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院内比赛版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 1患者方面a意识不清b患者病情c患者年龄d患者心理e疼痛应激f其它因素 2.医护方面a忽略舒适的插管途径b缺乏有效的肢体约束c缺乏有效的导管固定d护理操作不当e镇静剂使用不当f护理人员编制不足g缺乏拔管的评估意识 3.时间方面 4.导管方面 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对策: 1.加强技术的培训 2.制订管理方案: 1、镇静。烦躁患者按医嘱给与适量的镇静剂,进行镇静评分,使患者保持适当的镇静程度。但是,单纯的镇静镇痛又难以保证始终处于一定的镇静深度,反而会使医护人员对UEX的发生放松警惕。 2、约束。用约束带适当约束病人双手,有效的肢体约束,防止病人自主拔管。我们还要改良现有的约束带。单纯的约束在患者不适的基础上会更加激怒患者及增加患者的恐惧、绝望心理,而且约束很难保证患者完全丧失拔管的能力,有效的约束要保证患者双手距离导管至少20cm。但许多患者采取头高位,患者可以采取曲颈等方法拔管。 3、宣教大多置管的患者是可以与医护人员交流的。我们应尽可能通过交流了解患者的感受并对其进行相关宣教以及相关措施,从患者角度了解可能存在的拔管因素并及早预防拔管。向患者置管的目的,说明配合治疗的

重要性,鼓励并增强病人的信心,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指导患者配合。 4、在进行护理操作:翻身、搬运时,先进行评估,避免意外拔管。在各种护理、治疗操作处置、检查时应有专人妥善保护导管, 操作完毕均要将管道固定牢靠才可离开。 5、各种管道的标识、刻度。有刻度的记录刻度,没刻度的用油笔做个标记或度量外露长度。及时发现管道有无脱出。 6、管道的固定方法。尿管不要固定在躁动侧,应选择偏瘫侧。用多条胶布固定。固定管道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防止患者燥动时导管发生滑脱。呼吸机支架固定: 呼吸机管道连接气管导管后要有一定的移动度, 避免患者头部大幅度活动时将导管拔出。支架与呼吸机管道的固定衔接处应尽量靠往呼吸机方向,以保证呼吸机管道应在一定范围内能随患者头部活动而动。 7、交接班正确固定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导管,每日检查并及时更换,固定用胶布或固定带。每班护士交接班时应注意检查管道的插管深度和导管的固定状况,对烦躁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应特别关注 3.加强护患沟通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PDCA项目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持续改进

P D C A项目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持续改进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 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持续改进(PDCA)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又称意外拔管(Accidental Extubation, AE),指任何意外发生的或被患者有意造成的拔管。其实质是指医护人员非计划范畴内的拔管,通常包含以下情况: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除的导管;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因导管质量问题及导管堵塞等情况需要提前的拔管。 2019年1月份我院不良事件上报的导管滑脱事件有3例,占不良事件的%,而导管重置给患者带来了痛苦,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花费增加,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降低了患者满意度,导管滑脱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导致死亡。为了保证患者安全,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护理部针对1月份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分析。(见图1) 图1 2019年1月份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二、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 (一)通过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查看病例,找出引起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常见高危因素(见图2)。

图2 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

(二)护理部根据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制定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各科室护士长、临床科室质控护士,共70人。通过问卷收集,结果见表1。 1、调查问卷结果: 表1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2、通过频数概率统计方法,显示结果如下(见图3): 编号对应: 1. 患者年龄≥70岁; 2. 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 3. 患者难以耐受、自行拔管; 4. 患者翻身时外力拔出; 5. 陪人看护不到位; 6. 患者、陪人对预防管路滑脱措施依从性差; 7. 医护沟通不到位; 8. 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 9. 护理评估不到位;10. 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差;11. 护士巡视观察不到位;12. 导管固定不规范;13. 质控督导不到位;14. 培训落实不到位; 图3 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高风险因素数据统计分析 3、结论: 高风险原因比例曲线显示:高风险原因比例>80%的有1、2、3、8、12,“患者年龄偏大”占%,“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占%,“患者难以耐受、自行拔管”占%,“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导管固定不规范”均占80%,根据“频数概率统计法”将这五项定为改善重点。 PDCA循环 1、P(Plan:计划)

(推荐)PDCA项目-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持续改进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 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持续改进(PDCA)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又称意外拔管(Accidental Extubation, AE),指任何意外发生的或被患者有意造成的拔管。其实质是指医护人员非计划范畴内的拔管,通常包含以下情况: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除的导管;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因导管质量问题及导管堵塞等情况需要提前的拔管。 2019年1月份我院不良事件上报的导管滑脱事件有3例,占不良事件的42.86%,而导管重置给患者带来了痛苦,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花费增加,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降低了患者满意度,导管滑脱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导致死亡。为了保证患者安全,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护理部针对1月份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分析。(见图1) 图1 2019年1月份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二、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 (一)通过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查看病例,找出引起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常见高危因素(见图2)。

图2 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

(二)护理部根据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制定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各科室护士长、临床科室质控护士,共70人。通过问卷收集,结果见表1。 1、调查问卷结果: 表1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2、通过频数概率统计方法,显示结果如下(见图3): 编号对应: 1. 患者年龄≥70岁; 2. 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 3. 患者难以耐受、自行拔管; 4. 患者翻身时外力拔出; 5. 陪人看护不到位; 6. 患者、陪人对预防管路滑脱措施依从性差; 7. 医护沟通不到位; 8. 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 9. 护理评估不到位;10. 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差;11. 护士巡视观察不到位;12. 导管固定不规范;13. 质控督导不到位;14. 培训落实不到位; 图3 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高风险因素数据统计分析 3、结论: 高风险原因比例曲线显示:高风险原因比例>80%的有1、2、3、8、12,“患者年龄偏大”占81.42%,“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占98.57%,“患者难以耐受、自行拔管”占91.42%,“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导管固定不规范”均占80%,根据“频数概率统计法”将这五项定为改善重点。

品管圈在降低神经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运用

品管圈在降低神经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运用 目的应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和技巧降低神经内科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方面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制定查检表对神经内科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原因进行现状调查,运用头脑风暴法分析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制作鱼骨图,运用柏拉图要因分析及真因验证,再次运用头脑风暴法并结合查阅文献制定对策,选取有效对策并实施与检讨。结果品管圈活动后,影响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主要因素(静脉炎、药物渗出、导管堵塞)得到了明显改善,使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改善前的54.34%下降至改善后的23.26%。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有效降低了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the management method and technique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reducing the rate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the Indwelling needle in the peripheral vein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Methods We set up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with the topic “To reduce the rate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the Indwelling needl e in the peripheral vein”,making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ause of the rate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the Indwelling needle in the peripheral vein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by developing checklists. Then,the data was analysed and a fishbone diagram was developed by brainstorming method. After that,we used Pareto Cause Analysis,Root Cause Identification and information from literature to get the best solution. Result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the number of the main cause such as phlebitis,drug leakage and catheter blockage to the rate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the indwelling needle in the peripheral vein dropped and the rate decreased from 54.34% to 23.26%. Conclusion Applying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s good for solving actual problem. It helped decrease the rate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the Indwelling needle in the peripheral vein,which not only can reduce the pain caused by repeated puncture but also improve the nursing quality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 es.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Indwelling needle in the peripheral vein;Rate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集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中现存的问题[1]。在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静脉滴注高渗脱水剂、高渗营养液、血管活性剂药物等是重要的治疗方法,然而此类药物刺激性大、频率高、渗透压高对静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轻者可出现疼痛、静脉炎,严重的则造成局部的坏死等[2]。由于外周静脉留置针可以有效保护血管,减少了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我科开展了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非计划性拔管护理措施.doc

非计划性拔管(UEX)是指病人在计划性拔管之前病人自行拔管或医务人员在处置病人操作过程中意外拔管[1].重症监护室(ICU)是救治各种危急重症患者及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医疗护理单元,各种管道维系着患者的生命,相关护理与维护十分重要,而非计划性拔管在ICU护理管理中是常见问题之一。特别是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出,更加不容忽视,给病人治疗带来困难,造成患者窒息、气道损伤、增加感染的危险,甚至加重病情引起心律失常、呼吸心跳骤停等严重后果,可造成患者ICU 住院天数延长,增加费用,并带来医患纠纷的隐患。 1.2 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 患者方面:①患者意识不清、躁动明显。科研结果表明,在发生UEX 的时候,46%的患者是合作的,而61%是躁动不安的[2]。②意识清醒的患者:由于长期插管口腔及咽喉部刺激不适或带机不顺应产生人机对抗,一时不能脱机而对治疗失去信心。或是经济困难担心经济负担过重等造成UEX的发生。③ICU特殊的医疗环境,探视制度的限制都可能造成患者紧张、躁动等情绪而导致其不予配合治疗和护理,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④UEX的发生在时间分布上也有一定规律。如夜班护理人员相对减少、抢救其它危重病人时UEX发生率增加。 气道问题:喉痉挛和痰痂阻塞是主要问题。 导管固定方式:导管固定不规范,牙垫位置放置不妥,未用扁丝带进行加固而导致脱管发生。

医护人员方面: ①未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因四肢未加约束、约束方法不当或患者自行解开约束带而自行拔管。意外拔管患者多为清醒或躁动患者。清醒患者拒绝手脚约束并向护士表示自己绝不会拔管,未予约束者。昏迷躁动、麻醉未清醒、瞻妄、言语表达不清的患者,未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者。部分患者和家属对约束患者肢体有强烈反感,甚至擅自解除约束而引起患者自行拔管[3]。此外,约束带绑的过松,位置过高,患者双手未包裹,可以自行解开以及夜间护士忽视患者拔管的倾向而未加约束,导致患者自行拔管。 ②医疗护理操作中的疏忽:对气管插管评估不足,或是固定方法不当,导致管路移位或扭曲。转运或搬动患者过程中对病人看护不到位或由于操作者对简易呼吸器的牵拽使导管脱出。呼吸机管路固定过紧,在翻身或吸痰过程中,管路牵拉致导管脱出[3]。或机械通气患者使用通气方式不合理,导致患者不适过度烦燥而造成拔管以及未及时观察并处理气管导管气囊漏气甚至破裂而导致UEX发生。 ③未合理使用镇静剂由于气管插管改变了患者既往自主呼吸的生理模式,易发生与呼吸机抵抗,出现反常呼吸,加之插管带来的各种模式,使患者难以接受和耐受插管,加重呼吸困难,烦躁。若未及时有效地使用镇静剂,可导致自行拔管[4]。

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

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期间预防65例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措施进行回 顾性分析。结果:无一例发生意外拔管,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结论:通过对气管插管的牢固固定,做好气道护理,合理约束,加强心理护理及必要的镇静能避免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关键词】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49-02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是机械通气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增加再插管的风险,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可造成气道损伤,病情加重,甚至呼气停止而危及生命[1]。我科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65例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对这65例气管插管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无一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5例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26至88岁,其中外伤术后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肺感染32例,脑出血或脑梗死5例,酮症酸中毒4例,重症胰腺炎5例,心律失常或冠心病3例,肺纤维化5例,均经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通气时间为1到10天。 2 护理干预 2.1 加强心理护理 清醒患者因为环境的陌生,机械通气和有创插管等刺激,极易产生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而自行拔管。首先对清醒患者主动介绍监护室环境和封闭式管理的意义,消除其紧张不安的情绪,同时解释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目的和意义,讲解自行拔管的后果,取得患者的配合[2]。 2.2 解除沟通障碍 由于气管插管患者插管的缘故不能说话,首先告知患者无法说话只是暂时的,教会患者用手势表达简单的生理需要,或者通过写字来表达。无书写能力的患者提供图文并茂的卡片。 2.3 有效的固定 气管插管的外固定的牢固性是防止意外拔管的重

运用品管圈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实践

运用品管圈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实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胃管的非计划拔管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开展以”降低胃管的非计划拔管率”为主题的活动,分析非计划拔管的原因,设定改进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分析改进的效果。结果胃管的非计划拔管率由改善前的40%下降到改善后的20%。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胃管的非计划拔管率中效果显著,并且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了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标签:品管圈;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 胃管留置是实现胃肠减压的主要方式,不仅具有吸出胃肠道内积气、积液以及促进胃肠道蠕动及修复的作用,且为不能自主饮食的患者提供能量,而临床工作中发现,经常发生患者未经医务人员同意,自行拔除导管的情况;偶尔也有由于医护人员操作不当等导致导管意外脱落的情况。临床实践中称之为非计划拔管。我科于2014年11月~2015年5月,开展了”降低降低胃管的非计划拔管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现报告如下: 1方法 1.1成立品管圈小组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成立QCC小组,确定QCC小组成员,共10名圈员,参与活动中每个步骤的实施,1名辅导员由护士长担任,负责对QCC活动进行指导与监督,活动以团队工作模式开展,所有活动的每个步骤都由圈员经过讨论会进行分析、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每位成员轮流负责活动某一环节的工作。 1.2确立主题全体圈员采取头脑风暴法,确立了”心心相印圈”为这次品管圈的圈名及圈徽,同时以评价的法进行主题评价,根据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可行性等的评分,最终选定”降低胃管的非计划拔管率”(计算公式为:非计划性拔管率=拔管次数/置管次数×100%)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 1.3拟定活动计划根据5W1H原则制定活动计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定2014年11月~2015年4月为活动周期,11月为第一阶段: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况把握,12~1月为第二阶段: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2~3月为第三阶段:调查现状、查找原因、制定计划、分组实施,4月为第四阶段:效果确认、标准化、5月为第五阶段:检讨与改进、成果发表。 1.4现状把握在现状把握阶段,收集2014年11月~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胃管留置和拔管数据,其中置管100人次,非计划性拔管40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40%。针对非计划性拔管的患者进行了拔管原因的调查分析,其中胃管不适16人次(0.4%),认知能力减退10人次(0.25%),肢体约束不当8人次(0.2%),护士评估不足3人次(0.08%),鼻胃管堵塞2人次(0.05%),固定用胶布过敏1人次(0.03%),非预期拔管率为40%,绘制出柏拉图,根据80/20原则,本次活

PDCA项目-降低非应用清单性拔管发生率持续改进教学文案

P D C A项目-降低非应用清单性拔管发生率 持续改进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 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持续改进(PDCA)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又称意外拔管(Accidental Extubation, AE),指任何意外发生的或被患者有意造成的拔管。其实质是指医护人员非计划范畴内的拔管,通常包含以下情况: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除的导管;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因导管质量问题及导管堵塞等情况需要提前的拔管。 2019年1月份我院不良事件上报的导管滑脱事件有3例,占不良事件的 42.86%,而导管重置给患者带来了痛苦,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花费增加,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降低了患者满意度,导管滑脱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导致死亡。为了保证患者安全,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护理部针对1月份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分析。(见图1) 图1 2019年1月份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二、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 (一)通过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查看病例,找出引起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常见高危因素(见图2)。

图2 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

(二)护理部根据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制定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各科室护士长、临床科室质控护士,共70人。通过问卷收集,结果见表1。 1、调查问卷结果: 表1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2、通过频数概率统计方法,显示结果如下(见图3): 编号对应: 1. 患者年龄≥70岁; 2. 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 3. 患者难以耐受、自行拔管; 4. 患者翻身时外力拔出; 5. 陪人看护不到位; 6. 患者、陪人对预防管路滑脱措施依从性差; 7. 医护沟通不到位; 8. 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 9. 护理评估不到位;10. 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差;11. 护士巡视观察不到位;12. 导管固定不规范;13. 质控督导不到位;14. 培训落实不到位; 图3 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高风险因素数据统计分析 3、结论: 高风险原因比例曲线显示:高风险原因比例>80%的有1、2、3、8、12,“患者年龄偏大”占81.42%,“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占98.57%,“患者难以耐受、自行拔管”占91.42%,“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导管固定不规范”均占80%,根据“频数概率统计法”将这五项定为改善重点。 PDCA循环 1、P(Plan:计划)

非计划性拔管上报表

非计划性拔管事件上报表 一、事件发生时病人状态: 1.病人的意识: 口清醒口嗜睡口意识混乱口昏迷2.管路滑脱前是否曾使用镇静药物? 口有口无 3.拔管时病人的意识状态评分(请写出具体分值): Ramsay评分:或RASS评分: 4.管路滑脱前病人是否有约束: 口是口否 5.最近一星期病人自拔管路次数(包含上述管道类型次数): 口超过一次以上口无口不知道6.平时有无陪伴者: 口有口无口不知道 7.事件发生时陪伴者是否在场: 口有(口家属口看护口护理人员口其他,请说明:)口无口不知道 8.事件发生于何项活动过程: 口上下床移位时口进行检查时口处置照护时口洗澡时口翻身时口卧床休息时口静坐时 口行进时(含走路或使用轮椅时)口从事复健活动时口不知道 口其它,请说明 二、事件发生内容 1.错误类型: 口管路滑脱→口自拔口意外滑脱 口提前拔管(阻塞、感染、导管材质) 2.管路种类(可复选): 口气管内套管口气管内鼻管口鼻胃管口导尿管口胸引管口中心静脉导管口动静脉插管口T型引流管口其他,请说明: 3.固定管路使用之材质:

口布料口纸料口绳结口粘贴敷料 口其他,请说明: 4.是否重新插管:(拔出后24小时内) 口是口否口不需要口不知道 三、管路固定方式作业标准流程: 口有→ 口制定书面史件口实施相关教育训练口建立监测机制 口执行监测及评值口其他,请说明: 口无 口不知道 四、事件发生可能原因(可复选): □与病人生理及行为因素相关→ 口病人约束中自拔口病人松脱约束口病人躁动 口其他,请说明: □与工作状态/流程设计因素相关→ 口未依照约束标准执行口未进行双手保护约束 口事前缺乏对病人完整评估口未使用呼吸器软管支托器材 口管路固定方式技术规范不完整口当时护患比情况(护士数:患者数)口未依照管路固定方式作业标准流程口其他,请说明: □与人员个人因素相关→ 口约束技术不适当口管路固定技术不当口临床训练不足口因注意力转移造成疏忽口其他,请说明: □与沟通相关因素→ 口病人与家属缺乏沟通口病人于医护人员沟通不良 口宣教提供不足或宣教方式不当口医护团队间沟通不足 口其他,请说明: □不知道 □其他因素,请说明: 五、请叙述整起事件经过以及您认为发生本次事件的可能原因。例:护理人员听见病房有重物坠地声前往检视,发现一名男病人斜坐地面,主诉入厕后上床时,因病

非计划性拔管

定义 意外拔(脱)管(Unplanned Extubation UE)是指导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导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一旦发生UE可能对患者造成损伤延长住院天数增加费用甚至导致病死 观察要点 患者年龄病情、治疗、意识、配合及沟通程度、活动能力及精神状态,呼吸机模式,是否耐受,是否用镇静剂,约束带的使用,是否重置管,管道固定情况,气囊压力,清洁度,已采取措施情况 操作要点 1 人工气道导管的位置 气管插管导管的固定:导管尖端在气管的中段,隆突上方2~3 cm处,经口插管深度为(22 ±2) cm ,经鼻插管深度为(27 ±2) cm。 插管有效固定 2插管有效固定 气管插管后首先要确认插管的深度,用胶布将牙垫和气管插管固定在一起,再用丝绸胶布固定气管插管于双侧脸颊,然后用绷带再次固定,松紧度适宜,以可容纳一个手指为宜。绷带固定时要打死结,并要注意脖子两侧及枕后皮肤,必要时用薄纱布隔开。防止破溃,胶布及寸带如有污染、潮湿,要及时予以更换。每班记录插管外露刻度,插管外露长度应≤7~10cm,因为气管插管外露7~10cm的长度也使患者拔管成为可能。每班测量气囊压力并记录,气囊压力应维持在1.96~2.94kPa(约30cmH2O)。 3 气管插管口腔护理操作流程 1、备齐用物到床旁,核对病人,向清醒病人解释。 2、听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有无痰鸣音,按需吸痰 3、整理病人的口腔和颈部衣物,导线理顺,妥善固定胃管、呼吸机管道等。助手协助将病人取得合适的体位,头部侧向操作者。 4、检查气囊是否充足,避免冲洗液进入下呼吸道。 5、按铺无菌治疗盘方法打开基础包,戴手套,无菌治疗巾铺于病人颈下稍靠右侧。 6、将治疗巾内治疗碗一分为二,弯盘压垫、胶布、纱布、压舌板等依次摆放在治 疗巾内:取适量棉球夹入治疗碗内,弯盘放在病人右侧治疗巾上。 7、查看气管插管距门齿的长度,在助手的协助下拆开病人气管擦管固定胶布(烦 躁病人可暂时不拆开胶布),助手左手托住病人下颌,并以此为支点,拇 指、食指固定病人气管插管和牙垫。 8、用压舌板撑开病人口腔,用电筒仔细察看口腔粘膜及牙齿的数目,注意有无松 动的牙齿和缝合的线头。有松动的牙齿可用7号缝线牵于口腔外。 9、用注射器抽吸NS(或漱口液),交予助手,依次由对侧向近侧、上侧向颊部冲 洗,边冲洗边边抽吸。注意冲洗和吸力适度,按需要吸引口、鼻咽部分 泌物。 10、助手将气管插管移向操作近侧,操作者用镊子传递棉球,按顺序擦洗对侧口腔; 更换牙垫位置(避免牙垫压迫时间过长造成牙龈损伤),然后再擦洗对 侧颊部。助手将气管插管移向操作者,按顺序擦洗近侧口腔、近侧颊部, 最后擦洗上下腭及舌尖。完成后再次检查插管距门齿长度,注意保持操 作前后置入长度一致。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荐读】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目前临床常用的管道有很多,例如胃管、尿管、深静脉置管、各种外科腹部引流管、胸管等。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常作为治疗和观察病情的手段和判断预后的依据, 被称为“ 生命的管道”。作为临床护士,必须要做到管理好这些管道,尽量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使其各置其位,各司其责。 非计划性拔管(UEX)指任何意外发生的或被患者有意造成的拔管。其实质是指医护人员非计划范畴内的拔管,通常包含以下情况: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除的导管;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因导管质量问题及导管堵塞等情况需要提前的拔管。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临床上常见的管道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类:供给性管道、排出性管道、监测性管道、综合性管道。 供给性管道是指通过管道把氧气、水分或药液补充到体内。如:静脉输液管道、氧气管、鼻饲管、深静脉置管等。在危重病人抢救时,这些管道被称为“生

命管”。如:深静脉置管由于它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以及能在短时间内建立安全、迅速、可靠的血管通路,所以在临床输血、补液、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危重患者抢救等方面被广泛应用。 排出性管道是指通过专用性管道来引流出体内的气体和液体等,常作为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指标。如:胃肠减压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尿管、各类外科手术引流管等。例如:胸腔闭式引流管可以引流胸膜腔内的积气、积液、重建负压、促进肺复张;同时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和颜色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监测性管道是指放置在体内的观察哨和监护站,监测病情变化的管道。如:上腔静脉导管、有创动脉置管等。例如:上腔静脉导管不仅可快速补充液体,还可用来测量中心静脉压,表明右心前负荷,对指导补液和调节输液滴速有重要的意义。 综合性管道是指具有供给性、排出性和监测性功能,在特定情况下发挥特定的功能。如:胃管有三重作用:1.在昏迷或下颌骨折时,可作为鼻饲管喂饲;2.在胃肠手术后, 可作为胃肠减压管,吸出胃肠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病人的腹胀、腹痛等不适;3.当上消化道出血时,胃管可监测引流液量、性质和颜色可判断出血的速度和量。 依据拔管对患者病情或预后影响程度可将导管分为高危导管和非高危导管。 1.高危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后导致生命危险或病情加重的导管,如气管导管、胸引管、T管、脑室引流管和动静脉插管;另外各专科由于疾病和手术的特殊性,可根据其特点列出专科高危导管,如胃和食道术后的胃管及鼻肠管、前列腺及尿道术后的尿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