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粉尘产生机理探索

合集下载

[安徽]隧道工程通风技术及粉尘处理方法(探究)_secret

[安徽]隧道工程通风技术及粉尘处理方法(探究)_secret

xx隧道施工的通风技术及粉尘处理方法xx xx中交三航局xx铁路xx段站前五标摘要:隧道施工,尤其特长大隧道施工,搞好通风防尘是改善洞内施工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是采用无轨运输方式,更要全力搞好。

通风防尘主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有毒气体,主要来源于爆破炮烟和内燃机械废气;二是粉尘,主要来源于洞内开挖爆破和机械作业扬起的灰尘等。

关键词:隧道施工;通风;防尘1. 工程概况xx隧道位于xx省xxxxxx地区, 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大,坡陡,坡度约27°~40°,植被发育,以杉木为主,毛竹林次之。

隧道最大埋深约100m。

隧道进口里程XX,出口里程XX,是全长2230m的双线隧道。

2.通风方案选择2.1 通风方式选择2.1.1 通风布置以通风降尘净毒为主,狠抓机械净化,实施水幕降尘,减少污染。

通风采用管道压入式通风方式供风,风机距洞口20m安设,风管口距工作面60m左右。

2.2 通风设计2.2.1 设计依据根据我国TB10204-200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及铁建设[2010]241号规定, 隧道内有害气体最高容许浓度: 一氧化碳最高容许浓度为30 mg/ m3 , 在特殊情况下, 施工人员必须进入工作面时, 浓度可为100mg/ m3, 但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0min。

3m/min 的新鲜空气,维持隧道内的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隧道的工作人员获得3适宜温度(15~20 ℃),并能在爆破后最长排烟时间不大于1h,出碴时洞内通风良好。

2.2.2 计算依据(1)隧道单头掘进最大通风距离1115m。

125m。

(2)距离较长时通风计算断面约2(3)最多施工人数按80人计算。

(4)施工内燃机械:2台装载机,3台自卸汽车(洞内)共计769kW (2×155+3×153)计算。

(5)每循环开挖方量417.933m ,需炸药298kg (围岩为IIIb )。

2.2.3 通风计算(1)影响因素。

钻爆法隧道施工粉尘防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钻爆法隧道施工粉尘防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钻爆法隧道施工粉尘防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道路、铁路、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日益重要,而地下施工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地下施工过程中,隧道工程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隧道施工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给工人的身体健康和施工环境造成极大影响。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粉尘防治成为隧道施工的重要问题。

钻爆法隧道施工是一种在岩石中进行爆破破碎的方式,其产生的粉尘量较大。

由于隧道施工粉尘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严重,因此如何有效的防治钻爆法隧道施工粉尘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本研究旨在探讨钻爆法隧道施工粉尘防治的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研究隧道钻爆法施工产生粉尘的原因,分析各种因素的贡献率,为钻爆法隧道粉尘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2. 探讨隧道钻爆法施工粉尘防治的措施和方法,包括现有的粉尘防治管理制度,粉尘防治技术特点等,并对粉尘防治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

3. 分析不同的粉尘防治技术、设备、材料等的优劣,提出可行的优化建议,找到最佳的钻爆法隧道施工粉尘防治方案。

4. 通过现场实验和数据分析方法验证所提出的钻爆法隧道施工粉尘防治方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如下:1. 翻阅相关文献资料,收集隧道施工粉尘防治的相关信息。

2. 基于实际的钻爆法隧道施工场地进行样本采集,对样本进行实验测量,分析粉尘产生的原因。

3. 探究并总结粉尘防制技术:研究不同的粉尘防治技术,包括喷水、喷雾、机械过滤等,分析各项技术的优缺点,并阐述它们的适用性和限制性。

4. 提出粉尘防治的详细方案,通过现场实验和数据分析方法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5. 撰写论文,撰写研究结论及建议。

三、预期成果及意义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如下:1. 对于钻爆法隧道施工所产生的粉尘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案。

从而为钻爆法隧道施工的粉尘防治工作提供可行性方案。

2. 提高钻爆法隧道粉尘防治的技术水平,为其他地下建筑技术的粉尘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公路工程施工扬尘机理及抑尘技术研究

公路工程施工扬尘机理及抑尘技术研究

公路工程施工扬尘机理及抑尘技术研究公路工程施工扬尘是指在公路建设和维护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问题,其产生主要源于土壤、路基和路面施工过程中的振动、破碎、搅拌等作业,以及车辆行驶和运输过程中的轮胎碾压和车辆排放等活动。

扬尘问题不仅影响了公路施工工地周围的环境质量,也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公路工程施工扬尘的机理及抑尘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扬尘机理1.1 扬尘产生机理一旦扬尘产生,会由风力和气流的作用而传播扩散。

风力是扬尘传播的主要推动力,风速越大、风向越明显,扬尘的传播范围就越广。

而气流则是指气体在地表和周围环境之间的流动,气流的作用会影响扬尘的聚集和分散。

扬尘的沉降是指扬尘颗粒物在空气中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沉积到地表的过程。

扬尘颗粒物的沉降速度与颗粒物的粒径、密度和空气阻力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大颗粒的扬尘沉降速度快,小颗粒的沉降速度慢。

二、抑尘技术研究2.1 抑尘技术原理针对公路工程施工扬尘问题,需要采取适当的抑尘技术来进行控制。

抑尘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降低扬尘颗粒物的产生、传播和沉降速度,从而达到减少扬尘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目前常用的抑尘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

物理抑尘技术包括覆盖、封闭、湿润等方法。

覆盖是指在施工现场的裸露土壤、砂砾等地表覆盖一层覆土或覆盖材料,以减少土壤的扬尘。

封闭是指采用挡土板、挡土墙等设施将施工场地进行封闭,减少外部的风力对扬尘的推动作用。

湿润是通过喷洒水雾或添加粘结剂等方法将施工场地的表面水湿化,使土壤颗粒固结在一起,减少扬尘的产生和传播。

化学抑尘技术主要是指在土壤和扬尘颗粒物表面喷洒化学药剂或添加化学抑尘剂,使扬尘颗粒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扬尘的空气动力学效应。

生物抑尘技术是指利用植物植被来进行抑尘,通过种植草坪、灌木等植物,增加地表的覆盖率,减少土壤的风蚀和扬尘。

目前,国内外对公路工程施工扬尘的抑尘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隧道施工中粉尘控制方法分析

隧道施工中粉尘控制方法分析

隧道施工中粉尘控制方法分析摘要:隧道工程施工离不开各种大型设备的应用,更离不开对岩石的处理和改造,这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粉尘。

另外,地质作用和地质变化也可能导致一定的粉尘。

这些粉尘的存在给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了威胁,也对施工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本文首先简单的介绍了粉尘的分类和产生原因,而后对隧道施工中粉尘控制方法和具体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隧道施工;粉尘;控制引言中国国土面积十分辽阔,山地丘陵地形十分多见,这给基础设施建设和公路工程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施工人员常用隧道施工手段完成公路建设。

但是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特别是工作面开挖、钻爆施工、出渣过程等步骤中,粉尘问题往往非常严重。

为了解决粉尘带来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我们有必要对隧道施工中粉尘控制方法进行分析。

1隧道施工中的粉尘第一,粉尘的分类。

所谓的粉尘指的是在隧道挖掘、固体废弃物装车运出、混凝土喷射等步骤中出现的、长时间在空气中悬浮的细微颗粒,它往往具有形状不规则、颗粒直径较小、弥漫度高等特点。

根据粉尘的直径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成四种:第一种为粗尘,其直径往往在四十微米以上,为一般筛分的最小直径,通常很容易自行沉降;第二种为细尘,其直径一般在十微米到四十微米之间,光线条件好的时候可以直接肉眼观测到,在静止不动的空气中能够自行沉降;第三种为微尘,其直径一般在十微米到0.25微米之间,利用常规的光学显微镜即可观察到,一般在静止空气中等速沉降;最后为超微粉尘,其直径在0.25微米以下,利用超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在空气中可以长时间停留,并且可以跟随空气分子作布朗运动。

如果按照粉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来分,粉尘可以分成呼吸性粉尘、非呼吸性粉尘和全尘,呼吸性粉尘指的是直径在7微米以下、可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内部、导致人体病变的粉尘,其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是一种突出的威胁,粉尘防治主要针对的就是这部分呼吸性粉尘。

第二,粉尘产生的根源。

高原特长隧道环保除尘控制措施的探索及应用

高原特长隧道环保除尘控制措施的探索及应用

高原特长隧道环保除尘控制措施的探索及应用作者:宋卫忠尹吉才来源:《甘肃科技纵横》2022年第04期摘要:隧道建設属于地下工程,建设空间狭窄,施工作业集中。

由于出风口单一,隧道内开挖爆破烟尘、喷射混凝土粉尘、施工机械排放尾气、支护焊接烟尘全靠通风机产生的风压向外排出。

随着开挖进尺的加深,洞口通风机产生的风压达到掌子面时压力较弱,通风排烟作用较差,隧道内空气清洁度较差。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职业健康标准的不断提高以及绿色低碳建造技术的大力推广,施工企业应该积极转型升级,应用新能源,降低碳排放,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保障措施,清洁隧道环境。

关键词:公路隧道;通风降尘;绿色低碳中图分类号:U453.83 文献标志码:A1 工程概况S38线王格尔塘至夏河高速公路 WXSG-6标段起点桩号 K26+136,终点桩号 K33+800,路线全长7.664 km,本合同段共设置桥梁421.75 m/2座,夏河2 号长隧道1 620.5 m/1座,拉卜楞特长隧道5511m/1座,路基111 m。

按双线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整体式路基宽度25.5 m,分离式路基宽度12.75 m,设计速度80km/h 。

其中拉卜楞特长隧道进、出口共开设四个工作面,独头掘进深度为 2755m,无斜井、竖井。

隧址所在地夏河县处于青藏高原东北缘过渡带,属寒冷冬干型高山草原气候区,随着开挖进尺的加深,隧道内低压、缺氧现象明显。

2 隧道通风要求(1)拉卜楞特长隧道地处高原地区,海拔为3000 m ~3 700 m,空气中含氧量应大于20%。

(2 )每人应供应新鲜空气3 m3/min,采用内燃机械作业时,供风量不宜小于4.5 m3/(min·kW)。

全断面开挖时风速不应小于0.15 m/s,导洞内不应小于0.25 m/s,但均不应大于6m/s。

(3)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含量(PC- TWA),白云山、大理石、石灰石粉尘含量总体不超过8 mg/m3,沉淀的 SiO2粉尘不超过5 mg/m3,电焊烟尘不超过4 mg/m3,水泥粉尘(游离SiO2含量小于10%)不超过4 mg/m3[1 ]。

隧道内粉尘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隧道内粉尘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隧道内粉尘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引言隧道作为现代化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通运输、采矿、地下工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隧道作为一个封闭的空间,粉尘等有害物质的积累会对人体健康和设备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隧道内粉尘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隧道内粉尘的来源和危害1.隧道内粉尘的来源隧道内的粉尘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1)采矿活动:采矿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尘埃,采煤机、输送机、煤气抽放等设备的运转都会产生粉尘。

(2)交通运输:隧道内的车辆行驶时,轮胎与路面的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2.隧道内粉尘的危害隧道内粉尘对人体和设备产生的危害如下:(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肺癌等疾病。

(2)对设备的影响:粉尘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加设备维修成本。

三、隧道内粉尘控制技术的分类隧道内粉尘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分类:1.机械控制技术:采用机械设备进行粉尘控制,主要包括湿式除尘器、干式除尘器、风机等。

2.化学控制技术:采用化学反应进行粉尘控制,主要包括喷淋除尘技术、化学吸附技术等。

3.生物控制技术:采用生物技术进行粉尘控制,主要包括微生物降解技术、植物吸附技术等。

4.物理控制技术:采用物理方法进行粉尘控制,主要包括静电除尘技术、光催化技术等。

四、隧道内粉尘控制技术的应用1.湿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是一种采用水膜吸附粉尘的设备,可有效地控制隧道内的粉尘。

该技术应用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下城隧道,通过安装湿式除尘器,成功地降低了隧道内的粉尘含量。

2.静电除尘技术静电除尘技术是一种利用静电场对粉尘进行分离的技术。

该技术应用于北京市的四环路隧道,通过安装静电除尘器,成功地降低了隧道内的粉尘含量。

3.化学吸附技术化学吸附技术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将粉尘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技术。

该技术应用于上海市的徐汇隧道,通过喷淋化学吸附剂,成功地降低了隧道内的粉尘含量。

4.光催化技术光催化技术是一种利用光催化反应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技术。

高海拔隧道施工期污染物扩散规律

高海拔隧道施工期污染物扩散规律

高海拔隧道施工期污染物扩散规律
陈星宇;吴剑;任松;张平;邓超;孔令伟
【期刊名称】《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年(卷),期】2024(58)1
【摘要】为了探究高海拔隧道施工通风过程中的污染物扩散规律,依托川藏铁路芒康山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的方法,研究高海拔隧道施工通风过程中粉尘和CO的扩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粉尘主要是以贴壁流动的形式向洞外扩散,在该过程中会聚集成为“粉尘团”.粉尘扩散主要是受到重力影响发生沉降,隧道内风速过大,不利于降低粉尘质量浓度.CO以“气团”的形式从掌子面附近向洞口迁移,在迁移过程中CO气团体积逐渐扩大,质量浓度峰值不断下降,逐渐形成“U形”的分布趋势,CO质量浓度的现场测试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隧道内的CO质量浓度会增大,隧道内同一位置CO质量浓度达到规范要求的时间会增加.推导基于海拔高度的隧道通风过程中CO质量浓度修正系数计算公式,对当前规范中CO的海拔高度修正系数进行很好的补充.
【总页数】12页(P176-187)
【作者】陈星宇;吴剑;任松;张平;邓超;孔令伟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昭通市昭泸高速公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947
【相关文献】
1.自然通风下高海拔公路单向隧道污染物扩散影响因素
2.高海拔隧道出碴车排放一氧化碳的扩散规律
3.高海拔隧道施工自卸车CO扩散规律
4.高海拔隧道施工出碴车二次扬尘扩散规律
5.爆破作业对高海拔隧道CO及粉尘扩散的影响规律探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隧道粉尘颗粒物的危害及控制措施分析

隧道粉尘颗粒物的危害及控制措施分析

交通节能与环保Transport Energy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隧道粉尘颗粒物的危害及控制措施分析门本,马强(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大桥工程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15)摘要:目前我国隧道大规模快速的发展,而钻爆法以其高效、经济的特点在隧道建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施工期隧道钻孔、爆破、喷射混凝土、出渣等施工工艺都会扬起大量粉尘颗粒物,严重危害现场人员的身体健康,降低施工现场的能见度影响施工效率和安全,同时大量颗粒物加剧机械设备磨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结合隧道开挖过程,根据粉尘在隧道内分布规律,粉尘产生因素及运移机理,通过比较隧道减尘、降尘、排尘、除尘、阻尘五种控制措施的特点,提出与现场相适应的粉尘颗粒物综合防治措施,从而减小粉尘的危害,提高现场施工环境质量。

关键词:隧道工程;粉尘颗粒物;除尘方式;综合防治中图分类号:U45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6478(2021)01-0144-04Harm of Tunnel Dust Particles and Control MeasuresMEN Ben ,MA Qiang(Bridge Engineering Company of Sichuan Road &Bridge (Group )CO.,LTD ,Chengdu Sichuan 610015,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tunnels in our country are large-scale and rapidly ,and the drilling and blasting method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unnel construction due to its high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Howev-er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tunnel drilling ,blasting ,spraying concrete ,slagging and other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will raise a large amount of dust particles ,which will seriously harm the health of on-site personnel ,reduce the visi-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site and affect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and safety.At the same time ,a large number of particles ag-gravate mechanical equipment.Wear and tear greatly reduce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bining the tunnel excava-tion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dust distribution rules in the tunnel ,the dust generation factors and the migration mechanism ,by compa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ve control measures of tunnel dust reduction ,dust reduction ,dust exhaust ,dust removal ,and dust prevention ,it is proposed to adapt to the sit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dust particles can reduce the hazards of dust and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on-site construction.Key words :tunnel engineering ;dust particles ;dust removal methods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0引言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铁路和公路隧道里程已成为世界上最多的国家,在隧道大规模建设过程中,施工过程中的缺陷也日渐显现,其中钻爆法目前仍是山岭隧道主要的施工方式,钻孔过程中涌出大量岩粉,掌子面爆破时产生烟尘,出渣车辆运输废气的排出并扬起地面的粉尘等在多个施工环节和施工工艺中都将会产生大量粉尘颗粒物[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施工粉尘产生机理探索
摘要:文章主要就隧道干喷混凝土施工中粉尘产生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对粉尘防治提出了几点看法,为粉尘防治工作提供了一些依据。

关键词:干喷、浓度、系统性
一、引言
隧道施工作业面的粉尘产生量是很大的,对劳动者的身体危害是巨大的,在隧道工程数量大增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将类似粉尘防治这方面的隧道施工作业安全和劳动保护提高到一个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职业健康和隧道工程质量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粉尘产生的机理
隧道工作面粉尘的主要来源可分为:
l)原始粉尘。

在开采前因地质作用和地质变化等原因而生成的粉尘,存在于岩体的层理、节理和裂隙之中。

2)爆破产尘。

在炸药爆炸的压力作用下,岩石中伴随大量裂隙的出现而产生的粉尘。

3)工艺产尘。

岩体在钻孔、弃碴装运等过程中受摩擦、碰撞、挤、压等作用而产生的粉尘。

另外,在喷射混凝土施工中,高压气流吹出水泥和细沙也产生大量粉尘。

在隧道施工中爆破产尘和工艺产尘是粉尘的主要来源,约占总产尘量的80%—90%,而其他尘源产尘量仅占10%—20%。

爆破产尘不必多说,主要谈谈工艺产尘,其中又以干喷施工为主。

影响干喷施工工艺中产尘的主要因素是以下几个方面:
(l)锚喷过程中形成的气料三相高速射流导致粉尘的产生。

水泥、石子、砂子按配合比拌合成三相物料在喷枪处加水水化成混凝土团粒。

喷射物料中的粉尘从喷浆机进入输送管道,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从喷浆口喷出的过程中。

喷射所产生的高速气流以及卷吸作用会破坏在空气运动过程中团粒的粘结,和空气中的粉尘一起形成物料气体双相流。

强大的气流也会对混凝上团
粒产生破坏作用。

喷射过程中所形成的紊流射流的横向掺混作用强烈,在射流边界上的气体与周围气体发生动量交换、把周围气体带到射流中,随同射流一起流动,即所谓的卷吸作用,从而使射流的横断面及流量沿射程方向不断增加,形成圆锥型流场。

由于动量交换,产生的高速气流会破坏团粒的粘结,并和空气中的粉尘一起形成物料气体双相流,从而造成锚喷粉尘污染源的产生。

由于紊流的间歇现象(iniermittency,即在流动中,某一点测得的流速在一段时间是脉动的而在另一段时间中测不到流速脉动),在接近射流边缘处的间歇系数甚小,而在射流中心部分,射流流动全呈现脉动。

在此流场中水泥、砂子和石子三相物料的粒径和重量不同,由于圆形射流紊动特性,悬浮的速度,输送速度和所受的力也不同,导致颗粒的直射、折射和旋转,产生三相物料的团粒分崩离析,气流含尘量高,质量大的石子携带的动能也大,造成回弹,产生粉尘。

对于该壁面射流,水泥、石子、砂子水化成的混凝土团粒高速到达受喷表面时,与巷道表面或已附着的混凝土发生碰撞,团粒结构破坏,产生粉尘。

(2)锚喷粉尘自身的特点,容易造成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料气双相流冲击喷枪口,空间变大,速度骤然降低,气流对物料的携带能力也随之下降,部分物料沉落;另外,未被湿润的微小物料颗粒,在高压气流的吹动下,被气流吹起,造成回弹并产生粉尘。

粉尘尘粒粒度越小,质量就越小,粉尘表面积就越大,吸附空气的能力也比较强。

这样在粉尘的表面就会形成一层空气膜,使得这种粒径小、质量小的粉尘不易沉降,可以常时间悬浮在洞内空气中。

各种不同粒径的粉尘的悬浮情况,除受粉尘尘粒的密度和粉尘分散度因素影响外,还受到空间和风流方向的影响。

在通常情况下,风速越高,悬浮的尘粒数量就越多,尘粒就越大。

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如果存在浓度差别,则粉尘往往就会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移动,具有趋向于浓度均匀化,这种特性称为粉尘的扩散性。

由于粉尘的这些特性,给锚喷粉尘的防治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

对锚喷粉尘的控制应该充分利用粉尘的各种性质,从而实现降尘的目的。

(3)操作工艺导致粉尘的产生。

在锚喷过程中,操作人员对水量大小的控制将直接影响着锚喷粉尘的产尘量。

不同人员,不同地点,不同环境,对于锚喷物料水量的控制都不一样,这样就造成了锚喷过程中产尘的不稳定。

喷枪口在喷射时所做的圆周或上下运动与锚喷自由射流所形成了复合流动一旋动射流。

该射流流动更为复杂。

旋动射流有一切向速度(旋转速度),使喷嘴内的流体旋转起来,这样从喷嘴射出的流体就具有切向速度分量。

除了无旋动射流中存在的轴向、径向速度分量外,旋转速度(切向速度)使径向、轴向产生压力梯度并影响整个射流。

旋动射流射出后在周围环境流体中的扩展比相应的无旋动普通流体快,其卷吸能力、掺混作用、轴线速度的衰减比普通射流大。

这样就极大的促进了锚喷粉尘的产生。

在实际生产条件下,由于风流、热源、机械设备运转及人员操作等因素的影响,微细粉尘的沉降速度更慢。

微细粉尘难以沉降,给降尘工作带来了不利因。

湿喷混凝土的拌合料在进入隧道内的湿喷机械前已经是具有流动性的物质,物料中已经不含有粉尘,主要的产尘过程在于操作工艺中,当高压风将物料吹出碰到受喷面后,物料与受喷面相撞产生回弹,回弹料中的微小颗粒与大颗粒相分离工程中产生粉尘。

三、粉尘防治是综合性的技术应用
在我们现有的隧道施工技术和要求下,它经常被片面地理解为能将粉尘排出隧道之外就是成功的,其实不然,隧道粉尘主要产生在隧道的最里端,在仅仅使用隧道通风技术排尘过程中,大量的可呼吸性粉尘污染了整个隧道,使所有参与隧道施工和管理的人员皆受到危害。

粉尘防治技术应将降尘、施工面除尘作为重点的技术应用,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装备将隧道作业面的产尘量降到最低,并在主要的产尘工作面应用先进的降尘、除尘技术降低粉尘浓度尤其是呼吸性粉尘的浓度,将隧道通风技术主要应用在向隧道内供氧方面,这样将大大降低通风风量和通风费用并改善了洞内的粉尘污染。

隧道粉尘防治的重点应用技术为以下几点:
l)应用湿式凿岩技术,杜绝在隧道内使用无水凿岩;
2)在围岩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广泛推广水封爆破技术和水压爆破技术,并进一步进行水封爆破的可行性和应用性研究。

3)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法,杜绝在隧道内采用干喷混凝土施工方法。

4)广泛推广应用水雾帘幕降尘技术,采用远程控制和自动控制装置,提高水雾降尘方法的实用性和易操作性。

5)在粉尘产量较大的施工工序作业中,同时开启除尘吸尘装置,降低粉尘的扩散范围。

6)优化隧道的通风方案,防止污染的气流在隧道内循环。

7)加强隧道施工作业人员的劳动防护装备的更新,使用先进的劳动保护技术,并在隧道施工中强制配备劳动保护装备。

四、隧道粉尘防治是一个系统性的施工要求
隧道施工的大型装备在施工中有许多是强制性要求进场的设备,但是对于粉尘防治的设备要求在招标中却少为鲜见,受到忽视,作为一个即将建设的隧道工程,要将粉尘防治的目标作为从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和施工方等共同的重点控制目标。

隧道的粉尘防治是产生在隧道施工工序中,应将粉尘防治纳入工序管理中,
将粉尘防治技术设计在重点的隧道施工工序流程中,要按照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原则进行控制。

隧道的粉尘防治作为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的重要项目,在现在的隧道施工过程中远远没有得到管理人员和参与人员的重视,加强该方面的职业教育和健康观念的输入是需要大家尽快提高的。

五、结束语
隧道施工中的粉尘产生与隧道的施工技术、采用的施工方案、配备的施工设备密切相关,在隧道粉尘防治的过程中,提高爆破技术、提高通风技术、配备污染较少的内燃机械、加大隧道除尘机械的设计和技术引进等都将提高隧道施工的技术水平。

隧道粉尘防治的成功应用,在改变隧道施工作业环境的同时,也必将改变隧道工程工艺革新较慢的状态,将促使更先进的隧道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进入我们的隧道施工中。

参考文献:
【1】程正旺,王永亮.隧道施工的通风技术和粉尘治理方法[J]. 山西建筑. 2007(26)
【2】张金夫.东秦岭隧道快速施工技术[D]. 西南交通大学2007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