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粗浅解读-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解读黄河三角洲发展战略

解读黄河三角洲发展战略

解读黄河三角洲发展战略核心提示日前,国务院审议通过并正式批准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这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开发在国家战略层面上进入深入实施阶段,对于增创我省发展新优势,实现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重重要意义规划的批复实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有利于开创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实现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加速环渤海地区的振兴与崛起,完善全国沿海经济布局;有利于加快培育环境友好型产业,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同时也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1、黄河三角洲是山东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调控政策、投资项目与建设用地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东部沿海及国内发达地区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受到土地、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产业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梯次转移的趋势明显。

黄河三角洲地区处于天津滨海新区引发的产业北移的中间地带,拥有大量国家鼓励开发的盐碱地和荒草地,面临着主动接受辐射、扩大交流合作、集聚生产要素、吸引各方投资、加快开放开发的战略机遇。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抓住并用好战略机遇,突出高效生态主题,进一步优化环境,大规模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黄河三角洲地区将进入快速崛起阶段。

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已超过15%,预计到2015年将突破9300亿元,建成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为经济文化强省提供强力支撑。

2、黄河三角洲是促进山东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突出瓶颈制约的逐步突破,黄河三角洲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条件已经具备。

山东省全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对于优化全省生产力布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3、黄河三角洲是对接天津滨海新区,融入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平台。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几点思考作者:刘鑫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26期摘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给周边区域的开发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对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建设具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和地理优势,但是也面临着诸多的限制条件。

所以,本文就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建设作为我国河口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和建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已经被列为我国“十三五”规划。

国家对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给予了政策、资金、项目和规划的支持。

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步伐,旨在发挥其优势挖掘潜在价值,促使其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提升全省经济发展格局。

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经济区的优势(一)丰富的土地资源我国东部沿海土地资源最多的区域当属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面积为17653km2,土地总面积为174万hm2,人均占地0.35hm2,湿地总面积为61851k1,土地资源丰富。

同时,黄河现仍每年填海造陆,不断为这里的开发建设提供可靠的后备土地资源。

广阔的土地资源使黄河三角洲成为我国东部农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地理条件优越黄河三角洲处于黄河入海口与山东北端的交汇区域,西与天津滨海新区相邻、南与济南城市圈相靠,东与胶东半岛相连,同时还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其战略地位较为重要。

其地理位置处于渤海湾中心,是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汇点,同时还是山东半岛经济区与京津唐的结合部,地处多个经济区枢纽位置,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黄河三角洲地区吸引着各方的投资,加快了建设和开发的步伐。

(三)产业基础优越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建设,黄河三角洲地区已经形成了一大批竞争力水平較高的支柱产业、知名品牌和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

尤其是山东海化、胜利油田、华泰纸业等一大批龙头企业,这些企业承担起了带头作用。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一、文化产业基本概况(一)文化产业现状分析1.文化沿革及独具特色生态优势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市、滨州市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共涉及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1/6,总人口约985万。

区内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独特的黄河文化风情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共同孕育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气势磅礴的九曲黄河、黄河口湿地公园、海岛金山寺、杨家埠、孙子文化园、陈庄西周古城遗址等,是黄河自然风光与山东古齐文化特色结合区。

本区形成了以黄河优秀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生态文化、海洋文化、历史遗存文化、军垦文化、红色经典文化、民间民俗文化、以改革开放为主线的现代文化的“八大文化”。

这些文化资源和文化元素,以浑然天成的漫卷书画形式擦亮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精神底色,集中表现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历史演进和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文化形态和文明成果,使本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文化资源禀赋。

2.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和成绩“十一五”期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民营文化产业持续发展,文化市场逐步规范繁荣。

杨家埠、孙子文化园、黄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等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产业市场主体。

打造了包括现代吕剧《梨花雨》、动漫片《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项目品牌。

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寿光市大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潍坊金丝达实业有限公司、滨州北方文化有限公司、山东惠民孙子兵法城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东营中齐文化用品有限责任公司、邹平范公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成为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本区现已初步形成以生态观光、影视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教育业等为代表,面向市场的文化产业体系。

3.文化体制改革效果明显“十一五”期间,区内各级政府为推进文化产业均衡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围绕黄河三角洲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性规划和政策,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全部转企改制。

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3第一章资源、环境和人类活动单元检测含答案

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3第一章资源、环境和人类活动单元检测含答案

第一章资源、环境和人类活动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5分,共50分)1.在下列各类活动中不可能产生环境问题的是()A.杜邦公司研究制造的氟、氯和碳的有机化合物B.法国沿海核电站的热水排放C.运往某海港的油轮在途中发生泄漏D.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种植柽柳国务院已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蓝色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

据此回答2~3题。

2.黄河三角洲的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土地资源B.海洋生物资源C.淡水资源D.油气资源3.下列保护和利用黄河三角洲的荒地和滩涂资源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大规模开垦沿海滩涂,扩大耕地面积B.发展生态旅游业C.适度发展养殖业,有序发展原盐业D.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读人类文明发展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4~7题。

4.木柴在能源消费中占据首位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5.世界能源从________开始进入“煤炭时代”()A.①B.②C.③D.④6.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明显受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制约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7.后天性资源在地区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出现在()A.①B.②C.③D.④广义的环境问题,既包括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包括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发生机制,一般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

据此完成8~10题。

8.下列环境问题主要由自然原因引起的是()A.地方病B.土壤次生盐碱化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D.公害病9.下列各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中,可能主要由人为原因诱发的是()①地震、泥石流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③环境污染、森林火灾④火山爆发、台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0.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A.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B.环境问题主要在部分国家,尚未成为全球性的问题C.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很强,不必将环境问题看得过分严重D.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11~13题。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100问[1]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100问[1]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100问[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100问一、发展背景1、什么是大河入海口三角洲?三角洲又称河口平原,是河流入海时,河水从上游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伸出的平地,从平面上看,形状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所以称为三角洲。

三角洲的面积较大,土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

世界上著名的三角洲有尼罗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多瑙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等。

黄河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并称我国三大三角洲。

2、大江大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规律?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大江大河入海口三角洲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

泰晤士河三角洲伦敦、莱茵河三角洲鹿特丹、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新奥尔良、尼罗河三角洲开罗等城市,都是伴随着三角洲地区大规模开发而迅速兴起,有力地促进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

在当今世界,仅占全球面积的3.5%的大江大河三角洲地区,集中了世界上2/3的大城市,养育着世界80%的人口。

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深圳特区、浦东开发区快速崛起以及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启动都表明,随着大江大河三角洲开发深度和广度的加大,必然形成较大的中心城市和经济增长极,通过集聚要素、膨胀规模、增强辐射,最终形成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经济区。

3、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包括哪些地域?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

共涉及6个设区市的19个县(市、区),陆地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

4、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有哪些比较优势?经过多年的开发与保护,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已具备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基础,具有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优势条件。

旅游资源背景分析

旅游资源背景分析

背景分析一、东营旅游资源及评价(一)东营旅游资源概况及评价从生态旅游定义出发,东营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原生态的“新、奇、旷和野”等特征。

近几年通过对生态旅游资源利用和保护,形成了一定数量、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有效的促进了东营旅游业的发展。

东营发展生态旅游在我省乃至我国属较早地区,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1、东营生态旅游资源概况黄河三角洲生态资源丰富,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

正是东营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使得东营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从布局上看,东营市的旅游资源主要分三大区域:一是以黄河入海口和入海口地区湿地生态为主体的自然景观;二是以石油工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景观;三是以古齐文化、黄河文化和现代文明汇聚于交融而形成的历史人文景观。

从旅游文化类型看,东营市的旅游资源包括黄河口文化、湿地生态文化、石油工业文化、古齐文化和现代城市文化等多种类型。

从旅游产品构成上看,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东营旅游资源主要有以下4类:①水城风光类2处:即黄黄河水城、黄河入海口;②生态景观类2处:即黄河口湿地草原,黄河口国家自然保护区;③建筑与设施类2处:即胜利油田科技展览中心、东营市历史博物馆:④旅游商品类2种: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刀鱼。

从旅游景区的级别构成来看,东营市拥有山东A级旅游景区(点)共21处。

其中国家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7家,2A级景区13家。

从旅游目的来看,东营市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

1998~~2007年10年间,游览游客已初具规模,入境旅客由702人次增加到14862人次,不到十年间增长了20倍。

这部分旅游者以科学考察人员为多;国内旅游者由66667人次猛增加到3288200人次,增长了48倍多,这部分游客构成主要是政府官员、科技人员、大中学学生和普通游客。

另据最近对黄河口生态旅游客源市场调查,国际游客有三种:经商,科考、探险和生态旅游的游客,胜利油田观光、学习的游客:国内游客也分为三类:会议旅游、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休闲游。

关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报告12

关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报告12

关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报告各位领导,同志们: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由省建设厅2008年编制完成,同年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于09年12月份正式列入国家战略。

黄河三角洲是我省区域经济发展“一体两翼”整体布局中北翼的主体,积极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加快建设特色经济区,培育经济新亮点,成为全省对接天津滨海新区,发挥环渤海经济圈重要成员作用的桥头堡。

对于增强我省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黄河三角洲共涉及6个设区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 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热点区域逐步向北拓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深入实施,黄河三角洲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日益凸显(土地资源优势、地理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基础良好优势)。

同时黄河三角洲地区也存在着很多的制约因素(淡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重大交通设施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开放型经济水平不高)。

鉴于以上的优势和制约因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将该区域的发展定位为:建成全省重要的现代农业经济区、现代物流区、技术创新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区,成为促进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规划积极发展县域城镇,在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的基础上,逐步强化县城建设,膨胀城市规模,配套建设道路、通信、供电、供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强教育、金融、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和支撑条件。

根据定位省人民政府将在土地利用、财税、投融资政策和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园区建设等六大方面给予政策方面的扶持。

同时加大政府资金的支持力度,省预算内投资及专项资金、省基建基金都会向该区域倾斜,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重点支持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环保及其他公共服务项目建设。

鉴于以上规划,建议:1、充分利用好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历史机遇,各相关部门仔细研究《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鲁发【2008】13号文件精神,积极与上级各部门联系,密切关注和掌握上级政策措施,特别是资金政策支持方面及重点倾斜扶持政策。

黄河三角洲脆弱生态环境浅析

黄河三角洲脆弱生态环境浅析
根据“界面理论”,生态环境脆弱有以下特征:可被代替的概率大,竞争的程度高;可以恢复原状的机会小;抗干扰的能力弱,对于改变界面状态的外力,具有相对低的阻抗;界面变化速度快,空间移动能力强;非线性的集中表达区,非连续性的集中显示区,突变的产生区,生物多样性的出现区。
生态交错带有3种存在的方式,即点、线、带3种状态。不难看出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各种生态系统的交错及其脆弱性表现得特别突出。这里宽阔的海岸带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带,由于黄河淤积和摆动;河口是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水生态系统的交错点;陆地生态系统与淡水生态系统交接,像宽阔的黄河滩地,坑塘水库的边缘等;农田、草地、湿地生态系统相互交错;城市郊区是城市生态系统与农村生态系统的交接带。以上种种生态环境的脆弱部位错综复杂地交织于黄河三角洲,而每一项都表现得十分突出,所以导致了黄河三角洲总体环境的脆弱性。
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进行精确评估,掌握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特征,对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区域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1区域概况
1.1自然环境概况
现代黄河三角洲的位于山东省北部地区,是在1855年以后发育形成的,其中心城市是东营市,区域的范围是37-38.5°(N)、118.5-119.5°(E),地域范围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毗邻且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山东省的1/6,包括陆地部分和海洋部分。总人口约985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近1/10。
图1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综合评价
2.2研究进展
我国许多学者对生态环境脆弱性做了大量研究,建立了一系列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适应于不同区域的评价方法。如朱德明、周鸣歧从生态脆弱带的一般属性出发,分析了太湖脆弱区特征的演变规律,提出湖泊生态脆弱性的评价体系[9];刘振乾等建立的湿地生态区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10];罗新正、朱坦等以河北省迁西县山区为例,建立了适合于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11];王经民、汪有科提出了评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12]。冷疏影、刘燕华提出的脆弱生态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13];冉圣宏在分析环境系统及其子系统的特点基础上,综合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社会经济等子系统脆弱因子建立的多系统指标体系[14]。在评价过程中运用的方法主要有综合加权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此外,非线性理论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也得到了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和普通路网升级改造。建设滨州 -德州、东营-滨州-济南高速,建设沿海高等级公路,完 善疏港路。
机场。扩建东营机场。
能源。建设莱州等大型电源项目。
社会事业发展重点
大力发展科技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2020年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高度融合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形成竞争力较强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开放型经济水平大幅提高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
级生态经济区
空间布局
核心保护区 控制开发区 集约开发区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 济区发展规划》粗浅解读
汪德峰 2019-3-25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 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 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 分。
一、发展历程
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石油勘探开发。 1983年,东营市成立以后,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逐步摆上山东和国家战略位
正式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 2019年6月,省政府编制《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2019年9月,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
见》。 2009年3月,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务院25个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组成联合调研
组,专题调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完善提升问题。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关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
有利于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实现区 域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国民经 济平稳较快发展。
发展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一体化发展。 坚持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发展。
功能定位
国家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 国家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 国家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放区。 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本改变。
循环经济:
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 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重点工程
1、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水污染治理。 海咸水入侵治理。 大气治理。 防护林和生态林工程。 自然保护区建设。 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 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 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节能重点工程。
2、高效生态农业重点工程
绿色种植业 生态畜牧业 生态渔业
体制机制创新的重点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 金融改革与创新、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等重 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构建对外开放平台,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高利用外资水 平,加快“走出去”步伐。
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
三、重要概念
高效生态经济:
具有典型生态系统特征的节约集约经济发展模式。 产业类型上形成由清洁生产企业组成的循环经济
发展目标
2019年:
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 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
力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循环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基础设施趋于完善,水资源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明
显提高。 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加强,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3、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重点
电子信息产业 生物产业 新材料产业 石油装备 汽车及零部件 通用飞机及零部件 设备制造业 轻纺
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依托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和重要货物集散地,完善物流基 础设施,建设一批特色物流园区和集散、存储、加工配送 中心,重点建设临港物流基地,形成多层次、开发式、社 会化的物流体系。
地域范围
发展优势
土地资源优势突出。 地理区位条件优越。 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生态系统独具特色。 产业发展基础较好。
战略意义
有利于培育形成新的增长极,构筑山东跨越式发 展的重要支点。
有利于提升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进一步完善全 国沿海经济布局。
有利于实现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开 创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
产业体系; 产业布局上形成由若干生态工业园区组成的生态
产业群; 生产工艺上实现生产过程再循环、再利用; 最终表现为整个经济体系高效运转,经济、社会、
生态协调发展。
低碳经济: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实质:能源高效利用、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 核心: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
发展生态旅游业 发展金融保 平原水库 河道治理
农村饮水
6、交通能源重点工程
港口。东营港、滨州港、潍坊港建设多用途泊位、液体化 工品泊位和散杂货泊位,莱州港建设通用泊位和航道疏浚 工程。
铁路。黄骅-大家洼铁路,德州-龙口-烟台铁路。
(国函【2009】138),批复同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二、《规划》的基本内容
《规划》共分十个部分: 前言 发展背景 总体要求 空间布局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构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 强化基础设施支撑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创新体制机制 规划实施和保障
置,并进行探索实践。 1988年,山东省委、省政府确立把黄河三角洲建设成为能源、化工和农牧渔
业三大基地战略目标。 1992年,中共山东省委五届九次会议,将建设“海上山东”和黄河三角洲开
发列为全省两个最重要的跨世纪工程。 2019年,黄河三角洲开发被列入山东省“九五”计划及2019年远景目标纲要。 2019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