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件(共22张PPT) 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

“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异同点 (1)同:①从背景上看:都是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在新王朝建立前期出现 的;都是在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 。 ②从内容上看:统治阶级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农民负担;都提倡节俭 ③从结果上看: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局面。 (2)异: 措施不同:光武帝刘秀整顿更治,严惩贪官污史,这是文景之治”所没有的。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3课东 汉的兴 衰课件 (共21 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3课东 汉的兴 衰课件 (共21 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3课东 汉的兴 衰课件 (共21 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3课东 汉的兴 衰课件 (共21 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3课东 汉的兴 衰课件 (共21 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3课东 汉的兴 衰课件 (共21 张PPT)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 “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 小组讨论: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 (1)统治者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2)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
一、光武中兴
1)西汉灭亡:公元9年, 外戚王莽夺权,建立新 朝,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25年,刘 秀称帝,定都洛阳,史 称东汉。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3课东 汉的兴 衰课件 (共21 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3课东 汉的兴 衰课件 (共21 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3课东 汉的兴 衰课件 (共21 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3课东 汉的兴 衰课件 (共21 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3课东 汉的兴 衰课件 (共21 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3课东 汉的兴 衰课件 (共21 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3课东 汉的兴 衰课件 (共21 张PPT)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 “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 小组讨论: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 (1)统治者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2)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
一、光武中兴
1)西汉灭亡:公元9年, 外戚王莽夺权,建立新 朝,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25年,刘 秀称帝,定都洛阳,史 称东汉。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3课东 汉的兴 衰课件 (共21 张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共28张PPT)

材料四 《后汉书·刑法志》载,在光武和明帝时期, 人民免去了“兵革之祸”,而有“乐生之念”。 光武以后的若干年内,“五谷登衍”,“蚕麦 善收”,“吏称其官,民安其业”,出现了 “天下安平”的景象。
影响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 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史称“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结果:虽然失败了,但是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达标练习
一、公元前9年取代西汉政权的朝代( )
A.新 B.东汉 C.魏 D.晋
二、下列帝王中,获得“光武中兴”美誉的
是( )
A.汉武帝刘彻 B.汉光武帝刘秀
C.汉高祖刘邦 C.汉文帝刘恒
三、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是( )
A.天灾不断
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东汉宅院画像砖
东汉宁城图
东汉渔猎收获画像砖
13.东汉的兴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引领学习一:光武中兴 阅读第一目,思考以下问题:
一、东汉是怎样建立的?
二、刘秀统治时期为什么会获得 “中兴”的美誉?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材料一、
“任己而不师古,秦氏以之致亡;师古而不适 用,王莽所以身灭。”
C.诸侯国势力强大 D.农民起义接连发生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达标练习
四、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被称为( )
A.大泽乡起义 B.绿林起义 C.赤眉起义 D.黄巾起义 五、东汉末年流行一首民谣:“发如韭,剪复 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比可畏,小民从来 不可轻。”这首民谣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东汉宦官权力较小 B.小民的政治地位提高 C.道教宣传长生不老 D.东汉后期社会矛盾尖 锐
影响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 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史称“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结果:虽然失败了,但是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达标练习
一、公元前9年取代西汉政权的朝代( )
A.新 B.东汉 C.魏 D.晋
二、下列帝王中,获得“光武中兴”美誉的
是( )
A.汉武帝刘彻 B.汉光武帝刘秀
C.汉高祖刘邦 C.汉文帝刘恒
三、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是( )
A.天灾不断
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东汉宅院画像砖
东汉宁城图
东汉渔猎收获画像砖
13.东汉的兴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引领学习一:光武中兴 阅读第一目,思考以下问题:
一、东汉是怎样建立的?
二、刘秀统治时期为什么会获得 “中兴”的美誉?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材料一、
“任己而不师古,秦氏以之致亡;师古而不适 用,王莽所以身灭。”
C.诸侯国势力强大 D.农民起义接连发生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达标练习
四、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被称为( )
A.大泽乡起义 B.绿林起义 C.赤眉起义 D.黄巾起义 五、东汉末年流行一首民谣:“发如韭,剪复 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比可畏,小民从来 不可轻。”这首民谣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东汉宦官权力较小 B.小民的政治地位提高 C.道教宣传长生不老 D.东汉后期社会矛盾尖 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3课东汉的兴亡(共23张PPT)

却走向衰落,主要原因是(
B)
A.皇帝幼龄即位 B.宦官外戚专权
C.黄巾军大起义 D.地方军阀割据
5.对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说法错误的是( D )
A.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B.这次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张角创立了太平道 C.这次起义的农民头裹黄巾,在全国各地同 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 D.历时10多年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
诛杀外戚
皇帝长大
把持朝政
夺回君权
依靠宦官
二、东汉的衰亡
1、主要原因: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 童谣:“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
二、东汉的衰亡
2、黄巾起义
时间:
184年
领导人: 张角
特点: 有组织、有准备 结果: 失败
影响: 沉重的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课堂检测
1.2014年2月27日,霍洛柴登古城遗址
发掘出重7000多斤、140万枚布币和方
孔钱币等,经推断这里曾是西汉至王莽
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这一重大考古发
现对于研究我国汉代及哪个短命王朝的
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B
A.秦朝 B.新朝 C.隋朝 D.元朝
2.刘பைடு நூலக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
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
关的一项是
B
A.下令释放奴婢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三字经》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一、光武中兴
1、东汉的建立:
时 间: 公元25年 建立者: 刘秀 都 城: 洛阳
汉光武帝对 于面临的困境, 他又采取什么 样的政策巩固 他的政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件(共24张PPT)

黄巾起义的特点
张角创立了宗教组织——太平道,他以宗教为形式,以免 费行医治病为手段,组织了义军三四十万,编成了36方, 各设统帅,在衙门上标记“甲子”,作为将来的攻击目标 和进攻时间,并向群众广为宣传黄巾军的预言:“苍天已 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有组织; 有准备
州牧割据: 为了镇压黄巾起
事,朝廷改刺史为州牧,令各地 州牧掌握兵权,州牧拥兵自重。 此后各州牧又互相兼并,已形成 州牧割据局了 东汉统治,地方州郡 乱作一团。
东汉王朝为加强对 地方的统治,改刺 史为州牧。
州牧割据, 加速东汉王朝瓦 解
公元220年, 曹丕建立魏 国。东汉灭 亡。
皇帝长大后,不满权力被外戚侵夺,便 联合亲信宦官灭掉外戚。
一會兒他進來, 你們合力誅殺他!
皇帝借宦官之力夺回政权後, 宦官专权。
皇帝驾崩,年幼皇帝即位,外 戚宦官專权的事件重演。
四: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皇帝早逝
幼主即位 母后临朝
外戚专权 君权旁落
宦官得宠 把持朝政
诛杀外戚 夺回君权
皇帝长大 依靠宦官
1、成由简、败由奢; 2、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 者要顺应民心; 3、要善于调整政策;
兴
公元25年 东汉建立
亡
公元220年,曹丕废汉 献帝,东汉灭亡
开动小脑筋:黄巾起义被镇压,是不是标志着东汉朝廷 转危为安?
五:黄巾起义
背景
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自然灾 害频发
时间 领导者
特点
影响
元184年
张角
有计划、有组织、利用宗教(太平道)组织 发起的起义; 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者,使其一蹶不振。群 雄争霸,拉开了三国鼎立的序幕。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共20张PPT)

东汉宅院画像砖
该画像砖刻画了东汉时期的一座宅 院,其中有围墙、长廊、前后院、堂屋、 望楼等,是东汉豪强住宅的缩影。
新课学习
活动 2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以及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对东汉统治产生 了什么影响?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以及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对东汉的政治、社 会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在政治方面,导致朝政混乱,政治腐朽不堪,削弱了中央集权统治。 ◎在社会方面,外戚与宦官集团、豪强大族都竭力搜刮民财、压榨百姓, 导致民生困苦、社会动荡,最终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东汉形势图
新课学习
学习任务二 了解“光武中兴”。 活动 1 阅读教材,梳理光武帝施政措施表格。
新课学习
光武帝施政措施
背景
目的
措施
西汉末年, 朝政腐败, 社会动荡
◎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
巩固统治, 稳定社会
◎将荒地和山林给予农民耕种,减轻田租 ◎减轻刑罚,赦免囚犯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课堂小结
小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东汉的兴衰”有何认识。
东汉 25 年 刘秀(光武帝)
兴
衰
措施:政治方面、经济方 面、民族关系
“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豪 强大族势力膨胀
黄巾起义
课后任务
拓展作业
看文物,学历史。
右侧为出土于四川的东汉击鼓说唱俑。观察文物,查
阅资料,完成如下任务(三选一)。
教材,完成“东汉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知
识卡片。
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局部)
东汉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农业
使用 __二__牛__一__人__一__犁___ 的耕作方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王景受命__治__理__黄__河__ ,使被淹没的土地变成了良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此诏令反映出( C ) A.汉朝强化西域治理
B.中医治疗技术已经成熟
C.政府关注民众疾苦 D.丝路开通促进中医发展
4.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其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 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这最能说明当时 ( D) 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
使其一蹶不振。
没有推翻东汉
课堂小结
刘
秀
王
建
莽
立
代
东
汉
汉
新朝 公元9年 公元25年
黄
巾
东
起 义
汉
的
兴
东
汉
衰
东汉中期
公元184年
随堂检验
1.“国祚”指王朝维持的时间。根据下图,可计算西汉的“国祚”是
(B )
西汉建立
王莽篡汉 东汉建立
汉献帝禅位
公元前202年
9年 25年
220年
A.193年 B.210年 C.226年 D.421年
风气
加强了民族团结
2.光武中兴
时间
全国户籍人口
西汉末
近6000万
东汉初
1000多万
57年(光武帝去世时) 2100多万
105年
5300多万
“(东汉初期)天下安平,人无徭役, 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 羊被野”
--《后汉书》
原始鸟形灯盏
汉代的耕作, 以二牛抬杠最为典 型,应用最为普遍。 《后汉书》记载: 庐江郡“百姓不知 牛耕”,王景为太 守,首先修复了著 名的水利工程芍陂, 又“驱率吏民,修 起芜废,教用犁耕, 由是垦辟倍多,境 内丰给。”
三、何以亡——黄巾起义奏亡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刘秀——复汉兴国
东汉建立
东汉牛耕画像石 拓片(局部)
东汉杜诗发明 的水排(模型)
王景雕塑
墓葬出土的东汉 熹平四年青瓷熏炉
刘秀——复汉兴国
东汉建立
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证明东汉时期已经使用二人一牛的耕 作方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杜诗发明的水排模型说明东汉时期冶铁工业发展较快,利 用水利鼓风冶铁,提高了铁的质量。
王莽——篡汉改新
王莽篡位
西汉末年,帝国日衰,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趁机夺取 了西汉政权。公元9年,王莽宣布自己承受天命,迫不得已“ 即真天子位”,定国号为“新”,王莽的新朝取代了汉朝。王 莽为什么能够成功夺权?
王莽——篡汉改新
王莽篡位
时至元、成、哀、平时期,各地豪强地主仗势欺压人民, 兼并土地,迫使百姓流离失所,沦为奴婢。而皇帝却在兴造宫 殿,“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以致“饥馑仍臻。流 散冗食,馁(饥饿)死于道,以百万数”(《汉书·谷永传》), 人民奋起反抗,纷纷杀官吏,抢粮库。
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 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荒芜)……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范晔《后汉书》 经济凋敝、社会矛盾尖锐。 如果你是光武帝,你会如何治理呢? 采取措施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学习汉高祖刘邦实 施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刘秀——复汉兴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 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堂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一统王朝的巩固》,领略了汉武 帝的雄才大略,了解了西汉王朝鼎盛时期的发展情况。西汉 王朝后来发展如何呢? 它的后继王朝东汉是如何建立与发展 起来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历史时空,随着几位“小人 物”,一起探寻“大历史”——东汉的兴衰之历史秘密。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共22张PPT)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 繁荣局面。概括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
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减轻 家民负担 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等等
启 示
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才能 使社会出现了盛世局面
光武中兴
隐患:对贵族官僚和地方豪强妥协,原先的社会问题并 未根本解决。
铸成大错:这个成语来源于司 马光的著作《资治通鉴·唐 纪·昭宗天佑三年》中的“合 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 也”,这里的“错”,指的是 指古代的货币——“金错刀”, 也就是西汉时王莽推行的一种 刀形铜币。
光武中兴
绿林赤眉起义
互动探究(一)光武中兴
东汉的建立
绿林、赤眉起义
前因: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 地农民起义 (绿林、赤眉起义)。
温
故
知
新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之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发展生产,稳定政局。 汉文帝、汉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 生活安定,出现了“文景之治”。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盐铁专卖,反击匈奴等 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西汉面临着怎样的命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自主学习:导学提纲
学习目标
1、东汉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 2、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而采取了哪些稳定社会局面 的措施? 3、外戚宦官 交替专权的原因及造成的恶果是什么? 4、找出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时间,领导人, 简单经过及历史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 即时训练
2. 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D ) A. 社会比较安定 B. 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C. 人口增加 D. 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
03 即时训练
3.东汉中期以后政治(D )
A.皇帝专权
B.外戚专权
C.宦官专权
D.外戚、宦官交
替专权
03 即时训练
4. 下列有关东汉中后期统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出现官僚贵 族把持政权的现象 B.不少大地主占有田庄拥有私人武装 C.出现“光武中兴” D.地方割据势力产生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西汉灭亡
一、光武中兴
①灭亡原因: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
②灭亡时间:公元9年。
③灭亡标志: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
王莽是汉元帝的皇 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 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 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 政大权。王莽谦恭俭让, 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 威名。西汉末年,帝国 日衰,社会矛盾空前激 化,王莽趁机夺取了西 汉政权。
03 即时训练
5. 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 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 错误的一项是( C ) 时间:公元184年 领导人 :张角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作用:使东汉政权土崩瓦解 A.时间 B.领导人 C.口号 D.作用
用微笑告诉别人,今天的我,比昨天更强。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勤奋可以弥补聪明的不足,但聪明无法弥 补懒惰的缺陷。孤独是每个强者必须经历的坎。有时候,坚持了你最不想干的事情之后,会得到你最想要的东西。生命太过短暂, 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只有经历人生的种种磨难,才能悟出人生的价值。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学会坚强, 做一只沙漠中永不哭泣的骆驼!一个人没有钱并不一定就穷,但没有梦想那就穷定了。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炫 丽的彩虹,永远都在雨过天晴后。没有人能令你失望,除了你自己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 躲避。能把在面前行走的机会抓住的人,十有八九都会成功。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有 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我成功因为我志在成功!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 行程。有福之人是那些抱有美好的企盼从而灵魂得到真正满足的人。如果我们都去做自己能力做得到的事,我们真会叫自己大吃一 惊。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会及时把握机会。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 异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 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行动是理想最高贵的表达。 你既然认准一条道路,何必去打听要走多久。勇气是控制恐惧心理,而不是心里毫无恐惧。不举步,越不过栅栏;不迈腿,登不上 高山。不知道明天干什么的人是不幸的!智者的梦再美,也不如愚人实干的脚印不要让安逸盗取我们的生命力。别人只能给你指路, 而不能帮你走路,自己的人生路,还需要自己走。勤奋可以弥补聪明的不足,但聪明无法弥补懒惰的缺陷。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 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要认真做,认真的事情 要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要创造性地做。只有那些能耐心把简单事做得完美的人,才能获得做好困难事的本领。生活就像在飙车,越 快越刺激,相反,越慢越枯燥无味。人生的含义是什么,是奋斗。奋斗的动力是什么,是成功。决不能放弃,世界上没有失败,只 有放弃。未跌过未识做人,不
兴”。
年幼
东汉中期后,即位的皇帝大多年迈,导致外
戚权力膨胀,后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走
向衰亡。
东汉后期,天张灾角人祸,时局动黄荡巾,184年,经
过精心策划,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
03 即时训练
1. 东汉政权建立的时间是( D )
A. 公元前207年 B.公元前202年
C. 公元9年
D.公元25年
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有“内外匪懈,百姓宽息”
之誉。
光武帝措施的影响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后汉书·刑法志》载,
中兴
诛锄暴东乱汉,时在去兴张光了继纯武“祖说和兵宗:明革”“帝之。(时祸光期”武, ,)兴人而于民有匹免庶,荡史 的上 家涤刘唯 族天氏一 。是的 为下中“ 表,国一 日封姓 后建之 刘社再 家会兴 江历” 山
以德化民 文景之治
柔术治国 光武中兴
建立汉朝 休养生息
汉武盛世 国大一统
帝汉
汉
文
高
祖
汉 武 帝
帝汉 景
连连看
西汉后期,朝政腐败,公元9年外戚张王角莽夺取
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火 公公元元前2255年年,西汉宗室刘刘邦秀建立东汉,他巩固
眼 金 睛
统治,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汉中武兴中
之刘君秀参与了王莽的新朝末 年大都规城模农民起义,最终光复 了汉政权。
光武中兴
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
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汉末年
①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以来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
以 柔 术 治 天
建武六为年奴(婢公的元问30题年得)到,了下极诏大恢的复西
②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汉光前武期帝改三下善十诏,税:也一“使的并得赋省战制四乱。百之余后县大简,量政吏安职民
安平”的景象。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什么是“外戚”呢?大家知道,西汉就灭亡于外戚王莽之手。 所谓外戚亦称“外家”,是指帝王的母族、妻族。宦官是中国古代 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宦官多是幼年入宫,社会关 系简单,别无出路,但因其近于皇帝,故权势很大。
二、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平均即位年龄:9.5岁 平均寿命:24岁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影响?
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 朽不堪,正直的官员收频繁
农民起义
人民苦难深 重
➢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这种局面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他们轮流把持
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 腐败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 社会混乱,人民遭殃。更有甚者,外戚 宦官交替专权,使得皇帝的性命不保。 外戚“跋扈将军”梁翼独揽朝政20余
“—乐—生《之后念汉”书。·光张武曹以郑后列的传》 在刘邦、刘秀之后能够一次
南宋若诗干人年陈内亮,称“赞五:谷“登自衍古”中,兴之盛又 治,一 者无次 把的 刘过兴 秀于起 建, 立所 东以 汉东 的汉 过统 程
光武”。 “蚕麦善收”,“吏称其官, 叫做“中兴”,即这不是刘
—民—安其《业龙”川,文出集现》了卷“5《天酌下古论一氏江》山的最后一次兴起。
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减损,土十地置荒其芜一而”人,口这又样不极足大的的问减轻 了人民题的得负到担了注。解意决整。顿吏治,躬行节俭,
④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
下
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 ⑤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解民族矛盾 严格要求,赏罚从严。经
过整顿,官场风气为之一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 变。故《后汉书·循吏传》
外戚 指帝王的母族、 妻族,主要是皇后 娘家的父亲、兄弟 。 指帝王的母族、妻 族,主要是皇后娘 家的父亲、兄弟 。
王 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
公元9年,王莽宣布自己承受天命,迫不得已“即真天子位”, 建国号为“新”,王莽的新朝取代了汉朝。
刘秀是东汉汉高的祖建刘立邦的九世 孙父亲。时因这间遵一行辈,“只推是恩济令阳”县,令到这他 样的开小国官员了。
年,三废皇帝,毒死汉质帝。
三、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 腐败, (3)自然灾害频繁。
三、黄巾起义
原 因:朝 灾政荒腐连年败、时局动荡、
时 间: 184年 领导人: 张角 创立组织: 太平道
黄巾起义的结果
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黄巾军受到重挫, 损失惨重,起义首领张角因病去世,历时9个月的 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根据前面 的东汉皇 帝年龄计 算以及解 读史料, 你认为东 汉中期以 后出现什 么现象 ? 会导致什 么结果?
皇帝年幼,由太后掌权
太后家的男子辅政
外戚控制朝政,专横跋扈
皇帝驾崩,幼子即位
皇帝年幼即位
宦官专权
皇帝长大,联合宦官灭外戚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