• 特征:
• 常用:
质粒DNA :pBR323

噬菌体DNA:pUC19

粘粒

病毒DNA

YAC( 酵母人工染色体载体 )
2020/5/24
• 过程:
四、基本原理
分、选(切)、接、转、筛、表。
• 1.分离目的基因。(目的基因的获取)
• 2.选择与构建基因载体。

(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基因,便白的基因

4.PCR

dNTP
目的基因

酶、引物、模板
2020/5/24
• (二)、克隆载体的选择和构建

a. 常用载体:质粒、噬菌体、病毒DNA


b. 目的基因离开染色体不能复制,

需在载体 (染色体)才能复制。

c. 根据操作基因的性质、目的

对载体和目的基因进行切割。

排列组合的现象。
• 二、意义:基因变种、物种演变、进化的基础
• 三、方式: 接合

转化

转导

转座
2020/5/24
• 1.接合:指供体细胞(细菌)和受体细胞(细菌)

接触,使DNA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

的过程。
•.
例:较大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
• 2.转化:指外源DNA被引入细胞,导致其遗传和生
2020/5/24
• (三)、外源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原理:

目的基因+载体
重组DNA分子

DNA连接酶

方式:

粘性末端 自然 同一酶切点的连接

(主)
不同酶切点的连接

人工 同聚物加尾连接

人工接头连接

平头连接
相同或不同酶切后连接
2020/5/24
• (四)、重组体DNA导入受体菌
• 方式: 转化
三、基本要素



目的基因

载体基因

宿主
2020/5/24
(一)、工具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定义: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

位点或其周围切割DNA双链的

一类内切酶.

分类:I、II(常用)、III类

命名

II类酶 特点 识别点是DNA回文结构

切割方式

粘性末端 5’粘端

3’粘端

平头末端
第十五章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 思路: • • •

定义 基因重组 意义 (自然) 方式:接合、转化、转导、转
• 基因重组
类型
• • • • •
2020/5/24

基因工程 (人工)
定义 意义 基本要素 原理 临床
第一节 自然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
• 一、定义:
• 基因重组:指细胞基因组中DNA顺序重新
基本程序
• 1.选择治疗性基因(目的基因)
• 2.选择基因载体
• 3.选择靶细胞(受体细胞)
PCR: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模板、dNTP、
引物、DDRP和缓冲液;经多次(25-30) 变性、退火、延伸循环反应;使目 基因扩增(指数增长)的过程。
2020/5/24
• (三)基因载体
• 定义:为携带目的基因、实现无性繁殖或表达

成有意义的蛋白质而采用的DNA分子。
• 作 用:携带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

的过程。

游动基因 介导形式 保守性转座

复制性转座

种类
插入序列

转座子

a.插入序列:转座酶基因+反向重复序列

b. 转座子

定义:可从染色体一个位点转移到

另一位点的分散的重复序列。
• )
2020/5/24
结构:插入序列+特殊序列(e.g:抗性基因
四、类型
1. 位点特异重组:由整合酶催化,在两个DNA

配伍末端 识别点不同,
• 2020/5/24
末端相同
(二)、目的基因 定义:是指所要研究或应用的基因。
类型:cDNA(互补DNA) 基因组DNA
来源: ①化学R
(聚合酶链反应)
2020/5/24
方式:原核表达体系
真核表达体系
2020/5/24
五、临床
• 1.诊断
• a. DNA诊断
• b. DNA诊断的应用

产前诊断

携带者诊断

症状前诊断

预防 易感性诊断

器官移植组织配型

法医
2.治疗
a. DNA治疗(基因治疗)

e.g:间接体内体细胞基因治疗(ex vivo)
• b. 2020/5/24 生物制药
• 3.连接目的基因与载体。
• 4.重组DNA转入受体菌(细胞)。
• 5.筛选重组体。(含目的基因的受体菌或细胞) 。
• 6.目的基因的表达。
e.g: 2020/5/24
质粒为载体进行DNA克隆
• (一)、目的基因的获取

途经 1.化学合成法。

DNA合成仪•2.基因组DNA中筛选。•限制性内切酶

转染

感染
• 受体菌条件:安全宿主菌
限制酶和重组酶缺陷
处于感受态
过程:无性繁殖。

重组DNA导入受体菌,随受体菌生长、

繁殖,重组DNA分子得以复制、 扩增的
• 2020/5/24
过程。
• (五)、重组体的筛选

筛选(选择):将培养基中众多的转化

菌落(菌斑)分开,并鉴定

出带有目的基因的菌落的过程。

并把重组体DNA导入宿主细胞,

使目的基因扩增和表达的技术。
• 也称:重组DNA、重组DNA工艺学、

DNA克隆、基因克隆、重组DNA技术。
• 克隆(clone):指由同一个始祖经过无性繁

殖所形成的副本或拷贝集合。
• 克隆化 2020/5/24 :获得同一拷贝的过程。
二、意义 扩增基因、生产蛋白、创造新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