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勘探大纲

合集下载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教学大纲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教学大纲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教学大纲
第一章引言
本章介绍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背景意义、发展历程以及本教学大纲
的编写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地球物理勘探基础知识
本章主要介绍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地球结构与性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分类及其应用领域等内容。

第三章地震勘探技术
本章详细介绍地震勘探技术的原理、仪器设备、数据处理方法以及
在地下矿产、地质构造、地下水等方面的应用。

第四章重力勘探技术
本章重点阐述重力勘探技术的基本概念、测量仪器、数据解释方法
以及在地下结构、矿床勘探、油气勘探等领域的应用。

第五章磁法勘探技术
本章详细介绍磁法勘探技术的原理、仪器设备、数据处理方法以及
在地磁场分布、矿床勘探、地质构造等方面的应用。

第六章电磁法勘探技术
本章重点介绍电磁法勘探技术的工作原理、仪器设备、数据采集与
处理方法以及在地下水资源、矿产勘探、地下构造探测等方面的应用。

第七章地震电磁法综合勘探技术
本章综合介绍地震与电磁方法相结合的勘探技术,包括综合勘探方
法的优势、实际应用案例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

第八章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
本章主要阐述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可能的创新方向,引导学生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长远发展有系统的认识。

结语
通过本大纲的学习,学生将全面掌握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基本知识、原理与应用,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愿本
大纲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指南,帮助他们在地球物理探测
技术领域取得更好的成就。

《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教学大纲

《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教学大纲

工程地球物理勘探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10350Z10课程名称:工程地球物理勘探/Engineering geophysics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专业选修课)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场论、地震波勘探原理、振动与测试原理、工程与水文地质学适用专业:地球物理学、地质工程以及建筑质量检测等教材:1.陈仲候等编. 工程与环境物探教程.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2.周天福主编. 工程物探.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教学参考书:1. 李大心. 探地雷达方法与应用.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2. 熊章强,周竹生,张大洲. 地震勘探.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3. 刘云桢. 工程物探技术.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4. 雷宛,肖宏跃,邓一谦.工程与环境物探教程.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是地球物理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地震波、电磁波、声波以及超声波解决地质工程问题、评价建筑质量以及评估地质灾害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无损物理探测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科学态度,为其进一步创新夯实专业基础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知识要求掌握采用折射波、高密度电阻率法以及瞬变电磁法探测土石分界面的方法技术;掌握地质雷达探测公里路基、路面缺陷和厚度探测方法技术;掌握动测和超声波桩基检测的方法技术;学习瑞雷波法探测高速铁路路基病害的方法技术;掌握桥梁、坝基以及混凝土检测技术;掌握超前探测与地质灾害预报方法技术以及应用剪切波测试场地抗震强度技术。

2.能力要求具备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瞬变电磁法、几何电阻率、地震发射波法等地球物理方法探测岩溶、断裂和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体的能力;并能初步具备综合利用背景条件、方法技术、数据处理以及资料解译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解决各类地球物理工程问题的能力。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物理勘探原理(大纲)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物理勘探原理(大纲)

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格式
招生单位名称(盖章):填表人:
征。

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包括:野外观测系统、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低速带测定与静校正、地震组合法和多次覆盖技术。

地震波速度,包括: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各种地震波速度的概念、地震波速度的测定、各类地震波速度的相互关系和地震波速度的应用。

2. 电法勘探原理
岩石和矿物的电磁学性质;大地中的恒稳电流场;大地中的交变电磁场;电法勘探的工作原理(均匀大地电阻率测定,视电阻率概念,视电阻定性分析关系式,电阻率法分类及装置类型,常用电阻率法视电阻率表达式的关系,几何测深与变频测深及扩散测深,地质断面与地电断面,一维、二维与三维地电模型)垂向电测深法(水平层状介质表面点电流源电场及视电阻率公式,电测深理论曲线及其性质,电测深曲线等值现象,野外工作方法与技术)
电剖面法(联合剖面法,对称四极剖面法,偶极剖面法,中间梯度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基本思想,装置形式,仪器与施工方法,典型结构异常图示与分析)
大地电磁测深法(大地电磁场,水平层状介质大地电磁测深原理,二维介质大地电磁测深原理,仪器与野外工作方法简介)频率测深法(人工谐变场类型及其所产生的电磁波传播途径,波场区的划分可控源声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原理。

频率测深法原理,工作方法与特点)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基本原理、野外施工技术、工作方法与特点)
瞬变电磁测深法(人工瞬变场类型及其所产生的电磁波传播途。

_地球物理勘探概论教学大纲

_地球物理勘探概论教学大纲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教学大纲(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编号:3x2060390学时:48学分:2.5主讲教师:唐振平一、课程性质地球物理勘探概论是地质构造研究(尤其是区域、深部构造调查)、矿产调查(特别是隐伏产状矿产)及工程地质调查中先进而且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地球物理勘探各种勘探方法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等勘探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利用各种地球物理方法解决各种地质问题的前提,各种资料处理方法的原理和基本思路,以及利用上述地球物理方法进行地质解释的原理和过程等内容。

同时,本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系统观和全局意识,加强学生实验和动手能力的锻炼。

二、课程设计(一)理论课程的基本内容:地球物理勘探概论课程是我校资源勘查工程等非地球物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授课44学时,共分为四个知识模块,详细学时分配情况如下:1.第一知识模块是通论部分—概念模块(6学时)主要讲述地球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主要问题。

2.第二知识模块是地球物理勘探的重力勘探模块(12学时)主要讲述重力勘探的基本原理、野外工作方法、数据的处理及解释。

3.第三知识模块是地球物理勘探的磁法勘探模块(12学时)主要讲述磁法勘探的基本原理、野外工作方法、数据的处理及解释。

4.第四知识模块是地球物理勘探的电法勘探模块(14学时)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各种电法勘探方法的基本原理、野外工作方法、数据的处理及解释。

(二)认识实践课程基本内容(4学时)1.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1)本课程设计了三类实验教学内容:一是了解型实验,主要通过操作各种地球物理方法所使用的现代仪器,使学生对各种仪器的功能有个感性认识;二是专题型实验,通过进行野外数据的采集和解释,使学生对地球物理方法的整个工作过程有个实习经历,从而可加深学生对地球物理各种方法的应用过程和效果的全面了解;三是综合型实验,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同时使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和分析问题能力。

勘查地球物理复习提纲

勘查地球物理复习提纲

物探考试题概要方向剩余密度:地质体与围岩密度之差;布格重力异常:在法耶异常基础上再加上中间层校正,即经过正常场校正、地形校正、布格改正(高度校正和中间层校正)的重力异常,称为布格重力异常。

0g g g g g g A -+++=中高地布δδδ∆视电阻率法:建立在地壳中各种岩矿石具有各种导电性差异的基础上,通过观测和研究与这些差异有关的天然电场或人工电场的分布规律,从而达到查明地下构造或者寻找有用矿产的目的。

其中中间梯度法效率最高。

正演、反演:由地下所对应的场源体特征确定物理场的空间分布特征,称为正演问题。

由物理场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确定地下所对应的场源体特征,称为反演问题。

多解性:满足所给重力异常剖面的基底起伏的各种解释;引起相同异常的可能源的锥形区。

充电法:对地面上、坑道内或者钻孔中已经揭露的良导体直接充电,以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

应用:(1)圈定矿体的范围及倾向;(2)解决相邻两露头的矿体在深部是否相连的问题;(3)在已知矿体附近找盲矿体;(4)在追踪地下金属管线;电测深法:又名电阻率垂向测深。

是利用岩矿石的导电性差异为基础,分析电性不同的岩层沿垂向分布情况的一种电阻率方法。

原理:采用在同一测点上逐次扩大供电极距,使探测深度逐渐加大,从而得到观测点处视电阻率ρs 沿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情况。

高次导数:压制深部地质体的区域异常,突出了小而浅的地质体的局部异常。

划分多个相邻地质体的迭加异常优点:(1)不同形状地质体的重力异常导数具有不同的特征,这有助于对异常的解释和分类。

(2)重力异常的导数可以突出浅而小的地质体的异常特征而压制区域性深部地质因素的重力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离不同深度和大小异常源引起的叠加异常。

且导数的次数越高,这种分辨能力就越强。

(3)重力高阶导数可以将几个互相靠近、埋藏深度相差不大的相邻地质体引起的叠加异常分离开来上下延拓:向上延拓:将观测平面上的实测异常值,换算到观测平面以上某一高度上的异常——称为向上延拓。

地球物理勘探考试大纲

地球物理勘探考试大纲

《地球物理勘探》考试大纲学院(盖章):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负责人(签字):专业代码:070801 专业名称:固体地球物理学考试科目代码:845 考试科目名称:地球物理勘探(一)考试内容试题以陆基孟主编《地震勘探原理》上、下册(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岳建华,刘树才编《矿井直流电法勘探》(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徐州)、陈乐寿等编著《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处理与解释》(石油大学出版社,1989)为蓝本,内容以地震勘探、直流电法勘探为主,涵盖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并涉及部分放射性探测、地温测量的内容。

试题重点考查的内容:一、地震勘探部分1、地震波运动学理论几何地震学的基本概念、各种介质情况下的反射玫时距曲线以及折射波运动学。

2、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地震勘探野外工作、观测系统、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低速带测定、地震组合方法以及多次覆盖技术。

3、地震波速度影响速度的各种因索、各种速度概念、速度的测定方法以及各种速度间的转换关系。

4、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地震剖面的特点、复杂界面反射波的特点、地震勘探的分辨事,反射界面真正空间位置的确定等内容。

5、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内容和方法、断层解释、相干体技术、特殊地质现象解释、构造图的绘制等内容。

6、地震波动力学理论概述波动方程的建立与求解、实际介质中的地震波以及波动地震学与几何地震学的关系。

7、地震资料的岩性解释利用速度信息、厚层和薄层反射振幅信息、地震属性进行岩性解释的基本方法或技术。

8、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三维地震勘探的方法原理和基本特点,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方法及流程,三维地震勘探的关键技术。

二、重磁电勘探部分1、电法勘探原理直流电法、大地电磁测深法、人工源频率域电磁测深法、人工源时间域电磁测深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

2、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处理方法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处理原理,克服干扰的措施,远参考法的原理。

3、均匀层状介质大地电磁测深理论均匀层状介质中大地电磁场传播的基本特性,阻抗递推公式,视电阻率的频率特性。

第三章地球物理勘探

第三章地球物理勘探

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 综合含水率:指油田日产水量与日产液量之比。
• 容积法:指利用油(气)藏地下资料,以确定油
(气)藏储油(气)体积来计算油(气)地质储
量的方法。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三章地球物理勘探
石油原始地质储量:
N=100Ao h (1-Swi ) o / Boi A—含油(气)面积:指含油(气)边界线在平
• 地面地形研究:地质勘探、遥感技术。
• 地球物理化学勘探:重力、磁力和地震勘探。
• 钻探井:取岩心、岩屑和测井等,然后进行评价。
• 对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油藏实施开发。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三章地球物理勘探
第一节 油气勘探方法
对油气勘探来说,虽然最终目的是寻找油气田,
但是工作一开始却不能直接进行油气田的勘探工
2 地球物理测井法
地球物理测井简称“测井”。它是通过钻井所钻 井孔而进行的各种测井工作。其中包括电阻率测 PPT文档井演模板 、自然电位测井、放射性测井和第三声章地球波物理勘测探 井等。
(三)地球化学勘探法
地球化学勘探法简称“化探”。其中包括气测 法、沥青法、细菌法等。其主要原理是:当地下 有油气藏存在时,油气就会向上扩散,尽管数量 有限,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总会在地表 土壤或岩石中出现一些烃类气体、微量沥青以及 与烃类有关的细菌、元素和盐类等等。
(2)解决的问题
• 研究岩石和构造等的地质问题;
P•PT文档研演模板 究区域的石油地质条件;
第三章地球物理勘探
• 研究油气藏形成的可能性;
• 对油气资源进行远景评价(资源量=生油量生聚 系数)
2 地下地质研究
(1)研究方法:钻参数井
• 钻井岩屑(录井资料)

地球物理勘探 2022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地球物理勘探  2022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地球物理勘探》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地球物理勘探(限物探方向)二、适用专业:地球物理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球物理勘探、资源与环境-地质工程(油气地球物理勘探工程)三、参考书目(请依据考试内容选择以下参考书)《地震勘探原理》(第3版),陆基孟,王永刚主编,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

《地震数据处理方法》,牟永光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四、考试内容要求考查考生掌握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程度,以及分析和解决地球物理勘探问题的能力。

试题内容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综合题等,其中综合题中可能有问答、计算和证明等多种形式。

五、考试范围1、地震波运动学地震波的基本概念,一个界面情况下反射波的时距曲线,地震折射波运动学,多层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

2、地震信号的频谱分析频谱分析概述,付立叶展式的重要性质,频谱资料的获得和整理,地震波频谱的特征及其应用,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滤波方程,频率滤波参数选择的基本原则。

3、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野外工作方法,地震测线的布置,观测系统及其图示方法,地震波的激发,地震波的接收,低速带的测定。

4、地震组合法原理地震勘探中干扰波的特点和组合法的提出,简单线性组合的方向特性,随机干扰的特点,组合对随机干扰的统计效应,确定组合参数的方法步骤和基本原则,组合的频率特性,各种组合方式。

5、共反射点叠加法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多次反射波的特点,多次叠加的特性,多次叠加的相位特性、频率特性和统计效应,多次覆盖参数对叠加效果的影响及其选择原则,影响叠加效果因素分析。

6、地震波速度地震波在岩层中传播速度,几种速度概念,平均速度的测定,叠加速度的求取,各种速度之间关系及换算公式。

7、地震数据处理基础一维傅立叶变换及频谱分析,采样与假频,一维数字滤波,二维傅立叶变换及二维频-波谱分析,空间假频,二维数字滤波。

8、预处理及真振幅恢复数据解编,道编辑,野外观测系统定义,波前发散能量补偿,地层吸收能量补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处理方法
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处理原理,克服干扰的措施,远参考法的原理。
3、均匀层状介质大地电磁测深理论
均匀层状介质中大地电磁场传播的基本特性,阻抗递推公式,视电阻率的频率特性。
4、非均匀介质大地电磁测深理论
张量阻抗及其旋转特性,静态位移,TE极化,TM极化,TE、TM两种视电阻率的频率特性不一致的原因。
4、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
地震剖面的特点、复杂界面反射波的特点、地震勘探的分辨事,反射界面真正空间位置的确定等内容。
5、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内容和方法、断层解释、相干体技术、特殊地质现象解释、构造图的绘制等内容。
6、地震波动力学理论概述
波动方程的建立与求解、实际介质中的地震波以及波动地震学与几何地震学的关系。
7、地震资料的岩性解释
利用速度信息、厚层和薄层反射振幅信息、地震属性进行岩性解释的基本方法或技术。
8、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三维地震勘探的方法原理和基本特点,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方法及流程,三维地震勘探的关键技术。
二、重磁电勘探部分
1、电法勘探原理
直流电法、大地电磁测深法、人工源频率域电磁测深法、人工源时间域电磁测深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是:
1.基本概念要清晰。要掌握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基本理论,重点掌握地震勘探与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对知识要会综合运用。要了解各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适应性,针对勘探地质任务灵活选择工作方法与设计观测系统,注重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设计与应用。
(三)、考试基本题型
基本题型可能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和分析论述题等。
一、地震勘探部分
1、地震波运动学理论
几何地震学的基本概念、各种介质情况下的反射玫时距曲线以及折射波运动学。
2、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观测系统、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低速带测定、地震组合方法以及多次覆盖技术。
3、地震波速度
影响速度的各种因索、各种速度概念、速度的测定方法以及各种速度间的转换关系。
《地球物理勘探》考试大纲
学院(盖章):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负责人(签字):
专业代码:070801专业名称:固体地球物理学
考试科目代码:845考试科目名称:地球物理勘探
(一)考试内容
试题以陆基孟主编《地震勘探原理》上、下册(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岳建华,刘树才编《矿井直流电法勘探》(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徐州)、陈乐寿等编著《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处理与解释》(石油大学出版社,1989)为蓝本,内容以地震勘探、直流电法勘探为主,涵盖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并涉及部分放射性探测、地温测量的内容。试题重点考查的内容:,基本方法。
6、重力勘探基础
地球重力场的组成,正常重力场,重力异常,重力观测资料的改正,重力勘探基本工作方法、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方法。
7、磁法勘探基础
地球磁场的基本特性,地磁要素,地球磁场的组成,正常磁场,磁异常,磁测资料的改正,磁法勘探基本工作方法、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